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写作_心灵自由是根本_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_辨正_潘新和

合集下载

作文教学——在和谐中拓展属于自己的天空

作文教学——在和谐中拓展属于自己的天空

作文教学——在和谐中拓展属于自己的天空《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而目前小学作文习作训练的教学还依旧是封闭型的。

传统作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指导轻练笔,重形式轻内容,重课内轻课外,重共性轻个性”的现象。

这“四重四轻”的现象,导致了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不和谐,既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又阻碍了学生思维(特别是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作文内容与儿童生活脱节,学生还在被动作文,生编硬造;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宰的“涛声依旧”,教师们对千篇一律地指导审题立意、选材谋篇是“情有独钟”;教师对圈圈点点,精批细改的批改方式也是“乐此不疲”。

这样的作文教学,缺乏了作文教学中学生、教师、习作内容之间的和谐,堵塞了学生自由表达的通道,遮蔽了学生有创意表达的天空。

学生写不出好作文,继而怕写作文;教师们也是苦不堪言。

我们认为,作文教学只有创设了一种和谐的氛围,才能有助于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独立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

学生能写出好作文应是我们一切努力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营造和谐的作文教学过程为了走出传统教学的误区我们是这样做的:(一)多放少收“放”,即写“放胆文”,就是不受“章法”的束缚,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

“收”,就是按照“章法”,予以指导,从立意谋篇到遣词造句,推敲琢磨,精益求精。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主张:“能文之本,初欲奔驰,久当收节。

”“多放少收”,是就整个小学作文教学过程而言,先让学生自由地写,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作文。

鼓励学生多写放胆文、自由文,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想所感,写出自己独特的作文来。

不过多地给予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的思路。

同时,改变作文的评价观念,“重内容轻形式”,不求全责备。

正确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的“自由表达”

正确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的“自由表达”

正确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的“自由表达”1. 引言1.1 概述写作中的自由表达写作中的自由表达是指在撰写文章或作文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自由地表达观点和想法的能力。

自由表达意味着学生不受限于固定的模式或结构,而是能够发挥个人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出独特的见解和观点。

在当前教育环境中,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自由表达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备受关注。

自由表达在写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展现个性化的思维和观点。

通过自由表达,学生可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看法,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在写作中的创造性和表达能力。

自由表达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在写作中不断探索和尝试,不断突破自己的思维边界,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正确引导学生在写作中的自由表达,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性,给予他们充分的空间和支持,让他们在写作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

1.2 重要性在写作中,自由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理解。

通过自由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探索自己的思想,释放内心的声音,并且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自由表达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当学生被允许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他们更有动力、更有创意地去写作。

他们将不再受到固定的写作框架和限制,而是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展示出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个性化观点。

这样的写作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的效率和质量。

自由表达在学生的写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进行自由表达是非常必要的,这将有助于他们在写作中发挥出更大的潜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彰显个性,自由表达江苏省滨海县界牌初级中学王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越来越重要了。

在中考中,作文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在高考语文中占的比重更大。

因为作文表达最能反映考生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书面表达中运用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交流可得到充分的体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些表述要求作文教学要大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审视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弊端,作文异化为考试的工具,学生作文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

作文教学不仅没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反而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克服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让作文教学有情趣、有灵气、有个性,让学生在经历愉悦、积极、向往的习作过程中,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高。

这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也是作文教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素材等均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单一的。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就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作文也应该不是统一的音调,而要各有其音,具有个性。

写个性化作文,就是要不拘形式,用自己的语言风格,说自己的话,写自己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写真事,吐真情,我手写我心,我心出我语。

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高度重视生活与作文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1.感受大自然。

祖国的大好河山是多姿多彩的,教师应鼓励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寻找作文素材。

春天,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让孩子们感受春的气息,观察花的红,草的绿,感受春风的轻抚,春雨的滋润。

自主写作:心灵自由是根本

自主写作:心灵自由是根本

自主写作:心灵自由是根本作者:潘新和来源:《新教师》2014年第05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建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某权威人士认为这是课标修订版的亮点之一,一时间“自主写作”骤然升温,成了教学、教研的热点。

笔者以为,“建议”中关于“自主写作”的出发点很好,但将具体实施落在“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上,颇可商榷。

一、自相矛盾:“自由”与“有创意”相悖逻辑错误一:违背了不矛盾律。

鼓励“自由表达”与“有创意的表达”,二者自相矛盾。

如果鼓励“自由表达”,就不能同时鼓励“有创意的表达”。

反之亦然。

“自由”是“无限制”,“自由表达”,即随便怎么写都成,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其中势必出现大量的“无创意的表达”,就是说,“自由”而“无创意的表达”,也应给予“鼓励”。

“有创意”,是一种“限制”。

“有创意的表达”,则意味着不能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不“鼓励”“自由”而“无创意的表达”。

前者不但允许,而且鼓励随心所欲地表达,对所有的表达都是认可、激赏的,是不给标准的;后者鼓励“有创意的表达”,是给标准的,否定无标准的“自由表达”。

也就是说,“自由”与“有创意”是不兼容的,“有创意的表达”与“自由表达”二者往往相抵牾——这便置教师于尴尬的境地:要是学生的表达“自由”但“无创意”,或者,“有创意”但不“自由”,该不该“鼓励”?例如,从“鼓励自由表达”的要求看,应试作文总体上是“不自由表达”,因此不应鼓励。

从“鼓励有创意的表达”的要求看,有些作文“戴着镣铐”还能跳出一些美丽的舞姿,属于“有创意”的,因此要鼓励。

那么究竟该不该鼓励?也许只能采取折中主义:既不贬斥,也不鼓励。

除了自相矛盾外,问题还出在“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都是片面,都缺乏具体分析。

从理论上说,写作的表达是“限制”与“自由”的统一。

没有绝对的“限制”,也没有绝对的“自由”。

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兼评潘新和“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 李华平

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兼评潘新和“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 李华平

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兼评潘新和“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李华平摘要:潘新和教授有个观点,他认为阅读是为了写作。

其“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意在确立写作与写作学的至尊地位,试图摧毁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根基。

