书法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
书法中的心理学
书法中的心理学书法创作中的心理学摘要: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本文拟对这些思想给以总结,以期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键词:书法心理创作灵感【正文】书法,自东汉时期跨入自觉的艺术时代以后,便逐渐成为我国古代一门极为普及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于是,关于书法的论著也日趋丰富。
可以说,在我国古代,有关各类艺术形式的论著中,书法论著是最为丰富的。
在这众多的论著中,有关书法活动中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论述也多有出现,涉及的问题也颇多,诸如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想象与书法、动机与书法、灵感与书法、情绪与书法、个性与书法、品德与书法等方面,古人都有独到之思想。
本文拟对这些思想给以总结,以期促进当代书法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下面具体分析之:一、书法创作的一般心态。
在古人看来,书法创作一般包括两种心态:一种是虚静态,另一种是炽情态。
虚静创作是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居敬持志、人书相对的创作心态。
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最早提出:“夫书,先默坐静思,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东晋的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中也说:“夫欲书者,先乾研墨,凝神静思……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与此相对,炽情创作是情燃如炽、激情奔放、欲罢不能、一吐为快的创作心态。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写道:“昔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
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此外,古人还提到一种“游戏创作心态”,既非虚静,也非炽情,而是一种随意的涂鸦式创作,其目的是“消日”,即打发时光。
二、动机与书法创作。
古人对动机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的认识是很早的。
东汉的蔡邕在《笔论》中就说:“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
”东晋的王献之不作应酬之书,即使王公大臣求字也不例外,原因就是王献之认为应酬之作是迫于外在压力,而非内在动机,故不便发挥创作水平。
书法理论研究现状
SMART CREATE
CREATE TOGETHER
01
书法理论研究的背景及重要性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提高个人修养和审美能力
• 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 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 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
• 融合了审美、道德、哲学等多种元素
书法在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
• 与绘画、雕塑、音乐等艺术形式相辅相成
• 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 对后世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书法理论研究对书法发展的推动作用
书法理论研究的意义
• 揭示书法艺术的本质和规律
• 指导书法创作和欣赏的实践
• 促进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 为书法事业繁荣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提炼新的书法美学和技法原则
• 提高书法家的理论素养和审美能力
书法理论研究的未来展望与期待
未来展望
• 构建更加完善的书法理论体系
• 涌现出更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和学者
• 为书法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期待
• 重视跨学科和国际化的交流
• 引入新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 关注现代审美观念和社会需求
• 提炼书法的美学和技法原则
书法理论研究的跨学科探讨
跨学科探讨的意义
• 拓展书法理论研究的视野和深度
• 丰富书法研究的内涵和外延
• 促进书法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跨学科探讨的实践
• 结合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
• 探讨书法与文学、艺术、科技等领域的关系
• 分析书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
研究书法的研究报告
研究书法的研究报告
标题:书法艺术的研究报告
引言: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艺术特点以及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
1. 古代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
2. 书法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变迁与演进
3. 书法艺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二、书法艺术的艺术特点
1. 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2. 书法艺术的构图与形式美
3. 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三、书法艺术对人们心理健康的影响
1. 书法艺术的放松与舒缓作用
2. 书法艺术对注意力和专注力的培养
3. 书法艺术对心理调节与情绪管理的积极影响
结论:
通过对书法艺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对人们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扬,
推广其对个人和社会的益处,并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 王宜堂(2009)《中国书法发展史》
2. 田黎明(2012)《书法艺术论集》
3. 沈德鸿(2015)《书法与文化》
附录:
插图1:元朝赵孟頫的行书作品《千字文》
插图2:唐朝褚遂良的楷书作品《岳阳楼记》
插图3:清朝王铎的草书作品《论语》。
国外笔迹心理学发展情况
国外笔迹心理学发展情况
19世纪末德国耶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Wilhelm Preyer根据对笔迹的探索,提出了大脑决定笔迹的假设。
后来经过对一些失去手臂用嘴或脚趾写字的残疾人进行实验,发现他们的笔迹特点并没有因此而改变,从而证实了他的假设,并在他后来出版的《笔迹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笔迹乃心迹”之说。
美国心理学家爱维也认为:“手写实际是大脑在写,从笔尖流出的实际是人的潜意识。
人的手臂复杂多样的书写动作,是人的心理品质的外部行为表现。
” 笔迹心理学在欧美笔迹学行业的发展比较发达和成熟。
一些国家还专门建立“笔迹学院”或在大学设立“笔迹学”专业。
