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的公司战略
青岛啤酒公司的SWOT
品牌建设等各方面显现出效果。
W(劣势分析):1.国外许多消费者对中国食品类产品品质不是特别认可,再加上出口关税之后,国产啤酒优势就更不突出,2,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资源被人锁定、渠道被人管控,海外扩张成本很大的劣势;3青岛啤酒海外代理的存在种种弊端,制约其发展4.青啤国际化仍然受到品牌的制约,在国内品牌知名度高,但在国外,品牌影响力还是相对较小。
大规模的在全球扩张,机会还不太成熟。
相比在国外新建或者并购,营销成本比较高。
5.在国际市场上面临解决提高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和忠诚度的难题;6,如何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海外市场长拓展能力,是青岛啤酒国际化进程的考虑的紧迫问题1,青岛啤酒应该利用在国内或者国际上的每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开展啤酒节,向国际展示自己的文化;2,由于海外成本过高,应该在外国建立自己的分公司,把青岛啤酒的产业文化和当地的特征相结合,制造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啤酒,减少海外代理带来的高额成本;3,针对青岛啤酒海外知名度的问题,公司可以把公司的产品代言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国内,可以请年轻的新生代偶像代言,因为它已经在国内有很大的知名赌了,另一部分,可以请国内在国际上有很大知名度的明星,或者是直接花高额代言费请外国艺人代言,来打响青岛啤酒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4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使之在国际上有很高的竞争力,经得起国际标准的检验O(机会分析) 1.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影响2.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美欧市场,消费者的购买力强、利润高、竞争环境好而抓住中国入市以来带来的机会,由于国际经济的发展,作为一个准备进入国际市场的公司来说,要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了解新消费者的需求,新消费者群体,以及他们的发展趋势,时刻让自己的产品与时俱进,自比国内市场更有利可图;3.百年来青岛啤酒,不断改革创新,精益求精,不断的推出新产品,分析消费市场的流行趋势,掌握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和消费心理,为扩大需求,占领更大市场提供了机会4,2008年,青岛啤酒与佛罗里达啤酒签订,在渠道方面进行深层次战略合作,继打开在香港、澳门、东南亚、美国、欧洲市场后又打开了在拉丁美洲的市场,实现了分销商到代理商再到嫁接供应链的营销模式的转变,加速完成青啤的国际化战略步伐。
青岛啤酒新鲜度战略
信息技术管理
EOS(Electronic Ordering System),即电子订货系
统,其作用有: 在线连接订货信息,24小时宽带,实施网络生存,而 且实现信息的实时交换。 这个做法直接带来的结果是使交货周期缩短,成本降 低,效率提高。 从更深层次来分析,它促进了采购计划、库存计划与 配送计划的一体化,乃至于延伸到生产线上去,整个生产 计划安排也容易了,就会做到生产订单不用生产库存,因 为信息是共享的。
青岛啤酒定位
快速消费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简称
FMCG)是指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消费品。产品 周转周期短; 进入市场的通路短而宽。快速消费品三个特征: 一、便利性:消费者可以习惯性的就近购买; 二、 视觉化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很容易受到卖场气氛的影 响; 三、品牌忠诚度不高:消费者很容易在同类产品中转换不同 的品牌。 这些特征决定了消费者对快速消费品的购买习惯是:简单、 迅速、冲动、感性
青岛啤酒“新鲜度”战略 方案
1.企业简介
案 例 结 构
2.青啤定位
3. 主要问题
4.解决方案
发展战略
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 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 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 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 8月27日,青岛啤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了中国首家在 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 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 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销售营销策略
青岛啤酒扩张战略的五大经验
青岛啤酒扩张战略的五大经验从1997年开始,青啤公司以“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战略加快了低成本扩张的步伐,通过破产收购、政策兼并、控股联合等方式,先后收购兼并了平度、日照、平原、菏泽、薛城、荣成、马鞍山、黄石、应城、蓬莱、芜湖、上海等地的近40家啤酒生产企业,使企业的生产规模迅速扩大到260万吨以上,跻身世界啤酒十强,利税总额也上升到全国行业首位,初步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
诸多经济界专家,对青岛啤酒的扩张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专家们总结了青岛啤酒的扩张战略五大经验:一、抓住了千载难逢的购并良机。
国际上,世界大啤酒企业已开始出现多起强强联合的案例,世界啤酒业正在向强的更强、弱的淘汰的方向发展,世界啤酒十强也从过去的产销量最低200万吨,增加到近300万吨。
这反映了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大趋势。
国内,中国啤酒业正在由“春秋”走向“战国”;小型啤酒企业纷纷亏损,过去,几乎每个市甚至县都有啤酒厂,现在这些啤酒厂90%都处在亏损的境地;同时,曾在一夜之间占领了中国的大多数酒店和商店的60多家洋啤,由于建厂成本高、管理成本高、市场投入高、资金消耗高等四大症结,出现了“水土不服”,有90%以上出现了巨额亏损,开始纷纷撤退,且大多数洋啤都在寻求与国内大啤酒企业的合作,包括列世界啤酒业十强的大啤酒公司。
这正是强势企业实施低成本扩张,壮大自己实力的好时期。
应该说,这一机遇是时不待我的,早几年的没有出现,推后几年就会失去。
要求青啤必须抓住良机,在短时间内完成国内市场的战略布局。
同时,这种布局还是青啤突破地域“围城”的契机。
啤酒作为讲究新鲜度的大众消费品,长距离运输既不经济又影响新鲜度,因而,啤酒是一直把半径150公里范围作为优选经济效益圈。
青啤的这种布局,正是在建立“优选效益圈”。
只有这种“圈”多起来,青啤才能真正成为覆盖全国的强势品牌,才能实现到2003年跻身世界啤酒十强、十年之内成为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的目标。
