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定稿)(2)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会语言学解析
三、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后果
3、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网络流行语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如今,在 互联网上交流时,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这些简短、幽默、创新的词语,使得交流更 加便捷高效。
四、对策建议
四、对策建议
1、引导媒体正确使用网络流行语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应该正确使 用网络流行语,避免产生歧义和误解。同时,媒体应肩负起规范语言使用的责任, 弘扬积极向上、健康的网络文化。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元宇宙”、“硬核防疫”、“雨女无瓜”这些词?如果 大家在网络上冲浪,那么这些热门网络流行语可能已经深深映入大家的眼帘。本 次演示将对网络流行语现象进行深入解析,带大家领略这一现象的魅力。
内容摘要
网络流行语,顾名思义,是在网络环境中广泛传播、流行的语言。它们通常 以简洁、幽默、讽刺等特点吸引广大网友的和传播。如今,网络流行语已经渗透 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我们沟通交流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的社 会语言学解析
目录
01 一、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原因
02
二、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机制
03 三、网络流行语语言 变异现象的后果
04 四、对策建议
05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迅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独特的 语言现象。这些流行语不仅丰富了语言体系,还反映了社会现象和人们的心态。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是一种值得的现象。本次演 示将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进行解析。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 是他对生活的感慨,对未来的希望。他的词中充满了柔情与坚韧。他深深热爱着 生活,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他也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
网络流行词“X系”的语言学研究
《网络流行词“X系”的语言学研究》摘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X系”类的词语本身就有,例如“水系”、“直系”、“语系”等,首先,“系”在“X系”词语中的语义并未完全虚化,“系”还会以词根的形式出现,“系”的能产性体现为多种形式的“X”均能与“系”相结合摘要: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近些年“X系”词族在网络上使用越来越频繁。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对“X系”进行分析。
关键词:“X系”;性质界定;语言学分析;产生原因一、引言在现代汉语词典中,“X系”类的词语本身就有,例如“水系”、“直系”、“语系”等。
随着网络的发展,词语间碰撞的加剧,使得“X系”族群逐渐形成。
例如“治愈系”、“森林系”等。
如按照这样的形式继续发展“系”也将会继“族”、“客”等词之后,成为新的词缀。
二、“X系”词语中“系”的性质界定瞿秋白、丁聲树、赵元任等都论述过“类词缀”这一语法现象。
吕叔湘(1979)指出在语义上还未完全虚化,还以词根的面貌出现,把这类词缀称为“类词缀”(1)。
沈孟璎(1986)认为:“一个词根词缀化了,就具有强大的构词潜力,就会派生出一大批新词语。
(2)”综上,本文把“X 系”词语中的共同语素“系”界定为类词缀,即语义尚未完全虚化,同时具有定位性以及能产性。
首先,“系”在“X系”词语中的语义并未完全虚化,“系”还会以词根的形式出现。
张斌(2002)认为“语义是否完全虚化是区别类词缀和真词缀的主要根据。
(3)”其次,“系”具有定位性。
曾立英(2008)指出“类词缀”的定位性表现在定词性、定义项、定位置三个方面(4)。
“X系”词语中的“系”在构词时处于词根之后,并且无论“X”是名词还是形容词,置于“系”之前,形成的均为名词性的“X 系”词语。
故“系”具备类词缀所应具备的定位性。
最后,“系”具有能产性。
“系”的能产性体现为多种形式的“X”均能与“系”相结合。
综上所述,“X 系”词语中的“系”的意义并未完全虚化,并且具有定位性、能产性,故文中把其界定为类词缀。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
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词成因探析论文一、引言随着网络和聊天工具的普及,网络语言成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变体。
网络流行词凭借其生动有趣的内容和方便快捷的聊天方式,快速地在网上蔓延开来,成为网络语言中最活跃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分支对网络语言进行了研究,认知语言学也不例外。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是人们交际需求的产物,一定有其认知理据。
本文试图从意象图示和隐喻角度来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成因及其所反映出的人类认知特点。
二、网络流行词的特点词汇是网络语言最直观的特点,网络流行词这种语言变体因交流媒介的特殊性而表现出与常规人际交流相异的特点。
(一)形象传神,诙谐有趣网络的自由決定了语言的自由,网络的语言就是网民灵动的思绪,借助于丰富的原材料,轻舞飞扬,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蔓延扩散[1]。
网络流行语张扬个性,形象生动,创意丰富,幽默风趣。
如2016年网络流行词“吃瓜群众”“套路”“蓝瘦香菇”“也是醉了”“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等。
这些表达形象有趣,通俗易懂,一旦产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各大网络迅速蔓延,营造出轻松、随意的交际氛围,令人耳目一新,更容易被广大年轻网民所青睐。
(二)使用叠词、儿语较多儿童语言比较可爱,一般在微信等聊天工具中使用较多,儿语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词语的重叠,达到撒娇耍赖的效果。
如“萌萌哒”“美美哒”“么么哒”“棒棒哒”这些表达在年轻情侣或女性中较多地使用,显示了交际过程中人们对单纯本真的回归和渴望。
好多成年人也喜欢用“宝宝心里苦”来表达自己的委屈,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在虚拟的网络聊天世界,人们渴望被关注和被关爱的心理需求。
(三)谐音构词,语码混搭谐音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2]。
在网络流行词中,谐音构词很常见,可能是由于拼音输入法造成的,也因为其简短、新奇,更方便快捷。
在网络谐音词中,有汉字谐音、外语谐音、数字谐音等。
“很X很XX”结构的语言学角度分析
“ X很 X X” 结构 的语 言学角 度分析 很
彭琰
( 郑州大学文学院 ,河南 郑 州 40 0 ) 50 1
