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西方休闲文化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东西方休闲文化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母慧蓉

指导老师:孙俊峰

年级:旅管094

人类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是寻找快乐,也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休闲是人类对自身的人文关怀,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休闲时间和休闲需求也在大大地增加,休闲已经成了人们非常重要的社会资源,休闲经济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发达国家,休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高到以前想象不到的地步;而在发展中国家,如在中国,休闲产业的地位也得到了加强,其发展速度也很快。

休闲是人类文化的基础,是社会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休闲文化具有怡情养性、调适心灵的特点。西方人追求自由幸福的动态休闲价值观,而中国人追求内心宁静、天人合一的静态休闲价值观。中国休闲文化要积极吸取西方休闲文化的精华并与之实现很好的融合,这样,才能满足休闲时代人类多元的休闲需求,让人们在享受休闲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传统休闲文化

中华名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为人类思想文化的宝库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休闲文化方面,更是有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理解方式和行为方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休闲文化。正如龚斌在《中国人的休闲》前言中所说:‚中国人的休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特别是以士大夫文人为主的休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年等许多方面都发生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国人的休闲文化大致有如下特点:

1,涵泳自然:休闲之至境

中国人的休闲,最崇尚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与融合。陶渊明的著名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写出了中国人的闲适和最高境界,即悠然的自我与外在自然景物的水乳交融。这种追求涵泳自然的休闲之境,与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特点密切相关。

2,崇尚闲趣:休闲之灵魂

‚闲游闲趣,闲有闲情。休闲贵有情趣。有无趣味,乃是评判休闲品味之高下的一大标准。同是饮酒,细斟慢酌是趣,同时游览,濯足清泉是趣,登高赋诗是趣,而折花打骂,污染山水则是无趣。趣味是闲暇的灵魂。闲暇有无趣味,取决于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情趣。有趣味并懂得美的人,看似平凡的休闲活动,都能显出闲趣来。反之,即使家有名园,古玩满室,也不过附庸风雅,何趣之有。3,闲情寄艺:休闲是艺术

中国士大夫文人的休闲,常伴随着琴棋书画,伴随着美酒音乐佳人,这就是生活的趣味化和艺术化。诸如,文人的雅集便是中国历代文人重要的生活内容和

娱乐方式,即邀几个知心朋友,或饮酒花下,或去曲水流觞,或登高赋诗,或清谈娱心,闲暇之中陶冶性情,亲近艺术,也创造艺术。

4,普通劳动者的闲暇生活

上述分析的主要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休闲生活方式特点。但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发展中,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本质上却是极其辛劳并饱尝苦难的,所谓悠闲与风雅文化,距离他们实在太远,他们大多数人并没有权利去享受文人在书斋里日常享受的山水园林以至声色宴饮之乐。然而,普遍的老百姓自有他们的休闲之乐,他们总是力求‚忙里偷闲‛‚苦中作乐‛把握着劳逸适度的分寸。享受着知足常乐的清平之福。

在当代,提出休闲学研究的学者是于光远先生。早在1983年他就指出:‚我国对体育竞赛是很重视的,但体育之外的竞赛和游戏研究得很不够。在中国的高等院校中没有一门研究游戏的课程,没有一门游戏专业,没有一个研究游戏的学者。这不是什么优点而是弱点。1994年他又进一步指出:‚玩是人类基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要掌握玩的技术,要发展玩的艺术。1995年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了北京六合休闲文化研究策划中心,使我国的休闲文化和休闲哲学方面的理论研究逐步深入,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二、西方休闲学演进

西方,对休闲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把休闲誉为‚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这一思想已成为西方文化的传统。