法国设有国家笔迹心理学中心、笔迹心理学学院、法国笔迹协会,德国设有欧洲笔迹学学院。
法国的马赛第二大学,德国的波恩大学,瑞士的苏黎世大学和欧洲联合大学都有笔迹学专业。
现在,德国80%的公司,法国、瑞士70%的公司,以色列一半以上的公司在人员招聘上使用笔迹分析。
另外,笔迹心理分析在企业管理、婚姻家庭、亲子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多实用价值和成功经验。
它的理论基础是心理学的心理投射理论和潜意识理论。
关于书法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的分析论文1500字
书法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的分析论文关于书法对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的分析论文1500字一、引言书法艺术的形神韵动及其天人合一的特征体现了心理学的意识运动思想和人本思想,其畅神与健心的价值功能又符合心理健康的需要,这正是弘扬书法艺术、推广书法教育的新价值所在。
著名心理学家高尚仁先生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的书法心理的相关研究,指出书法练习不仅能促进心理健康,还具有临床治疗的功效,是-种临床心理治疗的有效手段。
二、实证研究(一)书法练习与情绪书法对情绪的调节作用一直都是书法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周斌等人采用纵向研究设计对170名二年级儿童进行了两年的追踪,探讨书法练习对儿童认知性情绪调节策略和情绪状态的影响。
结果发现,练习书法对儿童的积极情绪状态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书法练习能够促进儿童更多地采用积极认知调节策略。
罗学正等人以90名军校在校男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书法训练对军校大学生负性情绪的调节作用。
结果表明,书法训练对军校大学生在紧张环境下的不良情绪有较好的调节效果。
(二)书法练习与人格周斌等人采用纵向设计,探讨书法训练对儿童个性发展的影响。
研究选取了121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追踪。
与没有接受书法训练的学生相比,书法训练组的学生,在情绪上更加稳定、冷静,性情相对和顺,有较强的自制力,思维也更加开阔,因此周斌指出书法练习对儿童个性的成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郭君环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52名师专生进行调查,探讨书法兴趣水平与自信心发展的关系。
结果表明,师专生书法兴趣水平与其自信心水平之间旱正相关,即师专生书法兴趣水平越高,其自信心水平也越高。
之后,周斌等人采用纵向研究设计,以111名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智力发展的影响。
结果发现,书法练习对儿童的情绪智力,如情绪管理、自身情绪的认知和理解他人情绪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书法练习与心理健康辛晶考察了书法练习、个体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书法练习组在应对方式方面,更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在人格特质方面,精神质维度上得分较低,比较稳定;在生存质量方面,心理、生理、社会关系二个领域得分较高,健康总状况评价和生存质量总评价得分也比较高。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书法的特点及提高策略
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书法的特点及提高策略汉字书法是基于汉字的书写艺术。
而书写本身也是一项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
一个人书写出来的汉字从本质上反应了他的心路历程,包括他的功夫、学识、修养,甚至是瞬间的情绪。
在此基础上,从书写的心理机制出发还原了书写的本来面目,从书法作品的风采看到的是书写者的情绪、情感;通过感知拉近了心灵与自然的距离;通过人的不同心理发展阶段,揭示了书法先天禀赋与后天努力的关系;通过需要、动机与意志揭示了书法成就必备的心理素质;而人格是一个人的书法形成风格的稳定心因;综合学习是书法逐步发展并日臻成熟的基础;富有创新的思维却是一个人能否在书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的契机。
最后,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训练建议,以求裨益。
一、练好书法的对应策略一切理论都源于实践,同样一切书论也源于练笔。
精辟的书论有利于指导书法练习,但永远无法取代亲自动手,所以,书法理论的旨归还是实践。
在熟练掌握各种用笔方法、结体、章法的基础上汲取书法理论的营养与雨露,形成相应的方法,必将会让书法之苗茁壮成长。
黄庭坚道:“世人但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说明方法很重要。
(一)了解书法源流,尤其是五种基本书体首先,了解书法源流,知道书法萌芽、成长、成熟、发展、演变的轨迹对于书法练习具有先验的指导意义。
朱和羹认为“学书先须明源流,次谙法度---法度者,间架结构之类,以及精神气魄,寄于用笔用墨是也。
”(《临池心解》)【12】据许慎的《说文解字-叙》可知,在周代以前,远古时代的庖羲氏始画八卦,神农氏时人们结绳记事繁琐,于是仓颉创造文字来记录那个时代的语言,正如孙过庭谓:“书契之作,适以记言。
”依象画图形称为“文”,形声旁结合叫做“字”,写在竹帛上叫做“书”,这样原始的文字就产生了。
这一阶段的文字主要为甲骨文这样的古文字。
甲骨文是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成名之由是这些文字被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直至上世纪经刘铁云、王懿荣、罗振玉、王国维等学者考证及考古实物验证,甲骨文这一重要的文字艺术才大白天下为世人重视。
书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书法研究的成果与启示
成果
• 书法史的研究:通过对书法史的研究,揭示了书法的起源、发展和流派演变 • 书法理论的研究:通过对书法理论的研究,总结了书法的美学原理、创作技巧和鉴赏方法 • 书法教育的研究:通过对书法教育的研究,提出了书法教育的理念、方法和人才培养策略
启示
• 拓宽研究视野:关注现代书法的发展,促进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融合 • 创新研究方法:运用实证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提高书法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 加强成果转化: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书法教育和产业发展,推动书法事业的繁荣发展
汉字的起源
• 甲骨文:最早的汉字形式,起源于商朝晚期,主要用于卜辞和铭文 • 金文:西周时期的汉字形式,主要铸刻在青铜器上 • 篆书:秦朝统一文字后的汉字形式,分为大篆和小篆
书法艺术的早期发展与流派形成
书法艺术的早期发展
• 先秦书法:甲骨文、金文、篆书的发展时期 • 秦汉书法: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的发展时期
书法研究的现状与方法
当代书法研究的重点领域与问题
重点领域
• 书法史:研究书法的起源、发展、流派演变等方面的历史 • 书法理论:研究书法的美学原理、创作技巧、鉴赏方法等方面的理论 • 书法教育:研究书法教育的理念、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内容
存在问题
• 研究视野狭窄:过多关注传统书法,忽视现代书法的发展 • 研究方法单一:过多依赖文献研究,缺乏实证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 研究成果转化率低:研究成果难以应用于书法教育和产业发展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书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01
