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小组合作探究浅谈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德国教育家非拉费毕尔肯比尔说过:”为了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我们要让孩子游戏般地尝到东西,要使学习过程重新成为一个有趣的、令人着迷的经历,而且要为孩子创造成功的经历。
王坦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中认为“合作学习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相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我认为科学地组织合作学习能让农村小学生更快乐地学习数学,从而走出厌学数学的误区。
下面是我对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以下策略。
一、结合合作的小组很多的数学课堂中,分组合作往往是为了显示课堂热闹而采取的教学行为。
其实不然。
数学合作学习中的分组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它往往能影响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学习效果。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结合。
在担任班级教学后,教师就应该开始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水平、性格特征等等。
通过认真分析整理后,把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搭配分组。
在课堂上,我一般是采用异质分组。
也就是这样分配的:一般4人小组是最佳的组合,4人中,包括一名优等生、一名学困生和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
中差学生结合一组,在组成小组成员时,一些优秀生出于小组荣誉的考虑,会拒绝或排斥学困生,此时教师要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并要激发其相互帮助的学习动机。
在学习过程中,优等生凭借其优良的素质,很有可能在小组中扮演着核心人物,主宰着整个小组。
所以,在小组合作交流之前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学生必须对研究的问题形成初步认识,然后再进行合作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尽量鼓励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先说,再让其他同学说。
这样,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学困生的学习得到帮助。
例如:在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鸡兔同笼的问题,可以要求学生在小组内独立思考,然后要求每位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通过进一步的讨论深化,找到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巧妙的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
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1. 创设情境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
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办法就是描述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或贴近儿童生活的事件,要解决的问题就包含在这个故事或事件之中,实际上就是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2. 明确学习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3.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一、小组合作的定义小组合作是指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内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一定的任务或工作。
这样的教学形式具有许多优点,比如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等等。
1.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组合作能够让学生们共同讨论问题,相互之间进行思路的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小组合作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会尊重他人、协商解决问题、团结合作,培养出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4.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中,学生们会相互讨论、交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5.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让他们在合作中相互启发,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1.确定小组成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确保每个小组的成员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2.明确小组任务。
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目标,确定小组任务的类型和难易程度,确保任务的设计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
3.指导学生协作。
教师在小组合作中要及时指导学生的合作方式和方法,引导他们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让小组合作能够顺利进行。
4.监督小组合作。
教师要在小组合作中进行监督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小组合作的顺利进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合作学习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合作学习有时往往只重形式,不求实际效果。
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谈谈存在的问题和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注意的问题一、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得到广大教师的首肯,也越来越被学生喜欢和接受。
但是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徒有形式,而没有实效,现选择几个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透视。
1.学生团团坐,几个人在一起,但小组里往往成为优等生的“一言堂”,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包办了其它小组成员思考。
2.教师在设置的合作学习环节中,没有把合作任务、要求布置清楚,加上学生合作技能欠缺,不能围绕重点积极有效地讨论,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各行其道,谈论与学习无关的话题,争执、吵闹、加上班额过大,教师难以全面顾及。
3.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确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问题一出现,教师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引导学生先自己探究,深入思考。
4.在课堂中往往提出问题后,讨论时间给得不够,刚一开锣,就草草收场,教师急于归纳总结。
之所以这样做,还是因为教师观念陈旧,怕耽误教学时间,完成不了自己设计好的教学计划。
综观以上几种现象,教师只注意了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分组围聚在一起学习,却忽略了合作学习的实质——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
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改变自身的教学行为,积极寻求提高合作实效的策略呢?2.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1.合作学习前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数学问题遇到障碍,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才有成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和调查,发现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误区,如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合作学习,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缺乏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以及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转换等等,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优势。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下面我简单谈谈我的做法及思考:一、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数学的学习过程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则是通过合作交流发现、解决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精心设计问题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一个重量方面。
