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7)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7)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存在和性质,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教材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对空气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概括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情感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引导法: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
3.讨论法: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魔术实验,引发学生对空气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3.交流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优质说课稿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教材及学情分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中的第二节课。
通过本单元第一课时“感受空气”,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也知道了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也会存在一些争议。
因此,在学生认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组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尤为重要,也为本单元第三课时“压缩空气”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在理解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L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占据了空间。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2,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一定的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观察和解释。
也是本节课教学难点。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说教法学法为了更好的突破教学重难点,使本节课更具有层次性,使用以下教法学法。
四、说教学准备为了帮助教学目标更有效的达成,我将从以下两个实验进行改进。
教材中原实验①是杯子垂直压入水中,实验时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进入水中,水就会溢入杯内,将纸弄湿,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且学生在操作时将纸团紧塞到杯底,纸团容易掉到水里,且不能重复利用,不利于环保。
原实验②杯底打孔,学生在操作时存在安全性隐患。
那么基于这些,本实验改进的着重点在于利用常见的材料,通过改进两个创新实验,让学生直观的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并依据证据归纳,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改进的实验器材:透明塑料水槽、打气筒、矿泉水瓶(完整的和去底的矿泉水瓶各一只)、橡胶管、乒乒球,这是改进后的实验装置。
五、说教学过程改进实验后,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在实验的环节中一步一步落实,接下来我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景,我采用这样有层次、有逻辑的提问方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让他们的关注点聚焦到本课的实验上,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说课稿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空气占据空间吗》。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单元的第6 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对空气有了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
而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这一重要概念。
教材首先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然后安排了三个实验活动,分别是“压杯入水”“打孔观察”和“打气观察”,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推理,逐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阶段,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较弱,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往往需要借助直观的实验和形象的描述。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对空气虽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较为抽象的概念还缺乏清晰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结论。
3、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2、教学难点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乌鸦喝水”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结论。
问题导向法: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一、说教材(一)作用与地位《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关于物质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空气特性的基本认识,理解空气作为一种物质,同样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这一概念是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基础,对于后续学习物质状态变化、大气压强等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主要内容本节课主要围绕“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这一问题展开,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空气虽然无形,但确实能够占据一定的空间。
教学内容涉及空气的性质、空气占据空间的证明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能够占据空间。
2.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证据。
3. 能够列举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 空气能够占据空间的性质。
2. 实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方法。
(二)难点1. 理解空气虽然无形,但确实可以占据空间。
2.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分解难点,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和生动的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说教法(一)启发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启发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这一问题。
通过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空气是什么?它和我们看到的固体、液体有什么不同?”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探究空气的特性。
(二)问答法问答法是本节课的核心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我将针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问题,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
通过问答互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概念。