书法艺术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
汉字的演变过程
• 隶书:秦朝灭亡后,汉字逐渐演变为隶书,特点是笔画更简洁,结构更清晰 • 草书:东汉时期,草书开始出现,特点是笔画更加简练,书写速度更快 • 楷书: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逐渐成为正式的书写形式,特点是笔画规范,结构严谨 • 行书: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特点是笔画略有连贯,书写速度适中
书法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法现状的研究报告1. 引言书法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形式,自古以来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时代的演变和社会的发展,书法也面临着新的变化。
本报告旨在研究当前书法的现状以及相关问题,并为书法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背景2.1 书法概述书法是通过笔墨纸砚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其独特的韵律美和审美价值使其成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2 文化传承和变迁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于书法的需求和欣赏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传统的书法观念逐渐受到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的冲击,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有所减少,书法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挑战。
3. 现状分析3.1 书法市场需求尽管现代社会中的书法需求相较于古代有所减少,但书法仍然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有一定的需求,如收藏、装饰、礼仪等。
此外,随着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推广,国外对于中国书法的认可度也在逐渐提高。
3.2 书法教育现状尽管书法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但书法培训市场却蓬勃发展。
很多人通过参加书法培训班或请私人教师学习书法,以满足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需求。
3.3 书法展览和比赛各种规模的书法展览和比赛在社会各个层面中定期举办,这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展示自己作品和交流学习的机会。
同时,这也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和提升。
4. 问题分析4.1 书法教育内容和方式的问题传统书法教育更注重技法和规范,缺乏对于创新和个性的培养。
现代书法教育应更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更好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4.2 书法市场的乱象书法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仿制品和低质量作品,导致市场信任度下降。
需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对于真迹的鉴定和保护。
4.3 书法创作的新表现形式传统书法形式确立了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而在现代背景下,书法艺术如何创新并与新媒体相结合,增加其表现力和吸引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5. 发展建议5.1 加强书法教育内容的革新在书法教育中加强对于创新和个性的培养,通过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书法艺术。
书法现状的研究报告
书法现状的研究报告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创造的独特艺术形式。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文化多元化的影响,书法的地位和影响力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本文将就书法现状进行研究,挖掘出书法在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首先,从书法的传承与发展来看,书法在当代仍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许多中小学将书法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使学生从小接触到书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
同时,书法展览、比赛等活动也层出不穷,吸引了众多书法爱好者和收藏家的关注。
此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中文和书法,将书法艺术推向了全球舞台。
然而,书法在现代社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首先,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紧张,对于艺术品的欣赏和创作的耐心减少。
这也导致了书法在现代社会的接受度不高,很多人对书法缺乏兴趣或了解。
其次,文化多元化的冲击使得人们更加注重西方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学习与传承,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下降。
对于书法的发展趋势,在现代社会中,书法应该与时俱进,注重创新。
一方面,书法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数码设备创作书法作品,拓宽了书法创作的方式和形式。
另一方面,书法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与音乐、舞蹈等进行跨界合作,创造出更为独特的艺术作品。
为了提高社会对书法的接受度和欣赏度,还需要加强书法教育。
学校应加大对书法的推广力度,加强对学生的书法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够接触到和学习书法。
同时,书法界可以组织更多的书法比赛和展览,提高书法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书法艺术的扶持和宣传,为书法艺术家提供更多的展示和发展的机会。
综上所述,尽管书法在现代社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境,但其传承与发展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结合现代科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创新,加强书法教育和宣传力度,可以推动书法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当代书法心理学论文
当代书法心理学论文一、书法活动对简单生理指标的影响(一)书法活动与心电反应历代关于书法的论著及书法家,时常形容书法活动中书写者有“心平气和”的心理状态。
