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护理诊断

呼吸系统疾病常见护理诊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诊断包括:1.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呼吸困难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人员要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指标,确定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协助患者改变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辅助通气,以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
2.患者出现咳嗽和咳痰咳嗽和咳痰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咳嗽的性质、咳痰的颜色和黏稠度,并根据观察结果确定患者的咳嗽和咳痰的程度,然后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如,给予患者合适的咳嗽训练,促进痰液排出,以减轻患者的咳嗽和咳痰症状。
3.患者出现发热发热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人员要通过监测患者的体温,评估患者的发热程度,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给予患者退热药物,必要时给予物理降温措施,以降低患者的体温,减轻其不适感。
4.患者出现氧饱和度降低氧饱和度降低是呼吸系统功能障碍的常见表现,护理人员要通过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评估患者的氧合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给予患者氧疗,提高其氧饱和度,改善其呼吸功能。
5.患者出现胸痛胸痛是肺部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人员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指标,确定患者的胸痛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给予患者疼痛缓解药物,保持患者的安静和舒适,以减轻其胸痛症状。
6.患者出现呼吸窘迫呼吸窘迫是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嘴唇颜色等指标,确定患者的呼吸窘迫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如,及时采取呼吸急救措施,提供辅助通气,以保证患者的呼吸功能。
综上所述,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护理诊断包括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发热、氧饱和度降低、胸痛、呼吸窘迫等。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减轻其不适症状。
呼吸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一些关于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点总结:
1. 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器官(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功能的疾病,常见的包括感冒、哮喘、慢阻肺、肺炎等。
2. 感冒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包括流鼻涕、咳嗽、喉咙痛等。
3.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呼吸道会变得紧缩导致呼吸困难和咳嗽,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过敏原、感染和气候变化。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类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主要由吸烟、空气污染和遗传因素引起,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咳痰等。
5. 肺炎是一种由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等。
6. 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与吸烟有关,症状包括咳嗽、咳血、气促等。
7.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管理包括戒烟、避免二手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接种相应疫苗、避免感冒病毒等。
8.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肺功能检查和病毒、细菌检测等。
9. 治疗方法根据具体疾病而定,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手术等。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点总结,具体疾病的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如果您有具体的疾病或症状需要了解,请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
1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病人呼吸困难时的表现: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当上呼吸道部分梗阻时,病人吸气 时可出现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及肋间隙向内凹陷—— 称“三凹征”。见于上呼吸道狭窄。如:气管异物、 喉头水肿、气管或大支气管的炎症等引起的吸气费力、 吸气时间延长。 ②呼气性呼吸困难:当下呼吸道部分梗阻时,如支气管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导致小支气管痉挛性狭窄。 病人出现呼吸费力、呼气时间延长等症状。 ③混合性呼吸困难:当重症肺炎、肺结核、大量胸腔积 液、气胸等引起肺换气面积减少和通气障碍,表现吸 气和呼气均费力。