第一、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开展讨论学习。
一个数学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受到这种从欲望的驱动,学生的学习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有生机。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如三年级数学中,有关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知识难点时,我就向学生提问:这里为什么要加上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是0可不可以呢?你能否想个办法证明一下?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究情绪,学生就自觉的议论起来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自觉的进行小组合作研究。
第二、设计问题应具有开放性。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是唯一的,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发生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合作学习作为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可,正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
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实效性不高的问题。
本文谈谈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字】新课程数学合作学习误区对策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如何有效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为此,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本人与各位同仁对以下问题作些探讨。
一、目前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几个误区(一)滥用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通过明确的责任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互助性学习活动。
这是在新课标的目标和理念下,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克服班额大且学生个体差异大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困难而采用的一种活动模式。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把它仅仅作为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程序,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但在具体的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却演变成了“教师布置任务——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这样一种机械模式。
学生没有自我思考的过程,上来即是“轰轰烈烈”的合作活动阶段。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二)合作时间太短小组合作活动从布置任务到汇报展示,中间经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最少也要占用10分钟。
一些教师由于担心小组合作学习占用了太多时间,害怕无法完成教学计划,就极力压缩合作学习的时间,合作活动还未充分展开,甚至还未进入主题,教师就一拍手:“好”!“停”!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非但达不到活动的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三)教师指导不够合作教学,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
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却常常游离于学生之外。
中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论文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是小组合作学习,因此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一个教师都要努力探索的问题。
通过这两年参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典型案例分析与反思的课题研究,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我认为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该做到以下五点: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合作学习的内容不应是较简单的学习内容,而应是一课中需要通过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的内容。
比如,在《菱形》一课中探究菱形的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活动方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照书中的图示对折两次,折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剪下这个直角三角形,把所得的直角三角形打开即可得到一个菱形,然后利用这个菱形进行合作讨论。
再如,在上《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一课时,在找不等式组解集和公共部分的书写时设计小组合作。
二、选择合理的合作学习问题合作学习的问题不宜太大,应具体一些,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本课的重、难点,从而通过合作学习突破。
如,《菱形》一课有两种问题设计方案,第一种就是让小组成员合作研究剪纸得到的菱形,设问你发现菱形都有哪些性质。
第二种就是通过问题串设置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将剪纸得到的菱形标清顶点和角再观察并思考: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我认为后者能够有效降低合作学习的难度,小组成员合作时目的明确,讨论问题有梯度,由易到难,合作节省时间,效率较高。
三、构建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
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情况下突破重、难点的问题以4~6人为宜。
问答训练或深度较浅的问题两人合作较好。
二是分组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
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摘要: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一、目前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几个误区1、小组成员,随意组合。
现在许多些教师只把前后的两张课桌或左右的两张课桌的学生凑在一起,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讨论几分钟就认为是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合作基本技能,甚至小组成员会出现冲突;当问题出现时学生之间不能相互实实在在的清晰正确的交流,当发生不同意见时,不能发挥出众人的优势协商解决。
这样的合作学习浮于表面、走形式,学生很难进行实实在在的体验与感悟。
2、随意合作,缺乏指导。
教师有时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探究能力,对学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就让小组合作学习。
这样学生没有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步骤,也不理解学习的内容;同时学生也不能快速的联系生活实际和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最优的方案进行问题的讨论与探索。
3、随意提问,缺乏价值。
有时教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不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考虑有没有必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一律使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出现一些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甚至不用讨论的问题也充斥其中,使学生丧失了参与讨论的兴趣,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
4、随意合作,调控不当。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有时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匆忙让学生开展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自己缺乏必要的巡视与调控,有时即使是巡视也只是走马观花。
