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曾湘泉)

合集下载

00164劳动经济学(曾湘泉第三版)

00164劳动经济学(曾湘泉第三版)

劳动经济学考核知识点识记(Ⅰ):单选/填空领会(Ⅱ):名词解释/简答应用(Ⅲ):论述第一章导言(一)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识记:①劳动的定义;有些情况下,劳动就是劳动的主题而言的,即指“劳动力”;另外一种情况下,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②劳动力的定义;马克思认为,只有创造物质产品的劳动才是生产劳动因此,只有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才属于生产劳动者③劳动经济学的定义。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领会:①劳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886年,埃利·理查德《美国劳工运动》开创了对劳动力市场现象进行制度与组织分析的先河1925年,布卢姆《劳动经济学》历史上第一本以劳动经济学正式命名的劳动经济学教科书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和宏观劳动经济分析的先河②劳动力的“准商品”属性。

“准商品”:劳动力不是可以买卖的商品(二)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识记:①实证经济学的含义;一种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②规范经济学的含义;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③交易障碍的含义。

一方面指交易活动可能因一些法律或制度的障碍因素而不能发生;另一方面的障碍可能是由于实现这种交易活动的一方缺乏足够资金领会:①实证经济学的两个假说;1.稀缺性2.经济人②规范经济学的判断尺度。

判断尺度:互惠原则1.市场交易行为活动涉及的所有各方均受益,即没有人在此交易行为活动中遭受损失2.在市场交易行为活动中,有一些人获得收益,而无人遭受损失3.受益者收益的程度或数量超过损失者损失的程度和数量应用:①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对资源的使用存在着供求问题,存在着成本,特别是机会成本劳动力资源也是稀缺的可以通过劳动力的价格——工资反映②劳动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

人是理性的,个人追求效用最大化,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三)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识记:①劳动经济学的特殊性1.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如就业、失业、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水平等;投向了人们选择以及变换工作的行为,如劳动力的流动;投向了人们为工作而获得的货币和非货币的报酬方面,如人力资本投资、薪酬决定的因素等。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

劳动经济学曾湘泉课后答案【篇一: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目答案】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4.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 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 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7. 派生需求:8.9.10. 短期:在短期内可变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力,技术和资本都是不变生产要素。

11. 长期: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12. 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13. 买方垄断企业:是指企业劳动力市场是垄断者,而在产品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

14. 替代效应: 劳动使用量从la降低到lb,资本使用量从ka上升到kb,即企业用资本代替了劳动。

15. 规模效应: 由于工资率的提高,企业使用劳动的边际成本将上升,从而导致企业生产更少的数量,产量的下降将会导致使用劳动数量的下降,图中变现为从b点到c点的移动,劳动数量随之下降。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2012年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卖方垄断企业:指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的企业。

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劳动供给:劳动供给指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具有五个特征:(1)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⑵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⑶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⑷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计时工资制:以工人所费时间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时间计算以小时、日、周或月作为单位。

工作时期乘以每小时的工资额,即为所得之工资数。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也就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通常用VMP表示,指劳动的边际产品MP与既定产品价格P的乘积MP·P,表明的是增加使用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其公式为: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人力资本投资: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其类别包括:(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4)对孩子的培养;(5)寻找工作的活动;(6)劳动力迁移。

效率工资:如果雇主从进一步提高工资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它所导致的边际成本相等,那么这时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就是能够使雇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就是的效率工资。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2021年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卖方垄断企业:指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的企业。

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指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具有五个特征:(1)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⑵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⑶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⑷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计时工资制:以工人所费时间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时间计算以小时、日、周或月作为单位。

工作时期乘以每小时的工资额,即为所得之工资数。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也就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通常用VMP表示,指劳动的边际产品MP与既定产品价格P的乘积MP・P,表明的是增加使用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其公式为: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w100%。

人力资本投资: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其类别包括:(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4)对孩子的培养;(5)寻找工作的活动;(6)劳动力迁移。

效率工资:如果雇主从进一步提高工资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它所导致的边际成本相等,那么这时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就是能够使雇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就是的效率工资。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曾湘泉)..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流动(曾湘泉)..

