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精)
马克思主 义关于劳动价值理论
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价值理论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理论则为我们深入理解劳动的本质、价值以及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提供了深刻的洞察。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价值的源泉。
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意味着,一件商品的价值并非取决于它的稀缺性或者外观等表面因素,而是取决于生产它所投入的劳动量。
在马克思看来,劳动具有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求的属性。
比如农民种植粮食、工人制造机器,这些具体的劳动形式赋予了产品特定的用途和功能。
而抽象劳动则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反映了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
这种对劳动二重性的剖析,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理解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工人通过劳动创造价值。
然而,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往往只是他们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
这就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所在。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还强调了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劳动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还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劳动方式和劳动工具不断改进,社会分工日益精细,这又进一步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增长。
同时,劳动也是人类自我实现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劳动,人们不仅能够获得物质生活的保障,还能够锻炼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社会价值。
在当今社会,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它提醒我们要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都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回报。
其次,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我们要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
通过科技创新、优化管理等方式,减少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提高商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再者,劳动价值理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和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内容和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的基础理论。
从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出发,马克思发展出以劳动为中心的“劳动价值论”,形成了完整的物质社会经济史观。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主要认为:物质生产过程,产品的价值等于劳动者在制造它时所投
入的劳动价值。
劳动力是永恒的价值标准,所有价值都可以用它来衡量,任何其他价值都
是从劳动力价值衍生出来的。
劳动力产生的价值称为使用价值,形成物品的使用价值越高,它的价格越贵,使用价值与它的实际成本没有直接的联系。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在于:劳动力的价值决定物品价值,物品价值决定物品价格,是物质生产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物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键点。
它提出买卖法与生
产法及价值观念等观点,即人类经济活动乃物质和精神结合的历史活动,在物质生产活动中,劳动创造了物质价值,从而完成了人类经济行为的根本目的,从而提出了劳动的本质
与关系的理论体系。
劳动价值论对于揭示物质社会经济史观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对社会主义秩序的构
建和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劳动价值的角度,分析物质社会的经济结构,把马克思劳
动价值论从中获得的理论推动到现实,就能够给资本主义社会的改革指出方向。
由此可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不仅为物质社会经济史观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理论结构,而且为资本的实
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和方向。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和劳动的二重性,而马克思在分析劳动价值论时用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论证了它的历史性质,并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地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余价值理论以及后来的利润、平均利润理论,平均利润理论,平均利润理论,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指出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这种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作用,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义生产方式的历史暂时性。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商品商品1,为什么从商品开始,为什么从商品开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①]《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
因为资本本身就需要论证和说明。
“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莫也不是。
”资本就会成为不可理解的具体。
不可理解的具体。
因此,因此,因此,要揭示资本这个具体丰富的许多规定的全部内容,要揭示资本这个具体丰富的许多规定的全部内容,要揭示资本这个具体丰富的许多规定的全部内容,科学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这就是马克思的研究从商品开始分析的原因。
这就是马克思的研究从商品开始分析的原因。
商品作为分析劳动价值的逻商品作为分析劳动价值的逻辑起点,同时也是资本论的起点。
辑起点,同时也是资本论的起点。
2,商品的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具有不可比较性。
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是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要价值与当代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商品1,从商品开始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
因为“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
”要揭示资本,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货币—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使用价值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的。
马克思提炼出来的使用价值的概念就是“物的有用性”。
它必须以物体本身作为客体,是对人的一种有用性,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2)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量就是对价值多少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多少。
(3)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必须是凝结人类劳动且对人们有用的有价值的产品。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强烈推荐)
热点透视
•
2010年9月12日新华社报道,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
统计局12日发布的调查结果,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
屋销售价格同比环比均上涨。同比上涨8.2%,涨幅比上
月高0.7个百分点;环比上涨1.4%,涨幅比上月0.2百分
点。
•
针对房价过高的实际,自2006年开始国家不断加
强对土地使用的整顿、加大对个人购房转让的整顿、提
对比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①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必要 肯定并纠正了斯密的论述