当学生和小组面临问题时教师无法对一些问题进行剖析;有时教师只注意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而怱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的主题偏离了学习内容,教师不知如何进行引领;有时教师在与学生进行交流时,让学生随意交流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有些教师对学生之间不会倾听、课堂过于喧哗等现象,缺乏必要的调控技能,使合作学习无法达到应有效果。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是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的学科,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备受欢迎的教学方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互助和合作的氛围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将探讨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包括其优势、实施方法以及带来的效果。
实施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注意的一些方法。
教师需要给学生分组,最好是根据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习惯进行分组,使得每个小组的成员在学习能力上有一定的平衡。
教师需要为小组制定一些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确保每个小组的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方向和目的。
然后,教师需要给予小组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自由讨论、自主学习,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
教师需要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良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相互讨论和合作的氛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相互协助、相互鼓励,从而减轻学习压力,增强学习信心。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拓展他们的思维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解决。
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探讨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以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和思考。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相互协助、相互鼓励,共同解决问题,共同进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教师可以及时给予小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共同进步。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小组合作学习论文,山草香整理分享了9篇浅谈小组合作学习论文。
一、确定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主题以学生为主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实施过程中,探究问题合理确定会直接影响探究效果,一般来说,问题越具体学生的探究活动越容易深入,倘若探究的课题过于宽泛,学生的探究活动就会浮于表面,无法出成果。
如在《发达的古代农业》这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布置的第一个探究课题是农业在古代中国中的地位及其具体表现,这个探究问题相对来说提得较具体,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会更有针对性,从而不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
二、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积极发掘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潜力,这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如果恰当地引入竞争机制,往往会更好地强化合作学习目标,更有效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讲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这个框题时,笔者把学生分成四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分别从农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制度的变化和水利灌溉技术的提高四个方面进行探究,然后综合这四个方面的情况说明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处于不断成熟的过程中。
这样把较大的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明确探究的方向,还可以在小组之间营造竞争的气氛,提高学生探究思考和回答的积极性。
三、注意合作学习过后的总结归纳和难点突破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教学活动可以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系统化、逻辑化,相对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学习方式获得的学习成果显得比较杂乱。
在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地对学习活动的成果进行点拨总结归纳,就会使合作学习成果大打折扣。
因此,在合作学习过后,教师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
除此以外,每个章节都会有一些难点内容,这些内容仅仅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往往难以有效突破,这时候,教师要对这些难点内容进行更进一步的分析讲解和突破。
数学课堂中怎样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论文
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教学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学生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之中,这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的实效已初见成效,下面针对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一些简要的阐述。
一、小组的组建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组成单位,小组一般由8人组成,一个教学班可分为6组。
编组时充分考虑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即好、中、差组合,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做到科学、合理。
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是异质搭配的原则。
异质是指同一小组的学生在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应该是不同层次的,这样便于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二是男女搭配的原则。
就是各个小组内的成员男女比例应基本相同,这样可以优势互补,有效地促进组内的合作与组间的竞争。
组与组之间的相对平衡,也有利于合作学习的评价。
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作用,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设学习组长、记录员、监督员、讲解员。
学习组长负责小组学习的组织管理、协调关系、控制进程等工作,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学习情况,并总结学习结果;讲解员向全班汇报本小组学习结果;监督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督促每位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二、小组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1、学生个体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排除学生独立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在思考后找出疑难点。
2、组内合作学习;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根据教师的要求借助讲学案,围绕学习主题进行交流讨论。
3、组间交流反馈;由组长组织组内交流讨论,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解决个体的疑难问题,找出组内共性问题,提交班内讨论。
4、小组展示;各小组向全体同学汇报学习结果, 针对各小组提出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和其他各组同学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大家共同切磋,共同分享讨论研究的成果,共同纠正错误,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具体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数学运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往往以老师主导、学生被动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在数学课堂中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
