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粉世家》与《啼笑因缘》有感_读后感_模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金粉世家》与《啼笑因缘》有感_读后感_模板

读《金粉世家》与《啼笑因缘》有感

读了《金粉世家》与《啼笑因缘》,我对于民国旧社会的爱情有了思考。

《金粉世家》中,张恨水巧妙地将女主人公冷清秋安排进入金家,见证了大家庭内部的一切腐败,见证了纨绔子弟如何带家族走向没落,自己也周遭了忍辱落泪。既是对那个”家”的叙述,更多的是对宗法家族亲子承续荫蔽所造成的子辈依赖性危机的揭示,尔虞我诈妻妾倾轧也好,亲情微笑放荡腐朽也罢,都在崩析与重建边缘摇摆。

《金粉世家》里突显的更多是政治性,而人物只不过是个引子而已。然而金燕西与冷清秋的婚姻以失败告终,仍是很值得思考的。他俩婚姻终成破镜,不仅是性格差异,也是命运周遭的不同造成的。冷清秋身上可以新旧文化交织,她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内柔外刚,有自觉的反抗意识;同时又受到儒家伦理”规矩”的束缚、佛教修心的影响,她不够自立,过于敏感,超然洒脱,她很好的处理了婆媳妯娌之间的关系,却在与金燕西产生矛盾的时候不做过多挽留,消极对抗。

金燕西追求纯真爱情;而冷清秋更多的是被物质与虚荣所牵引,才嫁入金家的。金燕西在”金粉”的包裹中长大的,只要他想得到便是他的,依从、附和在他眼里习以为常,他放下身段苦苦追求,也许因为冷清秋在他的眼里的可贵,更多的在于”没得到”,既然他得到了,那也没什么特别的,也就只等厌倦了。

《啼笑因缘》围绕一男三女展开,相比何丽娜,沈凤喜出身本来就是个悲剧,连樊家树、刘将军对她的爱,都是建立在她的姿色层面上的,在他们眼中,沈凤喜只是一个可以被占有、被操纵、被玩赏的女人而已,她必须依附于他,没有独立尊严与人格。樊家树满足她的虚荣心,潜意识里也是认同她是可以被钱打动的人。其实就算是没有与樊家树私会,沈凤喜的命运也不会因为嫁给刘将军而变得更好,一旦厌倦了她的容貌,她恐怕很快便被抛弃。

何丽娜在小说中是倒追樊家树的,这也是小说中进步思想的体现,一开始她与樊家树的距离是隔重山的,她生活奢靡、有点放荡,然而,为了爱,她愿意改变。

对于爱情的追求,沈凤喜更多的是向往金钱,在精神层面上,她与樊家树是难以沟通与理解的。在她们改变自我中,沈凤喜有着是”他要我改”的意识,更多出于对樊家树付出的回报,而何丽娜则”我愿改”,是为了爱情的努力。沈凤喜被虚荣心套牢,何丽娜被爱情套牢,于是就在冥冥之中,樊家树与沈凤喜的距离不断拉大,而与何丽娜却越走越近。

两部小说都离不开男权,女权只能处在被扭曲、被压制、被异化的”他者”地位。她们都多多少少被戴上了”爱财”的帽子,她们都善良美丽,虽然得到了追求者的平等对待,却又一样有着梦醒后前路难行的迷惘与无奈。

暑假作业读后感12篇

前记:

此为暑假作业,《朝花夕拾》的顺序有差错,请谅解

《狗猫鼠》读后感

读第一句话的时候就能大致看出了鲁迅先生对猫的态度。“仇”字很明显的将鲁迅对猫的憎恶给表现了出来。而原因之一正是他小时候最喜爱的老鼠被猫吃这件事。可是文章开头并没有直接写小隐鼠是如何消亡的。

