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脏腑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
个人认为,教科书排版对于刚步入大学的孩子们有点不太友好。
第一:拿藏象和气血津液来说,脏腑大家都相对熟悉,气血津液都相对陌生。
把处处离不开气血津液的脏腑排在气血津液之前学习,连气血津液是个什么概念都不知道,让学生怎么学?
第二:脏腑阴阳表里相合的关系是通过经脉属络、生理配合、病理相关来说明的。
可是,经络还是被排在了后面,当然经络知识体系很大,但最起码把能说明脏腑表里关系部分安排在前面吧。
第三:一会边是:脾上输津液于肺,再由肺的宣降作用输布全身。
一会是:脾上输津液于心肺头目。
是没错,但这样的半截话很容易把刚接触中医的学生绕的是云里雾里。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公众号内文章是重新做了排序的。
开始今天的内容前,先把相关的经络知识点了解一下。
以便知识的衔接。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脉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是气血运行和信息传导的主要通道。
经脉有十二正经:手三阴经,足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
正经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在肢体的分布及走向有一定的规律,相互之间有表里关系与脏腑有直接的属落关系。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网络全身。
了解了经络,再学习脏腑之间的关系就有理论支持了。
以下是脏腑关系的思维导图。
飧泄(sun):大便泄泻清稀, 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肠鸣腹痛。
文章中如有错字错句请通过下面(发消息)提醒更改!。
十二经脉运行与对应脏腑
十二经脉运行与对应脏腑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十二经脉在体表的联系,是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都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应的位置(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在下肢内踝上八寸处交叉后,变换前后位置:足太阴在前缘,足厥阴在中线),同时还各有络脉互相联络,在体内分别属络相为表里的脏腑,如足太阳膀胱经属膀胱络肾,足少阴肾经属肾络膀胱等。
它们的经别除了共同通过所络属的脏腑外,六阴经脉的经别从体内走出体表之后,又合入互为表里的六阳经脉的经别。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不仅由于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衔接而加强了联系,而且由于相互络属于同一脏腑,因而使互为表里的一脏一腑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在病理上也可相互影响,如脾主运化、升清,胃主受纳、降浊;心火可下移小肠等等。
在治疗上,互为表里的两条经脉的腧穴可交叉使用,如肺经的穴位可用以治疗大肠或大肠经的疾病。
【流注次序】十二经脉分布于人体各部,经脉中气血的运行是依次循环贯注的,即经脉在中焦受气后,上注于肺,自手太阴肺经开始,逐经依次相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
气血在十二经脉流注过程中,脉气交接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是在体内有脏与腑的“属”、“络”关系,使脉气相通;二是在体表,通过支脉或络脉而交接于下一条经脉,如手太阴肺经,在内属肺,联络大肠;在外“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上述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是其主要规律。
营气行于脉中,按十二经脉走向,按时循经运行;卫气行于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环周运行;经别着重于表里经内部的循行;络脉着重于体表的弥漫扩散;又有奇经以溢蓄调节式的经气运行等。
了解经脉不同名称的穴位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人体共有十四条经脉,其中包括了人体的十二条经与奇经八脉里的任、督两经。
脏腑与经脉的对应关系:胆与足少阳胆经相对,肝与足厥阴肝经相对,肺与手太阴肺经相对,大肠与手阳明大肠经相对,胃与足阳明胃经相对,脾与足太阴脾经相对,心与手少阴心经相对,小肠与手太阳小肠经相对,膀胱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对,肾与足少阴肾经相对,心包与手厥阴心包经相对,三焦与手少阳三焦经相对。
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十二经脉与五脏六腑的关系比如说足阳明胃经,这个阳明经脉跟胃经连在一起。
肝经,足厥阴脉跟是肝络属在一起,就相当于一个总部跟一个分支机构一样,五脏六腑是总部,经脉是分支,是经渠。
那么更形象的来比喻,是湖泊和河流的关系,五脏六腑是湖泊,经脉是河流。
咱们知道,这个整个由气所充,形所养,神所统,精气神是构成我们人体的几个要素,就是人之所以能生活、思考,主要是他们互相配合、支撑,那么在体内构成了五脏六腑。
这五脏六腑是藏精的地方,藏精华的地方,好的东西都藏在五脏六腑里了,然后由五脏六腑统筹,也要向外推,五脏六腑要活动、要运动,要通过经络来完成,那么经络从哪得到能量,从五脏六腑得到能量,五脏六腑的支配,五脏六腑充盈饱满,经脉才能饱满,脏腑都空,经脉就空。
湖泊水干了,河流也干了,所以说五脏是本,经络是标。
