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石的意思及诗意

竹石的意思及诗意

竹石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1. 《竹石》是一首题画诗。

2.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不松口一样。

3. 磨:折磨。

坚劲:坚定强劲。

4. 尔:那。

这句意思说:随那东南西北风猛刮,也吹不倒它。

[解说]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

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

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竹石的意思-竹石的诗意及释义-古诗《竹石》的意思

竹石的意思|竹石的诗意及释义|古诗《竹 石》的意思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具体是什么意思呢?以下是留学为您整理的竹石古诗及释义。供您参考! 《竹石》作者是清朝文学家郑板桥。其古诗全文如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前言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竹诗。诗人所赞颂的并非竹的柔美,而是竹的刚毅。前两句赞美立根于破岩中的劲竹的内在精神。开头一个“咬”字,一字千钧,极为有力,而且形象化,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再以“不放松”来补足“咬”字,劲竹的个性特征表露无遗。 次句中的“破岩”更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后二句再进一层写恶劣的客观环境对劲竹的磨练与考验。不管风吹雨打,任凭霜寒雪冻,苍翠的青竹仍然“坚劲”,傲然挺立。“千磨万击”、“东南西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全诗语言质朴,寓意深

刻。 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韧: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 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

竹石诗意

[标签:标题] 篇一:古诗诗意 《石灰吟》诗意: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是能够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竹石》诗意 青竹抱住青山一直都不放松, 原来是把根深深地扎入岩石的缝隙之中。经历狂风千万次的吹打折磨依旧坚硬如铁,任凭你地东西南北的狂风。 《夏日绝句》诗意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篇二:古诗诵读《竹石》教案 篇三:古诗及诗意 【一年级上册】 画唐朝?王维静夜思李白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一年级下册】 春晓唐?孟浩然村居清?高鼎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所见清?袁枚小池宋?杨万里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背诵或默写情况家长签名: 【二年级上册】 赠刘景文宋苏轼山行唐杜牧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回乡偶书唐贺知章赠汪伦唐李白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年级下册】 草唐?白居易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绝句唐杜甫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背诵或默写情况家长签名: 【三年级上册】

《竹石》教案

古诗《竹石》教案设计

古诗《竹石》教案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性质: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这一经典文化,对提高我们学生的素质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加大诗歌学习的力度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教育改革的进展,诗歌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以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动手尝试学生是完全可以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朗读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手段。许多诗歌的内容往往是在读中感悟的。因此朗读在古诗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让学生在读中认识,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语文课堂中,情感这条线应该始终贯穿于学与教的始终。通过学习,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深入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二)特点:语文课堂要体现开放襟怀,把课外的学习引进课内,使古诗的教学变得“充实”“厚实”起来。而且诗人的生平与他诗作蕴涵的精神一脉相承,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借物喻人、咏物明志的写法,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三)作用:《竹石》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性。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四)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地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方式“自读自悟”学习古诗。本课三首古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写法同中存异,不同的背景、不同作者的阅历以及不同的写作目的会给学生造成相当

古诗三首竹石教学设计教案.docx

古诗三首? 《竹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情操美。 一、了解作者,激趣导入: 1 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2 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老师适时补充。 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二、学诗 1 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2 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 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 4 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三、体情 1 合作表演竹与石的对话。 2 诗人喜欢竹子吗?他是怎样表达的?再读古诗,体味诗人写竹,是写什么? (板书:咏物明志) 借物喻人,表明诗人刚正不阿的品性,不怕打击、不畏风浪的气节。 把自己想象成郑燮,说说自己看到竹石的心情、感悟 3 怀着对劲竹、对诗人的敬佩之情朗读全诗(对读、指名读、齐读) 4 你喜欢竹子吗?你认为竹子具有哪些品质? (如:竹是空心的,很谦虚;竹在生命的旅程中每成长一步会留下印记;竹不开花,朴素,保持本色;竹扎根很深,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四、拓展