从其出发点、哲学基础、学科目的来看,其本质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教育观。

其实,阅读不是写作的附庸,而具有自身独立的价值,是写作的基础。

从辩证法来看,我们要摒弃“本位主义”,积极倡导阅读与写作,及其其他因素之间的“共生主义”,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与写作阅读本位表现本位共生主义关于阅读与写作关系的讨论中,总有一种声音很响亮:“阅读是为了写作。

”每年中高考之后,总有人呼吁“只考一篇作文”;不少人认为,不需要考阅读理解,甚至认为阅读不需要学、不需要教。

强调语文教育中写作重于阅读、阅读是为了写作,并从理论上进行了较充分论述的是福建师大潘新和教授,这以他的“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为标志。

这种将阅读看作写作附庸的观点是极为错误的,我们很有必要正本清源,正确处理语文教育各种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

一、潘氏“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检讨潘新和教授学术功底深厚,又是著名文艺理论家孙绍振先生的弟子,他的一些观点在学界、一线教师中有着较大的影响。

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当然也一些观点值得商榷。

他的“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就需要我们审慎对待。

(一)“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表现了什么?潘教授这样阐述他的“表现本位”语文教育观:[①]在语文教学系统的整体结构中,言语表现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

只有指向言语表现,以表现为本位,才能打好全面的言语基础,才能达成言语教育的应用性目标。

这段话表现了潘教授对语文教育的三个基本认识:(1)言语表现“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2)“言语教育的应用性目标”不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3)如果不“指向言语表现,以表现为本位”,就不能“打好全面的言语基础”,就不能“达成言语教育的应用性目标”。

自由表达,让学生习作焕发生命活力

自由表达,让学生习作焕发生命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仔细分析这句话,它最终的指向是达成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而有创意的表达是以能够自由表达为基本的自由方可产生创意。

那么如何有效实现学生的自由表达呢?一、解放自我,给自由表达充足的氧气作为长期从事一线习作教学的教师,将自由表达由理念演化为教学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长期耳濡目染的传统教学经验使然。

所以要真正做到自由表达,教师首先要突破的、解放的恰恰是自己长期的习惯性理念。

这至少可以带来以下四方面的好处:首先教师的自由理念能真正带给学生自由表达的心理安全感,让学生敢于表达。

学生的自由表达也许思路不清,也许事例不够典型,也许主题不那么凸显,但是小学生习作才刚刚起步,我们所肩负的责任更多的应是给学生一种自由表达的热情,给他积极地鼓励,给他习作的勇气。

一旦他乐于表达,爱上习作,那么多练多写,这些问题就会随着语言的发展,语文能力的提升逐步得到解决。

其次教师的自由开放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表达。

心理研究表明:人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里心灵会放松,思维和语言也都会随之呈现出一种活跃的状态。

当人的思维处于这样的亢奋状态时,就会衍生出许多怡然自得的感受、想象与理解,就会水到渠成地用语言去表达这些独特的感受、想象与理解,创意的表达就会随之产生。

再次,教师自由开放的习作心态能形成一种氛围,让习作成为这个氛围中的一件乐事。

尤其是在一个集体内,习作因为互相影响而变得易于接受,变成一个彼此交流展示的需要,它成了同学之间一种生活与心灵的日常会晤。

习作要求少,束缚就少,限制就少,自由表达的空间就会大了,语言呈现的方式就会多元化了。

这样,习作才真正具有了个性,真正实现“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美好目标。

二、面向生活,给自由表达丰富的源泉虽然说生活是习作的源泉,但是由于知识与阅历的局限,同学们并不都能从每天平凡的生活里发现可供习作的材料。

随笔化写作--让作文教学不再苦恼

随笔化写作--让作文教学不再苦恼

潘新和老师在他的《 表现与存在》 中说 : “ 点燃学生言语
创 造 的激情 的 最好 方法 是用 你 自 己的言 语创 造激 情去 感 染
学 生 ,让 学 生 忘情 于 写 作 的 最 好 办 法 是 你 自 己忘 情 于 写
作 。” 教 师 与学 生一 起写 随 笔作 文 , 并在 课 堂上 与学 生 一起 读 自己的随 笔作 文 , 以 自己对写作 的热 隋去 感染 学 中指 出 : “ 写 作教 学应 贴 近学 生 实 际, 让学 生易 于动笔 , 乐于 表达 , 应 引导 学生 关注 现 实 . 热爱
就 纷 纷上 台 围住我 : “ 老师, 什 么时 候再 上作 文 课 ?” 望着 他 们 一 张张 天 真 、 灿 烂 的 笑脸 , 我 感慨 万千 : “ 随笔 化 写 作 , 真 的是 为生 命而作 !” 三、 随笔化 作 文让 教师 教得 有序 。 教得 轻松
家名 篇 , 从 中获 得 启发 , 然 后 动笔 修 改 自己的 作 文 , 最 后 向 老 师 、同学 展 示 自己修 改好 的作 文 ,从而 实 现教 与 学的 双
赢。
四、 随笔化 作 文倡 导师 生 同写 。 共 同发 展
的 礼物 ” 等游 戏 , 让学 生 在活 动 中体 验快 乐 , 然 后在 老 师 不 进行 任何 作前 指导 的情况 下 ,记下 活动 的过 程和 自己的 深 切感 受 。 为 了激发 学生 更大 的积 极性 , 老 师 还与 学生 同堂 比 赛, 看谁 写得 多 , 写得好 。这 样 , 一篇 篇真 实 、 生 动 的文 童诞
文后 , 我们 以交 流 为 中心 , 引 导学 生 读 、 评 同伴 的作 文 或 名
生活 , 表 达真情 实 感 ; 为 学生 的 自主写 作提 供有 利条 件 和广 阔空 间 , 减 少对 学生 写作 的束缚 , 鼓励 自由表达 和有 创 意的

“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访谈录

“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访谈录

“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著名语文教育家潘新和先生访谈录杭州市拱宸桥小学王崧舟策划人语阅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众所周知,阅读的结果转化为写作表达,写作又进一步促进阅读理解。

另一方面,会读的却不一定会写,但会写的一定也会读。

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从这个角度看,读写互动,当以“为写”、“促写”、乃至“会写”作为其课程教学的终极目的。