而实验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不论过去有无书法练习的经验,只要被试进入书法运作情景,其平均心率变化都呈现逐渐减缓或降低的现象。
研究者认为,心率减缓的现象以人在心情平静安详的时候最为常见。
书写时的心率缓慢现象,可以代表一种瞬时的休闲状态,类似默思时所产生的心理状况。
这与人们的经验是相符合的。
(二)书法活动与呼吸反应呼吸作为身体自然地生理现象,按理必定会对书法或写字的动作产生固定干扰。
这就需要人们常说的“平心”“静气”。
人们需要控制心中的杂念及呼吸规律,以免书法动作收到干扰。
通过实验,研究者发现,书法活动时,书写者的呼吸深度、呼吸间距以及呼吸周期均与静坐时有差别。
并且,书写者书写不同书体时以上指标也有差异。
研究者认为,之所以存在这种差异,是因为书写者因书体不同而导致动作之不同,而自动地对呼吸状态加以适当的调整。
(三)书法活动与血压反应人们处于精神紧张和高度激发的情景之下,都会出现血压升高的现象。
这是十分危险的,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大量研究表示,人们自主的控制血压的升降,在某个限度之内是可行的。
而书法活动可以实现这种自主的控制。
实验结果表明,基本上,在被试进入书写状态之后,血压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总的来说,上述的几项基于简单生理指标所做的研究无论在实验用仪器、实验设计、统计方法上来说都没有现在先进、准确。
随着科学的进步,人类的大脑对我们来说早已经不再神秘。
那么,利用脑科学技术,我们又能够有什么新的发现呢?二、书法活动为大脑带来的改变简单的生理指标能够间接地反应书法活动中书者精神状况的指标,但是如果研究者想要提出直接明了的描述,就需要求助于其他的心生理指标了。
最常用的便是脑电波图。
通过脑电数据,研究者们通过研究老年被试,比对被试书写前后脑电图波形,发现书写后与书写前相比波幅变化明显,为正向变化。
笔迹心理分析的研究现状及问题
摘
要: 笔迹 心理 分 析 是 一 项 通 过 研 究 书 写者 的笔 迹 特 征 , 从 而 分 析 书写 者 的性 格 、 能力、 心理 和行 为 方 式 特 征 的测 验 。 近年来 , 国
内外 关 于 笔 迹 心 理分 析 的实 证 研 究 数 量 偏 少 , 其结论也并不一致 , 因 此有 必 要 对 其 进 行 分 析 和 总 结 。本 文 通 过 探 讨 笔 迹 心 理 分 析
首先 对 1 0 3位被 试 进 行 爱 德 华 人 格 相 关 量 表 测 验 ( E d w a r d s P e r s o n a l P r e f e r e n c e S c h e d u l e ) 和 智 力 测
的条件反 射 活动 , 它更 多地依 赖于感 受器 、 中枢 神经 及 其效应 器 等生理 器官 。 在 书写过 程 中 , 书写者 需要 通 过 复杂 的视 觉 参与 、 动 作 配合 、 大脑 协 调 、 注 意介 入、 意 志调节 , 并受 到情 绪和情 感 、 人 格 的影 响 , 这就
7 0
理研究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2 0 1 3 , 6 ( 2 ) : 7 0 — 7 7
笔 迹 心理分 析 的研 究 现状 及 问题
张 鹏博 王 晓钧
( 深 圳 大 学 师 范 学 院 心理 学 系 , 深圳 5 1 8 0 6 0 )
2 笔迹 与人 格关 系的研 究现 状 2 . 1 国外研究 现状 在过去 的几 十年 里 ,西 方 心理学界 关 于笔迹 与
试( O t i s Q u i c k S c o r i n g T e s t 和R a v e n S P r o g r e s s i v e M a t r i c e s ) ,然后对 他们 笔迹 的 4 7个 因 素 进 行 评
书法与心理学的关联与研究
书法与心理学的关联与研究书法是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与此同时,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尽管两个领域看上去毫不相干,但实际上,书法与心理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探讨书法与心理学的关联,并介绍一些相关研究。
一、书法的艺术价值书法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美感。
通过使用书法技巧,人们可以将文字转化为具有艺术价值的艺术品。
书法作品通常具有优美的笔画和独特的排版,给人以美感和愉悦的感受。
二、书法对心理的影响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有助于塑造人们的心理特征和提高心理素质。
调查研究表明,书法可以帮助人们放松情绪,减轻压力。
当人们专注于书写时,他们可以暂时摆脱日常生活的烦恼,沉浸在书法创作中,从而改善心理状态。
另外,书法要求人们注重专注力和耐心,这对心理发展是有益的。
通过练习书法,人们需要培养耐心和毅力,这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和集中力,并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的心态。
三、书法与个人特质书法的风格和表现形式与个人的性格和情绪状态有关。
每个人的书法都独一无二,反映了他们的个人特质和审美观。
例如,一些人的书法可能更加稳重和庄重,而另一些人的书法可能更为激情和活泼。
通过分析书法作品,人们可以从中窥见书写者的个性特点。
四、书法与治疗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书法在心理治疗领域具有潜力。
书法治疗是一种结合书法创作和心理疗法的方法,旨在通过书法的实践来帮助人们调整情绪和改善心理健康。
通过书法的练习和沉浸式体验,人们能够表达和释放情感,促进心理的平衡与恢复。
五、书法的应用领域书法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创作和心理治疗领域,还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在教育领域,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创造力,提高写字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商业领域,书法也可以被用作品牌标识和广告设计等。
总结综上所述,书法与心理学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书法通过艺术表现和创造,影响人们的心理状态和发展。
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工具。
硬笔字艺术与心理健康:硬笔书法家协会推动心理抒发活动的实践与成果
硬笔字艺术与心理健康:硬笔书法家协会推动心理抒发活动的实践与成果硬笔字艺术与心理健康:硬笔书法家协会推动心理抒发活动的实践与成果写作背景与意义硬笔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中国心理学会调查显示,接近30%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尤其是年轻人压力大、焦虑和抑郁症较为普遍。
在这样的背景下,硬笔书法家协会积极推动心理抒发活动,旨在通过硬笔字艺术的魅力,帮助人们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生活幸福感。
实践过程与方法硬笔字艺术与心理健康的结合,旨在通过独特的书法表现形式,让人们借助书法艺术来宣泄情感、调节心态。
硬笔书法家协会通过举办心理抒发活动,引导参与者通过书写、欣赏书法作品与交流互动等方式来实现心理调节。
具体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创作心理抒发主题作品:组织心理抒发主题作品创作比赛,鼓励各地书法爱好者参与其中。
比赛主题包括情感宣泄、心境调节等,参与者可以借助书写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
这种创作形式既能让人们通过书法作品表达内心情感,同时也能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实现情感的共鸣与交流。