美国学者认为,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是以1899年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为其标志。尽管当时凡勃伦试图从经济学家的视角分析和证明休闲与消费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他十分敏锐地注意到:资产阶级新权贵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已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和享乐,‚闲暇时常采用‘非物质的’,是准学究或准艺术的以及讨论各种事变的知识。‛他在该书中提出,休闲已成为一种社会建制,人的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继他之后,许多学者加人到休闲研究的行列,大批严肃的休闲学研究著作不断问世,形成对人的问题研究的又一剖面。这里介绍几位对西方休闲研究影响较大的人物。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的《休闲:文化的基础》,被誉为西方休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皮普尔在其仅有几万言的书中,以深刻而精辟的语言阐释了休闲作为文化基础的价值意义,指出,休闲是人的一种思想和精神的态度,它不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也不是空闲时闻所决定,更不是游手好闲的产物。休闲有三个特征: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的态度,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赠品‛。皮普尔认为,人有了休闲并不是就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你感到生命的快乐。否则,.我们将毁灭自己。《休闲:文化的基础》自1952年问世以来,不仅对西方休闲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成为了西方哲学思想的一面旗帜。

荷兰著名学者约翰一赫伊津哈所著的《游戏的人》,同样是西方休闲学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目。该书从游戏的角度阐述了游戏与人的文化进化的相关性,他认为,游戏作为文化的本质和意义对现代文明有着重要的价值。人只有在游戏中才最自由、最本真、最具有创造力,游戏是一个阳光灿烂的世界。这部书的影响也

十分巨大。

美国20世纪最杰出的教育家、哲学家,芝加哥大学的创始人之一,现年已近百岁的莫德默-阿德勒,一生致力于教育,倡导‚哲学走向每一个人‛。他特别关注休闲与工作的关系,指出了现代人忽视了休闲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批评人们忘记了早在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就曾教导我们的‚休闲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可以保持内心的安宁‛,‚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休闲可以使我们有意义地生活。‛他呼唤人们珍惜休闲、善待休闲。

美国哲学家查里斯一波瑞特比尔,其《挑战休闲》和《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两部著作,是被西方公认的休闲学研究力作,该书指出,随着人的自由时间的增多,我们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也越来越多。我们只注意到工作的伦理,却没有思考如何发展休闲的伦理。因此,他提出以休闲为中心的教育。这两本书作为姊妹篇集中讨论了:我们的社会为什么要关注休闲?这将意味着什么?休闲在人的知识结构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休闲教育的概念基础是什么?它与人类的价值和情感具有什么样的联系?

另外,正在西方国家兴起的‛简单生活‛运动,可以看作休闲学研究的硕果,且这个硕果越来越大。

三,中西方休闲文化差异的表现

尽管休闲是人类普遍的生理需要和娱乐活动,但由于国民性不同和社会背景差异,东西方休闲文化也大不相同,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休闲的历史走向不同

由于中国与西方社会的历史差异,使休闲的历史也形成了不同的发展历程。西方的休闲活动呈现出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型曲线,在古希腊的圣哲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等人那里,对享乐和消闲都十分关注并大肆鼓噪。

2,休闲活动的性质不同

在中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中,中国传统休闲活动以静态为主,而西方人的传统休闲活动以动态为主。中国人惯于以卧游,神游来取代激烈的运动。即使是外出旅游,也不过是依傍‚杨柳岸晓风残月‛,作静态观赏,与大自然共享一份安闲之乐。西方人信奉伏尔泰的‚生命在于运动‛的名言,而中国的许多理学和道学大师都主张‚生命在于静止‛,西方人的动是动中求静,与健身中兼求娱心。中国人的静是静中求动,与怡情样性中兼求养身。

3,休闲活动的形式不同

西方的传统休闲文化注重集体活动,而中国的休闲文化则注重个人活动。西方除全拳击,击剑,摔跤等个人挣雄的项目外,更多的是结对成伙的比赛。中国的传统休闲活动大多是个人项目,如打拳、练气功导引养生等等。

四.东西方休闲文化产生差异的原因

东西方传统休闲文化之所以出现上述差异,归根结底是其国民性的差异,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层的原因,

中西民族所处的文化生态是不同的,由此导致了不同的国民性,从而影响到休闲文化的差异。西方的海洋文明和工商社会使西方民族产生了动态性格和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