五脏六腑是体,经络是用。
再比如说我们下肢有劲没劲,要靠下肢的经络充盈饱满,你这个才有劲。
这个后面呢足太阳膀胱经,前面胃经,肝经,胆经,肾经,脾经都走腿,三阴三阳吗嘛,这个经脉好使,腿就利索,经脉不好使,腿就不利索。
那什么决定它这个好使不好使啊,就是五脏六腑决定好使不好使。
我们的肝经,脾经,肾经都在下面,肝、脾、肾三脏的经脉都走足,人们说了人老先老腿,就是肝脾肾一空,它往下走的经脉就空,那么经脉一空,腿就没劲,就不利索,就出问题。
那么心肺的经脉走上,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都走上,那么心肺功能弱了,手功能就弱。
有人的手握力不行,手不举啊,肩沉啊,这是由于心肺功能不行导致的。
所以说可以看出经络的好坏来源于脏腑的好坏,脏腑是本,经络是标。
那么它们与脏腑的关系我们已经这个告诉大家了,养生要求本。
那这个本在哪,就是五脏六腑。
五脏是藏精的地方,你看《内经》上说嘛,五脏藏精,六腑推运,其实六腑也藏精,相对于经络来讲,五脏六腑是精华所在。
所以大家看一下古人画画,一般肚子画的很大,胳膊腿很小,并不是古代没有视觉,没有对人体比例的把握,而是他更注重写意,有物本精神。
脏腑经络与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与阴阳五行【提纲】: 1.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及与经络的对应关系 2. 五脏六腑的基本功能 3. 五脏六腑的五行归属及生克 4. 经络穴位的作用 5. 特定穴的应用1. 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及与经络的对应关系:(1)五脏六腑的表里关系:五脏:六腑:(属阴,为里)(属阳,为表)肝←→ 胆心←→ 小肠脾←→ 胃肺←→ 大肠肾←→膀胱三焦(2)五脏六腑与经络的对应关系:十二正经:三阴经(身体内侧):太阴(前):手太阴、足太阴厥阴(中):手厥阴、足厥阴少阴(后):手少阴、足少阴三阳经(身体外侧):阳明(前):手阳明、足阳明少阳(中):手少阳、足少阳太阳(后):手太阳、足太阳脏腑:经络:(木)胆足少阳胆经(木)肝足厥阴肝经(火)小肠手太阳小肠经(火)心手少阴心经(土)胃足阳明胃经(土)脾足太阴脾经(金)大肠手阳明大肠经(金)肺手太阴肺经(水)膀胱足太阳膀胱经(水)肾足少阴肾经(相火)三焦手少阳三焦经(相火)心包手厥阴心包经2.五脏六腑的基本功能:1)五脏的基本功能:2)六腑的基本功能:六腑:胆:贮存、排泄胆汁,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主决断;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降浊;小肠:主受盛、化物,分清泌浊;大肠:主传化糟粕;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三焦:主持诸气,通调水道。
3. 五脏六腑的五行归属及生克:(1)五脏六腑的五行归属:肝、胆→木(木曰曲直,具有升发、生长、舒畅、条达的特性)心、小肠→火(火曰炎上,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的特性)脾、胃→土(土曰稼穑,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肺、大肠→金(金曰从革,具有清洁、清肃、肃降的特性)肾、膀胱→水(水曰润下,具有寒凉、滋润、向下的特性)(2)五行生克:1)相生:木生火:我们用木柴来点火、生火。
在人体内肝藏血以济心,肝之疏泄以助心行血。
火生土:所有东西经过燃烧后就变成灰、土。
心阳温煦脾土,助脾运化。
土生金:金属矿石都是从土里孕育挖掘出来的。
脾气运化,化气以充肺。
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
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
根据人体经络和阴阳五行,脏腑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脏腑是中医对人体内部器官的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为六腑。
心为人的气血根本,在阴阳五行中属火.能够推动和调节血脉,使血脉循行旺盛.还能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意识。
并且与舌相通,帮助舌辨别饮食五味。
肺是人体的生气之源,在阴阳五行中属金,管理人的呼吸.使清阳之气升发,浊阴之气减少,疏通和调节体内水液.辅助心脏,治理和渊节血液运行,还主呼吸。
脾是血液生化之源,在阴阳五行中属土,能将食物精华送到全身,运化水湿浊气并排泄于体外,还能统摄血液,帮助肌肉生长;肝藏血,主管人体筋脉,在五行中属木,能够贮藏血液、调节血量。
通气于目,并且主管筋脉,指甲的坚脆厚薄与颜色都是肝脏盛衰的表现。
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在五行中属水;能储藏人体精气,主宰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维持体内水液代谢平衡,摄纳肺吸入的清气。
防止呼吸表浅等。
五脏主要是储藏精气津液。
六腑则是出纳转输精气津液。
虽然脏腑的功能不一样,但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机体。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联系的,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所以,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转变。
脏腑不但能够在人体内部相互联系.而且同外界自然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外部发生变化、四时气候转移、精神活动等都会影响到脏腑的联系。
中医十二经络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对应关系!