2. 举办心理健康讲座与心理辅导活动:邀请心理学专家给参与者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和心理辅导活动,以帮助人们了解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这种活动结合了硬笔字艺术和心理学的知识,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硬笔字艺术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心理健康指导。
3. 书法展览与交流会:举办书法展览与交流会,让参与者与书法家交流互动,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与体会。
这种活动通过交流互动的方式,拉近了书法家与爱好者之间的距离,使参与者更好地理解硬笔字艺术的魅力,并从中获得精神愉悦与满足感。
成果与影响硬笔字艺术与心理健康的结合,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首先,通过心理抒发活动,参与者得到了心理的宣泄与情感的释放,有效地缓解了心理压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通过心理健康讲座与心理辅导活动,参与者获得了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和调节方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书法练习中技术积累过程的心理学研究
书法技术积累过程的心理学研究岷州中学杨潇前言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的特有贡献,含有极其丰富的人文韵味,无论其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其内容极其深刻玄奥,具有使人无法抗拒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渐趋丰富,习练书法并迷恋这一奇特艺术的人将会越来越多。
在书法艺术领域中,古今中外有杰出成就者璨若群星,具有真知卓见的理论著作也可谓卷迭浩繁,足以为习练者指点迷津。
然而仍觉有其不足者,或理论体系不够完整,或词旨要诀不够精深,或隐约其词不够明白,诚为憾事。
北京人民大学吴鸿清教授主编的《书法艺术》一书,规模恢宏,内容完备,博大精深,高屋建瓴,词旨激切,论及身、手、指法及习练顺序时则一语道破天机,读后使人受益非浅,对我影响很深刻。
我个人也是一个书法艺术的痴迷者,断断续续习练多年,由于资质愚钝,兼无良师教导,自觉走了不少弯路,以至于今日并无可以拿得出手的成就。
因而想就本人多年习练书法的体验从心理学角度做一总结,以期有同志趣者商榷,明辩是非,为后来者提供些许参考,或可因此少走弯路,则可了微小之心愿,亦是人生一大幸事。
提纲:1、习练书法的主观条件2、习练书法的客观条件3、技术的积累,心理的磨砺4、书法练习是一个函养学识的过程5、书法练习是一个品格和情操的陶冶和提升过程(一)习练书法的主观条件从总体上说,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习练书法,甚至智力不正常的特殊人才也可以在书法领域创造奇迹。
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想在书法领域有所成就,还必须具备一些特殊条件。
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
人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也常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只要有了浓厚而持久战的兴趣,很多不可能将变成可能。
其次,研习书法者必须具备较深厚的人文素养,包括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
书法是一种高雅的艺术领域,生活品味低俗者不可涉猎,也不可能真正涉猎。
书法艺术领域鄙视霸气、匠气和媚俗气,崇尚人文气和书卷气。
没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很难想象会真正进入书法艺术殿堂。
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启示
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启示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也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它已经成为一个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研究领域。
汉字笔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它旨在深入研究写出的汉字笔迹的揭示写作者的心理活动。
它的研究内容涉及笔迹形态、笔迹特点,以及笔迹指标变化规律等。
它利用心理测量的手段,和子标量分析方法,结合文化心理学及群体心理学等研究领域,专注于揭示写字者的心理活动。
研究字笔迹心理学,旨在揭示汉字笔迹中潜藏的心理活动,以解读汉字笔迹中的心理特征,并将汉字笔迹作为一种心理测试方法来应用。
截至目前,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已取得丰硕的成果,诸多研究发现,笔迹可以检测出写作者的内向、外向性格,乐观、悲观情绪,以及责任心、合作精神等信息,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将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其意义莫大。
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可以为教育服务,借助它可以深入揭示学生的思维及心理情绪状态,帮助提高学生思维分析及阅读理解能力。
在人际关系中,汉字笔迹心理学也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了解及把握沟通的复杂性,更准确的预测个人的心理及行为变化趋势。
汉字笔迹心理学的研究及应用,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但它的应用仍存在一定的限制,比如当前的技术手段仍不能满足研究的需求,个体写字笔迹规律性缺乏,也存在一定的把握困难。
此外,汉字笔迹心理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即个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心理活动及行为特征。
以上都是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的新的发展方向,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总之,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不断发展,将为心理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同时也将为教育服务,帮助更好的解读与发掘人们思维及心理情绪的潜藏规律。
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研究将更加深入,拓展更多的应用前景,以期达到更好的社会效益。
笔迹心理分析的研究现状及问题_张鹏博
心理研究1引言笔迹心理分析,即通过对书写者笔迹的不同书写特征和规律(如,形状、大小、布局、结果等)的研究,分析书写者的性格、能力、心理和行为方式特征的一门科学。
笔迹心理分析在分析原理上,与心理学中著名的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AT)相类似,可以称之为一种心理投射分析技术。
但与心理投射测验的不同之处在于,书写活动是一种后天形成的条件反射活动,它更多地依赖于感受器、中枢神经及其效应器等生理器官。
在书写过程中,书写者需要通过复杂的视觉参与、动作配合、大脑协调、注意介入、意志调节,并受到情绪和情感、人格的影响,这就是每个人的笔迹都各具特色、与众不同的由来。
因此,笔迹的个体特征不仅是书写者在自我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而且也能够在书写过程中将个体的欲望、动机等通过潜意识的途径泄露出来。
