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
某电厂燃煤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护对 策 ,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
1 对 象 与 方 法
1 . 1 对 象
某 电厂燃 煤 机组 的输 煤 、锅炉 、除灰 渣 、化 学水 处 理 、 脱硫 、污水处理 系统等 。
1 . 2 仪 器
G i l i b r a t o r 2型流量校准仪 、A K F C . 9 2 A防爆矿用粉 尘采样 器 、O m n i 5 0 0 O I s 防 爆 型 空气 采 样 泵 、Q C D 一 1 5 0 0型 大 气采 样 器 、H S 6 2 8 8 B噪声频谱 分析仪 、C P 2 2 5 D分 析天平 、7 2 3 0 G可 见分光光度计等 ,仪器均经过计量检定 。
按照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有害 物质 监测 的采 样规 范》
( G B Z 1 5 9 -2 0 0 4 ) 、 《 工作 场所 空气 中粉尘 测定 》 ( G B Z / T 1 9 2 -
2 0 0 7 ) 、 《 工作场所 空气 中有毒 物质 测定》( G B Z / T 1 6 0 -2 0 0 4 ) 、
《 工作场所物理 因素测量
第8 部分 :噪声 》 ( G B Z / T 1 8 9 . 8 m
2 0 0 7 )等标准 ,分别在 2 0 1 3年每个 季度对粉 尘和化学 物质 测 定 1 次 ,每半年 对噪声强度 测量 1 次 ,根 据 《 工作 场所有 害
因素职 业 接 触 限值 第 1部分 :化 学 有 害 因 素》( G B Z 2 . 1 m 2 0 0 7 )和 《 工作场所有 害因素职业接触 限值 第 2部分 :物理
1 . 3 方 法
图 1 生产工艺流程 该 电厂燃煤发电机组现有职工 1 6 8人 ,其 中生产工人 1 5 9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分类,通常可按其来源划分,也可参照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
一、按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分为3大类:①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汞、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尘、水泥尘、石棉尘、金属尘、有机粉尘等)。
物理因素主要有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等)、异常气压(高、低气压等)、噪声与振动(如机械性噪声与振动、电磁性噪声与振动、流动性噪声与振动等)、电离辐射(如α、β、γ、X射线、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
生物因素主要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等。
②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有劳动组织和劳动休息制度不合理;劳动过度心理和生理紧张;劳动强度过大,劳动安排不当;不良体位和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劳动工具。
③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在炎热季节受到长时间的太阳辐射导致中暑等;以及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采光照明不足,通风不良,有毒与无毒、高毒与低毒作业安排在同一车间内等;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的生产环境污染。
二、按照2006年卫生部令第49号颁布施行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划分。
该办法规定,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项目是指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项目。
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划分,可分为以下10大类:①粉尘类。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和其他粉尘等。
②放射性物质类。
包括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放射性物质与其他放射性损伤等。
③化学物质类。
包括铅、汞、锰、镉、钒、磷、砷、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苯等。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一)粉尘类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燃煤运输与制备、锅炉炉渣和飞灰处理、脱硫装置和锅炉维修四个方面。
1燃煤运输与制备锅炉需要燃烧大量经预处理后的煤炭,一个大型燃煤电厂每天耗煤均在数千吨至数万吨之间。
因此在燃煤的运输、装卸、筛选、破碎、磨煤等机械加工过程中均产生煤尘。
特别是在煤的筛分和破碎过程中,如果除尘效果不佳,即会导致严重的煤尘危害。
2锅炉炉渣和飞灰处理煤在锅炉内燃烧后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包括灰分和炭黑两部分。
炭黑是煤未燃尽的固定碳,灰分是燃烧后剩余的固体残余物。
其中随烟气排放的部分称为飞灰,从炉底排放的部分称为炉渣,统称为炉灰渣。
其产生量决定于燃料煤的灰分含量和锅炉燃烧效率。
化学成分主要决定于煤质化学组分。
煤灰分含量高会降低煤的品质,给燃烧造成困难,可能使锅炉积灰、结渣,并磨损金属受热面。
我国煤的灰分随煤种变化很大,少则4%~5%,多则60%~70%,大多数煤中灰分的组成如表2-1.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决定于炉灰渣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以及某些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因此,不同产地的煤燃烧后产生的炉灰渣对人体的危害性差异较大。
我国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炉灰渣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绝大多数在10%~20%之间,少数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0%,其危害性较大,应予以重视。
3脱硫装置目前国内外用于烟气脱硫的工艺较多,但国内最常用的方法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石灰石作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破碎、运输、投料等过程产生石灰石尘,石膏脱水、浓缩、运输等过程产生石膏尘。
4锅炉维修锅炉及保温器件维修过程中需对炉体耐火材料、各类保温材料进行拆卸与修复,因此可能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耐火泥尘、玻璃棉尘等硅酸盐类矿石尘,其中炉门密封垫等维修还可能接触石棉尘。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1噪声噪声是燃煤火力发电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火力发电厂是一个机械设备比较集中的工作场所,特别是主厂房,布置有相当数量产生高强声源的设备,从而也成为火力发电厂噪声防治的重点区域。
浅析火电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
浅析火电厂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2.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 621002摘要: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因部分产生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等有害因素的设备暴露在敞开的空间中或半封闭空间中或运行过程中产生泄露,不可避免的产生可能职业病有害因素。
