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二 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单元一 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知识点三 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二、扩大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你能注意的对象数量。注意范围与以
单元一 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知识点一 注意的概述
三、注意的种类 根据注意时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
注意。 (一)无意注意 它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作意志努力。凡是具有以下特点的事
物都容易引起我们的无意注意。 ①强烈的刺激。 ②突然发生变化的刺激。 ③不断变化的刺激。
其次,注意范围的大小也受任务要求的影响。任务越重要,要求越 明确,注意的范围就越大。
单元一 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知识点三 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三、合理进行注意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
或活动上。在实际活动中往往需要人同时将注意指向两个或多个事物。 要使多个活动能顺利进行,就需要将注意合理地分配到这几项活动中。
单元一 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知识点二 影响注意的因素
(二) 刺激物的新异程度 当在环境中出现了某种新异刺激 物的时候,这些事物就很容易引起人 们的注意。如美国歌星迈克尔·杰克 逊(下图),因其奇特的装扮和动感 的舞姿而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自己熟悉 的人和事物往往也不会特别留意,但 如果这些熟悉的人或事物的外貌上突 然有了显著的变化,就容易成为注意 的对象。
单元一 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知识点二 影响注意的因素
模块二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模块二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知识纲要】项目一良好注意力的培养一、什么是注意◆概念:◆特点:二、注意的外部表现1. (侧耳倾听、举目凝视、呆视远方)2. (紧张注意的一种特征)3. (“屏息”现象)三、注意的种类和特点◆种类:根据注意时有无预定目的和意思努力,可以把注意分为:、四、影响注意的因素五、培养良好的注意力注意的品质包括:、、。
1、如何培养良好的注意力2、注意的品质项目二培养良好的观察力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一)感觉1、定义:2、感觉的分类:根据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分为、、。
(二)知觉1、定义:2、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中所反映事物的特性,可分为、、。
(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二、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一)感觉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作用:当某一事物以固定的持续地刺激时,人对这一事物的感觉能力会,这种变化就是感觉的。
⑴感觉适应作用的规律:在微弱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对这种刺激的感觉能力会;而在强烈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人对这种刺激的感觉能力会。
⑵视觉、嗅觉、味觉的适应作用比较明显:举例:2、感觉的相互作用⑴同一感觉通道的各种感觉之间有对比作用,感觉的对比有、。
不同感觉通道之间的感觉也能⑵举例:3、感觉的生活实践作用⑴感觉能力的发展会因为和的要求而出现不均衡的发展。
举例:⑵没有相应的就很难将感觉能力发展到较高的水平举例:(二)知觉变化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举例:2、知觉的整体性举例:3、知觉的理解性举例:三培养良好的观察力㈠观察的概念定义:㈡、良好观察的条件1、2、3、4、㈢、观察力的训练方法1、2、 3 、 4 、项目三良好记忆力的培养一、什么是记忆1.概念:2.记忆的分类(1)按照记忆的内容:写出一个实例①形象记忆:②语词记忆:③情感记忆:④运动记忆:(2)信息储存时间长短:写出保持时间及实例①瞬时记忆:②短时记忆:③长时记忆:二、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保持、再认、回忆1.识记(1)概念:(2)分类①是否有预定的目的和任务分为和⑶在有意识记中,根据对记忆材料内容的理解程度A.机械识记基本条件:◆ B.意义识记基本条件:2.保持和遗忘(1)保持①概念:②实质: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2)遗忘①概念:②规律:3.再认和回忆:是将大脑中保持的信息提取出来的两种形式。
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第三段是傍晚六点至八点左右,这段时间也是人精 神状态比较好的一段时间;
第四段时间是晚上临睡前的一个小时左右。
第三 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思维的概述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
过程 三、思维的品质 四、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要提高注意力就要培养良好的注意品质:
1. 努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2. 努力扩大注意的范围; 3. 合理进行注意分配。
第二 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一、记忆概述 二、记忆的过程 三、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一、记忆概述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由于有记忆,凡是人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
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 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自觉并需要通过一定意志努力才能保 持的注意,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现 象。
四、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旅游服务人员要具有良好的注意力,及时发现客 人的需要,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
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范围和注意 的分配三个方面。