《竹石》读后感_读后感

《竹石》读后感400字_400字读后感 【第1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一根竹子,生长在破裂的岩石中,接受着风雨的洗礼,但它没有丝毫的放弃,仍然坚强、乐观地茁壮成长。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青年时代反对白人的统治,被关押到一个偏僻的小岛上,每天被看守他的三名狱卒拷打,但是他坚强地咬着牙挺了过去。许多年后,等他再见到那三名狱卒时,他已经当上了南非的总统。就任大会那天,他请来了那三名狱卒,当着全国人们的面感谢了他们,曼德拉说:“多亏了那三名狱卒,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要做一个坚强的人。” 霍金的坚韧也是如此。有一次,霍金坐轮椅回柏林公寓,过马路时被疾驰而过的汽车撞倒,左臂骨折,头被划破,在医院经过48小时的治疗后,他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工作。他被人们称为“轮椅上的勇士”。 我们要向竹石、曼德拉、霍金等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坚强、乐观,学习他们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争做一个优秀的少年先锋队队员! 【第2篇】 想必大家都知“竹石”这首诗,我非常喜欢这首诗。如果大家也读过这首诗,我想你们也会喜欢的! 竹子一般多在土里生长,可是这首诗中的竹子却在石缝中生长。那这竹子一定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来紧紧地抓住石头,为了生存,竹子要努力地,牢牢地抓住岩石,不放松。竹子的那种不畏打击,坚韧不拔的精神让我体会到了竹子的那种决心。因为生命只有一次,要珍惜。我感到了我们人也要经受很多磨难,才能成就好的成绩。 除了竹子,还有小草它也是那么坚韧刚劲。你见过被压在石块下面的小草吗?为了要生长,它不管上面的石块有多么重,石块跟石块的中间是多么窄,总是曲曲折折的,顽强不屈地挺出地面来。它的根牢牢抓住地面;它的芽快活地舒展开,这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阻止它的石块最终被它挺翻了。小草也是这样,它和竹子一样强。 俗话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吗! 【第3篇】 竹石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郑燮。他生于清康熙三十二年。乾隆七年1742年出任山东范县令。乾隆十一年1746年调任潍县县令。郑燮为官,爱民如子。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郑燮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其诗宗陶渊明、陆放翁,画竹似苏东坡。郑燮的书法揉合行书、草书,自成一体,自号“六分半书”,后人称为“板桥”体。 这首诗的意思是: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竹石 教案

《竹石》教案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在上课之前啊,老师想考考同学们,敢接受我的挑战吗?注意听咯。 师:“花中四君子”指的是哪四君子? 师:没错,花中四君子指的是——梅兰竹菊 师:“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友? 这么多同学都知道,我们一起说吧。 师生齐声: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哦(感叹!)我们同学的积累可真丰富呀。“四君子”中有“竹”,“岁寒三友”中也有“竹”,可见,竹在我们的中国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和竹有关。古诗的题目是?点击课件(生齐答:竹石,教师板书课题再点击课件。) 二、知诗人,解诗题 (一)知诗人 师:作者是? 生齐答:郑燮! 教师:对,他是清代诗人,郑燮。板书课题,然后(P) 师:嗯,不错,看来大家在课前都做了充分的预习,燮字,是个生僻字,很多人都不会念,同学们通过预习都已经掌握了燮字的正确读音!真了不起!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 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还了解到了作者的为人。评价:同学们对作者了解得真不少,正如大家所说的,出示课件 教师小结:郑燮字克柔,号板桥,现在人们常说的郑板桥指的就是作者。他是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他尤其擅长画竹、画兰。那么,作者的这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又是为什么而写呢?下面我请同学带大家了解一下。(P) (二)解诗题 1、说诗题 师:那么郑燮题写的这首《竹石》,主要是写竹还是写石呢? 生齐答:写竹。(有说写竹,有说写石。) 教师小结:大家通过预习都已经知道了这首诗主要写竹。既然这样,题目《竹石》又该怎么理解呢?谁来说? 教师小结:同意他的看法吗?没错,题目:竹石,指的是竹子从岩石缝中长出来。

