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第5章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了解和指导。

本文将从中学生发展心理的定义、特点、关键时期和教师的角色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学生发展心理是指青少年期的学生在心理上所经历的各种因素和过程。

它关注学生在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变化,并涉及到他们在自我认知、自我价值感、人际关系和学业方面的发展。

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动态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路径和需求。

在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中,有一些关键时期需要教师特别关注。

首先是青春期,这是中学生发展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青春期的学生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他们对自我身份和独立性的探索也愈发明显。

教师在这个阶段要理解和支持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其次是高中阶段,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和职业规划的困惑,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决策,并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再者是中学毕业阶段,学生即将步入社会,他们需要教师提供职业指导和实用技能培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教师在中学生发展心理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进行因材施教。

其次,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解决情绪问题。

同时,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提供适当的社会支持。

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实现人生目标。

要做好中学生发展心理的教学工作,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首先,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了解最新的心理发展理论和研究成果。

其次,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倾听能力,能够与学生建立有效的交流和信任关系。

同时,教师还应该具备观察和分析学生心理状态的能力,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最后,教师还应该与家长和社会各界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需求。

中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串讲

中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串讲

中学教师资格证知识点串讲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是许多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的朋友们所面临的重要关卡。

为了帮助大家更有效地备考,下面将对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一次全面的串讲。

首先,我们来谈谈教育知识与能力这一模块。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是基础中的基础。

教育的起源有多种学说,如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以及劳动起源说。

其中,劳动起源说被认为是科学的教育起源论。

在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特点。

比如,中国古代的教育强调“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而西方古代教育则注重“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关系紧密。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以及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政治经济制度则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包括领导权、受教育权以及教育目的等。

教育与人的发展也是重点之一。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

教育要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促进个体的良好发展。

例如,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揠苗助长”;阶段性则要求教育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接着,我们说一说中学课程这部分。

课程的类型多种多样,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等。

课程的设计模式包括目标模式和过程模式。

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泰勒,他提出了课程设计的四个基本问题,即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

在课程的实施方面,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包括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学校的特点以及校外环境等。

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和 CIPP 评价模式等。

再来看中学教学这个重要板块。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教学方法更是丰富多样,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要依据教学目的、学科性质、学生特点等因素。

1.03中学资格证科目二理论精讲10+(1)

1.03中学资格证科目二理论精讲10+(1)

2020年上教师资格证系统精讲10—《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讲:钱晓萍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二节:中学生情绪与意志发展第三节:中学生人格发展第四节:中学生能力发展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五节:中学生的异性交往0102维果斯基的理论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03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二、维果斯基的理论与教育1234心理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内化学说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教学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1.概念:儿童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2.启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二、维果斯基的理论与教育1.(2019 上)张老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既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也考虑他们在老师指导下可以达到的水平。

维果斯基将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 )。

A. 教学支架B. 最近发展区C. 先行组织者D. 自我差异性小结⊙镶嵌图形测验三、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沉思型冲动型辅合型发散型沉思型:速度慢精度高冲动型:速度快精度低辐合型:唯一答案发散型:多种答案三、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小结小结情绪0102 03 04情感情绪与情感的关系中学生情绪的发展与培养第二节 中学生情绪与意志的发展05意志01情绪(一)情绪的概念(二)情绪的特点(三)情绪的分类(四)情绪的理论01020304(一)情绪概念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二)情绪的特点主观性A两极性C社会性B一、情绪(三)情绪的分类010203心境长期性、弥散性激情短暂的、爆发性、冲动性应激高度紧张我撕!我撕!我再撕!1.(2013上)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比赛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

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热情2.(2018下)高中生曲鸣喜欢写诗,前几天他的诗首次在报纸上发表,并得到了平生第一次稿费,因此近期他做什么事都很愉快,曲鸣表现出的情绪状态属于( )。

