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新版)

合集下载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育支配一、培育目标培育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担当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需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学问和实践技能,包括电子线路、传感器和传感网络、自动检测和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和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应用等方向,能够参和物联网技术探讨、开发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经过进一步的专业定位和深造应当能够成为从事和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的探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1.酷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够投身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和传统关键产业,具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法制观念。

2.具有合理的学问结构和宽厚的学问面。

具有确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学问和外语运用实力,驾驭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的实力。

3.具备相关专业(电子技术、限制、通信、计算机、软件等)的共性基础学问,同时驾驭物联网专业学问,并能够形成系统性的学问体系。

具有综合应用的实力和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和竞争意识。

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懂得国家物联网产业和发展的基本方针、标准和法规。

4.养成良好的体育熬炼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校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学制和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物联网工程专业,留意学生基础学问驾驭、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应用创新实力培育,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育实力、激励创新、发展特性、讲究综合、提高素养”的教化思想。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探讨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核心限制等)到网络层(包括传感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再到以面对产业和行业应用的应用层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实践实力和应用创新实力的培育。

本专业以轨道交通为行业特色,同时留意培育能适应物联网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发展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为我国以物联网和传感网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输送急需的科研、管理、生产等人才。

物联网工程 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   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了解物联网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2. 具备良好的数理基础和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3. 熟悉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能够进行物联网系统的数据处理和智能决策;4. 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5. 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需求。

二、培养方案1. 基础课程(1)数理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2)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3)物联网技术基础: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物联网通信技术、物联网系统设计等;(4)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数据挖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智能算法等。

2. 专业课程(1)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管理:物联网平台搭建、物联网系统集成与管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等;(2)物联网应用开发:云计算、移动应用开发、Web应用开发、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等;(3)物联网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决策技术、人工智能应用等;(4)创新实践与项目管理:创新方法与实践、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项目管理与团队合作等。

3. 实践教学(1)实验课程:物联网传感器实验、嵌入式系统设计实验、网络通信实验等;(2)设计课程:物联网系统设计、物联网应用开发设计、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决策设计等;(3)实习教学:校企合作、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实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经验。

4.综合素质教育(1)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体育健身教育: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3)创新创业教育: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每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业辅导和职业规划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在工业、交通、医疗等各个领域应用该技术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本校制定了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专业概况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支撑,结合通信、电子、自动化等学科,研究将各种物理设备与网络连接起来,实现设备之间的相互协作、通信与数据传输的技术与应用的工程专业。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基础,熟练的通信知识和物联网技术、应用基础;具备物联网系统、网格计算和云计算应用与开发能力;具备理解、分析和解决各种设备之间的交互、通信、数据汇聚、运行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备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物联网工程通才和创新人才。

四、培养要求(一)专业课程1.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2. 专业核心课程:嵌入式系统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物联网系统架构及协议、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云计算技术及应用等。

3. 选修课程:智能控制技术、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网络安全技术等。

(二)培养模式1. 以基础课程为支撑,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2. 以实验教学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习成果的巩固和应用。

3. 以项目驱动为主线,注重IT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

4. 以导师制为核心,注重培养高层次人才,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引导和推动作用。

(三)实践教学1. 实践教学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

2. 实验课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通过实践吸收和掌握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应用开发等方面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企业实习必修,使学生认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环境和实际需求。

物联网工程的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的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的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能够具备扎实的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能力;2. 熟悉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3.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在复杂环境下进行团队合作和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4. 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适应国内外物联网行业的发展要求,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包括基础理论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实践与项目课程。

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专业知识课程包括物联网技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传感器技术等;实践与项目课程包括物联网系统实践、项目管理、工程实习等。

2.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在实践教学中,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项目实习项目实习是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校应与相关企业积极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机会。

通过项目实习,学生可以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此外,项目实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人脉和增强自己的职业素质,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4. 综合素质教育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学校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素质教育课程、举办各类讲座和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外语课程、体育课程等,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5. 实施与评估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应当定期进行实施与评估。

学校可以通过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报告、项目实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发展情况。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和推荐教学课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和推荐教学课程

杨教授工作室精心创作的优秀程序员职业提升必读系列资料1.1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和推荐教学课程1.1.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的,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具备信息传感设备的设计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维护与管理等基本技能的,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电子、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嵌入式传感设备应用与开发,以及物联网系统集成等相关领域工作。