(亮点)1. 区别于传统的讲授法,我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1)
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并通过实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实验操作,又有观察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是,他们对空气的概念还很模糊,不知道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的魅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吹气球、吹纸片等,让学生感受到空气的存在,引出本课的主题。
2.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探讨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观察思考:让学生观察实验结果,思考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4.交流分享:让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知道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6.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气球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接下来我将从以下8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中的第二课。
二、说学情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固体、液体这类物质,并且对空气有了初步的认识基础上来探究;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难以理解,组织开展有序的探究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在理解教材和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探究目标: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实验、实事求是、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和确定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使用以下教法学法:创设以探究为主的观察法、实验法、演示法,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知识,内化概念。
六、说课前准备为了达成目标,实验材料准备如下:①三个完全相同且连通的空瓶、漏斗、量筒、气球;②可插入试管的锥形瓶、打气筒、水槽等。
七、说教学过程接下来将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个环节:师生合作,共同探究第三个环节: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学以致用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孩子们用塑料袋进行“抓空气”和“放空气”小游戏,初步感知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第二个环节:师生合作,小组探究我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通过观察连通器中的水位高度变化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在进行实验之前,我先向学生展示往敞开的连通器中注水。
静止时,连通器中水面相平。
接下来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根据以上实验步骤(盖紧3号瓶盖,用气球封住2号瓶口,再往1号瓶中注水),小组探究实验如下。
一名学生操作,另一名学生:看到的实验现象是1号瓶中水位高于连通管口;2号瓶中有一点点水,且瓶口气球鼓起;3号瓶中没有水(并学生记录),直观感受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择的教材是《物理实验教程》。
该教材以实验为重点,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本课题的教学内容是关于空气的性质及其占据空间的实验。
本课题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性质及其在空间中的特点。
本课以活动为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2) 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这一物理现象;(3) 掌握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与方法。
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验证事物属性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2)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高度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 理解空气的特性和占据空间的物理现象;(2) 掌握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的过程和方法。
2.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正确的实验观察和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提出问题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空气是一种物质吗?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你们有什么想法和观点?”学生回答后,老师根据回答情况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性质和占据空间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实验操作:(1) 实验一:利用气球实验验证空气的质量和体积。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二:利用密闭容器实验验证空气的占据空间。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观察实验现象。
3.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总结空气的性质及其占据空间的物理现象。
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加深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空气占据空间吗》,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第六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实验设计理念、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本课是“水和空气”单元的第六课,通过前五课的学习对于水和空气的基本性质有了一些基础的认知和比较,本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认同空气跟其它物质一样可以占据空间。
同时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会发生变化的,而水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2.过程和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点: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并且占据的空间多少(体积)是可以改变的。
难点:设计实验,并能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占据空间,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改变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固体、液体这类比较具象的物质占据空间易于理解,而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对于刚刚接触科学学科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于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的认识会变得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组织开展更直观、有序的探究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验设计理念新课程强调: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
