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苏教版品德社会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他们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他们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人群,如父母、老师、同学、警察等。
2. 使学生明白这些人群在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各种职业的尊重和理解。
2. 利用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与不同人群正确相处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品质,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2. 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生活中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各种职业的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尊重和理解他人的态度。
难点1. 如何使学生理解并体会到不同职业的辛苦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在与不同人群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职业的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人群。
-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重要的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经历。
2. 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警察、医生、老师、父母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职业的特点和价值。
-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这些人为什么重要?他们在生活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与这些人群正确相处。
- 每个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大家一起总结出与不同人群相处的注意事项。
4. 情景模拟- 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模拟与这些人群的交往过程。
- 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与不同人群交往的乐趣和挑战。
5. 总结与反思- 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引导他们认识到每个人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鼓励学生在家中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践行尊重和理解他人的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角色扮演等环节的积极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环节中对职业特点和价值的理解程度,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12册)
12册《品德与社会》计划、教案六、全册教学进度安排表:第一单元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第1周至第3周第二单元地球生病了第4周至第6周第三单元世界问题还不少第7周至第12周第四单元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第13周至第18周第一课可爱的地球第 1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3通过收集材料,展开主题活动,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
重点难点: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3.看书上插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天地对话——“我看到咱们美丽的家了”。
4.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交流。
3.对比实验:模拟“海边看船”。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202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年品德与生活教案全册
202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全年品德与生活
教案全册
介绍
本教案全册是根据2023年苏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教案。
该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生活惯。
教案内容
第一单元:诚实守信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诚实和守信的重要性。
通过故事、游戏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将了解诚实和守信的定义,以及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友善相处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研究如何与他人友善相处。
通过研究如何有效沟通、尊重他人以及互助合作,学生将培养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技巧。
第三单元:健康生活
本单元将重点关注学生的健康生活。
学生将研究如何保持良好的饮食惯、培养运动兴趣,并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环境保护
在这个单元里,学生将研究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他们将了解环境问题,并研究如何节约能源、减少浪费和保护自然资源。
第五单元:公共礼仪
本单元旨在教授学生公共场合应遵守的礼仪规范。
学生将研究如何表达感谢、道歉、请教和祝福,以及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故事讲解、
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和实际操作等。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结语
本教案全册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生活惯。
通过研究诚实守信、友善相处、健康生活、环境保护和公共礼仪等
内容,学生将受益终生,并成为道德优秀的公民。
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请参考相关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具
体教案编写。
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案(苏教版四年级下)
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1升的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准备:电子课件,量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故事导入新课。
