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课程论文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

动物医学专业论文引言动物医学专业是关于动物健康和疾病治疗的研究领域。
动物医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人类与动物之间始终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对动物健康的日益重视,动物医学专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
本文将对动物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综述。
动物医学的历史动物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早在古埃及时期,人们就开始对动物进行治疗和疾病预防的实践。
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等学者对动物解剖学和病理学进行了系统研究,在动物医学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动物医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20世纪初,动物医学专业正式成立,各个国家纷纷设立动物医学学院和研究机构。
通过对动物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人们对动物健康和疾病治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动物医学的现状动物医学在当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动物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动物医学专业逐渐成为一个受人们欢迎的职业选择。
许多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动物医学相关的课程和专业。
动物医生可以通过临床工作、疫苗接种和疾病预防等方式,为动物提供全面的保健服务。
同时,动物医学也在动物保护和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们越来越重视动物的权益和福利,对动物的虐待行为进行了限制和禁止。
动物医生通过临床治疗和行为管理,提高了动物的生活质量,保护了动物的权益。
动物医学还在农业和食品安全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动物的健康和疾病防控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动物医生通过对家畜和禽类的疾病防治,确保了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动物医学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动物医学的前景非常广阔。
科技的应用使得动物医学疾病诊断和治疗更加精准和高效。
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对动物基因进行精确修饰,达到治疗遗传性疾病的目的。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为动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在未来,动物医学的发展将更加强调跨学科合作。
动物医学需要与生态学、环境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进行交叉研究,全面了解动物健康和疾病治疗的综合影响。
动物生理学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四、 加强题 库建 设 。 实行教 考分 离
动物生理学 的内容不仅 多, 而且抽象 , 不容易掌握 , 因此 需要通过做习题 的方式加强记忆和理解 , 这就需要题库建设。 题库内容涵盖面要广 , 题型要多样 , 不仅要有填空 、 选择 、 断 判 等客观题型 , 而且要有名词解释、 问答题 、 简答题 、 论述题等 主 观题型。检查学生学习效果不仅要看期末 考试成绩 , 而且要
动物生理学与后期专业课程关系非常密切 。 为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 , 我们在讲授动物生理学 时, 注意 同畜禽和人 的临床 病例相联系。如在讲授神 经系统 的基底神经节功 能时, 引人 帕金森氏病 、 舞蹈症; 在讲授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时引人糖尿病 、 侏儒症、 甲亢等病症 ; 在讲授心脏生理时 , 引入心衰、 心室肥大、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症 。 通过将临床典型病 例引入生理学理论
1 l一 7
如 ‘ 二信使论” 而且要将 其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激素作用机 第 ,
讲授 , 只能让学生在课后通过 自学 的方式理解掌握 。因此在
制结合起来讲解 ,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 , 为将来 专业课 的学习打下 良好基础. 。另外 , 生理学的发展离不开生 理学家 的艰辛劳动与创造性 的工作 ,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穿 插介绍一些他们的工作 和事迹 。例如 , 现代神经生物学奠基 人 Gog认 为神经元之间是连续关 系, li 因而提 出了网状学说 ,
这样就会影 响学生对所学知识 的感知和理解 。因此 , 在多媒 体教室上课 时 , 教师应站着讲课 , 适当控制讲授节奏 , 同时配 合 以适当的表情 、 光交流和肢体语言、 目 板书、 问等方式方 提 法和学生保 持互 动。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 调动学生 学 习的情绪 ,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因此 , 作为教 师要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 系, 充分 吸收两者的 优点 , 避免各 自的不足 , 最大限度地 提高教学效果 。
动物生理学课程论文_运动与心脏功能的关系

运动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李莹姝(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学号:09090320)心脏为人和脊椎动物的重要器官之一, 是循环系统的动力。
心脏泵功能的优劣是人体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
心泵功能的强弱是人体体能和运动能力的重要基础。
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 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 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 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 , 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体内各种内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它体液因素, 也要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靶细胞, 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此外, 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 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 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
心脏对维持人体运动及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的, 而不同的运动形式及运动强度对心脏也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运动及特点运动分为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又称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
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
简单来说,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75%至85%)。
有氧运动是指以增加体内氧气的吸入、输送及利用为主要目的的耐久性运动。
在运动中,人体的代谢水平增高,对血和氧的需求相应增高,而经过加快跳动的心脏和加快呼吸的肺脏,可供应人体对血与氧增加的需求,实现运动中血与氧供需的平衡。
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心肺耐力,它要求呼吸、循环和肌肉新陈代谢的持续增长,并使有关系统和肌肉产生适应性变化。
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不中断、持续时间较长。
一般来讲,有氧运动对技巧的要求不高,具有代表性的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滑雪、健身操、健美操、太极拳等。
而平时的散步、做家务等轻微的运动由于达不到一定强度,都不是有氧运动。
鱼类的血型