中医十二经络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对应关系!中医之谜作者梁越人.五脏何以配五色,心为赤,肝为青,脾为黄,肺为白,肾为黑?食物入胃消化后,精华由肝分清浊,浊气归心,清气归余四脏,其营养分五色入五脏,其分配过程由血液循环运输至各脏。
若五脏有病变,不能藏精气,则上现于面,心病面赤,肝病面青,脾病面黄,肺病面白,肾病面黑。
或化作痰吐出,心病痰带血,肺病痰白,肝病痰青,脾病痰黄,肾病痰黑。
五脏的精齐入于督脉,以生脑髓,一部分入于胞中,作为后天生殖之精,一部分通过血液循环入于四肢,肺精养皮毛,肝精养筋,脾经养肌肉,肾精养骨髓,心精养血脉。
是故美容之道有二:一,五脏精气充足,二,血液运输循环通道好。
若纵欲伤精,则由督脉之精返回补充。
人由此变精神不集中,记忆力差,智力低,寿命亦因此而减。
适度的运动可保持血液循环。
若过度则汗出过多,身体的精亦减少。
因精血汗同源。
肝德在散,肺德在收。
两脏为动力推动血液循环与水液循环。
散大于收则上部病热,或下利不止,或汗不止。
收大于散则病二便不通,或无汗,或上虚无神。
脾德在缓,脾为后天之本,五脏之精来源于水谷的消化。
脾胃一伤,精血来源不足,是故供于五脏之精不足,心应激性指挥肝加快速度推动血液循环以维持,是以外症现阴虚之状。
医不知源于脾虚,大肆使用滋阴药,脾土更湿,虽然滋阴药入胃若脾能运输尚可解一时之困,中土败后,无力运输,是故越治越坏。
故千古滋阴皆是误,不知中土要扶持。
正确治法为运中土,强肺金之收敛,其火自退。
心德在软。
何谓软?自然界最软莫若水,若无水则干枯而硬,观当今中风之人皆因血管硬化引发破裂。
为何破裂?血管内水分已无,外力一压就破。
观现今血压.html" target="_blank" class="relatedlink">高血压后,西医常推荐用降压药,这些降压药为利尿剂,将血管内的水分也利走,结果动脉硬化,然后中风。
当今中风者比比皆是,此西医之罪过也。
黄帝内经:肝、心、脾、肺、肾之间是相生的关系
黄帝内经:肝、心、脾、肺、肾之间是相生的关系五臟皆为阴,它们有顺序吗?为什么是肝、心、脾、肺、肾呢?对应木、火、土、金、水,它们是相生的关系。
谈五臟要把肝放在第一位,因为它代表春天、春生;而一般人都把心放在第一位。
再次说明微言大义。
古代的人,在任何一个地方,说话都有讲究。
孙悟空的老师敲孙悟空脑袋三下,孙悟空就知道:半夜三更子时师傅要传我道,就去了。
我们被人敲三下,只知道疼得不行。
就像钱超尘老先生讲的项背强( jiang)几几,很多人叫强 shu shu.我们上学的时候是念强shu shu的。
他把几十个版本的《伤寒论》对照之后得出结论,认为这才能解释项和背紧张的那种感觉。
我们讲到,肝、心、脾、肺、肾是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膲、六腑皆为阳。
六个腑就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膲。
我们背上的膀胱经,据说是全身最重要的一个排毒经。
“排毒”就是把中医通俗化了。
没办法,为了普及中医,借用一些概念也是可以的。
膀胱经属于足太阳,是我们的十二正经。
十二正经是六臟六腑代表的经络,它和奇经八脉不一样。
十二正经里面行走路线最长、穴位最多的经络就是足太阳膀胱经,一共有67个穴位。
另外,它是足太阳,它走在哪?我们说背为阳,腑为阴,说一下它的经络名字,就大概知道它走在什么位置,这就是我们学阴阳的好处。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先把队站对了,站错了就会出问题。
足太阳膀胱经覆盖在我们的头顶、后背、腰,然后还有我们腿后面,最后走到小脚趾,它的行走路线特别长。
更为重要的是,五臟六腑的腧(shu)穴,六臟六腑的腧穴,都在膀胱经上,所以你很难分清楚,你到底是在刺激膀胱经,还是在刺激六臟六腑在后背的代表穴。
因此,它非常重要。
所以,推背是很重要的了。
保护自己的腰背也很重要,而且我们得病的最早表现,伤的就是足太阳。
经典岂能鸟瞰,我们现在时常背一些儒家的经典,其实在古代,学中医都要背《黄帝内经》的。
所以我觉得应该端正态度,先背再学。
十二正经作用
十二正经作用1、任督二脉任督二脉是人体的主干,督脉统气,统领六条阳经被称为“阳经之海”任脉统血,统领六条阴经被称为“阴经之海”(小周天)2、肺和大肠肺主气:肺经是主一身之气的,它能调解呼吸,而且还能吸入氧气和排除二氧化碳,同时排除体内废物;肺朝百脉:肺气助心行血,帮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供给全身营养。
主皮毛:肺经不通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无光,长痘,严重者会出现皱纹,毛囊炎过敏等症状。
秋天养肺,天气寒冷,(心脑血管疾病)注意保暖.保护膝盖、肚脐、口鼻大肠传化糟粕,进一步消化和吸收(万病之源)3、脾和胃中医讲脾脾为后天之本(脏腑肢体器官各部的营养物质都来源于脾的运化),其主要功能是帮助胃肠消化水谷,吸收和输布营养精微,为营血生化之源。
一:脾主运化(运输转化):1运化水谷:是指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对营养物质的转运输布作用。
2运化水液,亦可称作“运化水湿”,是指脾具有运化水湿之气,促进水液的环流和排泄以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生理作用。
(脾主湿气)二:脾主统血:脾有统摄血液的作用。
维持血管在脉管内的正常运行,脾健康不渗到脉外。
(就是说血管壁是否致密,与脾有直接的关系。
脾气旺盛,脉管致密,就能控制血液的正常运行。
反之,脾气虚弱,脉管松弛,就会出现各种疾病,如:身体不明淤青、鼻出血,三:脾主肌肉、脾主四肢脑出血、白血病等。
)、其华在唇人体的肌肉、四肢、唇和口都是脾的外现,人体丰满紧实,四肢活动敏捷,口唇红润都是脾功能好的表现。
四:脾主忧思:情志不和,思虑太过,劳倦过度,或久病不复,耗伤脾气等有关。
中医讲胃一:胃主受纳腐熟水谷1受纳:即接受和容纳。
水谷,即饮食物。
胃主受纳,是指胃在消化道中具有接纳饮用食物的作用。
