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舟记》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3 《核舟记》(实战训练)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3 《核舟记》(实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6db3cd251ed9ad51f01df2cc.png)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5 《核舟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___(2)如有所语__________________(3)两股战战__________________16. 选出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启窗而观俄而百千人大呼B. 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C. 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 高可二泰许珠可历历数也17.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3.核舟记》及类文阅读精练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3.核舟记》及类文阅读精练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84af763bcd126fff6050b03.png)
三、《核舟记》阅读及类文精练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大苏”泛赤壁水波不兴尝贻余核舟一“大苏”指(1)________(人名)(2)兴:________________(3)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4篇)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c820b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23.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精选4篇)《核舟记》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学习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突出重点的写法。
二、认识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家的高超技艺。
教学设想一、重点和难点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材料,运用简练生动的文字再现了“核舟”的形象。
掌握这个特点,是成功地实施教学的关键。
重点是文章的第3段。
这段写苏武和黄庭坚在船头“共阅一手卷”的神情,又以佛印的“矫首昂视”为烘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武滴居黄州时期的闲适生活和旷达心情,也说明了他“泛舟赤壁”的由来。
这是雕刻家艺术构思中的主要之点,也是这件艺术品的主题之所在。
难点是怎样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这是因为文章涉及了艺术品的所有细节,如果只看字面,会给人以眼花缭乱的感觉;而要探究每一个细节跟主题的联系,则非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不可。
这个难点解决了,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艺术品的主题,更好地掌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审美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拟兼用诵读和讲解两种教法。
诵读教法主要用于第2至4段,要求达到当堂基本成诵。
应当说明的是,课本并未提出背诵的要求,但这是文章中的精彩部分,熟读成涌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和语感的培养,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这样做不仅必要,而且符合教学大纲精神。
讲解的重点是文章的写法和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个别难句也要照顾到。
三、课时安排这篇课文拟用两课时教读。
第一课时:介绍作者,熟悉课文大意,讲解第一段,诵读第2.3段。
第二课时:诵读第4段,略讲第5、6段,分析写作方法,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中第1小题。
四、预习要求1、对照注释弄清文章大意。
2、解决个别生字词的读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简单介绍自己家里有的成曾经见过的工艺美术品,然后问:①“核舟”的雕刻者是谁?(目的是弄清课文中的称名法。
开头称姓称字是一种正式而又亲切的称法,末尾姓、名、字并称,是正式的称法,这是雕刻家自称,但也可用于称人,如苏武《方山子传》中“此吾故人陈忙季常也”。
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精备说课稿)
![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精备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352008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7d.png)
年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 核舟记(精备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核舟记》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文言文,作者魏学洢。
这篇文章通过描述核舟的制作过程,表现了工匠们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创造力。
课文语言简练,条理清晰,富有文学韵味。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体会课文的语言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阅读文言文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古代工艺品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课文中所描述的核舟的制作过程和艺术价值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核舟的制作过程及艺术价值;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工艺品,培养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把握,核舟制作过程的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难点:对古代工艺品的欣赏,课文中所体现的工匠精神。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掌握课文内容。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核舟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古代工艺品,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共同解决问题。
4.教师引导: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精析精练:3 核舟记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精析精练:3 核舟记](https://img.taocdn.com/s3/m/ecdf52f5ce2f0066f433220f.png)
3 核舟记一、趣文导读坐椅子一家索债人多,椅凳俱坐满,更有坐上者。
主人私谓坐者云:“足下明日早些来。
”那人意其先完己事,乃大喜。
遂扬言发散众人。
次日明即往。
叩其相约之意。
答曰:“昨日有亵坐,甚是不安。
今日来,可占把交椅。
”【译文】有户人家讨债人很多,椅凳都坐满,还有坐在门槛上的。
主人悄悄地对坐门槛的人说:“你明天早些来。
”那人以为先要还他的债,十分高兴,于是劝说他人全部散去。
那人第二天黎明时马上前往,述说前日相约之意。
欠债人说:“昨天有所亵渎,让你坐了门槛,很是不安,今天让你早来,可先占把交椅。
”二、美文精读【作品卡片】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朝末嘉善(今属浙江省嘉兴市)人。
