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脱凡骨禅定法

合集下载

禅定注意事项

禅定注意事项

禅定注意事项禅定是一种修行方法,其目的是通过内心的静定来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在进行禅定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能够真正地体验到禅定的好处。

首先,要选择一个安静、干净、明亮的环境。

禅定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

同时,一个干净、明亮的环境也有助于使我们的心情平静、清澈。

在禅定前,可以清理一下身边的杂物,打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营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其次,要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

坐禅是禅定的一种形式,所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非常重要。

最常见的坐姿是莲花坐,即盘腿坐在地上,身体保持笔直。

但如果不习惯盘腿坐,也可以选择其他坐姿,比如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身体保持笔直。

无论选择何种坐姿,都要保持身体的舒适性,不要过于紧张或不自然。

第三,要调整呼吸。

呼吸是禅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放松、安静的状态。

在禅定开始之前,可以先进行一些深呼吸,帮助放松身心。

然后,慢慢地调整呼吸,让呼气与吸气的时间大致相等,保持一个自然、稳定的呼吸节奏。

当我们注意到呼吸时,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呼气与吸气的感觉上,从而帮助我们专注于禅定的实践。

第四,要专注于当下。

禅定的目的是让我们从杂念、纷扰中解脱出来,体验到当下的安宁与自在。

因此,在禅定过程中,我们要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感受上,而不是过去或未来的思绪上。

当杂念出现时,我们可以轻轻地将其抛开,回到当下的呼吸感受上。

通过专注于当下,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体验到禅定所带来的好处。

第五,要耐心与坚持。

禅定是一项需要持久努力的修行,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开始禅定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不适应或不舒服,杂念也可能会一直涌现。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失败了,而是正常的修行过程。

我们要坚持下去,用耐心与坚定的态度面对这些困难,相信禅定能够带给我们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最后,要理解禅定的真正意义。

禅定不仅仅是一种修行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禅定,我们能够培养内观的能力,更好地理解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

静坐禅定的方法

静坐禅定的方法

静坐禅定的方法静坐禅定两脚的安放双盘膝:少年筋骨柔软,可用此法,就是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使左脚掌和右股路齐,再把右脚小腿牵上,架在左股上面.这时候两脚掌向上,两股交叉,好像三角形,这叫做“双盘膝”,它的好处是:两膝盖必定紧贴坐垫上,坐的姿势自然端正,不会向前后左右歪斜。

但这种双盘膝姿势,不容易学,中年以上的人,学起来更难,不必勉强。

单盘膝:坐时把左脚小腿,架在右股上面,右脚放在左股下就得了。

这比双盘膝容易得多。

它的缺点,是左膝盖不能够紧贴坐垫,入坐稍久,身体要向左边歪斜.只要你自已觉得歪斜,慢慢改正,也没有妨碍的。

下盘法:倘若老年的人,连单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小腿向下面盘,也可以的。

不过两膝盖都落了空,更容易歪斜,应随时注意改正。

平坐法:还有两腿有毛病的人,连向下盘也做不到,那就把两脚垂下平坐也可。

但须把左脚跟靠在右脚背上。

叫做“四肢团结’。

或两脚底平放地面也可,但腿与脚掌,要保持九十度直角.初学盘腿时,入坐略为长久,必感觉两脚麻木,此时可以徐徐放开,等到不麻木时再盘。

或就此起身徐行,等到第二次再坐,都可以。

两手的安放两手应该宽松,丝毫不可着力,把右手背放在左手掌上面,轻轻搁在两小腿上,贴近小腹。

但如在平坐时,也可以将两手放在两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的放平,如上图所示。

头部的姿势练习时,头颈,面孔,眼睛,嘴巴的动作都要注意:头颈要平直,面孔朝前,眼睛轻轻闭合,嘴巴也要闭,不可张开,舌头抵住上颁。

静坐禅定卧式的姿势平常仰卧法:行、住、坐、卧,是人们举止的四种威仪,都可以用习静的功夫。

当然,行时习静为最难,住时也不容易,非到功夫很深时办不到,坐时行功最合标准.所以把它作为主要的练习方法,卧时虽易致昏沉,然在不便坐或不能坐时,就不妨以卧式来作代替。

卧式如人们睡卧一样,有仰卧侧卧两种。

仰卧姿势与平常仰卧一样。

但须记得将头肩等部略事垫高到自已觉得最舒服的程度,耳目口鼻等等的姿垫均同前述。

狮子王卧法:此法是侧卧,侧卧虽然左右都可,但以作者的研究,当以右侧为宜。

泰拳禅功之改进

泰拳禅功之改进

泰拳禅功之改进对提高技击水平和心理意志极其重要。

禅功,也叫作“跏趺,是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之一。

禅功的目的是达到杂念全无的最高境界。

据说泰国的国王都信佛法,都有“打禅习惯,更有佛祖用“掸功驱敌降魔的传说。

禅功有四禅四定之分。

它的简要练法是:坐在地面或床椅上,两腿互压,双脚心朝上,两手置于小腹前,相叠,手心朝上,上身正直端正放松,口眼轻合。

呼吸自然,尽量做到深长匀细。

头无杂念,意念放松入静。

双目内视,逐个部位放松,产生“麻热胀气感,暗示自己放松入静。

久之,则可万念皆空,无我无他,有语言难表达的愉悦舒适感,心神、宇宙合为一体,心境不受外界所扰,发挥潜能。

泰掌禅功和大成拳桩功、截拳道生物修炼法圆通合一,同源自佛教禅定功法,只是名称和形式的变异而已。

大成拳桩功相对更完善一些。

如将大成拳的桩功精华融入泰拳格斗技中,会事半功倍。

可将大成拳桩功要领融入泰拳“拳桩中,如格斗式、前胫猛踢、肘膝实用打法桩式中。

大成拳桩功基本要领如下,含胸:胸口自然放松内含,双肩放松微合(和挺胸相反);拔背:脊椎骨上拔;松肩:肩自然下沉;沉肘:肘尖下坠外撑;吊顶:头顶似有绳牵,带动全身;提肛:微提肛门,小腹有上升之感;裹档:双膝争力,后大腿肌肉微拧内裹;提臀:两条腿一条线;护臀:胯向下扣。

扫除杂念,呼吸“深长匀细,全身关节无节不顶,无曲不夹,浑身拧裹,四处牵连,配合意念,站出整体力。

有人将“试力纳入桩功,名曰“动态桩功,名称准确性欠推敲,但却较新颖,本质未变。

如将泰拳的格斗桩式、扫踢、肘击膝撞经典招式放慢,由不动到极慢地动,保持浑元整劲,对泰拳杀伤力不无俾益。

泰拳禅功讲“修心,也讲“斗心。

名师固铃说:“好拳师,须常过招,多按摩,坚持长跑,最重要者是斗心,压倒对手,无所畏惧的斗敌精神,倘无百分之百的斗心,难成大器。

禅功是形成这种无所谓生与死的最高境界的理想途径。

这一点,王选杰先生在他的一篇关于泰拳和大成拳孰优孰劣的论文中给予充分肯定。

它的简单练法无非是:在禅桩中融入技击意念,如假想“四面八方遭敌围攻,敌手持刀枪欲置我于死地,我本能反应置生死于度外,每一下都将敌击死、击飞、击碎、击穿。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是一种通过静坐冥想来达到内心平静和觉醒的修行方法,源于佛教的传统禅宗。

下面是禅修的一般方法与过程:
1. 坐定: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可以选择坐在地上的垫子上或者椅子上,保持身体挺直且松弛。

闭上眼睛或者保持微开的状态。

2. 呼吸观察: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呼气和吸气的感觉。

不要刻意调整呼吸,只是注意观察它的自然流动。

3. 感知思维:观察自己的思维活动,不去评判或者追求思维的内容,只是观察它们来去自如。

4. 感知身体:继续放松并观察身体的感觉,从头部开始逐渐扫描全身,注意感受到的任何感觉或不适。

5. 感知情绪和情感:观察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状态,不加判断地接纳和感受它们的存在,而不是试图改变或抑制它们。