(三)情感的外部表现
人们通常通过外部表现来判断一个人当时 处于什么情感状态。
情感的外部表现又称为表情,主要有面部 表情、身体表情和言语表情三种。
人的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物, 在接触的过程中往往对这些人和物抱有一定的态度。 对于有的人和物,我们的态度是积极的,这些积极的 态度引发了我们内心喜欢、愉快等情感;反之,如果 我们对一部分人和物的态度是消极的,这些消极态度 的体验就会使我们产生厌恶、愤怒等情感。
二、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构成
品德:诚实;善良;尽责;自重;敬业 认知:感知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 情感: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境;适当的激情;可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二)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间接性 2.思维的概括性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任务一 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良好思维的条件 1.正确的思维方式 2.丰富的知识经验 3.良好的语言能力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二、科学进行技能训练的要求 (一)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 (二)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有关的基本知识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练习 1.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由简到繁 2.制定练习目标 3.正确安排练习时间 4.练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模块四 我的心理健康我做主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保健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主编 张志毅 李灿佳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模块一 走进“心”世界——认识旅游心理
项目一 心理学的概述
前置作业:在网上搜集有关“心理学起源”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对各 成员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每组演示 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任务一 心理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二)情感的外部表现 1.面部表情 2.身体表情 3.言语表情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三)情感的分类
1.形式和强度 激情、心境和应激
2.社会内容
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四、利用联想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项目四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前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完成本项目后的两道思维训练题,然后讨 论一下解决这两道题对自己的思维有什么启发。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模块二: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电子教案)
模块二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记忆力、思维水平的方法2.理解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良好观察的条件、记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3.理解注意的特点、外部表现、种类、影响因素,理解感觉和知觉的种类以及两者联系,理解记忆的种类,理解思维的特点二、水平目标:1.学生通过度析生活中的现象理解和理解心理学知识2.按照旅游服务从业人员的标准,发展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3.通过任务型的教学活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并实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水平、逻辑思维水平和聚合思维水平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职业的热爱情感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良好注意力的培养2.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3.良好观察的条件4.良好记忆力的培养5.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按每组6-8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各自自定组名,自选组长。
2.布置前置作业:(1)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这些素质你是否已经具备?(2)为什么在课堂上有的同学总能“聚精会神”,有的同学却难以集中注意力呢?(3)为什么有的事情刚刚发生我们就记不住了,而有的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却仍能“记忆犹新”?3.各小组在组长的组织下,分组讨论并记录相关的讨论内容,准备在课堂上发言。
<第一课时><新课引入>前置作业(1):作为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要掌握过硬的服务操作技能,但如何使用所掌握的服务技能,就要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理解客人的真正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优质服务。
那么,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哪些心理素质?这些素质你是否已经具备?学生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教师点评并归纳:根据旅游服务工作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思维水平等。
第十二章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意识(基础资料)
苍松优选
20
(六)复习思考题
1. 怎样理解气质?旅游职业对旅游服务人员的气质 有哪些特定的要求?
2. 怎样理解性格?旅游职业对旅游服务人员的性格 有哪些特定的要求?
3. 旅游职业对旅游服务人员的能力有哪些特定的要 求?
4. 旅游职业对旅游服务人员的意志有哪些特定的要 求?
苍松优选
21
谢谢!