本文主要对火电厂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有害因素、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总结。
关键字:职业病因素危害防控措施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有害因素有粉尘、噪声、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高温四种。
产生职业病有害因素的主要生产环节有燃煤贮运、制粉燃烧、热能产生及应用、用水处理、脱硫脱硝、除灰除渣等。
一、职业病有害因素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1、粉尘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燃煤接卸设备、输煤皮带、燃煤筛分及破碎设备、贮煤场、磨煤制粉、除灰除渣等虽然大都在半封闭空间中,但由于设备缺陷、工艺设计、运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不足,都会不可避免的产生粉尘危害。
燃煤接卸时,无论是火车运煤翻车机接卸、其它方式接卸,还是汽车来煤汽车自卸、人工接卸等,接卸过程中都会因为煤炭翻动、产生落差、煤炭较干、煤中细煤较多等因素产生较多煤粉粉尘;磨煤机在磨制煤粉时,磨煤机筒体、煤粉管道密封不严产生粉尘。
电除尘气力除灰时,压力发送罐管道破损、粉煤灰灰库下灰口与粉煤灰罐车接口结合不严,都会产生粉煤灰粉尘。
2、噪声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产生噪声较大的部位较多,主要在输煤、磨煤机、吸风机、送风机、空压机、发电机、变压器等区域。
燃煤在用皮带输送、筛分及破碎过程中会产生很大机械性噪声。
磨煤机在磨制煤粉时钢球与燃煤、筒体碰磨也会产生机械性噪音。
风机区域由于风速变大、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等而产生气体动力噪声。
3、有毒有害化学物质与主要生产环节的关联火电厂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液氨、水处理用的次氯酸钠、盐酸、碱等化学品。
煤场存煤、燃煤在皮带输送过程、磨煤机在磨制煤粉中,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
火力发电厂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摘要:我国燃煤火力发电厂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所采取的控制技术较以往有很大改善,但有些企业对防护设施管理的落实不到位,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防护效果,如某些火电厂尽管在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方面已使用比较先进的技术及设备,但未设专人进行定期的维护与保养,只是在出现故障时或对全厂仪器设备进行统一整顿时进行维修,致使部分防护设施较长时间没有正常运行。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措施一、燃煤火力发电厂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燃煤火力发电厂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锅炉灰尘、石灰石粉尘、石膏粉尘、电焊烟尘等)、毒物(包括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氨、硫酸、非甲烷总烃、氯气、臭氧、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次氯酸钠、锰及其化合物等)、物理因素(包括噪声、工频电场、高温等)。
尽管锅炉工艺分为循环流化床工艺和燃煤凝汽式工艺,但两种工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相同,都有粉尘、噪声、毒物、高温、工频超高压电场等。
循环流化床工艺由于风机多,锅炉为正压运行,产生的噪声、粉尘较大;而燃煤凝汽式工艺的风机少,锅炉为负压运行,产生的粉尘及噪声危害较少。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环节及主要控制技术2.1 粉尘燃煤火力发电厂粉尘主要分布在输煤、锅炉、除灰和脱硫系统等。
此外,电焊作业时产生电焊烟尘;锅炉维修时存在矽尘、岩棉尘等。
为从源头控制尘肺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各燃煤火电厂根据自身情况,均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输煤系统的粉尘治理,目前大多数燃煤火电厂在卸煤作业场所设置喷洒装置,在各转运站、皮带栈桥等处设置机械除尘,并设有水力清扫装置,落煤管设有缓冲设施,并在落煤口的煤槽出口处设挡煤帘(板),以防含尘气流外逸,但输煤系统的粉尘仍未得到有效控制。
通过对某火电厂调查发现,若仅对皮带接头和贮煤仓溜槽处进行密封,容易形成正压而使粉尘从缝隙处溢出,但在密封装置内设置无动力减压自动加湿设施并设连通导流管,可保持微负压状态,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平均浓度下降58.7 mg/m3。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一)粉尘类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燃煤运输与制备、锅炉炉渣和飞灰处理、脱硫装置和锅炉维修四个方面。
1燃煤运输与制备锅炉需要燃烧大量经预处理后的煤炭,一个大型燃煤电厂每天耗煤均在数千吨至数万吨之间。
因此在燃煤的运输、装卸、筛选、破碎、磨煤等机械加工过程中均产生煤尘。
特别是在煤的筛分和破碎过程中,如果除尘效果不佳,即会导致严重的煤尘危害。
2锅炉炉渣和飞灰处理煤在锅炉内燃烧后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包括灰分和炭黑两部分。
炭黑是煤未燃尽的固定碳,灰分是燃烧后剩余的固体残余物。
其中随烟气排放的部分称为飞灰,从炉底排放的部分称为炉渣,统称为炉灰渣。
其产生量决定于燃料煤的灰分含量和锅炉燃烧效率。
化学成分主要决定于煤质化学组分。
煤灰分含量高会降低煤的品质,给燃烧造成困难,可能使锅炉积灰、结渣,并磨损金属受热面。
我国煤的灰分随煤种变化很大,少则4%~5%,多则60%~70%,大多数煤中灰分的组成如表2-1.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决定于炉灰渣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以及某些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因此,不同产地的煤燃烧后产生的炉灰渣对人体的危害性差异较大。
我国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炉灰渣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绝大多数在10%~20%之间,少数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0%,其危害性较大,应予以重视。
3脱硫装置目前国内外用于烟气脱硫的工艺较多,但国内最常用的方法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石灰石作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破碎、运输、投料等过程产生石灰石尘,石膏脱水、浓缩、运输等过程产生石膏尘。
4锅炉维修锅炉及保温器件维修过程中需对炉体耐火材料、各类保温材料进行拆卸与修复,因此可能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耐火泥尘、玻璃棉尘等硅酸盐类矿石尘,其中炉门密封垫等维修还可能接触石棉尘。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1噪声噪声是燃煤火力发电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火力发电厂是一个机械设备比较集中的工作场所,特别是主厂房,布置有相当数量产生高强声源的设备,从而也成为火力发电厂噪声防治的重点区域。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