6. 精神觉察:进一步观察内心深处的思想、信念和意识流。

注意自己的心灵环境,保持警觉和观察。

7. 外界观察:将注意力从内心转移到周围的环境中,观察外界的声音、光线、温度等感知,但不陷入参与其中,只是观察。

8. 内观:将注意力重新回到内心,仔细观察自己的感受、思想和感知。

不加任何判断和评价,只是保持觉察和观察。

9. 解脱与觉醒:逐渐培养内心的平静和觉醒,超越身体和思维的限制,体验到禅修的深度和解脱。

禅修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修行过程,可以逐渐加深和扩展。

开始时,可能会感到不适和分散,但随着练习的不断进行,人们可以培养更深的平静和觉醒。

禅修的目的是超越痛苦和烦恼,达到内心的和谐与平静,以及对自己和世界的更深层次的洞察。

四禅八定的境界

四禅八定的境界

四禅八定的境界“四禅八定”属释家禅宗大乘功法.这里重要介绍两大阶段的方法.一.欲界定,欲界定分四个步调练习:第一步:粗定练功的时刻,用心一意.即要专注,不分心,稳固想.坐势也行,站势也行,睡势也行.粗略地把意识定下来.第二步:细定把练功意念进一步往深层里定,似乎是定在了一个地方不走一样,即定根法.其道理是,因为思惟高度分散,卖力地静下来了,所以就似乎动不了似的,这叫细定.这请求练功人把练功意念往深层定,气往下沉,人异常的安稳.第三步:欲界定练功的意念稳稳地定住今后,下意识就开端消失一些美妙的设法主意.所谓“欲界定”,是指有了某种设法主意和念头之后,立时就定住了,不要让某种设法主意或念头持续往前成长.如,练功时,你头脑里忽然消失某地,但你立时把意念就定在那某地,不要让下意识走进了那某地的地方——欲界定.又如,你的意念刚好消失的是大海边,那你立时把这个意念定在海边上,可不要想到下海——欲界定.或意念刚好消失的是井边,可不要想到下井一一欲界定.或消失了一棵大树,那就立时把意念定到这棵树上,不要再消失上树或其它混乱的意念——欲界定.练功练到这一步经常心神爽直.这是练功中症结的一步.由粗定到细定,进一步到欲界定.就是下意识的愿望跑出去了,跑到某个地方了.如前面消失大河,你就把意念定在那不雅看大河,而不要让意念再往前走,走进河里边去,如走进去就要出麻烦.这叫“欲界定”.第四步:未到地定,又叫“将来禅”.“未到地定”这一步是指,练功的下意识在“欲界定”的谁人地方不雅望好长时光今后,随之再用意念把下意识往收受接管.收.收,收拢回来,全部下意识又回到了你练功坐着的地位上.回来后,再把意念放松,放松到认为你四周什么都似乎没有了,心身也没有了似的,这就进入了气功的“心身境虚”的境界.这一步叫“未到地定”.以上的四个步调,是“四禅八定”的第一阶段.假如你练功时能把这几个进程都经由了,就完成了第一阶段.二.基本禅基本禅又分为四步工夫,即四禅.l.初禅,初禅包含“八触十功德”.八触,八触即八种练功感想:动.痒.轻.重.凉.热.涩.滑.第一触动静功坐到必定程度,就要动起来.动起来今后不要怕,也不要去寻求,随它天然动,但不要有意顺着去动.它能动什么地方,就动什么地方,不要顺着去加力.第二触痒动事后就是痒.经常心头发痒,身上发痒.这时心头特别难熬痛苦,再难熬痛苦也得忍受,不要管它,慢慢地深呼吸就行了,不要把它算作缺点.万万不要脱衣服挠,也不要用扇子扇,或拔起腿来运动一番,那可就糟了.那就等于馒头没蒸熟,就把锅盖揭开了,这就吃亏了.这时一动,不单心头仍然痒得难爱,并且身材也很不舒畅,再练功,老是静不下来了.所以,消失痒的感到不要管它.第三触轻再进一步练,就消失全身轻.甚至有人会慢慢地腾空起来.这须要大脑高度地入静.练轻功的就重点练习这一步,长年不竭地练.练.练,后来就真的能腾起来很高.练功刚进人“轻”的感想时,不要畏惧,不克不及“唉呀,我怎么搞的!”要始终不重要.也不高兴.第四触重轻事后,再持续练功,身材就要消失重的感想.特此外重,似乎本身的腰弓下来,身材在向下缩.有某种特别功效的人,这时就可能因为自身磁场加强,使体重增长八倍以上,一两小我抬不动.消失了重的感到,万万别重要.有的人重要,或用意念想“越重越好”加强它,你可能就定在那边,重得动不了.重,要把它算作练功的正常进程,仍然正常地,慢慢地深呼吸练功.第五触凉重事后就消失凉.在发凉时,血压要降低,甚至要降低到休克状况,但也不要畏惧.这时,要有意识地把本身运的气内收,要有个信心,想着很快会热的.第六触热凉的感想消失后,再持续练功,就慢慢地开端发暖,由发暖到发烧,然后烧得不成,像在太阳下面晒,甚至像在火炉边烤,有的人烧得特别凶.这时万万不要畏惧.一般地说,工夫里的“三味真火”在这个时刻就消失了,这叫“文火”.“武火”.“龙雷之火”.由文火到武火,由武火到龙雷之火,进入这个练功进程相当好.假如到了这一步,工夫就轻易上升.练功进程中,经常是小腹.胸部.头部发烧.发烧时,稍稍用意念想一下,把这个火引到小腹里面,或腰后面的两个肾脏里面,比较好的引至会阴穴或涌泉穴,烧得再厉害也没紧要,只要不畏惧,不重要,仍然放松练功,必定能掌握得住.不会消失特别的反响.第七触涩烧事后,慢慢地平息下来,就消失了全身发涩的感想.此时此刻用手去抚摩皮肉,会认为全身像捆着似的,全身的肉皮像盐巴.眼睛也不舒畅,涩巴巴的,舌头也干涩的.消失这些反响都是正常现象.仍保持慢慢地练,迟缓池深长呼吸.定章由涩到滑.第八触滑进入这一练功进程,全身似乎在很滑的油里一样,或像滑雪溜冰时处于很滑溜的状况.这时,你认为全身都异常舒畅,认为什么地方都能经由过程了,因为这个时刻身材内气血的轮回加强了.这是初禅的“八触”,八个进程.保持练下去,时光一长,就属于孺子功的一个方面,全身皮肤很柔润,像幼儿皮肤一样.十功德,八触事后,持续再练功,就会进入“十功德”练功阶段.下面分步讲.第一步:空继“滑触”之后持续练,就消失“空”.忽然全身空了,心神虚空.这和第一阶段的“欲界定”的最后一步——“未到地定”的“心身境虚”是不合的.谁人阶段是虚,如今是空.全身空了,似乎本身的内脏都抛开一样.这种感到.经常是忽然消失的,要把它定下来,不要畏惧.忽然消失异于常态的感到,往往轻易动,但这时必定要保持不动,一点也不克不及高兴.第二步:明大脑中就要浮现通亮的图像.内景清晰明了,外景也清晰明了,表里气象都异常清晰,并且经常看得比较远.遥视功效可能在此时消失.身.脑全空,很快就会消失图像.内脏图像可以出来,就能看到内脏了.外面的图像也会出来,可以看得很清晰.这叫“表里气象清白美妙”.这时,要把图像定下来,不成张皇.第三步:定空.明.定,就是说,表里景图像出来后,就须要“同心用心安稳”.不管是看到内脏,照样看到血管,就老是看那一个地方.只看一个目的,不要看第二个,叫“同心用心安稳”.要把看到的气象定下来,定得稳稳的.第四步:智当定在一个地方看时,就须要把它看清晰,不要困惑不解,要神清.这个时刻切记不要发困,不克不及睡觉,也不要迷含混糊.要把你看到的气象看清晰,这时大脑要异常苏醒.这就进入了练功的“智”的阶段,聪明在这时就轻易开辟出来.如,你面前消失了一小我骑自行车的气象,当你在前面看不清晰时,意念可调到后面看,这时是在用聪明,要神清而不困惑,对所看到的表里气象,要看得越来越清晰才好.第五步:善心再进一步练,就进入了“善心”阶段.当把内.外景看得十分清晰今后,要留意“善心”.对所看到的气象不克不及抱着观赏的立场,如,你若看到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走来,你可不克不及想着追她.要用懊悔的方法对所看到的气象暗示尊重.如,你若看到了本身的内脏,就想:“唉呀,我怎么没学医呢,人的内脏本来是这个样子!”你若看到一小我走路很艰苦,就想着做功德,就会进入练功的“善心”阶段.第六步:柔嫩“柔嫩”阶段.“善心”出来后,再持续练,就进入柔嫩状况,叫“心性雅萌”.这时刻,天然而然认为应当高雅,应当讲文明.你的设法主意,你的行动,总认为不该该再去干什么不高雅的事了.练功练到必定阶段,禀性也会转变的.假如练到“柔嫩”这一步,措辞和动作都显得幽美,是以说“雅心自生”.第七步:欢乐从“柔嫩”阶段再持续练,就消失“庆喜前悟”的心境.练功练到这一步,心坎特别愉快,就会消失喜心.当消失柔嫩美妙的动作的时刻,会想到往后若何做个高雅崇高的人,等等.进入这一阶段后,还应保持练功,万万不要中止练功.第八步:乐“欢乐”阶段持续练功,就会真正进入了十分快活的状况.妙悟就从这个阶段练功时自生出来.第九步:摆脱练功练到这一阶段时,就把以前许多许多的贪心.自信.以及泄气,或者自满.不孝顺.粗暴等念头再一次摆脱,全体把它们放出去了.进入练功的“摆脱”阶段今后,就决心再不干什么假.丑.恶的事了.是以,就会“向往安然”.这时,心境特别好,达到了一个练功的特别境界.第十步:境界相当“境界相当”阶段.练功进到这一阶段时,一些特别的功效又消失了.如消失了“念应稳固”的功效,即你有一个念头就可能会兑现.以上是初禅的“八触十功德”练功进程.2.二禅初禅进程练过今后,再持续练,就进入“五枝”阶段.五枝指,“觉枝”.“不雅枝”.“喜枝”.“乐枝”.“同心用心枝”.这都是气功中练功的传统术语.二禅阶段是五枝的前二枝,即:觉枝.不雅枝. 第一枝觉枝指的是“自发初触”.这时练功者会天然感到到有许多工作,并且断定的比较精确.因为你练功练到这个阶段,迟钝性加强了. 第二枝不雅枝消失了“析别触得”’的功效.进入这个练功阶段,不但能比较精确地事前感到到即将产生的工作,并且能用功效比较精确地剖析出“为什么”.这两步功效的消失,必定要加强练功,让它表示得十分显著.精确.3.三禅三禅指的是“五枝”阶段的第三枝“喜枝”. 第三枝喜枝自“不雅枝”再进一步练,就进入了“定象而悦”的“喜枝”阶段.这时,本身对表里.气象,一看就看得清清晰楚.看本身的内脏,看他人的内脏都霜得清晰,就天然会消失“定象而悦”的喜悦心境.4.四禅又叫“不动定”阶段.四禅阶段是五枝的后两枝,即:“乐枝”和“同心用心枝”. 第四枝乐枝从“喜枝”进人“乐枝”练功阶段今后,你会对四周的工作都比较清晰,心神安稳,愉悦.这个阶段练功,就不再怕他人干扰了.第五枝同心用心枝进入了练功的“同心用心枝”阶段时,就把全部意念全体定驻在一个异常僻静的境界.一坐就可以坐很长很长时光,保持练功.长时光地四周的一切都清晰,不烦也稳固.这是一个完全的传统功法方法.可以依据这个方法来练.基本禅从粗定.细定到欲界定,再到未到地定,一向进到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如许保持练就可能消失一些功效。