苍松优选
感受性是指外界刺激达到多大强度时, 才能引起人的反应。灵敏性是指人的心理 反应的速度和动作的敏捷程度。
苍松优选
5
2.忍耐性和情绪兴奋性不能低
要求服务员必须具有克服巨大心理压力 的本领和较高的忍耐性及情绪兴奋性。
3.可塑性要强
可塑性是指服务人员对服务环境中出现 的各种情况及其变化的适应程度。
苍松优选
苍松优选
18
1.真诚
真诚是旅游服务人员待客服务的信条,是全 心全意为旅客服务的最基本原则,主要表 现为以下三点:
• 诚恳而友善; • 热情而亲切; • 主动而周到
苍松优选
19
2.一致
一致是指旅游服务工作中,服务人员言行一致、 表里如一。
四、旅游服务人员的信誉意识
对旅游企业来说,谁的旅游产品过得硬,服 务水平高,赢得旅游消费者的信赖,谁就能在市 场上站稳脚跟,并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使得企 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2
第一节 旅游职业对服务人员心理素质的要求
一、旅游职业对服务人员气质的要求
气质实际上是指某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活
动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心理活动过程的强度以 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等动力方面的特点。
苍松优选
4
在旅游服务工作中,旅游这个特定职业
对服务人员的气质有着特殊的要求,主要 有三点: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相互作用、 生活实践作用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感觉的适应作用
不适应的现象
后吃
先吃
酸爽的感觉
感觉的适应作用
适应的现象
1、厨师做菜,连续品尝试味,不用清水漱口,这时 候的菜,将是怎么? 菜,越来越咸。 2、当樱桃小嘴喝了一碗苦苦青瓜水后,再喝加了一 杯卡布奇诺的时候,这杯咖啡将是什么口感呢? 咖啡,不那么苦了。
要有明确的
观察目的 要熟悉和积累 有关的知识
要细心体察
例: 假如你现在是一个餐厅领位 ,客人进入餐厅时你通过观察客 人将客人带领到合适的位置就座。
1 、重要宾客 2 、情侣 3 、穿着时髦的女士
靠窗或靠里的雅座 餐厅安静的角落 餐厅中间的显眼位置 靠近出口或卫生间的位置 方便 能掩饰其残疾部位的位置
属性综合——整体映象——“香蕉”。
大象到底长啥样呢?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四)知觉的分类
根据反映事物的特性,分三类: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反映事物空间特性(大小、形状、距离、方位等); 时间知觉:反映事物延续性和顺序性; 运动知觉:反映事物在空间上位置变化。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空 间 知 觉
大小知觉
距离知觉 立体知觉
反映物体的大小
反映物体离主体的远近 反映物体的立体特点或两个物 体前后的相对距离 反映物体所处的方位(东、西、 南、北、前、后、左、右) 反映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方位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依靠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和人体自身 的节律活动 ① 主体自身的运动状态; 反映物体的空间的位置移动及移动② 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速度和远 的速度 近距离
第八章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2.处理喝醉酒的客人
(1)值班的餐厅经理先要确定该客人是否确已喝醉,然后决定 是否继续供应含酒精饮料。 (2)如果客人的确已喝醉,服务员应该礼貌地告诉客人不可以 再向他提供含酒精饮料,同时安排客人到不打扰其他客人的 靠里面的席位上,或者安排在隔开的餐室内。 (3)如果客人呕吐或带来其他麻烦,服务员要有耐心地迅速清 除污物,不要抱怨。 (4)如果该客人住在本酒店,而没有人搀扶又不能够回房间, 通知保安部陪同客人回去。 (5)如果该客人不住在本酒店,也应交由保安部门陪同他离开。 (6)事故及处理结果应记录在工作日记上。
三、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的情绪情感特征 1、保持良好的心境
①经得起客人的赞扬而不自我陶醉 ②随时准备承受某些误解、委屈,甚至打击
2、要有稳定而持久的情绪情感 3、提高抗挫折的心理能力 4、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四、了解旅游者心理状态的方法 (一)从外部特征入手
1、通过表情判断
①面部表情 ②声调表情 ③体态表情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一、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的个性特征
(一)旅游服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特征
1、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不讲: ①低级庸俗的口头语不讲 ②生硬唐突的话不讲 ③讽刺挖苦的话不讲 ④粗鲁侮辱的话不讲 ⑤不耐烦的催促客人的话不讲
2、灵活的服务应变能力
1.为小客人提供服务
(1)服务员对小客人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对年幼的小客人 要耐心、愉快地照应,并且帮助其父母使小朋友坐得舒适。 要端一张儿童坐的椅子来,并且尽量不要把他安排在过道 边的座位上。 (2)在不明显的情况下,把糖缸、盐瓶等易碎的物品移到 小孩够不着的地方,更不应在儿童前摆放刀叉。 (3)如果有儿童菜单,请小孩的父母为他点菜。 (4)不要把小朋友用的玻璃杯斟得太满,不要用高脚玻璃 器皿。最好用较短小的甜食餐具。 (5)尽可能地为小朋友提供围兜儿、新的坐垫及餐厅送的 小礼品,这会使其父母更开心。 (6)如果小朋友在过道上玩耍或者打扰其他客人,要向他 们的父母建议,让他们坐在桌边以免发生意外。 (7)若非很熟,不要抱逗小孩或抚摸小孩的头,没征得其 父母同意,不要随便给小孩吃东西。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感觉和知觉都是当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人的感觉器官(如眼、 鼻、舌等)时,在大脑中产生的直观的、具体的事物反映。离开了 客观事物对感觉器官的直接作用,人就不能产生感觉和知觉。 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相同 感觉 区别 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 反映事物的整体属性 联系
比较常用观察力的训练方法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习经验