1.1.2基本要求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系统地理论学习和较好地实践训练,应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知识及技术,掌握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学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必要的数理、计算机软硬件和电子技术等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系统掌握信息传感设备的基本原理,具有嵌入式信息传感设备的设计与开发基本能力;3、掌握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互连互通技术,具有对物联网系统进行设计、维护和管理的能力;4、熟练掌握软件和数据库开发技术,能进行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5、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一定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1.1.3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1.1.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1.1.5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1.1.6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通信系统原理、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TCP/IP原理及应用编程、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工程概论、RFID原理与应用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与开发、物联网管理、物联网软件开发技术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引言物联网工程是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产物,为适应社会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我院特制定本《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本计划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物联网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物联网领域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旨在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物联网工程专门人才,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1. 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材料等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解和分析相关工程问题;2. 掌握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能够设计和实现物联网系统;3. 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和工具;4. 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能够解决物联网领域中的复杂问题;5. 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6. 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工作环境。

三、培养方案1. 专业课程设置为使学生全面掌握物联网工程相关知识,本专业设置了以下核心课程:- 物联网导论: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的整体认识;- 通信原理与技术:介绍现代通信原理和技术,包括模拟通信、数字通信和移动通信技术等;- 数据结构与算法:深入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为物联网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支持;- 物联网协议与标准:介绍物联网领域的相关协议和标准,使学生了解行业规范与技术规定;- 嵌入式系统设计:培养学生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的能力,涵盖硬件设计与软件编程等方面;-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学习物联网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相应的技术手段;- 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学习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应用于物联网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

2. 实践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本专业设置了以下实践环节:- 实验课程:设置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课程,包括物联网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开发等,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论学习;- 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实习和实训,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 毕业设计:开展毕业设计项目,鼓励学生独立进行科研或工程项目实践,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1. 引言随着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物联网工程专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应用需求,充分发挥学科基础和专业技能的作用,为培养能够适应物联网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供具体的方案和实践支持。

2. 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应培养具备以下基本素质和能力的高素质物联网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1.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基本理论、技术和应用;2.具有较强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实现能力;3.能够独立进行物联网应用场景的设计、开发和管理;4.具有良好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5.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基础和跨学科应用能力;6.具有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7.具有不断学习和创新研究的精神和素质。

3. 培养模式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应根据学科特点,采取多种培养模式,包括授课、实验和实践教学,以及校内外实习、出国交流、创新创业等形式。

同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项目落地出发,重视工程实践、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等环节。

下面是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具体课程设置:3.1 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技术•离散数学•微积分3.2 专业核心课程•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物联网技术与协议•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大数据分析与处理•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3.3 专业选修课程•无线传感器网络•电子商务与物流•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生物物联网技术•工业物联网技术•海洋信息物联网技术3.4 实践教学•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实验•物联网应用开发实验•物联网系统维护与运营实验•物联网项目实践4. 教学保障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需要提供以下教学保障措施:1.教师力量保障:应确保教师具有物联网技术和研究背景,具备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师德师风;2.实验设施保障:学校应建设现代化的物联网实验教学中心,配备先进的物联网设备和软件;3.科研支持保障:学校要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物联网领域的研究,提供充分的科研经费和支持;4.企业合作保障:学校应积极与物联网领域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2020版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版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学科门类:工学专业代码:0809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基本理论和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本技能,能够在现代物联网技术方面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售后、培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在物联网工程与电子信息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工程素质。

目标1:专业能力,能够运用多学科(数学、自然科学、计算科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对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的复杂的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目标2:职业定位,能够跟踪物联网应用及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承担物联网应用领域的技术研究及工程设计、开发和运行维护等工作。

目标3: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具备法律、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意识,遵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目标4: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能够融入、带动或协调项目的组织实施并有效发挥作用。

目标5:自我发展,具备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跟踪国内外最新技术,主动适应职业环境的变化和发展,具备国际视野。