四、脱凡骨禅定法

四、脱凡骨禅定法
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平和了,始将舌抵上腭,唇齿相着,次渐平视,徐徐闭目。然后开始调息,不粗不喘,令和细绵绵,不思不想,无念无意,只管静坐。
初始几日,树欲静而风不止,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功过是非,一幕幕会反现在心中,赶也赶不走,驱也驱不散,走了张三,来了李四;中几日,自我的欲念会占上风,理想、幻想、妄想中的景象开始出现在脑际,道不清,理还乱;最后几日,静中光景,种种奇特渐失,心渐虚凝,不复缘念名利冤亲等事。
口来咬你,或五指尖尖有身无头的鬼怪来抓你,或见窈窕仙女,身上飘着彩带,在悠扬的仙乐中踏着祥云向你飘来,或见风光靡丽,景色诱人,云遮雾罩的青山绿水间有许多亭台楼阁,姑娘们喜笑颜开,追逐其间,有几个风骚美女挤眉弄眼,向你招手,等等。这些都是你灵性中的杂质,属魔性,你看到的种种景象是虚幻不实的,它们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你自身,当这些情景一一出现时,你只要不惧怕,任凭其宰割,不上勾,任凭其引诱,静寂不动,种种幻景会逐渐消失。此时,你这盆脏水中的混杂物已被滤去,慢慢地会清澈见底,真正的水性开始显出,这时,大千世界中的万象会一览无余,清楚地倒映在这盆水中,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犹如人从黑暗中出来,忽见外面春光明媚,和风细细,湖中碧波荡漾,山上青翠绿荫,川中花香鸟语,蓝天白云飘飘,一派祥和风光。此名二级禅定。
二级禅定之时,不仅十种功德从内而发,而且会达四境:一内净,二喜,三乐,四定心。内净指从一级禅定的身识相应达到了心识相应,从心性的觉悟达到佛性直现;喜指身心自悦,知道自己已具备十种功德善法,内心愉悦无量;乐指恬澹悦怡,绵绵美快;定心指逃过大劫,苦乐不受,前路已明,仙界已近,一心不动,不易反复。
必须明白的是,二级禅定时所生的喜乐,乃为低级喜乐,仍为杂质,真正的灵性(佛性)中并无此种喜乐,这种喜乐来自肉体,所以应当观心审检,不仅不受喜,还要诃责排斥它。既不受喜,喜自默然自谢。唯有这乐,从细胞内核,灵魂深处而来,要想舍弃它,真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若这乐仅仅来自于心,那就好办,死了心即可,关键是它不全是来自于心,就像一只动物,即使把它的心脏挖出来,它的其它部位,细胞仍在动。这乐充满全身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捎,若不制住,将反挠其心,使心迷醉。

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

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

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达照法师发布时间:2013-10-6 22:39:15繁體版修欲界定先要坐禅,在坐禅的过程中,依据心态的不同分几个步骤,就是入禅定之前的四种状态、四个步骤:第一个叫粗心住。

粗心,就是心比较粗。

粗到连自己在想什么都不知道。

粗心住的关键是在“住”上,心能停留在一个境上。

我们平常的粗心是住不了的,念头像洪水一样冲过来,不由自主地随着环境,业力去流转。

生生世世都如此。

我们刚开始学习打坐,心很散乱,越坐杂念越多,身体还坐得腰酸背痛,歪来歪去,无法安定。

这是我们平日里身体习惯于放逸的结果。

什么叫放逸?我们生活在现代大都市里,生活节奏很快,哪天跑到大自然里,看见天空和草地,放开身心满地打滚,这就叫放逸。

我们平常的心就是这样放逸,感觉哪里好,心就粘在哪里:有件衣服很漂亮,有个地方很好玩,就赶紧凑过去。

这颗放逸的心散乱惯了就很难控制。

有些人的身体不会歪斜,是因为他用精神去控制,用心去造作,把身体矫正,刚开始坐禅的人都可能这样。

没有谁一开始就坐得很端正,都是让自己刻意去端正。

师父说:腰要正,胸不能挺,手要结印不能动,腿痛了也不能放下来。

于是他强制自己,用数息观、不净观、慈悲观等方法,让心定下来,有个地方可以专注。

我们的心总是要抓住一些东西才感觉塌实,否则会失落、无聊。

其实,没有东西的心是最清净、开阔的,可我们总喜欢往清净心里边装满东西,让自己无事瞎忙乎。

佛陀告诉我们这些禅修的方法,就是让我们学会心的专注、空灵,并由此调节身心,呼吸也会渐渐的顺畅,心念也会越来越微细,这种定就叫粗心住。

粗心住的特点是什么?进入粗心住以后,杂念是减少了,但杂念少并不等于是定,只是不再胡思乱想,心念还在六根门头跑来跑去。

一般人专注地坐了几天就会有这个感觉:强制自己的念头,几下子还可以,但是一会儿就开始跑掉,然后把心收回来,再强制,再收回,再强制,在周而复始的强制过程中,终于感受到可以定上一会儿了,这个“定上一会儿”,就是粗心住。

一指禅和二指禅十三至十六招禅定基本功教学全文

一指禅和二指禅十三至十六招禅定基本功教学全文

一指禅和二指禅十三至十六招禅定基本功教学全文二指禅站立式俯卧撑【方法】(一)并步站立.抬头挺胸.目视前方。

侧面离墙面约一臂长的距离即可。

左手抱拳于左侧腰间.右手二指禅指型放在墙面上,伸直。

(二)身体重心侧移.身体也随重心的移动‘做俯卧动作。

再用力把身体撑起还原原来的动作为一个完整的动作。

【禅定基本功要求】身体尽量侧移,把全部的重量部移到右手指上.然后再甲力把身体撑起还原,【呼吸方法】此动作不是太难.因此不需闭气.只采用自然呼吸即可。

【注意事项】做撑起动作时,躯干部位不要弯曲,不要弓臀部,要随身体的侧移而移动,要充分地配合好,才能保证高质t完成动作。

铁砂掌功【方法】(一)准备一个方凳子.放上一个小型沙袋,沙袋内装入沙子或豆子、铁砂等。

(二)并步站立,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沙袋离身体的距离可根据练习者的手臂长度自然调整。

