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

合集下载

最新-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 考试说明解读 大纲人教版 精

最新-2018年全国高考地理 考试说明解读 大纲人教版 精

2018年全国大纲版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全国大纲版地理考试说明所列“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与内容”相对于2018年没有变化。

到2018年为止,大部分省区已经进入新课标高考的年份,大纲版老教材的省区越来越小。

从今年的全国大纲版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可以看出,2018年年高考地理考试试题,应该从题量、难度、形式、结构等各个方面与去年相比应该变化不大,体现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继承和稳定性,依然延续往年以能力测试为主,侧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有向新课标靠拢的趋势,新课标提出的:“能够发现和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的进行强化。

总体来说这种稳定性有利于高三教师和学生的复习与备考。

通过2018年全国大纲高考《大纲的说明》题型示例,还可以看出地理学科的一个特点,即无图不成题,所以在复习中要以地图为重点,加强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和图图转换的练习与思考,构建心理地图,所谓心理地图就是包含各种地理信息的地图在人脑中形成的表象,既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清晰主体的反映,也是一种记忆表象,可以加深对地域知识的认知。

在认定图表材料时应该遵循仔细、完整、穷尽一切图文信息的原则,不丢掉任何一个信息点,尤其是要注意图例、注记、标题说明等,切忌马马虎虎,读不准、看不清。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2018高考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 科学备战2018高考

2018全国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深入解读《考试大纲》科学备战2018高考※地理学科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一、2018年《考试大纲》趋于稳定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从而实现“稳定中求创新”的改革目标。

稳定意味着2018年高考仍以“能力立意”为主,创新则逐渐转向“核心素养立意”,加大地理核心素养考查力度将成为2018年高考试题考查的必然趋势。

二、2018年高考命题趋势分析1.紧抓学科主线,突出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学科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发展观等。

由于人地协调观在地理学科中的特殊地位及在当下中国发展中的重要性,高考试卷中除了“环境保护”选做题突出考查人地协调观外,必做题的命制也将人地协调观贯穿其中。

预测2018年高考试题会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两者对立统一,并不是不可调和的。

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就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如,农业生产方面要遵循自然规律,尤其是在生态脆弱区,要因事因地制宜,避免产生生态破坏等问题;工业生产方面要发展清洁生产,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

高考地理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考试说明解读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说明解读和例题示范考试内容及题型示例地理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地理科部分。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考核目标与要求主要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四个方面。

这四个方面又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获取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将所学地理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和内容建立正确的联系;准确地运用地理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地理问题(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正确表达事物的地理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地理事物的特征;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能从地理角度对时政热地问题、身边的现实问题作出正确的解释、评价,因此、因时制宜地提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措施(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

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

2018高考地理大纲解读

2018高考地理大纲解读

2018高考地理大纲全解析与2017年相比,地理学科2018年的高考考试大纲说明从能力要求、考试范围、试卷结构等方面来看均无明显变化。

预计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难度、知识点布局、命题特点等会延续往年的风格,重点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掌握情况,突出对地理学科素养的考查。

2018高考地理大纲全解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察: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能够从文字中获取地理信息;2、能够从图形备注图例中获取地理信息;3、能够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运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勾圈画,在阅读题目的时候就从文字、图形、备注、题干画出认为重点的信息以方便应用。

二、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

总之一句话,学生应根据所给的条件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

三、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通过研究近几年全国卷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小切口、大纵深——考查对细节知识、原理的理解;2、创设新情境——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考查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图文信息、运用信息解答问题的能力——贯穿全卷;4、要求答题规范,注意地理术语地运用。

地理学科是文科学生感觉难度比较大的科目,一方面自然地理部分知识思维难度大,需要学生思维清晰,而人文地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需要学生具备生活常识、了解时事热点。

高考地理全国卷的突出特点是“小切口、大纵深”,出题往往围绕一个具体的知识点,层层深入,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是否准确,是否能灵活运用所学原理、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学生感觉高考难度大的原因。