诗词理解《竹石》

竹石 清·郑燮 ,。 ,。 【关于作者】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清代 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 【字词注释】 ①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②任:任凭。③尔:你。 【阅读指南】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 首句“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序写出了竹石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表现出了竹石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第二向“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三、四两句强调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制,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诗人用“千”“万”写出了竹石那种坚初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カ,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 和《石灰吟》一样,这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诗歌托竹石的坚韧顽强,言自己的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 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实战演练】 1.填空: (1)诗中表示考验之严酷的词语(短语)是、。 (2)诗中反映竹的刚毅性格的词语是、、、 2.诗中最能表现竹子品性的诗句 3.《竹石》开头用“”二字,把岩石拟人化,第二、三句进一步写岩竹的性格,“”“”表现了它经过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字表现它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 4.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是“竹石”,但诗中并没有写到“石”。 B.第二句中的“破岩”衬托出了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C.这首诗着力表现的是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D.诗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绝不随波逐流的思想情操。 5.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咬”字一字千钩,极为有力,生动形象 B.“破岩”衬托出劲竹生命力的顽强。 C.“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极言考验之严酷。 D.全诗语言质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自命清高的态度。 6.诗句中赞美了竹子怎样的精神?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诗中“咬”“立”这两个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古诗诵读:竹石

课题古诗诵读:竹石年级二年级主备人杜宪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读准字音,注意读准“尔”、“南”等生字的音。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诗文大意,学习朗读。 2.通过看图,了解“立根原在破岩中”的意思。 3.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竹子坚韧、挺拔和不畏风霜,读出竹子的无比美妙,并背诵古诗。 4.背诵古诗。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竹子坚韧、挺拔和不畏风霜,读出竹子的无比美妙,并背诵古诗。 重难 点 通过读诗、悟情,体会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教学 准备 ppt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课时)二次备课一、导入: 1.看图:图上有什么?(板书:竹石郑 燮说到诗人,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 更有名的号——板桥) 2.你知道郑板桥的故事吗?学生交流, 老师适时补充 (1)江苏兴化人,扬州八大怪之一…… (2)写过“难得糊涂”(原意是“一粥 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3)早年家贫,中进士,曾任山东范县、 潍县知县,后因帮助县民诉讼得罪地方 豪绅而罢官(辞行前,百姓跪请挽留,

板桥当即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做鱼竿”说他两袖清风回扬州吟诗作画去了,表现得十分坦荡、洒脱)(4)故事:一天,郑板桥听说镇江江心有座焦山,风景优美,栽了许多竹子。于是他每天逛竹林,摊开纸作画,画上留下了许许多多竹的形象。那一竿竿墨竹翠茎葱葱,枝叶扶疏,配上一两块清奇古怪的石头,题上几句妙趣横生的诗文,让人耳目一新。 3.郑板桥人称“诗书画三绝”,特别是他画的竹兰、山石,形象逼真,姿态万千。留下了许多名画——竹石图、丛竹图、墨竹图、兰竹芳香图……课件欣赏4.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题写在竹石图上的诗。师吟诗,生读读古诗。 二、学诗 1.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学习更多的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2.学生说说学古诗的有效方法。 3.学生自渎,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弄懂诗意。合作学习、自我体会均可。4.反馈:抓住哪些字眼来理解?你认为哪些字词写得最传神? (“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三、体情

小学古诗: 《竹石》

小学古诗:《竹石》 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 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 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韧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的、牢 牢把握着青山岩缝的翠竹形象体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 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但写出了 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 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 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 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 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 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 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 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 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 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 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 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因为它深深扎 根于岩石之中而仍岿然不动,坚韧刚劲。什么样的风都对它无可奈何。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能够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不过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 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 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个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竹石教案