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热情詹姆斯—兰格理论A阿诺德评定-兴奋说CB坎农—巴德学说(四)情绪理论刺激→生理反应→情绪刺激→脑→情绪刺激→评定→情绪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d生理唤醒+认知性唤醒+环境因素(核心)小结(三)中学生情绪的发展与培养1.中学生情绪的特点ABC D体验强烈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心境化和持久性四、中学生情绪的发展与培养2.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3.情绪调节的方法A敏锐的观察情绪B平和的接纳情绪C正确的调整情绪D有效的表达情绪E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一)情感的概念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用道德标准评价智力活动中 维护真理用审美标准评价情感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二)情感的分类二 、情感三、情绪与情感的关系情 绪情 感区别主体人+动物人需要自然需要社会需要时间早晚特点情境、动摇稳定、深刻外显、冲动内隐、持久联系①情绪变化受情感制约,而情感又在各种变化的情绪中得到体现。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4)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4)

中教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真题 (4)一、单项选择题(20题)1、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才干、偏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培养成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者强盗。

”这是()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教育决定论的观点2、某校大力美化了校园环境,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确定了校风校训、班风班训等。

这种现象说明该校重视()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学科课程 D.经验课程3、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

这里强调教学应该重视)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4、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下列哪一个概念反映的内容?()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5、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产生为标志。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爱弥尔》 D.《民本主义》6、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标 D.培养目标7、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计划 B.课程目标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8、心理辅导老师通过帮助李晓明建立焦虑等级,让他想象引起焦虑的情境,进行放松训练,从而缓解他的考试焦虑。

这种心理辅导的方法是()A.强化法 B.系统脱敏法 C.理性-情绪疗法 D.来访者中心疗法9、有的学生阅读能力、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等方面都表现比较好。

他们的信息加工策略多采用细节性加工方式,这种学生的认知方式主要属于()A.冲动型 B.沉思型 C.案列型 D.同时型10、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的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11、小菲学习英语“d”时,发出的总是汉语拼音字母“d”的音,这种心理现象是() A.原型启发 B.功能固着 C.晕轮效应 D.思维定势12、下列现象不属于迁移的是()A.触类旁通 B.闻一知十 C.照本宣科 D.温故知新13、肖晓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易接受新事物,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转移。

2022 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

2022 教师资格证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

模块五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认知和发展理论发展的实质: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同化:不改变结构顺应:改变结构影响因素:成熟 / 练习、经验 / 社会性经验 / 平衡化认知发展阶段“271”感→前→具→形运算=思维【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现有水平(最近发展区)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启示: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中学生情绪和意志发展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特点:1)主观性:“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2)社会性3)两极性:“乐极生悲”;“喜极而泣4)隐蔽性:压抑情绪分类1.心境:弥漫性,长期性2.激情:强烈、爆发3.应激:高度紧张情感分类道德感 / 理智感(与学习相关) / 美感(审美)情绪理论❍詹姆士——格兰理论:生理反应导致情绪产生。

“詹兰生理”❍坎农——巴德学说:大脑激活的结果。

“坎吧大脑”❍阿诺德“评定——兴奋”说❍沙赫特和辛格的三因素理论:认知情绪唤醒(核心)意志: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和支配行动,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双驱冲突:既想…又想….❒双避:既不想…又不想…❒趋避:既想…又不想…❒多重趋避:既想…又不想…;既想…又不想…人格: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独特模式。