动物生理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鱼类的血型姓名:蒋威学院:水产学院班级:水产1101班学号:2011308200114摘要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根据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
关于鱼类的外行结构和一些内部构造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但是对于鱼类的血型的研究发展还比较缓慢。
因此需要对鱼类血型的研究历史和鱼类血型的应用作进一步的了解。
测定鱼类血型主要有鱼类血型有同种凝集、异种凝集、免疫凝三种不同的方法。
但是鱼类的血型系统多样,所知道的鱼类的血型还不及脊椎动物的明确,因此鱼类的血型问题还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
前言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鱼类的了解也越来越清楚。
为了研究鱼类的血型,首先要弄清楚血型的含义。
血型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是均匀分布在血液中的,如果将血型不相融的两个个体的血滴在玻片上混合,红细胞即出现凝聚成团的免疫反应,在补体作用下,红细胞的凝集伴有溶血,其凝集本质是抗原—抗体反应。
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即特异性糖蛋白或糖脂为凝集原,血清中的能将红细胞膜上凝集原引起凝集反应的特异抗体为凝集素。
同种血型的抗原抗体不发生凝集反应,而相异血型则发生。
因此可以通过抗体来区分红细胞膜上的抗原的方法来证明鱼类血型存在。
并且弄清楚鱼类血型系统的类型。
研究进展鱼类血型研究简史(1979年止)1949年日本Syehfrs首先在鳗鲡和鯛中发现同种凝集反应现象,从而指出鳗鲡及鯛种内红血球有抗原特性的差别。
五十年代起美国、日本、加拿大的一些学者相继发现了其它一些鱼类种内红血球抗原特性的差别,并利用这一差别区分了这些鱼类不同的血型,1957年R id w a y又提出根据鱼类血型区分种群的技术,此后鱼类血型的研究受到重视。
随着对鱼类血型研究的深入,若干技术也相应地有了进展。
采用的凝集反应从自然凝集扩大到免疫凝集,作为凝集素的抗体物质也由同种鱼类的血清扩大到异种鱼类和其它动物或人的血清以及植物凝集素,在技术上美1965年研制了鱼血甘油冰冻剂,可以将鱼血长期保存及分送各地进行验证。
动物科学专业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论文

动物科学专业对国家社会的贡献论文在当今社会,动物科学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融合与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一项重要内容。
动物科学是现代科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分支,也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
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并为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基础上,动物科学也不断发展进步。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农业领域发展十分迅速,也为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由于我国经济总量大、人口众多、消费需求旺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动物科学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对社会进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我国对于动物科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一直十分重视。
动物科学与其它社会科学可以相互交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强大而协调的整体体系(见表1)。
一、发展趋势我国动物科学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尤其对于动物科学与医学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更加明显。
动物医学包括动物营养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免疫学、动物药理学、动物病理学等多个学科。
但我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随着社会转型和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逐渐深入人们对于健康生活和生态环境的需求,我国动物科学行业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加快速发展和进步。
从未来动物科学界存在的问题来看,我国动物科学在未来仍然需要不断地发展进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变化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求。
因此针对不同人群对健康生活和生态环境需求的不同,我们应当采用不同的措施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使动物科学界得到更好地发展与进步。
二、动物科学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升人才素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科研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专业知识,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现代动物科学。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逐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发展动物科学学科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立符合现代科学规律要求的教学模式,注重研究方法,努力构建出一套具有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管理方式(见图1)。
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doc

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论文水产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根底课程之一。
水产动物生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验性较强的科学,它的许多机理都于实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了解和掌握根本的实验方法和操作等专业技能,建立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从系统、器官和细胞水平了解生物的生理功能的作用途径及调控机制,熟练的实验技能,加深其对水产动物生理学根本理论和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为了适应沿海都市型农业人才的培养,必需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狠抓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质量。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生理学实验中来,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并努力求解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就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水产动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进展了不断深入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就以下几方面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作以初步的探讨。
1.1 实验教学内容的重新确定由于教材、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等多方面的原因,改革前的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大部分实验工程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根本上还停留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水平。
本课题组从不同角度与学生共同探讨每一个实验的优点和缺乏,对实验教学内容进展了重整。
明确了动物生理学实验改革的根本思路是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优化和重组实验教学的内容与构造教学改革过程中,本课程组根据实验内容的难易程度,从“根底、综合设计”两个层次上全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合设计性实验以水产动物在养殖条件下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实验为主,将实验教学大纲中所要求的根本操作融合在每次实验中,反复训练学生的根本操作技能。
根底实验以传统的验证实验为主,其中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等实验,采用直观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尽快掌握生理学仪器的使用方法、计算机处理数据及图形的方法。
动物生理学研究论文

动物生理学研究论文动物生理学研究论文法国生理学家M.-F.-X.比夏认为“物理定律”与“生命力”间有明显区别,前者是不变的,后者则不断变化。
他从解剖学、生理学的角度考虑不同结构对有机体功能的重要性,提出有机体由21种组织构成,但他轻视显微镜的观察结果。
法国生理学家F.马让迪继比沙之后也承认“生命力”。
在其科学生涯中,他既利用物理学来类比生物活动,又告诫人们不要过分寻求用支配无机界的定律去解释一切生命活动。
他肯定英国C.贝尔提出的两种神经根具有不同功能的观点,证明脊髓神经的前根向外传导运动冲动,而后根则从周缘传递感觉至中枢神经系统(贝尔-马让迪定律,1822)。
他还通过对毒药和催吐剂的研究开辟了实验药理学的新领域。
法国生理学家C.贝尔纳是马让迪的学生。
他在消化生理、糖代谢、交感神经作用、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充分利用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开展许多工作。
例如,他发现胰液的消化作用,肝脏的糖原合成功能,控制血管舒张和收缩的神经,箭毒、一氧化碳以及其他毒性物质的作用性质等。
他否定身体由各具独立功能的器官所组成的概念,认为各种功能彼此相关,从属于机体的生理需要,提出生理综合概念。
根据这种认识,他还进一步提出高等动物生命的特点是保持内环境的稳定而不受外环境的干扰。
他写的《实验医学研究导论》(1865)奠定了现代实验生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他虽然不是活力论者,但他反对当时德国人的还原论倾向,否认一切有机过程可以还原为物理-化学定律。
瑞士生理学家A.von哈勒通过实验并应用动力学原理,以解剖学和生理学相结合,研究各种器官及器官系统的形态和功能。
特别是肌肉的“应激性”和神经的“感受性”。
他的百科全书式的《生理学纲要》(8卷,1757~1766)体现了这门学科的近代精神。
德国生理学家J.P.弥勒克服了当时盛行的自然哲学的影响,开创了德国生理学实验研究的新时代。
他发现了“特殊性神经能力律”,即刺激神经的反应,取决于受刺激的有机物质的.特性,而不在于刺激的性质。
动物生理学课程论文