2腐熟,是指胃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为“食糜”的作用过程。
二:胃主通降通,就是通畅。
降,就是下降。
饮食物经食道进入胃中,经胃受纳腐熟后再下传小肠,在这一过程中,胃必须保持畅通状态,才能使饮食物的运行畅通无阻。
(完整版)五脏六腑十二经脉
井滎輸經合少商 木商陽 金厲兌 金隱白 木手太陰肺金手陽明大腸金足陽明胃土足太陰脾土手少陰心火手太陽小腸三間 木少沖 木少澤 金二間 水內庭 水大都 火少府 火前谷 水太淵 土陷穀 木太白 土神門 土後溪 木魚際 火經渠 金陽溪 火解溪 火商丘 金靈道 金尺澤 水曲池 土足三裡 土陰陵泉 水少海 水小海 土五輸穴原穴腕骨陽穀 火太淵合穀沖陽太白神門列缺偏曆豐隆公孫通裡支正郤穴孔最溫溜梁丘地機陰郤養老絡穴大包(大絡)募穴中府天樞中脘章門巨闕關元下合穴上巨虛足三裡十天干相配辛庚戊己丁俞穴肺俞大腸俞胃俞脾俞心俞小腸俞丙下巨虛五液五色白黃赤五味辛甘苦五臟所主皮肉脈五臟所藏舍氣--魄五臟所開竅鼻口舌涕涎汗吞噫肘五臟所病咳營--意脈--神久坐傷肉久視傷血五臟邪氣留滯肘髀、肋五勞所傷久臥傷氣五臟配五音商宮徵五臟配五化收化生五臟配五氣燥濕暑(熱)五臟配五方西中五臟配五季秋長夏夏南1主受盛和2肺主宣發肅降2胃主通降,以降為和2脾主統血2心藏神1肺主氣司呼吸4朝百脈,主治節臟腑生理功能1傳化糟粕1胃主受納、腐熟水穀1脾主運化1心主血脈3脾主升清、升舉2泌別清濁3肺主通調水道關沖 金大敦 木足少陰腎水手厥陰心包相火手少陽三焦相火足少陽膽木竅陰 金足厥陰肝木太陽小腸火足太陽膀胱水然穀 火勞宮 火少澤 金至陰 金湧泉 木中沖 木前谷 水通谷 水液門 水俠溪 水行間 火後溪 木束骨 木太沖 土支溝 火陽輔 火太溪 土大陵 土中渚 木足臨泣 木中封 金小海 土委中 土陰谷 水曲澤 水腕骨京骨太溪大陵陽穀 火昆侖 火複溜 金間使 金內關外關光明蠡溝天井 土陽陵泉 土曲泉 水大鐘陽池丘墟太沖支正飛揚養老水泉郤門會宗外丘中都期門關元金門中極京門膻中石門日月委中委陽陽陵泉三焦俞膽俞甲乙黑小腸俞膀胱俞腎俞厥陰俞丙壬癸下巨虛淚肝俞鹹唾、溺青酸筋骨血--魂目精--志欠、嚏耳、二陰膕久行傷筋久立傷骨語腋角羽五臟六腑十二經脈藏生風寒北春東受盛和化物1貯尿和排尿1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冬1主諸氣總司全身氣機氣化1貯存和排泄膽汁1肝主疏泄2腎主水2為水液運行之道路別清濁3肝藏魂2肝主藏血任脈督脈陽維陰維陽蹺陰蹺鳩尾長強陽交築賓跗陽交信敦 木陰肝木間 火沖 土封 金蠡溝泉 水太沖中都期門肝俞--魂行傷筋主疏泄藏魂主藏血1溢蓄氣血1主一身之左右2司眼瞼的開合3司下肢的運動。
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的关系1.手xx 肺经:肺经主管人的营气和呼吸系统。
此经络的机能下降时会引起头晕、胸闷、口干、咳嗽、喘息、颈疲劳、手臂酸痹、手掌有热感等症状。
2.手少阴心经:心经是与心脏有直接关系的经络,即主管心脏和大脑及神志方面。
这个经异常时,会出现脸发热及变红、眼发黄、咽喉干、臂内侧痛、麻痹、手掌发热、疼痛等状况。
3.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无固定作用,是主管循环系洗的经络,有保护心脏的功能。
这个经络出现异常时会出现脸发红,胸痛,腕前方麻痹等症状。
4.手xx 大肠经:大肠经主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咽喉,这条经络出现异常时,会出现眼睛发黄、牙痛、鼻孔阻塞、口干、咽喉痛,由颈到肩会产生疲劳,同时皮肤变干、精神不安等症状。
5手xx小肠经:这条经络掌管着小肠的活动,与消化系统关系密切。
这个经络有异常时,会出现眼变黄、听力减弱,还可能出现臂痛、麻痹等。
6 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主管淋巴循环和激素,调节着真个内脏的平衡。
如三焦经不畅通,津液的调节机能便无法进行,就会出现腹胀、水肿等。
7足xx经:胃经是管理消化的经络。
这条经络有异常时,会引起头痛、鼻阻塞、便秘、下痢、由大腿到膝盖及下腿足会酸痛。
8 足少xx:胆经与脏腑功能有关,包围了眼尾及耳朵周围。
由颈入缺盆部,入胸过隔,络肝属胆,下行到足的外侧,在第四足趾的趾跟处为止。
这条经络有异常时,会出现脸色不好、皮肤没有光泽、肩膀疼痛、足外侧到第四趾麻痹等症状。
9足xx膀胱经:膀胱经是十二正经中最长的一条经脉,它与所有的脏器作用有关系,五脏六腑的异常都可反应在此经络,这条经络有异常时,头后部会发生疼痛,颈后方、后背、腰、大腿会产生疲劳、冷症;还会出现鼻孔阻塞等症状。
10足xx 脾经:脾经与骨经有表里关系,相助起消化作用,这条经络有异常时,胸部下方有重感,会出现意气、下痢、放屁,腰、足的内侧冷等症状。
11足厥阴肝经:肝是保持生命机能的重要部分。
这个经络异常时,皮肤会变得粗糙,有黑斑,还会出现腹痛、腰痛。
人体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十二经络
人体的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十二经络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
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
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
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
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
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
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
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
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