针对高考地理学科特点、高考考试动向,下几点高考备考建议:一、系统地进行二轮复习。

专题3.5 人口与城市-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精品解析版】

专题3.5 人口与城市-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 【精品解析版】

【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考纲展示考情分析命题预测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017全国卷Ⅲ选择,12分2016全国卷Ⅰ选择,12分2016全国卷Ⅲ选择,12分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人口统计图或人口资料为背景,考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问题及对策2.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与产业转移、国土开发等相结合,考查人口迁移、人口流动的因素及影响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多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要求考生运用人口资料分析、对比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口差异4.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近几年考查频度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城市或城市群发展为背景,考查城市功能区布局、城市等级与城市区位相结合的综合分析5.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近几年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预测2018年高考会结合现实热点,如与城市人口流动、城市内涝等相结合,考查读图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7.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近几年考查频度有增高趋势,考查形式为选择题。

预测2018年高考会以某地特殊的文化现象为切口,考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轻松构建学霸脑图】1.人口与环境2.城市与环境【强化应用】(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A.下降速度越来越快B.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C.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D.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2.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1地球与地图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1地球与地图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11地球与地图【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轻松构建学霸脑图】【强化应用】(湖南省郴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上图所示范围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1100米B.1190米C.1820米D.1560米2.上图中①②两聚落之间的剖面图可能是A.B.C.D.3.上图中③④⑤⑥四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是A.③B.④C.⑤D.⑥(广东省深圳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1月月考)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地理事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等值线表示的地理事物最可能是A.海拔高度(单位:米)B.≥10℃积温(单位:℃)C.年总蒸发量(单位:毫米)D.年日照时数(单位:小时)5.甘肃武威的数值小于酒泉,最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D.植被6.西南部的和田地区数值较低,其主要原因是A.受湿润气流影响,阴雨天较多B.植被破坏,沙尘天气多C.工业排放大量废气,雾霾严重D.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广东省化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非常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

读图,完成7—9题。

7.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为A.沿等高线B.沿山脊线C.沿山谷线D.连接聚落8.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9.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A.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B.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C.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D.绕过山岭,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诊)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在我国北方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每年都要在两地之间来回迁徒。

下图为某年北京雨燕迁徒线路图。

读图,回答10—12题。

10.北京雨燕每年“南飞”的飞行距离大约是A.8000千米B.18000千米C.35000千米D.70000千米11.北京雨燕“北归”期间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B.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扩大C.成都太阳高度日变化增大D.成都昼夜变化幅度增大12.图示海区A.甲海区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B.北半球夏季乙海区海水向西流C.丙海区受西风影响形成暖流D.北半球冬季丁海区盛行东北风13.(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下图为我国台湾岛附近的海水等深线(单位:米)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高考地理的四项能力目标强调对考生思维过程的考核,体现了思维过程的程序性和层次性,即体现了“获取和解读信息(审题)——发现并提取有效信息(明确考查意图)——调动和运用知识,确定解决问题的路径——运用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方法,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地论证问题,并在论证问题中体现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

可见,论证和探讨问题能力是在前面三项能力基础上提出的更高要求,是高考地理能力测试的重要能力。

因此在解答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观点明确,表述清晰“学习有用的地理”,即要提高考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在利用地理基本知识和原理解决问题时,有许多与当今时政联系密切的问题,这就要求考生用正确的观点,旗帜鲜明的清晰表达出来,并用于论证和探讨问题过程之中。

2.逻辑严密,追求论证观点与表述内容上有机结合论证和探讨问题是地理综合能力的最高要求,是考生运用所学基本地理原理和基本规律,综合分析、论证现实问题的具体实践。

该类题目往往要求考生能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完整地说明;能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和阐释,最终做到论证观点和表述内容上的有机结合。

3.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具备了以上方面的基础和能力之后,具体的论证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论证方式。

(1)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2)解释性论证: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有结果,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

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

(3)判断性论证: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判断,然后论述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

(4)评价性论证:主要是对“利弊”“优劣”“重要性”“影响”等的评价。

专家权威解读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之地理、历史科目

专家权威解读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之地理、历史科目

专家权威解读2018年高考地理、历史《考试大纲》专家解读高考地理大纲:关注基本知识和素养一、考纲与去年一致2018年的地理高考大纲与2017年的相比,考试内容范围、考试目标与要求没有变化。