动物生理学课程论文生科院10级1班09100103 卞磊神经肽Y(NPY)的研究进展摘要: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属胰多肽家族,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是含量最丰富的神经肽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NPY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本文就NPY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神经肽Y、NPY、研究进展要深入的了解神经肽Y,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较为基本的概况。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激素。
在中枢,NPY有抗焦虑抗癫痫功能,并且具有抑制生殖、抑制肌肉兴奋、抑制交感兴奋的作用,导致人体的血压、心率、代谢下降,它还能够促进食欲,并因此成为节食药物的靶点。
但是,外周的NPY具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它和糖皮质激素以及儿茶酚胺共同增强应激反应。
NPY在外周能诱导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增殖,导致血脂升高、糖耐受,释放脂肪细胞因子。
NPY的作用主要通过与它的受体结合来完成,NPY被酶DPPIV(也称为CD26)修饰,将NPY1-36变成NPY3-36,后者与Y2/Y5受体具有更高的亲合力。
NPY能上调自身受体,并参与免疫反应以及增殖各种类型的细胞(囊括了从平滑肌细胞到前体脂肪细胞)。
突触后的Y1受体通过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以及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地介导了血管收缩。
Y1和Y5受体对于导致粥样斑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Y2受体不但通过本身,同时也与Y5受体协同作用来加重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它们能刺激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和毛细血管的形成。
Y2受体除了具有致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外,还能够抑制突触前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
对于神经肽Y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下面就功能方面对于神经肽Y做进一步的介绍:一、NPY、应激与血管收缩尽管NPY和NE通常同时释放并且互相协作共同在交感神经接头处起作用,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释放比例以及对于血管功能的调节是不同的。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动物医学毕业论文文献综述1. 引言动物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健康和疾病的学科,涉及动物的基础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
随着人们对宠物健康的关注增加以及畜牧业的发展,动物医学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对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以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2. 动物医学的基础研究2.1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这一小节可以从动物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等方面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例如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相关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机制,也可以介绍相关研究中使用的动物模型和实验方法。
2.2 动物病理学的研究进展在这一小节,可以讨论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动物疾病模型或疾病机制研究,例如炎症性疾病、肿瘤疾病等。
同时可以介绍相关研究中使用的组织病理学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方法。
2.3 动物药理学的研究进展可以从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学等方面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例如药物的靶点及其调节机制、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等。
3. 动物医学的临床应用3.1 宠物医学的发展趋势可以介绍宠物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例如宠物健康管理和疾病预防、宠物手术技术的改进等。
还可以重点讨论宠物医学领域中的一些前沿问题,例如基因编辑技术在宠物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3.2 畜牧兽医学的发展趋势可以介绍畜牧兽医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畜禽疾病的诊断与防控、畜牧养殖环境的改善等。
还可以讨论畜牧兽医学中的一些新技术,包括基因改良技术和转基因养殖技术的发展。
4. 动物医学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1 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可以介绍CRISPR-Cas9系统等基因编辑技术在动物医学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突破,例如基因治疗、基因改良和基因突变模拟等。
4.2 生物传感技术在动物医学中的应用可以讨论生物传感技术在动物健康监测和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例如利用生物传感器监测动物的生理指标,如体温、心率和血糖等。
5. 结论本文综述了动物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包括动物医学的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
动物学领域毕业论文范文

动物学领域毕业论文范文摘要本文以动物学领域为主题,探讨了动物学基础知识、研究方法和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动物行为、生态学以及进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综合研究,深入理解了动物世界的奥妙和多样性。
本研究对于拓展我们对动物学的认识以及促进动物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引言动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生物界中的动物种类、结构、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动物学已经成为一个富有挑战性和前沿性的科学领域。
本文旨在通过对动物学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既向读者展示了动物学的基础知识,又分析了其在生态学、行为学和进化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应用前景。
第一部分:动物学基础知识1.1 动物分类学动物分类学研究动物的分类方法和规律,将动物按照系统的层次结构进行分类。
动物学家通过对动物的形态学特征、进化历史和遗传关系的研究,将动物划分为不同的门、纲、目、科、属和种等级别。
这一分类系统为我们理解动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种群演化提供了基础。
1.2 动物形态学动物形态学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以及其功能。
通过对动物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和比较,可以了解动物的适应性演化和生活习性等方面。
动物形态学不仅涉及到动物体型、器官形态的描述,还深入研究器官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1.3 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研究动物的生命过程和生理机能。
通过对动物的生理功能、代谢过程、生殖和繁殖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动物的适应性和生存策略。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解决动物疾病和保护濒危动物提供了理论支持。
第二部分:动物学研究方法2.1 动物行为学研究方法动物行为学研究动物的行为表现和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通过野外观察、实验室实验和生物化学分析等方法,了解动物的行为模式、社会结构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动物的行为进化机制,还可以指导人类社会的行为研究和动物保护工作。
动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