明朝末年的著名散文作家。
是当地有名的秀才,也是一代明臣魏大中的长子,一生未做过官,好学善文,著有《茅檐集》。
被清代人张潮收入《虞初新志》的《核舟记》,是其代表作。
【文言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课后知识探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课后知识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bddf55cc7931b764ce150d.png)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一、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
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他最著名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
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三、字音字形四、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二)古今异义1.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
今义:单的;不成对的,跟“偶”相对。
2.高可二黍许“可”的古义:大约。
今义:表示同意。
“许”的古义:上下。
今义:答应;允许。
3.其两膝相比者古义:靠近。
今义:比较,较量。
4.神情与苏、黄不属古义:类似。
今义:归属。
5.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古义:竟然。
今义:曾经。
(三)一词多义1.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形容词,奇妙、奇特)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名词,零数)2.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3.有:为字共三十有四(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炉上有壶(表示领有,与“无”相对)4.可:高可二黍许 (大约)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右端)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6.者: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居右者椎髻仰面(……的人)7.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表并列,并且)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连词,表转折,但是)启窗而观(连词,表顺承,然后)8.盖:盖大苏泛赤壁云(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9.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助词,无实际意义)此中人语云(动词,说)(四)词类活用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居右者椎髻仰面 (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五)文言句式1.倒装句—定语后置(1)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后置定语,“者”用作后置定语的煞尾,相当于“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c9ca88360cba1aa911da13.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
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他最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
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1.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横着)3.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二)古今异义1.约八分有奇古义:零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课后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1《核舟记》(课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4d9b2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f.png)
11《核舟记》(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现,富有诗情画意。
解析:课文第2-5段是对核舟的具体说明,生动地描绘了核舟上人、物、景、字等。
归纳概括即可。
二、参考答案第一问:核舟的部位| 说明的具体事物说明顺序船舱若篷、小窗、对联船头佛印(右)、苏轼(中)、鲁直(左)空间顺序船尾右舟子(仰面)、左舟子(视听)船背题名、篆章第二问:原因有二: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竟然还可以开合,由此写起能够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后赤感赋》《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
解析:本题意在使同学们充分了解本文的主体部分,用心体会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六、参考答案:l.句中“奇巧“总说雕刻技艺的高超。
“能以径寸之木……木石”说明雕刻者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很小,而表现的范围很广;“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说明他构思精巧。
这个句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这一特点。
2.“可”,“大约”的意思;“许”,“上下”的意思。
这个句子体现了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3.这段话描绘了船尾两个具有不同动作和神态的舟子的形象。
先写总体布局,再细写两个舟子的姿态、神情。
一个“啸呼”,闲散不羁;一个“视端容寂”,专注沉静,一个“听“字,突出了该舟子等待茶开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育。
这段话体现了本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解析:结合句子描绘的具体内容,扣住关键词体会语言特点。
七、参考答案:1.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卷横幅书画长卷。
2.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
3.总计这一核舟,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有竹船篷、船桨、火炉、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解析:古汉语中使用数量词时,往往省略量词,有时数词还放在中心词的后面。
专题《核舟记》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
![专题《核舟记》教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知识汇总+阅读真题(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612336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f8.png)
2024年幼师顶岗实习自我鉴定转眼间,两个月的实习生活就要结束了,在这之前我还是一个在校园彷徨的学生,不知实习的单位在何方。
但现在,两个多月幼儿园实习就这么度过啦!在世纪星幼儿园为期八周的教育实习是值得珍惜和理性分析的。
在此期间点点滴滴的事情对于一个实习老师来说是难忘的。
回顾自己走过的这些日子,可谓是痛并快乐着,带给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有幼儿的笑脸、幼儿的泪花,幼儿的纯与真、老师的付出与回报,还有实习的苦与累、挫折感与成就感,理论与实践的冲击,这些都逐渐在我们本来有点浮躁的心灵内沉淀,发酵成一种不能用纸笔所形容的感动。
在幼儿园的实习阶段,我学到了执着、坚持、奋斗、理解和珍惜。
来幼儿园的第一天,我就暗地下决心好好学习,严格要求自己。