第一篇 内科疾病
第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思博护理学院 基础医学教研室 王辉
第一节呼吸系统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约占内科疾病的1/4, 病死率 较高,居我国总人口死亡原因的第一 位。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种复杂,如,非 典等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如卡氏肺囊虫肺炎, 是艾滋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主要死因是肺癌,各种肺炎,肺结核,急性肺 损伤,呼吸窘迫综合症等疾病
为卧床病人拍背:
(3)湿化呼吸道:适用于痰液黏稠而不易咳出 者。常用超声雾化吸入疗法,利用超声波能使 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由呼吸道吸入,在雾化 吸入中加入痰液溶解剂以稀释痰液;若加入平 喘药、抗生素及减轻黏膜水肿的激素类效果更 佳。
超声雾化吸入:
(4)体位引流:适用于痰液较多的病人,如支 气管扩张、肺脓肿等疾病。利用重力作用,使 肺、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体外。方法:病变部 位或痰液潴留部位在上,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引流时间每次15~30min,每日2~3次,宜在 早上起床后或睡前进行,不宜在饭后。大咯血 者和严重心血管疾病禁忌。
过热的空气等。
③过敏因素:解除或吸入过敏原,如花粉、油漆等。
呼吸系统疾病ppt课件

微
• 循环障碍,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量浆液纤维
蛋
• 白渗出为特征。典型病变分四期(见图8-3),每
期
• 约2天左右(见图8-4)。
图8-3 大叶性肺炎病变分期
图8-4 大叶性肺炎(肉眼观)
7
一、细菌性肺炎
•
(1)充血水肿期 病变肺叶肿大,重量增加,
• 暗红色,切面可见粉红色泡沫样液体流出(血性
浆Leabharlann • 缩、钙化和骨化• (见图8-16)。
图8-16 慢性支气管炎 33
一、慢性支气管炎
•
(三)临床病理联系 出现咳嗽、咳痰症状,
• 痰呈白色粘液泡沫状。急性发作时可变为粘液脓
• 性痰。支气管痉挛或支气管狭窄,及粘液渗出物
• 的阻塞可引起喘息。检查时两肺可闻及干湿性啰
• 音和哮鸣音。
•
(四)结局 并发症 慢性支气管炎早期如能
以细支气管为中心肺
小叶间隔,肺泡壁充血、
组织的化脓性炎
水肿、炎细胞浸润
起病缓慢,弛张热,脓痰
剧烈咳嗽,顽固性干咳
点片状阴影
肺纹理增强,或点片状 浅薄阴影
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支气管扩张,较大叶肺炎 严重
严重者可引起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26
•
患者,男性,17岁。6天前因剧烈运动后,冷水洗浴,
• 于次日头痛发热,继而咳嗽、胸痛、痰中带血,食欲不振。
•
检出病毒包含体是病理组织学诊断病毒
• 性肺炎的重要依据(见图8-14)。
图8-14 病毒性肺炎
22
二、病毒性肺炎
•
3. 临床病理联系
•
临床症状:发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甚
至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原则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原则一、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1.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以及听诊、触诊等体征。
2.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扫描、MRI等,可用于观察肺部的结构变化和病灶。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痰液分析等,可用于评估炎症指标、血气分析等生化指标。
4.肺功能检查:包括肺活量、用力呼气容积等,可用于评估肺功能的程度和呼吸困难的程度。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原则:1.针对病因治疗:根据疾病的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比如,对于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应使用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症状缓解治疗:对于疼痛、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可以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缓解,比如止痛药、咳嗽药、支气管舒张剂等。
3.支持性治疗: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呼吸衰竭、危重症肺炎等,需要进行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氧疗、机械通气等措施。
4.预防和控制感染:呼吸系统疾病易发生感染,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口罩使用、环境清洁等。
5.康复治疗:对于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包括呼吸功能锻炼、肺部物理治疗等。
6.积极治疗并预防并发症:一些呼吸系统疾病容易引发并发症,比如肺栓塞、气胸等,应积极进行治疗并进行预防。
总之,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需综合考虑病情和个体差异,确保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的卫生意识和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发生。
同时,康复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需要提醒患者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避免延误病情。
呼吸系统疾病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引起的慢性传染 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 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由于病变的性质、范围不同,胸部疾病的体征可完全正常或出现明显异常。气管支气管病变以干湿啰音为主; 肺部炎变有呼吸音性质、音调和强度的改变,如大片炎变呈实变体征;胸腔积液、气胸、或肺不张可出现相应的 体征,可伴有气管的移位。