动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体会论文关键词:动物生理学综合性实验摘要:在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动物生理”课程中,通过教学实习周,开设综合性实验,对学生实验技能的提高,理论学习的巩固以及团队协助精神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实验是一切科学理论的来源,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之一。
高等学校中的实验课程不仅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技能、作风等进行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
它对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1.开设综合性实验的必要性动物生理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学生以后完成专业学习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动物科学必修课程中,动物生理学是沟通生物学相关学科的重要渠道。
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生掌握和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课程又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完善的实验课设置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重视实验课教学的改革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所必须的。
由于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在教学计划的有限教学课时内,课程的数量逐渐增多,各课程的教学时数均有所下降,而且,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改进,理论课教学的进度大大加快,实验教学时数捉襟见肘。
对于实验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的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学生要系统掌握相关实验技术的难度很大。
传统的实验教学无论在方式还是在内容上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方式上,传统实验教学普遍采用“课前预习——课堂实验——课后教师评阅”。
在这种模式下,常常出现学生不重视预习、实验时不愿意动手、课后不认真总结思考,甚至缺课、抄袭实验报告等不良现象。
对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改变教学时数少、实验项目单一的.模式势在必行。
动物生理学论文模板(10篇)

动物生理学论文模板(10篇)动物生理学实验内容多为传统的验证性重复实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偏少,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
因此,结合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改变教学观念,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侧重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2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手段的动物生理学实验具体设置包括家兔呼吸运动的调节、动脉血压直接测定、离体肠管运动观察、蛙腓肠肌标本制作及肌肉收缩等内容。
实验内容较难理解,原理抽象,操作繁琐,实验课教师讲解得枯燥,学生听课较费劲,印象不够深刻。
笔者实践表明,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
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动画形式展现出来,能够图文并茂,补充实验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实验的兴趣。
为了节省教师实验讲解和课堂演示的时间,笔者利用课余时间亲自操作实验,把实验手术操作过程全程拍摄,在课前播放给学生,以达到使其很好地对实验进行预习的目的。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做实验时的效率,同时也可避免在对家兔手术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导致意外死亡,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笔者通过运用多媒体与传统方式的结合,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组的实验考核成绩、实验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说明多媒体教学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对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1.3动物生理学实验体系的1.4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体系的以往动物生理学成绩考核注重理论考试成绩,多忽视实验考核成绩,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动物生理学实验成绩的考核多以实验报告书写和平时出勤情况来评定成绩。
传统的实验考核模式单一,未能充分反映学生实验过程的真实水平。
实验成绩的评定不能单靠实验报告的好坏,要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评级体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笔者对动物生理学实验考核方式进行了,由单一考核方法改为平时成绩+实验报告书,同时在学期末增加综合实验操作考试。
对“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实验的反思

对“动物生理学实验的操作技术”实验的反思摘要: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动物医学课程体系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术、手段和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其综合素质。
本文通过对阐述动物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以及现状,对实验课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的通过动物生理学提高综合素养,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动物生理学;实验;反思一、动物生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动物生理学的理论都是从实验中得出的,因此实验对于生理学的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们通过实验总结验证相关的生理学规律,从而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分析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
进行动物生理学实验,在验证课本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们的操作技术、相关的实验技能,更关键的一点在于,生理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讨论结果以及结果出现偏差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具有非常实际的意义[1]。
二、动物生理学实验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手段,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与理论课相关的实验,直接观察、理解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描述的抽象内容,加深他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并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他们的科学研究兴趣,这也是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必不可少的原因。
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动物生理学实验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2]。
1.实验仪器设备老旧。
实验仪器功能单一,利用率低,更新慢,陈旧率高。
如在该实验室进行本科生实验教学中所用的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已用十多年。
由于使用时间长,仪器的主机及其附件性能不稳,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在实验课中经常会花费大量时间对仪器进行调试和维修,这样就会占用大量的实验时间,有时若无法及时修理好仪器实验就极有可能中断,难以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2.实验项目单一,实验内容陈旧。
动物生理学课程论文

人体肾脏结构与功能摘要: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及有关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组成,主管机体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功能。
其中以肾脏的结构与功能最为复杂。
肾脏功能和结构的最基本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又是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脏不仅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还是一个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过滤形成尿并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内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肾脏具有内分泌功能。
所以,肾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上述正常功能均可受到影响,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关键词:肾脏肾单位内分泌功能异常内环境稳定正文:排泄系统是指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不断产生不能再利用甚至是有毒的废物,同时,在动物摄取食物时将过多的水、盐以及一些有毒物质摄入体内,这些物质必须不断排出体外。
这一过程主要是通过肾脏形成尿的方式完成。
排泄系统在排出尿的同时还具有调节体内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维持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功能。
肾是机体内最主要的排泄器官。
它通过泌尿功能,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份及其他有用物质,如葡萄糖、蛋白质、氨基酸、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钠等,以调节水、电解质平衡及维护酸碱平衡。
肾脏同时还有内分泌功能,生成肾素、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维生素D3、前列腺素、激肽等,又为机体部分内分泌激素的降解场所和肾外激素的靶器官。
肾脏的这些功能,保证了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使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
一.结构1.肾脏在身体的具体部位肾位于脊柱两侧,紧贴腹后壁,居腹膜后方。
右肾门针对第二腰椎横突,左侧针对第一腰椎横突,右肾由于肝脏关系比左肾略低1-2厘米。
正常肾脏上下移动均在1-2厘米范围以内。
肾脏是在横膈之下,体检时,除右肾下极可以在肋骨下缘扪及外,左肾则不易摸到。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2腰椎下缘。
右肾比左肾低半个椎体。
左侧第12肋斜过左肾后面的中部,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后面的上部。
动物生理学论文 2