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
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
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
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
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
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
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
中医十二正经养生保健法的运用
中医十二正经养生保健法的运用经络就是我们的随身医生,也是阴阳五行的缩影和人体的活地图,十二正经如江河,奇经八脉是水库,而十五络脉就如山溪小河流一样。
五脏六腑如同灯泡,经络好像导线,经络上的穴位就如同开关。
经络更是五脏六腑的一面镜子,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营内卫外的作用,集诊断、治疗和预防于一身,只有经络才能在疾病发生前把它消灭。
◆人的后天之本——足阳明胃经(喜润恶燥、多气多血):中风偏瘫找胃经;日拍足三里(人身第一长寿穴),胜吃老母鸡: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效果也很明显,对于呕吐、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很好的作用。
◆肺和大肠的保护神——手阳明大肠经(多气多血):与大肠经相依为命的是肺、大肠及五官;理疗大肠经可以驱除身体里的邪(指一切不正常的东西);收面口的手神——合谷;让心情安逸的曲池;上肢酸痛、疲劳就去找手三里;鼻炎和鼻塞寻迎香。
◆一切为了消化功能——足少阳胆经(多气少血):把颈肩弄舒服——找肩井穴;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怕什么——阳陵泉和胆囊穴说。
◆坚决捍卫头脑安全——手少阳三焦经(多气少血):便秘、两肋痛、耳聋、耳鸣找支沟穴;肩痛不举找肩髎穴;善祛“风疾”的翳风穴;耳鸣耳聋按耳门;◆运行人体宝贵液体的水官----足太阳膀胱经(多血少气):睛明也能治打嗝;痛经腰痛找八髎;腰背不舒服委中求;小腿抽筋找承山;◆宁心安神、舒筋活络的关键——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急性腰痛找后溪;小指发麻找小海;肩周炎的必用穴——肩贞;天宗穴能治“电脑病”;下巴老掉找听宫。
◆妇科病的首选——足太阴脾经(多气少血):腹胀、食欲不佳找太白;妇科病的首选——三阴交;妇科病的万灵丹——阴灵泉;湿证、丹毒等皮肤病找血海。
◆人体的总理——手太阴肺经(多气少血):肺脏健康的晴雨表——中府;治热治痛治出血没商量——孔最和尺泽;补肺肾之虚,管小病小疾——列缺。
大周天真气运行图动态图与子午流注十二正经经络图揭秘
大周天真气运行图动态图与子午流注十二正经经络图揭秘大周天也是按此线路行走的。
医易相通。
大道至简,真传一句话。
子午流注有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详。
这里面有十二条正经(经脉,即竖行走向的脉),即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心脏外围)、三焦经(胸腹腔的挂膜)、胆经、肝经。
十二正经与人的五脏六腑有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所以叫正经。
而奇经八脉和任督二脉就与五脏六腑没有明确一一对应关系。
因为一一对应,所以某脏器有问题,其经所循行的路线上必有痛点和不适之处;反之,某经循行路线上有痛点和不适之处,该脏器必有问题。
所以,处理该经上的穴位和痛点,可以治疗该脏器的疾病。
每两小时是一个时辰,肺经是早上3-5点当令,即为当值、值班之意,代表能量强。
之后5-7点是大肠经当令,依此类推。
每24个小时一个循环,大周天也是按此线路行走的。
寅时(03.00-05.00时):三阳生,象泰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太阴肺经。
卯时(05.00-07.00时):四阳生,象大壮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阳明大肠经;辰时(07.00-09.00时):五阳生,象夬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阳明胃经;巳时(09.00-11.00时):六阳极,象乾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阴脾经;午时(11.00-13.00时):一阴生,象姤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阴心经;未时(13.00-15.00时):二阴生,象遁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太阳小肠经;申时(15.00-17.00时):三阴生,象痞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太阳膀胱经;酉时(17.00-19.00时):四阴生,象观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阴肾经;戍时(19.00-21.00时):五阴生,象剥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厥阴心包经;亥时(21.00-23.00时):六阴极,象坤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手少阳三焦经;子时(23.00-01.00时):一阳生,象复卦。
人体气血大量流注于足少阳胆经;丑时(01.00-03.00时):二阳生,象临卦。