胸部疾患可伴有肺外的表现,常见的有支气管-肺和胸膜化脓性病变的杵状指(趾);某些支气管肺癌所致 的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还有因异位内分泌症群等副癌综合征。
呼吸系统疾病
01 基本概述
目录
02 疾病分类
03 发病机制
04 主要相关因素
05 诊和鉴别诊断
06 体征
07 检查
09 防治展望
目录
08 诊断性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 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 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 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 增无减。
肺有两组血管供应,肺循环的动、静脉为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为气道和脏层胸膜 等营养血管。肺与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及淋巴循环相通,所以皮肤、软组织疖痈的菌栓、栓塞性静脉炎的血栓、肿 瘤的癌栓,可以到达肺,分别引起继发性肺脓肿、肺梗塞、转移性肺癌。消化系统的肺癌,肺部病变亦可向全身 播散,如肺癌、肺结核播散至骨、脑、肝等脏器;同样亦可在肺本身发生病灶播散。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呼吸系统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组织器管及调节呼吸功能的神经体液组成。
呼吸系统疾病是常用病、多发病,好发于气候突变和季节交替时期。
常见病因以病毒感染为主,常继发细菌感染,病变部位为肺泡和支气管。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共性的五大症状是:咳嗽、咳痰、胸痛、咯血、呼吸困难。
【一般护理】(一)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病室温度及湿度适宜。
定期行空气消毒,做空气细菌培养检测。
(二)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戒烟酒,避免接触花粉。
中度和重度患者应提供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以减轻因咀嚼与吞咽带来的呼吸困难加重。
(三)心理护理呼吸困难的患者心情多比较紧张,甚至出现焦虑与恐惧。
护士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重症患者则更应该守护在床旁,根据呼吸困难程度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及时了解病情。
(四)注意口腔卫生,既可防止呼吸道感染,又可去除口腔异味。
(五)危重患者安静卧床休息,胸痛者取患侧卧位(气胸患者除外),大咯血者取平卧,头偏向一侧,呼吸困难者半卧位,并给氧气吸入。
(六)严密观察病情,随时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咳痰,咯血的量、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胸闷气短的程度。
(七)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咳痰和深呼吸锻炼(气胸者除外),必要时按医嘱雾化吸入、拍背排痰、吸痰。
(八)准确留取各种痰标本并按要求送检。
(九)准确观察病情及做好护理记录。
(十)根据病情需要做好各种生活护理,预防各种护理并发症。
【专科护理】(一)观察呼吸的频率、节律和深度,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症状。
(二)观察咳嗽的性质、出现时间及音色;痰液的性质、颜色、量和气味。
(三)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有效咳嗽、咳痰。
患者坐位,双脚着地,身体稍前倾,双手环抱一个枕头,有利于隔肌上升。
进行数次深而缓慢的腹式呼吸,深吸气末屏气,然后缩唇(噘嘴),缓慢地通过尽可能呼气(隆低肋弓、腹部往下降)。
呼吸系统常见疾病(PPT)

(一)病因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 病毒、麻疹病毒等。
(二)病理变化
肉眼:肺轻度肿大,色暗红。
镜下:肺间质显著增宽 支气管腔、肺泡腔内空虚 或仅见少量浆液和少数单核细胞 透明膜形成,出血 上皮增生,多核巨细胞形成,病毒包涵体 继发细菌感染
(四)临床联系
刺激性干咳、发热,血白细胞不升高或降低 ,淋巴细胞减少。 缺氧症状(呼吸困难、发绀、严重者出现呼 吸窘迫) X线:斑片状模糊阴影 咳黏液脓性痰,痰中带血。
1cm,色暗红、灰黄色, 质实,下叶背侧较多。
管壁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
细支 气管
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
镜
腔内:大量中性粒细胞+脱落上皮细胞
下
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肺泡 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和浆液
小叶性肺炎
(四)病理临床联系
• 咳嗽:炎性渗出物刺激支气管引起。 • 咳痰:化脓性炎时,脓性渗出物。 • 气喘:病变重者,肺换气功能障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一、大叶性肺炎
(一)概述
➢性质:急性纤维素性炎症 ➢范围:肺段、大叶 ➢人群:青壮年,男性居多 ➢病程:一周左右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90% 由 肺 炎 球 菌 引 起 , 其 中3型的毒力最强。少数 由其他化脓菌引起。
2.诱因
寒冷、疲劳、酗酒、感冒、 麻醉、糖尿病、肝肾疾病。
肺大叶实变
镜下
纤维素性炎
无组织坏死,肺泡壁完整
预后
较好
小儿、年老 体弱 化脓性炎 肺小叶 两肺下叶背侧多,病灶小 散在实变 化脓性炎,肺组织有破坏
较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病理学教学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A1型题
3.大叶性肺炎患者咳铁锈色痰是由于 A.肺内小的化脓及出血 B.肺泡内红细胞的渗出 C.肺泡内纤维素的渗出 D.肺肉质变
E. 肺泡内中性粒细胞的渗出 4.小叶性肺炎的病变实质为:
自我检测
二、选择题