但依照总纲及近年的命题风格,高考地理注重考查基础性、综合性,注重必备的生产和生活常识与表象的积累及跨学科的知识技能的考查。

二、备考建议1.日常教学中要关注自然、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

结合学生所学的知识,提炼素材,创设情境,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

2.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综合性。

要从地理的视角分析真实的问题,调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根据具体条件进行逻辑推理,要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辩证、动态地分析问题;随着空间尺度的不同,地理事物的问题情境会发生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也不同,问题的设置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

3.关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

对于教材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要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去探究,通过探究的过程,夯实基础,灵活运用知识。

关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注意必备的生产生活常识与表象的积累,重视地理画图和读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专家解读高考大纲:历史重考查核心素养及能力历史:重在考查核心素养及相关能力、方法历史学科的考核目标与要求,考纲表述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也就是说,历史科目的考核是基于2003年以来使用的历史课标规定的考试内容,即考点与去年相比并无大的调整,考查基本范式不变。

总体上贯彻了“一体四层四翼”的命题指导思想,从实现高校选拔人才的目标而言,进一步提高甄别、区分和选拔的考试功能。

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应引起重视:1、命题从基于“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考查侧重点转变。

考纲明确“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考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必考内容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地理1)1.宇宙中的地球(1)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3)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1) 地壳物质循环(2)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3) 大气受热过程(4)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5)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6)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7)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4)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第二部分人文地理(地理2)1.人口与城市(1)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3)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4)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5)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6)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 地城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2)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2) 流城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3)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4)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5) 区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1) 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2)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3)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4) 数字地球的含义第四部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义务教育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内容的基础,因此,义务教育的地理课程内容是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学科能力篇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学科能力篇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学科能力篇【知识网络】高考《考试大纲》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暗线”,即考查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

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备考期间,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和地理素养,强化规范审题、规范用语、规范解答、规范书写等方面的训练。

能力1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地理信息的分类(1)数字信息:数字信息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绝对数值,体现某地理要素的状态,该类问题多从地理要素的定性角度进行考查;另一类是变化数值,一般由一组不同数字组成,体现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该类问题多考查地理要素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2)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这些信息包含在题干、图示、图例中。

如气候、河流、植被、湖泊、地质构造、地形、气压、风向等要素。

(3)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居民点、农田、工业区、道路、桥梁、建筑等要素。

2.地理信息的获取(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承载着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提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学科试卷分析高三地理组教师袁会彩一、试卷的总体评价今年全国1卷的地理试题整体延续了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卷的特色,选取了新颖的材料和设问角度,注重培养和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践,体现了全国1卷稳中求新、综合全面的特色,突出了高考育人和选拔的功能.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以考试大纲为依据,以能力考查为重点,将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科素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试题情境设计联系实际,贴近考生认知水平,反映时代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具体来说,今年全国1卷地理试题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立足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思维。

本次地理试题题型和结构稳定,考题基于高考地理大纲,注重考查学生的图像判读能力和对题目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如,第4题、第5题通过“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图”,引导学生将人口和城市地理的知识点有机结合,快速从题目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考生根据人口数量变化趋势,结合四大直辖市的人口数量变化和迁移规律和现实情况,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深化对于人口和城市的认识。

二是创设新颖的材料情境和设问角度,启发思考。

本次地理试卷材料来源稳定多变,材料内容丰富新颖,在延续上年整体出题风格的同时,也对试题的设问思路和设问方式有所设计和创新,启发学生开放性思考。

如试卷第37题以“嫩江支流乌裕尔河下游扎龙湿地”为切入点,将堰塞湖和沼泽湿地进行比较,鼓励学生思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其影响,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其中第(4)问提问学生“是否同意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

考生若能结合地理认知给出相应的证据,同意和反对皆可,将考生从标准化作答模式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独立思考、畅所欲言,从新颖的角度去看待地理问题,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

三是内容选取富含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人口与城市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人口与城市

2018高考地理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5人口与城市【近3年全国卷考情分析与预测】【轻松构建学霸脑图】1.人口与环境2.城市与环境【强化应用】(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展望》2015年报告中全球总和生育率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世界人口总和生育率变化的特点是A.下降速度越来越快B.从2015年前后开始匀速下降C.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期下降速度最快D.21世纪中期以后下降速度开始减缓2.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人口总和生育率一直低水平徘徊,长期低于2.1。