去甲肾上腺素的实践应用姓名:戴金龙学号:20123083 班级:2012级生物科学02班摘要:探讨去甲肾上腺素该药品在人们实际实验及生活中的主要应用。
包括对该药品药理机制的研究:去甲肾上腺素在人体内通过α受体的激动作用,可引起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收缩,α受体激动的心脏方面表现主要是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高;整体情况下由于升压过高,可引起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心收缩率减弱。
其他:对其他平滑肌作用较弱,但可使孕妇子宫收缩频率增加,对机体代谢的影响也较弱。
目的和意义是为了加深了解去甲肾上腺素在动物生理中的作用机理,并构建较为简单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神经递质该文主要查阅相关文献,简单阐释了去甲肾上腺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以及其在人体疾病领域的辅助治疗和调节影响。
目前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机理已经较为清楚,已经较为完善的应用于临床医学,并针对各种常见疾病与体外培养实验存在的作用做出了相关研究,现今研究到能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关节内压的调节机制。
研究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机理,加快对生物生理对于其他生理现象的研究,对于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和加快生物内环境机理认识有较大意义。
1.去甲肾上腺素概述去甲肾上腺素是从副肾髓质和肾上腺素一起被提取出来的激素(广义)。
在哺乳动物中,它从交感神经的末端作为化学传递物质被分泌出来。
是从肾上腺素中去掉N-甲基的物质。
牛的副肾髓质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是1∶4(1份去甲肾上腺素,4份肾上腺素)。
市售的肾上腺素含有10—20%的去甲肾上腺素。
其作用如表所示与肾上腺素类似,但在量上和或质上均稍有差别。
去甲肾上腺通过转甲基作用,变成肾上腺素,这种转甲基作用的反应,需要有副肾内的酶和ATP的存在。
髓质以外的很多嗜铬组织,也能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是一种血管收缩药和正性肌力药。
药物作用后心排血量可以增高,也可以降低,其结果取决于血管阻力大小、左心功能的好坏和各种反射的强弱,例如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的反射[1]。
动物生理学课程论文

ABO血型系统的相关研究摘要:学习动物生理学一个学期以来,对于动物生理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课堂知识的介绍,我们认识了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课堂上、书本上介绍的知识,应当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先发现的重要血型系统,在输血医学和器官移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的血型血清学方法按照抗原的不同可分为A, B, O, AB四种表型,此外ABO血型系统也存在一定的亚型(弱A或弱B)。
关键词:学习动物生理学一个学期以来,对于动物生理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课堂知识的介绍,我们认识了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我们不应该满足于课堂上、书本上介绍的知识,应当发扬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做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借课程论文为载体,我对于ABO 血型系统的相关最新研究成果做了一个研究学习,在此简单的列举部分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供大家交流学习之用。
一、ABO血型与白血病相关性的研究某些肿瘤导致A, B血型物质减少的现象日益引起关注,已有研究报道多种恶性肿瘤中血型抗原的异常表达状态与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和预后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ABO血型系统是第一个被描述的红细胞血型系统,也是最具有临床意义的一个系统,有着其它血型不具有的独特性质,具体表现在:①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乏相应的抗原;②许多组织细胞分泌液中有规律地存在A, B, H抗原。
由于Morgan和Watkins以及Kabat在20世纪50年代开拓性的工作,今天才可以充分认识A, B和H血型抗原的抗原结构和生物合成。
A和B等位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的长臂3区4带上。
A, B血型抗原的决定簇是糖蛋白和糖脂上的寡糖,它们不是ABO基因的直接基因产物,而是在AB O 基因编码的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将特异性糖基转移到一种前体物质(H物质)产生A和B抗原。
论文 动物生理学

浅析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专业:生物工程姓名:阿琼班级:2013级生物工程(1)班摘要由于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口的老龄化越发突出,高血压已经演变成一种现代流行病,,以及一些不良生活方式的存在,使高血压的发病率大大的提高。
有关部门获悉,高血压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长期治疗,且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药物,故高血压患者除了临床治疗及护理外,院外的血压自我监督和测量对高血压的治疗与稳定也很重要。
高血压属慢性疾病,多数病人需长期终生治疗。
采用药物控制血压,尽管能产生持续、可靠的降压作用,减轻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但常因药物的副作用及长期服药的经济负担而影响对高血压的有效治疗。
研究表明,非药物治疗措施(改善生活方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控制高血压方法。
关键词高血压,药物治疗,降压绪论;高血压病称原发性高血压,指未查出明确病因而非特异性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肾损害的病变。
但目前缺乏根治的方法,现有治疗只能使血压下降到理想的水平,以减轻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降低死亡率,并减轻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1 症状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1缓进型高血压1.1.1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可能系高级精神功能失调所致。
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1.1.2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
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
血压急骤升高。
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1.1.3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1.1.4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
动物生理学论文