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典型心理品质特征1)独特性2)稳定性3)整合性4)功能性5)社会性6)复杂性:面对不同人有不同的表现气质类型在教育中的意义1)克服气质偏见2)因材施教3)帮助学生分析、提高良好的气质品质4)重视胆汁质、抑郁质学生5)选班干考虑气质类型性格(人格的核心)特征1.态度特征:对人/事2.意志特征:克服困难3.情绪4.离职:认知特点和风格场独立:不受环境影响(内部参照)场依存:受(外部参照)辐射:唯一发散:各种答案人格理论弗洛伊德人格结构本我——快乐自我——显示超我——道德奥尔波特共同特质 / 个人特质卡特尔表面特质 / 根源特质“一根多表”A-B型人格理论A型人:成就欲望高、上进心强、有竞争意识B型人:喜欢慢节奏,举止稳当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①生物遗传;②社会文化;③家庭环境;④学校教育;⑤个体主观因素专制型——消极被动、依赖服从、缺乏主动性放纵型——任性、优质、自私民主型——活泼,自立能力: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分类一般能力:智力特殊能力:专门活动(绘画、唱歌)流体:先天素质,会弱化(记忆力)晶体:后天学习,会增强(经验)能力培养1.注重早期培养2.加强知识、技能的学习3.因材施教4.培养创造力5.培养非智因素。

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历年真题汇编1_真题-无答案

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历年真题汇编1_真题-无答案

国家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发展心理)历年真题汇编1(总分48,考试时间90分钟)1. 单项选择题1. 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下,借助语言,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而形成的,持这种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

(2012年下半年真题)A. 维果斯基B. 乔姆林斯基C. 巴甫洛夫D. 弗洛伊德2. 赵明能够根据“A>B,B>C,则A>C”的原理,推出A、B、C的关系。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赵明的认知发展处于( )阶段。

(2013年下半年真题)A. 感知运动B. 前运算C. 具体运算D. 形式运算3. 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斯基称之为( )。

(2014年上半年真题)A. 教学支架B. 最近发展区C. 先行组织者D. 互动协作4. 某中学一次数学考试中,陈鹏是唯一满分的学生。

当老师宣布考试成绩时,陈鹏内心非常高兴,但他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映了青少年情绪发展具有( )。

(2012年上半年真题)A. 稳定性B. 持久性C. 掩饰性D. 短暂性5. 王悦接到高考录取书已十多天了,仍心情愉悦,经常觉得平淡的事也能让她很高兴,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

(2012年下半年真题)A. 激情B. 心境C. 应激D. 热情6. 当同学们获悉本班取得学校合唱第一名的成绩时欣喜若狂,他们的情绪状态属于( )。

(2013年上半年真题)A. 心境B. 激情C. 应激D. 热情7. 晓东在解决了困扰他许久的数学难题后出现的喜悦感属于( )。

(2014年上半年真题)A. 道德感B. 理智感C. 美感D. 效能感8. 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

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反映了小博的情绪具有( )。

(2014年下半年真题)A. 矛盾性B. 激动性C. 掩饰性D. 短暂性9. 当学生嘲笑张老师个子矮小时,张老师以一句“浓缩的就是精华”化解了当时的尴尬。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31-第五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知识点归纳 31-第五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第五章-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知识导航分值10-20分之间关键词:认知、情绪、人格、身心。

(部分内容和教材表述略有不同,以幻灯为准。

)材料分析题、简答题、单选题。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略)1.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2.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3.观察力的发展(二)中学生记忆和注意发展的特点1.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及规律中学生记忆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青少年时期的记忆力是人生中记忆力的最佳时期,达到了记忆的高峰具体地说,有如下特点:(1)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2)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3)抽象记忆有较快发展。

2.中学生注意的发展①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②注意广度接近成人;③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④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以幻灯为准)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主导地位,并随着年龄的增长日趋成熟;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主要表现在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等的应用能力上。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发展趋势是:初一年级学生已经开始掌握辩证逻辑的各种形式,但水平较低;初中三年级学生的辩证思维则处于迅速发展阶段,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高中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已趋于优势的地位,他们已经能够多层次的看待问题,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制约、互相联系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四)中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及规律初中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初中二年级到初中三年级是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的加速期或关键期,初中生想象的创造性成分在不断增加,初中学生想象的现实性在不断发展想象的内容比较符合现实,富有逻辑性初中生的幻想具有现实性、兴趣性,有时也带有虚构的特点而要达到理性的想象般要到高中阶段。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D卷 附答案

2022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综合练习试题D卷附答案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考号: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1、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増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时,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2、德育过程的实质是()。