✓
磷化:磷酸盐
➢ 烘烤:高温
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7表面处理 电镀(镍、铬、锌、铜、锡、合金) ➢ 原料:抛光啥、除油剂(种类繁多)、电镀液
(氰化物盐、氯化物盐、碱)、侵蚀液(硫酸、 盐酸、硝酸、氢氟酸等) ➢ 生产工艺: ✓ 磨光:粉尘 ✓ 除油:溶剂、酸碱、 ✓ 侵蚀:酸雾、氟化氢雾 ✓ 电镀:氰化物蒸汽、碱雾、金属盐雾、电磁场
要技术支撑。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 按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 (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按危害因素的来源分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2、物理因素 3、生物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 到的生物传染性病源物等。
目前已制定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2种
(白僵蚕孢子、枯草杆菌蛋白酶)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1、 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等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业与 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典型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2 辅料 化水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氨、联氨、磷酸盐;
酸、消毒剂、絮凝剂; 污水处理:酸碱中和剂、消毒剂 点火:柴油,蓄电池 电器绝缘:六氟化硫(四氟化硫、十氟化硫) 脱硫:石灰石;脱硝:氨 抢维修: 其他:抗燃油、润滑油 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储存:罐、瓶、桶等 运输:罐车、汽车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危害
附录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特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接触限值1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一氧化碳(CO)(锅炉、电焊)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无刺激性气体,当与空气混合后爆炸极限为12.5~74%,当空气中浓度达58.5 mg/m3时,人接触150分钟可有轻度头痛;而浓度达300 mg/m3时,接触2小时后可致严重头痛、眩晕。
轻度中毒表现为头痛、眩晕、耳鸣、眼花,并有恶心、呕吐、心悸、四肢无力,甚至昏厥。
只要脱离接触,呼吸新鲜空气,症状会很快消失。
严重一氧化碳中毒,可出现昏迷、意识丧失等.经治疗好转后,个别病例于数日或数周后突然出现神经或精神症状,甚至出现瘫痪、失明、失语等严重后发症。
一氧化碳在《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中列为Ⅱ级,属高度危害;已列入《高毒物品目录》;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一氧化碳被列为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所致职业病及诊断标准《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诊断标准》(GBZ23—2002).CO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2)氮氧化物(NO X)(锅炉、电焊)氮氧化物是氮的氧化合物的总称.氮氧化物包括多种化合物。
接触到的氮氧化物主要是NO2和NO。
氮氧化物中除NO2外均极不稳定,NO遇水汽和氧即转化为NO2。
NO2较难溶于水,具有刺激性气味.分子量46。
01,熔点-11.2℃,沸点21。
2℃,蒸气压101。
31(21℃)kPa.NO分子量30。
01,熔点-163.6℃,沸点151.8℃,蒸气压101。
31(-151。
7℃)kPa。
NO2主要引起肺损害。
急性吸入可致肺水肿、化学性肺炎和化学性支气管炎.长期接触较低浓度氮氧化物,可有上呼吸道粘膜刺激症状,引起慢性咽喉炎、支气管炎和肺水肿,有人还有神衰症状,如头昏、头痛、无力、失眠、食欲减退等以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火力发电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火力发电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
——原料:燃煤、燃油、燃气、生物燃料
1 燃煤为原料:
装卸:手工、翻车机、堆料取料机、梨煤器
运输:汽车、火车、胶带机
储存:煤场、煤棚、煤仓
加工:破碎、制粉
分析检验:采样、制样
其他:计量、维护、动力
杂质:硫、氮、砷
特点:用量大、固体粉末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煤尘、噪声
2 辅料
化水处理:盐酸、氢氧化钠;氨、联氨、磷酸盐;酸、消毒剂、絮凝剂;
污水处理:酸碱中和剂、消毒剂
点火:柴油,蓄电池
电器绝缘:六氟化硫(四氟化硫、十氟化硫)
脱硫:石灰石;脱硝:液氨
抢维修:
其他:抗燃油、润滑油
形态:液体、固体、气体
储存:罐、瓶、桶等
运输:罐车、汽车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氨气、烟气、噪声、酸碱化合物、硫化物、高温与辐射热、炉灰。
3 生产过程
化学:
燃烧、氧化: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焊接:氧化
物理:高温、动力、焊接
生产方式:机械、巡检,煤粉喷吹;自动加药、手工加药设备:高温、噪声设备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CO、氮氧化物、高温、噪声、硫化物
4 产品:电能——电磁效应
副产品:蒸汽——高温
废品:渣、粉煤灰
废水:污水处理
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高温、粉尘、硫及其化合物、砷及其化合物、辐射。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一)粉尘类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燃煤运输与制备、锅炉炉渣和飞灰处理、脱硫装置和锅炉维修四个方面。
1燃煤运输与制备锅炉需要燃烧大量经预处理后的煤炭,一个大型燃煤电厂每天耗煤均在数千吨至数万吨之间。
因此在燃煤的运输、装卸、筛选、破碎、磨煤等机械加工过程中均产生煤尘。
特别是在煤的筛分和破碎过程中,如果除尘效果不佳,即会导致严重的煤尘危害。
2锅炉炉渣和飞灰处理煤在锅炉内燃烧后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包括灰分和炭黑两部分。
炭黑是煤未燃尽的固定碳,灰分是燃烧后剩余的固体残余物。
其中随烟气排放的部分称为飞灰,从炉底排放的部分称为炉渣,统称为炉灰渣。
其产生量决定于燃料煤的灰分含量和锅炉燃烧效率。
化学成分主要决定于煤质化学组分。
煤灰分含量高会降低煤的品质,给燃烧造成困难,可能使锅炉积灰、结渣,并磨损金属受热面。
我国煤的灰分随煤种变化很大,少则4%~5%,多则60%~70%,大多数煤中灰分的组成如表2-1.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决定于炉灰渣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以及某些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因此,不同产地的煤燃烧后产生的炉灰渣对人体的危害性差异较大。