摘 要 :本 文介 绍 了 “ × ××” 句 式流行 的 由来和传 播 ,通 过语 料调 查 ,从语 法结 构 角度 对 它本 身进 行 分析 , 同时进 一 步从 语 用 很 很 角度 对这 一 现 象的传播 和 流行 进行 分析 ,总结 它的应 用特 点 和使 用情 况 ,并试 图 归纳说 话者 的 目的和 意 图。 关键 词 :很 ×很 × ;语 法分析 ;语 用分析
了网络 流行语 的 强大群 众基 础和 影 响力 ,这种 影响 正在 自下 而上地 是严 格符 合 “ X很 × X”这个 结构 标准 的 ,如 “ 女 子 的声音很 很 那
发挥作 用 。
搜索 到 的语料 里没 有 出现第 一个 “ ”后 面 的形 容词 是 双音 节词 , 很
二、 “ X很 ×× 很 ”结构的语法分析
一
5 例是我们 能得到 的最 精确 的结果 。 7 具 体 分 析 这 5 例 ,其 中又 有 3 例 不 符 合 我 们 的要 求 ,因 为 7 5 “ ”并列 修饰 的两 个形 容词是 重 复 的 ,如 “ 很 他走 得很 慢很 慢 ” 、 “ 子里很 静很 静” 。考察剩余 的例 子 ,又 分三种情 况 : ( ) 个 屋 1两 “ ”后 面 的形 容词都 是是 双音 节词 ,如 “ 一进 来 ,就把 一种 很 很 他 单音 节词 ,如 “ 种水果 很甜很 脆 ”。 ( ) 一个 “ ”后面 的形 这 3 第 很
是副 词 ,用在形 容 词前 时 ,表示程 度高 ,如 “ 好 ” “ 幸福 的生 开 。 很 很 “ ”修饰 ,如 “ 很 很错 ” 、 “ 很真 正” 、 “ 很永 久” ; ( ) 容词 看 , “ × X X”并不 是什 么新 出现 的特 殊情 况 ,也没 有很 鲜 明 2 形 很 很 很+ 容 词修 饰名 词 时一 般带 “ ” ,如 “ 深 的井 ” 、 “ 热 的 常生 活 中肯定无 意识 地用 过很 多次 这种 表达 方法 来形 容某个 事物 , 形 的 很 很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解析网络用语
从文化语言学角度解析网络用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兴的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用语就此产生。
这类语言的出现和传播主要寄生于庞大的网络人群,即网民。
网络用语生动活泼,传播语言简便快捷,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本文试图从文化语言学的角度来剖析网络用语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自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并阐述它对文化所造成的影响。
一、网络用语和文化的介绍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是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论及语言同文化的关系,需先界定语言、文化这两个概念。
(邢福义,2000)首先对本文中特定的概念网络用语的含义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网络用语在计算机媒体刚兴起时,多是指描述网络和电脑的专业术语,除此之外,还有网络经济,网络教育,电子商务等与电脑有关的专业术语。
随着电脑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语言生活也随之产生巨大变化时,网络上出现了一种使用随意并具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也称为网络用语,这种语言是网民们在聊天室或者BBS上常使用的语言和符号。
文化是为社会成员所共同拥有的生活方式和为满足这些方式而共同创造的事事物物,以及基于这些方式而形成的心理和行为,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层次。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种种物质文明,包括生产和交通工具,日用器具,服饰,饮食和和其他人类行为所需要的物品等等。
二、网络用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网络用语与文化的关系密切,它的产生和流行都离不开文化因素的影响。
作为一种新型的语言形式,它之所以能够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影响力都是因为其背后深刻的物质、制度以及心理文化原因。
(一)物质文化原因。
网络用语是随着网络的出现和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兴的媒介语言,所以网络是网络用语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由于网络是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应运而生的,所以总的来说网络用语是科技发展下的产物。
(二)制度文化原因。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改革创新、经济的繁荣发展、各民族文化的相互接触的背景下,推动了语言的发展和变化。
浅议流行语“很X,很XX”
() 黑 ,很 后 台 。 9彳 艮
很陈 ,很冠希。
艮 ,很 弓 虽 。 牛
 ̄)o 8 2 o 年老谋子总导的北京奥运会开 幕式很 震撼 ,很有
爱。 流行 语概说 流行总要 借助 于一定 的载体才能得 以实现 ,当它以语言 第9 中的 “ 台”是名词。第 l 一】例属于 “ 例 后 O 2 很x,很 作为载体时就形成 了流行 语。我们在看 电视 、听广播 、看书 X ”格式的变异形式 , X 所填 入的内容很随意 ,在第 1例中 , O 报 、上网等等 的 日常 生活 中 ,常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 的流行 表 示 与当事人 有关 的事 件 内容 。第 1 例 填入 的第二 部分 是 1 语。 “ 弓”和 “ 虽” ,合起来正好 是一个 “ 强”字 ,因此可 归人 ( ) 一 流行语大致分为四种 主要类别① : “ 形容词”类。在第1 例中,用 了一个 “ 很+ 2 有”字结构 。再 第 一种是词汇流行语 ,即流行都 以语 言中的词汇形式为 如 :
圆豳困圃”。
郁臣觉得 自己很有 艺术细胞 。( 毕淑敏 《 最后一支西地 ( )“ 二 很x,很x x”最 先的形式 见 于 “ 很好 ,很强 兰》) 大” ,关于它的出处 ,网友们众 说纷纭 ,下面是几种 比较主 综 上 ,进 入 “ 很x,很xx”格式 的词类 以形 容词 和名形
一
事件不公 开 ,充满了玄机 。第 1 N中 ,所填部分是人名 , o ( ) 现代汉 语的言语现实 中, “ ”的使 用频率相 属 于 专 用 诃 汇 ; 把 本 来 没 有 评 价 色 彩 的 专 有 名 词 人 为 地 分 一 在 很 当高 。一般认为 , “ ”是程度副词 ,其基本用途 是修饰谓 割 , 很 表达作者对这一问题或现象的评价和态度②。 词性成分 ( 形容 阋和动词 )做状语 ,且可充 当句 首修饰语。 第1 2~1 例 的 特 点 :一 , “ ”字 后 跟 短语 : , 5 有 二 如: “ 有”跟后 面的短语 不构成描写语③ ; , 里的 “ ”修 三 这 很 ( 她很漂亮 。 1 ) 饰 整个 “ 有”字短语 ,去掉 “ ”句子照样成立 ,只是 没有 很 ( 现在想起来, 2 ) 实在很觉得傻气 。( 鲁迅 《 十四孝 图》) 强调 的语气; 二 不能视 为表程度的副词④。其中 , l例选 自 第 2 互 () 3亏得周亚夫很能用兵。 ( 林汉达 《 上下五千年 》 ) 联 网上 网友们 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的评 价 。 “ 震撼” 和 “ 有
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定稿)(2)