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了我第一天的正式实习,在班上,面对一些调皮的捣蛋鬼,让我不知所措;面对一些文静的孩子,我在他们的眼里成了一个隐形人。
这让我火热的心有点凉了,失落感向我不断地涌来。
我在心底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尽快了解全体幼儿,记住他们的名字,经常与他们谈心,减少幼儿对我们的陌生感。
接下来的几天,我在与保育员一起工作中不断地记住孩子的名字,在观摩课中那些上课踊跃发言的孩子给我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每天清晨我会和每个孩子打招呼,和他们一起玩区域游戏,为的就是让他们注意到我,喜欢我。
微笑着与孩子们打招呼,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我时刻在他们身边,我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与孩子们相处,聊天,尽可能地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渐渐地孩子们开始喜欢我了,喜欢跟在我后面缠着我问东问西。
我那个时刻心是甜蜜的,我的所有努力没有白费,我也开始喜欢上这群孩子了。
因为他们聪明的让我吃惊,可爱的让我心疼。
虽然喜欢上了这群孩子,但是日常常规也不能忽视。
我的指导老师在刚来实习的第二周告诉我,常规方面一定不要放纵他们,而是严格要求他们。
如果孩子做的不对,你就要批评他,告诉他做错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在孩子的心中要树立起教师的威信,该严肃的时候要严肃,课后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闹,这样子班级常规才会管理的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文白对译及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核舟记》文白对译及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e7f2bbc0b4c2e3f572763ee.png)
《核舟记》文白对译及练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奇巧:特殊技巧。
以:用。
径寸:直径一寸,用来指细小的东西。
之:结构助词,的。
为:做。
明代有个有特殊技艺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细小圆形木块雕刻宫殿、杯盘碗盏等生活用品、人物,以至于飞鸟走兽、树木石头,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罔:没有。
因:依据。
势:样子。
象:模拟,模仿。
形:形状。
具:具有。
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尝:曾经。
贻:赠送。
余:人称代词,我。
盖:表推测原因之词,原来是……泛:乘船。
云:语气助词,放在句末可不译。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舟游览赤壁。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首尾:从头到尾。
有: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意思同“又”。
奇:零数。
可:大约。
许:表约数。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
中轩敞者为.舱,蒻蓬覆之.。
轩敞:中间高起而开敞。
轩:高。
蒻蓬:蒻竹叶做成的船篷。
蒻是箬的异体字。
为:是。
之:代词,代舱。
中间高起而开敞的是船舱,用蒻竹叶制成的蓬子覆盖着它。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旁边开了小窗,左右各四扇,共有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相望:左右相对。
相:互相。
启:打开。
而:顺承连词,可不译。
焉:语气助词,可不译。
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闭之.①,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②。
之①:代词,指窗户。
糁:涂抹。
之②:指字迹凹痕处。
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有“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八个字,用石青涂在刻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峨冠:名为动,戴着高高的帽子。
峨:高高的。
髯: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胡须。
者:……的人。
《核舟记》(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核舟记》(解析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af746f2a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9e.png)
第11课 《核舟记》一、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 ī,斜。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绝类..弥勒 (______) (2)诎.右臂支船(______)(3)篷桅橹舵咸具..(______) (4)略.无欹侧 (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写出《核舟记》一文的主旨句。
4.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1)极像(2)同“屈”,弯曲(3)都具备,都具有(4)皆、全2.没有不(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舟记》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舟记》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d7bdf61767f5acfa1c7cd98.png)
核舟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2)舟尾横卧一楫()(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2.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句子翻译“大苏”泛赤壁水波不兴尝贻余核舟一“大苏”指(1)________(人名)(2)兴:________________(3)译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939be1b0975f46526d3e1a1.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
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他最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
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755d8f9ec3d5bbfd0a74bf.png)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课文原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核舟记》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浙江嘉兴)人,著有《茅檐集》。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虞初新志》,文中所记核舟的雕刻者是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
据记载:王叔远,常熟人,号“初平山人”,曾到过宁波,并创作了微型木雕天封塔。
他最的微雕艺术作品是“桃核舟”。
此枚明代核舟船篷一侧,有一明显为“明”字的标志,是王叔远的简称,其题款的位置与魏学洢《核舟记》中记载的“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的情况完全一致。
部编版《核舟记》
![部编版《核舟记》](https://img.taocdn.com/s3/m/868032bfdaef5ef7ba0d3c9a.png)
雕
是微型雕刻的简称,是一种以刀代笔, 以精小细微为特征的独具风格的艺术形式。 雕刻时肉眼看不见, 凭感觉运刀,靠经验完 成创作,因而人们又称之为“神刻意雕”, 作品具有“微中藏世界,石上读华章”之妙 趣。
作者名片
魏学洢(yī)(约1596—约
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
【第一部分(1)】 第1段第一句话从哪些方面突出了“奇巧”二字? 集中说明了什么?