竹石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熟读古诗,理解诗意 3、走进作者心,了解诗歌魂 4、掌握写作方法 二、重难点 1、理解词意,诗意 2、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 三、教时一课时 四、教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背诵《石灰吟》 2.指名说说《石灰吟》的诗意 <二>新授 1、谈话导入 2、板书诗题:竹石 3、介绍作者及解题 (1)介绍作者本诗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书画家郑燮。郑燮,字克柔,号板桥,现江苏兴化人,他有诗、书、画三绝,三绝中又有三真:真气、真意、 真趣。他的《竹兰》之作,深的人心喜爱。 (2)解题 提问:a.诗题中“竹”是什么意思?(竹子)b.“石”是什么意思?(石头)c. 谁能把诗题的意思说出来?(竹子扎根在青山的乱石缝中)或(扎根在青山乱石缝中的竹子) 4、听录音朗诵古诗 5、齐读古诗 6、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思路,学会布局 (1)板书前两句古诗(略) (2)解词“咬定”“立根”“破岩” (3)学生自己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4)学习后两句诗的方法同上 7、学生自己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8、朗读女生读古诗,男生读诗意 <三>巩固练习,进入诗词意境 1、提问(1)第一句诗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你从哪里秀出来的?(“咬” 字) 2、前两句诗作者写的是什么?(竹子的特点)这是什么描写?(状物)。 后两句诗作者是写什么?(竹子的精神)。这是状物描写吗?(抒 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敬佩)除此之外,还表现了 作者哪些品质(看图后再回答)。 <四>指导看图 这副图上有竹有石,而且长的非常茂盛。这首诗就是诗人以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 大家想想,作者仅仅是写竹子吗?(不是)。从表面上看,是写竹子坚韧挺拔的精神,而实际上是暗喻作者那种坚定,顽强,不畏艰险的高贵品质。这样的写法叫做“借物言志” <五>小结全文(指名发言后师小结) 本首诗描写了扎根在乱石缝中的竹子的坚韧挺拔。表现了诗人坚定、顽强、不畏艰险的高贵品质。 <六>畅谈学习所得 你学了这首诗,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是的,不见风雨,哪见彩虹?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克服前进路上遇到的各种困难,克服学习上遇到的阻力,像竹子一样,积极进取,茁壮成长,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奋斗! 板书设计 咬定青山不放松 特点立根原在破岩中状物 坚定顽强 竹石 不畏艰险 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抒情 任尓东西南北风

《竹石》读后感

《竹石》读后感 《竹石》读后感1 在我学过的许多古诗中,让我最为深刻的是清代诗人郑燮写的一首古诗《竹石》。 当春天还没到来,竹子就在地下萌发了。第一场春风拂过,竹子就好象一把把利剑一样,穿过顽石,刺破硬土,穿上绿色的竹衣,准备直插云天。颀长的竹干,虽然纤细,那并不孱弱。狂风来了,竹子横眉冷对,毫不在意,在风的呼啸中依旧快乐的舞蹈着。暴雨来袭,竹子也充分显示着高洁的品格,不为之所动。.它不畏艰险,坚韧不拔。 《竹石》读后感2 我十分喜欢读古诗文,尤其是那些能给我们带来深刻道理的古诗,我觉得阅读它们很有意义。在许多古诗中,我最喜欢的还要莫属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每当我读到这时,就能感受到竹子的坚贞不屈,面对狂风暴雨,它依然挺立在青山中,不屈不挠。就连一根竹子都这么坚持,那我们人呢!很多人做事都只是三分钟热度,图个新鲜,这件事还没做完,又去做另一件事,有头无尾。碰到了一点小困难,就半途而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在只有19个月

大的时候就因为一场突如袭来的疾病,使她丧失了听觉与视觉,成为了一位盲聋哑人,但她并没有就此向命运屈服,在老师的教育下.帮助下,她掌握了5种文字,24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拉女子学院。她靠着坚如磐石的毅力驾驶着人生的风帆执著前进,她用顽强的毅力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谱写了辉煌的人生之歌。 海伦.凯勒的困难都不算什么,那我们的困难有多么微不足道,所以说,人生的旅途上有各种各样的困难,我们不是应该选择逃避,而是要坚持.锲而不舍的走下去,有始有终。这样,成功才会属于我们! 《竹石》读后感3 从小到大,我读过很多借物言志的诗。今日,我又学习了一首叫《竹石》的诗。 它讲的是生长在岩石的破缝中的竹子在千种磨难万种打击的日子里顽强不屈的生活着。的确,在狂风暴雨中,那些花儿也被打落了很多花瓣,树的枝杆也让风刮断了,可竹子还是傲然挺立着,从中脱颖而出。 这首诗使我明白了竹子十分顽强地战胜恶劣生存环境的精神。比起竹子来我就自愧不如了,就拿那件事来说吧。那次,我看到一道求三角形两个角度数的题目,它只告诉了一个角的度数等有限的条件。我费了很大的劲儿做这个题目,可还是百思不得其解,就在这时,我想到了书后面有正确答案,就想抄袭。说起来还真不好意思了。