生物技术学院课程论文课程名称:动物生理学学号:222014331012003姓名:孙玉川专业班级:生技1班成绩:教师签名:内环境稳态与破坏间的辩证关系孙玉川生物技术2014级1班,学号222014331012003摘要:本论文讨论了由于能量流动造成了内环境稳态与破坏间的辩证统一。
关键词:内环境;稳态;破坏;能量流动一切物质都是能量的载体,物质归根到底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
是能量汇聚成了物质,物质保存一部分原始能量,但是物质抵挡不住能量的不断冲击。
物质与物质之间,不断在原始能量的冲击下碰撞,溃败,重组,进而又被能量汇聚成一种新的物质,这就是所谓的反应。
世界上的事物变迁,沧海桑田;生物界的新陈代谢,物竞天择。
正诠释了这个道理——事物唯一不变的即变。
物质越高级,他堆积能量,保存能量,利用能量的本领也就越强。
人体作为高级的生命体,是一种极高形态的物质能量堆积体。
一方面,人体不断摄入诸多低级能量层的能量,不断利用摄入的能量生成机体的必须物质,不断构建一个稳定的能量层来抵抗能量的冲击;另一方面,人体不能违背能量永恒流动不可永久保存的法则,整个机体会在能量的冲击下做出一定的反应,以求保证能量能顺利通过。
人体的内环境调节机制便如同水坝,适量截取能量长河中的一部分来保证自身,又要不断调整自己的状态来疏导能量。
在这个过程中,即表现出内环境的稳态与破坏,所以两者是统一,不是对立。
以酸碱平衡为例:“人体血液的pH所以能经常保持在7.35~7.45,是因为我们体内有完整的调节功能,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调节。
(一)缓冲系统体内有3种缓冲系统,均为弱酸和其盐的组合:碳酸氢盐(H2CO3-BH2CO3)、磷酸盐(NaH2PO4-Na2HPO4)和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系统,以第一组最重要。
(二)肺的调节作用体液缓冲系统最终须依赖肺呼出CO2或肾排出某些酸性物质(固定酸)以维持酸碱平衡。
所以肺功能在调节酸碱平衡上是很重要的。
(三)肾脏的调节作用肾脏通过4种方法进行酸碱平衡的调节。
动物生理呼吸运动的实验论文