脏腑与经脉连属的规律
脏腑与经脉连属的规律
脏腑与经脉连属的规律是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人体的五脏六腑和经脉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
其中,五脏指的是肝、心、脾、肺、肾,六腑指的是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而经脉则是人体内部的能量通道,分为十二经、奇经八脉和督脉任脉等。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脏腑与经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需要经过经脉的输送和调节。
同时,经脉的通畅与否也会影响到脏腑的功能。
比如,肝经和胆经与肝胆的功能密切相关,如果肝经和胆经不通,就会影响到肝胆的正常功能。
又如,脾胃经和脾胃的功能紧密相连,如果脾胃经不通,则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此外,脏腑和经脉之间还存在着相互调节的关系。
在中医治疗中,如果发现某个脏腑功能失调,可以通过刺激相应的经脉来调节脏腑功能。
比如,如果患者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可以通过刺激足厥阴肝经上的穴位来缓解症状。
总之,脏腑与经脉连属的规律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它揭示了人体内部的生理机制和相互联系,有助于中医治疗和预防疾病。
- 1 -。
十二经脉中的阴经和阳经及保健按摩
十二经脉中的阴经和阳经及保健按摩十二经脉:是中医经络理论中的主体,又名十二正经。
十二经脉由阴经和阳经组成,其命名方法是根据其阴阳属性,所属脏腑、循行部位而定,它们分别隶属于十二脏腑。
十二经脉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
人体无论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都会引起经络的病变和身体的不适。
因此,了解十二经脉的循行、功能、发病情况和保健方法,对防病治病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中医的脏腑分类人身上有五脏六腑。
另外,心脏的外膜心包也算一个脏,成为了六脏六腑,这样一共是十二个脏腑。
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
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三焦:从部位上来分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等脏器,它是分属于胸腹部的三个区域。
从功能上来分三焦:上焦指心肺的功能、作用;中焦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指肾与膀胱的排泄作用。
总的说来,三焦是输送体液、养料和排泄废料的通路。
三、十二经脉中阴经和阳经的分类规律十二经脉中阴经和阳经的分类规律是:六脏(心、肝、脾、肺、肾和心包)为阴经,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为阳经;内为阴,外为阳,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形成了脏腑阴阳表里属络关系。
属于脏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内侧,叫做阴经;属于腑的经脉,都分布在四肢的外侧,叫做阳经。
十二经脉中,阴经包括太阴经、少阴经和厥阴经三种;阳经包括太阳经、少阳经和阳明经三种。
同时,由于经脉在人身上的分布有上下的不同,所以又有手经和足经的区分。
分布在上肢的为手经,其中上肢外侧的是三条为阳经,叫做手三阳经;上肢内侧的是三条阴经,叫做手三阴经。
分布在下肢的为足经;也分为外侧的足三阳经和内侧的足三阴经。
四、阴经和阳经的分类特点阴经在四肢的阴面,即内侧;阳经在四肢的表面,即外侧。
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六阳经分布于是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
另外,如果你将双手上举,那么阳经是从上往下,而阴经是从下往上走。
在中医学里,五脏属阴属里故为内,六腑属阳属表故为外,有相互表里配偶之意。
人体经络(五脏六腑)运行时间表
人体经络(五脏六腑)运行时间表人体有12条经络,一天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2个小时)。
12个时辰与12条经络相对应的意义是什么呢?“气血迎时而至为盛,气血过时而去为衰,满天飞时乘其盛,补则随其去,逢时为开,过时为阖”,原来这12条经络是按时间的顺序的,就如潮汐一样,流动到哪儿,哪条经络就“涨潮了”,这时这条经络里的气血最为旺盛。
所以很多医家喜欢在特定的时辰,去疏通在这个时辰气血最旺盛的经络,或在此时辰服下调理该脏器的药物,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就是经络、脏腑与时辰的关系。
23:00-1:00子时:胆经子时胆经当令:子时一阳生,就是这个时辰人体的阳气开始生发,人睡觉的时候不可超过晚上11点,子时一定要睡觉,经常熬夜会造成失眠的症状!胆经最旺。
胆汁需要新陈代谢,人在子时入眠,胆方能完成代谢。
“胆有多清,脑有多清。
”凡在子时前入睡者,晨醒后头脑清新、气色红润。
反之,日久子时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胆囊炎、结石一类病症,其中一部分人还会因此“胆怯”。
此时辰应睡觉。