编号:10001121207南阳师范学院20 12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完成人:黄叶文班级:2010-12学制:2年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03-30目录摘要 (1)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1)(一)产生及发展 (1)(二)形成原因 (2)二、“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3)(一)语音特点 (3)(二)语义特点 (3)(三)语法特点 (4)(四)语用分析 (7)(五)“很X很XX”模式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 (8)三、“很X很XX”的使用情况 (8)(一)广告中对于产品的宣传 (8)(二)评价社会热点 (9)(三)在标题中运用 (9)四、“很X很XX”的流行原因 (10)(一)客观原因 (10)(二)主观原因 (11)1.心理因素 (11)2.社会共知基础 (12)五、看待态度及发展前景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Abstact (14)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作者:黄叶文指导教师:张春雷摘要:在目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很X很XX”这种新兴的语言组合格式从2007年出现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
本文从形成原因、分类及其句法结构、语义特征、流行成因等四个方面,对“很X很XX”’式流行语进行深入探讨。
重点阐述了它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并在分析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析,并指出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很X很XX”; 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阐释进入21 世纪,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网络也开始成为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载体的变化促生了社会语言的新变体——网络语言。
在“很+名词”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上,“很好很强大”式流行语从一出现便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并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在网络上迅速流行。
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摘要当前,网络已成为现代人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
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民的剧增,网络语言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产生、发展和传播。
本文探讨了网络语言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汉语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并提出了对网络语言应持的辩证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发展影响Abstract:Nowadays,the nets are very popular in use and unavoidable。
This leads to the arouse of net-languages and their development。
We studied the appeara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m,and the shocks they have brought to the modern Chinese,to which we ought to pay much attention reasonably Keywords:net-languages; modern Chinese;development; influence一、引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这种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文明集结和全然不同于任何方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正悄然改变着人类信息交流和生活方式。
伴随网络出现而产生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并迅速广泛传播于社会。
网络语言作为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传统语言与现代高科技产品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语言体系,是由于计算机输入方式的特殊性,伴随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一种深受社会的影响的社会方言。
二、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从本质上说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是伴随着网民这一群体的出现而产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其特征主要有以下表现:(一)表达方式新颖、简约、形象、幽默网络语言中所使用的各类词汇大多借助于汉字、数字、字母和键盘符号的缩略、谐音、比拟、借代、反语、叠音、讹变、联想、比喻等修辞方式,衍生出与传统字(词)面意义有别的独特表意,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委婉简约、幽默讽刺之妙用,故得以在网络中广为使用。
小句中枢视角下的“很X很XX”结构
小句中枢视角下的“很X很XX”结构本文从小句中枢的视角,对当前流行的一种句法结构“很X很XX”进行考察,分别从语言和语言认知心理的层面进行描写,考察其语义关系和语用价值,体现小句中枢的理论在实际语言现象分析中的指导性意义。
并对当前网络用语的文化心理和其产生存在的理据进行分析。
标签:“很X很XX”结构语言层面语言认知心理2008年,随着“艳照门”事件在中国的发生,一个新的句法结构“很X很XX”产生了。
根据这个结构,不同的人根据各自的理解对这个“结构槽”进行填充,在语义的表达上产生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用法。
根据语法的递归性,新的语法结构的生成是建立在旧的语法模式之上的,而语法结构的生成是以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认知能力为机制的。
“很X很XX”结构的出现,说明了人们在言语使用方面的灵活性和迁移性。
本文站在小句中枢的观测点上,对“很X很XX”结构从语言和语言认知心理两个层面进行描写。
一、从语言层面看“很X很XX”结构(一)“很X很XX”结构,“X”为形容词1.对“很X很XX”结构的定性与描述“很X”结构,即程度副词“很”修饰形容词,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是符合语法规范且十分常用的格式,“很X很XX”结构产生于“很X”的基础上,即“很X”是“很X很XX”结构产生的语言背景。
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入句后常常作谓语、定语等,“很X很XX”结构在入句后表现出同样的语法特点。
如:(1)阿娇很傻很天真陈冠希很黄很暴力(2)平安解禁很红很暴力(3)深套的股民:沪指很绿很暴跌分析师很傻很天真(4)很美很省钱的明星美颜法(5)阿娇曾经很傻很天真现很霉很郁闷(6)很小很卡通吉利熊猫廉价导航方案出炉图在上述例句中,例(4)中的“很美很省钱”作定语,修饰了中心语“明星美颜法”;在其它各例中,“很X很XX”结构充当了句子的谓语。
同样,“很X很XX”结构可以独立成句,主要用于评价现象和事件。
根据小句成活律,小句成活具有以下要素:成活律一:句子语气+可成句构件语法单位=小句成型。
网络语言“××”体隐喻认知浅探