我国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炉灰渣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绝大多数在10%~20%之间,少数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0%,其危害性较大,应予以重视。
3脱硫装置目前国内外用于烟气脱硫的工艺较多,但国内最常用的方法是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石灰石作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破碎、运输、投料等过程产生石灰石尘,石膏脱水、浓缩、运输等过程产生石膏尘。
4锅炉维修锅炉及保温器件维修过程中需对炉体耐火材料、各类保温材料进行拆卸与修复,因此可能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耐火泥尘、玻璃棉尘等硅酸盐类矿石尘,其中炉门密封垫等维修还可能接触石棉尘。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1噪声噪声是燃煤火力发电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燃煤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识别与控制措施浅析
燃煤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中主要污染识别与控制措施浅析摘要:我国对煤炭能源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在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后人们的思想和意识逐渐发生改变,对环境保护愈发看重,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环境保护也随之成为了多数人所关注的对象,如何构建自然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关系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燃煤火力发电过程中会产生多种污染物,可能对周围水体、土壤、大气环境等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实现污染物的达标甚至超低排放是促进燃煤火力发电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通过调研我国典型燃煤火力发电厂的主要运行工艺和产排污情况,从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出发,对火电厂排放污染防治技术进行分析,旨在为燃煤火力发电厂污染物的高效处理与达标排放提供技术参关键词:燃煤火力发电厂;污染识别;控制措施引言燃煤火力发电技术与其他能源发电技术相比,具有起步早、应用广、技术成熟等特点。
燃煤火力发电厂通过煤炭的燃烧、发电机做工等过程将化学能最终转变成电能。
在运行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需采取有效的污染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是实现燃煤火力发电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燃煤电厂存在的问题1.1气体污染燃煤火力发电厂以煤炭作为主要的燃烧材料,使得燃煤火力发电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
如果燃煤火力发电厂忽视了对这些气体的处理,直接将其排放到空气中,将会导致这些夹带着有害物质的气体在空气中与水分子相遇后逐渐地形成酸雨,最终向地面落下,导致地面上的建筑物、农作物等被酸雨腐蚀,这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言都是不小的负面影响。
1.2固体污染煤炭除了燃烧生成的气体之外还会留下粉末状的煤灰,这些煤灰中包含了大量的物质,如:FeO、Fe3O4等,因这些煤灰的质量相对较轻,在自然风等作用下极容易向空气中飘散,进而导致空气中的粉尘含量大幅度增加,提高了周围居民和工作人员呼吸道感染、肺病的出现几率,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以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识别原则以及相关案例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的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等。
这些因素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对劳动者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并引发各种职业病。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原则1.综合性原则: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综合性的、全面性的,要考虑工作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对劳动者健康的综合影响。
2.科学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依据科学研究的成果进行判断和评估。
3.可行性原则:识别方法应该简单、实用、可行,方便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进行操作和判断。
4.预防性原则: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应该是为了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控制,及早发现和消除潜在的危害因素。
5.依据性原则:识别方法和标准应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等依据进行,确保识别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1.现场调查法:通过对工作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观察和记录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声、粉尘、有害气体等。
2.检测分析法:通过对工作环境中的空气、水、土壤等进行采样和分析,确定是否存在危害因素,并进行定量分析。
3.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劳动者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在工作中可能接触到的危害因素,如化学药品、放射性物质等。
4.生物学监测法:通过对劳动者的生物样本(如尿液、血液)进行采样和分析,检测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情况。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案例1.某化工厂职工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通过现场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有害化学物质的浓度超标情况,对职工的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2.某矿山工人暴露于粉尘:通过现场调查和生物学监测,发现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粉尘,导致工人患上尘肺病的风险较高。
3.某医院护士暴露于放射性物质:通过问卷调查和检测分析,发现护士在工作中频繁接触放射性物质,存在辐射危害的可能。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2)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2)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1)碳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煤在燃烧前期析出挥发分,其中主要是一氧化碳。