本文将就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深入探讨。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在被动听课的过程中往往难以保持兴趣和专注,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学生们彼此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协作,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相互配合,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 合理分组。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内的学生能够相互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2. 设定合适的任务。
教师需要为每个小组设置合适的学习任务,任务内容应该能够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深入地交流和讨论。
3. 师生配合。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任务的讨论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且适时给予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思考。
4. 总结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之后,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之间的学习成果交流与总结,让学生从同伴的反馈中受益,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
教学效果是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
通过一些测验、问答等方式,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情况,看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一、引言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少数学生共同合作来解决问题、研究课题、完成任务等。
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主要有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社会性的活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对学习有积极影响。
而认知发展理论则关注学生的心智发展,并提出了学生通过社会交往来引发认知发展的观点。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1. 分组情况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要注意分组情况。
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能力水平进行分组,避免出现学生之间的巨大差异。
而在组内,可以适当地进行学生之间的结对学习,使得学生之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
2. 提出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
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展开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学生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和交流。
可以设立一些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互相启发。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引导他们正确地解决问题。
4. 结果分享学生完成小组合作学习后,可以邀请学生代表来分享小组的成果。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让其他学生了解不同小组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六、总结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应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于这种教学方式。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课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里会接受到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的培养,同时也会对其未来学习生涯做出深远的影响。
在数学教育方面,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学习成就感。
这篇文章主要探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目标和实施方法。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1. 提高学习效果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与他人交互和合作中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
通过群体讨论、相互提问等方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拓和提高。
2.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相互配合、协作、沟通和协商,从而培养其团队精神和领导才能。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需要自己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小组中讨论和分享,从而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同组同学讨论、交流、解释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同组同学的互相交流和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技能和能力。
小组内学生有优势和不足,学生可以互惠互利,相互补充优势和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双赢的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方法分以下三个方面:1. 分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分组。
分组时可以采取随机分组、自由分组、兴趣分组等不同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向,在小组内自由讨论。
2. 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选取适合的学习活动,如数学游戏、趣味数学比赛、数学探究等,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掌握数学知识。
3. 教师的角色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应当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f 2 1 楼 宝丽. 高 中政 治 学科教 学新 模 式—— 探 究式教 学 m.科 学 大众 ( 科 学教 育 ). 2 0 1 3( 0 1 ) ~
浅谈在小 学数学教学中 的小组合作学 习
唐 银 华 ( 重庆市忠县新生镇 中心小 学校
孔子 日“ 独学 而无 友 , 则孤 陋而 寡 闻 。” 新课 程标 准 中指 出 :“ 有 效 的 数学 学 习活动 不 能单纯 地依 赖模 仿 与记忆 ,动 手实 践 、 自主 探 索与合 作 交 流是 学生 学习数 学 的重要 方式 。” 小组合 作学 习正 是进 行素 质教 育 , 在 课 堂 中培 养学 生合 作意 识 的体现 。这 种学 习方 式 为每个 学 生创设 了表 现 自我 的 宽松 氛 围,使 学生 的思 维显 示 出积极 的状 态 ,能较 大程 度地 发挥 集体 互 助 力量 。一 位学 生 的发言 往往 会 引发 出其他 几位 同学 的 思维火 花 ,促使 小 组 各成 员从 不 同角度 ,用 不 同方法 提 出更好 的想 法 ,从而 达到 对 问题 的较 全 面 、较深 入 的认识 和理 解 。合作 学 习是指 学 生在小 组或 团 队中 为 了完 成 共 同 的任务 ,有 明确 的责 任分 工 的互助 性学 习 。 由于 它在 改善 课 堂气氛 ,帮 助学 生形 成 良好 的 品质等 方面产 生 了很好 的 效果 。被人 们誉 为 :“ 近十 几年 来最 重要 和最成 功 的教学 改革 ! ” 在 新一 轮课 程改 革 的实施 中 ,为 了继续 贯 彻“ 深化 教育 改革 ,推 进素 质教 育” 的 理念 ,下 面就 数学 课堂 教学 活动 中 , 如何 组织 学生课 堂讨 论 ,开展 小组合 作 学习 ,谈谈 我 的体会 和认 识 。 1 注意小 组成 员编 排的 科学性 。 小组 的人数 一般 以 4 ~6人 为宜 ,成员 的组 成既 要考虑 到 学习成 绩好 、 中 、差 的搭配 ,又 要考 虑他 们原 有 的性格 、情 感特 征等 非智 力 型的合 作 基 础 。其分 组方 式采 用异 质分 组 ,在学 习成 就与 学 习者 能力方 面 ,我们 曾对 不 同能力 的学 习者 ,进 行 高、 中、低 不 同能力 组合 的研 究 ,结 果显 示混 合 能力 组合 及 中能力 组合 较高 能力 组合 及低 能力 组合 有更 多 的帮 助行 为 。我 们又 进一 步对 三种 不 同能力 进行 混合 ,结 果显 示只 对 高能力 及低 能 力两 种 学 习者有 帮助 ,对 于 中等 能力者 较没 有帮 助 。