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认知发展共23页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资料

练习曲线3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练习次数
(四)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个体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是连续性与阶 段性的对立统一。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
阶段1:乳儿期/婴儿早期(0~1岁) 阶段2:婴儿期/婴儿晚期(1~3岁) 阶段3:学龄前期/幼儿期(3~6、7岁) 阶段4:学龄初期/学童期(6、7~11、12岁) 阶段5:少年期/学龄中期(11、12~14、15岁) 阶段6:青年初期/学龄晚期(14、15~17、18岁)
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是言语信息方面的知识。
2.程序性知识 :是一套关于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
的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
“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要证明线段AB和CD相等(目标),如果 它们是同一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平分线(情 景),则只要证这两个角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角 (行动)”
二、知识学习的方式
什么是学习? 学习与发展
二、知识学习的方式
(一)发现学习
1、什么是发现学习? 2、发现学习在教育上的意义 3、发现学习模式的教学应用 4、对发现学习的批评
二、知识学习的方式
(二)接受学习
1、什么是接受学习? 2、接受学习的基本过程 3、接受学习在教育上的意义
第三节 技能的学习
一、技能概述
(一)什么是技能
中班 80.8 71.7 50.8 50.0 65.8 22.5 59.2 63.3
大班 97.5 90.0 77.5 85.8 90.8 48.3 73.3 83.3
全体 74.7 70.8 54.7 59.2 66.1 33.3 57.2 62.5
幼儿时间定向的正确率(%)
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

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阶段,自我认知的发展在这个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自我认知是指个体对自己的了解、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的特点、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
青少年自我认知的发展不仅对其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也对其社交能力、学业表现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促进方法。
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青少年通常会经历以下特点:自我意识增强: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思考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目标,形成更为清晰的自我认知。
身份认同探索:青少年在这一阶段会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认同,包括性别认同、职业认同、价值观等,逐渐建立起独立的个人身份。
情绪波动明显:青少年由于生理和心理发育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对情绪的认知和管理能力也在逐渐发展。
社会比较增多:青少年开始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中获取对自己的认知,这种社会比较有助于他们建立更为客观的自我认知。
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家庭氛围、家庭教育方式等都会对青少年的自我认知产生深远影响。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对青少年的自我认知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促进青少年形成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
学校教育:学校是青少年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不仅传授知识,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个体自我认知的要求和塑造方式有所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影响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的轨迹。
促进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的方法针对青少年自我认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促进其健康发展:建立积极健康的家庭氛围: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尊重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自我认知。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及创造力