Theory research 理论研究“××”体是几年前就流行于网络的一种话语建构式样。
如甄嬛体、咆哮体、丹丹体、宝黛体、淘宝体、凡客体、撑腰体、高铁体、家卫体、大概体、方阵体、德纲体等数不胜数。
“××”体的形成一般与网络中热门社会事件、特别的广告语、某些名人的发言、电影中有趣的台词等有密切关系。
近几年来,“××”体作为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或者说是话语建构方式在网络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话语类型学上的意义。
文章主要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隐喻中的“图式”理论,“××”体意象图式的生成中以及“××”体图式的隐喻功能。
“××”体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树一帜的、深受网友追捧的且具有较强生命力的话语建构式样,与网友的认知心理有密切的关系,而在这种认知心理中,隐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隐喻在认知语言学派中被看作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其实质就是用一个熟悉的、具象的概念去理解另一个陌生的、抽象的概念 ,从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
认知隐喻理论中有几个很重要的概念:“映射”“图式”“源概念域”“目标域”。
“图式”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事物,在人的认知概念中起着框架的作用,“源概念域”和“目标域”之间是通过“映射”来实现的,“图式”即是“源概念域”的构成框架,是“映射”活动产生的现实基础。
1 图式理论与“××”体的生成心理学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就是接受信息、解释信息、储存信息、运用信息的过程。
语言使用是人认知过程的体现,话语就是人与人、人与世界沟通的一种互动形式,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
人类在话语活动中形成“概念——关系结构”,这种对应关系被认为是构建语篇世界的模型,当它被激活后,映射到语言表达或句子,语篇世界就会生成语篇现实系统。
在语言活动领域,事实性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系统性知识构成人的认知基础。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厉害了”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厉害了”摘要:网络流行语“厉害了”,作为近年来的流行语,被大家广为使用。
本文简单介绍流行语“厉害了”的来源以及形式,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其进行探究,找出其流行原因。
关键词:厉害了;社会语言学;流行语;一、引言2018年3月,由卫铁执导,中央电视台、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各大影院上映,该电影记录了近5年来中国的蓬勃发展与成就。
电影也以当下的网络流行语作为影片名称,此流行语的火热程度可见一斑。
本文将对近段时间的网络流行语“厉害了”进行研究,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结合时代背景与社会状态,发现其形成与流行原因的社会因素。
二、流行语“厉害了”的形式与意义(一)流行语“厉害了”的出现形式1、厉害了,我的哥:(1)厉害了我的哥,泰国自行车居然可以治雾霾。
(《中关村在线》2017-5-30)2、厉害了,word哥对“我的”用相似读音的英文单词替代,未借用其意义。
例如:(2)厉害了word哥!他脚踏无人机飞送球入场(《中国搜索网2017-5-31》)(3)厉害了WORD哥!中国制造家具杀到迪拜!(《人民网2016-12-16》)3、厉害了,我的/word XXX将“我的”或“word”后的词语进行更换为属于其自身新闻特点的词汇。
例如:(4)厉害了word顺德!家电电商占半壁江山。
(《人民网》2017-5-16)(5)3年搬运700个西湖厉害了我的国,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央视网》2017-6-10) 4、厉害了,XXX出现省略“我的”两个字,添加需要说明的词。
(6)厉害了,詹姆斯,连续7年进入总决赛。
(《腾讯体育》)5、厉害了!将厉害了单独使用,说明对象在下一句中出现。
(7)厉害了!人民的名义收视率屡创新高。
6、XX了,我的XXX随着使用的次数逐渐增多,出现其他词语替代了“厉害”二字的形式。
例如出现了“不得了了,我的爸”,“本事了,我的儿”,“承让了,我的天”等变体形式。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是她对过去 生活的怀念,对战争的无奈。她的词中充满了哀怨与渴望。她怀念过去的生活, 但面对现实,她只能无奈地感叹。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南宋词人,他们的词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词中充满了对 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词是他们的情感的真实反映, 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们的词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是他们心灵的印记。
内容摘要
此外,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受到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南方地区的流 行语往往带有幽默和趣味性,而北方地区的流行语则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功能性。
内容摘要
总之,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为我们理解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发展 趋势和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构成要素、特 点、传播机制以及语言学层面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当代社会的语言现象和文化内涵。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语言学的不断发 展,我们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结论
结论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emo”的使用与解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 社会文化因素、社交媒体的影响、语境的影响、心理认同和社会符号系统等方面 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emo”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和语言学特征。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emo”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演变和 流行,值得进一步和研究。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4、心理认同:“emo”作为网络流行语,往往与年轻人追求个性和独特性的 心理认同有关。通过使用“emo”,年轻人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风格, 寻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现代汉语流行语“很+名词”格式成因