抓住了“指向写作”这一缰绳,也就抓住了语文课程教学这一牛鼻子。

为此,我们约请全国著名语文教育专家潘新和先生,就“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度访谈。

潘新和先生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顾问、全国高师写作研究中心顾问、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

出版《语文:表现与存在》《语文:回望与沉思》《中国现代写作教育史》《中国写作教育思想论纲》《写作:指向自我实现的人生》《新课程语文教学论》《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等专著和教材。

首创的“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理论,在语文界引起了热烈而深刻的反响。

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王崧舟:读写互动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一直备受研究者和广大的语文教师关注,您颠覆性地提出了“写作本位”的全新读写观,能否请您谈谈自己的思考?潘新和:读写结合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值得不断思考的重要课题。

老一辈的提法是“以读带(促)写”“读写结合”。

以叶圣陶先生为代表的主流读写观认为“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的‘根’是阅读”“培养读的能力,也是一个目的”“教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

可以看出,这一读写观是“阅读本位”的。

我们今天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文选来组织单元,外挂写作练习,就是按照这一观念编写的。

教学的中心是阅读,课堂几乎是讲读、串讲课文的一统天下,这种状况也是由这一观念所决定的。

这一观念从20世纪初开始逐渐形成,到今天已经成为教材与教学的“惯例”和教师的“集体无意识”了——如果有一天教材、教学不是以文选为中心,大家一定会觉得十分惊讶:怎么可以那样呢?语文课不教一篇一篇课文还叫教语文吗?其实,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读写观也是可以改变的。

鼓励自由表达培养个性习作

鼓励自由表达培养个性习作

鼓舞自由表达培育个性习作鼓舞自由表达培育个性习作《九年义务教育整日制小学语文教课纲领》(试用订正版)在“对于习作”中指出:“要指引学生写熟习的人、事、光景,做到说实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谎话空话。

”依照大纲领求,我以为目前小学作文教课改革,应从淡化文体训练、鼓舞学生自由表达下手,培育个性化习作。

一.拓展空间,累积丰富多彩的好素材鲁迅先生说:“一定如蜜蜂同样,采过很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 学生作文能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能否丰富。

所以,我们以为拓展作文素质的累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中断地向着求充分的路走去,更没有靠谱的预备方法。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累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

为了让学生说实话、写真事,我们平常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留意察看、累积生活素质的习惯。

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资料可写。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很多可写的东西,但假如不留意察看,就会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很多值得写的内容就会擦肩而过。

所以,我们要指引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察看,从中获取感性真知,进而他们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本念书,是知识的重要根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根源。

学生经过阅读合适他们的各样书本,不论是诗歌、寓言、童话,仍是小说;不论是古代的,仍是近代的;不论是文学读物,仍是科学读物;也不论是中国作品,仍是外国作品。

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宽泛,他们的视线越宽,知识面越广,累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

这样,作文时学生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问渠哪得清这样,为有源泉活水来”,只有不停地充电,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解放心灵,取出内心深处的诚心话解放心灵,就离不开创建宽松自由的气氛。

教师要在教课过程中为学生创建更多的显现自我、表现自我的时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鼓励自由表达 培养个性习作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鼓励自由表达 培养个性习作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鼓励自由表达培养个性习作人教版新课标我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从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入手,培养个性化习作。

一.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好素材鲁迅先生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

”学生作文是否有创意,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

因此,我们认为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1.让学生走进生活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

”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

为了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我们平时要注意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观察、积累生活素质的习惯。

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材料可写。

2.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大自然中有许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许多值得写的内容就会擦肩而过。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3.让学生走进书籍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

学生通过阅读适合他们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学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

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

这样,作文时学生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充电,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解放心灵,掏出内心深处的真心话解放心灵,就离不开营造宽松自由的氛围。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然而,当前封闭式的作文教学和无端地设置各种条条框框的作文训练,这些无形的绳索捆绑了学生的自由心灵,无法让学生的智慧之蕾盛开、生命之花怒放,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制约了作文水平的提高。