A.将学生的思想品德认识转化为品德行为B.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的自觉性C.提高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D.教育者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3、班主任王老师经常通过立志、学习、反思、箴言、憤独等方式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

这种德肓方法是()。

A.说服教肓法B.榜样示范法C.情感陶冶法D.自我修养法4、()内驱力将学业成就看作是赢得地位和自尊的根源。

A.学习B.认知C.自我提高D.附属5、()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6、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7、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A、政治制度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生产力8、()迁移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A.顺应性B.同化性C.重组性D.具体9、“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应用10、主张教学是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组,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改变的教学理论是()。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证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知识重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里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心里特征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二、中学生发展的阶段特征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幼儿期(3~6、7岁);④童年期(6、7~11、12岁);⑤少年期(11、12~14、15岁);⑥青年期(14、15~25岁);⑦成年期(25~65岁);⑧老年期(65岁以后)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主要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其抽象思维已经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判断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自己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二)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年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且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明确的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珍重自我。

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又可以称为“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美国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实验表明,个体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认为的刻意提前训练,会给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辅导资料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辅导资料

(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


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孟 禄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 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 明了事理;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
1、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括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
式和内容的统一。
(1)内容:教育内容和教育材料 (2)形式: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6、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者关系
(1)三者相互独立、相互规定,构成完整的体系。 (2)没有教育者,就没有受教育者,也就没有具有特 殊发展价值的教育影响;
评 价:

该学说的局限性在于未考虑到从需要到现实的限
制因素和中介因素
教育起源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有关它的研究既要
以哲学上的有关理论为基础,同时又要以社会学、人 类学的理论研究与实地考察为依托,要做到历史与逻
辑的统一、理论与实际的统一。
(二)教育的发展
1、原始社会与原始教育
(1)特征: ①教育水平低。没有产生制度化的教育机构,教 育内容贫乏,教育方法主要史口耳相传和实践模仿; ②教育没有阶级性。 ③教育与原始宗教或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根据相干数据显示,教师资格证历年报考人数呈逐年上升状,而今年在双减政策下,报考人数更是创下历史新高,教师这个行业也越来越内卷化,为何那么多人想当老师呢?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教资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及答案解析,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一、单项挑选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育将随着国家的灭亡而灭亡B.教育的发展具有绝对的独立性C.教育的历史性和历史继承性是一个意思D.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1.【答案】D。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因此A选项毛病。

教育的历史性是不同时期不同,而历史继承性是不同时期相同,所以C毛病。

教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自身的运行规律,但并非完全独立,教育会遭到社会的影响,所以B毛病,D正确,故选D。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属性【复杂度等级】2.关于古代教育的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具有非生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道统性、独裁性、呆板性、象征性和宗教性C.古代产生了教育,是统治阶级的工具D.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还具有等级性2.【答案】C。

解析:教育具有永恒性,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所以原始社会就有教育,而古代社会产生的是学校教育情势,所以C毛病,故选C。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教育基础知识和原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发展历程-古代教育特点【复杂度等级】3.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 )。

A.斯宾塞B.沃尔普C.洛克D.卢梭3.【答案】A。

解析:英国学者斯宾塞在《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故选A。

【知识点】教育与能力-中学课程-课程概述-课程概念【复杂度等级】4.“孟母三迁”反应了( )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学校教育D.个人主观能动性4.【答案】A。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科目二--理论精讲14-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科目二--理论精讲14-教育知识与能力

理论精讲14-教育知识与能力(讲义)课前回顾P201四、人格发展理论(二)埃里克森社会性发展理论【单选】社会发展信任对不信任(0-1.5岁)建立信任感,克服怀疑自主对羞怯与怀疑(1.5岁-3岁)建立自主感,克服羞怯主动感对内疚感(3-6、7岁)建立主动感,克服内疚勤奋对自卑(6、7-12岁)建立勤奋感,克服自卑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12-18岁)建立角色同一,克服混乱;忠实亲密对孤独(18-30岁)建立亲密感,克服孤独;爱情繁殖对停滞(30-60岁)建立繁殖感,克服停滞完美对绝望(60岁以后)建立完善感,克服绝望;P201练一练1.(2018下)韩波进入中学后,经常独自思考“我是谁”、未来从事何种职业、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地位等问题。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韩波的人格发展处于()。