同 时我们 还在 积 极地对 分 组 的形 式加 以尝 试与 优化 ,而 不局 限于 固定 不变 的分 组模 式 , 比如有 时为 了 营造 竞争 的氛 围 ,尝试 按 男女生 进行 分组 ,有 时为 了合 作 的密 切按 兴趣 进 行分 组 , 也 有时 为 了合 作 的便捷 按座 位实 施组 际合 作形成 大 组等 多种做 法 。 2 小 组合 作学 习要 遵守 一定 的规 则。 组 内成员 要有 具体 的 明确分 工 ,在一 个阶 段每 人都 有相 对侧 重 的一 项 职责 ,担 任一 个具 体 的合作 角色 ,如 小 组讨论 的组 织人 、记录 员 、资料 员 、 首席 发言 人 ,第二 发 言人 ,甚至 是 专提 反对 意见 的“ 反对 人” , 一定 时 间后 角色 互换 ,使 每个 成员 都能 从不 同的位 置上 得到 体验 、锻 炼和 提高 , 实 现 小组 角色 之间 的相互 依赖 ,增进学 生互 动 的有效 性 。再如 ,学生在 讨 论前 , 定 要有 独立 思考 ,否 则 就容 易 出现“ 搭便 车” 的情 况 。其次 ,学生 常常 以 “ 我” 而 不是“ 我 们” 进行 表达 ,这 实 际上 与学 生缺 乏 必要 的人 际交 往技 能 有 关 ,人 际交往 技 能同认 知技 能 、动作 技 能一 样 ,应 该 在小 学 的教学 中得 到 系统 的训 练 ,让 学生在 合作 中会 学 习,在 学 习 中学会 合作 ,合 作学 习 即 日 学 习取得 成功 的条件 , 同时 ,其本 身也 是一 种重 要 的学 习 目标 。 3 组织 课堂讨 论 。开 展小 组合 作学 习时 应该 注意 的 问题 ,我们 知道 。 小组 合作 学 习既是 一种 实 际操作 问题 ,也 是 理论 问题 。需 要我 们不 断 的去 探讨 、去 研究 。 下面就 组 织课 堂讨 论 。开展 小组 合作 学 习时应 该注 意 的问 题 。谈谈 我的 看法 : 3 . I必 须能够 科学 的组 建合 作学 习小组 教师 应 该根据 班级 内的实 际�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共2篇).doc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共2篇)第1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范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
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研究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对课堂上的学习效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如今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丰富多彩,而通过小组合作而获取知识的形式逐渐显示出其优势。
该方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学习、交流空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然而,小组合作目前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想要更大程度的提升教学效率,需要结合现有问题逐一寻求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现状;策略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在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理都得到不同发展。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上学入门最基础的其中一项课程,学好小学数学是为以后更加深奥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根基牢固了,应对复杂的课程才能轻松自如,因此,学好小学数学至关重要。
为了让同学们对小学数学的学习更加透彻,老师们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其中分组学习的方法普遍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学习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一、分组学习的优势通常来说,在小学阶段,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难度系数较高,另一方面,数学是一门单一枯燥的学科,学生在对待数学问题时需要承担更多的学习压力。
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没有一条生动有效的教学途径来作为缓冲,不仅会使得教学质量大打折扣,而且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此讨厌数学这门课程。
与以往的教学形式不同,通过分组来学习数学知识,除了进一步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提供了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成绩。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进行小组合作
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有效进行小组合作摘要:探究式课堂就是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能针对某个问题产生疑问,通过开展探究性课堂来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基于小组合为前提的教学模式,教师能使学生与教师充分地沟通。
探究性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线索,切实落实教学中各项措施,向探究方向发展。
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思考,进而能深入地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开展;小组合作;探讨前言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我国基础教育的应用领域不断进行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
“协作”的思想逐渐取代传统的“单打独斗”,成为新课程学习的核心思想。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小组学习也体现了时代精神。
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概述了一些观点。
1根据学生特点分组,合理小组合作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离不开小组内学生之间的沟通交往。
所以在分组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互补分组,组内成员相近,各组之间相对平衡的原则进行。
有调查发现,气质特征如果相差较大的人反而容易一起长期相处。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的开展的学习小组的分组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个性爱好、学习情况、心理特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析评价,然后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多个异质小组,进行平时的学习和探讨的合作。
一般成员人数4~6人,可以让组员自己推选一名基础好、能力强、组员都比较认可和信服的人来当小组的组长,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在教师的帮助下,用组内成员互相协作,一起学习和探究知识的方式完成数学学习的内容任务。
同时明确的让组员都了解在快乐和谐的学习小组氛围里,是学习合作小组的目标。
让组员之间多交流,匹配各自相同的共同点,增加认同感,使得平时在小组沟通的时候能够兼从轻陌生感和压力,增加实践学习,共同协作,培养良好的竞争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比着学,园艺学,一起合作,共同学习的目的,小组成员都可以得到进步和发展。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吴红英随着课改的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的课堂,就会体验到教师的角色正悄悄地转变着;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悄然改变着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师生的精神面貌,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自主、合作、学习,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等的频度和效度,这样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才更具有了主动性、民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学习才会变得更为丰富而有个性,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正在建立。
如何在教学中使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下面结合自己的点滴教学经验谈一下我对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在的体会。
一、创设合作氛围,使学生“要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非与生俱来的。
何况,在我们的教学中,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等思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日益显示其重要性,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因而,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放在重要位置,但是,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是他主的,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蜕化为教师指令下的“操作机器”,丧失了主观能动性。