2、思考型-冲动型(卡根Kagan)
思考型:思考型个体表现出停顿、酝酿和思考等倾 向,总是谨慎、全面地检验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 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 冲动型:冲动型个体表现出随时准备行动的倾向, 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 种可能性进行全面考虑,甚至有时在尚未搞清问题 要求时,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
小学二年 小学五年 单词 3 4 初中二年 5 高中二年 7
双字词
四字词语 无关双字
3
1 1
4
3 2
5
3
7
4 4
一位数
两位数 事物图
4
2 3
6
3 3 2
10
6 6 2
7
4 6 3
复杂几何图形 1
青少年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4、主导记忆的出现 有意记忆占记忆主导地位
理解记忆成为记忆主要手段
抽象记忆成为优势记忆方式
(1)运用假设进行思维 (2)推理能力不断提高,但发展 水平不平衡
2、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3、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青少年期个体的思维品质有了较大的发 展,但在思维品质的发展中也表现出明显的 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在初中阶段表现尤为突 出。
表现为:
(1)思维的深刻性与表面性共存 (2)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发展速度的比较
记忆数量增加
形象记忆
的百分比
抽象记忆
小学二年级
小学四年级 初中一年级
28
50 84
68
68 192
初中三年级
高中二年级
99
77
192
195
假设小学一年级的记忆量为100.
青少年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生理成熟是指机体生长发育的过程,特
别是指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生长发 育过程。 个体的认知发展与生理成熟直接相关, 并以生理成熟为基础。
生理成熟具有严格的程序性,这种程序
性也严格地控制着认知的发展。
在环境因素中,个体的社会生活条件对
个体的认知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教育 起主导作用。 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儿童 实施影响。 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儿童的心理 发展。环境和教育都是外因,外因通过 内因而起作用。
等等。 认知系统的协调,即认知图式
在皮亚杰看来,这些对客体的动作才是智力的源泉。
他照镜子、吃脚趾,帮助他形成自我意识。
世上最美味的 是我的手指!
他敲敲打打帮助他懂得物体的“软硬、轻 重”的等概念。 他爬、走帮助他达到手眼协调,走路帮助 他看见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视角。
有一个刚刚做了爷爷的人,在《新民晚 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下班回家,儿媳抱 着七个月大的孙子说:“快告诉爷爷,普希 京在哪里?”小孙子很快把头专向了普希京 的画像!这位爷爷很愉快地写道:“瞧,七 个月的孩子就知道了普希金!”
客体守恒规则
拉、摸、藏等动作帮助他掌握“客体守 恒”
宝宝五岁了,妈妈要教他学习数学了,他 已经会数数了。妈妈昨天教他2+2=4。他不懂。 但是,妈妈问:“妈妈给了2块饼干,爸爸 给了2块饼干,你有几块饼干?”宝宝伸出一只 手,竖起2根手指,再竖起2根手指,然后连续 数了一遍,肯定地告诉妈妈:“四块!”妈妈 高兴地亲了他一下。 妈妈又说,舅舅给了3块,舅妈给了4块, 你有多少?宝宝可聪明了,他请妈妈伸出两只 手,一只代表舅舅,竖起3个手指,另一只手代 表舅妈,竖起4个手指,他把妈妈的2只手放到 一起,从左边数到右边,很快把竖着的手指数 目报了出来:“7块饼干!” 10岁的哥哥在一边笑他:笨!3+4=7! 这两个孩子思维哪里不一样? “7”这个数字对两个孩子意义相同吗?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 -一个年轻人对大发明家爱迪生说:"我有一 矛 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我想发明一种万能 盾 溶液,它可以溶解一切物品。"爱迪生听罢, 惊奇地问:"什么!那你想用什么器皿来放 律 置这种万能溶液?它不是可以溶解一切物 品吗?" • 分析:为什么这个年轻人被爱迪生问得哑 口无言呢?因为他的想法包含了逻辑矛盾。 因为他一方面承认"万能溶液可以溶解一切 物品",另一方面又承认"作为存放这种溶液 的器皿是万能溶液所不能溶解的",这两个 判断是互相矛盾的。
皮亚杰认知发展学说的基本观点
认知发展的阶段
第四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 岁) 。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尽管能借具体形象的支持进行逻辑推理, 但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辩证逻辑推理。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
童形成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推理逻辑,他们不仅能从逻辑上考虑现
实的情境,而且考虑可能的情境(假设的情境) 。 即处于此阶段的个体已经不再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具体事务 和自身经验上,可以凭借对各种抽象符号的心理操作去解决问 题、认识这个世界。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A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物质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A与B一样大小
向儿童呈现(Ⅱ)
B球变了
A
B
A
B
问儿童:两个球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
五、对皮亚杰思维理论的简评(二)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核心概念
• 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通过个体与外界 环境相互作用,个体主动建构心理结构, 并通过适应外部环境使自身与外部环境达 到一种暂时的平衡的过程
青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