挥发分的燃尽依赖于氧气的及时供给、良好的混合和足够高的温度以及较长的停留时间。
碳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如下:在煤中以三种形式存在。
① 有机硫,硫与碳、氢等结合成复杂化合物;② 黄铁矿硫,如二硫化铁等;③ 硫酸盐硫,如硫酸钙、硫酸钠等。
其中有机硫和黄铁矿硫参加燃烧,硫酸盐硫进入灰分。
我国煤的硫酸盐硫含量极少,动力用煤的硫的质量分数大部分为1%~15%,一些煤种的质量分数为3%~5%,个别高达8%~10%,其中含硫量高于2%的煤称为高硫煤。
燃料中的可燃硫随着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硫,其生成量与燃料中的含硫量成正比,如含硫量为2%的煤,排烟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约为4200mg/m3。
二氧化硫可转化为三氧化硫,其转化途径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高温条件下,火焰中有高浓度的.原子态氧,与二氧化硫结合生成三氧化硫;二是在对流受热面上,由于金属氧化膜和积灰的催化作用,使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
火焰温度越高,原子态氧浓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三氧化硫转化量越多。
此外,在高温条件下,积灰中的三氧化二铁和五氧化二钒等对二氧化硫向三氧化硫的转化反应也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因此受热面上积灰增多时有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
烟气中的水蒸气与三氧化硫结合生成硫酸蒸气。
温度越低,硫酸蒸气平衡浓度越高,因此硫酸蒸气总在锅炉尾部生成。
通常三氧化硫与水蒸气生成硫酸的反应,从烟气温度降到200℃左右开始,到烟气排出锅炉时,三氧化硫几乎全部转化成了硫酸。
SO3+H2O→H2SO4硫酸蒸气与烟尘形成酸性尘,硫酸蒸气排向大气时凝结生成白色硫酸雾。
(3)氮氧化合物燃煤中氮在高温环境下易生成氮氧化物。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90%以上是燃烧产生的。
锅炉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几乎全部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其中90%是一氧化氮。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与评价
火力发电厂职业病危害现状分析与评价作者:罗进业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9期现阶段,国内火力发电厂大多采用燃煤发电,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如粉尘、噪声以及化学毒物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导致火力发电厂生产人员职业病较为严重。
尽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新工艺和新技术逐渐应用到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中来,改善了生产人员的工作环境,减轻了职业病危害。
但是,部分企业还存在较为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文章针对火力发电厂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简要的控制和改善建议,希望能为相关行业提供有益参考。
一、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生产工艺煤是火力发电厂的基本原料,通过一定手段对煤进行加工处理,将煤的化学能转化成热能,然后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最后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以此达到生产目的。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流程为:首先通过汽车、火车等向工厂运送原材料,将原材料利用传送带向主厂房的原煤斗中传送,然后通过一定的设备和工艺进行煤的破碎、磨粉和分离处理,最后利用热风将煤粉送入锅炉炉膛中进行燃烧;对锅炉要进行除盐和预热处理,然后将适量的水注入锅炉中加热至高温高压的水蒸气状态,带动汽轮机高速运转,进而达到发电目的;在变压器以及配电装置的帮助下,电能可以经由线路向电网中传送,至此整个生产过程就完成了;对于剩下的水蒸气则需要进行冷凝处理,使其重新冷却成水,将部分除盐水补充进去,统一对水进行除氧、预热,实现水在锅炉内的二次汽化;在经由冷却塔降温以后,已经被冷却的水可以进行循环利用,循环冷却水的排污水则要进行一定的污水处理,然后向地下水道排放。
煤粉在燃烧后会形成烟气,这种烟气包含粉煤灰以及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带有污染物的烟气需要先通过锅炉进行冷却,冷却至一百四十摄氏度后,高效静电除尘器要对污染烟气进行除尘处理,处理后的烟气还要接受脱硫处理,最后通过引风机、烟囱等向大气中排放;对于锅炉内部剩下的炉渣和炉灰等,需要经由除灰渣系统处理后传送至灰渣库,对于无用的灰渣,则需对其进行调湿处理,然后送入灰渣场,留待进一步处理[2]。
火力发电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的要点
火力发电项目安全评价报告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的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火力发电项目已成为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也同时增加。
对火力发电项目进行安全评价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将对火力发电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的要点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火力发电项目的危险有害因素(一)火灾爆炸1. 燃料运输过程中的泄漏和堆积2. 燃料储存过程中的自燃和泄漏3. 锅炉和烟道系统的燃烧不完全4. 电气设备的短路和过载5. 高温高压设备的爆炸(二)人身伤害1. 设备操作不当导致的意外伤害2. 劳动保护不到位导致的职业伤害3. 安全设施缺陷导致的事故伤害4. 作业环境不安全导致的职业病(三)环境污染1. 烟尘的排放2. 有毒气体的排放3. 废水的排放4. 噪音、振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5. 化学品和废弃物的处理和处置(四)其他安全隐患1. 燃料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2. 能源市场变化带来的市场风险3. 设备老化和维护带来的技术风险4. 政策法规变化带来的政策风险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的要点(一)全面梳理火力发电项目的场所、设备和工艺,了解整个项目的基本情况和运行原理。
(二)深入了解火力发电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在火灾爆炸、人身伤害、环境污染和其他安全隐患四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三)对火力发电项目进行危险评估,确定危险等级以及危险源的频率和可能性,为后续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四)综合考虑火力发电项目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危险治理措施和应急预案,确保项目运行安全。
