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测验2树木测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试在对测验内容的反应上有按社会期望进行反应的“社会 赞许取向”,使其获得好的社会评价。对大多数人格自陈量表的 项目来说,被试都比较容易从其内容上来判断如何作出对自己有 利的反应。
2.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认为人格分为三 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第三个层次为潜意识,指的是意识层面以外所有的心理活动。 从描述性的观点来看,潜意识包括了任一时间内不存在于意识层 面的所有心理事件。从动态的观点来看,潜意识包括了个人无法 接受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它们具有动力的性质,可以成为行 为的推动力量,虽然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动力的存在。潜意识 中的欲望和冲动与个体所处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是相互 冲突的,为社会所不容,因而被排斥到意识的阈限以下。因此, 虽然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事件和内容,但是的确是存在的。它就像 一个大仓库,其中储存着本能的能量和被压抑的欲望。
第七章 人格测验
一.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个体固有的特质的总和,是比较一致而稳定的个人形态, 是个体的一种“格式”,人格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
人格理论是测验的基础。关于人格的理论研究有很多的分歧,一 种理论往往可以发展出适合的人格测验方法。
如:1.人格特质理论。以阿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为代表。认 为人格是由许多特质组成的完整结构,特质体现了人的差异性和独 特性,它使一个人对不同的事物以相同的方式来反映,使每个人具 有独特的行为一致性;也是特质使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 应方式,表现出人格的千差万别。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本我: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 结构部分,是由一切遗传的本能冲动所组成, 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8. 因素I(敏感性):高分者细心、敏感、好感情用事;低分者粗 心、理智、着重实际。
9. 因素L(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低分者真诚、合作、宽容 、信赖随和。
10.因素M(幻想性):高分者富于想象、狂放不羁;低分者现实、脚踏实地、合 乎常规。
11.因素N(世故性):高分者精明、圆滑、世故、人情练达、善于处世;低分者 坦诚、直率、天真。
4. 因素E(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支配攻击;低分者谦虚顺 从。
5. 因素F(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逍遥放纵;低分者严肃审 慎、沉默寡言。
6. 因素G(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重良心;低分者权宜敷衍 、原则性差。
7. 因素H(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主动性强;低 分者害羞、畏缩、退却。
12.因素O(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沮丧悲观、自责、缺乏自信;低分者安 详、沉着、有自信心。
13.因素Q1(实验性):高分者自由开放、批评激进;低分者保守、循规蹈矩、尊 重传统。
14.因素Q2(独立性):高分者自主、当机立断;低分者依赖、随群、附众。
15.因素Q3(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谨严;低分者不善自制、不守纪律 、自我矛盾、松懈、随心所欲。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 的理论源自临床上治疗精 神病的实践,认为无意识 是造成心理障碍和正常人 的异常行为的原因。精神 分析学派强调了较为被人 忽视的无意识,扩大了心 理学的研究领域。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从层次上划分,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划分为பைடு நூலகம்个层次,即 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和潜意识(subconscious)。前意识和潜意识共 同构成了人的无意识(unconscious)。
16.因素Q4(紧张性):高分者紧张、有挫折感、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时常感 到疲乏;低分者心平气和、镇静自若、知足长乐。
自陈量表的反应偏差
受测者有意无意地“扭曲”其对测验项目的反应,从而塑造 出一种其内心中所期望显现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并不代表他自己。
如,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有的被试可能会在鉴定是否有精神 障碍的问卷作答中假装“不正常”;在职业招聘中,被试在自陈 量表中的作答尽可能表现自己更利于工作岗位要求的“优良品 质”。
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编制了《卡特尔16中人格因素测验》
1. 因221. 因素A(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低分者缄默、孤独、 内向。
2. 因素B(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低分者迟钝、学识 浅薄。
3. 因素C(稳定性):高分者情绪稳定而成熟;低分者情绪激动不 稳定。
他进一步提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概念。表面特质是一群看起 来似乎聚在一起的特征或行为,即可以观察到的各种行为表现,根源 特质是行为的最终根源和原因。一个根源特质控制着一簇表面特质, 透过对许多表面特质的因素分析便可以找到它们所代表的根源特质。
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基本因素,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一个人行为的内部根源。卡特尔推断所有的个体都具有相同的根源 特质,但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在特定个体身上,这种根源特质的强度 将影响这个人的很多表面特质。
共同特质:指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 所共有的特质。
人
格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具
概括性的特质
个人特质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特 质,一般5~10个
次要特质: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 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
卡特尔发展了阿尔波特的特质说。他认为人虽然有共同特质,但 共同特质在各个社会成员身上的强度却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人身 上,不同的时间还是会发生变化的。