A2型题 1.男性,45岁,20年吸烟史。5年前每当气候转凉即开始咳嗽,咳白色粘痰,直至天气转暖后好 转不咳;近1年来咳嗽发作频繁,但干咳少痰,其可能原因为: A.支气管扩张
B.支气管哮喘
C.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支气管粘膜和腺体萎缩 D.肺癌广泛转移
E.肺气肿合并慢性肺心病 2.在肺组织切片中,见细支气管壁充血水肿,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管腔内及其周围肺泡有 大量浆液性脓性渗出物,应诊断为:
第三节 呼吸衰竭
❖ 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是指外呼吸功能严重 障碍,导致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伴有或不伴有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增高的病理过程。一般以PaO2 低于8kPa(60mmHg)、PaCO2高于6.67kPa( 50mmHg)作为判断呼吸衰竭的标准。
物中的纤维蛋白,大量未能被溶解吸收的纤维蛋白则被肉芽组织取代而机化,病 变肺组织呈褐色肉样外观,故称肺肉质变。
▪ (2)肺脓肿及脓胸:当病原菌毒力强大或机体抵抗力低下时,由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肺炎链球菌混合感染者,易并发肺脓肿,并常伴有脓胸。
▪ (3)败血症或脓毒败血症:严重感染时,细菌侵入血液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所致 ▪ (4)中毒性休克:常见于重症病例,是大叶性肺炎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严重
▪ 1.病因和发病机制 小叶性肺炎常由多种细菌混合感染所致,常见的致病菌有葡萄 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它们常是口腔或上呼吸道内的常驻 菌群,当患传染病或营养不良、恶病质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系统防御功能 受损,这些细菌就可能侵入细支气管及末梢肺组织生长繁殖,引起小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常成为某些疾病的严重并发症,如坠积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等。
呼吸系统病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病学如何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功能的一类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肺炎、肺部感染等。
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呼吸系统病学如何进行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方法和措施。
一、诊断1. 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一步。
医生应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包括症状出现的时间、发作频率、发作触发因素等。
同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吸烟史、职业暴露史以及家族史等。
2. 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进一步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呼吸节律等指标来初步判断疾病类型。
此外,还应仔细触诊患者的胸部,以检测肺部是否有异常体征。
3.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呼吸系统疾病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常见的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血气分析、胸部X线检查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理变化,并进一步确定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4.功能性检查功能性检查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评估非常重要。
肺功能测试是一种常用的功能性检查方法,可以评估肺部的功能状态和异常变化。
另外,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气体扩散能力测试等也可辅助诊断。
二、治疗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根据不同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不同,医生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抗炎药、镇咳药物等。
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疾病。
例如,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患者,可以进行呼吸肌锻炼、气道湿化等物理治疗措施。
3. 支持性治疗支持性治疗是针对患者症状和并发症进行的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严重呼吸困难的患者,可采取氧疗等措施以帮助其缓解症状。
此外,还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
4. 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对于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非常重要。
呼吸系统疾病教案

呼吸系统疾病教案简介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掌握其预防和治疗的基本知识。
教学目标提供以下教学目标:1.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3.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 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意识。
教学内容1. 呼吸系统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