浅析现代汉语流行语“很+名词”格式成因语言是一种动态发展的系统,语言中的变化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
语言与社会关系密切。
社会流行语“很+名词”格式的产生,社会因素不可忽视,但语言内部的原因才是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因。
本文主要从社会原因和语言内部原因两个角度分析这一格式的成因。
一、社会原因“很+名词”是现代汉语中广泛流行的一种句法格式,例如,“很牛”“很淑女”“很绅士”等等。
这些话在一个受到规范汉语教育的外国人看来是很难接受的。
这也正显示了这一格式与传统语法相比,确有它的独特之处。
“很”是典型的副词,并常作为检验一个词是否是形容词的标记词,按规范语法,它后面出现的词类应该是形容词,名词进入这样句法格式就会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这种感觉和传统的语言产生冲突,从而引起新鲜感。
很明显,这一格式颇受年轻人尤其是80、90后一代人的欢迎。
80、90后的年轻一代,生长在改革开放、科技高度发展、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大背景中,他们充满朝气、个性张扬、善于表达。
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语言使用是他们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
他们使用这种格式,从某种意义上看正是他们在向外界展示他们的与众不同,是一种求新求异心理。
某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总是先从某个人、某一小部分人或者地区先出现,然后慢慢扩散开去,在这种扩散的过程中,人口流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及大众传媒起到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最先使用这种格式的群体,被看做具有较高的语言威望的群体,这种语言威望体现在他们着装、经济地位或者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其他社会群体成员模仿和追求的“榜样”。
语言威望低的群体向语言威望高的群体学习、效仿,于是,这种格式传播开来。
另外,网络、电视、杂志等大众传媒也助长了这种语言现象的发展。
二、语言内部原因语言内部的原因是语言现象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这里,我们主要从语言自身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一格式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为语言发展以及语言现象的产生提出规律性、本质性的认识。
试论“很好很强大”式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试论“很好很强大”式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当下,“很好很强大”成了最红的网络流行语之一,并衍生出一系列同模语句。
笔者拟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分析“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式流行语的特点。
标签:“很好很强大” 网络流行语2008年以来,“很好很强大”成为了网络流行语,百度上可以找到154万多个搜索结果。
由“很好很强大”这种“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的语模衍生出了“很傻很天真”“很黄很暴力”“很绿很暴跌”等一系列语句,并且迅速蹿红。
尽管在当代小说中,我们可以见到“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的句式,如王朔《过把瘾就死》中写到:“这幢有上百个房间和很宽很昏暗的走廊的老式楼房,一字排开的数扇大玻璃门上镶有沉重粗大布满锈蚀的铜扶手,很像五十年代的驻军司令部。
”又如《玩的就是心跳》中写到:“我嘴上唯唯诺诺脸上很乖很驯顺,心里说弟弟,你不必把你的生活经验加诸于我。
”但毕竟数量很少,而且格式也不稳定。
“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句式的真正流行还是从2007年的网络开始,并且迅速波及到电视、报纸等媒介,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本文将从语音、语义、语法和语用四个方面,概述“很好很强大”式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一、语音特点(一)在“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的语句中,“很1”之后嵌入的词要求为单音节词,“很2”之后嵌入的词要求为双音节词。
如:(1)很黄很暴力!新闻标题岂能如此“引诱”受众(2)很红很时尚!上汽荣威550真车终于曝光(二)从停顿上看,“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语句在语音上属于二三音组,即其停顿模式是“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有两个节拍,试看以下例子:(3)沪指很绿∕很暴跌,分析师很傻∕很天真(《中国证券报》2008年4月10日)(4)九龙湖房价“很乱∕很复杂”(《东方卫报》2008年3月21日)(5)吴宗宪称谢霆锋很惨∕很可怜,陈冠希应该坐牢(6)李连杰晋升影帝遭质疑,功夫之王被骂很烂∕很愚蠢二、语义特点(一)从搜集到的语料来看,“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中,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意义往往是相近的,至少在感情色彩上是一致的,属并列关系。
“X哥”“X姐”的社会语言学解读
“X哥”“X姐”的社会语言学解读最近几年,“X哥、X姐”类称呼已成为一种时尚,各个X哥、X姐纷纷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成为媒体和大众广泛关注的对象。
本文在关注这一社会现象的同时,对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进行初步探讨。
标签:X哥X姐社会心态价值观近年来,不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人们日常口语交际中,“X哥、X姐”的叫法已是屡见不鲜。
在网络上随意搜索,大量“X哥、X姐”就会进入你的视线,如“犀利哥、淡定哥、体操哥、三轮哥、交警哥、凤姐、芙蓉姐、石榴姐”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X哥、X姐”的叫法更是层出不穷,如“的哥、的姐、师哥、师姐”等。
“人名+哥/姐”的用法自古有之,表示出对所称呼人的尊敬,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长幼尊卑秩序和有序的人伦观念。
“实体名词+哥/姐”或“形容词+哥/姐”的现象最近几年才出现,而它一出现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成为网络媒体与人们口头上的新宠。
仔细研究发现,那些被人们称作“X哥、X姐”的人与称呼人之间有的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甚至是毫无关联并且不论年龄大小,盖以其称之,这是社会伦理道德感整体上升还是另有新意?本文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这种亲属称谓词的泛化具有了社会称名的性质进行分析与探讨,并进一步揭示它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心态与价值观念。
一、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社会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在社会的基础上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强大动力。