使用价值 与交换价 值的提出
认识到:交换价值不由使用价值决定
未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没有 交换价值
劳动价值 二元论
①商品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 动量决定
——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
②商品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 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
——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我们再来看大卫.李嘉图的 劳动价值理论——
相同点
都认为使用价值不能成为交换价值的尺 度,都认为商品的价值由生产该商品所 耗费的劳动决定
两位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对比
基本观点
评价
①明确“使用价值”和“交换 认识: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交换
斯 价值”
价值
忽视:没使用价值一定没有交换
密
价值
②商品价值由生产的劳动量决 正确揭示了价值来源 / 定/ 由交换中购买的劳动量决 颠倒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 定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科学理论,其价值理论和劳
动价值论一直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在探究这一理论时,
我们将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核心观点,并对其在当代经济中
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讨。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理论强调了劳动价值论的重要性。
按照
马克思的理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这
一理论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观点,即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这些商
品所耗费的劳动。
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马克思认为工人所创造的
剩余价值被资本家占有,导致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不公。
这一观
点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本质,对于理解当代经济中的阶
级矛盾和剥削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经济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论依然具
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通过对商品价值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
代经济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贫富分化、劳动力市场的不公平竞争、以及资本积累导致的社会不平等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与
劳动价值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有助于深化对当代经
济问题的认识,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无疑是对当
代经济学的重要启示。
它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经济学的观点和分析框架,为我们探讨和解决当代经济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因
此,深入研究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价值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对于
促进当代经济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
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劳动价值论出自 MBA智库百科(/)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编辑]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资产阶级古典学派的代表亚当·斯密特别是李嘉图对劳动形成价值的理论和价值量的分析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还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家、雇佣工人、土地所有者这一阶级结构,并阐述了三者之间的阶级矛盾。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中的逻辑线索和基础地位:(1)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最大贡献是证明了“劳动的二重性”;(2)在劳动二重性的基础上,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3)在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
概括地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揭示资本主义从产生到灭亡的历史规律的基础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理论基石,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为工人阶级争取经济和政治主体地位的学说。
马克思从“劳动是唯一的价值源泉”入手,无情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的异化和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罪恶,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结论。
【意义】一、两种本质不同的劳动价值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配第,从一开始就用需要等量劳动来生产的贵金属和谷物具有同一价值的例子来说明价值量。
这是仅仅从生产领域中的具体活劳动耗费出发来说明商品价值的。
它计较的是劳动者在生产中的纯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数量(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们在当时还没有形成劳动二重性的概念,因而也就没有抽象劳动的概念),并不考虑这种主观的具体活劳动耗费的质量及其所产生的客观社会效果——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用的劳动的含量。
这就是耗费劳动即价值的理论的始祖。
马克思则是从商品的交换价值或交换关系出发,才探索到隐藏在商品中的价值。
马克思是从分析1夸特小麦=a@①铁出发,指出在1 夸特小麦和a@①铁里面,有一等量的共同的东西。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人类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尤其是在当代中国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时代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因此,有必要结合现实问题,加强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重要价值与当代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包括商品及商品的二因素、劳动的二重性、价值规律、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和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等内容。
(一)--------------------------------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分析的起点商品1从商品开始研究《资本论》的逻辑固然要以资本作为中心范畴,但决不能把资本作为逻辑起点。
因为“资本,如果没有雇用劳动、价值、货币、价格等等,它就什么也不是。
”要揭示资本,科学的方法就是按照商品一货币一资本这样的上升路线,从资本主义财富的元素形式商品出发,才能在后面的上升过程中把构成资本总体的各个环节和内部结构复制出来。
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1)使用价值马克思分析使用价值是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的。
马克思提炼出来的使用价值的概念就是“物的有用性”。
它必须以物体本身作为客体,是对人的一种有用性,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是构成财富的物质的内容。
(2)价值商品的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值量就是对价值多少即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多少。
(3)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马克思认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商品必须是凝结人类劳动且对人们有用的有价值的产品。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价值。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