四、结语火力发电项目的安全评价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分析是保障项目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只有全面了解和深入分析火力发电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科学的治理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化解安全隐患,确保项目的安全运行。
希望本报告提供的要点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为火力发电项目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表
电光性眼炎
维修时偶尔间断 作业
手臂振动病
依据的法律 /法规名称
控制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 GBZ 2.1 、 2.2 -2007 (工作场
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 GBZ 2.1 、 2.2 -2007 (工作场
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 GBZ 2.1 、 2.2 -2007 (工作场
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 GBZ 2.1 、 2.2 -2007 (工作场
8
视频设备
长时间使用视 频设备
间不超过 1 小时
经衰弱、肩颈腕 综合症,视力伤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2.2 - 2007 (工作场所有
采取防护屏或连续在视频终端 前工作时间不超过 1 小时
害
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单调重复性工 连续作业不超过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GBZ
加强通风,教育并提高防护意 识,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教育并提高防护意识,配备劳 动防护用品
个体防护穿戴防振手套、防振 鞋等个人防护用品,降低振动 危害程度;超过规定时按标准
缩短接振时间。
;.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使用危险化 化学品具有毒
6
学品
偶尔间断性接触 性
职业中毒
GBZ 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 准、 GBZ 2.1 、 2.2 -2007 (工作场
发电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
安全性评价是对被评价单位的设备设施、劳动安全和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安全状况做出全面的、量化的分析和评估。
安全性评价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和专项安全评价,其基本原则是具备国家规定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科学、公正和合法地自主开展安全性评价。
安全性评价工作是传统安全管理模式的一种变革,由原来的事后管理转化为事先管理,是一种较为先进的安全管理方法。
在企业发生安全问题之前,经过全面分析、评估,找出问题,予以整改;通过改善劳动环境,健全规章制度,深化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于2003年发布了《安全评价通则》、《安全预评价导则》,加强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规范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行为。
现在新上马的火力发电厂,包括企业自备电厂,都必须在可行性研究以后进行安全预评价,由安全生产主管机关对安全预评价报告组织评审通过后,电厂才可以申请开工建设。
1. 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安全预评价是根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分析、预测该建设项目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技术设计和安全管理的建议。
安全预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准备阶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确定安全预评价单元;选择安全预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安全预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
2. 发电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和分析2.1 重大危险源辨识和分析根据《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2004 】5 6 号)的要求,额定蒸汽压力大于2.5Mpa于10t/h 的蒸汽锅炉即构成重大危险源。
火力发电厂有关职业病的危害及防护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目的:
企业要想有效地预防、控制以至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应该通过建设项目的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护的调查、评价(动态性评价),充分识别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危害性质、程度、作用条件、作用方式、防护水平等,采取有效 措施,防止职业病及相关职业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 法》规定和卫生部《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的要求,在熟悉企业生 产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性质、分布、危害
防噪声:在工艺设计中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噪声较大的设备 设置相关消音器,在噪声集中地区设置隔声操作室,实行远距 离操作控制。防噪声措施主要包括: (1) 送风机、空压机的入口设消音装置。 (2) 锅炉各阀门排汽口设高效消音器。 (3) 汽轮发电机组设置隔音罩室,内衬吸音板,以达到隔音降 噪的目的。 (4) 对高温高压蒸汽管道,控制其流速在设计流速范围内,避 免接近流速上限;并采用特殊保温材料,以降低高速气流产生 的噪声。 (5) 在烟气管道设计时,努力做到布置合理,流道畅通,以减 少空气动力噪声。 (6) 集中控制室周围布置环行走廊,并选用有较高隔声性能的 隔声门窗及有较好吸声性能的墙面材料,能够起到防噪隔声作 用。 (7) 各值班室应为单独的值班房间,均应采用适当的隔声措施。
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2. 噪声 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 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 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主要有吸 风机、送1)听觉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主要引起听力下降。听力损伤 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生理性反应,后出现病理改变直至耳聋。生 理性听力下降的特点为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即可恢复,而 病理性的听力下降则不能完全恢复。 (2)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出现神经衰弱综合症,主要有 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长期接触强噪声的作 业人员可表现为易疲劳、易激怒(噪声性神经衰弱)。 (3)心血管系统:在噪声作用下,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发生变化, 表现出心率加快或减慢,血压不稳(趋向增高)。 (4)消化系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食欲减退,消瘦,胃液分泌 减少,胃肠蠕动减慢。