二、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扩张风险防范机制市场布局风险防范:必须符合市场布局合理、市场潜力大、有一定的人才资源、长短期利益兼顾四条原则;品牌风险防范:使用当地品牌,加上“青岛啤酒系列酒”字样,这样,既可以发挥青岛啤酒的品牌影响力,又可以在一个品牌出现问题时,不影响主品牌和其他品牌;财务风险防范:从集团选派财务总监,实施收支两条线。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青岛啤酒是中国著名的啤酒品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03年,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之一。
随着中国国内的啤酒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青岛啤酒对自己的定位、发展战略与市场策略不断调整和升级。
本文将对青岛啤酒的战略进行分析和评估。
一、品牌定位1.1品牌价值:青岛啤酒一直以来通过提高品质和品牌形象来提高其品牌价值。
在过去数年中,青岛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品质产品,比如“青岛纯生啤酒”,“青岛金标啤酒”和“青岛原浆啤酒”等。
此外,青啤还将其品牌形象转化为现代感、潮流感和国际感,并与多个高端品牌如Porsche等联手推出联名产品,提升自己的品牌形象。
1.2产品定位:青岛啤酒主要位于高档啤酒市场,以高品质和高档次定位为主,目标消费者为有高品位和追求品质的消费者。
二、营销战略2.1品牌营销战略:青岛啤酒实行差异化的品牌营销策略,利用其特有的青岛文化和历史,与不同的文化机构和商业伙伴展开合作,如山东大学合作举办“文化让城市更加有味道”系列活动等,让消费者对于青岛啤酒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提高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
2.2线上渠道营销战略:线上渠道营销是青岛啤酒倡导的营销方式。
青岛啤酒在网络上品牌推广方面做得非常好,通过百度关键词的投放、微信公众平台及官方网站的宣传等形式进行网络营销,增加青岛啤酒品牌在年轻人中的认知度和口碑。
2.3社交媒体营销战略:社交媒体营销也是青岛啤酒倡导的营销方式,其借助微信、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在年轻受众中进行有声有色的品牌推广。
在推广方式上,青岛啤酒采用原创影视节目、音乐会演出、星体育比赛等形式,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互动内容,增加受众的关注度和忠诚度,并且青岛还投资电竞行业,在多项电竞赛事中作为赞助商。
三、产品战略3.1 产品的特点:青岛啤酒在啤酒市场的竞争中,通过不断推出新的品种创新和品质升级,使其产品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
急需革新的消费者口味趋势,青岛啤酒研究制作出新品种啤酒,如燃油啤酒、椰子味啤酒等,以满足更多人群的需求,同时青岛啤酒也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使之成为中国最好的高档啤酒品牌,在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上获得较大的增长。
青岛啤酒新战略
青岛啤酒新战略(一)中国啤酒市场格局中国啤酒工业经过近10年每年以20%-27%幅度递增的高速发展,1996年全国年总产量为167万0吨,消费总量达1562万吨,连续4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市场;人均年消费量13公斤左右,虽不足世界水平的1/2,但在一些啤酒生产代表城市如青岛、杭州、宁波、沈阳、大连,人均啤酒消费量却高110公斤,市场消费潜力巨大。
(见图6-2所示。
)图6-2 中国啤酒10年发展但是,中国啤酒市场总量虽大,在分布上却呈现出区域化、割据化特征。
全国共有近800家啤酒企业,平均每家企业的年产量仅有两万吨,其中5万吨以上的不过80多家,而年产量达20万吨的企业仅有8家。
名区域的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尤其是消费往往对本地品牌具有高度忠诚,因而非常容易自我封闭,不利于跨地域、全国性品牌的形成,将一个全国大市场割裂为一个个自产自销的区域小市场。
中国啤酒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由于国际品牌纷纷在国内合资建厂而导致的"国内竞争国际化"。
品牌杂乱,各自为战,必然给本国市场已趋于饱和的欧美啤酒商以可乘之机。
尤其是中国已经成为目前世界上发展潜力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
因此,众多国际大啤酒集团纷纷通过技术设备输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甚至品牌输出的途径在中国抢滩登陆,国内啤酒市场已成为国际啤酒大战的烽火台。
1996年,国内的外资啤酒企业已达92家(其中独资企业6家),占国内啤酒企业总数的15.6%;其中5万吨以上的外资啤酒企业就有63家,占全国5万吨以上啤酒企业总数的比例高达75%;外资啤酒企业1996年总产量为512万吨,已经占国内总产量的30.5%。
林林总总的洋啤酒充溢国内市场,已经悄然改变了啤酒业长期存在的"兄弟相争"的竞争格局。
(见图6-3所示。
)图6-3 1997年中国啤酒市场份额:青岛啤酒面临双重压力作为中国唯一的全国销售品牌,青岛啤酒正处于一种被全面包围的"内忧外患"境地--内有800多家上千种国内品牌在中、低价位的区域竞争,外有90多家已经在国内合资的国内著名品牌在高档价位的正面进攻。
【精品】青岛啤酒战略管理分析
【精品】青岛啤酒战略管理分析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的佼佼者,一直以来坚持实行科学的战略管理,不仅在市场占有率以及品牌知名度上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而且在品牌价值、创新力、管理水平等方面也取得了极高的评价。
下面将对青岛啤酒的战略管理进行分析。
青岛啤酒主张的品牌战略是“集中”战略。
在品牌战略上,青岛啤酒始终坚持以高质量、高品位、和时尚、年轻等诉求创造以满足消费者口味为核心的品牌形象,与此同时,还采取了多元化产品策略,包括推出多个系列的啤酒品牌、多种口味的整箱啤酒以及橱窗装、友谊装等形式的啤酒,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品牌竞争力。
在产品研发战略上,青岛啤酒创新不断,追求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双管齐下,实现了多品牌、多产品的战略布局。
同时,青岛啤酒还大力发展高端啤酒业务,推出“青岛1903”、“貔貅”等高端啤酒产品,为青岛啤酒开拓更广泛的市场领域。
青岛啤酒提倡的渠道战略是“立体式渠道”。
在渠道战略上,青岛啤酒采取了多种渠道终端的方式,包括餐饮、超市、便利店、酒店等多种渠道,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此外,青岛啤酒还推出了无人值守的自动售货机,通过与线下渠道网络的配合来提升品牌服务质量。
在市场营销战略上,青岛啤酒注重创意营销、口碑营销以及活动营销等,其中创意营销是青岛啤酒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形象建设的重要手段。