二、毕业要求(一)学生毕业时应满足以下要求1.工程知识:具备解决物联网复杂工程问题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这些知识用于解决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综合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物联网技术应用领域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使用物联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较为复杂的物联网工程问题提出并设计解决方案,方案包括满足用户定制开发的系统设计、工具和算法选择、工程实施流程或方案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物联网相关的计算机、通信和传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并熟悉物联网产业链中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应用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培养规格)物联网工程专业立足于信息大类知识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研究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核心控制等)到网络层(包括传感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再到以面向产业和行业应用的应用层的相关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具备求实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素养;2、熟练掌握本学科相关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理基础、实践技能;3、熟练掌握基本电子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以及物联网安全技术等;4、系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织与体系结构、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技术在物联网领域中的应用;5、具有学习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能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具有在本学科以及跨学科从事应用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6、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和翻译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书籍,熟悉国家信息产业政策及国内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技术。

四、主要课程、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数学、物理、电路、电子技术、物联网技术导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无线传感网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面向对象的编程技术、数据库原理与设计、中间件技术、云计算、信息安全、信息融合技术、IPv6路由协议栈原理与技术、ZigBee技术及应用、气象传感与仪器等。

物联网工程 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 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一、引言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物联网工程已经成为当前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培养具有物联网工程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已成为各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的重要任务。

本文旨在探讨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以期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更好地满足社会对物联网工程人才的需求。

二、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掌握物联网基础理论和技术知识,包括传感器、通信技术、数据处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 具备硬件设计与开发、软件设计与开发、系统集成与管理等物联网工程技能;- 熟悉物联网系统的构建与应用,能够独立设计、开发和管理物联网系统。

2. 创新能力:- 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物联网领域进行实践创新;- 具备跨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能力,能够在不同领域进行创新应用。

3. 团队合作能力:- 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能够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协作开发;- 能够适应现代企业文化,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管理技能。

三、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1. 课程设置(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物联网基础理论、数据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统等;(2)技术实践课程:包括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等;(3)工程实践课程:包括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开发、物联网应用开发等。

2. 实践教学(1)实验教学:通过实验室实践,学生能够熟悉物联网相关硬件设备、软件工具和系统开发过程;(2)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物联网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实习实训(1)校外实习:与物联网相关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习机会,让学生更加了解行业需求;(2)毕业实习:学生在物联网相关企业进行毕业实习,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经验。

4. 研究性学习(1)开设科研训练课程: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参与研究项目;(2)科研项目实践: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创新意识。

5. 课外拓展(1)学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物联网领域的学术会议、讲座等活动,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公益项目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2020级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20级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方向)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与工程素养、良好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熟悉信息采集、处理、传输、交换等信号处理基本理论,掌握通信原理、技术、系统、网络等知识,熟悉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及应用等知识,并完成通信工程专业必须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能力,具备在物联网领域中从事相关设计、开发、调测、运行维护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相近专业
物联网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五、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信号与系统、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通信原理、网络编程基础、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无线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及应用、物联网工程及应用、物联网标准与中间件技术、RFID技术及应用等。

六、学制
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4-8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八、毕业规定
1. 至少取得160学分(其中必修课143学分,选修课16学分)。

选修课中人文社科、艺术及经管等三类通识课程至少各取得2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取得11学分。

2. 至少获得6个第二课堂学分;
3. 通过体育达标测试。

十、专业教学进程及计划表
签字(盖章)
时间:2020年5月26日。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Xidian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Xidian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

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物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存储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知识。

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 专业课程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应包括与物联网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基础、数字电路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等。

而专业课程则包括嵌入式系统设计、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物联网协议与安全、物联网应用开发等。

2. 实践教学设置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同时,应设置相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如电子设计、嵌入式系统实验、传感器应用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等,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 研究型课程设置此外,还应设置研究型课程,如物联网技术前沿研究、物联网应用案例分析等,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践训练1. 实习实训计划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可以制定一份完整的实习实训计划。

学生可以到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习,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物联网技术和应用,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2. 创新实践项目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以开展创新实践项目,如参加物联网应用开发大赛、参与科研项目等,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磨练自己的专业能力。

3. 实验室实践建立完善的物联网工程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验室实践平台,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学术研究1. 科研实践指导为了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可以安排专业老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

2. 学术论文训练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增加学术论文写作的训练课程,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 学术科研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学术报告等,增加学生的学术视野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对物联网领域的认识和理解。

综上所述,物联网工程师的培养既需要系统的课程学习,也需要丰富的实践训练和学术研究,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基础和创新能力的物联网工程师。