“奇巧”二字是文眼,后文从原 材料体积小、雕刻物品种类繁多、雕 刻物构思精巧、情态逼真等方面展开, 集中说明了王叔远的雕刻技艺精湛。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二部分(2-5)】
1.为什么要写对联的内容? 对联的内容清晰可见,足见雕工的精细,更
11 核舟记
R·八年级语文下册
“核舟”是一件微雕工艺品,原材料是一个“长不盈 寸”的桃核。却生动地再现了宋代文坛上的一个著名掌 故——“大苏泛赤壁”。它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它显示了
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本文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
准确地把握了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然后按一定的空间
顺序来写,从而鲜明地表现了它的整体形象。记是本文的
大,艺人技艺之高。
2.第6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总括全文,“通计”舟上所刻人、窗及其他物 品的数量和刻字的总数,又以“计其长曾不盈寸”
呼应“八分有奇”,用以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
的容量之大,然后用“嘻,技亦灵怪矣哉”作结,
揭示中心,表达了对王叔远精湛的雕刻技艺的由衷
赞叹。
深入探究
作者围绕“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介绍核舟, 但对看似与苏轼游赤壁主题无关的两个舟子却也进 行了具体的描绘,是否属详略不当?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4dfbb6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6.png)
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学习文言文不仅要学会背诵,还要懂得其中讲了什么文言故事。
下面是由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核舟记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箬篷一作:篛篷)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明朝有一个技艺精巧的人名字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还有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图案。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旁边开设有小窗,左右各四扇,一共八扇。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3 《核舟记》(实战训练)
![2020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专题03 《核舟记》(实战训练)](https://img.taocdn.com/s3/m/5377167c376baf1ffd4fad05.png)
《核舟记》历年中考阅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节选魏学洢《核舟记》)【乙】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节选林嗣环《口技》)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1)其两膝相比者__________________(2)如有所语__________________(3)两股战战__________________16. 选出下列加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启窗而观俄而百千人大呼B. 佛印绝类弥勒群响毕绝C. 中轩敞者为舱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 高可二泰许珠可历历数也17. 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
(1)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三)《核舟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核舟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 (2)舟尾横卧一楫( )(3)其船背稍夷()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请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基础积累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的一项是( )A.覆盖在船舱上的箬篷清晰可见。
B.船舱有八扇窗,且都可开可闭。
C.王叔远能用直径一寸的材料进行雕刻。
D.左窗和右窗共刻有十六个字。
5.三、四、五段按________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________、________和船背。
6.“嘻,技亦灵怪矣哉!”这一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7.下面是有关文中“核舟”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原文回答,后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核舟简介这件雕刻品取材于“大苏泛赤壁”的掌故,原材料只是一个“(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桃核,雕刻者不仅把船上的人物雕刻得“(2)____________”,对船的雕刻也细致入微,如核舟中间部分有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雕着花纹的栏杆。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雕刻者(4)________________。
比较阅读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核舟记(节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 记桃核念珠得念珠一百八枚,以山桃核为之,圆如小樱桃。
一枚之中,刻罗汉三四尊,或五六尊,立者、坐者、课经者、荷杖者、入定于龛中者、荫树趺坐而说法者、环坐指画论议者、袒跣曲拳和南而前驱而后侍者,合计之,为数五百。
蒲团、竹笠、茶奁、荷策、瓶钵、经卷毕具。