二、探索领悟,认识容量1、初步认识容量谈话:同学们的两种想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全面,(教师这时取出两个不一样大的杯子。
)这是大小不一的两个杯子,这个是老虎用的杯子,而这是狮子用的。
如果有学生说了两种想法,就说:你想得很周到,我们不仅要看喝的杯数,还要看杯子的大小。
提问:同样是一杯酒,你们认为哪一杯多?生:大的杯子里盛的酒多。
谈话:对,一看就知道大杯子比小杯子盛的酒要多,在数学上,我们就说,盛液体多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大。
盛液体少一些的杯子的容量比较小。
2、加深对容量的认识出示两个大小不一的杯子1号和杯子2号。
谈话:比较完了狮子和老虎的杯子容量,3、做“想想做做”第1题,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操作、交流。
4、进一步感受容量的含义谈话: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老师手中这个杯子中盛了多少水。
你能说出这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吗?三、联系生活,认识容量单位升1、认识升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小组交流。
谈话:生活中有很多的容器上都标有容量单位升或者毫升,亳升这个容量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提问:你知道图中的这些容器盛的水、油、饮料的容量各是多少吗?一起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学生回答2、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除了我们课堂上这些容器标有容量大小,生活中我们还会看到另外一些,你见过题目中的3个容器吗?你能分别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容量吗?3、认识1升谈话:我们已经知道计量容量的单位是升,那么1升究竟有多少呢?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请组长从袋子中拿出我们的量杯。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
新苏教版(2021年春)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知识点新苏教版(2021)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目录1 冷热与温度 2 2.热胀冷缩12 3.水受热以后19 4.水遇冷以后29 5.地球38 6.月球(第一课时)46 6.月球(第二课时)52 7.太阳60 8.太阳钟67 9.庞大的家族77 10. 养昆虫(第一课时)86 10.养昆虫(第二课时)91 10.养昆虫(第三课时)97 11.探究昆虫的奥秘104 12 用种子繁殖110 13.用根、茎、叶繁殖116 14.动物的繁殖122 15.生物与非生物128 16.动物的庇护所133 17.环境变化以后139 专题学习像科学家那样146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154 1 冷热与温度【课标落实】 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忄生能;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 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年级品社下册《我们的民风民俗》教案1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认知:知道我们是个多民族国家,我们有56个民族组成,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情感:我们应该尊重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与邻居的风俗习惯。
二、教学准备:1、师生收集我们身边有关的民风民俗的资料,查找相关的网站、网址,了解有关信息。
2、教唱歌曲:《大中国》。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呢?(出示56个民族的大照片,贴在黑板上)教师小结:对,同学们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这个大家庭中住着56个民族,有着13亿的兄弟姐妹。
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共同建设我们祖国而做贡献。
2、谁来说一说我们是哪个民族?我们班级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汉族的,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3、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呢?谁能举例说一说呀。
(引导学生从衣着、语言等方面来说)小结:除了衣着、语言不同,在饮食和居住环境上也有差别。
比如:有的少数民族不吃猪肉,有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帐篷,有的住窑洞等等,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板书课题:不同的民风民俗。
(二)、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民风民族。
1、出示事例,了解风俗。
同学们,在我们的云南的一个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着这样一个传统的风俗,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曾去参加了这个活动,想知道是什么活动吗?(播放周总理参加傣族泼水节的活动录象)看了这个录象后,请大家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周总理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呢?当警卫员要去用伞给他挡水时,他为什么不让呢?学生展开讨论:(因为周总理认为:用伞挡住水是对傣族人民的不礼貌,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体而伤害了傣族人民的情感,要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这样才能与傣族心心相连)。
2、同学交流,丰富了解。
同学们,在我们的大家庭中,除了我们刚才了解到了傣族的“泼水节“,你们还收集到了哪些民族的风俗习惯呢?学生交流、汇报。
(伴随着学生的汇报,并让学生大致介绍这个民族的情况,人口、分布等)(三)、正确对待传统习俗。
苏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了解道德和法治教学目标:- 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掌握道德和法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
教学内容:1. 什么是道德?- 道德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道德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2. 什么是法治?- 法治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 道德和法治的关系:- 道德和法治的共同点和区别;- 道德对法治的约束和引导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结合;- 图片、视频、案例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教学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个人练等方式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和观点。