青岛啤酒也曾多次通过赞助活动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例如,曾赞助过北京奥运会和慕尼黑2006年冬季奥运会,并且一直是国家足球联赛五年的赞助商。
最后,在人力资源战略上,青岛啤酒注重人才的招聘和管理。
青岛啤酒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比较透明,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实施了一系列高端职业培训计划,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人才,不断提升企业的综合运营水平。
总之,青岛啤酒通过科学的战略管理和战略执行,以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组织体系,加强了品牌建设和品牌价值的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业务的持续增长,顺利地实现了企业战略的成功。
青岛啤酒 多元化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多元化战略分析相关多元化公司层战略是企业为了追求持久的竞争优势,增强或扩展企业已有的资源、能力及核心竞争力而有意识的采取的一种战略。
这些由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扩展而带来的盈利,来源于不同业务单元之间产生的规模经济。
对于采取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企业来说,这种规模经济指的是通过能力和竞争力从一项业务传递到另外一项新的业务,从而节约成本。
一、青岛啤酒的相关多元化战略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青岛啤酒的愿景是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自1903年建立以来,青岛啤酒从未停止过国际化的步伐。
目前,青岛啤酒已经实现了市场、品牌和资本运作的国际化。
现代青啤发展主要有两阶段:(一)青啤的第一阶段做大做强的阶段:青啤的品牌一向走高中档的市场,但高中档市场仅占全中国市场的百分之十五左右。
增长快速及潜力巨大的,却是占有百分之八十五市场份额的大众市场。
因此从1993年开始,青啤总经理彭作义希望借着收购当地啤酒品牌来打入不同省市的大众市场。
青啤以”做大做强” 及“低成本收购”作为整个收购策略的蓝图及核心,并以增加产量到300万吨及增加市场占有率到10%以上为目标。
彭作义所谓”做大做强”的理念就是透过购并把市场向下延伸,以高中档的市场补贴大众市场,进而打入一直被忽略的大众市场。
但青啤在进行收购活动时需要作出比竞争对手例如北京控股的燕京啤酒和华润的雪花啤酒付出更多直接的代价。
因此为了能在短时间内进占更大的市场,因此不得不实施“低成本收购”。
三、青岛啤酒战略环境分析
三、青岛啤酒战略环境分析 1.PEST模型分析(1)政策国家酒业总体政策是“限制高度酒的发展,鼓励发酵酒和低度酒的发展,支持水果酒和非粮食原料酒的发展”。
酒业以调整酒产品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酒产品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朝着优质、低度、多品种、低消耗、高效益、无污染的方向发展。
(2)经济在人均消费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越多,啤酒消费需求量必然越大,人口规模与啤酒市场需求规模有着正相关关系。
(3)社会啤酒消费不同于白酒,其消费量一般都较大,因此,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也与啤酒消费量和啤酒消费层次呈正相关关系。
(4)科技气温与啤酒消费量有着相当大的关系,在其他情况一定的情况下,气温愈高,啤酒消费量越大,这主要是因为啤酒,特别是冰冻啤酒不仅满足了饮酒的需求,而且还能达到解暑之功效。
2.波特五力模型分析(1)同行竞争者:在中国每个区域都有自己地方的自主品牌,青岛啤酒在向其它地区发展过程遇到了同样是啤酒制造商雪花啤酒、燕京啤酒等等,燕京啤酒在北京市场率先挑起涨价大旗,直言坚持“利润换市场”,而雪花啤酒现在是占领中国啤酒第一的位子。
所以以上两个厂家是为主要分析对象:燕京啤酒是国内唯一没有外资背景的龙头企业,坚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企业发展,目前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华北市场45%,北京市场在85%以上;积极完成股份制改造,由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与资本双向经营。
华润雪花啤酒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行业中的知名企业,仅用了十年的时间,目前华润雪花啤酒在中国大陆经营48家啤酒厂,占有中国啤酒市场的15%份额。
青岛啤酒规范经营中,以口味良好,宣传到位在市场竞争中有一定的地位,但该公司目前缺乏工厂生产,这将制约企业下一步的发展。
(2)供应商由于酒类的生产管理不是很严厉,再加上制造啤酒的原料简单,所以在市面上容易出现一些小作坊流出的散装的啤酒,或者是一些合法的小型酿酒厂生产出的酒品对各个本地市场是有一定的冲击力。
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完整版】
青岛啤酒品牌发展战略【完整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可编辑放心下载)青岛啤酒品牌开展战略酒业巨头位置将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随着啤酒行业整合力度的加大,各主要啤酒生企业的竞争正在向全方位、高层次开展,尤其表达为品牌的竞争。
今后国内主要大啤酒企业将利用资本和规模的实力继续进行着合纵连横,而目前零散的区域品牌将啤酒业巨头竞相争夺的目标。
各啤酒品牌加大渠道投入,提升销量和市场占有率从全国啤酒行业的竞争格局看,无论是第一梯队的青啤、华润雪花、燕京还是珠啤、重啤、哈啤、金星为代表的第二梯队,都加大了在各自渠道市场的投入,以花为代表的啤酒企业加强了对基地市场终端控制力度及渠道垄断,以实现其产品结优化及利润增长。
国内啤酒市场目前根本上呈地域性分布,各自独霸一方:东北有润、哈啤,北方有燕京,东部有青啤,西部有蓝剑、重啤,南部有珠江,中部有金且青啤、燕京、华润在东北、北京、西南等市场上己经形成短兵相接之势。
伴随着基地市场的稳固和市场份额的进一步集中,市场洗牌的速度会越来越快惨烈的竞争更有利于整个啤酒行业的良胜开展,行业的前景也会愈来愈明朗化。
由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且地域优势明显,地方品牌消费日渐突出,形成了以青雪花、燕京为一线品牌,二线以金星、珠江、蓝剑、重庆、哈尔滨、漓泉、汉斯、河等为强势品牌的格局,在各自的区域和辐射半径中发挥着各自的优势。
至于目300家啤酒厂家中众多的三线、四线品牌,再经过假设干年的整合后,这些品牌将会为人们记忆中的品牌。
竞争日趋国际化,而国际啤酒资本的整合也引发了我国啤酒行业格局变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开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为国际资本进入国内啤酒行业提供了松的外部环境。