又有云龙风虎、狮各萧散于松柏岩石,可谓艺之至矣!(节选自《虞初新志》) 1.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以山桃核为之B.左臂挂念珠倚之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康肃笑而遣之2.下面对《核舟记》选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采用了“先分说,后总说”的结构方式。
B.选段运用摹状貌、作比较的方法表现三个人不同的衣着、姿态、动作和表情。
C.选段中连用“执”“抚”“指”“语”“矫”“视”等动词,使人物活灵活现。
D.选段生动逼真地表现了“大苏泛赤壁”的情景。
3.下面对《记桃核念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段先总说念珠数量、材质和形状,再分别从人物、器具、纹饰等多方面进行说明。
B.选段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C.整个念珠有一百八十枚珠子,每枚刻有三到六尊不等的罗汉,总计有五百个。
D.初看念珠,作者并不喜欢,待细看以后才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4.用“/”给《记桃核念珠》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息心谛观所刻罗汉仅如一粟梵相奇古。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口技(节选)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乙] 核舟记(节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6.填空。
甲、乙两个文段都选自清代人__________编选的笔记小说《____________》。
甲文段以“__________”字为核心,突出了民间艺人口技表演技艺的高超;乙文段围绕“_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王叔远微雕技艺的精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会宾客大宴( ) (2)罔不因势象形(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甲文段除对民间艺人进行直接描写外,还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请找出文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
琢冰唐甄昔京师有琢冰为人物之形者,被以衣裳,缀以丹碧,神色如生,形制如之曰:“子之技诚巧矣。
子何不范金①琢玉,为夏、殷、周、汉之器,可以宝②而不坏?今乃琢冰为玩物,其形虽有,不日而化矣!吾甚惜事之技巧而非真③,心劳而无用,可以娱目前而不可以传之远也。
”(选自《潜书》)[注] ①范金:把金属浇在模子里。
范,模子,用作动词。
②宝:珍藏。
③真:实际。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
(限断两处)往观者日数百人皆叹其巧惊其神。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被以衣裳军士吏被甲B.置之堂背且焉置土石C.子之技诚巧矣明有奇巧人D.子何不范金琢玉风声一何盛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核工记宋起凤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
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历历可数。
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
松下凿双户,可开阖。
户内一僧,侧首倾听。
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
松下东来一衲,负卷帙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
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①七级,距滩半黍。
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
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
舣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
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②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
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
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殊意,且并其愁苦、寒惧、疑思诸态,俱一一肖之。
语云:“纳须弥于芥子③。
”殆谓是欤![注] ①浮屠:塔。
②招提:寺院的别称。
③纳须弥于芥子:须弥,佛教中传说的山名。
芥子,芥的种子,比喻极微小。
佛家语有“芥子纳须弥”,比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长五分许( ) (2)雉历历可数( )(3)若寒冻不胜者( ) (4)若为佛事夜归者( )6.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并联系课文《核舟记》中的句子,说说古汉语中数量词的使用特点。
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本文采用了空间顺序,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条理清晰。
先写山,山上有________,________上有________,________里有________。
再写山脚下,写松树,写人。
最后写________和________。
结构严谨,给人一目了然之感。
8.本文写了七个人,神态情趣各不相同,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1)像(2)船桨(3)平(4)挑选2.(1)苏轼(2)起(3)(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3.(1)抬头仰望,神态表情跟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
(2)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中。
4.[解析] C C项表明王叔远手巧,但没写出核舟具备什么特点,所以不能表现核舟雕刻技艺精巧。
5.空间船头船尾6.对精湛的雕刻技艺的赞叹7.(1)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2)各具情态(3)船舱旁边左右各四扇的小窗(或:高起而宽敞的船舱)(4)精湛的雕刻技艺比较阅读1.C2.[解析] A 应为“先总说,后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