我手写我心——个性化写作浅论

我手写我心——个性化写作浅论

我手写我心——个性化写作浅论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因此,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个性,具有创新意义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我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尝试"以我手写我心",提倡个性化写作可以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一,个性化写作的基本内涵个性,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对写作活动而言,个性意味着什么?我认为,有四个基本特点: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1.自主性就是要以自己的观察思考为主,在写作时,自由地表达个人独特的感受,得出不同的结论.写作是最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一个人的创作过程,往往集中了个体的全部生活体验和能力,是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程式化,虚假编造等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作文教学中过分强调共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是问题的实质.强调写作中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要教师放弃指导,教师可以打破封闭的,僵化的,静态的训练程式,构建开放的,活泼的,动态的学生全程自主作文训练体式:学生自主命题——立意自主——体裁自主——题材自主——字数自主——评改自主——投稿自主,使写作个性化.2.创造性学生作文是学生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智力技能.作文的过程是自己体验和感受生活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创造和审美的过程常规的作文教学因受到课本题材和内容的局限,一方面使学生的个性化思想得不到充分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使学生为了完成规定的任务,去编造,作文很难写出个性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多留一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独特的见解;在表达中不说套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与众不同中透出新意.3.体验性从作文的娩出过程看,它是人的感官的,情感的,精神的整体回归.它包括了对感官能感觉到的"表象"的体教掌孵寥|,\涸——■验,人的情感的体验,心灵世界的独特体验.因此,解放人的心智,解放人的个性,使学生面对续纷多彩的世界能焕发出一种生命活力.一旦缺乏了体验感悟的生命活力,他们就不会激动,不会欢呼.所以塑造一个丰富,美好的体悟的心灵,应该是作文教学的应有之意. 4.批判性学生在作文中有创新,有独到的体验,必须首先学会批判地吸收和批判地看问题.一个学生只有敢于批判,会批判,才能显示他的个性.现实的作文教学中,很多学生形成了盲目从众的思维惰性.天南地北的学生,在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和表述上,保持着惊人的-u-一致,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多提倡批判和质疑,才能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例如学生的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的数学老师,人称"陶白白".他瘦瘦的躯体,如火柴梗一般,排骨根根分明,走起路来,似乎清风一吹就能把他吹得好远.摘下厚厚的镜片,两只绿豆眼睛眨巴眨巴,连视力表上最大的"E"也一片模糊.不想丢面子,使劲地看,最后还是凭着以前的记忆,用枯黄的手小心翼翼地向右~斜.他的武艺一点不比黄飞鸿差,"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其中最为得意的是他的暗器——飞天粉笔."嗖",一个白影从我右脸擦过,不偏不倚投中与周公正在开小会的我,把我从梦境拉到现实,捡起地上的"暗器"一看——畦噻,正中了陶兄的飞天粉笔.这就是抛物线,他解释道……该学生用极其夸张与幽默的语言,记叙了~位与众不同的数学老师,读来十分生动有趣.有些学生为了写好作文,在文中多用成语和精彩的词语,反而使文章缺少了灵气.二,实施个性化写作教学的策略1.拓展写作空间,张扬自我个性奥地利着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新课标谈到的"独特感受","有创意地表达","展开想象和联想"无一不是这方面的体现.拓展写作空间可从关注自然,积累素材,解读文学作品开始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旬.如何/C)教学船寥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段中的描写: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这段文字从外形和姿态两方面描写了紫藤萝花开得繁茂,作者抓住了紫藤萝花的特色,用"瀑布"来比喻,用"流动","欢笑"进行想象,把静态的花写活了.为什么宗璞能把盛开的紫藤萝花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地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莞隋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部文学作品,它的内涵越是丰富,那么它的主题就越是人见人殊,常读常新.作为教学实施者的教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新《课标》指出:"学会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英雄的形象,伟人的求索,历史的屈辱,先辈的情操等,从而拨动自己的心弦,产生多方位多层面的情感.2.重视写作实践,鼓励用心生活.作文的实践性极强,它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基于这一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向个共同的方向努力,即"向生活靠拢",日本语文界的"生活作文",美国的"作文题目不受拘束"正是作出的这种努力.学生崇尚真实,敞开心扉的袒露正是学生的主体意识觉醒历程."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自由式作文正是将这种探索投之于笔端的展露形式.我曾多年致力于写作实践"开放生活,抒发性灵"的探索,改变以前一学期写几篇作文的任务,代之以一本自己命名的"随笔本".随笔本上内容不限,体裁不限,自己命题,字数在500字左右, 2006.03以每天自己最想写的东西为内容,持之以恒的练习最终都让他们达成共识.学生认为:用真心去写,很畅快,是倾诉后的一种快感,.生活中还不能少了它. 自由式作文实际上使学生不经意间保持了一定的作文量,既满足了文章的数量,又在对文章的提炼,揣摩中提高了质量他们觉得自由式作文是他们倾吐心声的绝妙形式,四季变化皆可入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他们的习作中,?不仅将笔触面向家庭,学校生活,而且向社会生活延伸."一根鱼刺","一盘棋局","一次改选","一场战争风云"……俯拾之间几乎都成了写作的素材来源.学生不再是游离于文章之外的苦心经营的编造者,而是体验生活的主角,表现生活的高手.现摘录随笔中的个别段落:天有多大?我喜欢蓝色,尤其偏爱晴朗天空的湛蓝,因而有了爱抬头仰望天空的嗜好当我的视线一片的蓝,思绪便如流水般不可阻挡地扩散开去我总是会幼稚地打出一个问号:天有多大?然后,又如惯性作用似的想起那时候同学的回答.""于是,当我再一次抬头仰望天空时,我会看到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周围一片阳光灿烂,那就是我的希望,美丽的希望.我想我会一步一步走向天空,一步一步锻造出一片属于我的天空""初三的日子,个个都是阴天,北风呼呼地咆哮而来,那严寒的洗礼,地球无法拒绝.日子被逼到了一个叫做冬天的角落,单薄的身体蜷成一团,在漫无目的的游走中抵达落寞,阴箍的天空,似乎也在低诉着一代人的忧郁.""l2月25日,圣诞节,是我们进行期末考试的日子,越临近圣诞节,也就意味着我们越紧张的学习.我们把头埋在越堆越高的书山中,但也敏锐地嗅到了圣诞节的味道——毕竟,我们不是瞎子,我们看到了对面的初一初二布置教室时的兴高采烈,我们也看到了高中部窗户上温馨的雪花,我们看到了我们透明的玻璃窗,呆呆地直立着,散发着金属独有的冷傲."我们不是羡慕他们五彩缤纷的装饰,也不是节目丰富的晚会,我们只是羡慕他们还小,还有三年的时间可以在一起.而我们,此时同坐在一个教室里的朋友却要在短短的几个月后面临分离.再也没有比离别更可怕的东西了,想到那个黑色的六月,想到那个离别的季节,我的心就会禁不住地抽搐,我怕那一天的到来,我无法想象,离别的时候,我会用什么来冲淡悲伤……当你不再拥有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再忘记."3.注重评价方式,树立写作信心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我的做法是:(1)每节语文课前五分钟给学生朗读优秀随笔并请学生自由点评,这样一个星期的语文课大概会读到五位左右的学生作文,全体同学都会有轮到点评的机会.而很多学生的作文可能是从来没有被老师表扬过的.如读了那位写数学老师的学生的作文后,她在随笔中这样写道:今天的语文课对我来说是既兴奋又紧张.我以前的作文从来没有被老师表扬过,听着老师的朗读,我的心"咚咚"地跳个不停,怕别人笑话我……因此,每堂课前五分钟是最受学生欢迎的,同时也为新课的进行设置了一个良好的开端.(2)把没有读到的优秀作文让学生抄写在特定的作文纸上张贴在墙报上,并批改好作文分和书写分,一个月换一期.不必精雕细作版面,只需让作文的主人自己去布置,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3)推荐发表文章又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选出一些最佳习作,刊登在校报《华维教育》上,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人总是有个性的,正如世上并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张扬个性,抒发心声是人的本能愿望.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学生作文应是抒写心灵,展示个体生命过程的窗口.写作教学就是要启发学生,运用创造心理写出属于自己的"哈姆莱特",张扬自我的个性.华丽是美,朴素也是美;明朗是美,含蓄也是美;波涛汹涌是美,泉水叮咚也是美."郊寒岛瘦", "关东大汉","妙龄少女"各臻其妙,摇曳生姿,构成了五彩斑斓的学生作文园圃(任利娟浙江华雏外国语学校)。