希望通过本文所提出的培养方案,能够对物联网工程师的培养工作有所帮助。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学位、学制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及业务范围本专业培养从事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设计、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并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高层次、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高级人才。

通过学习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训练,使本专业学生在传感技术、网络通信、嵌入式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移动计算、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在物联网系统集成与开发方面有较强的设计能力,并具备良好的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毕业后可以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技术和管理部门等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以及管理等工作。

三、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本专业的毕业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较宽的专业知识和应用知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基础知识包括数学、外语、物联网的基础理论、系统软硬件的综合知识等。

专业知识包括硬件与软件系统理论和技术、专业新概念、新技术动向等。

应用领域知识包括工程性知识、技术应用、产品开发、系统集成等。

人文社科知识则涉及到管理、经济、法律、军事和文学艺术等知识。

在能力培养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的能力。

即:(1)分析能力,如学习、抽象、分析、推理、综合、描述、论证等方面的基础能力。

(2)动手能力,如掌握技能、技巧、实践、编程、操作、设计、应用等能力。

(3)创新能力,提倡和鼓励学生去发现、思考、创新、创造等能力。

(4)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学习惯,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跟踪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5)活动能力,中文和外文的表达、交际、组织、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社会活动能力。

四、主要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C++程序设计、传感器技术、数字通信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单片机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RFID原理及技术、嵌入式系统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安全。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 **详细说明**:加入创业课程,构建创新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孵化支持,鼓励学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创业实践。
4. **定制化人才培养**
- **条款增加**:个性化学习计划、专业方向选修、跨学科课程组合。
- **详细说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增加专业方向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课程组合,以培养多元化的专业人才。
3.创新与研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4.学术交流: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
5.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五、质量保障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5. **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 **解决办法**:从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定期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提供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
6. **教学质量监控**
- **解决办法**: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收集学生和行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 **解决办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双方责任与权益,通过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加深合作。
3.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解决办法**: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科研实践,提供指导教师支持,建立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4. **师资力量不足**
- **解决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培训,聘请行业专家兼职教学。
3.专业核心课: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传输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物联网项目管理等;
4.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0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0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20版)专业代码:080905 2020-2023年入学适用四年制本科生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适应互联网强国建设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有网络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物联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持续发展潜力、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一定国际视野、人文情怀和经济学管理学思维,能在智能网络、教育、工业等各类物联网工程技术领域,从事智能网络运维、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的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课程围绕物联网中的智能物联问题,以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教学内容涵盖物联网的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核心控制等)、网络层(传感网络、计算机网络等)和应用层(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技术及应用等),设置物联网应用开发和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两个课程模块,分别面向软硬一体的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及应用。

毕业生毕业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目标1: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职业相关的经济、管理和法律知识,身心健康;目标2:具备国际化视野及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和跨文化环境下开展工作。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在团队中分工协作、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发挥领导作用的潜力,能胜任技术负责、经营与管理等工作;目标3:能够运用相关法规、技术标准及物联网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原则,能够合理运用物联网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相关知识分析智能物联及相关领域内的工程技术问题;具有扎实的物联网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专业视野,具备在物联网应用开发和物联网智能信息处理及相关领域的创新意识与方法以及器件或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工程技术解决智能物联及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目标4:能够承担智能物联及相关领域中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维、技术管理以及设备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目标5: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学习渠道更新知识,实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竞争的能力。

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杰出工程师教育培养打算〞物联网工程专业二○一一年十二月目录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概况一、专业差不多情形二、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标准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物联网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江南大学〝杰出工程师教育培养打算〞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概况一、专业差不多情形2020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确定了无锡在国家物联网产业进展中的〝感知中国中心〞的地位,进而极大地推进了无锡市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进展。

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繁荣进展需要大量熟知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

为解决地点对相关专业工程人才的需求,江南大学在地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专业进行整合,成立了物联网工程学院。

顺应国家新兴产业的需求,2020年江南大学成为国家首批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

由此,〝为地点经济进展服务〞成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与生俱来的使命。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高度集成的专业,涉及运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操纵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

依靠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本专业具备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多层次人才的基础和实力。

学院设有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运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等本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运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淌站1个〔操纵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操纵理论与操纵工程、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操纵科学与工程、运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工程硕士点7个。