(2)人民是一切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和享用者的统一。因此只有依靠人民自己来创造价值,由人民自己来占 有价值和掌握实现价值的条件,才能使人类的真正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和丰富发展;
(3)现实人类所追求的最高价值,是实现人的彻底解放,达到以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其原则的社 会历史阶段。真、善、美的充分发展及其高度统一一自由王国,是当代人类价值追求的理想境界;
(1)它首先是把价值现象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实践中考察,指出价值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中的普遍内 容。而不是外在于人类生存发展活动的、某种先验的、神秘的现象。它对价值现象产生和存在的基础的理解,坚 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方法,不同于从某种客观理念或人的抽象本性中得出价值的唯心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立足于对人类对象性活动、主客体关系中的“两个尺度”的理解,用主客体 相互关系的客观过程和结果,来说明价值产生的秘密和价值的本质。它指出,价值的本质是客体属性同主体需要 和能力之间的一种统一,是世界的存在对人的意义;价值产生于人按照自己的尺度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之中。这样,它对价值的本质和来源的理解,就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实际过程相联系,同确认人在改造世界 方面的权利和责任相联系。而不是象主观主义和唯意志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人的主观精神绝对自由的表现,也 不是象庸俗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那样,把价值看作是与主体的创造活动无关的自然本性。
劳动价值论(精品)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具有不可比较性。
价值是通常人类劳动的凝聚,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构成商品交换的基础。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等范畴,是马克思用来说明商品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概念,深刻地揭示了商品的本质。
资本论以商品作为分析起点使用价值及其特点关于使用价值,马克思是先从有用物的质与量的角度来讲的。
他这样写道:“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能够从质与量两个角度来考察。
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与,因劳动价值论此能够在不一致的方面有用。
发现这些不一致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情况。
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
商品尺度之因此不一致,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一致,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
”然后他用到了“使用价值”这个词:“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价值及其质与量价值是马克思在对交换价值进行分析后得到的一个概念。
他先讲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者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与地点的不一致而不断改变。
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大概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
”为熟悉决这个矛盾,马克思决定“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马克思先从一种商品的角度来进行考察:“某种一定量的商品,比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者y量绸缎或者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类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
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
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者同样大的交换价值。
]”因此他得出了两个推论:“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类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
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能够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接着,马克思又从两种商品的角度进行了考察:“我们再拿两种商品比如小麦与铁来说。
不管二者的交换比比如何,总是能够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英担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不同商品之所以可以按一定的量的比 例进行交换,是因为所有商品( C ) A、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B、都具有相等的使用价值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是脑力劳动的结果
11
2、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C )
①具体劳动是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抽象劳动 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上涨
获利增加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料和劳动力退出
获利减少
价格下降
供过于求
6
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
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解:
这里的关键词是“刺激”,刺 激的对象是商品生产者,刺激商 品生产者如何去做呢?“两改一 提高”,即改进技术、改善经营 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7
个别劳动 生产率
个别劳 动时间
社会劳动 生产率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个别劳动 生产率
个别劳 动时间
生产扩大
额外收益
优胜劣汰
无利亏本
生产萎缩
8
遭到淘汰的企业职工就会下岗,生活就会陷入困 境,因此有人说社会主义的商品竞争无异于资本主义 的商品竞争,社会主义国家中的下岗就是资本主义国 家中的失业,优胜劣汰也就是两极分化,你是怎么认 为的呢?
(3)全面地看待优胜劣汰。实际上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落
后企业,对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产品
质量的提高等都是十分有利的。
9
三、价值规律理论
3、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 之间流动(棒子)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 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鞭子) (3)实现优胜劣汰(筛子)
大家好
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
正比 反比 单位商品价值量 无关 无关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反比
社会劳动生产率
商品价值总量
个别劳动时间 反比
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
正比
3
甲经过数十载的学习、研究 和实践成了火箭的成功制造 者,
而乙未经过专门学习、训练, 就成了植树工人。
甲、乙在相同的 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相等吗?
4
三、价值规律理论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
决 定
价值 量
基 础 等价交换
交换双方价值量 相等
(货币出现前)
价格与价值相 符合
(货币出现后)
价格围绕价值上 下波动
长远看平均价格 与价值相符
原因为价格和供求相互影响 价格不会距离价值太5远
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分
配
供不应求
(1)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那么自然就有竞争。但竞争 目的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推动技术进步,提高经 济效益,更好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2)竞争结果是优胜劣汰,一般不会出现两极分化。因为 我国的经济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况且党和政府十分关心 下岗职工的生活,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帮助他们再就业。
②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 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同一个劳动过程先后不 同的两次劳动
④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 过程的两个方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