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古诗三首(墨梅竹石石灰吟)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字教学,预习古诗,学习《墨梅》,悟出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学习生字词,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正确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1、齐读课题。 2、思考: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这课书要学习三首古诗。)读后你想到了什么?(我们想到了过去学习的古诗、诗人的介绍……特别想知道“古诗三首”指的是哪三首?是谁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诗人想表达什么感情?) 3、明任务:这三首古诗分别是元代、清代和明代著名的诗歌。诗人分别是王

冕、郑燮和于谦。。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不仅要读懂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要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以便能够独立学习更多的古诗,赏析祖国语言文字之美。 二、指导预习。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洗砚池千锤万凿焚烧乾坤 2、朗读古诗。 3、联系注释,想想每句诗的意思,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者划下来。 4、分组交流自己查找到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 以读准字音、质疑为重点。 四、学习《墨梅》 1、了解诗人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2)《墨梅》作者:元代著名画家王冕。 王冕(公元1287——1359)我国元代著名画家。字元章,号煮石山农,诸

暨人(今浙江绍兴)。 (3)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墨梅。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顾名思义,即为用水墨画的梅花。) (4)从题目上,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知道了这首诗写的是水墨画的梅花。想知道这幅梅花图是谁画的?墨梅有什么特点?诗人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要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2、讲解诗意。 (1)教师范读。 (2)指名学生读。 (3)学生借助字典、辞典进行自学。(初步理解字在诗中的意思,提出不懂的地方。) (4)教师点拨前两句: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A.指名试读。 B.理解字义。 洗砚池:画家洗砚的水池。传说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洗砚池边练习书

三年级六单元《竹石》

孩子们好,通过以前的学习,你们一定积累了许多古诗吧?说给大家听听吧。 有的同学说我会背杨万里的《小池》,高鼎的《村居》。有的同学说我会背杜甫的《春晓》,白居易的《草》。还有的同学说会背李白的《古朗月行》,贺知章的《咏柳》。 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这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这首诗描写的是作者游山时看到的美景。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幅画,看看画上画的是什么? 对,这是我们很常见到的植物,竹子。在画的旁边还配了一首诗《竹石》。 这种题在画上的诗歌就叫做“题画诗”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题画诗《竹石》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注意看他的拼音,跟老师读,xie ,xie ,郑燮。 (二)自由读《竹石》。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想弄懂这首诗的意思,就要多读读诗歌.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 2、好了,古诗里有几个生字词,我们来认识一下。读生字词 这首古诗里有一个多音字,我们来认识一下。读

3、生字词读准了以后,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把古诗读得更流利,自己再练习读一读吧。 4.看到孩子们读得这样认真,老师也来读一读,请大家认真听。放朗读录音我们再来听一遍 5.朗读古诗要注意古诗的节奏,看着老师的提示,你再来读读。 二、品竹。 读书,我们不光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读,还要用心悟,用心学。理解古诗还要结合课文给出的注释,读读老师给出的注释吧! 有了注释的帮助,你一定会对古诗有更好的理解,自己读读古诗,读着读着,你的眼中出现了什么样的竹? 你是从古诗中的哪些字词看出来的的?在诗中将字.词画出来吧。 谁来说说你的意见? A有的同学勾了破岩一词破岩的意思是破裂了的岩石缝隙。他说从“破岩”这个词中体会到,这是一株生命力顽强的竹子。因为竹子生活在荒山野岭,许多草木都无法生存的岩石缝隙里,竹子却能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坚强地牢牢地扎根在岩石缝隙里。我体会到了竹子的生命力很顽强。读读这句诗。 B有的同学说,他觉得这是一株意志坚定的竹子,从“咬定”一词可以看出,竹子的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中,不肯有半点放松,“咬定青山不放松。”说明竹子既然选择了在这里生活,就要在这里生活好,长得苍翠挺拔。 我很欣赏这个孩子抓住了重点字词来理解诗句,对,一个“咬”字,

小学古诗:《竹石》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竹石》原文译文赏析《竹石》 清代: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坚劲一作:韧)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无数磨难和打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 【注释】 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立根:扎根,生根。 原:本来,原本,原来。 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磨:折磨,挫折,磨炼。 击:打击。 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 尔:你。 【赏析】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这首