(三)左脚向后退一步左右的距离,身体下沉变成马步,抡起右臂向下拍打沙袋,左手在左侧伸直,与肩同高即可。

(四)右手掌心拍完以后,右手臂以肚关节为轴,内旋一圈,用右手的手背再次拍打沙袋。

【禅定基本功要求】抡臂速度要快,下拍要用力,手指尽量并拢,手心、手背交换要快,手臂要充分地伸直,目视沙袋方向。

【呼吸方法】自然呼吸和闭气呼吸结合。

【注意事项】示范动作采用的是右手示范,练习者左右手都要练习,才能充分增强手的硬度,增强手的力量。

负重金刚锤【方法】(一)左手持哑铃,放干左侧腰问,哑铃重量可以恨据练习者技术水平而定,两脚分开成高弓步型.重心下移.右手握拳着地,手臂伸直.目视右拳的方向。

(二)重心全部移到右拳上,右脚慢慢移动到左脚脚面上,双腿伸直夹紧,左手把哑铃从腰问举起,手臂伸直,目视右拳。

【禅定基本功要求】躯干部位要挺直,臀部不能下沉.不能弓腰,要保持身体伸直。

【呼吸方法】可以采用自然呼吸和闭气呼吸相结合的呼吸方式来完成此动作。

【注意事项】尽量控制右拳不要抖动,左手臂尽量伸直,不能摆动,充分掌握平衡.使整个动作静止。

九次第定

九次第定

九次第定九次第定是佛教对修习禅定初期阶段心理状态进行讲解的专有名词。

文言的九次第,就是九个层次、九个步骤的意思。

定就是入定、禅定。

现代汉语可以解释为【九次第定】:进入禅定的九个层次或者九个步骤。

九次第定是讲如何克服入定的主要障碍及入定初期的九个步骤,即入定的九种心理状态,因为不论佛教、道教、印度教;显宗或密宗的禅定或者叫修心、冥想、修炼等等叫法,都会经过这九种心理状态。

只是修习的门路不一样,叫法不一样,具体的九个层次的分法各家各派也有差别,(也有不按九个层次分的,例如欲界定只分四个步骤),但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发生是一致的,是修习禅定、气功、冥想都会体验到的九种心理状态。

九次第定并非究竟,不像有些文章里形容的那样,比四禅八定还多一定。

其实这个阶段称为“息心”,又叫做“止”,藏名“奢摩他”,只是禅定初学入门而已,“初能止”罢了。

差不多相当于四禅八定最初的阶段“欲界定”。

(一)入定在未说九次第定之前先说一下入定一开始遇到的困难或者说是障碍。

入定的第一种主要障碍是懒,对观修缺乏兴趣和欲望。

懒包括了懈怠、怯懦和驰走。

懈怠是指修行者只满足于现况,不生起精进的决心,无力自拔于怠倦中。

怯懦是因为修行者相信自己无能力从事高深的禅修,认为入定是完全超乎自己能力所及,于是就不进行这种禅修了。

驰走是指修行者把自己的能量消耗于不恰当的地方。

懒使修行者堵塞了观修和入定之门,不能进入有力的高尚的心境。

克服懒的障碍在于加强信心、愿望、努力和调柔。

信心是在精思禅定有多种利益而获得的,然后以信心为基础,愿意去证取真正的入定境界,引起愉快的努力,热切地修行,渐渐地使心调柔,而斩断了懒的根源。

入定的第二种主要障碍是昏沉。

当你在专心观注时,明朗度及专注力都减少了,此时就发生昏沉了。

昏沉有两种类刑:粗昏沉和细昏沉,粗沉是修行者固定和安住于观想的目标时,却失去了心的明朗和专注力,甚至昏昏欲睡,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禅修上有进步的时候。