在作文教学中正确理解“自由表达”

在作文教学中正确理解“自由表达”

( ) 文伪圣之弊 1作 与风格上去单一化 、 上去模式 化相 比较 , 写法 主题上
存 在的“ 假大空” 实现 自由表达 、 , 真实表达 , 者以为 以 I 笔 去伪圣化对于 自由表达而言或许显得更加 紧迫 。虽然十 I 多年前韩军老师就曾猛 烈批判过这种 现象 ,但 这个问题
1 . 多样 , 风格 写法灵活

定 意义上也适用于 口语交际教学 ,因为写作从根本上 。 活性和生动性 。 与华丽的语言风格相比 , 朴素的语言同样
讲就是“ 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 的事情 , 尽管二者在 1 可以取得极强的表现力 ; 与排比的句式相比, 灵活多样的 语体风格上有所不同。 在很多人看来 ,自由表达” “ 是一个 I 散句可以显出一种变化之美。 至于行文结构, 亦不必拘泥
为全文定下基调; 主体充实饱满, 论述不够例证来填, l 正 高考作文《 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励着我》 18 , 2年《 9 先
面举例后 再出以反面 ; 结尾 画龙点睛 、 卒章显 志 、 寓意高 ’ 天下 之忧而忧 , 后天下 之乐而 乐》 19 《 ,9 8年 坚韧 ——我
远。如是, 一篇四平八稳的考试作文( 实际也是学生多数 l 追求的品格》20 年《 , 1 诚信》20 年上海卷《 0 , 7 0 必须跨过 时候的练习作文) 就大功告成了。这种单一化 、 模式化的 l 这道坎》 等等。 可以说 , 建国后的历次高考作文, 大多数都
《 教学与管理》
21 年 1 月 1 02 0 日
在 作 文教 学 中正 确 理解 “ 自由表 达 ’ ’
◎ 四川 内江 师范学院 于军 民
新修订的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 1 年版) I (O 1 在 可以说, 用词贴切 、 句式灵活、 善用修辞、 文句表现力强都 “ 课程基本理念” 的第三条中, 增加了“ 鼓励 自主阅读, l 有文采” 自 是“ 的体现。“ 有文采” 意味着语言表达不仅能够 由表达”。 自由表达” [“ 1 1 显然主要针对写作教学而言, 当然 I 正确、 流畅地反映思维成果, 还要体现表达的准确性 、 灵

解放思想自由创新

解放思想自由创新

解放思想自由创新作者:潘述琳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4期【摘要】对于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

一、自由表达,激发创新灵感;二、鼓励想象,点燃创新火花;三、多样练笔,享受创新乐趣。

【关键词】创新作文自由表达鼓励想象多样练笔对于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管建刚老师说得好,就是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学会写作文,创造性地写作文,享受作文。

一、自由表达,激发创新灵感作文教学的高耗低效,存在着以下毛病:遵循着“命题,辅导,作文,批改,讲评”这五个环节进行作文教学,致力于教学生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及各种表达方式和方法的运用,不同文体的写法,甚至常常用应试作文取代常规作文的训练。

注重教师教学,忽视学生实践;注重写作形式,忽视写作内容。

习作应走向真实的生活,自由表达。

写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开拓视野。

正如管建刚老师所认为的,“学生的生活是他写作的金矿”,“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一座写作金矿”。

所以,学生的作文是自己开发内在的金矿,是开发生活的金矿。

我们平潭综合试验区,变化日新月异。

海峡大桥的建成,环岛路的美景,海渔广场、螳螂湾、古城……令人目不暇接,人们的生活也随之丰富多彩:看冲浪,赏沙雕,买台货,吃海鲜……这样,学生的视野走出家庭,关注社会。

见多识广,积累充足,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去爸爸的鱼塘玩,阳光洒在水面上,他这样描述:“这时候,阳光并不刺眼,洒在鱼塘的水面上,像是给鱼塘抹上了一层油。

鱼儿不时跳跃起来,我好像闻到炸鱼的香味。

”工人们逮到了一只水鸟,他写道:“它的腿好长,我用尺子量了一下,17厘米。

它的嘴上有一圈红色,看来它也爱打扮,给自己涂上了口红。

”正是生活,赋予他自由的思想,使他的表达富有创造力。

部编小学语文“基于课标,教材习作(写话)怎么教的研究”《三年级习作怎么教?》

部编小学语文“基于课标,教材习作(写话)怎么教的研究”《三年级习作怎么教?》

5
2. 按老师自己认为的作文样式教学生,“我 教你学”,合适吗?
一位老师设计的三年级习作《逛超市》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情景模拟,回顾体验 1.看老师放的超市幻灯片,按老师的要求说说超市里都有什么, 想一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再填空,完整地把这段话说出来: 超市里的物品真多啊!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应有尽有,令我眼花瞭乱。 超市里可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2.按超市的几 个区域看一看、说一说、做填空。 3.老师还讲了超市里的一个故事,告诉学生写这样的小插曲既能 使文章更具体,又能增加趣味性。
6
三、总结(教给)写法,拓展延伸
1.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是怎么逛的? 进入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令我们眼花缭乱。这叫总写。可以写 在第一小段。(板书:进入超市 ) 转过的地方很多,不可能一一写到,就选两三个你喜欢的地方来 写。 第二段可以写你在水果区的所见所闻。
第三段可以写你在零食区的故事。
第四段可以写写别的地方的见闻。 这些可以作为作文的中间部分,但作文还要有开头和结尾。
统编教材遵循了习作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表述明确具体有操作性1依据课程目标编写习作教材三年级的习作内容和目标要求上承二年级写话符合学生开始习作492在教师教学用书中落实提出了教学目标教材还在二年级的教师教学用书中落实了写话课程目标和内容的规定提出了教学目标表述具体明确可操作
小语“基于课标,统编教材习作(写话)怎 么教的研究”课题组活动 2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热衷于作文指导之类的书,以为作 文指导书就是学习作文的宝典和样子。要知道,作文指 导书所讲的基本上都是写作技巧,都是“写法第一”。 作文教学中必须教给学生表达的方法,但是教给写法 不是作文教学的全部,更不是作文的根本。作文的根本 是写作表达的需要,也就是“乐于写”“需之切”的写 作动机。心中有话要说、有话要写,“如鲠在喉”“不 吐不快” ,产生了写作动机。没有这样的表达需要和动 机,“若不是为着必要和欢喜,而勉强去写,这就是一 种无聊又无益的事”(叶圣陶语)。