因此本课实验环节的设计是循序渐进的,选用的实验材料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的一步步,不但可以直观形象的探究总结出科学概念,更让学生知道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他们善于观察发现科学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本课分以下四个环节进行教学: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在课的开始,教材原设计的是用乌鸦喝水这个童话故事导入。
我觉得这一处设计有两点不足之处:不直观,缺少了学生的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它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因此在教学时我突出“任务驱动”的特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本课内容是通过观察、实验、搜集资料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性质与用途。
因此,我对教材中的活动进行了安排:我将引导学生了解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让学生对水和石块能占据““空间”,引出空气能不能占据空间,才学生大胆猜测,然后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
二、说学生三年级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他们的观察往往只停留在一些表面现象,往往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探究的开展随兴所至,探究过程简单,这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向更深层次研究。
在学本课前,学生认识了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没有一定形状的气体。
由于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学生往往对空气的认识停留在找空气的层次上。
因此,我们就要借助空气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中了解空气和其他物体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以下几方面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
2、科学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研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倾听和积极交流的习惯,以及根据事实进行分析、猜想和验证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实际,我认为让学生认识“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渗透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实现学生原始思维水平的提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教学准备玻璃杯水、水槽、记录单、纸团、抹布等。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1一、说教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六课,是在学生通过1~5课的学习,对水和空气有了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实际的教学中,考虑到三年级上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这门学科的实际情况,在尊重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我对各板块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处理。
形成的教学设计增加了2个板块,删除了一个板块:增加的第一个板块是:认识什么是占据空间。
教材的编排里本没有这个教学板块,我增加这一个板块的目的是考虑到三年级学生在本课以前并没有直接涉及到“占据空间”这个概念,而本课又是紧紧围绕“占据空间”在做文章,所以有必要在进行新课之前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占据空间”。
增加的第二个板块是:水能流进瓶子里吗?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上一个实验的理解,让学生理解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水就流不进瓶子里。
删除的一个板块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吗。
二、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操作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三、设计理念科学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勤于钻研、持之以恒、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创造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
四、说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实际以及本单元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科学概念:空气占据了空间。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观察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点、难点《科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间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第六节内容
2)它属于
3)在前一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空气是存在的,空气和水一样是生命之源,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讨论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以及占据空间的变化,为后面学习空气是否有重量作下铺垫。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知道空气和水一样是生命之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但探究能力不强。
通过在学校和生活中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但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没有深入了解,并且不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因此,本节课我将带领学生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引导学生解释空气占据空间后的一些变化及应用。
三、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并且空气占据空间可以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学会用比较分析法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并且设计实验讨论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思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空气占据空间后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知道科学源于生活,科学用于生活。
四、重点难点
1)重点: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
2)难点: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学会用对比分析法比较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异同。
五、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学法: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对比分析,观察法
六、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
老师材料: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
1、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2、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