动物生理呼吸运动的实验论文呼吸运动的实验证明李小慧 (动物科技学院动植物检疫1班 201040230)摘要:选兔子为实验对象,麻醉保定后,对其进行颈部手术。
通过钝性分离的方法分离迷走神经;通过插气管套管的方法用RM6240多道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描述其呼吸曲线,并通过呼吸曲线证明:增加呼吸道阻力、增大无效腔、静脉注射乳酸、增加呼入气体中的CO2浓度等因素可是呼吸运动加强;静脉注射NaHCO3、刺激三叉神经、剪断一侧或双侧迷走神经等因素可是呼吸运动减慢。
关键词:兔;呼吸运动;肺牵张反射;迷走神经;CO2浓度呼吸运动是正常机体内一种持续的、有节律的运动,在一定水平上保持相对稳定。
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中枢或不同部位的感受器,反射性的影响呼吸运动的深度和频率,以适应机体代谢的需要。
本实验旨在证明神经、体液等因素对呼吸运动的调节的影响,并掌握肺牵张反射(与迷走神经相关)、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喷嚏反射)以及注射乳酸、碳酸氢钠、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在呼吸调节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兔、手术台、剪毛剪、手术刀、手术剪、止血钳、手术镊、台秤、气管插管、注射器、钠石灰瓶、纱布、呼吸换能器、RM6240多道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5%水合氯醛溶液、5%乳酸溶液、5% NaHCO3溶液、碳酸钙、盐酸1.2 方法1.2.1 手术操作1.2.1.1麻醉将兔用5%水合氯醛酒精静注麻醉(4ml/kg),待四肢松软、角膜反射消失后,仰卧固定于解剖台上。
1.2.1.2 切开用剪毛剪剪去颈部被毛,沿颈中线切开皮肤。
1.2.1.3 剥离迷走神经沿气管两侧钝性分离,找到颈动脉,与颈动脉并行的有一束神经,最粗者为迷走神经,次之为交感神经,最细者为减压神经,在一条迷走神经下穿一条线,另一条下穿两条线。
1.2.1.4 插气管套管先将一条线由气管后食管前穿过,扎一虚结。
在甲状软骨下约2cm处,在两气管环间剪开1/3圆周的口,再向上于正中剪断两个软骨环使成“T”字口,然后将气管套管插入气管中,用线扎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生理学课程论文生科院10级1班09100103 卞磊神经肽Y(NPY)的研究进展摘要: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由3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属胰多肽家族,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是含量最丰富的神经肽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NPY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本文就NPY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做简要论述。
关键词:神经肽Y、NPY、研究进展要深入的了解神经肽Y,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较为基本的概况。
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并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激素。
在中枢,NPY有抗焦虑抗癫痫功能,并且具有抑制生殖、抑制肌肉兴奋、抑制交感兴奋的作用,导致人体的血压、心率、代谢下降,它还能够促进食欲,并因此成为节食药物的靶点。
但是,外周的NPY具有正向的刺激作用,它和糖皮质激素以及儿茶酚胺共同增强应激反应。
NPY在外周能诱导血管收缩、血管平滑肌增殖,导致血脂升高、糖耐受,释放脂肪细胞因子。
NPY的作用主要通过与它的受体结合来完成,NPY被酶DPPIV(也称为CD26)修饰,将NPY1-36变成NPY3-36,后者与Y2/Y5受体具有更高的亲合力。
NPY能上调自身受体,并参与免疫反应以及增殖各种类型的细胞(囊括了从平滑肌细胞到前体脂肪细胞)。
突触后的Y1受体通过增强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以及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而直接或间接地介导了血管收缩。
Y1和Y5受体对于导致粥样斑块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Y2受体不但通过本身,同时也与Y5受体协同作用来加重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它们能刺激内皮细胞的增生、迁移和毛细血管的形成。
Y2受体除了具有致粥样斑块形成的作用外,还能够抑制突触前的去甲肾上腺素(NE)的释放。
对于神经肽Y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下面就功能方面对于神经肽Y做进一步的介绍:一、NPY、应激与血管收缩尽管NPY和NE通常同时释放并且互相协作共同在交感神经接头处起作用,但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释放比例以及对于血管功能的调节是不同的。
肌肉交感神经处的兴奋和急性应激通常释放NE,肾上腺激素的调节作用主要是维持动脉血压以及短时间内收缩血管和心脏。
当然还包括β-肾上腺素的脂溶解作用,这被认为是应激导致人体体重下降的主要原因。
而NPY是在长期应激或极度剧烈刺激下释放的,如耗竭性的运动并伴有缺氧、新生儿分娩、强烈的恐慌后、暴露在酷寒之下。
它导致了长期的血管收缩,并且通过平滑肌的增殖而重构血管。
NPY还能刺激单核细胞迁移和激活,对T淋巴细胞功能的增强产生双峰效应,激活血小板,导致粥样硬化。
这些效应表明NPY是一种具有长期、慢性调节功能的物质。
Zukowska在冷应激模型中发现大鼠血浆的NPY浓度增高。
将大鼠暴露在冰水中2 h,发现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增加,肠系膜血流量减少,肠系膜血管阻力增加,这些变化在冰水刺激过后仍持续1 h。
Y1受体拮抗剂BIBP3226抑制80%以上的血管收缩效应。
同样,NPY 作用于人的冠脉也导致剧烈的血管收缩,这和人的心理应激产生的效果类似,都严重减少了冠脉的血流量。
无论是人还是老鼠,应激诱导的血浆NPY增加以及血管收缩反应,都是男(雄)性大于女(雌)性。
这种由性别引起的差别可能和男性激素能够刺激NPY基因的表达有关。
二、NPY与粥样斑块的形成NPY除了能增强血管收缩,还能导致血管再狭窄。
NPY对体外培养的原代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作用,Y1和Y5受体拮抗剂则能阻断这一作用。
研究表明,寒冷刺激能加重球囊扩张损伤引起的粥样斑块样血管阻塞(斑块中包含脂质沉淀、微血管和新生内膜)。
作用于损伤部位的NPY缓释球(10 μg/14 d)能导致类似的严重的斑块样损伤,并且Y1受体拮抗剂能完全阻断这种由应激或者NPY导致的血管阻塞。
DPPIV抑制物和Y1受体激动剂的功能一样,都可阻止NPY1-36变为NPY3-36,后者对Y2/Y5受体具有更高的亲合力。
因此,DPPIV抑制物能增强Y1受体介导的NPY效应,使经过球囊损伤后的颈动脉完全被粥样斑块阻塞,对照组结果则相反。
DPPIV除了裂解NPY 外,也裂解胰岛素增敏激素GLP-1(7-36),将它变成无活性的GLP-1(9-36),因此DPPIV 变成抗糖尿病药物的靶点。
从目前的对于血管再狭窄以及NPY/Y1受体在粥样斑块形成中的作用的认识来看,糖尿病患者使用DPPIV抑制物作为治疗药物存在潜在的风险。