发展特点
1
(一)概述
• 儿童认知发展属于心理发展或心理发育范 畴心理发展指体或系从产生到死亡期间持 续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 从物种发生和进化史来看,心理是物质发 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人的心理是人脑对 客观现实的反映。
• 脑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客观现实是心 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人通过系列心理活 动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
• 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方 向发展。
4
• 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包括二个重要部分, • 一是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
思维、想象等,这些过程具有鲜明的年龄 特征,尤其是思维过程; • 二是社会性发展过程,包括兴趣、动机、 情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人格等, 人格的年龄特征研究是其重要环节之一。
17
1. 婴儿期
• 儿童从出生至2岁左右,大致处于感知运动 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只有动作性智力活 动,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力活动。
•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1)粗大运动,包括抬头(3个月)、抬
肩(4个月)、翻身(6个月)、坐(7个 月)、爬行(8个月)和站立、行走(1二 个月)、跳(2岁)等;
• 另一方面,儿童早期大脑具有良好的修复 性,如某侧脑半球受损时,另一侧半球会 出现代偿性功能。如5岁儿童任何一侧脑半 球的损伤都不会导致永久性语言功能损害, 因为语言中枢可以移向另一侧脑半球。说 明,早期诊断和干预对儿童中枢神经系统 受损功能的修复具有重要而积极的意义。
12
• 7~8岁儿童脑的质变加速进行,神经突触 分支变得更多更密,大量神经环路形成。
18
• (2)精细动作,包括视线跟随、手握物、 手指动作等;
青少年认知发展阶段

青少年认知发展阶段青少年是人类生命周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也是认知发展最为迅速和显著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经历着身心发展的巨大变化,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情感体验都在不断地发展和成熟。
本文将从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家庭教育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青少年期是个体认知能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在青少年期,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青少年逐渐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概念形成和问题解决,开始具备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力。
2. 自我意识的加强青少年开始关注自我形象、自我认同和自我评价,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
3. 社会认知能力的提升青少年逐渐从家庭和学校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开始关注社会规范、道德伦理等议题。
他们能够理解他人的情感和行为动机,培养出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认知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经历等。
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青少年认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个体在遗传上对认知能力的天赋不同,这决定了其在认知发展中的起点和潜力。
2. 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对青少年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都有助于促进青少年认知水平的提升。
3. 个体经历每个青少年都有其独特的成长经历,这些经历会对其认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比如家庭背景、教育经历、社交关系等都会塑造青少年独特的认知模式。
家庭教育对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之一,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认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情感支持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父母对孩子提供的情感支持和安全感对于其认知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孩子才能够更好地探索世界、建立自信心。
第五讲 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 局限: 局限: • (1)皮亚杰可能低估了他所认为的前运算阶段与具体运算阶段儿童 ) 的思维能力,而高估了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 的思维能力,而高估了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的思维能力。 • (2)皮亚杰提出形式运算出现于青春期早期,但近来研究表明能够 )皮亚杰提出形式运算出现于青春期早期, 教具体思维者进行抽象推理,尽管这些影响是短暂的。 教具体思维者进行抽象推理,尽管这些影响是短暂的。皮亚杰提出认 知发展有四个阶段,但也可能认知发展还存在第五阶段。 知发展有四个阶段,但也可能认知发展还存在第五阶段。 • (3)皮亚杰对于社会与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作用关注的不够,对 )皮亚杰对于社会与文化对认知发展的影响作用关注的不够, 于教育和学习对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估计不够。 于教育和学习对于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估计不够。
• 3.顺应(accommodation):改变已有图式来理解新经验 .顺应 : 的过程。 的过程。 • 4.平衡 平衡(equilibration):而不平衡是认知冲突的一种状态。 平衡 :而不平衡是认知冲突的一种状态。 当个体的经验不能与预期相匹配时,它就会出现。 当个体的经验不能与预期相匹配时,它就会出现。 • 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已有的图式 同化-不平衡 顺应 平衡 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已有的图式-同化 不平衡 顺应-平衡 同化 不平衡-顺应 平衡… • 认知不平衡(cognitive disequilibrium) )
• 维果斯基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 维果斯基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 过程。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四个方面: 过程。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四个方面: • (1)心理活动的随意性 ) • (2)心理活动的抽象 概括性 )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 • (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 )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 间接的、 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 (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认为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 维果斯基认为从个体发展来看, 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 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工具 语言符号这一中介 (mediation)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 )环节, 了各种新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了各种新的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 • 内化:通过语言符号等中介把人类社会积累下来的知识经 内化: 验转变为儿童个体的经验。 验转变为儿童个体的经验。
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