第二单元:了解法律教学目标:- 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掌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 法律的定义和基本属性;- 法律的来源和制定过程。
2. 法律与我- 研究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交通规则、安全常识等;- 强调学生要遵守法律,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法:- 实例分析、讨论教学方法;- 观察、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
教学评价:- 学生通过文字表述、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评价;-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第三单元:了解公民责任教学目标:- 了解公民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培养学生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公民责任?- 公民责任的定义和基本要求;- 具体的公民责任内容,如环保意识、参与公益活动等。
2. 我的公民责任-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履行公民责任的方式;-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尊重他人权益的态度。
教学重点:- 学生了解公民责任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培养学生履行公民责任的意识和能力。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综合实践下册全册教案
旧课本的处理与再用开场白:每当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都有大量课本闲置,黄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曾样处理旧课本的?活动一:I调查旧课本的“命运”1.讨论阶段(1 )分组讨论:你是怎样处理旧课本的?(2)学生发言:本班同学处理旧课本的办法。
(3)老师总结:要想搞清楚旧课本的“命运”,看需要作一番调查。
2.调查阶段(1)通过学生的发言,记录本班同学处理旧课本的办法。
(2)做一份调查卷,并计算每种方法的人数和百分率。
(3)师生边调查,边记录。
1、总结阶段(1)学生谈谈调查结果的感想;(2)找到问题所在,进行小结。
活动二:统计本人课本的数量及价值1、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一名小学生四年用了多少课本?2、讲故事:北京四中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对自己使用过的教科书做了一点统计: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12年共24个学期当中,所使用的课本大约216本,共需人民币约1622.71元。
如果将所学过的课本重叠地堆放在一起的话,它的高度恐怕不会低于2米。
3、做一份学生本人的课本统计表。
如下:(1)师生一起设计一份课本统计表;(2)课堂中填写一部分知道的数据,剩下的就要回家完成。
活动三: 调查生产课本需要消耗的资源提问:你知道每生产一吨文化纸需要消耗多少木材、水、电吗?又会产生多少污水呢?要求学生上网查找;老师查找的资料,如下:(1) 资料一生产1吨文化纸要用20多棵树龄在20至40年的树木,需要消耗净水 100吨、600度电、 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同时产生高浓度污水 300吨。
(2) 资料二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纸和纸板第二大消费国。
目前我国有在校中小学生 2亿多人, 以每个学生一年两学期用 15册课本计算,每年要用30多亿册课本,消费纸张达55万吨之多, 需要砍伐1100多万棵大树。
活动四:|寻找旧课本有效再利用的办法一、 上网查找资料阶段二、 寻找办法阶段校园植物调查研究开场白:最近有同学反映说上了语文课《有趣的发现》后,对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兴趣,想来研究一下,那就让我们走进熟悉的校园吧!活动一:调查校园植物种类及分布 1、提问:你知道校园里都有哪些植物吗?它们具有哪些特性?你能说出校园里所有植物的名称吗? 找教案1、 2(1)(2)3、观察校园植物活动(1)讲注意事项:(2)老师和班干部一起组织学生排队绕校园走一圈,边观察植物,边记录,可以轻声讨论;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工作。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苏教版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班任课教师:[教学内容]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学习和活动中去。
但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嫉妒、上课不发言、不爱动脑等)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教育性。
品德与社会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
在本册教材中,主要进行以下方面内容的教育:以多种形式促进这两个我的对话,引导儿童逐步完成两个“自我”的分化;向儿童呈现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关系,让他们从这种关系中去理解和体验,引导儿童逐步建构起共生型的人格;通过历史与文化的启蒙,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引发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等等。
2.综合性。
本册教材几乎涵盖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社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所有这些内容都是通过“个人——人与人——人与社会”这条主线来串联的,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线索。
3.参与性。
为了使学生能真正体味到教材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自己亲自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本册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通过学生与家庭、学生与学校、学生与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对这些事例的认识与实践来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4.直观性。
本册教材呈现的是一页页文字与画面有机融合的版面,力图通过各种精选的图画、照片、示意图、地图和表格等,来最大程度地阐述教材所要反映的思想、意图。
例如第四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文字的基础上,安排了大量的插图,这些插图,已不再仅仅是一些图画,还有示意图和大量的照片,通过这些插图,不仅增加了历史审美感和历史直观性。