细昏沉则是明朗度及稳定度都有,但却并不是非常的清晰和明朗,也就是说明朗度和专注力稍微减少了,没有真正的心的活活泼泼的明朗:这种情况是在禅修上更有进境时才会发生。

禅修的十种方法

禅修的十种方法

禅修的十种方法The saying "the more diligent, the more luckier you are" really should be my charm in2006.禅定有无相禅定和有相禅定,这里先讲有相禅定; 第一种方法一般修禅定,都要先皈依、发心;这个心容易动摇,会突然出现一些分别念,我们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些物质上,可以先找一些东西,比如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茶杯或一支笔等,放在眼前,然后把一切注意力放在这个所依上面,别的什么也不想;这样坐一会儿,分别念就会起来,这时候不要让它想这想那的,注意力放在这个所依上;例如,如果所依是一块木头,注意力就放在木头上;如果所依是一块石头,注意力就放在石头上;如果所依是一个茶杯,注意力就放在茶杯上;如果所依是一支笔,注意力就放在笔上;眼睛盯着所依,心里也只想着这个所依,这样就可以了;不能闭眼睛,要睁开眼睛盯着所依,心放在所依上,不能散乱;通过眼睛,内心专注不散乱;这个时候,一定要保持不紧不松的状态,这是很重要的;若是太紧了,会出现障碍,如昏沉;若是太松了,心就会跑到其他的事物上;第二种方法:观想:在自己的眉间有个像豆子一样大小,白色、透明、发光的光团;心专注于这个对境中不散乱;若要专注,要有个对境、所依;专注而不散乱,就是禅定;时间不要太长,出定、入定,再出定、再入定……这样修炼;时间短,这样就不容易出现内收、外散等过失,不容易出现这些禅定的障碍;次数多,可以很快速、顺利地产生禅定的功德;这个方法中,主要是观想一个白色的光团,这个光团是透明、发光的,心专注于这个对境上不散乱;具体修持禅定时,可以在三天中连续以这种方式修持;每个人自己的修行状况不同,至少在三天中这样观想修持;第三种方法:观想自己的身体像只白色的气球,特别轻,是透明的,但不是圆形的,里面是空的,没有五脏六腑等;在心间的位置,有一个红色的光团,大小像中等酥油灯的灯光一样,红色中透着蓝色的光;光团是热性的;这个光团代表风与心融为一体的自性;这个光团在身体的中部悬着,后面没有碰到脊椎,前面没有碰到胸部;心安住于这个光团上,不散乱;这几种方法中,所讲的所依或对境有所不同,其他都是一样的;比如,前行都是一样的,调整好身口意,保持一个适当的状态,皈依、发心等;然后,自己观想,将自己的心、注意力放在这样的对境或所依中,不散乱;第四种方法:,这是观想佛像,心专注于佛像上面不散乱;比如观想金刚萨埵佛;首先要了解金刚萨埵像,若是不了解,你观想不出来金刚萨埵像;可以先看唐卡,查阅书里面的描述,通过这些去了解;然后心里观想金刚萨埵像,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佛像上面,不散乱;再如,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金刚萨埵佛的身色是白色的,释迦牟尼佛的身色是金黄色的;可以观想释迦牟尼佛,注意力放在佛像上不散乱;还可以观想观音菩萨,将注意力放在观音像上不散乱;依此类推,你喜欢哪尊佛、菩萨,心里就可以观想哪一尊,这也是修禅定的方法;这个方法比前面的那些方法更殊胜一些;这里所专注的対境不是木块、石块等物质,也不是红色或白色的光团,而是佛菩萨的像;如果你对佛菩萨有信心,能观想、忆念,其功德是不可思议的;佛在经中讲过,若是心里能忆念或观想一下佛菩萨,所得到的功德利益是不可思议的,既可以消业,也可以增长福德,同时能够遣除种种违缘,获得吉祥;这是非常殊胜的;这也是修持禅定的一种方法;第五种方法:观察分别念自身;在相续中生起烦恼、分别念的时候,看它的自性;每个人的烦恼都不一样,有的贪心重一点,有的嗔恨心重一点;若是贪心重,可以先去观察贪心的所依对境,看看是对何人何物生起了贪心;然后去观察贪心本身的自性,这个时候所有的烦恼、分别念自然就会消失,即“自然解脱”;这种“解脱”不是真正的解脱,只是分别念暂时消失了或烦恼暂时息灭了,称为“解脱”;自然解脱后,不要去想其他的,什么也不想,在这样无缘的状态中放松、安住;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又与先前一样;先观察它的所依对镜,然后再看它的自性,这时它就会消失,在这样没有分别念的无缘状态中安住,保持这种状态,能持续多久就持续多久;当烦恼、分别念再次生起的时候,再继续如是修持;这也是一种禅定的方法,主要是以心看心,以分别念对治分别念,也可以说是以毒攻毒;这是一种最好的方法,麦彭仁波切也特别赞叹这种方法;不需要外境上的所依对境,主要是直接看自己的心,直接看分别念的自性;一看它的自性,它就会消失,这叫自然解脱;第六种方法:心专注于宝瓶风气;风”和“气”是一个意思;正行:首先排浊气,共排三次;先用左手指按住左鼻孔,从右鼻孔呼气;然后用右手指按住右鼻孔,从左鼻孔呼气;接着两个鼻孔同时呼气;一共三次呼气;这跟前行里的九次排浊气一样,也是排浊气,即把不好的、残留的气都呼出去,呼干净;在呼气的同时,心里观想把自己身口意所造的恶业、业障,从两个鼻孔里排出去;这些恶业都以蝎子一种毒虫的形状从两个鼻孔里排出去,排到前面的虚空中,这时空中突然燃起了智慧之烈火即火是智慧之自性,把刚才呼出去的那些蝎子样的业障全部烧尽;接下来是吸气;吸气的同时,咽一口唾液;通过咽唾液,把气往下压,压到肚脐下面,但是这个气不能从下面出去,下气同时向上提,令气风停留在肚脐下;这样心自然就静了,烦恼分别念自然就会消失、没有了;和心的所依对境是一致的,是同一个;气风停了,心也就停了;心依这个风,气风停了、没有了,心自然就静下来了,分别念自然就生不起来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分别念没有了,就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即安住,就是禅定嘛;所谓禅定,就是心专注不散乱;保持这种状态,然后可能开始要呼气了;这也是要练的,刚开始可能一会儿就要呼气了;但慢慢练,就可以好长时间不用呼气;最后就不用呼气了;但是这要慢慢来,刚开始肯定谁都做不到,但是慢慢通过修炼,最后可以做到的;这些和“气功”差不多,但它跟气功的意义不一样;呼气的时候,要呼干净,身体里不能残留那些气风,否则对身体不好,对心的安静也有影响;呼出去之后,又要吸气了;吸气的时候,跟刚才讲的内容一样,同时咽一口唾液往下压,通过这种方式,把气压到肚脐下面,然后下方的气向上提,让它停留在肚脐下面,这叫宝瓶风;气风停了,心也就静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保持、保持、保持……要呼气的时候,又重复这样做,这样练;这也是一种很好的修禅定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让气风停下来,心自然就静下来了;第七种方法:把注意力放在“嗡啊吽”三个字上面;正行:首先也要排浊气,排三次,方法与前一种是一样的;然后吸气,观想吸进来的气是白色的“嗡”字,代表诸佛身的加持;然后将吸进来的气往下压,下气向上提,至肚脐下方位置;也可以说,上气往下压,下气往上拽,然后停留在肚脐下方,这个风气叫“宝瓶风”;在上气和下气中间有空间;在这里空间里,观想有一个红色的“阿”字,代表诸佛语的加持;这个红色的“阿”字也是显而无自性的;将注意力放在红色的“阿”字上,不散乱;风气停了,心分别念也就消失了,然后保持这种状态;过一会儿就要呼气了;将呼出去的气观想成蓝色的“吽”字,代表诸佛意的加持;观想有很多很多蓝色的“吽”,变成了化身佛,去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在这个方法里,吸进来的气是白色的“嗡”字,停留在肚脐下面的气是红色的“阿”字,呼出去的气是蓝色的“吽”字;“嗡啊吽”三个字,分别代表诸佛的身口意;此处主要为了修禅定,通过这三个字来修炼,也是修禅定的一种方法;平时也可以运用这个方法,这样我们每天的呼吸都可以变成一种修行,变成金刚诵,对自己、对众生利益都非常大;还有这样一种说法:若每天早上做21次,一天的呼吸都可以变成念咒或变成殊胜的修行,对自己的消业积福都有直接的利益;修持禅定的方法有很多,前几天讲了共七种,但都属于有相禅定;今天讲无相禅定,也有三种方法;前行:首先,通过一些方法将身、口、意三门调整到最适当的状态,让身口意三门清净下来;然后,皈依、发心;这些内容和前面讲的一样;第一种方法正行:双目凝视前上方的虚空,心里不着任何所缘,即什么也不想;将心放在前上方的虚空中安住;双眼睁大盯住前上方的虚空,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双眼凝视的方向是前方、上方的虚空,向上看;入定的时间不要太长,要从那个状态中出来;这里说的入定,也可能有这种情况:阿坝曾有一个修行者,他在森林里修持禅定;有一次,他也不是特意入定的,是自然入定的;当时他正准备吃饭,突然入定了,在入定的状态中很长时间没有出来;当他出定的时候,碗里的东西已经腐烂了;他自己不知道,觉得就是一瞬间;入定时间不要太长,还是要出定,放松一下,然后再以刚才我所讲的那种方式专注;但是有的时候,也可以先不专注,先观察一下专注的这个心,看看这个心在何处在体内,还是在体外有形状,还是无形状有颜色,还是无颜色其实,当我们一去观察这些分别念的时候,它就会自然消失;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也要去以观察而了解这个心在何处、有没有形状等等;仔细地去观察,然后又以前述方式去内心专注;心专注,有时候也观察专注的这个心,以二者轮番交替的方式去修练;看前上方的虚空时,眼睛不是闭着,要盯着看,注意力要集中;看起来是很精神的状态,而不是很放松的状态;后行:与前面所讲的那些方法的后行都是一样的,不再重复;第二种方法:放松;前行和后行与前面所讲的都是一样的;正行:双目垂视着前下方的虚空;眼睛往下面看,并非盯着看,而是自然地垂视前下方的虚空;内心全然地放松,但是不散乱;心里什么也不想,保持自然、清净,没有任何改造,自然安住;这种方法跟前一种方法有些不同;前一方法强调注意力要特别集中,内心特别专注;而这种方法是全然放松,内心保持自然、清净,眼睛看前下方的虚空,从表面上看很放松的样子;接下来跟前一方法所讲的一样,观察和安住轮番修持;放松不是散乱,放松的意思是保持自然、清净;观察的时候,要看放松的这个心在何处,在身体内还是身体外,在房屋内还是房屋外;也可以观察这个心有颜色,还是没颜色有形状还是没形状这是一个例子;要通过各种方式去观察;这样,根基比较好、相续比较成熟的人容易见性,容易找到心之自性;这里的词句,跟正行里讲的差不多是一样的,都是“自然安住”等这些词句;二者有什么区别呢这里讲的是一个单独的寂止;若是你没有见性或心里没有明白,它就只是一个寂止;若是你明白或见性了,就是正行;其实仅仅从词句上看,所用的“明明了了”“如如不动”等等,这些与大圆满正行或禅宗那些大德所讲的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些你要明白,否则没有用,只能当做一些寂止或这样的境界而已;若是明白了,就是大圆满正行,也就是真正的本来面目;这就是差别;关于二者的差别,也许你们还很难分辨;我经常讲,应当对大乘、小乘、显宗、密宗都要精通;若是精通了,任何时候都不会糊涂的,自己能分辨出来,能正确地取舍;现在有的人只精通显宗而不精通密宗,或者只精通密宗而不精通显宗,或者仅精通大乘而不精通小乘,或者仅精通小乘而不精通大乘,这样都不行;最好是全然精通大小乘、显密宗等佛所讲的一切教理,这样自己修行的时候不会迷惑,不会糊涂,不会误入歧途;所以精通教理很重要;若是自己没有这样的能力,还是要好好地依止上师,听上师的话,不要耍小聪明;若是想耍“聪明”,你得精通教理;如果你通达大小乘、显密宗,也可以;如果不通达,就要听话;你自己不明白,你得听上师的话啊得让上师带着啊就像小孩子一样,自己不能自立的时候,要拽着母亲的衣角,跟着母亲走,母亲会把你带到任何的地方,这样你不会迷路,也不会丢失;否则,一个无法自立的小孩子,若是一个人单独跑,就特别危险了;也许你们一听“了了分明”“如如不动”“自然安住”“保持本来的清净”,就想:啊,这不是大圆满正行嘛,这不是禅宗的境界嘛;不是这只是一些寂止而已;当你去观察心的时候,这其实就是大圆满正行;上师给你大圆满窍诀的时候也可能是一样的,让你找心:这个心在哪你根本找不到;若是你找到了,那就是自性;虚心肯定是找不到的,最终找到的是真心,那叫见性、回归当初、回归自性;这样也容易见性;“见性”是禅宗的一种说法,大圆满里讲你会认识自己的“心之自性”,有这种可能;第三种方法:专注和放松轮番交替;一会儿专注,一会儿放松,以轮番交替的方式修炼;怎样专注与放松,这些内容在前面已经讲了;专注一会,再放松一会儿,再专注一会儿,再放松一会儿……这时双目要变,有时候注视着前上方,有时候注视着前下方,有时候注视着左边的虚空,有时候注视着右边的虚空;有时候注视着前上方的虚空专注安住一会儿,然后出定;双目继而再注视前下方的虚空放松安住一会儿,然后出定;继而再目视左边的虚空安住一会儿,继而再目视右边的虚空安住一会儿,就这样以轮番交替的方式修持;其实心是要驯服的,令它怎样都可以,不是迷迷糊糊得什么也不想;真正的禅定,放也可以,停也可以,住也可以,非常自在;在这个方法中,也同样要聚精会神地观察专注和放松的心;观察心在何处有形状,还是没形状有颜色,还是没有颜色是某种物质的,还是其他就这样观察;在安住时,有时候把心放在心间安住,有时候把心放在虚空里,跟虚空融为一体;虚空是无边无际的,心跟虚空是一体的,如是安住;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这是真正好的方法,就是真正驯服内心;真想修出禅定,就要这样练;普通禅定有三个特点,无论是大乘还是小乘里都是这样讲;所谓普通禅定,即不分世间和出世间,心在一缘中专注而不散乱,也就是“寂止”;我们经常讲“胜观和寂止”,胜观就是见解、智慧,寂止是一般的禅定;普通禅定的三个特点:放、停、安;“放”,即随时放飞,怎么都行,往哪儿专注都行;“停”,随时停止,让它停就停;“安”是随时安住;随时放飞,随时停止,随时安住;内心达到这样,内心特别自在的境界时,才有寂止了;若你放也放不出去,停也停不下来,安更安住不住,那就没有禅定;即使你在那边闭着眼睛装修行人,也没有用,你没有禅定寂止;我们这次共讲了十种禅修的方法;禅定寂止的状态就是专注、明了、不动摇;专注;明了,即不糊涂,特别明白;不动摇,即没有被动摇;大家看看自己是不是这种状态;虽然坐在那里没有想别,但却糊里糊涂的,这就不是禅定;虽然在那里很明了,但总是妄想、分别,东想西想,这也不是禅定;无垢的寂止,就是指最正确、最如法的寂止;它有四个特点或功德;第一,不动摇;安住于任何地方都不动摇;无论是安住在木块上、石头上,或是安住于金刚萨埵像、观音像上,都一样不动摇;第二,没有被散乱、昏沉等染污,非常清净;散乱外散、昏沉内收都是寂止的过患;第三,安住于任何所依对境中都不糊涂,特别明了;第四,没有被突然生起的分别念改变,特别正;我们现在修持的时候,一旦分别念突然生起来,本来还安住的心一下子就又不行了;这样还是不对的; 具有这四个功德的寂止是正确的寂止,也叫无垢的寂止;这种寂止如同没有被风吹动的酥油灯的灯火一样,有种安然;像没有被风吹动的水面一样;这是通过这些比喻来说明什么叫寂止禅定; 今天讲了寂止的特征,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特征去判断;也讲了很多寂止的功德,每个人可以如是对照自己是否具有这些功德;若是有这些功德,就说明有禅定寂止了;寂止很重要;若是没有寂止禅定,修大圆满正行、大中观、大手印,包括修禅宗,都不会见性,不会证悟;即使你明白了,但也是口头上明白,就是“口头禅”,停留在形式上;现在很多人讲禅,就是“口头禅”,相续中没有,只在口头上有;也有很多人打坐、禅修,却只是在形式上,而实际上没有;若是没有寂止,很难真正明白,很难见性;其实,明白很重要,明白了就行;主要是不明白若是不明白,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很难见性;如果你有禅定寂止的基础,就容易明白,也容易得到上师给你的窍诀,否则是很难的;比如,水里会映出月亮的影子,若是想看月亮的影子,就要找特别清澈、没有被风吹动的水;若是找瀑布、大海,特别浑浊的水,怎么都看不到月亮的影子;同样的道理,若是心里不安静,心不定,告诉你也没有用,给你窍诀也没有用;我们现在为什么不传大圆满窍诀因为告诉你也没有用,你也不会明白;犹如混浊的水面或被风动摇的水面根本看不到月亮的影子一样;所谓“定中生慧”,若是有禅定,自然产生智慧;如果有禅定,佛或上师告诉你,你很快就能明白,很快就能见性;也有一种情况,即先给窍诀让你明白,然后再修禅定,这是慧中修定;这固然很殊胜,但是除了一些上上根基、根基特别特别好的人之外,其他人很难明白;先告诉你,让你明白心之自性,先见性,然后在这当中安住,慢慢再修出禅定,这是慧中修定;主要是怕你不明白,见不到这个心之自性;这是个问题;在历史上也只有很少几个人能做到,其他的人都做不到;现在我们讲寂止禅定;先修寂止禅定,有这个基础, 再告诉你窍决,让你明白心之自性,这样很容易就能见性,能明白心之自性,这也是很稳定的;否则,我们现在很难明白,即使明白了,也坚持不了、保持不住这种状态;为什么保持不住因为没有定;一旦遇到对境,心里就散乱,很难保持这种状态;所以先修寂止,再修胜观,这是最稳妥、最好的方法; 在修寂止时,若是没有窍诀,上师不在身边,也很容易出问题,这也是要注意的;不能瞎修瞎炼不过,我现在还不担心这方面,因为人都太散、太懈怠了,没有真正能下功夫的人啊,所以还很放心,否则这真的也是个问题; 这两天讲了很多禅修的方法;大家可以通过这些方法修禅定寂止;这些方法都是很殊胜的;前面也讲过,无论显宗、密宗讲的都是这些方法,没有别的;即使有,也是大同小异的; 我们共讲了十种方法;如果自己有意乐,都可以运用;如果没有意乐,也可以选其中一个方法修持;。