A.主动对内疚阶段B.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C.自我整合对绝望阶段D.自主对羞耻和疑虑阶段2.(2017下)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12~18岁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强化自我主动性B.培养勤奋感C.建立自我同一性D.获得亲密感P201五、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单选、简答】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教养方式(1)权威型—孩子退缩、服从、胆怯、不诚实(2)放纵型—孩子任性、自私、唯我独尊(3)民主型—孩子人格健全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梳理总结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第二节中学生情绪与意志的发展第三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第四节中学生的能力发展第五节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第四节中学生能力发展一、能力的定义二、能力的分类三、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四、能力的培养P203一、能力的定义【了解】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且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二、能力的分类【单选】构造一般能力特殊能力发展趋势流体能力晶体能力P204练一练(2015上)【辨析题】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精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速记第五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精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中学生发展心理的相关知识,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考生应重点掌握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掌握中学生的情绪特点,正确认识中学生的情绪,主要包括情绪表现的两极性、情绪的种类等;掌握中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中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

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了解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及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理解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中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掌握性心理的特点,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

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高频考点提要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2.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3.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4.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5.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6.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7.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高频考点速记一、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一)感觉的发展1.感受性和观察力进一步发展。

青少年的视觉感受性在不断提高,精确区分各种颜色和色度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加。

2.各种感觉能力接近甚至超过成人水平。

(二)知觉的发展1.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提高。

2.知觉的精确性和概括性发展起来。

3.少年期学生开始出现逻辑知觉。

4.初中阶段,少年期学生的空间和时间知觉有了新的发展。

二、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三、(一)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发展和深化四、1.无意注意不断发展和深化,兴趣爱好逐渐稳定。

五、2.有意注意占有优势地位。

六、3.注意特征存在个体差异。

七、(二)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八、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九、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十、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十一、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第一,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第二,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要优于词语。

教师资格考试 302

教师资格考试 302

教师资格考试302教师资格考试302是初中《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要考查考生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中学课程、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运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能力。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能力。

6.掌握教师心理,促进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第一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单选题]1.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江南博哥)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A.0~2岁B.2~7岁C.7~11岁D.11~15岁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形式运算阶段是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认知发展的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在具体运算阶段之后,从大约11岁~15岁。

[单选题]4.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

A.思维的可逆性B.具体逻辑推理C.以自我为中心D.守恒概念的形成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守恒概念的形成是儿童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

[单选题]5.尼尼认为,因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个人都和她一样喜欢狗。

这说明尼尼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前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思维不可逆。

这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思考问题时不能既从正面想,又从反面去想,既从原因看结果,又从结果分析原因,进行顺向与逆向兼顾的思维。

[单选题]6.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在成人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维果茨基称之为()。

A.教学支架B.最近发展区C.先行组织者D.互动协作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单选题]7.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理论的提出者是()。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麦克费尔D.班杜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瑞士学者皮亚杰提出,而后由美国学者科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

[单选题]8.思维的不可逆性和自我中心在皮亚杰所描述的()表现的最为明显。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有如下特征:(1)思维不具有可逆性。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二)第三章中学教学第一节教学概述Ⅰ、教学的内涵①定义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②特点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两方面活动的统一。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教学也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Ⅱ、教学的任务①形式教育代表人物:洛克、裴斯泰洛齐基本观点:通过开设各类学科发展学生智力,学科内容的实际意义无关紧要。

②实质教育代表人物:赫尔巴特、斯宾塞基本观点:传授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智力发展无须进行特别的培养和训练。