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是心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旨在探讨青少年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认知发展理论主要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并在后续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本文将从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主要阶段、影响因素以及教育启示等方面展开探讨。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基本概念青少年认知发展是指在青春期至成年早期这一特定阶段,个体对外界信息进行感知、理解、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的逐步完善和提高。
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逐渐建立起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形成对世界的独特认识。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青少年认知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青少年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前运算阶段则呈现出逐渐发展的符号表征能力;具体运算阶段则具备了逻辑推理和分类能力;而在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假设推理。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青少年认知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物学因素、社会文化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
生物学因素如大脑结构和神经系统的发育状况对认知功能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社会文化环境则为青少年提供了各种学习机会和社交经验;家庭教育方式则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认知态度和行为习惯。
青少年认知发展的教育启示针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和求知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并创设有利于他们认知发展的学习环境。
同时,也需要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青少年认知发展理论对于我们深入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充分了解青少年认知特点,并根据其认知水平和需求制定相应教育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及创造力

2、与智力的关系
(1)无相关或相关 很低
(2)中等或较高程度的相关
(3)相关但又并非直线的关系
二、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 (一)发展的一般趋势 1、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2、呈波浪式上升趋势 (二)发展的年龄特点 1、现实性的增强
2、主动性的增加
3、成熟性的增多 (三)发展的个别差异 1、表现上的年龄差异 2、发展上的速度差异 三、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 1、创造性教学的开设 2、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1、逻辑思维处于优胜地位
逻辑思维:
运用抽象的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得出各 种规律或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
(1)运用假设进行思维
(2)推理能力不断提高,但发展水平不平 衡
2、辨证逻辑思维迅速地看待事物。 3、青少年思维品质的矛盾发展
只能对当前感知到的事物施以实际的动作进行思维
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thought):2-6、7岁
什么是运算? 运算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是可逆的, 守恒的。 什么是前运算? 运算阶段发展的前期。 前运算阶段的成就: 儿童形成了运用符号表征客体的能力。
前运算阶段:2-6、7岁
3、创造性学习的倡导
4、日常生活中的培养 5、表象储备的丰富 6、认知好奇心的培养
(一)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观察:
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 活动。
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个别 属性的反映 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的各个 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
1、目的的明确性
2、时间的持久性
3、内容的精确性
4、准确的概括性
(二)记忆力发展的特点 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 1、总体水平的提高 2、记忆材料的影响 3、短时记忆广度的增加 4、主导记忆的出现
青少年期生理、认知发展

形成普遍理论-到--特定假设—到--对假设进行检验
从可能性假设开始,向现实过渡
命题思维:不通过现实情景而对命题(言语表述)进行逻辑推论
逻辑必然性,即从条件的逻辑关系中推导出结论,而非现实线索
狗比老鼠大,老鼠比大象大,所以狗比大象大
积极方面:争论有利于青少年了解父母的价值观及其背后的原因,并逐步认识到父母观念的合理性,将其中许多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观念
?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好与同伴就各种问题展开辩论
通过提出假设、寻找例证、分析评论,并对各种结论进行辩论,青少年的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
脸上长了一个青春痘,你觉得很难看,而且你认为肯定上学的时候大家都会注意到,这会让你觉得很难堪
3.4计划与决策
在认知任务的计划和自我调节方面比以前更有效
但在日常生活的计划和决策则不那么理性,常常是诉诸于习惯、冲动来决策或者是拖延决策
理性的决策过程
对每个选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确认
对各种结果的可能性进行评估
评估其做的选择,看是否达成目标
如果没有,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4.心智能力上的性别差异
空间能力
对基本数学知识的提取速度
你暗恋某个女孩或男孩,但她/他拒绝了你,你的朋友跟你说她其实挺一般的,不值得你这样。结果你说:”你根本不知道她的好,你也根本不知道那种坠入爱河的感觉”
3.2自我意识和自我关注
假想的观众:认为自己是别人关注的焦点,对自己的小瑕疵和他人的公开批评十分敏感
父母如何应对?
个人的预言:对个人独特性和重要性的夸大,总认为自己是特别的,独一无二的,自己的体验他人无法理解
你的青少年期已经结束了吗?
第三章 青少年认知