取决于移民为该国增加的总产量与他们所消费的总 产量相比,是前者大还是后者大 非法移民比合法移民更有可能增加美国当地人的收 入 – 工作 – 没有资格得到补助 – 要交纳大多数税

§4 雇员流动与工作的匹配
一、工作流动模型 二、流动成本与垄断模型

一、工作流动模型



一方面,战争使得北方工业的劳动需求迅速增大。 另一方面,它使得从国外进入的移民迅速减少。这样,黑
§1 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

1. 流动净收益:净收益现值= Bjt 在t年从新工作j中得到的效用


Bot 在t年从原来工作o中得到的效用
T 在工作j上预期工作时间

C 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用损失
§1 劳动力流动的决定因素
2. 流动的净收益现值较大,当: – 劳动者从新的工作中所获得的效用水平越 高 – 在原来的工作中所得到的快乐越少 – 与流动相联系的直接成本越小 – 劳动者在新工作上停留或在新地区生活的 时间越长(即T的值越大)

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四大流向:
从农村、小城镇向大中城市流动 由内地落后城市向沿海发达城市流动 由各地传统经济部门向新技术、新产业开发区流动 由技术力量雄厚的部门和单位流向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
和单位或技术雄厚部门或单位之间的流动。

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对我国具有特殊意义,并将在长时 期内在我国多种劳动力流动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我 国城乡劳动力流动是研究的重点。

§2 跨地区流动
一、迁移的方向 二、迁移者的个人特征 三、迁移距离对迁移的影响 四、技术、工资报酬分配和国际移民 五、国际移民和国内迁移的个人收益 六、回迁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题2021年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卖方垄断企业:指在产品市场上是垄断者,但在劳动市场上是完全竞争者的企业。

互补性生产要素:(你涨我也涨)当生产要素A的数量增加时,导致生产要素B的边际生产率上升,则称生产要素A与生产要素B是互补性生产要素。

劳动供给: 劳动供给指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其测量指标是人―小时数,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数量的劳动者为市场提供的劳动时数。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并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

具有五个特征:(1)人力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⑵人力资本具有时效性;⑶人力资本具有收益递增性;⑷人力资本具有累积性;⑸人力资本具有无限的潜在创造性。

计时工资制:以工人所费时间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时间计算以小时、日、周或月作为单位。

工作时期乘以每小时的工资额,即为所得之工资数。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也就是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边际收益”,通常用VMP表示,指劳动的边际产品MP与既定产品价格P的乘积MP・P,表明的是增加使用一单位劳动所增加的收益。

劳动力参与率:是与劳动供给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劳动力参与率可以以性别和年龄组分类计算,其公式为: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w100%。

人力资本投资:指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来的货币和物质收入的各种活动。

凡是能够有利于形成与改善劳动力素质结构、提高人力资本利用效率的费用与行为都是人力资本投资的范畴。

其类别包括:(1)各级正规教育;(2)在职培训活动;(3)健康水平的提高;(4)对孩子的培养;(5)寻找工作的活动;(6)劳动力迁移。

效率工资:如果雇主从进一步提高工资中所获得的边际收益与它所导致的边际成本相等,那么这时的高于市场水平的工资就是能够使雇主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就是的效率工资。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

劳动经济学教案曾湘泉版一、引言1. 课程背景介绍劳动经济学在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于解决实际劳动问题的指导作用。

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劳动问题的能力。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劳动力市场1. 劳动力市场的概念和特征介绍劳动力市场的定义、基本要素和特点,分析劳动力市场与其他市场的关系。

2.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分析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因素,如人口、劳动力参与率等;探讨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如产业需求、企业需求等。

3. 劳动力市场均衡与失衡讲解劳动力市场均衡的形成过程,讨论劳动力市场失衡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工资理论1. 工资决定理论介绍马克思、韦伯等经典工资理论,分析工资水平的决定因素。

2. 工资结构与工资差异探讨工资差异的形成原因,如地区差异、行业差异、职业差异等,并分析其社会经济影响。

3. 工资调整机制研究工资调整的内在机制,如最低工资法、工资集体协商等,评价这些机制的实际效果。

四、劳动生产率1. 劳动生产率的概念与衡量介绍劳动生产率的定义、计算方法和衡量指标,分析劳动生产率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探讨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因素,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等,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3. 劳动生产率差异与竞争优势分析国家间、地区间、企业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原因,讨论劳动生产率差异对国际竞争和企业竞争的影响。

五、就业与失业1. 就业与失业概述介绍就业与失业的概念、统计指标和衡量方法,分析就业与失业的意义和影响。

2. 失业的成因与类型探讨失业的原因,如需求不足、结构失业、摩擦失业等,分析不同类型失业的特点和解决办法。

3. 就业政策与失业治理研究政府应对失业的政策措施,如扩大就业、培训失业人员、调整劳动力结构等,评价这些政策的实际效果。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图表分析

(完整word版)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图表分析

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源于三个理论前提:一员工追求效用最大化,不是追求收入最大化 二员工了解对她们十分重要的工作信息,三是员工的流动性,集员工可以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工作机会1拥挤效应• 图(a )非拥挤部门的雇佣人数:由于劳动力供给比劳动力需求相对而言要少一些,因而工资率(WH )相对较高。