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之思辨

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之思辨

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之思辨学校生习作自由表达之思辨课改以来,人们喜爱用“自由表达”来表达作文教学新理念,并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同学的作文力量却未见有多大提高。

笔者认为,必需重新端详“自由表达”,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一、学校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概念、意义与特点(一)学校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概念、意义“自由表达”包括与其和它相像的字眼,没有消失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前言和课程目标部分,而只是消失在“教学建议”,“为同学的自主写作供应有利条件和宽阔空间,削减对同学写作的束缚,鼓舞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可见,“自由表达”是操作层面即教学策略的概念,就是同学能够在较少束缚的状况下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表达。

鼓舞自由表达,培育良好的写作心态,有利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有爱好表达甚至能乐于表达,同时,能促进同学共性的健康进展。

(二)学校生习作“自由表达”的特点学校生习作能够“自由表达”,就在于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而能自由表达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们的心智水平,心智水平越高,表达也就越自由。

但是,学校生习作的“自由表达”,并不行能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表达,不行能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学校生的心智特点,打算了他们的“自由表达”有很大的受限性,受到心理进展特点、生活阅历和书面表达力量的限制。

学校生的“自由表达”,首先受到心理进展特点的限制。

学校生的思维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即使到第三学段,抽象思维仍旧需要形象材料的支持。

学校生的共性和社会性虽然始终在进展之中,但即使到了第三学段,共性的进展,也仅仅是比较多地削减对父母的依靠;社会性的进展,对人与社会的观看,角度比较单一,也是肤浅的。

学校生的思维特点、共性与社会性的特点,打算了他们对事物熟悉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行能做到想表达什么事物就能表达什么事物。

其次,是受个体生活阅历的限制。

即使到第三学段,他们对生活感性熟悉的积累也还是比较单一的,对生活的表达,也就不行能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

给小学生写作自由表达的空间

给小学生写作自由表达的空间

给小学生写作自由表达的空间
曹冠军
【期刊名称】《作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自由表达,就是学生能够在较少束缚的情况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表达;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表达内容,写真话,抒真情;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
【总页数】2页(P49-50)
【作者】曹冠军
【作者单位】江苏省邳州市索家小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4
【相关文献】
1.愉悦写作:给学生表达的自由和空间 [J], 伏琼
2.让孩子在英语写作天地自由飞翔——浅谈指导小学生英语写作的一点尝试 [J], 戴爱萍
3.自主写作:心灵自由是根本--“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辨正 [J], 潘新和
4.自主积累,自由表达——谈小学生个性化写作指导 [J], 金雪林
5.自主积累,自由表达--谈小学生个性化写作指导 [J], 王文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新作文,还给了学生自主作文权

创新作文,还给了学生自主作文权

创新作文,还给了学生自主作文权创新作文,还给了学生自主作文权所谓“自主写作”就是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世界,然后将自己的观察感受所得形诸于语言文字。

一句话,写作是个人情感、灵性的外化。

学生既然是写作的主体,写作教学自应以学生为本位,学生的写作活动自应是自主性写作。

然而这些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写作教学被人为扭曲了。

为了升学考试,“写什么”都局限于教材规定的内容和划定的范围。

“怎样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出的几种模式。

学生不再是写作的主体,而是被异化或应试的工具、写作的奴隶。

写作不再是真情的流露。

这样的写作让学生胆战心惊,望而生畏。

这样的作文千篇一律,缺乏鲜明的修改,自然就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作文就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束缚,给学生带来一片艳阳天,一块能自由畅谈的空间,一方能倾吐的净土,真正做到在习作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创新作文是如何把自主的写作权还给学生,弘扬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一、感受生活──创新的源泉叶圣陶语生:“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文体表演,语数竞赛,参观科技展,公园花展……充分放进去学生的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

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

《难忘师生情》,《调皮王变乖了》,《我成功了》等文章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那么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小学手写作文

小学手写作文

小学手写作文最搞笑的作文我出生在一个非常贫苦的家庭,记得小时候,爸爸的生活很无聊,整天只能数钱,妈妈也是,整天都在扫钱。

我家住在深山中,每次要出去买东西,都相当麻烦,开保时捷要5小时,开奔驰也要4小时;虽然家里有直升机,但是开到那边很难找到停车位,相当的不方便;我偶尔也会出去逛街,爸妈怕我被绑架,随身有20多个保镳保护着,大家看到我都吓跑了,所以我从小就开始被排斥。

因为家里是在深山,每次到了冬天都非常冷,爸爸也说,出去买东西很麻烦,所以冬天没有暖炉。

没有棉被。

每天只能陪着爸妈烧钱取暖。

而睡觉的时候,也只能盖着钱睡觉(我绝得英镑比较温暖)。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因为房间太大,还来不急跑出房间,就尿裤子了,所以,爸爸在我房间放了一台小绵羊机车,好让我能在10分钟以内,冲出1000坪的房间,穿越5公里的走廊,到达800坪的厕所(我常常在走廊迷路);爸爸又另外叫人加盖了20间600坪里面有着250坪小厕所的破房间,说:以后如果尿湿了,直接换房间,如果房间不够或是太小的话,再告诉爸爸,爸爸再叫人来多盖几间,我们的生活很辛苦,你要忍着点!!现在想起来,爸爸真是个善良的人!!还记得有一次,家里遭小偷,因为他用炸药炸坏了我爸的保险箱,使得里面的金币不断的往外滚出来,结果竟把那个小偷压死了。

我觉得那个小偷好可怜。

金币压死人是很痛的!!他不像之前那个被钞票闷死的小偷一样幸运。

妈妈也常常告诉我,我们家生活非常困苦~~要我学着吃苦~~所以我从小养成了刻苦耐劳精神,我将来的志愿,是要找200只会吃钱的怪物,好把家里的钱都吃光,为那些可怜的小偷报仇!!记得一个星期四的下午,放学后我高高兴兴地往家里走去。