比较异同
全面了解
观察入微
任务二
良好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训练一: 在图中隐藏了一些 “人脸”,请你仔细观 察,看看能找到多少张 “脸”出来?
任务二
良好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训练二: 图中的老人正在喂一只 乌鸦,请你有敏锐的观察力 帮他把这只乌鸦找出来,你 能做到吗?
大脑对客观事 知觉 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有 机组合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二、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 (一)感觉变化的规律
客观世界的各种事物总是在不 断变化的,所以人对客观事物感觉 的能力也会随之产生变化,而这些 变化是遵循一定规律的,感觉变化 的规律主要有:适应作用、相互作 用和生活实践作用等。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请先自习感觉与知觉变化规律的内容,举出一些你 的日常生活中实例分别去说明一下这些规律。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本任务要求了解感觉和知觉的 定义、种类以及变化规律。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一个苹果,我们可以用眼睛 看到它的颜色;可以用鼻子闻到 它的气味;也可以舌头尝到它的 味道„„。
中职《旅游心理学》第五版全套课件(完美版)
(二)知觉变化的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知觉的理解性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任务二 良好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一、良好观察的条件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2.要熟悉和积累有关的知识 3.要细心体察 4.要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主编 张志毅 李灿佳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模块一 走进“心”世界——认识旅游心理
项目一 心理学的概述
前置作业:在网上搜集有关“心理学起源”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对各 成员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每组演示 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一种自觉、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努力的注意。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三、影响注意的因素 (一)影响注意的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程度 3.刺激物的对比程度 4.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状态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任务一 心理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二、心理活动的内容
心 认识过程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
理 过
情感过程
心
程 意志过程
理
活
个 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动
性
心 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
需要、兴趣、动机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任务二 心理的实质是什么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张凤霞一、课程教学目标旅游心理学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酒店服务与管理、旅游服务于管理专业配套教学用书,是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旅游管理专业开设这门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掌握旅游者需要、特点,初步掌握对旅游者鉴貌辨色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旅游者心理分析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今后做好本职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旅游心理学包括走进“心”的世界---认识旅游心理;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如何才能技高一筹---旅游服务技能培训心理;我的心理健康我做主---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保健;与“上帝”打交道---如何与旅游者交往以及服务;从“心”开始---旅游服务心理。
这本书经过修订后采用了更为活泼生动的体例,更新了许多案例,补充了新知识,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中职学生的需要。
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心理活动的实际,让学生通过自身心理活动去理解书本上的心理学原理。
其次来联系旅游服务工作实际,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学原理。
在教学中要注意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体系。
教学内容模块一走进“心”的世界---认识旅游心理教学要求:了解心理活动的内容以及心理的实质,指导学好旅游心理学对今后的工作有哪些好处,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内容以及方法。
内容结构: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活动的内容是什么二、心理的实质是什么1、心理是人脑的机能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旅游心理学一、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二、旅游心理的学习方法本章重点(重要问题):心理学以及旅游心理学的概念及内容。