一指禅和二指禅五至八招禅定基本功教学全文

一指禅和二指禅五至八招禅定基本功教学全文

一指禅和二指禅五至八招禅定基本功教学全文揉指功(揉掌功)【方法】以双手自然伸直放松为目的,首先以右手放在左手近端,用力向左手远端揉去,反复数次直到手指手掌发热为止。

【禅定基本功要求】适当用力,使手心手背发热放松。

【呼吸方法】自然呼吸。

【注意事项】手心手背发热即可。

击物功【方法】(一)准备一小型沙袋或大沙袋均可,双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双指抱于腰间,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寸台头挺胸。

(二)右手指从腰间由下而上的方向正面击物体,肩要伸直用力,然后换左手指击物体.反复练习,全身直立,击物完毕还原抱于腰间。

【禅定基本功要求】击物要用力准确,手腕要伸直,手指要握紧并拢。

【呼吸方法】自然呼吸。

【注意事项】不可在人身上乱用。

双手靠墙倒立【方法】(一)并步站立,双手自然下垂,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在思想上做好下一个动作的准备。

(二)右脚后退半步放到自己感觉适合的位置即可,脚尖朝前,双手着地分开,与肩同宽、抬头。

(三)右脚用力向上摆动。

(四)随着右脚的摆动方向,左脚紧跟着右脚一起摆动,摆到墙上,即为一个完整靠墙倒立动作。

【禅定基本功要求】脚要充分挺直,摆腿的速度要快,靠到墙上时双脚并拢伸直,抬头。

【呼吸方法】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做这个动作很轻松,那么你可选择自然呼吸,如果感觉很吃力,那么你可以选择闭气,完成动作以后再做呼吸调整。

【注意事项】双手双臂不能放松.充分伸直。

双手空中倒立【方法】(一)并步站立,双手自然下垂,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在思想上要为下一个动作做好准备。