四年级下册品德教育计划(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品德教育计划(苏教版)前言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品德教育计划主要针对四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内通过课程设计、活动开展以及小组合作等形式开展品德教育。
教育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品德意识,提高道德水平2. 注重学生道德行为,促进其良好行为惯的养成3. 开展相关活动,丰富学生品德教育的内容4. 通过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本计划旨在通过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1. 课堂教育安排品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研究劳动、诚信、友爱、守纪、扶助等品德知识,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2. 活动开展安排品德教育活动,开展志愿服务、团队合作、校园文化等活动,加强学生对品德的认识,增强道德情操。
3.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个别问题,提供辅导和帮助,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惯。
4. 家校合作积极推动家校合作,加强家庭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关注和引导,共同培养品德好的孩子。
教育方法本品德教育计划采用如下方法:1. 讲解教学法通过讲解品德知识、道德情操等知识,使学生了解正确的品德观念和行为惯。
2. 体验教学法通过活动、游戏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品德教育内容,提高其参与和研究积极性。
3. 互动教学法通过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品德教育效果,促进学生交流和互动。
教育评价针对本计划的实施效果,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对个人品德表现进行审视和反思,不断促进自我提升和成长。
2. 教师评价教师进行品德教育的日常观察和记录,评估该计划实施效果并进行及时的调整。
结语学校将通过本品德教育计划,培养学生成为品德高尚、能力全面、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与品质;2. 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学会正确的社会交往和合作;3. 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4.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学期我们将着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和社会教育能力,内容涵盖以下五个方面的学习:1.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品质(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活动:通过听取爱国英雄事迹的讲述、看一些爱国主义题材的动画片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建设和谐的班级氛围教学活动:组织班级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班级中的温暖和友爱,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和关心。
2. 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1) 学习与他人交流合作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鼓励学生主动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会合作解决问题。
(2) 学习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和文化教学活动:通过观看多元文化的视频、阅读多元文化的故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和尊重他人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基本的社会生活技能(1) 学习使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方法教学活动:教授学生正确的上网和使用社交媒体的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网络素养和网络安全意识。
(2) 学习社交礼仪和待人接物的规范教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讨论和演示等方式,教授学生社交礼仪和待人接物的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
4. 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1) 学习社会常识和法律法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讲解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的知识,例如交通规则、环保知识等。
(2) 学习关心社会和参与公益活动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如义卖等,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的意识和行动。
5. 教师和家长的配合(1) 发挥家长的作用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教育。
2023苏教版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3苏教版小学劳动技术四年级下册教
案(全册)
第一章:生活环境美化
课时一:自然环境保护
1. 学生通过课外观察和调查,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及其变化情况。
2. 学生通过种植树木、养护花草等活动,积极参与保护自然环境的实践。
3. 学生能初步感知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
课时二:家居环境美化
1. 学生了解家庭环境卫生的重要性,学会制定健康的卫生惯。
2. 学生了解家庭环境布置和陈设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3. 学生通过DIY制作简单的家居用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美感素养。
第二章:生活常识
课时一:生活中的安全知识
1. 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预防常见伤害和事故。
2. 学生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常见的家庭电器,提高生活质量和安
全保障水平。
3. 学生了解基本的火灾处理和逃生技能,增强人身安全意识和
应变能力。
课时二:绿色生活
1. 学生了解绿色生活的概念和内涵,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
2. 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知识,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的实践。
3. 学生能初步认识绿色生活与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关系,弘扬