在个体发展的层面上讲,书写者形成笔迹的动力定型特点与个体人格的发展保持同步,并保持了相对的独特性和稳定性,正因为如此,才使笔迹心理分析成为可能[1]。
2笔迹与人格关系的研究现状2.1国外研究现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西方心理学界关于笔迹与人格关系的研究十分火热,出现了一批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
在理论研究方面,有两个现状比较明显,一是学者们试图建立一门笔迹心理分析学科,二是学术意见分歧较大。
例如,有些研究发现,笔迹和人格之间有着显著相关[2,3];另有些研究者则认为,笔迹和人格两者互相独立,相关研究得不出什么实际结论[4,5];还有一些研究者认为,当前的研究方法存在局限性,有必要进行改进,或者要从新的角度进行探索[6-8]。
在Castelnuovo-Tedesco,Peter Genetic 等人的早期研究中,六名经过笔迹分析训练的评判者,对大量的“摹仿”笔迹和“自然书写”笔迹进行了分析,从智力、独创性、焦虑、强迫性、性别和男性气质等方面进行评估,然后跟标准控制下的智力测试、罗夏克测试等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是显著的,而且,相对而言,“自然书写”的笔迹比“摹仿”笔迹更能反映人格特征[2]。
国外笔迹心理学的起源、发展与现状
国外笔迹心理学的起源、发展与现状在西方笔迹学历史上,第一本专门的有关笔迹与个性的书出版于1622年,作者是意大利的哲学家和医学博士Camillo Baldi,他在书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笔迹与个性的关系。
另一位名叫Marcus Aurelius Severinus的意大利教授也写了一本笔迹学方面的书,但在该书出版以前,他于1656年死于瘟疫。
此后,至17世纪中叶,西方出现了大量有关笔迹学研究的文章和论文。
现代笔迹学的真正起源是在法国。
当时,为系统地研究笔迹与人的个性之间的关系,一些高级神职人员组成了笔迹学研究组,Flandrin就属于这个研究组,后来他的学生Jean Hippolyte Michon 被誉为"欧洲笔迹学之父"。
西方学者认为Michon是笔迹学的最主要创始人,是笔迹分析学的奠基者。
作为一名教士,Michon在地质学、历史学、雕刻、考古学、植物学、建筑学和文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
他从收集的几千件同时代人的笔迹中,发现性格相似的人的笔迹有相似之处,从而得出笔迹反映书写人性格的结论。
经过多年的研究,他将书写中的各种现象作出了归纳,于1872年后相继出版了《笔迹学的体系》、《笔迹学方法》。
1875年,Michon成立了笔迹学社,这是在当时笔迹学研究领域中具有大学水平的领导性组织之一。
由此,笔迹学开始受到西方学者的重视,并开始为世人所注目。
Michon发现的笔迹学规律一直使用至今。
现今的所有笔迹学家都是在他天才的成果基础上进行研究的。
Michon将文字特点称为标记,他说:"一种标记不会消除另一种标记的作用;我们必须时时考虑到相反的标记之间的抵消作用。
人是个综合的单位体,因此观察每个细微的特点以防疏忽整体的完美和谐性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必须在细微的细节上进行笔迹和心理上的分析,以便更好的了解其综合特点。
"Michon的学生Jules Crépieu-Jamin继承和发展了他的工作,并且将"标记确定分析法"拓展到了对字迹整体的研究。
中国汉字笔迹心理学的发展状况述评
中国汉字笔迹心理学的发展状况述评
张福全
【期刊名称】《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7(024)003
【摘要】中国笔迹心理学的研究起源于现代,其发展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笔迹心理学的发展呈现出三条发展路径:第一条路径是笔迹学,第二条路径是笔迹心理学,第三条路径是笔迹分析;二是汉字笔迹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式研究两大序列;三是笔迹分析的结论表述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相应的概念体系.针对关于笔迹学、笔迹分析、笔迹心理学的不同提法问题,关于笔迹心理学的科学性问题,关于笔迹分析的偏离轨道倾向问题提出了述评观点.
【总页数】4页(P111-114)
【作者】张福全
【作者单位】合肥学院,教育系,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23
【相关文献】
1.汉字检索法的信息心理学述评 [J], 杨继本
2.汉字笔迹心理学研究进展及其教育启示 [J], 高敏
3.基于五届音乐心理学学会发展看中国音乐心理学发展状况 [J], 马天华;宋蓓
4.汉字字形心理学研究述评(下) [J], 刘鸣
5.汉字字形心理学研究述评(上) [J], 刘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小楷书法创作和心理分析
当代小楷书法创作和心理分析小楷书法作为中国传统书法宝库里的一株奇葩,在古代有着悠久而灿烂的辉煌成就。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其楷书笔意脱胎于汉隶,虽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后人尊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奠定了中国小楷书法的欣赏标准,成为千百年来的楷模,垂范后世。
时间的年轮飞速运转,小楷书风也与时俱进,历朝历代的小楷书家层出不穷,艺术风貌异彩纷呈。
在与古代中国截然不同的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小楷这一古老的书法艺术形式被赋予其新的生命,展现出了全新的时代风貌。
`一`自小楷产生后的千百年来,小楷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重视,历史上的书法家几乎无一不能书写小楷,直至近现代的书法家依然。
古代小楷书法之所以长盛不衰,笔者以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仕途上的必需。
古代科举考试制度对于书法,特别是小楷有着很高的要求,阅卷的人大半是先看字,然后再看文章。
字如不好,文章再好也要受影响。
书法不精则难以入仕,对于古人“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信念,加官进爵无疑是每个学子光宗耀祖的最好途径,官方的规定在客观上也为古代文人致力于小楷书法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二是社会生活交流的必需。
古代科学技术落后,任何语言、事件的记录都有赖于文字,所以有人说古代是文字时代,当代是图像时代,这是不无道理的。
因小楷字迹在蝇头之间,易于记录大量的文字,且工整易识,容易为大众所接受,为文字的传播提供先决条件,如抄写佛经、公文传递等,小楷无疑成为了古人的首选。
中国承传数千年之久的文化是一个恒常稳定的系统,但是,自从20世纪的新文化运动以来,随着西方强势文化的涌入,打破了这一千古不易的规律。
迄自今时,西方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仍在交融碰撞、激荡中,是左右当代中国艺术家艺术思想、创作理念的磁场。
语言形式由文言文到白话文的变更,书写工具由毛笔到钢笔的变革,快餐文化大行其道。
面对毛笔赖以生存的社会氛围和人文趋向发生的巨大变化,“过于迷恋承袭,过于消磨时间,过于注重形式,过于讲究细节”(余秋雨《笔墨祭》)的书法从客观上讲已退出了实用的历史舞台,由昔日上至皇族贵胄下至平民百姓朝夕相守的至尊待遇,沦落为现今少数人坚守的艺术门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张欣艺纪建茂石倩DOI :10.19521/ki.1673鄄1662.2019.03.013基金项目: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J17ZZ17)作者单位:256600滨州学院人文学院(张欣艺);滨州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纪建茂);曲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处(石倩)书法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艺术,历来被国人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活动。