当我走到居委会时,看到前面在修路,于是我绕道而行,从另外一条小路走回家。

小荷作文网,你也可以投稿走着走着,忽然听见一个声音:“小妹妹,你放学啦?”我抬头一看,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出现在我的面前。

“嗯,放学了。

”我随口回了一句。

“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你不认识我了吗?”陌生人笑眯眯地对我说。

倡导自主式作文,共享心灵的春天

倡导自主式作文,共享心灵的春天

倡导自主式作文,共享心灵的春天作者:顾佳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5年第3期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小学顾佳作文是心灵的释放,是生命的展示和律动。

每个人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特殊建立;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尊重学生的感受,让他们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写真正属于自己构思的文章,是学生作文个性发展研究的着力点。

新一轮课程改革无论是课程结构还是课程标准,都以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为基准,并明确指出:“写作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自主表达和创意表达。

自主式作文教学打开了学生心灵的大门,为学生写作创造了一个学习、欣赏、发挥的舞台。

一、言为心声,展现自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没有情感的作文是没有灵性的,虚情假意的文章则更缺乏生命力。

我手写我口,我口述我心,“求真”是作文的第一准则。

老教育家叶圣陶也曾经说过:“文章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而我们日常习作教学中却面临这样的尴尬:课堂上充斥着选材新颖、构思巧妙、如何谴词造句与谋篇布局的技能性讲解,却很少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及是否有兴趣,忽略了学生独特的主观感受;如形容一个人速度快,老师经常会教给这样的句子:某某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奔跑出去。

这例句并非不好,但是全班学生人云亦云,干篇一律,那不就使语言失去“个性”了吗,在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实面前,在“作文难”的叹怨声中,我们应该考虑到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认知差别因素,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差异,不要总是拿着成年人的眼光去审视孩子的内心独白。

自主式作文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首先鼓励学生大胆地写,等有了一定的基础再要求精炼严谨。

宋人谢枋在《文章规范》中说:“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使学生“开扩其胸襟,发舒其志气,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Teachers' Observation 教育观察 / 教 科 研 前 沿
自主写作: 心灵自由是根本
—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辨正
◎潘新和
《义务 教 育 语 文 课 程 标 准 (2011版 )》 的 “实 施 建 议” 指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 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 意的表达,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某权威人士认为这 是课标修订版的亮点之一, 一时间 “自主写作” 骤然 升温, 成了教学、 教研的热点。 笔者以为, “建议” 中关于 “自主写作” 的出发点很好, 但将具体实施落 在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上, 颇可商榷。
一、 自相矛盾: “自由” 与 “有创意” 相悖 逻辑错误一: 违背了不矛盾律。 鼓励 “自由表达” 与 “有创意的表达”, 二者自相矛盾。 如果鼓励 “自由 表达”, 就不能同时鼓励 “有创意的表达”。 反之亦然。 “自由” 是 “无限制”, “自由表达”, 即随便怎么 写都成,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其中势必出现大量的 “无创意的表达”, 就是说, “自由” 而 “无创意的表 达”, 也应给予 “鼓励”。 “有创意”, 是一种 “限制”。 “有创意的表达”, 则意味着不能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不 “鼓励” “自由” 而 “无创意的表达”。 前者不但允许, 而且鼓励随心所欲地表达, 对所 有的表达都是认可、 激赏的, 是不给标准的; 后者鼓 励 “有创意的表达”, 是给标准的, 否定无标准的 “自 由表达”。 也就是说, “自由” 与 “有创意” 是不兼容的, “有创意的表达” 与 “自由表达” 二者往往相抵牾— —— 这便置教师于尴尬的境地: 要是学生的表达 “自由” 但 “无创意”, 或者, “有创意” 但不 “自由”, 该不 该 “鼓励”? 例如, 从 “鼓励自由表达” 的要求看, 应试作文
同理, 先要有 “无创意的表达”, 让学生掌握基本 的文体表达规范, 能做到写什么文体像什么文体, 这 才谈得上 “有创意的表达”。 如果连文体规范都不懂, 或者将文体都写错了, 这样的 “有创意的表达” 有意 义吗? 先要学会 “无创意”, 才能追求 “有创意”。 真 正有价值的 “创意”, 是 “无创意” 中的 “有创意”, 是 “无创意” 与 “有创意” 的统一, 即 “规范” 与 “反规范” 的统一。 这就是 “有” 与 “无” 的辩证法。
所谓的 “自由表达”, 是在文体 “规范” 内有限度 的 “自由表达”; 所谓 “有创意的表达”, 也是在文体 规范下有限度的 “有创意的表达”。 如果把诗歌写得诗 意全无, 把童话写得毫无童趣, “创意” 倒是有了, 但诗歌、 童话也变了味, 难道也值得鼓励?
一般只有在熟谙文体规范后才有 “自由表达” 可 言, 或者说才能获得 “表达” 的 “自由”。 符合文体 “规范” 的 “有创意的表达” 才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人
总体上是 “不自由表达”, 因此不应鼓励。 从 “鼓励有 创意的表达” 的要求看, 有些作文 “戴着镣铐” 还能 跳出一些美丽的舞姿, 属于 “有创意” 的, 因此要鼓 励。 那么究竟该不该鼓励? 也许只能采取折中主义: 既不贬斥, 也不鼓励。
除了自相矛盾外, 问题还出在 “自由表达” “有 创意的表达” 都是片面, 都缺乏具体分析。 从理论上 说, 写作的表达是 “限制” 与 “自由” 的统一。 没有 绝对的 “限制”, 也没有绝对的 “自由”。 讲 “自由” 不能不讲 “限制”。 举例说吧。 写作离不开文体。 因不 同的表达需要, 所以各种文体应运而生, 逐渐形成了 文体的规范与要求。 每一种文体写作, 都要服从表现 特定内容的需求, 都要遵循该文体特殊的表达规范, 从普遍意义上说, 是不允许超越了文体 “限制” 的 “自由表达” 的。 散文有散文的 “样式”, 小说有小说 的 “样式”, 戏剧有戏剧的 “样式” ……写诗, 你不能 鼓励学生随便写成分行的散文。 写散文, 你不能鼓励 学生随便写成小说或通讯, 或写成不知什么文体。 要 是毫无文法、 章法, 岂不乱了套? 要是失去限制, “鼓励自由表达” 就等于鼓励 “乱写”。
也许有人会说: “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不 是 “偷换”, 而是 “举例” 说明。 要是如此, 应举的也 不应是 “表达” 的自由, 而应是 “内容” 的自由。
三、 本末倒置: 应以 “思想自由” 为本 逻辑错误三: 注重表达形式要求, 无视情意内容 要求, 即舍本逐末。 朱熹说: “道者文之根本, 文者道之枝叶。 惟其 根本乎道, 所以发之于文皆道也。 三代圣贤文章, 皆 从此心写出, 文便是道。” “道” 就是思想内容, “文” 就是表达形式。 是 “道” 决定 “文”, 内容决定 形式。 没有思想内容的 “自由” “有创意”, 何来表达 形式的 “自由” “有创意”? “自由” “有创意”, 从 “写作” 的角度解读, 其 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应是思想、 情感的自由、 创新。 “写作” 的 “自由” “有创意” 与否, 不完全是 “表 达” 的事情, 主要是言语人格、 生命生存状态、 思想 思维方式等的问题。 不能离开了这些根本性内容, 去 讲 “表达” 的 “自由” “有创意”。 一个精神猥琐卑下 的人, 是不可能有思想自由; 没有思想自由, 如何有 “表达” 的自由、 有创意? “自由表达” 侧重于文字表现 “形式” 的自主, 而 “自主写作” 的 “自主”, 最重要的应是表现 “内容” 的自主, “情意” 的自主。 先有 “情意” 的自主, 才 有 “表情达意” (表达) 的自主。 没有情意的自主, 谈何表达的自由? 说到 “自主写作”, 按照正常的思维 逻辑, 最先想到的必定是 “心灵自由”, 不会跳过 “心 灵自由”, 舍本逐末, 去强调 “表达自由”。 “自主写作” 涵盖面很大, 自然也会涉及 “表达” 的 “自主性” 问题,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最主要 的问题是 “心灵自由”, 这才是 “自主写作” 的 “命 根子”。 这不是说 “表达” 只是纯粹的 “形式” 问题, 就 没有强化情意 “内容” 的功能, 而是说文章内容生成, 不是在 “表达” 时才决定的。 古人说 “意在笔先”, 就
“自由” 与 “限制”, “循规蹈矩” (无创意) 与 “标新立异” (有创意) 的关系是辩证的, 要做具体分 析。 笼统、 绝对地 “鼓励” “自由表达” 或 “有创意 的表达”, 忽略了 “表达” 的常规、 文体的 “规范”, 使学生以为写作就是 “随便写”, 是无限制的自由, 是 随心所欲的标新立异, 这是否是一种误导?
二、 偷换概念: “写作” 偷换成 “表达” 逻辑错误二: 将 “写作” 偷换成 “表达”, 即 “偷 换概念”。
让我们再回到这句话完整的表述上来: “为学生 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 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鼓励写想 象中的事物。” 该句的 “主题词” 是 “自主写作”, 全 句都是由这一核心概念衍生出来。 前两个分句两次出 现的是 “写作”: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 写作的束缚”, 这没错。 第三分句两次出现的不是 “写 作” 而是 “表达”: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显然第三分句本是承接前两个分句的意思, 说明怎样 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条件与空间, 减少写作上的束缚; 前两个分句是抽象的要求, 是务虚; 第三分句是具体 的要求, 是务实。 读者一定不难发现其语病: “后语 不搭前言” — ——前言是 “写作”, 后语变成了 “表达”; “写作” 蒸发、 缩水成了 “表达”。