教科版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说课稿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2 】《空气占领空间吗》说课稿说教材:一.教材系统:《空气占领空间吗》这一课是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六课,是在学生经由过程1~4课的进修,对水有了深刻的熟悉和懂得,并控制了什么是液体的根本特点后,从第5课开端,学生商量的主题转向空气.学生用证据证实空气确切消失,并且在实证的基本上,让学生把水和空气进行初步的比较.所有的物资都占领空间,本课经由过程系列运动,在学生熟悉了空气确切消失的基本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资一样,可以或许占领空间.由此慢慢熟悉到空气是一种物资.学情剖析:学生对固体.液体这类比较具象的物资占领空间易于懂得;而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对于方才接触科学进修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对空气占领空间这一科学概念的熟悉会变得抽象.难以懂得.是以,组织开展有序的商量运动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理念:儿童是进修的主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是在各类运动中由自身与外界的互相感化来实现的.是以教师在教授教养运动中要留意引诱学生从本身的世界动身,用多种感官和办法去不雅察.实践.体验;然而小学生的商量才能照样有限的,这就决议了他们不能单独地去完成一个商量试验,必须要有同窗和教师的合作才能顺遂完成.新课程强调:亲自阅历以商量为主的进修运动是学生进修科学的重要门路.所以本课将学生定位于科学商量运动的实行者.不雅察者和商量者,教师定位于引领者.合作者.经由过程一系列的商量运动,慢慢造就学生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才能.《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必须树立在知足学生成长须要和已有经验的基本之上,供给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类科学商量运动.让他们本身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解练习更有用.我在教授教养中留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练习,勉励学生大胆猜想,自动参与,创设以科学商量为主的不雅察法.试验法.制造法.演示法.经由过程引诱学生亲自阅历科学商量的进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致,造就学生的科学商量才能.根据学生已有的常识水温和才能的现实情形,以及本单元的请求,我肯定了本课的教授教养目的.重点和难点.教授教养目的:常识目的:空气占领空间;空气占领空间的若干(体积)是可以变化(被紧缩或被扩大)的.才能目的:用试验办法证实空气确切占领空间;用对试验控制前提的办法,进行不雅察;在科学事实的基本长进行猜测息争释.情绪.立场.价值不雅:造就与他人合作的优越习惯,形成尊敬事实.量力而行的科学立场.教授教养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资一样,可以或许占领空间,但空气占领空间的若干是可以转变的.教授教养难点:用试验办法证实空气确切占领空间,空气占领空间的若干是可以转变的,并能在科学事实的基本长进行猜测息争释.教授教养预备:给每个小组预备:1个玻璃瓶.1个小矿泉水瓶.1个乒乓球.2个打针器.4根吸管.1块橡皮泥.给每个学生预备:记载纸一张.维恩图一张.二.教授教养内容:本课主如果按照“问题——假设——论据汇集——结论——交换共享”这些环节设计的,经由过程组织学活泼脑设计,着手实践空气占领空间的试验等,让学生亲自阅历商量的进程,获得亲自体验,从而对“空气是实其实在消失于我们四周的物体”获得更活泼.更具体的感触感染.本课具体安排了四个教授教养运动:1.指点学生商量空气具有占领空间的性质.2.指点学生商量纸杯中的纸会湿吗.3.指点学生商量空气占领空间的变化.4.指点学生对水和空气进行比较.教授教养时光:1课时.说教法/学法:教授教养流程:本课重要分四个环节进行教授教养: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提出问题在课的开端,我是用播放多媒体动画“乌鸦喝水”的故事,以旧知带新常识的情势引入.如许的导入,相符学生爱好看动画片的心理特色,既能调动学生的商量兴致,更能使他们直不雅形象地看到瓶子里的石子多了,石子占领瓶子底部的空间大了,水就会慢慢上升,乌鸦就会喝到水.从而使“空间”这个抽象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懂得什么叫占领空间.对学生来说,这其实就是对物资粒子不能同时占领统一空间的初步懂得.当学生知道液体和固体都能占领空间之后,充满好奇心和理想的学生便会不由自立地在本身的心中产生疑问“空气是不是也会占领空间呢?”.教师合时追问“你们还想研讨什么呢?”从而引出本节课商量问题“空气占领空间吗?”,学生的商量愿望再次被激发,进而天然过渡到本课的第二环节:合作商量.解决问题.第二环节:合作商量.解决问题第二环节包括两个部分的商量运动.第一部分的商量运动:重要让学生采取小组合作情势,以小组为单位自立选择“在塑料袋当中收集空气”或“用向饮料瓶中注入空气的办法迫使饮料瓶中的水流出”这两个试验个中的一种试验.从而用实证的办法得出空气也占领空间这一科学概念,并完成记载单.教师起首出示为学生预备的有构造的材料.让学生自立选择材料,小组合作设计试验计划.再让学生应用材料进行分组试验.此时,教师参与到各小组商量运动中,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学生合营研讨,合营商量.当学生碰到艰苦时,教师可以恰当点播,并提醒学生留意不雅察,做好试验现象的记载.在此进程中,教师还要留意引诱学生积极思虑橡皮泥的感化.可以让学生将橡皮泥掏出,然后向瓶中吹气,不雅察水还能不能被挤出.如许做易于让学生懂得,因为空气被密封在一个空间里,不能跑出瓶子,所以才能将水挤出.当各小组试验停止后,让学生报告请示试验情形.解释试验现象,得出试验结论.教师并在黑板上记载下学生的解释,这将对后面的运动有意义.第二部分的商量运动是:杯子入水,杯底纸巾不湿试验这是一个空气占领空间的典范试验.但是这个试验也消失较大的缺点:一是糟蹋材料;二是此试验办法关于空气占领空间的现象比较显著,但后续试验即水进来把空气赶走的现象不够直不雅,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懂得起来有点艰苦.学生在发明问题.提出问题的基本长进行合理的猜测,如许做既勉励和造就了学生的质疑精力,又可以使教师从中懂得到学生是否真正熟悉到了空气会占领空间.教师操作之后让学生当场取材应用身边试验材进行同样的试验.学生试验后,要让学生解释纸没有湿的原因,从而造就学生学用科学思惟剖析息争决问题的才能.第三个环节:比较试验.深刻摸索空气占领空间的变化在这里指的是空气可以被紧缩到一个较小的空间或扩大到一个较大的空间里.而固体.液体一般情形下都能保持占领空间的大小不变.对于这一科学概念,学生的熟悉可能会很隐约,为了学生可以或许有一个清晰直不雅的熟悉,教师直接提出问题——“水能占领空间,空气也能占领空间,那么空气占领空间的时刻和水比拟,有什么不同呢?”由此把问题引向深处,继而借助日常生涯中常见的打针器开展下一步商量运动.学生对打针器的活塞向内压或向外拉,会导致打针器中的空间变化,对于这一现象大多半学生有过如许的生涯体验.教师采取了撒手让学生进行分组试验.在试验之前,先让有经验的学生对打针器根本构造做一个简略的介绍,并对若何开展此项商量运动和须要留意的问题谈一谈小我的意见.教师可做恰当补充,并友谊提醒学生在两次试验操作中,用同样大小的力,以保证试验公正.同时,还要提醒学生为防止空气从打针器管口跑出,不要用太大的力进行试验.接下来学生进行试验.试验停止后,可以请学生对打针器内空气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教师合营课件演示关心学生加深熟悉.并且让学生尝试用绘图的方法解释空气变化的原因.这是物资概念的一次升华,让学生尝试着从微不雅的角度来熟悉物资.学生解释的情形可能有较大差异,只要表示出构成空气的粒子的间距产生变化就可以了.最后让学生填写水和空气的比较的成果,完成教材80页最下方的维恩图.水和空气的维恩图是重要的评价学生科学概念成长的根据,收集学生的图表并且重复多次应用,有助于学生熟悉的成长.第四环节:拓展延长.学乃至用让学生在总结的基本上,勉励学生查找空气占领空间和应用空气占领空间可变化的性质在日常生涯中的应用,并让学生可以或许解释个中的道理.学生对道理的解释不做过高的请求,能解释问题即可. 经由过程这部分的内容,把学生的商量运动由课内引向课外,把进修引向生涯.因为《新课标》请求,经由过程科学课程的进修,知道与四周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易的科学常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涯,逐渐养成科学的行动习惯和生涯习惯.尤其经由过程第二部分内容的教授教养,更是赐与了学生施展想象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学乃至用,搭建展现平台,充分彰显学生创造的才华.这也恰是表现了教导要以人成长为本的焦点理念.。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中的第二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空气作为一种物质,也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本课旨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空气已经有一定的认识,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但是对于空气如何占据空间以及如何被压缩和扩张等性质还不够了解。
因此,本课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空气作为一种物质,也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并且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究空气性质和特点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活动,深入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以及如何被压缩和扩张等性质。