国际资本对国内啤酒行业的渗透也使国内啤酒市场显现出“蝴蝶应〞,主要表现为国际啤酒资本的整合也同时能引发我国啤酒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动今年以来英博对AB的要约收购,AB与青岛啤酒的分手就对国内的啤酒市场产生大的震动,而嘉士伯和喜力联手收购纽卡斯尔就对我国西部市场格局产生一定冲击出于对国内啤酒企业的保护,国家商务部曾发布了英博和AB合并的限制性条款,强了对国际资本运作的监管力度;日后大规模企业之间的股权变动将愈发困难。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方案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青岛啤酒战略分析目录壹、公司简介二、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2、经济环境3、技术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三、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分析2、“五力”分析四、企业内部分析1、企业资源2、财务分析3、SWOT分析五、企业战略1、企业整体战略2、发展思路一、公司简介: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
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GermaniaBrauereiAkt.-Ges.,Tsingtau.)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
于、青岛、芝罘、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
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
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壹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于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XX公司成立且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于香港和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于俩地同时上市的股份XX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十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且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市场网络建设”等战略决策,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于全国掀起了购且浪潮,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者。
对购且企业,青岛啤酒推行“系统整合,机制创新”独特的管理模式,用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于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于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
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
1963年4月于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俩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目录一、公司简介二、宏观环境分析1、政治法律环境2、经济环境3、技术环境4、社会文化环境三、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分析2、“五力”分析四、企业内部分析1、企业资源2、财务分析3、SWOT分析五、企业战略1、企业整体战略2、发展思路一、公司简介: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当时青岛被德国占领,英德商人为适应占领军和侨民的需要开办了啤酒厂。
企业名称为“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Germania Brauerei Akt.-Ges.,Tsingtau.)建厂初期的年生产能力是2000吨,生产设备和原料全部来自德国,产品品种有淡色啤酒和黑啤酒。
在上海、青岛、芝罘、天津、大连设有销售总代理。
当时,产品质量就很出色。
据日本田原之次郎所著《胶州湾》一书记载:“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生产的啤酒1906年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出,获得金牌奖。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公司股票分别在香港和上海上市,成为国内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募集的雄厚资金为今后的飞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九十年代后期,青啤公司开始全面实施“大名牌战略”,确立并实施了“新鲜度管理”、“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市场网络建设”等战略决策,以“名牌带动”式的资产重组,率先在全国掀起了购并浪潮,被称为中国啤酒业“从春秋到战国”行业整合潮流的引导者。
对购并企业,青岛啤酒推行“系统整合,机制创新”独特的管理模式,用青岛啤酒企业文化来整合子公司管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
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
因而,产品质量比较稳定,被国内外消费者公认为名牌产品。
1963年4月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青岛啤酒被评为国家名酒,获轻工业部金质奖章;1979年9月获国家经委颁发的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1980年、1985年两次获得国家质量金质奖。
青岛啤酒——以执行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方针
青岛啤酒——以执行为基础的战略管理方针青岛啤酒是中国最著名的啤酒品牌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啤酒之一。
青岛啤酒的战略管理方针以执行为基础,着重实施战略,加强绩效管理,提高竞争力。
本文将对青岛啤酒的战略管理方针进行详细分析,并探讨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青岛啤酒的战略管理方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明确战略目标,制定战略计划,组织实施,持续改进。
首先,青岛啤酒明确了战略目标,即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领先的啤酒企业之一。