青少年的注意趋于稳定而成熟
首先,青少年的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能够克服外界干 扰,更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尤其在高中阶段, 有意注意发展的很高的水平,高中生不仅能够长时间保 持自己的注意,而且能把注意集中在没有直接兴趣的学 习活动上。
其次,青少年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不断提高,注意的 持续时间能维持45分钟。
9
5)元记忆
元记忆是指向自己记忆的一种复杂、有层次 和动态的认知系统,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 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青少年的元记忆能力 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但年龄只是一个影响 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元记忆知识的习得与 发展、记忆监控能力的获得与提高主要受教 育训练的影响。研究发现,实验学校初三学 生的元记忆策略知识以及元记忆监控水平明 显比同年龄重点中学的初三学生高,相当于 重点中学高二学生的记忆监控能力;
60
80
100
120 140
智商(IQ)
23
• 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并 非直线上升的,而是呈波浪式发展的趋势,这
与创造力发展的总体趋势并不矛盾,它反映了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 个体从幼儿到青年初期,创造力的发展有两个下降 点,即13岁和17岁,也就是说,青少年创造力、创 造性想象的发展,在初一、高二年级处于下降期, 此后一直稳步发展到高中毕业。
▪ 复合推理是若干个命题由联结词结合起来形成一 个命题,根据这个命题的逻辑性进行的推理。
19
青少年的形式推理能力发展存在明显的 年龄特征,初一学生的推理能力达到了 初步水平,但其假言、选言、复合和连 锁推理能力较差;初三学生的推理能力 不断提高,能够提出假设,按照假设去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高中生的推理能 力已经基本成熟。
青少年认知发展资料

長期價值觀
開始將自己看成大人,規劃自己的人生, 關心未來,並且對外在世界的變遷有自己 的見解。
隨著形式推理的發展,接著就會發展出長 期蘊含的價值觀,而不再只是立即的滿足 與目標的完成。
偽善
青少年總是說一套做一套,因此他們常被認為是
偽善(hypocrisy)的一群。這是因其心智尚未成
形式運思期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青少年的問題解決模式有三個基本特徵
1. 他們會有系統地計畫他們的探索。 2. 他們精確地記錄結果,但在不同實驗情況下
會有些為偏誤。 3. 他們得到邏輯性的結論。
假設演繹的推理(hypothetical-deductive
reasoning): 使用科學方式解決問題;一次只能改變一個因素,而所 有其它因素都必須維持不變。
熟,以為理解了道德標準即代表自己完成了,其實 在具體化為行動上有很多細緻的內涵,並非一蹴 可及。 青少年有能力思考自身、自己的想法、與社會, 也會導致另一種形式的偽善:被期望不是自己想 要的、又不能表達自己怕傷害別人
假裝成他們不是的樣子。 假裝成為他人期望的樣子。
創造力
檢驗青少年思考過程與創意行為之間的關聯, 會發現一個負面的關係:有些青少年會變得越 來越缺乏創意。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激 發創意,他們其實比以前更有潛力。
3.聯想性( associability) 4.一致性或可抵銷性( identity or nullifiability)
形式運思期 (formal operational stage)
III-A亞期
他們的方法還是非常簡陋,尚且不能為自己的邏 輯提出有系統的說法或有力的證據。
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第十一页,共105页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第十二页,共105页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皮亚杰发现不同年龄的孩子思维方式不同,因 此致力n)是阶段性发
展背后的推动力。适度正常的环境对于认知的发展是 必需的,但影响有限。
第三十八页,共105页
实验证据:具体运算与形式运算的区 别
皮亚杰: 在儿童和青少年面前放一个钟摆,该摆有 一定质量并用线悬挂。要求孩子指出决定钟摆来回 摆动速度的因素是什么。是摆的质量、摆长、钟摆 到达最高点后下落得高度,还是下降时的阻力?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跟着感觉走,经常 一次改 变多个变量。
认知系统的协调,即认知图式
第十六页,共105页
在皮亚杰看来,这些对客体的动作才是智力的源泉。
第十七页,共105页
他照镜子、吃脚趾,帮助他形成自我意识。
世上最美味的 是我的手指!
第十八页,共105页
他敲敲打打帮助他懂得物体的“软硬、轻重” 的等概念。
他爬、走帮助他达到手眼协调,走路帮助 他看见同一个物体的不同视角。
第十页,共105页
(五)认知发展与学习
认知发展与学习的关系十分密切。个体 认知功能的提高和完善是在学习活动中 实现的,同时,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又 是进行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
首先,个体的学习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 综合性认知活动。
其次,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以个体所掌握的 知识技能为中介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认 知发展是学习活动的结果。
2-7岁
7-11岁
1115/20 岁
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前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阶段
形式运算阶段
特征
在做一些动作时学习协调感知活 动
第五讲--青少年的认知发展