电力生产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分析
电力生产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分析摘要:职业健康监护作为职业卫生管理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被人们誉为第二级防护手段,在当前电力生产职业病危害防御当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受到更多人们的高度重视。
随着当前电力事业逐渐的发展,电力生产过程中职业病生产危害设施缺乏完善性、人们未能对于职业病危害进行充分的认识、采用粗放的职业卫生管理方式等,都会对于电力企业职工的身体健康情况造成影响。
关键词:健康监护;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有效措施引言:目前来看,大量的电力生产企业未能对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进行高度的重视,这就会导致技术方面存在落后的情况,一些企业没有投入足够的财力和人力,同时也对于作业场所当中的职业健康监定期监测检查率与职业病相关危害因素动态监测率缺乏高度的重视,为了确保电力行业当中的职业卫生安全工作,满足国家所提出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对于电力行业的从业职工职业安全问题进行高度的重视。
一、识别电力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当前我国的电力生产企业开展工作过程中,会涉及到较多的工作环节,其中包括配电、用电、发电、变电、输电等多个方面,发电方式包括了太阳能发电、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核能发电、氢能发电等几个部分。
在发电过程中,所使用到的生产设备包括升压变压器、高压开关、发电机组等多个设备,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为生产人员出现职业病带来一定的威胁,包括粉尘、噪声、振动、高频电场、一氧化碳、六氟化硫、二氧化碳等。
在利用火力进行发电时,因为燃烧煤炭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此时锅炉常常被设计为负压燃烧方法,在燃烧过程中,会将产生的大量浓烟,利用已经建好的烟囱,引入到高空当中后,完成排放。
这种情况的出现,就会导致空气当中的粉尘浓度量加重,同时也有严重的化学危害性,除此之外,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为电厂噪声、氮氧化物、臭氧等几个方面,因此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此时也需要电力生产企业高度的重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情况,针对以上问题,将可靠的预防措施加入其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煤火力发电机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综合识别(一)粉尘类燃煤火力发电机组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燃煤运输与制备、锅炉炉渣和飞灰处理、脱硫装置和锅炉维修四个方面。
1 燃煤运输与制备锅炉需要燃烧大量经预处理后的煤炭,一个大型燃煤电厂每天耗煤均在数千吨至数万吨之间。
因此在燃煤的运输、装卸、筛选、破碎、磨煤等机械加工过程中均产生煤尘。
特别是在煤的筛分和破碎过程中,如果除尘效果不佳,即会导致严重的煤尘危害。
2 锅炉炉渣和飞灰处理煤在锅炉内燃烧后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包括灰分和炭黑两部分。
炭黑是煤未燃尽的固定碳,灰分是燃烧后剩余的固体残余物。
其中随烟气排放的部分称为飞灰,从炉底排放的部分称为炉渣,统称为炉灰渣。
其产生量决定于燃料煤的灰分含量和锅炉燃烧效率。
化学成分主要决定于煤质化学组分。
煤灰分含量高会降低煤的品质,给燃烧造成困难,可能使锅炉积灰、结渣,并磨损金属受热面。
我国煤的灰分随煤种变化很大,少则4%~5%,多则60%~70%,大多数煤中灰分的组成如表2-1.对人体的危害性主要决定于炉灰渣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以及某些重金属和放射性元素的含量。
因此,不同产地的煤燃烧后产生的炉灰渣对人体的危害性差异较大。
我国煤炭燃烧后产生的炉灰渣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绝大多数在10%~20%之间,少数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50%,其危害性较大,应予以重视。
3 脱硫装置目前国内外用于烟气脱硫的工艺较多,但国内最常用的方法是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工艺。
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工艺采用石灰石作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破碎、运输、投料等过程产生石灰石尘,石膏脱水、浓缩、运输等过程产生石膏尘。
4 锅炉维修锅炉及保温器件维修过程中需对炉体耐火材料、各类保温材料进行拆卸与修复,因此可能短时间接触高浓度的耐火泥尘、玻璃棉尘等硅酸盐类矿石尘,其中炉门密封垫等维修还可能接触石棉尘。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1 噪声噪声是燃煤火力发电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火力发电厂是一个机械设备比较集中的工作场所,特别是主厂房,布置有相当数量产生高强声源的设备,从而也成为火力发电厂噪声防治的重点区域。
火力发电厂噪声声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1)机械动力噪声各种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摩擦、振动、碰撞产生机械噪声,该噪声以低中频为主。
火电厂主要产生噪声的机械设备如下。
①燃运部,翻车机、斗轮机、碎煤机、燃运皮带机等;②发电部,给水泵、给煤机、磨煤机、引风机、送风机、给粉机、油泵、汽泵、真空泵等;③生产辅助设施系统,空压机、水泵、输渣设施等。
其中磨煤机、送风机噪声是火力发电工作场所中最重要的噪声污染源。
(2)气体动力噪声各类风机、风道、蒸汽管道中的气体和蒸汽在流动、节流、扩容、漏气、排气等过程中产生气体动力性噪声。
其中尤以锅炉排气时产生高强度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
(3)电磁噪声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的磁场交变运动而产生电磁噪声。
在工作场所中,以上几类噪声往往是同时存在、相互叠加的。
同样高强度噪声源不仅影响本岗位,同时也对周围环境噪声导致一定的叠加作用,在噪声危害定量识别时务必全面综合考虑。
2 高温与辐射热火力发电生产过程可能产生高温的部位有锅炉、汽轮机、发电机、除氧器、蒸汽管道等,一般对外表温度高于50℃的设备应做保温处理。
如果保温效果不佳或工房散热不佳,均有可能形成高温和强辐射热环境。
另外检修工人在锅炉等高温热辐射工作场所中维修时,特别是在临时停炉抢修时,作业人员可能直接进入高温强辐射热场地,因此对这部分作业人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谨防高温中暑。
3 振动火力发电生产过程可能产生高强度振动的设备主要有振动筛、磨煤机、各种工业泵和风机等。
由于在正常运行时操作人员并不直接接触这些设备,因此实际接触的手臂振动强度并不大。
4 工频电场在变压器、高压开关及其高压线路周围存在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强度主要与电器的电压和相处的距离密切相关。
5 紫外线火电厂正常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紫外线职业危害,主要是在电焊维修时产生紫外线弧光。