这个目标既有挑战性,又有可行性,能够激励全体员工努力奋斗。
其次,青岛啤酒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战略计划,包括产品战略、市场战略、运营战略等。
产品战略主要包括持续创新,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新品种啤酒,提高产品质量和口感。
市场战略主要包括品牌建设,提升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渠道等。
运营战略主要包括优化供应链管理,增加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通过这些战略计划的制定,青岛啤酒能够在市场中持续保持竞争优势。
第三,青岛啤酒注重组织实施战略。
青岛啤酒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组织体系,明确责任分工和权限范围,使每个部门都能够有序地执行战略。
同时,青岛啤酒还注重培养员工的执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定期培训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执行能力和工作效率。
最后,青岛啤酒强调持续改进,不断调整和完善战略管理方针。
青岛啤酒定期进行战略评估和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和目标,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战略计划中。
通过持续改进,青岛啤酒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并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
青岛啤酒的战略管理方针以执行为基础,对企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明确的战略目标激励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奋斗的动力,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其次,具体的战略计划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路径和行动指南,从而确保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组织实施战略的措施,确保战略的有效执行,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绩效。
最后,持续改进的战略管理方针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促使企业保持领先地位。
青岛啤酒战略目标与使命及其启示和作用
2008年AB和英博合并之后,青啤第二大股东变身为百 威英博啤酒集团(简称“百威英博”)。百威英博出于对 冲合并成本考虑,将这27%股权纳入全球资产出售名单中。 • 2009年1月23日,百威英博宣布,将其持有的19.9%的 青啤股权售予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下称“朝日”)。朝日 以6.67亿美元的代价,成为青啤的“二东家”。 • 2009年5月10日,陈发树以个人资金收购新英博所持有 的其余7.01%的青啤H股,成为公司第三大股东。而青岛啤 酒集团持有青啤31.41%的股权。 • 2008北京奥运会已经落下帷幕,作为奥运赞助商,有 的借力奥运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和管理服务水平,也有的投 入和收益严重不成比例。青岛啤酒显然认为自己是奥运的 获利者,因为奥运会尚未结束,青啤就启动了后奥运营销 战略。 2008年8月23日,奥运会结束前一天,青岛啤酒与美国 职业篮球协会(NBA)在北京签署了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协 议,在众多奥运赞助商中率先启动了后奥运营销时代的体 育营销计划。
据了解,青岛啤酒以“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 公司”作为自己的发展愿景,NBA球员国际化的特点,与青啤的国 际化战略非常吻合。而NBA的激情形象、注重社会责任的风格与青 啤的品牌主张一致,风格相似,品牌容易关联。 NBA在球员形象使用、训练营、拉拉队成员选拔等方面,给青 啤提供了丰富的商业机会。金志国表示,要“借助NBA这张风靡世 界的名片,以双方共同的消费群体和年轻受众为目标,借力加速 品牌国际化的进程。” 根据协议,青岛啤酒将与NBA举办一系列大型活动吸引中国球 迷参与,包括球迷基层篮球活动、NBA中国赛、以NBA全明星为主 题的活动、NBA拉拉队大赛以及NBA主办的推广活动。青啤产品也 将通过NBA在中国的巡回活动中展现。尽管青啤后奥运营销全部战 略规划还没有公布,但严旭表示,“青岛啤酒的后奥运营销将继 续强调平民化,不设门槛,以大众参与、全民健身形式展开,体 育营销将强调娱乐化、草根化、年轻化。”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厂始建于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 1993年,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并进入国 际资本市场。在漫长的100多年发展历程中, 青岛啤酒厂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消化吸收的 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目前公司全资 拥有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 日照啤酒厂和青岛麦芽厂并控有公司35%的股份。目前公司销售收入、实现利 税、 出口创汇等指标位居中国啤酒行业之首。
因此,必须进一步整合这3个品牌,这样才能发挥青啤的 品牌优势。 可选的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低成本战略 低成本战略:啤酒业还是属于一个标准化较高的行业, 无论是啤酒瓶还是毎罐的量。随着原材料的价格上涨, 啤酒业的成本水涨船高,如何降低成本也是难题,何况 还要走低成本的战略。 青啤可以走这个战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青啤有很大的 规模,从每年600万吨的产能可以看出,大规模的生产以 及市场占有率不低,青啤有走这个战略的充分条件。二 是目前成本本来就在不断上升(原材料上涨),走这个 战略的必要条件。
企业内部分析
生产能力:目前在全国18个省市拥有50家生产基地,年 啤酒生产能力510万吨。同时,青岛啤酒成为中国啤酒行 业唯一四大体系同步运行并拥有国家级科研中心的啤酒生 产企业。 品牌价值:青岛啤酒诞生于 1903 年,在 1906 年德国 慕尼黑国际啤酒博览会评选中,青岛啤酒荣获金奖。自此, 在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青岛啤酒先后获得多次国际金 奖。2003 年,公司啤酒产销量进入世界前十位。自 2002 年以来,青岛啤酒连续5 年获得“中国最受尊敬 企业”称号。目前,青岛啤酒已畅销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 地区,每年出口量占中国啤酒出口总量的50%以上。
谢谢!期待合作!