这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社会负担减轻,利于经济快速发展B.家庭负担减轻,利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C.农村劳动力严重短缺,制约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D.人口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山东省临沂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12月月考)人社部在谈及今年就业形势时表示,今年的就业形势整体稳中有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时出现了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的“招工难”和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读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城市传统劳动力需求“招工难”,主要原因是①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制造业比重降低②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③中西部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⑤农民工价值观的改变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②⑤4.外出农民工增速放缓,将导致A.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B.农村老龄化问题得到明显缓解C.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提高D.省际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读图,完成5—7题。

5.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6.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以及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均合理的是A.水1和污2 B.水2和污2C.水3和污1 D.水2和污17.与E组团相比,B组团布置物流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邻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B.地形平坦开阔,可利用空间充足C.靠近山区,环境优美D.分布在郊区,土地租金低8.(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地理)Ⅱ. 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 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

(1)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3)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3)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3)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1)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3)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1)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018年地理考试大纲分析及后期复习建议

2018年地理考试大纲分析及后期复习建议

分析自然恢复的次生林比人工 松林防水土流失效果更好的原因。
森林作为陆地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森 林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土、防止水 土流失,保存水土等作用明显。植被 恢复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根本,不同的 次生林,由于植被种类不同,密度不 同,根系所扎的深浅不同,其保持水 土的功能是不一样的。本题我们主要 就是抓住以上几点进行分析的。
一、研究考卷------明确考试动向
注重研究以下5个视角
2017年的三套全国试卷体现以下特征 1、内容选取导向明确、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 地理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 原理,使传统文化具体化,培养学 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
(Ⅲ卷)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 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图1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 1~3题。 1.图1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 A.四川盆地 B.华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2.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3.该景观主要分布区具代表性 的地方剧种是 A.川剧 B.豫剧 C.粤剧 D.越剧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剪纸艺术”为载体,考察背后蕴 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 理联系。
图1为我国两地传统民居图,其中甲图为土墙平顶屋, 乙图为砖墙斜顶屋。据此完成 1〜3题。


1.甲、乙两传统民居分别位于 A.新疆、四川(3.43%) B.甘肃、浙江(58.91%) C.陕西、江苏(37.16%) D.贵州、广东(0.46%) 2.导致甲、乙两地传统民居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4.39%) B.气温 (4.83%) C.降水 (88.7%) D.河流 (2.07%)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2018年高考新课标地理全国I卷、全国II卷试题设计以《课程标准》、《考试大纲》为依据,注重考察考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学科素养,坚持地理学的一般原则,以图形为载体,生活为案例重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重视基础,考察能力,在题型、题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的命题思路,试题主要特点体现如下。

2018年高考地理试卷特点分析地理学科素养的综合能力是本次考察的主要目的,从人地关系到学生的综合思维运用能力,到地理与生活的实践应用都在本次考试中有体现。

1、贯穿人地关系主线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

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44题,强调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全国II卷44题,白洋淀的生态保护等都体现出了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的发展关系。

除此之外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发展以及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频发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也都渗透了人地协调的理念。

2、强调综合思维运用综合性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同时也是地理学科的基本性质。

综合性思维主要是引导学生能从综合的视角认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全面的认识不同地理环境特点与地理原理、概念。

如:主观题中全国I卷37题,乌裕尔河的变迁过程,扎龙湿地的发展特点;全国II卷37题,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与机制,在中部大平原高发的原因和影响等都是综合思维在地理教学中的体现,需要考分析各个地理要素,最终认识地理事物与环境的关系。

除此之外客观题中全国I卷6-8题河流阶地的相关知识与全国II卷9-11题汾河流域降水等也都体现了需要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从而得出答案的这一综合思维。

3、依托区域认知理念区域性是地理教学的另一特点,地理知识在呈现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区域为依托,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各种人地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地理考试大纲剖析、命题预测及备考策略探究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于昨天由教育部考试命题中心发布,高考考什么,如何考,成为目前悬在高三考生头上的一把利剑,十年寒窗到底会有什么结局?笔者3结合多年的高三教学经验,在深入研究近几年高考真意的命题特点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对2018年高考做出了大胆的预测和剖析,以期对高三复习备考有益。