操纵理论与操纵工程学科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建有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操纵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点〝物联网技术与工程〞,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操纵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市物联网工程示范中心、江南大学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多个与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新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电子设计、传感器与传感网络、自动检测与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应用等相关技术,能够能够从系统层面和关键技术层面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以及规划管理。

本专业学生经过进一步的专业定位和深造将成为从事与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含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的研究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①.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历史、社会学、情
报交流、法律、环境等;
②.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系统科学以及一定的经济学
与管理学知识;
③.掌握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和软件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结
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
④.熟练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学科知识,包括物联网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工程涉及和维护
管理等。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要求
①.受到程序设计和电子设计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电子线路设计能力,能够熟练
使用主流的设计与调试(软硬件)工具进行开发的能力。

②.受到系统的物联网开发工程训练,了解物联网应用工程设计方法,具备作为物联网工程师从事
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③.掌握基本的项目管理工具,具有初步的项目配置管理能力。

④.了解物联网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
初步能力;
⑤.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人际交流以及与项目干系
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力;
⑥.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及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
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①.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和法制观念。

②.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与他人协同工作。

③.自觉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④.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能够履行质量承诺,主动服务用户。

⑤.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
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0 总则
本标准系依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旨在为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

可以简称为:物联网本科标准。

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或产品的开发、运行管理或系统维护,以及相关领域(电子、控制、通信、计算机和软件等)的研发与管理工作。

1.素质标准
1.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计算机职业道德
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代史纲要等。

1.2 具备求实创新的态度和意识,以及严谨的科学素养
包括知识经济与创新、海外创新实践等。

1.3 了解本专业相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正确认识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对客观世界及社会的影响
包括物联网导论和相关学术前沿讲座等。

1.4 具备工程实践观、效益意识及信息安全基本认识
包括物联网实习、课程设计等。

2.知识标准
2.1 具备政治、语言、文学等人文社科基础知识
包括大学英语、文史哲艺类选修课等。

2.2 具备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以及经济管理知识
包括高等数学、线形代数、大学物理等。

2.3具备电子技术、控制、通信网络、计算机及软件等专业基础理论和设计开发知识
包括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电子线路、计算机组成原理、现代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微机与接口、嵌入式系统等。

2.4 了解物联网技术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掌握其基本思维与基本研究方法
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等。

2.5 掌握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问题分析方法
包括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物联网课程设计等。

2.6 具备一定的交通运输信息技术专业基础知识
包括高速铁路概论等。

3.能力标准
3.1 具有现代信息检索、阅读及撰写科技论文与技术报告的能力
包括信息检索、大学英语等。

3.2 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包括物联网导论、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

3.3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包括专业方向工程实习、课外创新实践等。

3.4 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包括硬件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3.5 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制约因素
包括课外创新实践、物联网课程设计等。

3.6 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包括嵌入式系统(含Linux)、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等。

4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环境的责任
4.1掌握一定的职业法律法规、标准知识,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

遵守所属职业体系的职业行为准则;
4.2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能够履行质量承诺,自觉遵守计算机系统安全、软件系统安全和信息安全有关的规定,主动服务用户。

4.3为保持和增强其职业能力,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制定并实施继续职业发展计划。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四、专业特色
物联网工程专业以轨道交通为行业特色,同时注重培养能适应物联网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发展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为我国以物联网和传感网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输送急需的科研、管理、生产等人才。

在培养过程中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发掘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为目标,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体系,按照“(数量)精,(质量)优”来确保学生培养全过程的水平,同时强调在实践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科技创新、组织管理、人文素养、团队协助等),以期解决传统培养模式下学生只重专业技能而缺乏职业发展潜力的问题,为学生的未来提供更大的空间。

五、主干学科与专业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核心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外语、电路原理、电子线路、物联网导论、传感技术、信号处理原理、
微机与接口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通信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射频识别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嵌入式Linux、数据库原理与设计、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等。

注2:为强化《军事理论》课程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将理论教学的1学分(16学时)集中在第一个短学期的军训环节中进行授课;
注3: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学期为1-7学期,每学期16学时;
注4:核心课程※14门(高级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电子线路,传感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信号处理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与接口技术,现代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射频识别技术,嵌入式系统,嵌入式Linux,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双语课程* 6门(信号与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设计,数据挖掘与云计算);研讨型课程** 2门(物联网导论,数据挖掘与云计算)。

九、知识能力矩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