斯大林说:“语言随着社会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
语言随着社会的死亡而死亡。
社会以外是没有语言的。
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这种语言、使用这种语言的人们的历史密切联系起来研究。
”社会的变迁、不同社会之间的联系、交往、接触都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留下自己的印记,引起语言的部分变动,促进语言向前发展。
反过来讲,作为人类日常交际的工具,语言真实地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变化,因此,语言是观察社会变迁、人群特征以及社会发展走向的窗口,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很X很XX”-2019年精选文档
从模因论角度看网络流行语“很X很XX”一、引言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媒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
近年来在网络和各种媒体上都能看到这样一种句式—“很X很XX”。
这是网络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文化产物。
近年来,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其出现和发展都与模因有着密切关系。
模因论对网络交际时代的言语行为起重要影响,其复制、传播功能为丰富网络言语行为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
二、模因论概述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
何自然(2005)指出模因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并一代一代地相传下来。
模因作为一个文化信息单位,被寓于语言之中。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自我复制和传播。
当然,并不是所有语言形式都可以得以复制传播。
依照Dawkins(1976)提出的强势模因的三个基本特征,即高保真性、多产性和持久性,模因被分为强势模因和弱势模因两大类。
只有符合这三个基本条件,复制能力强、能产性高、传播范围广的模因才是强势模因,而另一些也许只是即兴地出现,昙花一现之后就消失,逐渐地甚至很快地就被人们遗忘的则为弱势模因。
“很X很XX”类网络流行语作为一个强势模因,同样是通过模仿来复制和传播的。
三、语言模因“很X很XX”复制与传播过程根据Dawkins关于强弱模因的划分标准,网络流行语完全符合强势模因高保真性、长寿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因此,从模因论角度看,“很X很XX”这类流行语实质就是一种语言强势模因。
原始版“很好很强大”来源于对某网络游戏代理商的一次采访,代理商就记者的某些问题解释道“很好很强大”,从此“很好很强大”开始流行。
随后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局在《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签署仪式上用到这样一句话:“明天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很美很绿色、很棒很健康、很好很强大。
”“很X很XX”句式在官方发言中连续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它的强大影响力,由此可见这个句式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尝试使用这个语言形式。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解读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学解读摘要与互联网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网络流行语,是社会和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
由于它的特殊性,导致了它不具备长远的时效性。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为生命力强、流行速度快、较容易理解、传播速度快等。
网络流行语是大众化的词语,它来源于大家的日常生活,用极其简单和形象的词语组合而成。
它简单易懂,意思滑稽,风靡于网络内外。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抢镜放射中图分类号:h109.4 文献标识码:a引言网络流行词语是伴随着网络而发展起来的,并于近年风靡一时。
网络雷语和网络热词是和它类似的流行语,也是它的别称。
在目前的网络流行语中,例如,“做人不能太cnn”、“肿么办”、“很x很xx”等等,这些用语在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普遍,越来越让人们所熟知和铭记。
网络的发展和被人们所掌握和应用,使它也在短时间成为了一个崭新的产物和载体,随之而来的是社会语言之新变体的产生——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成为了网络语言的代表产物,无论是在报纸、书刊还是电视媒体,无处不在的网络流行语冲击着我们的现实生活。
它存在于生活,又贴近生活,同时也高于生活,它涉及的方面广泛,影响强大。
与传统的语言相比,它简单易懂,而且又带有幽默色彩,易于被大家所熟知和记忆。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关注。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一举例和描述首先,本文列举了近期网络上流传广泛且影响力大的几个词语进行分析。
例1 :“做人不能太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报道在某个事件当中,误导中国群众,歪曲事实,对中国人民的形象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荣誉和尊严,危害了中国人民的安定与团结。
美国主播杰克·卡弗蒂和美国有线网,一时间成为了我国人民谴责的对象,并引发全球华人大签名,要求cnn及杰克立即给全中国人民道歉,并决定起诉cnn的无耻行径。
甚至有中国网友原创了一首脍炙人口的rap风格的歌谣——《做人不能太cnn》,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浅析当前流行语“很X很XX”结构
浅析当前流行语“很X很XX”结构作者:谷丽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14期摘要: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当前流行的句法结构“很X很XX”进行探讨,分析该结构产生的语言基础,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从而证明该结构有很强的生命力,而且将会在未来的语言实践中成长为新时期的合格的、规范的现代汉语句法结构。
关键词:“很X很XX”结构语言基础特点作者简介:谷丽娟,女,1981年生,学士,陕西省榆林市榆林学院中文系助教,主要研究方向:语言学、现代汉语的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09)-14-0057-022008年,一个新的句法结构“很X很XX”一度成为社会最流行的娱乐之语。
从当初的网络“很黄很暴力”到“艳照门”女主角阿娇的“很傻很天真”,推而广之,逐渐延伸到各个领域,如银行“很弱很可怜”、南方雪灾“很冷很痛心”、中国男足要克韩“很假很牛逼”、股市暴跌“很痛很无奈”、国家互联网希望能够“很棒很健康”、“很美很绿色”[1]等,这个与“很X很XX”有关的句法结构无不引领着流行语言的风潮,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任何时期都会出现流行语,特别是社会急剧发展时期更是如此。