同时,书法练习也具有陶冶情操、抒发情绪的功能,从而可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近年来,书法心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虽然从古代开始,许多文人都注意到书法对于个体“心”的影响,但一直到现在,依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书法心理学学科。
本文旨在对书法心理学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研究现状,概述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对书法心理学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
1书法心理学的研究内涵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者张层军[1]对建立书法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做出了详细的论述。
他认为,书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书法活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书法学习、书法创作和书法鉴赏等活动。
书法心理学既是书法学的分支,又是心理学的分支;也与汉字构造、艺术鉴赏、书法社会现象等相关,因此,书法心理学与语言学、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著名学者刘纲纪[2]认为,审美与艺术创造是非常复杂的心理现象,是感知觉、情绪情感、想象与思维等多种心理过程交互作用的产物。
刘纲纪先生尤其看重潜意识在艺术创作和鉴赏中的作用,他认为书写者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集中注意力,从而进入充分知觉自我的意识状态,通过书写表达内心的情绪情感,对此并不需要付出过多的有意注意。
而书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正是这种潜意识心理的规律。
对于书法心理学这一学科的专门研究还未成体系,崔树强[3]认为书法心理学的研究基于书法艺术现象和精神活动,这一研究的过程必然有助于揭示书法创作和审美的内在机制。
而书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并不狭隘,涉及到书法学习心理、书法教育心理、书法审美心理、书法创作心理等一系列过程研究。
2有关书法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练习书法对个体产生的身心影响得到了来自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的支持。
中国香港的高尚仁[4]教授最早通过实证方法在书法心理学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研究。
高尚仁认为与一般性的写字相比,毛笔书法更需要书写者调动认知资源、集中注意力,同时需要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的配合,在运笔、力度等方面也需要对肌肉进行良好的控制。
在书法练习过程中,书写者会表现出特有的生理状态,尤其是经常性的书法练习者,在书写时会呼吸放缓、心率下降、血压降低,这种放松状态可以促进个体的情绪调节和认知发展,有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2.1书法练习促进情绪调节和改善:进行毛笔书法练习对个体最显著的帮助+就表现在情绪功能方面,许多研究都证实了书法练习具有调节情绪的作用。
周斌等[5]通过对小学三年级学生的追踪研究发现,参与书法练习的儿童在焦虑情绪、神经过敏性方面的问题上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未参与书法练习的儿童,并且在行为问题的水平上明显低于未参与书法练习的儿童。
刘柏涛[6]的研究表明,书法空间教学有助于儿童情绪智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的提高。
通过书法练习,儿童能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更少的消极情绪,尤其是在缓解焦虑感、社交恐惧等情绪上有显著的作用。
书法练习在儿童情绪智力上的积极作用可能是因为书法练习能够帮助儿童获得更多的情绪调节策略,通过练习书法儿童会更多地使用“积极重新关注”“理性分析”等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7]。
书法练习不仅能够帮助个体调节情绪,个体的情绪也能通过书法练习体现出来。
研究表明,书写者的情绪状态对于毛笔书写有较大的影响,在高兴的情绪状态下,参加书法练习的大学生会更加注重汉字书写的规范性、圆润性和流畅度;而在愤怒的情绪状态下,大学生则表现出对书写力度和充满度的注意[8]。
这也说明,书法练习的过程其实可以作为个体情绪宣泄的过程,通过书写,个体能够更好地感知自己的情绪状态,并且进行适当宣泄以实现情绪调节。
2.2书法练习对个体认知发展的影响:书法练习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沈金龙[8]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书法负荷的研究表明,书法练习能够提高个体的字形判断正确率,有助于促进个体的认知加工速度,可见,通过书法练习可以激活大脑活动从而缩短个体反应时。
陈足怀等[9]借助脑电仪器对老年人在书法练习前后的内源性认知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在书写过程中练习者会高度集中注意力,思维敏捷,反应速度提高,对大脑皮层的激活也使得对个体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产生影响。
因此,书法练习能够提高老年群体的认知加工能力。
智力是一种综合认知能力,能够反应个体在认知方面的心理素质。
研究表明,书法练习能够帮助儿童提高智力水平。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书法练习可以促进儿童在数学逻辑智力、言语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和内省智力方面的发展[10]。
也有研究对儿童进行书法空间教学,即在书法教学时选取空间几何特征显著的汉字作为教学内容,结果表明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的空间智力、数学逻辑智力和言语智力方面的影响最为显著[6]。
究其原因,学者高尚仁[4,11]认为,在书法活动过程中练习者的多块脑区激活水平较高,可能涉及到语言中枢、运动中枢等多个部位,同时对儿童的空间知觉、思维能力、注意能力和意志品质等都具有激活作用,从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
2.3书法练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许多研究表明,书法练习和鉴赏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王立新和张大均[12]对3~4年级小学生的毛笔书法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书法成绩与心理健康素质呈正相关。
虽然研究并没有最终证明到底是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书法成绩的提高,还是较多的书法练习促进了心理健康,但是无论存在怎样的因果关系,可以肯定的是书法练习有益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崔明和敖翔[13]通过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量表对老年人的追踪研究表明,进行了1年书法练习的老年人在躯体化、强迫、敌对、恐怖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分数均显著降低,证实了书法练习能够促进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辛晶[14]对不同年龄阶段群体的书法爱好者进行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研究表明,书法爱好者具有更低的精神质分数和更加积极的应对方式,从而在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上优于对照组。