- 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有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
2. 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和诊断方法- 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见症状包括气短、咳嗽、咳痰等。
- 哮喘的常见症状包括喘息、呼吸困难、胸闷等。
- 诊断方法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如X光、肺功能检查等)。
3. 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预防措施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惯、避免烟雾和有害颗粒物的暴露、接种疫苗等。
- 治疗方法根据疾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4. 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意识- 强调呼吸系统疾病对健康的危害和预防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症状的敏感性,及时就医和接受治疗。
教学方法1. 前期教学:讲授2. 中期教学: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3. 后期教学:总结和评价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小组展示,观察学生对呼吸系统疾病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参考资料- 呼吸系统疾病概论,XX出版社,20XX年- 呼吸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XX卫生部,20XX年以上是《呼吸系统疾病教案》的大致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

呼吸系统疾病健康教育1.引言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它主要负责呼吸、气体交换、声音传导等功能。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环境污染的加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
因此,正确的健康教育和预防措施对于维护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2.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由吸烟、空气污染和遗传等因素引起。
患者常常出现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预防COPD的关键是戒烟、避免有害环境,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
2.2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主要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导致呼气困难、喘鸣等症状。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与控制包括避免过敏原、规律使用药物、建立良好的生活惯等。
2.3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吸烟以及部分环境因素的影响。
预防肺癌的关键是戒烟、避免二手烟和致癌物的接触,同时定期进行肺部检查。
3.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3.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惯对于呼吸系统健康至关重要。
保持适当的体重、规律的锻炼、均衡的饮食以及避免接触有害环境物质,如烟雾、化学物质等,都是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手段。
3.2 戒烟与二手烟的危害烟草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是不可低估的。
吸烟不仅增加了各类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还会对周围的人造成二手烟的危害。
因此,戒烟应成为预防呼吸系统疾病的首要措施,同时也要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4.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正确认识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症状对于及时采取治疗和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胸部X射线、CT扫描等检查可以帮助早期发现呼吸系统疾病,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段。
5.呼吸系统疾病的社会关注和支持呼吸系统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问题,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都应该加大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关注和支持。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提供适当的医疗服务和支持,可以有效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病理学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ppt课件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二、肺气肿 是指末梢肺组织(包括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
囊和肺泡)因空气含量增多而呈持久性扩张,并伴有肺泡间 隔破坏,以致肺组织弹性减弱,容积增大的一种病理性改变。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 阻塞性通气障碍 2. 细支气管壁和肺泡壁弹性降低 3. 弹性蛋白酶的增多、活性增高 4. 吸烟