企业战略
一、企业整体战略:
青啤--品牌战略三步曲
青啤--品牌战略三步曲自1994年收购扬州啤酒厂以后,青岛啤酒集团9年来共投入资金六七亿先后兼并了西安、平度、鸡西、马鞍山、上海、广东等地的40多家啤酒企业,但这40多家企业却是1/3盈利,1/3持平,1/3亏损。
2003年,燕京、青岛、华润三大啤酒集团兼并扩张速度明显放缓,啤酒业的竞争已从资源争夺转入资源整合和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而碰巧,今年又是青啤的百年大庆。
百年青啤如欲继续辉煌百年,显然需要一套成熟的品牌战略。
从“品牌渗透”到“品牌整合”我国啤酒市场的区域性特征明显。
当地消费者对本地品牌的习惯性和偏好性消费加上一些非市场的因素迫使三大啤酒集团只能以“品牌渗透”的策略开拓市场:即在当地收购一家企业,注入自己的管理机制、先进技术、产品配方、营销经验后以原品牌继续销售。
通过几年的渗透,三大啤酒集团在市场份额、产量、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旗下也拥有了数十个品牌资源,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和竞争实力都有了明显的飞升。
但规模扩张中偏重于当地市场的品牌管理策略对于整体发展和长期发展的制约力也越来越强,关注短期局部的品牌策略和关注长期全局的品牌战略间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品牌整合”时不待我。
相对而言,一直没有强势啤酒品牌的华润则一身轻松,把“雪花”作为未来的全国性强势主力品牌来打造。
同样,青啤也适时启动了“品牌瘦身计划”,欲在五年之内将40多个品牌砍至10个以下,把青岛啤酒、汉斯、崂山、山水等中高档品牌打造成一支主力军,最终形成主品牌、副品牌和子品牌形成“金字塔”形的品牌结构,即以青啤和汉斯等外资啤酒品牌构成品牌金字塔的塔尖,青啤和崂山、山水等国内知名品牌筑就中坚力量,而其他大众国产品牌奠定塔基。
这样做的考虑是最大可能保持青啤的品牌形象,充分挖掘其他品牌原有定位的价值,并在中高和低档品牌间建立防火墙,提高高端品牌价值的安全度。
从“金字塔”到“有限品牌”纵观著名国际啤酒制造商,品牌最多不过四、五,甚至是单一品牌,集中资源是品牌价值的快速积累和放大的保证,真正是一拳之力胜于五指。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论文
青岛啤酒战略分析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青岛啤酒企业战略分析摘要:青岛啤酒是中国最有知名度的和最受到国际认可的啤酒品牌。
青岛啤酒企业战略分析主要涵盖了青啤企业介绍,企业愿景、使命,独特的青啤文化,企业外部环境分析,内部条件自身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即SWOT分析,以及青啤企业的整体发展多元化低成本差异化战略。
关键字:青岛啤酒企业战略青啤文化整体战略正文:青岛啤酒厂建于1903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
1993年成立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
经历了漫长的110年发展历程,青岛啤酒完成了从一家小型的啤酒厂到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华丽转身。
其生产基地包括青岛啤酒一厂、二厂、四厂、扬州啤酒厂、日照啤酒厂和青岛麦芽厂,并控有青岛啤酒西安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青岛啤酒朝日有限公司的股份。
青岛啤酒不仅是中国驰名品牌,更远销欧美,青岛啤酒已畅销全球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量占中国啤酒出口总量的50%以上,是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2012年七度荣膺《财富》“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五度获得“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
(一)公司愿景与使命青啤公司愿景是“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使命是“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出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
”其愿景确定了青啤企业成长的方向,致力于成为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公司,这是青啤股东、雇员、供应商、消费者共同的心愿,同时也是中国企业发展的方向。
青啤的使命中“激情酿造啤酒,生活制造快乐”,让消费者过目不忘,既说明了青啤是制造啤酒的企业,又具有极大的鼓动性和渲染力,让青啤的员工怀有饱满的热情来酿造最甘冽清爽的酒水,让消费者情不自禁想要畅饮青岛啤酒,感受青啤带来的快乐。
(二)独特的青啤文化青啤企业宗旨是以人为本,团队合作,造福社会;精神是尽职尽责,追求卓越;企业作风是严谨务实,高效;在市场观上遵循永不放弃的精神;品牌观上追求有情有义;质量关要求畅饮快乐;人才观崇尚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道德观为言行一致;发展观为有多大本事做多大事;管理观上相互学习,天天进步;环境观上信仰好心有好报。
青岛啤酒的发展战略研究
青岛啤酒的发展战略研究一总体发展战略上世纪90年代中期青岛啤酒确立的公司使命是“发展青岛啤酒,弘扬民族工业”,要充分利用“青岛啤酒”驰名国内外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加以大力发展,并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展、市场不断开拓、技术不断进步、管理不断创新、效益不断提高。
公司当时的战略目标是“创世界驰名品牌,建国际一流企业”,把“青岛啤酒”这一中国驰名品牌上升为世界驰名品牌,把公司建设成国际一流企业。