五、教具准备1. 教具:水槽、玻璃杯、塑料瓶、吸管、橡皮泥等。
2. 学具:学生自带一个瘪的气球和一个打气筒。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观察玻璃杯中石头占据空间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也占据空间。
2. 探究新知:通过多个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的性质和特点。
首先让学生尝试将吸管插入水中,观察水面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接着让学生将塑料瓶放入水中,观察塑料瓶是否占据空间,并且让学生尝试解释这个现象。
最后让学生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观察气球的变化,并且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
通过这些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以及如何被压缩和扩张等性质。
3.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
三年级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的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是以空气为主体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空气的研究,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空气的基本性质。
本课主要有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把一团纸紧紧塞在杯底,然后把杯子倒扣在水槽中,杯中的纸会湿吗?”这个活动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实验前后的变化,从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第二个活动是“将一个广口瓶装满水,然后倒扣在水中,瓶中的水会流出来吗?”这个活动也是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原因,从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和水的基本性质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了解大多是感性的、零碎的。
本课通过两个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进一步深入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基本性质。
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科学素养。
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2.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科学素养。
3. 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性质。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科学素养。
五、教具和学具1. 教具:水槽、杯子、纸巾、广口瓶、水。
2. 学具:杯子、纸巾、水、水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吗?”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然后通过实验活动“把一团纸紧紧塞在杯底,然后把杯子倒扣在水槽中,杯中的纸会湿吗?”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前后的变化,从而认识到空气占据空间。
2. 展开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空气为什么会占据空间呢?”然后通过实验活动“将一个广口瓶装满水,然后倒扣在水中,瓶中的水会流出来吗?”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并思考其中的原因,从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教师教法
讲授法 探究法
学生学法
探究法
观察法
推理归纳法
演示法
发现法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1.“乌鸦喝水”故事引入,激发兴趣(5min)
2.活动探究一:瓶中取水(10min) 3.活动探究二:“纸巾奇遇记”(10min) 4.提出问题,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10min) 5.拓展应用:搜集记录空气占据空间的例子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科学知识目标
知道空气确实存在我们的周 围,可以借助其它物体感觉到 空气的存在;空气要占据空 间,空气会流动。
01 02
科学探究目标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 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 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 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 测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产生研究空气的兴趣,乐于 进行科学探究,形成尊重事 实、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1 2 3 4
学习风格
科学课程贴近学生的日常生 活,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比 较认真,对实验课非常感兴 趣,小组内合作交流是他们 喜欢并有效的学习方式。
能力水平
学生已经有一定自主去获取知识 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但科学探究 能力和意识有待提高,需教师进 一步引导。
思维认知特点
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 过渡,能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但仍 以形象思维为主。
THANKS
从乌鸦喝水的故事过渡到瓶中取 水实验,为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 的理解奠定基础,本实验通过实 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逐步引 出本节课的科学概念。
教师先进行实验示范,然后让学 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在此期间 教师到各小组中指导。
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提出问题, 经过小组讨论和教师分析后共同得 出“空气占据空间”的结论。
《空气占据空间吗》 说课稿
说教材
说过程
6
5
1
2
3
说学情
说方法
4
说重难点
说目标
说教材
版本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空气》
单元的第六个活动
地位 本单元以水和空气为研究对象,前 面的课程已经对水进行了一番探 究,认识了水的性质和特点。 《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活动是在学 生认识到了空气的存在及空气的基 本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证明空气
空气占据 空间吗 我们周围 的空气 空气有重 量吗
是否占据空间的探究活动,引导学
生利用实验证实空气也像水一样占 据空间。
空气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已有知识水平
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空气的一些显著特 征: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味道、 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虽然学生知道 有空气这么一种物质,但对空气的认识 是非常肤浅的,尤其是对空气在我们周 围到处存在,并且占据空间的事实缺乏 认识。
关系,建立保护大气环境 的意识。
说教材
说学情
说目标
说重难点
说方法
说过程
重点: 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空气与其他物 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 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 难点: 用实验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 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 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