1:00-3:00丑时:肝经丑时肝经当令:此时肝血生发,肝藏血,肝主筋!所谓筋,就是具有弹性的东西,人体的筋都与肝有关,如果筋的弹性没有了,是由血出的问题,血供给筋,筋才付有弹性!丑时一定要熟睡,要不然就养不起肝血,不能达到血润筋的目的!“肝藏血。
”人的思维和行动要靠肝血的支持,废旧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鲜血液需要产生,这种代谢通常在肝经最旺的丑时完成。
如果丑时不入睡,肝还在输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维和行动,就无法完成新陈代谢。
黄帝内经讲:“卧则血归于肝”。
所以丑时未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躁,易生肝病。
此时辰应睡觉。
3:00-5:00寅时:肺经寅时肺经当令:肺主气,寅时肺的工作是分配气血给其它脏器,心肝脾肺肾各需多少气血都由肺来分配,这个时辰人要进入深度睡眠才可完成分配,也就是人睡得特死的时候,在这段时间中如果醒过来是最不好的。
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
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五脏六腑统指人体内的各种器官。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统称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另把心包络称为第六个脏器,对应第六个腑“三焦”。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
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五脏中每一脏都具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
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说明每一脏在功能上有他脏的资助,不至于虚损,又能克制另外的脏器,使其不致过亢。
本脏之气太盛,则有他脏之气制约;本脏之气虚损,则又可由他脏之气补之。
如脾(土)之气,其虚,则有心(火)生之;其亢,则有肝木克之;肺(金)气不足,土可生之;肾(水)气过亢,土可克之。
这种生克关系把五脏紧紧联系成一个整体,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环境的对立统一。
十二经脉在体内与脏腑相连属。
由于脏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因此十二经脉之阴经与阳经亦有明确的脏腑属络和表里关系。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阳配对。
这样,在脏腑阴阳经脉之间形成了六组表里属络关系。
例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而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与手太阴肺经相表里。
心与小肠相络属,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开窍于舌;肝与胆相络属,其华在爪,其充在筋,开窍于目;脾与胃相络属,其华在唇四白,其充在肌,开窍于口;肺与大肠相络属,其华在毛,其充在皮,开窍于鼻;肾与膀胱相络属,其华在发,其充在骨,开窍于耳和二阴。
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对应关系表脏器(属阴为里)阴经腑器(属阳为表)阳经心手少阴心经小肠手太阳小肠经肝足厥阴肝经胆足少阳胆经脾足太阴脾经胃足阳明胃经肺手太阴肺经大肠手阳明大肠经肾足少阴肾经膀胱足太阳膀胱经心包络手厥阴心包经三焦手少阳三焦经因为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有相互联系的作用。
浅谈五脏六腑与十二正经(上)
浅谈五脏六腑与十二正经(上)很多的中医爱好者和学习艾灸的朋友在了解了艾灸并掌握了艾灸技法后,往往对于穴位的应用和经络的整体构成觉得不甚了解或学习很棘手,知道艾灸的好处却不知道具体在哪条经络上、哪个穴位上应用,分不清人体哪些部位分布着哪些经络,所以有必要让大家在脑海中先形成十二正经的框架,知道每条经脉大体的循行路线和变化,才能有的放矢。
众所周知,我们学习艾灸必然离不开穴位,穴位又是在经络之上,如果把经络比喻成藤,那么穴位就是藤上的瓜,所以在了解穴位之前有必要先了解经络。
《黄帝内经》对经络上来讲:人有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有三百六十一腧穴。
这三百六十一穴都分布在十二正经和督脉、任脉上。
那么什么是十二正经呢?十二正经也叫十二经脉,为十二脏腑所属,具有运行气血,联接脏腑内外,沟通上下等功能。
那么十二脏腑又是什么呢,哪些是脏,哪些是腑呢?十二脏腑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脏六腑。
五脏是实心的有机构的器官,包括心、肺、脾、肝、肾,还有一个就是心包络,心包为心脏外边的一层包膜,亦称膻中,具有代心受邪的作用,隶属于心,习惯性把这六脏称为五脏。
中医脏腑学说认为:脏者,藏也。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故五脏亦称为五神脏,具有化生、贮藏经气并能藏神等功能。
六腑是空心的器官,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
六腑受五脏之浊气,名曰传化之府,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等功能。
五脏和六腑是一个有机整体,脏腑之间又存在着阴阳、表里及属络关系。
五脏属阴,属里;六腑属阳,属表。