那些新的语言要素先是由一些重要事件引发并提出,在社会普遍流传开来,如果它能充分反映新生事物的特征,并被广泛应用,那它就会被保留下来,由一时的流行语逐渐升格为全民常用语。
否则,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被人淡忘。
那么,“很X很XX”这个流行语是否有很强的生命力呢?它会从今天的网络雷语转变成明日现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吗?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这一句法结构进行分析。
一、“很X很XX”结构产生的语言基础“很X很XX”结构的存在要以“很X”结构的使用为基础,它是两个“很X”结构的叠加使用。
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很X”结构的使用情况。
(一)、“很+形容词”“很X”结构,是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很符合语法规范的常用格式,其中程度副词“很”修饰形容词的结构是最常用的,如“很好”、“很强大”、“很傻”、“很可怜”等。
网络语言解析
网络语言特点
内容上分析:
3、口语化的表达
网络人际传播目前仍然主要以文字为中介,许多平时 在口头交流时很少用到的书面语言,甚至文言文都 会在网络聊天中出现。但是,与传统语言相比,网 络语言主要是一种通过文字进行口语式沟通的工具, 保留了人际传播口语化的许多特点。 吼吼(模拟笑声)、偶灰常灰常生气乐(模拟福建话 发音)、就酱紫(就这样子,台湾话发音)。 网络语言的口语特征营造了一种轻松、随意的交流氛 围,这也是它受到网民们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些网络语言的样本是 在浮云论坛的流水板块 归纳出来的。
网络语言的概念
“网络语言”有个生动的名称叫 “Q言Q语”,但可不是鲁迅笔下 那个阿Q的胡言乱语,它是网络 聊天的产物,是网友的“创造”。
人不叫人,叫——银
老婆不叫老婆,叫——领导(LD) 很不叫很,叫——粉
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 非常不叫非常,叫——灰常 强不叫强,叫——弓虽 反对不叫反对,叫——拍砖 看MM不叫看MM,叫——鉴定
2013-5-26
要了解网络语言的交际技巧, 首先要了解网络语言到底是 神马东东, 现在由我们小组为大家讲解 何谓网络语言, 让大家360度无死角了解网 络语言O(∩_∩)O
网络语言的概念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 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 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 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 神速。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 言版本是“浮云水版”。
网络语言特点
内容上分析:
1、新词新意层出不穷
网络新词数不胜数,如“酱紫”【这样子啊】、 “表”【不要】、“给力”、“小月月”、
“神马浮云”、“912”、“红领”、“理财 帝”等等。
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同志”【你们懂的= =】、 “恐龙”【丑女】、“天生丽质”【贬义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0001121207南阳师范学院20 12 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完成人:黄叶文班级:2010-12学制:2年专业:汉语言文学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2-03-30目录摘要 (1)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 (1)(一)产生及发展 (1)(二)形成原因 (2)二、“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 (3)(一)语音特点 (3)(二)语义特点 (3)(三)语法特点 (4)(四)语用分析 (7)(五)“很X很XX”模式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 (8)三、“很X很XX”的使用情况 (8)(一)广告中对于产品的宣传 (8)(二)评价社会热点 (9)(三)在标题中运用 (9)四、“很X很XX”的流行原因 (10)(一)客观原因 (10)(二)主观原因 (11)1.心理因素 (11)2.社会共知基础 (12)五、看待态度及发展前景 (12)结语 (13)参考文献 (14)Abstact (14)网络流行语“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作者:黄叶文指导教师:张春雷摘要:在目前的网络流行语中,“很X很XX”这种新兴的语言组合格式从2007年出现以来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迅速流行。
本文从形成原因、分类及其句法结构、语义特征、流行成因等四个方面,对“很X很XX”’式流行语进行深入探讨。
重点阐述了它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并在分析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对其流行原因进行探析,并指出对待网络流行语的态度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很X很XX”; 网络流行语; 语言学阐释进入21 世纪,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网络也开始成为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载体的变化促生了社会语言的新变体——网络语言。
在“很+名词”被广泛接受的基础上,“很好很强大”式流行语从一出现便引起了大众的兴趣,并且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便在网络上迅速流行。
无论是网络,报纸,还是电视媒体,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程度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那么,这类流行语为什么能流行开来?其原因是什么?又具有怎样的结构类型?本文将对它们做一初步的探讨。
一、“很X很XX”流行语的出现及形成原因(一)产生及发展“很X很XX”流行语最初产生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因网络流行事件传播开来。
原初版“很好很强大”来源于对某网络游戏代理商的一次采访,代理商就记者的某些问题解释道“很好很强大”,从此“很好很强大”开始流行。
随后,一些官方人士也在正式场合使用这个句式。
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局副局长彭波在《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签署仪式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明天中国的互联网,一定会很美很绿色、很棒很健康、很好很强大。
”一方面显示了这个句式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更多人关注、尝试使用这个语言格式。
爆发版“很黄很暴力”来源于2007年12 月中央电视台播报的一则新闻。
北京市小学生张殊凡在评论查资料弹出的网页时说那些网页“很黄很暴力”,在网络上引起论文轩然大波,“很黄很暴力”也被奉为“2008年首句流行语”。
伴随着一个又一个的热点事件,这类流行语开始层出不穷。
“艳照门”事件又诞生了“很傻很天真”、“很假很坦白”。
升官发财——“很红很暴发”;股市下跌——“很绿很和谐”;购物顺利——“很好很方便”;明星着装——“很少很开放”;以及随后的“很恒很源祥”“很乐很OPEN”“很累很混蛋”“很丑很封建”等“很X很XX”句式成了火得最快的网络流行语,迅速传遍整个互联网。