同时,书法练习的时间越长这种表现趋势越明显。
可见,书法练习具有一定的健心作用。
3书法心理治疗的干预研究及优势3.1书法心理治疗的干预研究:既然书法的练习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研究者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书法练习的干预研究方面。
宗焱等[15]采用事件冲击量表和唾液皮质醇测试的结果作为参考指标,对四川地震极重灾区的部分高年级小学生进行书法治疗心理干预,试验组小学生根据高尚仁创立的书法治疗方法,每天完成一定量的书法练习。
结果表明,在进行书法练习的干预措施之前,被试在事件冲击量表分数和唾液皮质醇测试的结果上没有显著差异。
而在对试验组被试进行书法练习干预之后,参与书法练习组被试的量表分数和唾液皮质醇分泌均显著下降,未参加书法练习的被试没有表现出这一趋势。
唾液皮质醇分泌的减少表明书法练习能够缓解遭遇地震学生的创伤后应激反应,通过这一生理指标的改变反应出书法练习干预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通过书法练习进行心理治疗是基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干预措施,而文化的认同能够极大地发挥出干预的效果,是符合我国地域特征、被广泛认同的一种独特的心理治疗方式。
同时,有关创伤理论的研究表明,采用注意力、知觉等认知行为训练,对创伤经历的愈合、心理压力的缓解都有积极作用[16],而书法心理治疗恰好注重个体的专注力、感知觉训练。
3.2书法心理治疗的优势:与其他心理干预措施相比,书法心理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一,书法心理治疗操作简单易行,能够同时面向较多的参与者展开。
展开书法心理治疗对工具、环境并没有很高的要求,普通的教室、活动室等较为安静的场所都可,需要的工具也仅仅是纸笔、桌椅;并且只要场地允许,可以容纳许多参与者同时进行团体活动。
第二,适用群体广泛。
书法心理治疗对参与者没有较高的要求,只要能够认识、书写汉字,并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任何年龄阶段、健康状况的群体均可以接受书法心理治疗。
第三,书法心理治疗见效快。
书法心理治疗能够在短时间内帮助练习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宗焱等[15]对震后儿童的书法心理干预只进行了两周就表现出了明显的效果,可见书法心理治疗有较高有效性。
第四,有助于个体的长期发展。
长期的书法练习可以持续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陶冶性情,提升个体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境界[16]。
书法心理治疗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治疗的手段,更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
通过书法心理治疗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从而提高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民族的自信心。
4书法心理学的发展书法心理学依然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未成体系,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基础研究进行理论支撑,也需要应用研究将学科成果运用于实践过程。
当前阶段有关书法心理学的研究较多的集中在基础性的实证研究、分析研究领域,而且研究方法大多采用前测后测、追踪研究等,方法单一、被试数量有限,同时较难控制成熟因素、重复测量等额外变量的影响。
这就要求研究者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采用更加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可以结合认知神经科学等前沿学科手段展开相关研究。
目前,专门性的书法心理治疗的干预研究相对较少,从某种程度来说,书法心理学的基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实际应用。
因此,书法心理学的发展离不开书法心理治疗的框架建立。
书法心理治疗的适用人群广泛、操作简便,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者和实践者应该把书法心理治疗的建构和推广作为未来研究发展的重点。
参考文献[1]张层军.建立书法心理学刍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0,11(1):77⁃80.[2]刘纲纪.书法心理学[J].西北美术,2015,34(3):53⁃60.[3]崔树强.当代书法学科体系建设的新视野[J].中国书法,2016,35(10):175⁃179.[4]高尚仁.书法心理学[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86:8⁃9.[5]周斌,刘俊升,周颖.书法练习与儿童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34⁃436.[6]刘柏涛.书法空间教学对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7]周斌,唐菁华,李春凯,等.书法练习对儿童情绪及其调节策略发展的促进作用[J].心理科学,2013,50(1):98⁃102.[8]沈金龙.书法活动与认知加工、情绪的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9]陈足怀,刘旭峰,苗丹民,等.毛笔书写对老年人认知加工能力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6):24⁃25.[10]周斌,刘俊升,刘柏涛.书法练习对儿童多元智力发展的影响[J].心理科学,2010,47(6):1509⁃1511,1505.[11]高尚仁.书法心理治疗[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1999:77⁃157,303⁃456.[12]王立新,张大均.3~4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毛笔书法成绩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8):1225⁃1229.[13]崔明,敖翔.书法与绘画练习对老年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J].四川精神卫生,2003,16(2):85⁃86.[14]辛晶.书法爱好对个体心理健康及生存质量影响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15]宗焱,祝卓宏,王晓刚,等.书法心理治疗对震后儿童创伤应激反应的心理干预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9(1):31⁃33.[16]罗非,罗劲,吴一兵,等.脑功能可塑性与灾后心理功能康复[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3):594⁃601.(收稿日期:2018⁃10⁃26)社会政治化视角下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王帅周海玲社会的发展给予公民从管理客体转变为管理主体的契机,社会政治化的趋势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