(二)右脚后退半步放到左脚的后方位置,脚尖朝前,双手着地分开,与肩同宽,五指自然分开。

(三)身体重心前移到左脚和双手,右脚用力向上摆。

(四)身体重心全部移到双手上.左脚随右脚一起向上摆到空中,定位。

【禅定基本功要求】摆动腿要快,在空中要快速并拢双脚.伸直,用力,要充分地掌握平衡。

【呼吸方法】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自然呼吸和闭气的方式进行。

【注意事项】控制身体平衡主要布双手,身体要挺直,双臂不能放松以免使身体落下造成受伤。

一指禅和二指禅一至四招禅定基本功教学全文

一指禅和二指禅一至四招禅定基本功教学全文

一指禅和二指禅一至四招禅定基本功教学磨指功【方法】准备一块可放在手中的石头或砖头等硬物体,中指食指放在物体的近端.双指并拢伸直,其余的三指屈于手心.用力使双指压紧石块向前端推去再拉回.反复数次。

【禅定基本功要求】左手和右手分别替换练习,用力摩擦,增加手指的强度和硬度。

【呼吸方法】自然呼吸。

【注意事项】选择练习工具时,不要选择光面的,以表面粗糙的为好。

劈空掌【方法】(一)马步,抱拳于腰间,拳心向上,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肘夹紧,大腿与舰部成水平线。

(二)抱于腰间的双拳变成掌,高举至头顶上方,与肩同宽,目视前方,掌心相对。

(三)把举至上方的双掌由上而下劈,劈于距膝关节约10厘米处即可,下劈时身体可微微上提。

【禅定基本功要求】下劈时可发出声音“晦”,以气催力.使血液流到手指端。

【呼吸方法】上举时呼吸,下劈时随发声吐气。

【注意事项】马步动作时,大腿持平,不可忽高忽低,要抬头挺胸。

抡劈功【方法】(一)此功法分左右抡劈,抡完左边,再抡右边,本示范以右边动作示范。

弓步抱拳,目视前方,掌心向上,抬头挺胸。

(二)右手由拳变掌,从后方半圆抡至头顶上方,双臂伸直,掌心向左。

(三)由后方半圆抡至头顶上方再抡前方半圆,劈于距左膝关节内侧约50厘米处即可,整个过程是右手抡一周劈下,目视劈的方向。

【禅定基本功要求】抡劈时双臂不可弯曲.身体不能乱动。

【呼吸方法】自然呼吸。

【注意事项】弓步动作时,大腿持平,膝关节与脚尖垂直,不可忽高忽低,要抬头挺胸。

插沙功【方法】(一)备一只桶或坛.内装细沙或豆子均可,练习者位于桶前.两脚并立.屈膝坐胯成马步抱指姿势,双手中、食指伸直并拢.其余三指紧握于手心.成剑指形.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肘夹紧。

身体离捅约10里面左右。

(二)右手指内旋伸直插入沙中.掌心向内。

(三)左手指内旋伸直用力插入沙中.掌心向内。

【禅定基本功要求】左右手指交替插入沙中,可发声配合,以气催力。

【呼吸方法】自然呼吸。

【注惫事项】不要留指甲,插出去要快,可根据手指力量大小不同来确定插入的深浅。

禅定指要

禅定指要

禅定指要六、十六特胜观——系统的四禅八定[逸尘居士][点击:4044][放大][正常][缩小][加粗][打印][字体:17px][手机版]您的浏览器禁用了脚本功能,无法支持繁简体切换和编辑字体大小。

背景色六、十六特胜观——系统的四禅八定十六特胜观是以四禅八定为其修行次第品位的一种系统性强的禅定方法。

按佛家禅定理论,先止而后观,观中必然有止,虽以观命名,但仍属止观双运禅定方法。

相传释迦牟尼佛开始弘法时,曾教一些弟子修不净观以断贪欲,但一些弟子修不净观后产生极端厌世思想,有些人自杀了。

为防止再出现这种事件,佛便改教弟子们修十六特胜观。

这种禅定方法,在修持过程中可以使修持者身心领受喜乐,并可令修持者虽入正定而不染着于诸禅的智慧,且次第分明,步步可证,易于坚定信心,直至菩提。

这些特点,较许多法门更为殊胜,故称特胜观。

又因修持分十六步,故称十六特胜观。

在佛典中,十六特胜观仅有十六步之名目,而无具体解释,经后世修持者的实践研究,始成一系统完备具体明确的禅定方法。

隋朝的著名佛学大师智者在其著作《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中,对十六特胜观有较详的论述。

现在依十六步之顺序,介绍这一禅定方法。

一步:观息入从息入观起,最易入手,开始时仍应结跏趺坐(或单盘、散盘),结定印,外绝万缘,正身正意,调心调息,第一步只观入息,不观出息。

观息从鼻入,至于脐下(功夫深后息入遍至全身),心依于息,念归于息。

出息时,不随不依,听之任之。

入息粗细轻重涩滑,冷暖,久近之相要细加体察。

待修至能观入息之各种相状时,即可修第二步。

二步:观息出观息从脐起出于鼻端,一心随息而不乱,观息出时,不观息入,唯细心体察出息粗细轻重涩滑,冷暖,久近之相。

以上二步对呼吸之气的体察,要注意,知道息粗了,就应把它调细。

出入息的粗细,人各有别,有的入息粗,出息细,有的人相反,原则上讲,要逢粗则调。

轻重相,不是指气的轻重,是指对自己身体的感觉,入息时觉体轻(这是感觉,实际重量并没有减轻),出息觉体重。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的方法与过程
禅修是一种修行方法,通过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及身体感受,来达到心灵平静和觉醒的状态。

禅修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找到一个安静且舒适的地方坐下来,保持身体放松。

2. 正确的姿势:采用合适的坐姿,可以选择莲花坐、半莲花坐、坐在椅子上等,保持身体笔直但不用用力。

3. 关注呼吸: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观察呼吸的进出,注意到呼吸的细节变化。

4. 注意力的维持:当杂念出现时,不要抵制,也不要追随它们。

只需注意到它们的存在,然后回到呼吸上。

5. 开放心境:不要评判、批判或陷入情绪中,保持开放的心境对待一切感觉或想法的出现。

6. 培养觉察力:建立觉察力,不仅仅限于呼吸,还包括身体的感受、感觉、情绪和思维等。

7. 持续进行:坚持每天进行一段固定的时间来禅修,逐渐增加禅修时间的长度。

禅修是一个持续的修行过程,通过不断练习,可以逐渐提升觉
察力和心灵的平静。

在禅修过程中,没有固定的目标或要求,只是单纯地观察和体验当下的存在。

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

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

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胡孚琛:丹道法诀十二讲(揭秘丹学和密宗修持法诀)序【上卷】引言 (1)三家四派第一讲 (1)理事兼备第二讲 (17)第一节穷理尽性以至于命 (18)第二节形、气、神三层次功法要点 (27)净化身心第三讲 (37)附录:丹道之防危虑险 (54)补亏正法第四讲 (73)辟谷胎息第五讲 (85)第一节辟谷简论 (87)第二节胎息概说 (91)行功语要第六讲 (97)第一节丹道行功的姿势 (98)第二节建筑心灵堤防 (103)第三节虚寂恒诚及“忘”字诀 (106)第四节丹道之火候 (109)第五节修阴神功法 (112)两重天地第七讲 (117)第一节大同世界的道德社会 (120)第二节什么是道 (126)第三节道的宇宙论 (127)第四节两重天地的发现 (128)第五节21世纪科学革命的思考 (134)第六节两重天地理论在丹道学中的应用 (150)双修漫谈第八讲 (155)第一节双修功法的秘密 (156)第二节闭固之法 (158)第三节男女相恋之真谛 (161)第四节肉体返还之功 (171)开悟禅定第九讲 (179)第一节禅法略论 (182)第二节何谓开悟 (187)第三节何谓禅定 (196)第四节入定的证量 (205)第五节开发灵性思维 (212)第六节自己作得了主 (221)究竟境界第十讲 (229)第一节丹道的究竟义 (240)第二节内丹学的根本修持法诀 (243)第三节丹道秘传的方便法门 (252)第四节真人的境界 (259)第五节有关丹道生活化的法诀 (263)第六节新道学文化是当今世界唯一可行的文化战略 (268)【中卷】辨难答疑第十一讲 (275)第一章丹道之调研 (280)第二章丹道之修真辨难和答疑 (296)第一节三家四派丹法之区别和联系 (296)第二节丹道对灵界的设定 (303)第三节积德通灵,集义生气,唯道集虚 (315)第四节丹道形、气、神之修炼要义 (329)第五节丹道铸剑功略说 (336)第六节为学与为道 (350)第三章丹道筑基功 (384)第一节无食、无念、无息 (386)第二节填髓法和抗寒功 (392)第三节藉众术而共成长生 (398)第四节自发声与自发功 (402)第五节站桩功再探 (406)第六节丹道入手功 (409)出生入死第十二讲 (415)第一章人是什么 (418)第一节人的宇宙原理 (418)第二节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422)第三节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427)第四节人是多种生命的共生体 (434)第五节人和自然环境共存 (438)第六节人与社会历史同步 (442)第七节人是文化的载体 (451)第八节人是形、气、神的三重结构体 (463)第二章人的基本生命活动 (471)第一节生与死 (472)第二节病与老 (517)第三节过激行为 (564)第四节性活动 (57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脱凡骨禅定法
找一处鸟语花香、空气通畅、洁净无秽的幽静之所,邀一位知心朋友守护,务使昆虫蛇蝎不近,闲杂人事不致,人喊马嘶车声不扰。