一表一里,一阴一阳,互为属络,互相搭配,通过经络相联系,互相协调,共同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比如:心与小肠相表里,开窍于舌;肺与大肠相表里,开窍于鼻;脾与胃相表里,开窍于口;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肾与膀胱相表里,开窍于耳。
这就是五脏与六腑的表里关系以及分别开窍于人的五官:舌、鼻、口、目、耳。
了解了上述有关五脏六腑的五神、五官外,还涉及到五志(喜怒思悲恐)、五体(皮肉筋脉骨)、五液(汗涕涎泪唾)、五时(春、夏、长夏/四时、秋、冬)、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等五行属性,这些藏象学说在之后的每一脏腑专题介绍时再做详细讲解,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了。
十二正经——经气活动的主干道
⼗⼆正经——经⽓活动的主⼲道⼈体经⽓的运⾏与⾃然界天地之⽓的变化⼗分相似。
地上的⽔,由于阳光的照晒,变成了清阳之⽓,蒸发上升,在天上形成了云;云在天空凝聚、温度降低,吸收了浊阴之⽓,化⽽为⾬,⼜会从天空降落到地⾯。
这就是⽓在⾃然界中的升降循环。
有了这个循环,⾃然界就有了⽣机;没有这个循环,⾃然界就会是⼀潭死⽔。
尽管⽓的运⾏变化复杂,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清阳之⽓上升,重浊之⽓下降。
⼈体之⽓的运⾏与天地之⽓的运⾏⼀样,清阳之⽓上出于眼、⽿、⼝、⿐等孔窍;浊阴之⽓下出于前阴、后阴⼆孔窍。
清阳之⽓向外发散于肌肤腠理;浊阴之⽓向内归藏于五脏。
⼈体经⽓的升、降、出、⼊运动是以经络为通道的,其中⼗⼆正经是主要⼲道。
⼗⼆正经的命名:经络系统的主体之⼀是⼗⼆经脉,指⼗⼆脏腑所属的经脉,⼜称“正经”。
⼗⼆经脉的名称由⼿⾜、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先⽤⼿、⾜将⼗⼆经脉分成⼿六经和⾜六经;凡属六脏及循于肢体内侧的经脉为阴经,属六腑及循于肢体外侧的经脉为阳经。
根据阴阳消长变化的规律,阴阳⼜划分为三阴三阳。
所以,⼗⼆经脉的名称分别为⼿太阴肺经、⼿阳明⼤肠经、⾜阳明胃经、⾜太阴脾经、⼿少阴⼼经、⼿太阳⼩肠经、⾜太阳膀胱经、⾜少阴肾经、⼿厥阴⼼包经、⼿少阳三焦经、⾜少阳胆经、⾜厥阴肝经。
⼗⼆正经的分布:它们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躯⼲和四肢,纵贯全⾝。
与六脏相配属的六条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三阴经,下肢内侧为⾜三阴经);与六腑相配属的六条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躯⼲(上肢外侧为⼿三阳经,下肢外侧为⾜三阳经)。
⼗⼆正经表⾥属络关系:⼈体⼗⼆经络有⼀个⼗分有意义的搭配,就是每条阳经都有⼀条阴经与之相表⾥,从⽽形了阴与阳的协调。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脏为阴主⾥,腑为阳主表,脏腑相表⾥。
⼀经配⼀脏 (腑), ⼀脏配⼀腑,阴阳配对,这就形成了脏腑阴阳经脉的属络表⾥关系。
⼗⼆经络阴阳表⾥关系:⼿太阴肺经与⼿阳明⼤肠经相表⾥;⾜太阴脾经与⾜阳明胃经相表⾥;⼿少阴⼼经与⼿太阳⼩肠经相表⾥;⾜少阴肾经与⾜太阳膀胱经相表⾥;⼿厥阴⼼包经与⼿少阳三焦经相表⾥;⾜厥阴肝经与⾜少阳胆经相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正经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1.手太阴肺经:肺经主管人的营气和呼吸系统。
此经络的机能下降时会引起头晕、胸闷、口干、咳嗽、喘息、颈疲劳、手臂酸痹、手掌有热感等症状。
2.手少阴心经:心经是与心脏有直接关系的经络,即主管心脏和大脑及神志方面。
这个经异常时,会出现脸发热及变红、眼发黄、咽喉干、臂内侧痛、麻痹、手掌发热、疼痛等状况。
3.手厥阴心包经:心包经无固定作用,是主管循环系洗的经络,有保护心脏的功能。
这个经络出现异常时会出现脸发红,胸痛,腕前方麻痹等症状。
4.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主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及咽喉,这条经络出现异常时,会出现眼睛发黄、牙痛、鼻孔阻塞、口干、咽喉痛,由颈到肩会产生疲劳,同时皮肤变干、精神不安等症状。
5手太阳小肠经:这条经络掌管着小肠的活动,与消化系统关系密切。
这个经络有异常时,会出现眼变黄、听力减弱,还可能出现臂痛、麻痹等。
6手少阳三焦经:三焦经主管淋巴循环和激素,调节着真个内脏的平衡。
如三焦经不畅通,津液的调节机能便无法进行,就会出现腹胀、水肿等。
7足阳明胃经:胃经是管理消化的经络。
这条经络有异常时,会引起头痛、鼻阻塞、便秘、下痢、由大腿到膝盖及下腿足会酸痛。
8足少阳胆经:胆经与脏腑功能有关,包围了眼尾及耳朵周围。
由颈入缺盆部,入胸过隔,络肝属胆,下行到足的外侧,在第四足趾的趾跟处为止。
这条经络有异常时,会出现脸色不好、皮肤没有光泽、肩膀疼痛、足外侧到第四趾麻痹等症状。
9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是十二正经中最长的一条经脉,它与所有的脏器作用有关系,五脏六腑的异常都可反应在此经络,这条经络有异常时,头后部会发生疼痛,颈后方、后背、腰、大腿会产生疲劳、冷症;还会出现鼻孔阻塞等症状。
10足太阳脾经:脾经与骨经有表里关系,相助起消化作用,这条经络有异常时,胸部下方有重感,会出现意气、下痢、放屁,腰、足的内侧冷等症状。
11足厥阴肝经:肝是保持生命机能的重要部分。
这个经络异常时,皮肤会变得粗糙,有黑斑,还会出现腹痛、腰痛。
男性內股根会发生疼痛,女性发生下腹部病、足痛,还会精神不安、易发怒。
12足少阴肾经:肾经是一条关乎一个人一生的幸福的经络,肾是人体先天之本,与人的精神力有密切关系,它是主管生殖系统的。
这条经络衡量健康与否的晴雨表,出现异常时,会出现脸变肿,头晕,食欲不振,全身无力,麻痹,全身精气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