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把竹拟人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诗人用”千”、“万”两字写出了竹子那种坚韧无畏、从容自信的神态,可以说全诗的意境至此顿然而出。这时挺立在我们面前的已不再是几杆普通的竹子了,我们感受到的已是一种顽强不息的生命力,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而这一切又都蕴涵在那萧萧风竹之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意思-赏析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石》 意思|赏析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 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它还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 这首诗的语言简易明快,却又执著有力,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竹

子生在恶劣环境下,长在危难中,而又自由自在、坚定乐观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岩石中扎根,经受风雪雨霜的击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个咬字,写出了竹子的顽强。最后一句中的一个任字,又写出了竹子无畏无惧、慷慨潇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题画诗。首二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次二句说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作者在赞美竹石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隐寓了自己风骨的强劲。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 【赏析二】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竹石郑板桥古诗

竹石郑板桥古诗 《竹石》是清代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关于竹石郑板桥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词注释 咬定:咬紧 立根:扎根。破岩:裂开的山岩,即岩石的缝隙。 千磨万击:指无数的磨难和打击。坚劲:坚强有力。 任:任凭,无论,不管。尔:你 诗句译文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 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题于作者郑板桥自己的《竹石图》上。这首诗在赞美岩竹的坚劲顽强中,隐寓了作者藐视俗见的刚劲风骨。 诗的第一句:“咬定青山不放松”,首先把一个挺立峭拔

的、牢牢把握着青 山岩缝的翠竹形象展现在了读者面前。一个“咬”字使竹人格化。”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它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在作者郑板桥诗、画中的竹又往往与“石”是分不开的。有时侯,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在这首诗里,竹石则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说明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里竹有个特点,它不是孤立的竹,也不是静止的竹,而是岩竹,是风竹。在作者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前面提到的“秋风昨夜渡潇湘”这几句,又如:“一阵狂风倒卷来,竹枝翻回向天开。扫云扫雾真吾事,岂屑区区扫地埃。”在这首诗中同样竹子经受着“东西南北风”一年四季的千磨万击。但是由于它深深扎根于岩石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竹石》

竹石 福州市乌山小学吴方清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中“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坚劲”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竹石》,体会竹子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不向困难低头的品质。 3.了解诗人郑燮,联系他的生平事迹体会诗中表露的诗人不向恶劣环境和世俗低头,坚忍不拔、刚毅正直的胸襟。 4.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老师出示谜面,在规定的8秒内,请学生圈出正确的谜底。(课件点击三组) 2、分享秘诀:请成功的同学分享猜谜成功秘诀,揭示谜面中包含的事物特征:颜色、形状、生长规律等。 3、教师小结:谜语的谜面往往都是抓住了事物的外在特征。古人也喜欢猜谜,但还喜欢写诗,有一类诗歌和猜谜很像,都是追求物体形象的思维,叫做咏物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咏物诗——《竹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思考:“这首古诗咏的是什么物”,注意读准字音。 2、指导朗读:请一位学生大声响亮地读古诗。注意纠正或提醒“磨和劲”两个多音字,并从意思理解它们为什么这么读。 3、有节奏地读。重点理解“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节奏,并画出停顿。 4、师生合作读,同桌合作。(多次读) 三、理解诗意。 1、思考“咏什么物”,理解题目“竹石”的意思:石是竹子的生活环境,咏的是山石缝中生长的竹子。 2、复习:理解诗意方法。(借助注释或工具书,蚂蚁搬家;借助插图;小组合作等等) 3、表达:请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注出诗意,并请一个两说一说。(注意提醒补充主语) 四、品读古诗。 1、咏物诗歌的学习不仅仅要知道诗人咏了什么物,还要知道它笔下的物是特点。郑燮笔下的竹石到底有什么特点啊?他又是怎么写出这个特点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圈画出能体现竹石特点的关键词,并做上批注。 2、①咬——牢牢抓住还可以说是这样抓住提示用上一些表示程度的词语 师:能换成攀爬吗?有什么补充拟人的写法 你见过这样的竹子吗?(看图片),是这样吗?老师觉得这些画面都不如“咬定青山不放松”描绘得好,因为他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画面,谁能用这个句式来说一说吗?(一个先说,其他人学习,说给同桌听,再说一个。) 师小结:展开联想也是一种批注的方法。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古诗_竹石郑燮 【竹石】 作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简介: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江苏兴化)人。擅画竹、兰、石,书法以“六分半书”名世,诗文也写得很好,所以人称“三绝”。其画在画坛上独树一帜。与罗聘、李方膺、李鳝、金农、黄慎、高翔和汪士慎并称“扬州八怪”。 注释: 1、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人是着名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是他题写在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咬:在这首诗里指的是紧紧扎根在土里。 3、咬定:比喻根扎得结实,像咬着青山不松口一样。 4、立根:扎根,生根。 5、原:本来,原本。 6、破岩:破裂的岩石。 7、磨:折磨,挫折。 8、击:打击。 9、坚劲:坚韧、刚劲。 10、任:任凭。 11、尔:你。 译文: 竹子抓住青山一点也不放松,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缝中。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经受得住,仍然坚韧挺拔,顽强地生存着。 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题画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它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姿态,从来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 写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体现了爱国者的情怀。