30
韦克斯勒等人研究发现: (1)一般人的智力发展在3—13岁期间呈均速发展趋
势,13岁后发展速度下降。 (2)智力低者发展速度慢,停止发展的年龄较早;相
反,智力高者发展速度较快,智力发展的停止年龄也较 晚。 (3)智力发展大约在25岁达到顶峰。
16
(二)青少年的辩证思维 Riegel (1973)提出,辩证思维是个体认知发展的第
五个阶段。 Riegel认为,辩证思维是认知发展的一个独立分支。 个体可以从皮亚杰的四个认知发展阶段——感觉运
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 段任意一个阶段直接发展为与之相应的辩证运算模 式,达到辩证思维阶段。
知能力和认知机能的形成及认知方式随着年龄、经 验增长而发生的变化。
3
认知发展
认知结构
认知机能
图式
组织
适应
同化
顺应
4
Piaget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及其关系图
1. 认知的起源 皮亚杰认为,应当在活动(动作)中去寻找一切认识的源泉,
即认识起源于动作。 动作可具体分为两种: 直接作用于客体的个别动作; 由个别动作所组成的动作协调组织,即认知格式或动作系统。 第二类动作不直接作用于客体,而是主体动作本身的协调。
思维过程和特殊的认知策略,而淹没了更有凝聚力 的、深入反省的思维过程。
23
与大众传媒进行大量接触的青少年一般知识浅薄, 没有形成批判性思维能力,而只能依赖一些肤浅的 原则和特定环境中固化的反应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Keating认为巨大的社会压力排挤了反思式的、批判 式的问题解决策略,而这些策略对青少年的发展却 是非常重要的。
青少年认知的发展

青少年认知的发展青少年认知发展到底有哪些特点?按我们自己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整个青少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优势的地位什么叫抽象逻辑思维?一般认为,它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这种思维具有五方面的特征:一是通过假设进行思维。
二是思维具有预计性。
三是思维形式化。
四是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的明显化。
五是思维能跳出旧框框。
任何思维方式都可以导致新的假设、理解和结论,其中都可以包含新的因素。
从青少年开始,由于上述五个变化,思维必然更有新意,即跳出旧框框。
于是从这个阶段起,创造性思维获得迅速发展,并成为青少年思维的一个重要特点。
青少年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有一个过程。
在少年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可是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
而青年初期的抽象逻辑思维,则属于理论型,他们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在青年初期的思维过程中,它既包括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也包括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就是从具体提升到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去获得知识的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年思维的过渡型,即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转化,于是,抽象与具体获得了高度的统一,抽象逻辑思维也获得高度的发展。
这种转化的关键期在初中二年级,约十三四岁。
从初二开始,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即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转化。
到了高中二年级,约十六七岁,这种转化初步完成。
这意味着青少年的思维或认知趋向成熟。
所谓思维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各种思维成分或认知成分基本上趋于稳定状态,基本上达到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的水平;(2)个体差异水平,包括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等,都趋于定型;(3)成熟前,思维或认知发展变化的可塑性大,成熟后则可塑性小,与其成年期的思维或认知水平基本上保持一致,尽管也有一些进步。
青少年阶段处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特点,构成我们工作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