作者在这之前写明了他对猫的看法:第一点,就是猫对生命的一种“玩弄”,在遵守大自然规律的同时又违反了该有的品质,让俘虏生不如死。第二点,则是鲁迅对猫的媚态感到不满,这一点我却不是非常的理解与赞同。第三点,猫的叫声使鲁迅先生心烦意乱。我有同样的感受:在搬家之前,晚上总有猫的叫声,使我久久不能入睡,等精神被剥削到一定程度时,大脑就崩溃了,使我昏迷,直至天亮。最后一点,才开始进入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作者本以为是一只猫吃掉隐鼠的,实际上到后来他才发现了真相。但是,最终鲁迅先生还是对猫产生不了好感。

我对猫的看法并非都是否认的,猫也是有可取之处的。而我在否认的方面和鲁迅先生有大体的相似之处。但是仔细想想,鲁迅并不只是在描写猫,而是对社会上像猫一类人的讽刺。由此看来,作为中学生的我们,是应该避免这种现象的。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作者在文章开头就开门见山的将长妈妈的形象塑造了出来,同时,作者也将杀害隐鼠的真正凶手揭示了出来。

长妈妈作为一个很普通的保姆,但是却给鲁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章主要围绕着山海经描写的。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到后来我对她发生了空前的敬意。文中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写长妈妈的睡姿。通过漫画图片,我能看到“满床摆着一个‘大’字”,连手都搁在了鲁迅的脖子上,我想,当时鲁迅一定是苦不堪言的吧。当鲁迅想看图画版的《山海经》时,阿长却在过节时,跑了半个城市给他买了回来,让鲁迅很感动,也让鲁迅改变了他对长妈妈的看法。

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形象,独特却也不平凡,而鲁迅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这篇文章已经在初一的时候学过了。如今回味一遍,仍觉得百草园的内容比三味书屋更加有趣。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些景色,不仅让鲁迅回味,更让我心动。我想鲁迅的童年,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甚至有点觉得鲁迅童心未泯。而当鲁迅上学后,也并非不快乐,而让人觉得是另一种趣味。“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这是鲁迅的话,让人看了,先是一笑。并不是笑鲁迅的无知,而是对他求知的肯定和赞赏吧。鲁迅能让读者能够深入其境地去感受这篇文章,我觉得非常棒。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

这篇文章可能是《朝花夕拾》当中最难读的一篇文章了吧。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僻的词汇,深奥的句子。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通过描写这一类的古诗,作者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批评。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的确是要做到“孝”这个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美德,即不能像“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些故事当中描绘的人物那样子的不孝。

《范爱农》读后感

这已是《朝花夕拾》当中的最后一篇的文章。在文章的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把范爱农介绍出来。它描写了作者在日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文章一开头,作者就用平凡的语言,叙述了他曾经在茶馆认识范爱农的事。先抒发自己对他的憎恶,为后文写对他的亲切友善作铺垫。文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那就是对光复后的绍兴换汤不换药的描述。这其实已埋下了范爱农悲剧的伏笔。鲁迅对范爱农没有一句正面的赞扬,只是从他的神情“那笑容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从他的行动“实在勤快得可以”表现了革命后的范爱农心情愉快的一面。但范爱农心里产生的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鲁迅其后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光复后绍兴的现实,其实就是在探讨造成他的朋友悲剧命运的原因。

《父亲的病》读后感

这篇文章写了作者回忆儿时为父亲找医生治病的故事。虽然最后父亲还是死了,但是能引起读者浮想联翩的思考。例如我,觉得鲁迅最后说自己所犯下的错,应该是指将即将长眠的父亲大声唤醒,无法使父亲平静地逝去,反而给父亲增加了一些病痛之苦

这个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虽然鲁迅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人称“神医”的来看病,也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但是无一见效,最终导致父亲的死亡。而当鲁迅听说那神医还天天坐着骄子,生活好得很时,心里也应该有无法解开的怨恨之结吧。

在文章描写中,我偶然发现有一句话也用到了“大概的确”这四个字,和孔乙己中的一样,表示推测及一种必然性。在找蟋蟀的片段中也出现了百草园。唯一好奇的就是作者为何将绍兴称为S城。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与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最喜欢的就是小人国了。一开始,“我”在小人国被绑缚的形象便深深映在脑海里。在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