隔呈串珠状排列。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三) 病理临床联系 1. 呼吸困难,桶状胸(胸廓前后径↑,肋间隙↑),呼吸运动
和语颤↓,叩诊过清音,心浊音界↓,肝浊音界↓ 2. X线:肺部透亮度增加,横膈下降 3. 并发症:肺源性心脏病及右心衰、自发性气胸、皮下气肿、
呼吸衰竭及肺性脑病、急性肺感染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杵状指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并发症
支气管扩张症常因并发化脓菌感染而引起肺炎、肺脓肿、 肺坏疽、脓胸、脓气胸。当肺组织发生广泛性纤维化,肺毛 细血管床遭到严重破坏时,可导致肺动脉循环阻力增加,肺 动脉高压,引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支气管粘膜上皮鳞化可 而变为鳞状细胞癌。
多数患者最终死于肺炎的反复发作。
• LM:支气管粘膜上皮杯状细胞增多,粘液腺增生及平滑肌肥 大,基底膜增厚并发生玻璃样变,黏膜水肿,粘膜固有层、 粘膜下层及肌层见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浆 细胞浸润。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支气管哮喘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三)临床病理联系
支气管哮喘发作时,由于细支气管痉挛和粘液栓的阻 塞,可导致呼气性呼吸困难,喘息,胸闷,伴有喘鸣音。 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反复发作或严重的哮喘可 引起胸廓变形及肺气肿,偶可发生自发性气胸。
【病理生理学】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二节 肺炎
• 概念: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急性渗出性炎症 。 • 分类:按解剖特点分为3种: • 一、大叶性肺炎 • 二、小叶性肺炎 • 三、间质性肺炎
走入现场
• 现场:张小伙平素身强体壮,3天前不慎受凉后出 现头痛、畏寒,继而高热、咳嗽、咳铁锈色痰,后 因左侧胸痛、气急不能平卧而去就诊。查体:体温 39.5℃,呼吸27次/分,咽充血,左胸呼吸活动度 降低,触诊语颤增强,叩诊呈浊音,听诊闻及支气 管呼吸音。X线检查:左肺可见大片阴影。
四、支气管哮喘
• 2、镜下
• 黏膜下充血水肿
• 杯状细胞和黏液腺 增生
• 管壁各层可有嗜酸 性粒细胞、单核细 胞、淋巴细胞浸润。
可见大量含有粉红色嗜酸性颗粒的 嗜酸性粒细胞。
四、支气管哮喘
• (三)病理临床联系 • 1、呼气性呼吸困难伴
有哮鸣音、咳嗽、胸 闷 • 2、并发自发性气胸、 肺源性心脏病、肺泡 性肺气肿
• 2、肺脓肿及脓胸
• 3、败血症
• 4、感染性休克
肺肉质变:肺泡腔内的炎性渗出物 被纤维结缔组织取代
二、小叶性肺炎
• 概念:以肺小叶为病 变范围的急性化脓性 炎症,又称支气管肺 炎。
• 好发人群:小儿、年 老体弱者和长期卧床 的人
二、小叶性肺炎
•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 细菌混合感染( 肺炎球
• 分类: • (一)病毒性肺炎 • (二)支原体性肺炎
三、间质性肺炎
• (一)病毒性肺炎
• 1、病因和发病机制
• 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 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 感病毒、麻疹病毒、单纯 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等
• 感染方式:飞沫吸入和直 接接触感染
喷嚏传播
三、间质性肺炎
呼吸系统疾病名词解释

呼吸系统疾病名词解释
1. 哮喘:一种呼吸道慢性疾病,特征是呼吸道的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通常导致呼吸困难和喘息。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
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其特点是气道阻塞、呼吸困难和气流受限。
3. 肺炎:指肺部组织的感染,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4. 结核病: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累及肺部,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盗汗等。
5. 肺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的血管被血栓或其他物质阻塞,导致肺部血供中断,严重时可导致呼吸急促、胸痛甚至休克。
6. 慢性咳嗽:指持续咳嗽超过8周的症状,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等。
7. 肺癌: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肺部组织,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血、气短、胸痛等。
8. 肺结节:肺部较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的病变,可能是良性的或恶性的,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活组织检查来确定性质。
9. 支气管扩张症:气道壁的不正常扩张,导致气道功能障碍,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和呼吸困难。
10. 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一种严重的肺部疾病,通常
由外伤、感染或其他炎症引起,导致肺功能衰竭,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云南中医药大学 李敏
目录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 三、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掌握)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七、治疗及护理(掌握) 八、预后
一、概述
定义: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
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特点:
八、预后
一般预后良好
如发病因素持续存在一病情迁延不愈,反复发作,逐渐发展为 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
谢谢聆听!