(二)形成原因“很X很XX”式流行语自2007年出现以来,很快流行开来。
从严格的语法意义上来说,“很+名词”是不合规范的语法组合,但是随着语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了这一语法现象,并从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很+名词”也逐渐变成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像“很绅士”“很淑女”“很阳光”“很现代”“很诗情画意”等例子早已被人们接受。
但是,有时人们期望以更新鲜的形式、简短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涵,这就促使了“很X很XX”式流行语的出现。
“很X很XX”式流行语具有含蓄之美,它促使听者、读者自己去领会话语中蕴含的意义。
“很+名词”流行语一方面已被大家普遍使用,不再新鲜;另一方面,它表达的意义相对来说清晰明了,如“很男人”“很女人”“很青春”等。
而“很什么很什么”流行语中的“什么”的部分,是需要使用者自行填空的。
其中填空的余地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填各种类型的词,这就使得语义含蓄、模糊一些,自然听者、读者在理解的时候花费的心力更多,这样的组合也就给他们留下了较为广阔的思维想象的空间。
如关于“艳照门”事件的“很傻很天真”、“很假很坦白”,它们传达出来的是同情?还是批评?这就需要人们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品味,领会其中的感情。
二、“很X很XX”的语言学解读“很X很XX”流行语迅速地为大家所接受除了与相关媒体的影响力有关之外,笔者认为更多地是与它的内部结构和语法功能有关。
鉴于此,本文将从语音、语义、语法、语用四个方面对其进行语言学解读,并阐述它的构形理据——能产性理论。
(一)语音特点1.在“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的语句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很”之后嵌入的词要求为单音节词,第二个“很”之后嵌入的词要求为双音节词。
如:(1)企业维基:很好很强大(《计算机世界 2008/12/08)(2)首个省级检察微博很潮很给力(《法制日报》 2011/12/20)2.具有音律美汉语是讲究音律美的语言。
历代文学作品尤其是诗歌中,常利用节奏和音律来构成自然和谐、跌宕起伏的音律美。
在古代诗歌中,大都每个音顿由两个音节组成,双音节词语是汉语词汇中的一大美质特征。
“很X很XX”的所有变体几乎都是“单音节词+双音节词”的模式美,有两个节拍,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如:(1)中国医药城很美/很国际(《泰州报》2011/10/15)(2)深圳骑单车很难/很危险(《深圳商报》2011/04/07)“很X很XX”是前短后长的音节变化模式,有很大的跳跃性,符合年轻人活泼跳动的心态。
因此很快便被网络的年轻群体所推崇和热捧。
还有一些更为大胆的变异,比如在这个组合中加个英文单词,像“很乐很OPEN”,听感上“OPEN”还是双音节的,而且更具有时尚的感觉。
(二)语义特点1.从收集的众多语料来看,“很+单音节词+很+双音节词”中,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往往在意义或使用范围上存在着联系,能引起联想。
如“很绿很自然”“很蓝很和谐”。
后一个词对前一个词进行具体的陈述和解释,从而对主体的描述更加清晰明了。
如:(1)伊朗新潜艇很小很危险(《中国国防报》2011/08/09)(2)紧缺专业人才很热很抢手(《镇江日报》2010/11/07) 2.有的两个词语之间基本没有关联,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被陈述对象进行的描述,如:(1)作为一个外贸人这一年很累很充实(《新疆日报》(汉)2011∕05∕09)(2)MBA面试:企业考官提问很严很职业(《新京报》2008∕04∕08)3.“很+单音节词+很+双音节词”中,嵌入的词语中往往蕴含着主观色彩,如:(1)今年天空很炫很精彩(主观情绪:高兴)(2)股市很绿很吓人,股民很怕很担心(主观情绪:害怕) 4.有的两个词语的词汇意义是相对的,如:(1)不管你现在怎么看我,觉得我写的东西是否很假很真实,我都不在意了。
(百度博客2008∕02∕19)5.个别“很+单音节词+很+双音节词”表示的是条件意义,如:(1)公务员面试,很土很吃亏(意思是:去参加公务员面试,如果穿着太土,会吃亏的)6.个别“很+单音节词+很+双音节词”表示的是因果意义,如:(1)生活很贵很愤怒!(意思是:生活消费太高,上海某个小姑娘因此感到很生气)(三)语法特点以上分析了“很1+单音节词+很2+双音节词”中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所表示的意义关系。
在语法上,在第一个“很”和第二个“很”之间分别嵌入一个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根据我们搜集到的语料,按照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词性,可以做出以下分类:1.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形容词该类型在“很X很XX”句式中数量最大,如:(1)“很黄很暴力”的代言人会让企业“很亏很后悔”(《第一财经日报》 2008/02/22)(2)当微软爱上雅虎:很酷很强大还是很傻很天真(《亚太经济时报》2008/03/09)(3)“七彩之心”,很小很强大(《解放日报》2010/04/07)(4)七龙珠:很雷很山寨(《信息时报》2009/03/22)(5)嘉兴迈入“堵车时代”治堵很急很迫切(《嘉兴日报》2011/03/02)不仅如此,还有大量的这一类型的短语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很丑很封建”“很红很时尚”“很乱很复杂”“很绿很和谐”“很棒很健康”等等。
2.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兼类词(1)开学经济,很火很浪费!(动词兼形容词)(《腾讯网》2009/08/31)(2)网民:很伤很愤怒(动词兼形容词)(《河北日报》2010/11/05)(3)这轮楼市调控很强很给力(动词兼形容词)(《财会信息报》2011/01/31)“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兼类词”中有的是词本身有多种词性,如上文的“浪费”“愤怒”等,也有的词是被形容词化了,如上文的“给力”。
此类短语不仅充分运用了汉语词汇的优点,而且传达给我们更丰富的信息,甚至有时会产生更直观的形象。
“很假很坦白”“很好很振奋”“很好很方便”“很蠢很震撼”等也属于这类短语。
3.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动词这一类数量较少。
如:(1)深套股民:沪指很绿很暴跌,分析师很傻很天真(《中国证券报》2008/04/10)(2)很酷很创新带有USB插口的微型摄像机(《腾讯网》2008/03/28)(3)80年代的大街很土很怀念(《三峡宜昌网》2008/04/15)(4)限售股减价税收优惠很猛很公开(《证券时报》2011/03/08) 4.很1+单音节形容词+很2+双音节名词(1)奥运纪念钞“火”透网友感慨“很牛很奥运”(《常州晚报》2008/07/14)(2)车展模特长腿很黑很丝袜(《北方网》2008/04/25)(3)恶搞美女研究生求职简历“很雷很霹雳”(《现代快报》2009/12/01)(4)楼市回暖很刚很需求(《东方今报》2008/04/10)(5)红酒,很红很暴利(《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01/10) 5.很1+单音节名词+很2+双音节名词现代汉语中,人们会使用“很+名词”的形式,如“很淑女”“很女人”“很现代”等以表示人或者事物某一突出特征。
受该用法的影响,很1+单音节名词+很2+双音节名词的形式也出现了。
这种例子很少,仅找到两例:(1)江西小屋里的中国故事:很江西很景德镇。
(《今视网》2008/08/14)(江西最出名的当属瓷器,而提到瓷器人们自然想到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