绿色意识和行为。
总结
本教学设计内容紧密联系小学生日常生活,选材新颖紧扣教材,鼓励小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实践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
生活本领和生态环保意识。
最新苏教版小学综合实践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余生活我做主》优质教案
课余生活我做主一、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的课余生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珍惜时间,提高探究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能力。
2、做记录为主要途径,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3、在课外活动过程中,懂得保护自我,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
4、通过课余生活的实践,提高自己的组织规划的能力,能按自己的愿望去实施。
5、学生自主研究探索,发展对信息的收集与管理的能力,发展与同学老师沟通的能力。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发展学生对信息收集与管理的能力,提高学生自己组织规划的能力。
难点:用多种形式记录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ppt四、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说一说师: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发现?生说自己的观察。
师:那如何才能避免这些行为的发生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丰富我们的课外活动。
(板书课题:课余生活我做主)(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1、想一想师:同学们,你们都参加过哪些课外活动呢?找2-3人说一说。
2、小组合作探讨课余生活方式统计出示图片,其他同学参加过的课外活动。
3、讨论应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课外生活师:看来我们班的孩子是一些爱学习,爱动脑,爱动手的孩子,可是有这么多的课外活动,我们应怎样如何科学、合理的安排课外生活呢?体现出珍惜时间的愿望。
4、期待和希望自己的课余生活是怎样的回首展望,希望自己的课余生活是怎么样的?(三)汇报评价、活动延伸2、小组内交流自己课余生活的设计3、全班汇报,评出优秀课余生活设计(四)总结拓展、学习相关链接1、阅读相关链接资料2、说说你的感受3、你想对自己的课余生活做出哪些调整?师:期待你们有个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下《办一张自己的报纸》教案及反思
办一张自己的报纸花园小学薛燕萍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我与外界的联系”中的第三课,本课的目标设置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体会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而制定的。
因此,本课的三维目标非常清晰,从知识学习层面来说,是体会报刊这一传媒与现代人们生活的关系;从能力训练层面来说,是有效利用传媒,获取所需信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层面来说,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与他人共同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围绕这三个层面的目标,教材分为两大部分来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是“我们生活中的报纸”,第二部分是“我们一起来办报”。
因此,可以此将本课分两课时来教学。
第一课时的教学包括:(1)我和父母常看报纸:激发学生读报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报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2)阅读报纸的收获: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报纸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让学生自己推荐一份喜欢的报纸。
(3)一张报纸的产生: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与讨论,了解报社的工作人员是怎样办报的。
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要使学生懂得阅读报纸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
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读报习惯终生受益,能够使其小小年纪便自觉认识社会、参与社会以便很好地适应社会,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小公民。
第二课时的教学包括:(1)如何当记者?教学时可让学生了解记者的工作,以及职责等情况。
然后讨论我们小学生如何当好一名小记者?可以结合学校实际。
(2)小记者上大场面:郑子愚的出色表现反映了他人小志向大,对四年级学生来讲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能够让学生增强当好一名小记者的自信心。
(3)我来当编辑:这部分教材呈现一张小报,以便学生空报参考之用。
教学时,根据实际情况,可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办出自己喜欢的报纸。
(4)小报展评会: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班进行一次评比活动。
学生可以把自己办的比较好的报纸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苏教版四年级思德与社会教案全册(下)
1.在公共汽车上教学目标: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 图片、搜集有关公共场所的规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3、写一写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4、实话实说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2)、仔细观察p2上的三副图画,小组讨论(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小学苏教版品德四年级下册 7《家乡的变化》教案
《家乡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文献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
2、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走进家乡。
1、听歌曲《谁不说咱家乡好》。
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呢?有什么感受?学生展开讨论。
2、同学们,在我们自己的家乡,你觉得有没有变化呢?今天就来让我们走进自己的家乡吧。
二、自由选择,了解家乡。
1、采用小组自由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调查情况。
(1)你们采用什么方法了解家乡的?(小组汇报、组长汇报、写成文章汇报……)(2)自由选择自己了解家乡印象最深的一个方面进行小组交流。