模块二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教学要求:了解客人的真正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
根据旅游工作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等。
第十二章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与职业意识
旅游职业对服务情感倾向性是指一个人的情感指向什么或为什么而引 起。比如:同样是热情,如果指向旅游服务或服务对象, 那就是高尚的情感;如果指向损害国家、企业或他人的 利益为自己谋私利,那就是卑微可耻的情感。
•
2、要有深厚的情感
深厚的情感是指旅游服务人员对旅客和服务工作的 浓厚情感。工作中的热情不是偶发的,对旅客的热情也 不是一时的冲动,他们的热情服务能够在服务工作的各 个方面体现出来。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在一定事物上 的程度。“全神贯注”、“冥思苦想”都是人们在从事某 一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有的注意程度。 所有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注意,不打开注意之门, 外界的一切都不能进入心灵,人们就不能认识世界。
稳定而灵活的注意力
• 服务人员在工作岗位上注意力必须稳定、适时灵活转移, 克服过分集中与分散的弱点。 注意力过分集中---应酬多位旅客的能力差; 注意力过度分散---对待客人漫不经心,使客人感到慢待。
• 4、提高掌握、执行政策的能力 旅游工作也是一项民间外交工作,是一 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尤其是要对不同国 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政策要十分清 楚。
• 5、较强的业务实施能力 旅游服务工作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每一项 内容都有自己独特的业务范围和工作程序。 他们对业务范围和工作程序的熟练程度直 接影响着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旅游职业对服务人员意志的要求 • 自制力
是一种对个人情感、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自制力 强的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谦让忍耐性,任何情况 下都能镇定自若,把握分寸,不失礼于人。在困难面前不 回避,对工作不挑拣。
• 坚韧性
是指一个人针对外部障碍的排除所产生的一种锲而不 舍的意志特点。对旅游服务人员来说,如果缺乏意志的坚 韧性,就难以应付环境的复杂和变化,也很难在旅游服务 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
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第九章 旅游从业人 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第一节
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职业心理素质与服务质量
当客人遇到困难时,你能够迅速 妥善地帮助他们解决吗?
当你和客人之间出现矛盾时你能 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吗 ?
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一、旅游服务质量直接与职业心理素质相关
旅游业销售的是以无形产品为主的旅游产品,这 种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工作都是由旅游服务人员在宾 客在场的情况下完成的,而且多数情况下是由个人 单独完成的,这就对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忆,可以防止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第二段是早上八点至十点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人的
精力上升,处于旺盛期,记忆的效果比较好、容量 也比较大; 第三段是傍晚六点至八点左右,这段时间也是人精 神状态比较好的一段时间; 第四段时间是晚上临睡前的一个小时左右。
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第三 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二、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构成
品德:诚实;善良;尽责;自重;敬业 认知:感知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 情感: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境;适当的激情;可
供的应激 意志:自觉性;果断性;坚定性;自制力 气质:忍耐性要强;感受性要适当;适应性要强 能力:观察力;记忆力;综合服务能力
3rew
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
(二)情感与认识、需要的联系
情感是随着认识而发生,并随着认识的变 化而变化的。
情感与人的需要有密切的联系。情感反映 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 的人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2024版】中职《旅游心理学》第五版全套课件(完美版)
(三)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感觉 知觉
相同
大脑对客观事物 的直接反映
区别
反映事物的个别 属
反映事物的整体 属性
联系
感觉是知觉的基 础; 知觉是各种感觉 的有机组合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二、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 (一)感觉变化的规律
1.感觉的适应作用 2.感觉的相互作用 3.感觉的生活实践作用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三、学会合理的注意分配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 活动上。 1.活动不能相互排斥
2.活动达到熟练程度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项目二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前置作业:请先自学感觉与知觉变化规律的内容,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 的实例分别来说明这些规律。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任务二 如何提升自信