三、NPY与血小板NPY造成血管阻塞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血小板。
这种无核细胞充满了生长因子,经常存在于斑块和血管损伤的周边,直接或间接地参加了血管重构。
目前的研究表明,大鼠和某些小鼠的血小板及巨核细胞表达NPY。
血小板不表达NPY的小鼠(C57BL/6)的股动脉在球囊扩张损伤后不易引起再狭窄,而血小板表达NPY的小鼠(SV129/X1)极易引起再狭窄。
NPY基因敲除小鼠注入SV129/X1的血小板,结果显示血小板源性的NPY明显导致血管平滑肌的增生、新生内膜的形成、单核巨噬细胞渗透到血管损伤处。
免疫组化研究也表明NPY系统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
有趣的是,健康人的血小板不表达NPY,但在某些情况下,如心情沮丧以及一些有外周血管性疾病的人表达。
四、NPY与血管生成NPY介导的增殖不仅仅局限于血管粥样斑块样重构。
Zukowska的研究表明,NPY主要通过激活Y2受体刺激正常血管的生成。
体外实验表明,NPY能刺激内皮细胞的活化、增殖、迁移和管腔的形成。
将大鼠的动脉环包埋在胶原中,NPY能刺激它生长出长度和厚度与正常血管类似的血管芽。
这个成长过程在eNOS基因敲除小鼠中被阻断,表明NPY介导的血管生长是通过eNOS来完成的。
NPY也诱导其他生长因子的表达,如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这些都是NPY引起效应的一部分下游介质。
NPY诱导的增殖能造成血管粥样斑块的形成,但同时能让缺血组织的血管实现再通。
股动脉阻塞诱导的下肢缺血能上调NPY、Y2/Y5受体和DPPIV的表达,并增加了静脉中NPY的浓度。
对于缺血组织用外源性局部的NPY处理(通过缓释小球),在阻塞物下层形成新的毛细血管,在阻塞的股动脉周围形成新的肌动脉,NPY通过这种方式改善血流及患肢功能。
另外,NPY的类似促血管新生的作用在伤口修复中也被证实。
老年人再生血管的能力减弱,NPY介导的血管新生能力也减弱,与之伴随的是Y2受体及DPPIV的减少。
NPY/Y2/DPPIV的促血管新生的功能,对缺血组织的血管再通、伤口愈合以及老年人的血管再生也许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但NPY的这种作用也会造成肿瘤和视网膜的病理性血管再生。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Y2受体拮抗剂也能成为治疗性药物。
五、NPY与血管内皮细胞NPY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十分复杂。
在体外实验中,NPY能使单层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增加,在缺氧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严重,Y3受体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
考虑到NPY 可促进内皮细胞的增生,是否由于细胞的增生导致局部缺氧而引起的内皮细胞功能不全,使细胞间连接松弛导致该结果,尚不清楚。
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也表达Y1受体,同时它自己也表达NPY。
因此,内皮细胞很可能存在NPY的正反馈机制,即NPY通过与受体结合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而增加的钙离子浓度又引发了一系列因子的释放,比如NPY和内皮素(ET-1)。
因此,少量的局部范围的NPY就可以对内皮细胞起到很强的作用。
NPY对于内皮细胞的影响有可能是导致应激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环节。
以上就是对神经肽Y简单的一些介绍,下面就近些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些介绍:一、有研究表明NPY是抑郁的诱因:悲观来自遗传同样是半杯水,为何有些人说是半空,有些人则会说是半满?同样是从屋顶滑落,有些人会为重重的一跌而惊骇万分,而有些人则为享受“飞行”而感到快乐。
人分为乐观主义者和悲观主义者。
现在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这一重大差别的奥秘。
原来,秘密就在于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神经肽Y的水平。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专家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大脑中这种物质越多,人就越会积极地看待世界。
而这种神经肽分泌少的人则常常感到难以克服悲观情绪。
专家解释说,神经肽Y的分泌是由基因编码决定的,也就是说,乐观和悲观天性来自遗传。
尽早诊断这一重要物质的水平有助于医生对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
研究人员是通过核磁共振X线断层扫描术揭开这一秘密的。
实验时数十位志愿者会听到各种单词,科学家则观察测试者听到单词时大脑的反应。
一些单词带有绝对的中性色彩,另外一些单词则带有明显的消极(如“杀手”)或者积极(如“希望”)色彩。
在听到消极词汇时,神经肽Y含量较低的测试者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活动活跃。
正是大脑的这一区域负责控制情绪。
神经肽水平高的测试者则没有类似的反应———他们不会轻易受单词的影响。
在这个实验之后研究者还进行了一系列检测性实验。
结果证实,最初的结论确实准确无误———乐观和悲观只取决于由遗传决定的神经肽Y。
二、美研究发现体内神经肽Y含量高的士兵更坚强: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有些士兵之所以能在充满危险和压力的战场上表现得更为坚强,这与他们体内一种名为神经肽Y的化学物质含量高有关。
研究人员希望这一研究结果有助于开发出能提高士兵作战能力的新药或新的训练方法。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迪恩·艾金斯在正于芝加哥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介绍了这一研究成果。
艾金斯领导的研究小组通过对开展生存训练的士兵的研究发现,在模拟战场和被俘关押等训练中,一些士兵表现得更坚强、更能顶住外界压力。
研究人员对这些士兵的血样分析后发现,那些在极端条件下表现得更坚强的士兵,其体内可以减轻身体对外界压力反应的一种化学物质神经肽Y的含量相对较高。
三、神经肽Y是控制人体胖瘦的生物开关: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报告称,他们发现了一种控制人体胖瘦的生物“开关”——神经肽Y。
当人体受到长期压力时,这种“开关”就会被开启。
科学家表示,这一发现不仅有望解释全球肥胖人群日益庞大的现象,同时也将为减肥、吸脂和整容手术提供新的办法。
这一研究结果目前发表在《自然医学》杂志的网站上。
研究人员在对老鼠进行一系列实验后发现,进食同样数量垃圾食品的老鼠,在受到长期压力的情况下会变得更胖。
与此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影响神经系统的化学物质神经肽Y,正是它导致了压力之下的老鼠变胖。
此外,这个国际性的研究小组还发现,只要对这种化学物质进行抑制,就能预防动物体内脂肪的增加、减少脂肪堆积。
相反,刺激这一物质则会产生新的脂肪。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研究结果有望为减肥、吸脂、脸部年轻化手术以及丰胸术提供新的方法。
此项研究的负责人、美国乔治敦大学生生理学与生物物理系的苏菲亚·祖科斯卡表示:“研究结果非常令人兴奋,这很可能是具有革命性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