③教学任务的内容(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这是教学的首要任务。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③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Ⅱ、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能力是一种心理特征,是顺利实现某种活动的心理条件。

平是我们所说的智力就是指一般能力。

知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与能力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主要表现在:①知识与能力的联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的前提(2)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②知识与能力的区别(1)能力与知识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2)在个人身上,知识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Ⅲ、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一、人格的概述★★★
(一)定义:人格也称个性,是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二)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与人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
2、稳定性:①人格的跨时间持续性②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
3、整体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5、社会性: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社会的人特有的
(三)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控制等方面
1、气质
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
气、秉性
(2)对不同气质的学生的培养
①对胆汁质的学生,教师应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但这
些学生不宜轻易激怒,对其严厉批评要有说服力,培养其
自制力,坚持到底的精神,豪放、勇于讲取的个性品质
②对多血质的学生,可以采取多种教育方式,但要定期提醒,对其缺点严厉批评。

教师应鼓励他们勇于克服困难,培养扎实专一的精神,防止其见异思迁,创造条件,多给他们活动的机会,培养他们朝气蓬勃,足智多谋的优点
③对黏液质的学生,教师要采取耐心教育的方式,让他们有考虑和做出反应的足够时间,培养其生气勃勃的精神,热情开朗的个性和以诚待人、工作踏实顽强的优点
④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应采取委婉暗示的方式,对其多关心、爱护,不宜在公开场合下指责,不宜过于严厉的批评,培养他们亲切、友好,善于交往,富有自信的精神,培养其敏感、机智、认真、细致、高自尊的优点
2、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
3、性格的结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

指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特征
(2)性格的意志特征。

如顽强拼搏、当机立断
(3)性格的情绪特征。

指个体稳定而独特的情绪活动方式
(4)性格的理智特征。

主要指个体的认知特点和风格,如主动感知或被动感知,习惯于看到细节还是看到轮廓等3、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①场独立型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对内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高,在加工信息时,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②场依存型的人在加工信息时,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2)冲动型和沉思型——主要表现在对问题的思考速度上
①冲动型:反应快,但不够准确②沉思型:反应慢,但是仔细、准确
(3)同时型和继时型
左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继时型加工风格,而右脑优势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同时型加工的风格
①继时型: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地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
②同时型: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解决问题
的方式是发散式的
4、自我调控系统(也称自我意识)
(1)自我认知: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2)自我体验:指伴随自我认识而产生的内心体验,是自我意识在情感上的表现
(3)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后环节,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激励、自我教育
二、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他们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
3、家庭环境因素:
(1)权威型教养方式:父母过于支配,孩子容易形成消极、被动、依赖、服从、懦弱
(2)放纵型教养方式:对孩子过于溺爱.让孩子随心所欲,孩子多表现为任性、幼稚、自私、野蛮、无礼
(3)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与孩子在家庭中处于一个平等和谐的氛围中,父母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使孩子形成了一些积极的人格品质
4、学校教育因素
5、个人主观因素:如早期童年经验
6、自然物理因素
三、中学生良好人格的塑造
1、激发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
2、进行人格素质的整合教育
3、实施以提高文化素质为基本内容的综合素质教育
4、强化情感陶冶与行为训练
5、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培养的正合力
6、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
7、建立健全良好人格培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四、人格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1)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是指现实的自己,遵循“现实原则”
(3)超我是理想的自己,遵循“道德原则”
2、弗洛伊德人格发展的五个时期:
(1)口唇期:从出生到12~18个月左右(0—1岁)
(2)肛门期:大约从12~18个月到3岁左右(1—3岁)
(3)性器期:3—5岁,男生出现恋母情结、女生出现恋父情结;
在口腔期、肛门期和性器期的发展过程中,大部分人格特征已经形成
(4)潜伏期:大约5—12岁(5)生殖期:大约从12岁到成年
(二)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1、强调个体与社会文化、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
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两类,即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2)个人特质根据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种: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
①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的各方面的行为
(四)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利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该模型分为四层:
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