粘毛上皮脱落
四、临床表现
症状:主要表现为咳、痰、喘。
特点: 多见于老年人 起病缓慢,病程长,反复发作而加重 季节性发病或加重 加重主要原因:感染
症状:
四、临床表现
1、咳嗽 晨起、夜间睡前阵咳或 排痰。 轻度:偶尔咳嗽 中度:阵发性咳 重度:持续性咳嗽回
2、咳痰 白色粘液痰或浆液泡沫 痰,偶可带血,合并感 染时,则变为粘脓痰。 小量:24h 20-50ml 中量:24h 50-100ml 大量:24h > 100ml
干性咳嗽 湿性咳嗽
平喘:支气管扩张剂
七、治疗及护理
临床缓解期治疗:
去除病因:戒烟,减少大气污染 增强机体免疫防御力:定期选用免疫增强剂 加强体能锻炼,如太极拳、气功,进行呼吸和耐寒锻炼,预
防感冒。
七、治疗及护理
护理诊断:
1.清理呼吸道无效或低效:与无效咳嗽、痰液粘稠有关。 2.体温过高:与慢支并发感染有关。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呼吸功能检查
早期无异常,当小气道阻塞,最 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在75%和 50%的肺容量时,流量明显降低。 FEV1/FVC<60%,最大通气量减少 。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1、排除其它心、肺疾病。 2、临床上凡有慢性或反复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
持续3个月,并连续2年或以上者即可作出诊断。 3、如果每年发病持续不足3个月,而有明确的客观依据( X线、
发病机制 吸烟 过敏
过敏因素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机体抵抗力 气道易感性
感染因素 慢支、肺气肿、肺心病 理化因素
三、病理生理
早期:变性、坏死;鳞状上皮化生;上皮细胞纤毛倒伏、脱失;炎 症细胞浸润。 晚期:肺泡壁纤维组织弥漫增生,毛细血管管腔纤维化,软骨萎缩变 性,肺泡腔扩大,由于肺组织结构的破坏,发展为阻塞性肺气肿。
七、治疗及护理
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湿化痰液、配合药物治疗(雾化吸入、 气管内滴入、注射、口服药物)、翻身、叩背、指导有效 咳嗽、咳痰、体位引流、机械吸痰、环境舒适。
2、配合使用抗生素:配合应用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 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等。
3、日常护理:休息活动护理、饮食护理、环境护理。
湿罗音:是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 血液、黏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
临床分型: 单纯型:咳嗽、咳痰 喘息型:咳嗽、咳痰、喘息
临床分期: 急性发作期:1周内出现上述症状或加重。 慢性迁延期:上述症状反复出现,迁延超过1个月以上。 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自然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轻微咳
嗽和少量痰液,保持2个月以上。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液检查: 急性发作期白细胞计数增高 缓解期多无明显变化 2、痰液检查: 痰液培养常可以找到致病菌 药敏试验可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五、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X线检查
早期无变化; 中晚期:肺部纹理增多、增粗、紊乱、两下肺较明显。
3、喘息 部分患者有支气管痉挛 出现喘息,常伴有哮鸣 音。 4、炎症 迁延不愈、反复发作。
四、临床表现
体征: 早期无阳性体征。 急性发作期时,可在背部及肺底部听到干、湿性啰音。
干啰音:呼吸道因局部气道黏膜充血、水肿,产生气道狭窄,或呼吸 道分泌物干结附于管壁而产生气道狭窄。根据发生狭窄的气道管径大小而 产生不同音调的干啰音。
呼吸功能等)亦可以作出诊断。
六、诊断及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支气管哮喘 肺结核 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扩张症 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
பைடு நூலகம்
治疗:
七、治疗及护理
抗感染 选用抗生素:呼吸喹诺酮、大环内酯类、头孢一二代、青霉素 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抗生素,感染控制后及时停药。切勿长期预防 用药。
祛痰镇咳:
以反复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临床表现; 每年发病≥3个月,≥2年 患病率随年龄而增加。 病情缓慢发展:慢支→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发病病因
外因: 吸烟(主) 感染因素 理化因素 气候 过敏因素
内因: 呼吸道局部防御及免疫功能减低 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遗传因素 营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