(房屋、道路、小桥、家庭、街道……)(3)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
(口头、照片、录像、图片……)三、巩固认识,热爱家乡。
总结:刚才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也切实亲身体验到了家乡的变化,我为自己家乡有这样大的变化而感到骄傲。
四、抒发情感,祝福家乡。
1、同学们,刚才看到了我们家乡的变化,你现在有什么想说的吗?教师小结:是呀,我们的家乡真是变化太大了,我们能有什么办法能把自己家乡的变化记录下来呢?学生交流。
过渡: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变化中的家乡尽情讴歌吧。
(指导学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笔进行画,也可以用自己的笔写出来,也可以写几句话进行赞美,可以写诗……)2、进行成果展示。
五、播放歌曲,歌唱家乡。
在《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歌曲声中结束。
第二课时一、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
1、导语:在我们家乡日新日异地发生着变化的同时,却也出现了这样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1)城市广场是人们娱乐的最佳场所。
但在广场的一角垃圾遍地,恶臭难闻。
这让人们极为扫兴。
(2)许多工厂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让天空不再湛蓝,让河水不再清澈,让空气不再新鲜。
四年级下半学期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案
四年级下半学期道德与法治全套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所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2.重视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尊敬他人、有责任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过程与方法1.案例分析、讨论到、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培养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和训练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2.培养训练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错误的的道德观念,增强法治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国家1.课程一:我们的祖国-教学目标:让学生打听一下我国的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我国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等。
2.课程二:我们的国旗-教学目标:让学生不认识国旗,理解国旗的象征意义,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心意识。
-教学内容:国旗的来历、设计原理、国旗法等。
第二单元:我们的课堂1.课程一: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所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教学内容:学校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校园文化等。
2.课程二:我们的班级-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班级团结协助,营造温馨良好的思想品德的班级氛围。
-教学内容: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班级凝聚力等。
第三单元:我们的家庭1.课程一:我们的家庭-教学目标:让学生打听一下家庭的关系和责任,重视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
-教学内容:家庭成员的关系、家庭责任、家庭教育等。
2.课程二:我们的邻居-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与邻居友好相处,可以提高邻里团结意识。
-教学内容:邻里关系、邻里互助、社区文化等。
第四单元:我们的朋友1.课程一:我们的朋友-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培养训练良好的训练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朋友的重要性、与人和她相处的原则、友谊的维护等。
2.课程二:我们的竞争对手-教学目标:重视培养学生正确看待竞争,学会了在竞争中互相进步。
-教学内容:竞争的定义、内部竞争的主动积极作用、公平竞争等。
苏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案(新教材)
苏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案(新教材)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四年级学生研究苏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下册的内容,通过教学帮助他们掌握以下目标:1. 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法律知识,如法律的形成过程和法律的作用;3. 研究身边的道德模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4. 培养遵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意识和能力;5. 发展团队合作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教案按照苏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章节顺序,涵盖以下内容:1. 第一章:道德与法律-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身边的法律规定- 小明遇到的道德困惑2. 第二章:法律的形成和功能- 法律的来源和制定过程-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谁制定法律-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益3. 第三章:身边的道德模范- 尊重他人的劳动- 小雅做出的道德选择- 身边的道德典型4. 第四章:遵守法律法规的意识与能力- 勤劳致富与诚实守信- 团结友爱,和谐相处- 关心公共秩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5. 第五章:团队合作与社会责任- 团队合作的意义和重要性- 社会责任的内涵和体现- 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方法和途径三、教学方法为达到教学目标,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1. 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道德和法律现象,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道德和法律冲突的场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和应用法律知识。