近几年,青岛啤酒凭借政策、品牌、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全面实施“大名牌”发展战略,坚持走“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的发展道路,形成了独有的“金字塔”产品结构和“新鲜度”管理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使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由中国名牌企业上升为世界名牌企业,创建国际一流企业。
目前产销量已超过400万吨,预计最近十年内达到年产销量800万吨,成为亚洲第一,跻身世界啤酒前列。
二并购战略第一阶段:1994至1996年末为并购的探索期在这一时期,青岛啤酒的并购主线并不清晰,1994年和1995年收购了扬州啤酒厂和西安啤酒厂,开始了青岛啤酒的收购历程,结果前者三年亏损5000多万元,后者一年就亏损2000多万元。
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至1996年末,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只剩下2%左右,“有品牌、无规模”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变。
1996年青岛啤酒停止了收购步伐,开始内部整合。
第二阶段:1997至1999年末为并购的发展期,这一时期的并购路线清晰,其特点是:以低成本扩张为手段,并购对象多为地方性小企业,并购行为较为集中,仅1999年一年就收购了22家啤酒厂,并购的目的为扩充生产规模。
截至1999年末青岛啤酒收购了10省市的25家啤酒生产企业,其中有半数集中于山东,初步形成了以青岛为基地、以山东为大本营、面向全国发展的集团架构。
同时啤酒产量迅速膨胀,1999年末达到107万吨,一下子成为全国生产能力最大的啤酒集团,但与此同时利润急速下滑。
青岛啤酒的战略分析
青岛啤酒的战略分析
1.背景
青岛啤酒是中国最著名的啤酒品牌之一,始创于1903年。
随着中国饮料市场的不断发展,青岛啤酒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作为中国知名的啤酒品牌,随着市场变化,为了保持市场竞争力,青岛啤酒需要制定新的战略,以适应目前的市场情况和未来的市场趋势。
2.战略分析
(1)产品和品牌:青岛啤酒作为知名啤酒品牌,特别是在中国市场中,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在业内一直具有非常高的关注度。
为了保持这种领先优势,青岛啤酒在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上需要更进一步的创新和提升。
例如开发更适合年轻人、女性等不同消费者群体的啤酒口味,并加强品牌推广,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市场营销:与许多竞争对手相比,青岛啤酒的市场营销策略可能略显单一,仅仅以宣传青岛啤酒的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作为市场营销的主要手段。
未来,青岛啤酒需要不断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加深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的喜爱。
(4)产业链布局:青岛啤酒在产业链上需要加强整合,并优化产业链布局。
首先是加强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优化采购和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其次是加强与经销商之间的合作,即建立一个完整的经销网络,增加经销商的盈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合作将变得越来越有成效,因为公司可以获得更多的利润空间。
3.结论
以上,是对青岛啤酒战略分析的整体阐述,可以看出青岛啤酒在开发新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市场推广、产业链优化、创新和技术等方面还需做出更好的努力。
尽管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青岛啤酒仍然可以依靠其强大的品牌知名度和质量口碑,继续保持在中国的领先地位,并在国外市场中逐渐发展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仓储调度中心
• 压缩库存、缩短产品仓储和周转时间
•7万多m2
•青岛本 •部
•3万m2 1998年 2002年
•实际产量(万吨) 30 > 50
•库存量(万吨) • 3
外包物流
• •
与 从招不商在局行成的立 领合 域作 里物 抽流 身公司•新鲜度管理
•30%
•运送速度
•2002年
•山东省
啤酒
•300公里內
•
•
2000年
•高速并购:全年16间
•
•
2001年
•并购放缓:全年7间
•
•
•经过几年的并购活动……
•全国最大
• 市场占有率 96年 3% 2001年 11%
• 生产量 96年 35万吨 2001年 251万吨
•达 •到
•预
•期
•
•大•= •强
•
真相……
•补贴
•高档 •中档
•低档大众市场
即日
•300公里外
3 1日
•
品牌重组
•东北地区
•品牌由四十多 个 •减至十多个, •减少自己人打 •自己人
• 整合
•青岛啤酒 • 竞争
•雪花啤酒
•百威啤酒
•
青啤十年来的并购速度
• 收购放 慢
•
02-03年
•
2002年并购酒厂活动
日期
酒厂名稱
3月6日 廈门银城股份有限公司
营业地點 作价______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事业部二
•青岛啤酒(安丘)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荣成)有限公司
•会计部 •市场部 •物流部 •精简架构
•事业部一
•青岛啤酒实业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集团销售公司
管理架构改造 – 职能划分
•集团 •总部 •事业部
•子公司
• 投资決策中心 • 资源调配中心 • 制定策划 + 宏观调控
• 大而不当
•燕京 : 7.8%
• 原因何在???