一、2018年高考文综地理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及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确定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及要求。

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①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②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③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①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及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

②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

③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④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

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 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①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 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的要点。

②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①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②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

③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及结果。

④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Ⅱ.考试范围及要求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 1、地理2、地理 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

必考内容1.宇宙中的地球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及发展的意义。

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口及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生产活动及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人类及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及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及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

选考内容选考一旅游地理1.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分布(1)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2)自然旅游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进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1)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

3.旅游规划及旅游活动的设计(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2)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路线。

4.旅游及区域发展(1)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2)旅游及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选考二环境保护1.环境及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及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3.生态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4.环境污染及防治(1)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环境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5.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的作为。

二、2018考试大纲剖析及命题预测(一)2018年考试大纲要求1.2018《考试大纲》保持稳定,坚持能力考查方向2018年地理高考大纲及2017年相比,在“考试性质”、“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题型示例”等方面都没有变化,保持了高考考查内容的稳定性。

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大纲仍保持稳定,体现“以能力立意”的改革思路没有改变。

2.明确地理考核目标,认真体会能力要求(1)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及要求(2)地理学科的考核目标(学科能力要求)3.考生临场能力要求: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对新知识的举一反三、联系迁移能力;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的表述能力。

(二)2017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1.命题思路创新,重视过程分析2017年的全国文综卷,从知识重组线索,选材思路,情境设置,设问角度,图象形式等方面都给人以新的印象。

这种“新”的感觉,会令有的考生和指导教师感到“耳目一新”,也会有人感到“瞠目结舌”,平时不会思考问题的考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

许多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条件去“设身处地”去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利用书本上的现成内容,也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

2.试题陌生度高,向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靠拢即将颁布的课程标准提倡“地理课程旨在使学生具备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学会运用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及人文环境,提高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为培养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有行动力的公民奠定基础”。

在2017年文综地理试卷中对此有明显的体现。

由于强调地理核心素养考查,试题多是“陌生”的面孔,头脑中没有熟悉的储备信息,这就需要新的认知过程,现场理解、分析、判断、探究,这正是考生能力的较量,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情感态度的考验,实际上这样的试题为优秀的考生提供了展示潜能的机会。

3.提升能力要求,注重科学分析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具有理科思维的特性,重实验、重量化,重科学分析和定量研究。

但地理试题并不要求详细的计算,考场上要通过所提供的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或运用排除法进行比较、判断。

特别是选择题,在充分获取和解读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后,从四个备选项目中进行选择,重点是考查科学分析、逻辑思维进行排除的能力,而不是考查计算能力,这点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4.试题原创性强,体现公正、公平全国文综卷中的试题基本都是原创,首次在高考考场上出现,不仅教材上未见,就是指导教师也未必在复习过程中讲过,需要考生临场独立思考、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才能解决的。

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才体现公正和公平。

同时也有利于选拔需要,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5.体现选拔功能,具有一定难度高考始终是具有选拔功能的,要使优秀的考生得到鼓励,试题就必须具有一定难度,这样才能为高校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好题为优秀考生充分展开思维提供了机会。

对优秀考生的标准也需要重新审视,平时习惯于背诵书本、课外知识贫乏、思维僵化、只做一般复习材料上的试题(可能成绩还不错),而不讲究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在应变能力、联系迁移能力和表述能力上就会欠缺,那就很容易在新问题面前感到不适应。

有些考生遇到自己未见过的题目就感到心慌,这是缺乏独立思考、没有信息的表现,值得我们在复习活动中予以注意。

6.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地理学中的应用等知识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高度出发,提出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深厚基础。

无论是服务选才,还是引导教学,高考都应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17年的高考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载体,考试中心主任对相关试题做出了很高评价,说明这样的出题策略符合国家的育人要求和高考选拔思路,也说明这对2018乃至未来的高考备考,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地理试题立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背景材料,使传统文化具体化。

文综全国Ⅲ卷1—3题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剪纸为载体,通过人文景观去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最终落脚到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