4.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评估为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程度,本教案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检验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评估他们对道德和法律冲突的应对能力。
3. 个案分析: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案例,评估他们对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
4. 问答测试:进行课堂问答测试,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在公共汽车上【教学目标】1.知道在公共汽车上要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
2.以遵守公共规则为荣,愿意自觉遵守公共规则。
3.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
4.见到同学有不遵守公共规则的行为能批评、劝阻。
【教学重点、难点】1.教育学生在公共汽车上要发扬美德、遵守公共汽车上的秩序。
2.教育学生懂得公共规则是正常有序的公共生活的保障,人人都应自觉地遵守公共规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说一说同学们,你们在乘公共汽车的时候,见到过哪些在公共汽车上发生的事情呢?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师述:是呀,在公共汽车上,会发生很多的事情,瞧,有一位同学就遇到了这样一件事情。
二、激情明理1.根据课文提供的故事教师讲一讲。
2.边听边想。
A.如果你是曹阳,你坐在座位上会怎样想呢?B.如果你是那位大哥哥,你又会怎样思考呢?C.如果你是那位站着的老奶奶,你会想些什么呢?3.写一写这时候会出现哪几种可能?请你按你所设想的几种可能编出不同的故事情节。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故事情节?为什么?4.实话实说如果你是曹阳你会怎样做?当你这样做时,你是怎样想的呢?师总结:是呀,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乘车的时候,我们时常会遇见一些老人和抱着孩子的妇女,此时我们应该主动的让出我们的座位,这样才算得上是优秀的少先队员。
5.演一演(1)过渡:在乘坐公共汽车是时候,我们时常能够看到很多人会主动的让出自己的座位给需要的人坐,那你在坐公共汽车时还看见过以下的场景吗?(2)仔细观察p2上的幅图画,小组讨论(3)你在等车和上车是还遇到哪些值得赞扬或应当批评的行为,请以表演的形式来交流一下。
三、总结: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能够碰到许许多多的事情,值得称赞的或是应当批评的,在这些事情上的表现,往往反映出了我们所具有的道德品质。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文明小乘客。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想一想: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一定经常带你到公园游玩,到商场去购物,到电影院看电影。
公园、商场、电影院等地方是我们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这些大家都可以去的地方叫什么呢?板书:公共场所2.小组交流:假如你在儿童游乐园排队玩电动马,发现有人在前面插队,你有什么感受?假如你看电影时,坐在前面的人不时地站起来挡住你的视线,你又会怎么想?3.小结:在公共场所,如果每个人都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别人的感受,就会使别人不开心,甚至造成矛盾,影响大家。
因此,在公共场所要有行为准则约束人们的行为。
这种行为准则就叫“公共规则”。
板书:公共规则4.同桌讨论。
(1)你知道的公共场所还有哪些?在那里人们所应有的行为准则是?什么?板书:自觉遵守(2)师:有了公共规则,就要求大家去自觉遵守,那怎样遵守公共规则呢?二、激情明理1.阅读P5上的两个短文,选其一谈感受。
2.出示图片P6,小组讨论:这起严重交通事故是怎么发生的?3.小结:公共秩序是人们在公共场所正常活动所需要的。
它是人们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它反映了人们的共同要求和愿望,代表了绝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三、树立榜样,指导学生行为师: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1.阅读P4上的《他,冒雨赶来》2.说一说:你觉得小王的做法对不对?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冒雨赶到图书室?3.全班交流4.小结:每个人在公共场所都应该想到公众的利益。
只有大家共同遵守公共秩序,公共场所的活动才能正常进行。
5.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自觉遵守公共规则的好榜样。
谁能来夸夸我们身边的好榜样?四、全课总结:1.说说自己以后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2.小结:公共规则对我们每个人、对我们的国家都是非常重要的。
它代表了大家共同要求和愿望、共同利益,是社会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人有道德的表现。
只有大家都自觉遵守公共规则,我们才能有一个秩序井然、安定文明的社会环境,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正常进行。
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从小严格要求自己,争做文明小顾客、文明小乘客、文明小观众、文明小游客,长大以后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第二课想想他们的难处【教学目的】1.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上、学习上有许多困难,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知道同情、尊重、帮助残疾人是人人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德。
2.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愿意帮助残疾人。
3.遇到残疾人有困难,尽力帮助。
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组织的助残活动,嘲笑、不戏弄残疾人。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残疾人在学习、生活中的困难,能设身处地地为残疾人着想,愿意向残疾人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残疾人的学习、生活中有困难,需要正常人的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更需要人们的同情和尊重,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名画欣赏:出示图片:(1)仔细观察这幅画,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2)从这幅画上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呢?二、角色扮演1.同桌一起扮演一下图中的盲女和她的同伴。
思考:扮演盲女的,请设想一下,双目失明的你对大自然的美景有怎样的渴望?扮演她的同伴的,想一想你会对盲女叙说什么?2.指名扮演3.通过亲身的扮演体会,同学们有什么感受?4.全班交流5.小结:平时我们正常人的生活,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和不便。