•青岛 : 1.8%
•2001年预期净利润1.7亿元 •2001年实际净利润只有1亿 (盈利预测的60%)
•
•大•=•强
•
•三家啤酒厂战略相同
•燕京
•青岛
•雪花
• 北京 •上海
•为何只是青啤陷入困境??? •山东
•辽宁
•全国
•
• 食品
•消 费 者
•同一地区
•………….
•各自为政 •会计部 •会计部 •会计部 •会计部 •会计部 •会•浪计费部资源
•………… •市场部 •市场部 •市场部 •市场部 •市场部 •市场部
•物流部 •物流部 •物流部 •物流部 •物流部 •物流部
•
•减低成本-架构重组
•青啤的八个事业部
•将同一地区的酒厂连起 •来,共同使用运输系统、
• 金融管理中心
• 区域市场指挥中心
• 统一区域內资源管理、
•
产供销、财务核算
• 生产 + 销售
•
• 本来的架构 •仓储 与 物流
•订单
•订单
•生产 厂
•生产 厂
•生产
•仓 库
•仓 库
•
•订单
•零售 •零售 •零售
•订单
•订单
仓储调度中心
• 统一管理仓储、转库
•生产 厂
•仓 库 •生产 厂
•
•零售 •零售
•其他条件:
•承担债务
•安置职工
2001年 $2.7亿
$5.3亿
$10.2亿
$6.8亿
•3倍
$9.5亿
•
战略失误 – 地域分布
•收购分布散乱
•打不入当地市场
•北京:燕京85% • 青啤 5%
•青岛 ••燕京 •华润
•
战略失误 – 品牌
•自己人打自己人!!!
•青岛旗下
•三环
•五星
•互相竞争
•北京
•85%
青岛啤酒的公司战略
2020年7月27日星期一
1993年的青岛啤酒
•成为世界500强 •增加生产量至300万吨
•增加市场占有率
•彭作义
•
公司战略
•青啤从高 中档賺取利 润
•高档 •中档 •低档大众市场
•
1993年
•生产基地只在山东省
•
94-98年
•并购活动开始
•
•
1999年
•高速并购:全年17间
• 债务缠身
• 管理不善
• 收购战略问题
•
问题:如果你是金志国,如何摆脱困境?
•
•自己人打自己人 •成本不断上升 •管理不善
•减低成本
•改革重组
•开支>收入
•债务缠身 •银行不肯借贷
•放慢收购
•努力找新水 源
•
• BPR
•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安丘)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荣成)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实业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集团销售公司 •青岛啤酒西安有限责任公司
•分销系统Leabharlann •目的: •方便管理,减少成本
•青岛啤酒华南投资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华东控股有限公司 •青岛啤酒北方事业总部 •青岛啤酒东南事业总部 •青岛啤酒鲁中事业总部 •青岛啤酒淮海事业总部 •青岛啤酒东北事业总部 •青岛啤酒西南事业总部
•
•善用资源 •………
•……….
•物流部
•会计部 •市场部
•
• 科技业务
• 燕京
• 奶制品
•174亿资产净值 •北京控股 •
• 零售 • 旅游
• 基建
•香港上市公司
• 零售
• 华润超市
•
•
•华润创业
• 啤酒 • 雪花啤酒 • 混凝土 • 石化 • 物业管理
•174亿资产
雪花
2001平均生产力 总生产力/啤酒厂数目
约15万吨
燕京 约20万吨 青岛 约4.5万吨
• 小企业居多
•
战略失误 –收购对象
•收购对象
•破产‘
•微利
•规模 小
•除了西安公司外,全部其他公 •司只占公司利润2%
•负债累累
•面临倒闭
• 例子:2001年初以1.5亿收购嘉 士伯上海酒厂75%股份,该公司 每年亏损高达一亿元
•
战略失误 – 成本
收购成本 厂房改造费用
合计
•1倍
2000年 $ 4.9亿
•燕京 ^o^
•青啤
• 失败
•稳如泰山
•
规模与地方品牌比较
•华 润
•华 獅
•金龍 泉
•惠 泉
•华润藍 劍 •华 润
•燕 京
•珠 江
•
消化不良
•浪费资源
•空置
• 30 %
•
营业和管理费用占主营业利润
•子公司营业及管理费 •98年: 8541万 •02年: 123921万
•劲升14.5倍
•
•2001年中,CEO死了
_
廈门
RMB 16,603,000
• 2003年并购酒厂活动
• 日期 酒厂名稱
• 8月8日 湖南华獅啤酒厂
营业地點 作价______
長沙
RMB 108,000,000
•
找新水源
• 套现7亿 •2001年2月
•上海A股
• $7.87亿RMB
• 发行一亿股 (每股$7.87 )
• 代价只是5.43%
•亏损
•2001年 亏损 7千多万
•
收入和资本支出
上年盈利 资本支出 资本缺口
1999年 0.63亿 8.4亿 -7.77亿 2000年 0.58亿 10.2亿 -9.62亿
•以负债来增加资产 = 借钱度日
•
• 债务缠身
•%
资产负债率
•高达89%
•青啤
• 申请贷款出现困难
•燕京
•
2001年纯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