一、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己 1.发现并接纳自己的优缺点 2.和自己的过去做比较,而不要去和别人比较 3.控制“自我形象”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二、对自己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 三、认识和调整不现实的生活目标 四、开放自己,积极乐观与人相处 五、努力尝试并提高自己的能力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任务一 影响技能熟练度的因素分析
一、客观因素 1.技能的复杂程度 2.工具器械的性能 3.工作条件和环境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二、主观因素 1.生理因素 疲劳和健康状况 2.心理因素 态度、动机、信心、心境和意志品质
旅游心理学(第五版)
任务二 技能训练的方法和要求
一、技能形成的途径和方法 1.途径 练习 2.方法: 多练
项目一 什么是心理健康
前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有关资料,讨论一下“什么是心理健 康”,学习成果以PPT的形式在课堂上演示,时间为3分钟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知觉的理解性
任务二 良好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
一、良好观察的条件
1.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
2.要熟悉和积累有关的知识 3.要细心体察
4.要整理和总结观察的结果
二、观察力的训练方法
1.比较异同
2.全面了解
3.观察入微
4.学习经验
项目三 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前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一些记忆力训练的方法,选择三 种较好的方法以电子幻灯片(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一、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和树立识记的信心
二、掌握正确的识记方法
三、合理地进行复习
四、利用联想手段
项目四 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
前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完成本项目后的两道思维训练题, 然后讨论一下解决这两道题对自己的思维有什么启发?
任务一 什么是思维
一、思维的概述
(一)思维的定义
思维是人脑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 括的反映。 (二)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间接性 2.思维的概括性
二、解决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提出假设
4.检验假设
任务二 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良好思维的条件
1.正确的思维方式 2.丰富的知识经验 3.良好的语言能力 二、提高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3.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任务一 什么是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一、注意的特点 1.指向性 2.集中性 二、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三、影响注意的因素
(一)影响注意的客观因素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异程度
2.同时注意的活动不能相互排斥
项目二 培养良好的观察力
前置作业:请先自习感觉与知觉变化规律的内容,举出一些你的 日常生活中实例分别去说明一下这些规律。
任务一 什么是感知觉
一、感觉与知觉的概述
(一)感觉
1.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 2.感觉的分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模块二 你是“合格”的旅游服务人员吗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注意力
良好的观察力 良好的记忆力 良好的思维能力
旅游从业人员应 具备的心理素质
项目一 培养良好的注意力
前置作业:请以“旅游从业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心理素质?”为题 目进行一次调研,以小组为单位整理调研的资料,结果以电子幻 灯片(PPT)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演示。
任务一 什么是记忆
一、记忆的概述 (一)记忆的定义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 (二)记忆的种类 1.形象记忆 2.逻辑记忆 3.情感记忆 4.运动记忆
二、记忆的过程 (一)识记
1.无意识记
2.有意识记 (二)保持 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先多后少 (三)再认和回忆
1.再认
2.回忆
任务二 良好记忆力的培养
(3)本体感觉
(二)知觉 1.知觉的定义 知觉是大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直接反映。 2.知觉的分类 (1)空间知觉 (2)时间知觉 (3)运动知觉
二、感觉与知觉的变化规律
(一).感觉的生活实践作用
(二)知觉变化的规律
1.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整体性
3.刺激物的对比程度 4.刺激物的活动变化状态
(二)影响注意的主观因素
1.人们的需要、兴趣和态度
2.人的心境和情绪状态
3.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
任务二 良好的注意力的培养
一、努力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1.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培养对活动的兴趣 二、努力扩大注意的范围 1.注意范围的大小和个人的知识经验有很密切的联系 2.注意范围的大小也受任务要求的影响 三、学会合理的注意分配 1.同时进行的活动中至少有一种已经达到相当的熟练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