而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有的是看不到我们生活的美丽的世界,有的不能开口说话,还有的听不到各种美好的声音,还有的有其他方面的残疾,作为一名正常人,我们应该多为他们着想,多想一想他们的难处。
板书课题:想想他们的难处。
三、体验启发1.观察P8上的图片,看一看这位无臂演员是如何生活的。
看过之后有什么感受?2.师书述:是呀,由于某方面的残缺,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会遇到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困难,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到过残疾人吗?在你的周围,有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工作的?3.指名说。
4.小结:我们真不敢想象残疾人会遇到如此多的困难,但是,面对这些困难,他们退缩了吗?他们失去生活的勇气了吗?没有。
不仅没有,甚至于还用他们坚强的毅力谱写出了许许多多让我们这些正常人为之动容的优美篇章。
你们看—— 5.学习P9-10上的资料,小组讨论:谈感受。
6.说说你都知道哪些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从他们的身上你都学到了什么?7.师述:桑兰、刘涛、林林、霍金,他们这些残疾人,在生活上,也许不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但是他们却创造出了震惊世界的一项又一项奇迹。
他们坚强的毅力、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不仅要钦佩他们,更要学习他们的精神。
四、总结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面对这样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下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师述:上一节课我们走进了残疾人的生活,也看到了许多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我想:同学们心里肯定有很多想法,那面对这么一个群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学生自由发言2.总结: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因此需要我们去关心、同情和帮助他们。
残疾人是非常不幸的,但是,他们应该享受和正常人一样的待遇,享有人格上的尊严,所以,我们要尊重残疾人。
二、辨一辨1.出示P11图画提问:图片上的两个小朋友谁对谁不对?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补充阅读 P11 《小辞典》3.出示P12 《一个残疾儿童的信》想一想,林林最感焦虑的是什么?假如林林来到你们班,你将会怎么办?4.小结:模仿残疾人的样子是不尊重残疾人的表现,这样做是不对的。
主动帮助残疾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关心残疾人的表现。
三、说一说:1.读一读小故事,思考: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2.我国政府是怎样关心和保护残疾人的?阅读P14教材,班级讨论交流3.师:国家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做了许许多多的益事——组织残疾人乐队、给残疾人捐款、社会办福利工厂、修残疾人坡度通道、开办残疾人学校等等。
那我们能为这些有特殊困难的群体做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四、全课总结:关心、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表现,我们从小就要为其努力,做到在生活上同情、关心、帮助残疾人,在精神上鼓励、支持他们,成为文明的好少年。
3 生死不离教学目标:了解汶川地震中涌现出的一批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体会学习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沉着镇定、临危不惧、勇于救人的优秀品质;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将爱心传递到需要关爱的人身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入题同学们,还记得08年5月12日吗?谁来说说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二、“地震来临时”1、欣赏几幅四川的美景图引导学生感受地震前汶川在群山的庇护下生活得安逸,幸福。
为下一步感受灾难的无情打基础。
2、情景再现。
学习阅读几个感人故事,再现当时场景。
思考:他们在地震中做了什么?你佩服他们什么?你有什么话想说?3、“新闻链接”“抗震救灾英雄少年”评选结果补充英雄少年的感人故事。
三、“爱的心声”1、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老师预先准备)学生不能全部讲出的情况下老师介绍这些人。
2、从他们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果你是被压下面的同学,听到这些话你们会想些什么?同学交流。
四、“爱心传递”1、图片欣赏:感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2、说一说:在这次抗震救灾中,你曾经做过些什么?体会“关心他人,快乐自己”的意义五、作业在“5.12”纪念日来临之际开展相关的纪念活动,出一期展板。
第二课时一、谈话入题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了在汶川地震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好少年,他们的故事令人感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再一次在中华大地弘扬,我们为死去的人默哀,我们为感人的场面流泪,我们更为英勇的中华儿女骄傲。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难忘的“5.12”(一边播放“生死不离“音乐”)二、观看:地震实况(30分钟)要求体会当时当地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来描述。
三、交流升华1、用简洁的话语概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说说一些有关安全自护的方法。
2、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四、作业以写信的方式把你想对他们说的话写下来。
4.伸出我的手教学目标 :1、同情生活贫困或不幸的人们。
愿意为帮助他们摆脱困境或不幸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2、知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应倡导的社会公德。
帮助贫困地区和有困难的人是全社会的责任。
3、关注生活在自己周围和社会上贫困和不幸的人们。
4、积极参加支援灾区和“希望工程”、“手拉手”等社会救济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学会关注自己周围或社会上不幸和贫困的人们,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2、学会关心他人,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人献爱心。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说“爱”是什么?小组交流:当自己生病或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最需要的是什么?这时别人对你的爱意味着什么?二、听一听(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