(三)电离辐射金属探伤的主要检测手段有X射线探伤、γ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涡流探伤等。
火电厂锅炉压力容器金属维修探伤时,多选用X 射线探伤仪或γ射线探伤仪。
射线探伤放射源属移动性开启式装置,只有在维修现场探伤仪短暂开启时才存在电离辐射。
(四)化学毒物类1 煤燃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产生煤的化学成分有碳、氢、氧、氮、硫、水分、灰分等,其中碳、氢、硫为可燃元素。
(1)碳氧化合物与碳氢化合物煤在燃烧前期析出挥发分,其中主要是一氧化碳。
挥发分的燃尽依赖于氧气的及时供给、良好的混合和足够高的温度以及较长的停留时间。
碳燃烧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式如下:在煤中以三种形式存在。
①有机硫,硫与碳、氢等结合成复杂化合物;②黄铁矿硫,如二硫化铁等;③硫酸盐硫,如硫酸钙、硫酸钠等。
其中有机硫和黄铁矿硫参加燃烧,硫酸盐硫进入灰分。
我国煤的硫酸盐硫含量极少,动力用煤的硫的质量分数大部分为1%~1 5%,一些煤种的质量分数为3%~5%,个别高达8%~10%,其中含硫量高于2%的煤称为高硫煤。
燃料中的可燃硫随着燃烧而生成二氧化硫,其生成量与燃料中的含硫量成正比,如含硫量为2%的煤,排烟中的二氧化硫含量约为4200mg/m3。
二氧化硫可转化为三氧化硫,其转化途径有两个方面。
一是在高温条件下,火焰中有高浓度的原子态氧,与二氧化硫结合生成三氧化硫;二是在对流受热面上,由于金属氧化膜和积灰的催化作用,使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
火焰温度越高,原子态氧浓度越高,反应时间越长,三氧化硫转化量越多。
此外,在高温条件下,积灰中的三氧化二铁和五氧化二钒等对二氧化硫向三氧化硫的转化反应也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因此受热面上积灰增多时有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
烟气中的水蒸气与三氧化硫结合生成硫酸蒸气。
温度越低,硫酸蒸气平衡浓度越高,因此硫酸蒸气总在锅炉尾部生成。
通常三氧化硫与水蒸气生成硫酸的反应,从烟气温度降到200℃左右开始,到烟气排出锅炉时,三氧化硫几乎全部转化成了硫酸。
SO3+H2O →H2SO4硫酸蒸气与烟尘形成酸性尘,硫酸蒸气排向大气时凝结生成白色硫酸雾。
(3)氮氧化合物燃煤中氮在高温环境下易生成氮氧化物。
人类活动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90%以上是燃烧产生的。
锅炉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几乎全部是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其中90%是一氧化氮。
而一氧化氮在室温下会迅速氧化为二氧化氮。
锅炉燃烧产生氮氧化物的机理有三种:①燃料型,燃料中含有氮的化合物,在燃烧中氧化生成氮氧化物;②热力型,由于空气中含氮,在燃烧高温区氧化生成氮氧化物;③快速型,是热力型的一种特殊形式,在碳氢化合物燃烧火焰中,碳氢化合物与空气中的氮生成中间产物,然后再进一步氧化生成一氧化氮。
在一般燃烧条件下,燃料中氮形成一氧化氮的转化率为20%~40%。
燃烧温度越高,生成的热力型氮氧化物比例越高。
如当燃烧温度达1600℃时热力型氮化物占20%~30%,当燃烧温度低于1400℃时则全部是燃烧型氮氧化物。
另有少数煤经过燃烧浓缩后重金属或放射性元素含量增高,其职业危害性应予以关注。
2 水处理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产生火力发电锅炉用水、冷却水和生活用水通常都不能直接利用水源水,需事先通过化学处理。
水处理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情况如下。
(1)氯气原水消毒间存在氯气。
加氯主要有两种工艺。
其一是采用液氯罐加氯,此法存在液氯泄漏导致急性氯气中毒事故的风险,应做好应急救援预案。
其二是安装次氯酸钠发生器,电解食盐产生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此法安全,没有氯气中毒的风险。
(2)氨气冷凝水精处理过程需补充氨水来调整pH 值。
加氨主要有两种工艺。
其一是采用液氨罐作为氨源,先配制成氨水溶液后再定量加入。
其二是直接采购浓氨水试剂,稀释后定量加入。
前者存在液氨罐泄漏的风险,应做好应急救援预案。
(3)联氨(联氨又称肼)在锅炉启动初期或冷凝水精处理不正常时需加联氨。
联氨为水溶液,经稀释后定量加入。
(4)盐酸和氢氧化钠在锅炉补给水处理的离子交换工序中,需定期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活化树脂。
因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作业人员直接接触机会甚少。
(5)缓蚀剂与灭藻剂锅炉冷却水采用二次循环工艺时需对冷却循环水添加缓蚀剂和灭藻剂。
该试剂均为水溶液,自动加入使作业人员直接接触机会很少。
(6)磷酸三钠与聚合氯化铝锅炉补给水处理时某些水质需要使用聚合氯化铝净化悬浮物,使用磷酸三钠软化水。
(7)硫酸对化学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酸碱废水的处理,需用硫酸来调整pH 值。
3 脱硫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产生“石灰石 石膏湿法脱硫装置”以石灰石为原料,吸收二氧化硫后生成石膏。
其化学反应过程没有有毒气体产生,但因设备密封不严,导致烟气泄漏时存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的危害。
如果采用氨水脱硫则还存在氨气的职业病危害。
4 维修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产生①锅炉维修采用亚弧焊时可能产生氮氧化物、锰烟和放射线(参见第十四章第三节);②锅炉清洁除垢时存在氢氟酸、盐酸、亚硝酸钠等化学物品;③仪表维修时可能接触铅、汞;④皮带维修、电器维修与油漆维修时可能接触苯、甲苯、二甲苯、汽油、酒精等多种有机溶剂。
上述维修过程中接触有毒物品机会较少,但有时可能短时间接触的浓度较高,应予重视。
5 其他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产生①柴油发电机组应急发电时存在一氧化碳、柴油烟雾等;②化验室可能接触汞及多种化学试剂等。
(五)劳动组织与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满足电厂连续运行的需要,劳动组织实行倒班制,采取六班四运转或四班三倒等。
轮班制和连续长时间工作,易引起工人生活节律紊乱和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等。
此外,工人除定时巡检外,主要在操作室内工作,对生产过程的监控通过显示屏,操作通过计算机,长时间视屏操作,易造成视觉疲劳。
(六)职业病危害因素归类煤粉炉发电机组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较多,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归纳如下:①粉尘类,主要有煤尘、炉灰渣尘、石膏尘、石灰石尘、耐火材料尘、电焊尘、石棉尘等;②化学毒物类,主要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气、肼、氯气、锰烟、汞、苯系物、乙醇、汽油、盐酸、六氟化硫、一氟化硫、四氟化硫、十氟化二硫、硫酸、氢氧化钠、磷酸三钠、聚合氯化铝、灭藻剂、缓蚀剂、亚硝酸钠、氢氟酸、铅烟等;③物理因素类,主要有噪声、振动、工频电场、高温、辐射热、紫外线等;④放射性危害因素类,主要有γ辐射、X射线等;⑤劳动组织与劳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视觉疲劳、职业性精神(心理)紧张、生活节律紊乱等。
其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噪声、工频电场、高温与热辐射、煤尘、炉灰尘、石灰石尘、石膏尘,氨气、肼、氯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环节见表2 2。
毒物职业病危害临床表现及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详见附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