正如杜威所言:“假如由教师命令儿童活动而儿童呆板执行,那不过是肤浅的筋肉训练罢了”。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就要创设适宜合作学习的情境,渲染集体合作的气氛,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要合作”的动机和愿望。
我认为快速呈现信息和控制学习时间是两个行之有效的策略。
1、快速呈现信息。
快速呈现信息,使学生个体应接不暇,仅凭个人能力难以应付,这时学生很容易产生小组成员要集体合作的想法。
如教学:亿以内的口算加、减法时,由于口算内容很枯燥,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他们思维,我出示口算题250+470=?我要求学生在三分钟时间内,比一比哪个同学或哪个组的同学想出的方法多,这时学生纷纷讨论学习。
有汇报的,有记录的。
得出了多种不同答案,有200+400=600 50+70=120 600+120=720,有250+400=650 650+70=720 有200+470=670 670+50=720 有250+500=750 750-30=720有200+500=700 50-30=20 700+20=720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合作探究浅谈
抚志乡九年制学校王茂娅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成员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因此,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课标的需要!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只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
我在教学中,常常是这样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1.创设情境,营造探究的氛围
创设情境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二年级的学生才6、7岁左右,天真、爱幻想、是他们的天性。
因此教学中为学生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新教材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为我们创设情境提供了生动有趣的素材。
例如:我在教学一册的《比大小》时,创设了一个“小猴吃桃”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乘减》时,创设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很多。
总之,创设情境,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孩子们的生活,学生乐于接受。
探究,是对“未知”的一种探索,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兴致很高。
但是在探究过程中,肯定有错误产生,特别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出现错误会频频发生,这是很正常的。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多动手“试一试”,这样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其中,学生就容易有所创新。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一种试误、一种发现。
既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问题发生便是正常的情理中的事情。
遇到这种情形,教师要善待学生,弄清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矫治,而不能不问青红皂白,轻易否定,甚至予以嘲笑、呵斥;久之,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最终,损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他们不敢去探究。
我们必须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这是学生学会“探究”的前提。
我在教学中一直努力地去营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实践证明,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思维会处于活跃的状态,学生的创造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浓,探索数学知识的劲头更足,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与运用。
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三袋糖,告诉学生这三袋糖的块数是相同的,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第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你们说这三个同学哪个分得的糖最多?学生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时老师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分糖。
“怎样会是一样多呢?”“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对眼前的事实不相信,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这样,在宽松、民主、讨论的气氛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明确学习任务。
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
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
也就是教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
这些任务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价值外还可以分解,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共同参与,人人都有事可做!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的任务,可以避免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统计》这一内容时,我向学生提出了学习任务:明天下午第二节课是体育锻炼课,老师想安排一些你们喜欢的运动项目,到底安排哪些运动项目呢?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调查与统计一下吧!孩子们明确了学习任务,便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完成自己的任务去了。
3.合作、探究。
学生的差异决定了课堂教学应是有差异的教学,研究性教学中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使得这种差异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因此合作学习是研究性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学策之一。
可以这么说,有研究性的课堂教学就有学生的合作学习。
例如在《长方体表面积》教学中出现第4、5、6这三种计算方法,正是由于教师让学生进行充合作与讨论才产生的。
合作学习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相启发、相互取长补短,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益。
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立即引导学生开始合作、探究,这是小组合作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
并且学生每个人都必须有一定的责任分工,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也就是说,学习任务已经落实到个人,小组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在学习“量长度”时,我让孩子们分组测量,于是孩子们有的指挥,有的手拿粉笔做记号,有的充当标杆,有的用尺子量……每个人都兴高采烈,洋溢着主人翁的自豪感。
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
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
测量,也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尝到了合作的乐趣!
二。
小组合作探究的实施策略。
小组合作探究既是实际操作问题,也是理论问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讨、去研究。
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几条比较重要的策略。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
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例如:我在让孩子分小组学习“认识钟表”时,小组内有“教师”,有“学生”,有“记录”,还有“裁判”,学生的分工非常明确!;又如:在开展数学活动课“小小商店”时,孩子们相约带来了玩具、书、文具等物品,教室里开张了近十个小商店,有经理、营业员、收银员、、顾客……教室里热火朝天但秩序井然。
开展这样的学习活动,如果不分组,如果不分角色,全班一起做这样的游戏,局面真不可想象。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我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
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
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
象这样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