静坐,不拘全跏半跏,随便而坐。

平直其身,纵任其体,当令关节相应,不倚不曲,解衣缓带,稍有不安,微动取便,务使调适。

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平和了,始将舌抵上腭,唇齿相着,次渐平视,徐徐闭目。

然后开始调息,不粗不喘,令和细绵绵,不思不想,无念无意,只管静坐。

初始几日,树欲静而风不止,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功过是非,一幕幕会反现在心中,赶也赶不走,驱也驱不散,走了张三,来了李四;中几日,自我的欲念会占上风,理想、幻想、妄想中的景象开始出现在脑际,道不清,理还乱;最后几日,静中光景,种种奇特渐失,心渐虚凝,不复缘念名利冤亲等事。

此时,犹如一盆脏水,已撇去了水面漂浮的杂物,水质开始显露,水面略能显一点点日月之光,云树鸟影,心有持身法起,此法发时,身心自然正直,坐不疲倦,心自然明静,与定相应,定法持身,任运不动,从浅入深,无分散意。

此名一级禅定。

一级禅定之时,将会有跳、痒、凉、暖、轻、重、涩、滑、掉、冷、热、浮、沉、坚、软等触觉,坐中不见己身及周围物体,犹如虚空,入定渐深,身心虚寂,不见内外,触觉发的同时,从外有十种善法与动俱发;一定、二空、三明净、四喜悦、五乐、六善生、七知见明、八无累解脱、九境界显前、十心体柔软。

在此状态中,浑体酥软,身心畅快,美妙无比,比洞房花烛夜的感觉舒服百倍,如大寐得醒,贫得宝藏。

你已觉悟人生。

但要清醒,你只是撇去了你这盆脏水表面漂浮的杂物,领略了一点点大千世界的奥妙。

若生喜悦庆欣之心,迷醉于美感中爱恋不舍,不知返回,将再无法进步,甚至会再掉入欲界。

欲入二级禅定,一定要厌弃前境,恰如欲火烧身的壮汉断然离开含情默默的裸体妙龄女郎,饥寒交迫的穷人拂袖离开满桌的山珍海味。

一不受,二诃责,三观析,由此可离初禅觉悟之过。

觉悟既灭,前境消失,已离一级禅定。

离开一级禅定后,继续静坐,不可少生追悔之心,否则如《圣经》故事中所言罗德的妻子,只因"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创世纪19章17,26节)。

在前行的路上,不要回顾,不要留恋过去,不要贪著自己的所得。

为山九仞,一篑为难,当抛弃一切,一意前行。

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间忽然会看见饿虎将扑身,或毒蛇嘶嘶叫着,昂首向你袭来,或青面獠牙的妖魔张着血盆大口来咬你,或五指尖尖有身无头的鬼怪来抓你,或见窈窕仙女,身上飘着彩带,在悠扬的仙乐中踏着祥云向你飘来,或见风光靡丽,景色诱人,云遮雾罩的青山绿水间有许多亭台楼阁,姑娘们喜笑颜开,追逐其间,有几个风骚美女挤眉弄眼,向你招手,等等。

这些都是你灵性中的杂质,属魔性,你看到的种种景象是虚幻不实的,它们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你自身,当这些情景一一出现时,你只要不惧怕,任凭其宰割,不上勾,任凭其引诱,静寂不动,种种幻景会逐渐消失。

此时,你这盆脏水中的混杂物已被滤去,慢慢地会清澈见底,真正的水性开始显出,这时,大千世界中的万象会一览无余,清楚地倒映在这盆水中,其心豁然明净皎洁,定心与喜俱发,犹如人从黑暗中出来,忽见外面春光明媚,和风细细,湖中碧波荡漾,山上青翠绿荫,川中花香鸟语,蓝天白云飘飘,一派祥和风光。

此名二级禅定。

二级禅定之时,不仅十种功德从内而发,而且会达四境:一内净,二喜,三乐,四定心。

内净指从一级禅定的身识相应达到了心识相应,从心性的觉悟达到佛性直现;喜指身心自悦,知道自己已具备十种功德善法,内心愉悦无量;乐指恬澹悦怡,绵绵美快;定心指逃过大劫,苦乐不受,前路已明,仙界已近,一心不动,不易反复。

必须明白的是,二级禅定时所生的喜乐,乃为低级喜乐,仍为杂质,真正的灵性(佛性)中并无此种喜乐,这种喜乐来自肉体,所以应当观心审检,不仅不受喜,还要诃责排斥它。

既不受喜,喜自默然自谢。

唯有这乐,从细胞内核,灵魂深处而来,要想舍弃它,真可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若这乐仅仅来自于心,那就好办,死了心即可,关键是它不全是来自于心,就像一只动物,即使把它的心脏挖出来,它的其它部位,细胞仍在动。

这乐充满全身的毛细血管,神经末捎,若不制住,将反挠其心,使心迷醉。

降灭乐心主要靠智慧和意念力,在静坐过程中,只要出现好事,不要贪著留恋,要诃责不受,喜乐会自消,就像唐僧去西天取经,若贪恋富贵,贪恋女儿国国王的后花园,贪恋月中玉兔下凡后的千种恩爱,万种风情,将永远也到达不了西天,永远也取不了真经。

制伏二禅之障后,其心又泯然入定,继续静坐调息,逐渐会觉得神清气爽,周身内外充满恬愉,在此状态中,几小时,或几日,或几月,又有许多幻景出现(如梦景一样),如看到自己当了国王,接受万臣朝拜,后宫佳丽环绕左右,说不清的喜,道不完的乐;或看到自己已能腾云驾雾,飞升到蓬莱仙阁,众神仙齐来迎候,问寒问暖,热情接待,有的邀你去某仙山吃桃,有的邀你去某洞府赏宝,有的邀你去某楼台观山岳风光等;或看到自己被玉皇大帝邀请,你坐在大帝旁边,面前是数不清的山珍海味,美味佳肴,玉皇大帝殷勤地劝酒,两旁侍立着无数的天神,你觉得自己威风极了、伟大极了、荣耀极了,等等。

之所以能看到这种种情景,是因为你心中有"我","我"仍然是杂质,你记得二级禅定时你这盆脏水已滤去了杂质,已成一盆清水,但这盆清水绝不是纯净的水(H2O),里面还有你肉眼看不见的化合物,浮游生物,不清除这些东西,你清纯的灵性(佛性)仍无法显现。

一级禅定的目的是超欲界,二级禅定的目的是超色界,三级禅定的目的是超无色界,超无色界关键是要超"我","我"字当头,你仍在五行中,仍在生死轮回中。

所以当看到自己当了国王,被众仙所捧,被玉皇大帝邀请时,不要领受,赶快逃,不要回头去张望留恋,逃!逃!逃!直逃到一切都无影了,什么都没有了,连自己也消失了,一切都虚寂空了,你就达到了三级禅定。

三级禅定之时,你已成了仙,最大的特征是饮食量大大减少,若静坐,十天八天不思饮食,由于能量消耗少,甚至可以不进不出,自成一个小宇宙体系,即使生活在喜玛拉雅山珠穆瑯玛峰的止高区,所谓的死亡高度区,三月两月也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

印度瑜珈功的最高境界就是三级禅定。

当处于三级禅定的状态时,无论行走坐卧,均处于修炼之中,不必在静处修,也不需要友人护持,即使混迹于闹市中也不妨事。

你的肌体(五脏六腑,骨胳筋髓,气血神经,五官毛发等)在发生着化学变化,轻者,部分部位会变成舍利子,重者,整个肉体会变成金刚不坏体。

再进一步,会达到四级禅定,这时你已具备了神通变化,可飞升至千年界或万年界。

达到五级禅定,已成佛,可飞升至极乐界。

由于四级五级禅定已超出中级修炼及养生学范畴,故不再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