编辑部介绍:辛铭, 《新教师》编辑,负责语文学科报道。
17 Teachers' Observation 教育观察 / 教 科 研 前 沿
的思维过程, 但显然 “表达” 只是 “显写作” 若干成 分之一, 是 “写作” 之下的三级概念 (潜写作、 显写 作是二级概念)。 以 “显写作” 行为诸因素之一的 “表 达”, 用 “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来说明上位的 “写作” (自主写作), 是误将 “表达” 当成 “写作”。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阅读与语文教育博士点学科带头人。兼任国际汉语应用
微信
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协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顾问,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
言息
新 1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教师 Teacher s Today
们常说的, 先要 “入格” “合格”, 才能 “出格” “创 格”。 在 “文体” 层面的 “创格”, 只有少数天才作 者— ——文 体 家 , 才 能 做 到 , 对于 多 数 人 来 说 那 只 是 一 种奢望。
话说回来, 从写作教学的角度看, 小学生刚开始 学习写作时, 固然可以不拘体式随便写, 即所谓写 “放胆文”, 目的是使他们不畏惧写作, 从这个意义上 说, “自由表达” 未尝不可 “鼓励”。 但是, 写 “放胆 文” 绝不是写作教学的全部目的, 不应该作为教学目 标。 不是整个小学、 初中阶段的写作, 都可以置一切 写作规范、 文体要求于不顾, 追求无限度的 “自由表 达”。 须知: “放胆文” 是手段, “小心文” 才是目 的。 应该是先 “自由”, 再加以 “规范”, 进而上升到 “规范中的自由”。 个中道理要弄明白, 绝不能以 “自 由表达” 一言以蔽之。 只讲 “自由” 不讲 “规范”, 那 是坑人, 是一辈子也别想学会写作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梁启超先生说写作所能教人 的是 “规矩” (无创意), “巧” (有创意) 是没法教 的。 即如孟子所言 “大匠能予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写 作的 “规矩” 是 “无创意”, “有创意” 的是 “巧”, 那是锦上添花、 可遇不可求的。 所谓 “熟能生巧”, 就 是要 “熟” 于 “规矩” 才能生 “巧”, 但未必 “熟” 于 规矩都能生 “巧”, “熟能生巧” 只有少数人能做到。 如果去 “规矩” 而言 “巧”, 只会弄巧成拙。 “规矩” 是 “巧” 的充分必要条件。 这至少表明, “无创意的 表达”, 既合乎规矩的表达也是很重要的, 掌握好规矩 也是很值得鼓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