• 图(b )拥挤部门的雇佣人数:由于市场过于拥挤,结果导致与劳动力需求相对应的劳动力供给过多,从而使得工资率(WL )相对较低。

例如女性占主导地位的职业,工资率低。

• 经济学家对拥挤效应的一些解释:把某些工作鉴定为“男性工作”而把另外一些工作 鉴定为“女性工作”的过程是通过社会习俗完成的;男性和女性之间要么是存在先天能力上的差异;要么是存在后天能力上的差异; 男性和女性对买方垄断雇主的供给曲线有所不同。

2双重劳动力市场:将劳动力市场看成是被分割开的两大非竞争性部门:主要部门和从属部门。

主要部门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率、较为稳定的就业、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发展机会。

从属部门则只提供较低的工资率、不稳定的就业以及较差的工作条件并且根本没有职业发展的机会。

大部分弱势就业群体成员都是在从属部门中就业的,而这导致了一种长期延续下来的对他们的歧视。

经济学家对双重劳动力市场的解释:资本家将劳动者分离开来,以防止他们组织起来形成一种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

或者由于对不同类型的工人进行监督时需要付出的成本有所差别而造成的。

3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与搜寻成本有关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将厂商行为中的买方独家垄断模型,和歧视现象结合在一起。

前提假设:对所有的雇员来说,存在一种搜寻工作的成本。

只要存在歧视性的雇主,某些雇员的工作搜寻成本就会上升。

雇主会按照劳动力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原则选择雇用水平。

这样,尽管具有相同的劳动生产率,搜寻成本高的员工的工资就会相对较低。

•图形解释:•(a)所描述的是搜寻成本相对较低的工人群体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以及劳动力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曾湘泉劳经名词解释01-06

曾湘泉劳经名词解释01-06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名词解释1.【劳保版p9】实证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的经济学行为进行研究和分析的理论。

它建立在两个假说之上:一是稀缺性。

这是经济问题存在、也是经济学研究存在的基本的原因。

第二各假说是人是有理性的。

即它假设人们对有利可图的事,或者说是利益反映积极;无利可图,甚至是对自己有害的是,即成本反映消极。

借助于上述两种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假设,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劳动力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的行为变动趋势和走向,或者按照伊兰伯格的说法,“实证经济学的目标实际上是在试图发现他们的行为倾向”。

这也正是实证研究方法的价值之所在。

简单说,实证经济学研究方法实际上是告诉我们某种事物“实际是什么”(也就是它的状态和趋势)的一种理论研究方法,它描述的事物本来的面貌。

2.【劳保版p11】在劳动力市场上,研究和分析劳动力市场上实际的运行是什么,只是告诉了我们一个客观的运行状态,它并没有说明这种状态是否对或错。

或者说没有告诉我们这种客观状态是否符合我们的要求。

在劳动经济领域,规范经济学严格地讲是一种价值判断的理论,或者说它是“应该是什么的”的理论。

规范经济学研究方法是对实际发生的东西的价值判断,依赖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规范的价值判断分析。

规范经济学也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尺度,从本质上讲,它的根本价值尺度是以互惠原则作为理论基础和出发点。

3.【劳保版p15】又称“引致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

在劳动经济学中,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即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是一种最终产品的需求,它实际上是对产品生产需求所派生和所导引出来的一种需求。

因此,在我们研究劳动经济学问题时,不肯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目答案

2019年《华南师范大学》曾湘泉劳动经济学课后题目答案

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劳动:根据劳动经济学对“劳动”概念的实际运用情况来分析,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就劳动的主体而言的,即它指的是劳动力。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他可能指的是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

2.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在现代劳动经济学体系中,劳动力又特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

愿意参加付酬性的市场性劳动的全部人口。

没有就业意愿或就业要求的人口不属于劳动力范畴。

3.劳动力市场:并非我们常规理解的产品买卖的场所,而是一种劳动力“租借”使用的市场。

4.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

人口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发展过程中人口与经济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人口运动和经济运动的对立统一运动,构成了人口经济运动及相应的人口经济关系,人口经济学的任务就是揭示人口经济关系运动的规律性。

人口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主要是考察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说,人口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的范畴。

5.劳动经济学: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6.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的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

(第二章)7.派生需求:是由阿弗里德·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一书中首次提出的经济概念,是指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意味着它是由对该要素参与生产的产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又称“引致需求”。

对一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来自(派生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

其中该生产要素对这一最终产品会作贡献,如对轮胎的需求派生自对汽车运输的需求。

8.9.即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

10.11.长期:在长期内,劳动力和技术是可变生产要素,只有资本是不变生产要素。

12.竞争性劳动力市场:产品和要素市场上供求的双方人数都很多,产品要素之间没有区别,产品和要素的供求双方都具有完全的信息并且可以充分自由的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