第一个层次为意识,指可觉察到的心理活动。这是传统心理学集中研究的领 域,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在人类心理领域中仅占极少 的部分。
第二个层次为前意识。前意识是指通过集中注意或回忆、联想而能浮现于意 识领域的心理事件、过程和内容,是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前意识是指那些能 轻易进入意识系统的心理事件,至于潜意识中的内容,只有在克服压抑作用后才 能进入前意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皆可互通,但潜意识中的内容只有经过前 意识的检查才能达到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对潜意识中的本 能欲望起压抑和监督作用,以保证各种不能见诸于社会的欲望和冲动不至于大量 涌入意识领域。
2.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以弗洛伊德为代表。认为人格分为三 个层次:本我、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
第三个层次为潜意识,指的是意识层面以外所有的心理活动。 从描述性的观点来看,潜意识包括了任一时间内不存在于意识层 面的所有心理事件。从动态的观点来看,潜意识包括了个人无法 接受的原始冲动、本能欲望。它们具有动力的性质,可以成为行 为的推动力量,虽然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动力的存在。潜意识 中的欲望和冲动与个体所处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是相互 冲突的,为社会所不容,因而被排斥到意识的阈限以下。因此, 虽然我们意识不到这些事件和内容,但是的确是存在的。它就像 一个大仓库,其中储存着本能的能量和被压抑的欲望。
第七章 人格测验
一.人格的内涵
人格是个体固有的特质的总和,是比较一致而稳定的个人形态, 是个体的一种“格式”,人格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
人格理论是测验的基础。关于人格的理论研究有很多的分歧,一 种理论往往可以发展出适合的人格测验方法。
如:1.人格特质理论。以阿尔波特、卡特尔、艾森克为代表。认 为人格是由许多特质组成的完整结构,特质体现了人的差异性和独 特性,它使一个人对不同的事物以相同的方式来反映,使每个人具 有独特的行为一致性;也是特质使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反 应方式,表现出人格的千差万别。
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本我: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 结构部分,是由一切遗传的本能冲动所组成, 按照快乐原则行事。
8. 因素I(敏感性):高分者细心、敏感、好感情用事;低分者粗 心、理智、着重实际。
9. 因素L(怀疑性):高分者怀疑、刚愎、固执己见;低分者真诚、合作、宽容 、信赖随和。
10.因素M(幻想性):高分者富于想象、狂放不羁;低分者现实、脚踏实地、合 乎常规。
11.因素N(世故性):高分者精明、圆滑、世故、人情练达、善于处世;低分者 坦诚、直率、天真。
4. 因素E(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支配攻击;低分者谦虚顺 从。
5. 因素F(兴奋性):高分者轻松兴奋、逍遥放纵;低分者严肃审 慎、沉默寡言。
6. 因素G(有恒性):高分者有恒负责、重良心;低分者权宜敷衍 、原则性差。
7. 因素H(敢为性):高分者冒险敢为、少有顾忌、主动性强;低 分者害羞、畏缩、退却。
12.因素O(忧虑性):高分者忧虑抑郁、沮丧悲观、自责、缺乏自信;低分者安 详、沉着、有自信心。
13.因素Q1(实验性):高分者自由开放、批评激进;低分者保守、循规蹈矩、尊 重传统。
14.因素Q2(独立性):高分者自主、当机立断;低分者依赖、随群、附众。
15.因素Q3(自律性):高分者知己知彼、自律谨严;低分者不善自制、不守纪律 、自我矛盾、松懈、随心所欲。
奥地利精神病医生,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 的理论源自临床上治疗精 神病的实践,认为无意识 是造成心理障碍和正常人 的异常行为的原因。精神 分析学派强调了较为被人 忽视的无意识,扩大了心 理学的研究领域。
弗洛伊德认为,如果从层次上划分,人的精神世界可以划分为பைடு நூலகம்个层次,即 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和潜意识(subconscious)。前意识和潜意识共 同构成了人的无意识(unconscious)。
16.因素Q4(紧张性):高分者紧张、有挫折感、常缺乏耐心、心神不定,时常感 到疲乏;低分者心平气和、镇静自若、知足长乐。
自陈量表的反应偏差
受测者有意无意地“扭曲”其对测验项目的反应,从而塑造 出一种其内心中所期望显现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并不代表他自己。
如,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有的被试可能会在鉴定是否有精神 障碍的问卷作答中假装“不正常”;在职业招聘中,被试在自陈 量表中的作答尽可能表现自己更利于工作岗位要求的“优良品 质”。
1949年,卡特尔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 编制了《卡特尔16中人格因素测验》
1. 因221. 因素A(乐群性):高分者外向、热情;低分者缄默、孤独、 内向。
2. 因素B(聪慧性):高分者聪明、富有才识;低分者迟钝、学识 浅薄。
3. 因素C(稳定性):高分者情绪稳定而成熟;低分者情绪激动不 稳定。
他进一步提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概念。表面特质是一群看起 来似乎聚在一起的特征或行为,即可以观察到的各种行为表现,根源 特质是行为的最终根源和原因。一个根源特质控制着一簇表面特质, 透过对许多表面特质的因素分析便可以找到它们所代表的根源特质。
根源特质是人格的内在基本因素,它是人格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是一个人行为的内部根源。卡特尔推断所有的个体都具有相同的根源 特质,但每个人的程度不同,在特定个体身上,这种根源特质的强度 将影响这个人的很多表面特质。
共同特质:指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 所共有的特质。
人
格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最具
概括性的特质
个人特质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特 质,一般5~10个
次要特质: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 往往只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
卡特尔发展了阿尔波特的特质说。他认为人虽然有共同特质,但 共同特质在各个社会成员身上的强度却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个人身 上,不同的时间还是会发生变化的。
第一个层次为意识,指可觉察到的心理活动。这是传统心理学集中研究的领 域,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意识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在人类心理领域中仅占极少 的部分。
第二个层次为前意识。前意识是指通过集中注意或回忆、联想而能浮现于意 识领域的心理事件、过程和内容,是无意识中可召回的部分。前意识是指那些能 轻易进入意识系统的心理事件,至于潜意识中的内容,只有在克服压抑作用后才 能进入前意识。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皆可互通,但潜意识中的内容只有经过前 意识的检查才能达到意识。由此可以看出,前意识的功能主要是对潜意识中的本 能欲望起压抑和监督作用,以保证各种不能见诸于社会的欲望和冲动不至于大量 涌入意识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