六年级下册 竹石

6竹石 小学语文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2个生字。 2学习看注解,读懂诗句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体会竹子扎根岩缝之中坚忍不拔的特点。 评论(0)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有了一定的积累,已初步掌握理解和朗读古诗的方法,能够较好的运用搜集资料,查阅工具书,合作探究等形式自读自悟学习古诗。这首诗的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具有启蒙价值。 评论(0)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悟诗中内涵,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4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评论(0)活动1【导入】一、看图引入,释题激趣 1出示教学挂图或课件,指导观察。 (1)图上有哪些景物? (2)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3)你对生长在石缝中的竹子有什么看法?

2齐读课文题目,释题。 3了解郑板桥。 评论(0)活动2【讲授】二、自读自悟,了解大意 1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抽读,评价。指导读准节奏。(二二三停顿) 3分组合作学习,读懂意思。老师提出学习要求: (1)小组朗读古诗。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诗句。 (3)先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再连起来说一说。 (4)理解朗读,读准节奏、读出感情,读后相互评价。 4全班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指导。 (1)说说全诗的意思。 (2)从诗中体会到竹子的什么特点,什么品质? (3)齐读。 评论(0)活动3【讲授】三、有感情地朗读,深入理解 1教师范读,自由朗读。 2背诵。 (1)正确背诵。 (2)有感情地背诵。

(3)表演背诵。 (4)相互评价,学习。 评论(0)活动4【活动】四、小结学习方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再来总结一下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吧。 1 读准、读通古诗。 2 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意思。 3 理解全诗意思。 4 反复朗读,体会诗中感情。 5 熟读成诵。 评论(0)活动5【测试】五、拓展学习,积累语言 1.搜集有关描写竹子的诗词。 2.背诵并默写《竹石》。 3.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现代故事.

《竹石》教案-1

竹石 教学目标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指名背诵《石灰吟》。 2.汇报自学预习的情况。 (1)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 (2)询问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学习《竹石》 1.了解诗人,理解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是“扬州八怪”之一。 (2)理解诗题。(竹石,扎根在石缝中的竹子。诗人是著名的画家。他画的竹子特别有名。这首诗是题写在他画的竹石画上的一首诗)。 2.抓字眼,明诗意。 A.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定:这里形容竹根牢牢扎根在青山上,如同咬住一般。 破岩:山岩的裂缝处。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牢牢咬住青山决不放松,竹根扎在破碎的山岩之中。 这两句诗中用了一个“咬”字,极为有力。充分表达了劲竹的刚毅性格。 “立根原在破岩中”表明了劲竹对生活条件并没有过高的要求,显示出它的生命力极强。

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坚劲:坚韧不拔。 任尔:随你。人,任平。尔,你。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遭受无数的磨难仍然坚挺,不管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 这两句进一步写出了恶劣环境对劲松的磨练以及它不屈不挠的精神。“千磨万击”、“东西南北风”,指的是无数的磨难,恶劣的环境。面临着如此多的磨难,进一步表现出了不屈不挠的精神。 3.想意境,悟诗情。 (1)在你的生活中,你最喜欢哪种植物?你喜欢竹子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理由。 (2)诗人喜欢竹子吗?为什么?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作者非常喜欢竹子。作者用质朴的语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劲竹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寓意十分深刻。这首诗借物喻人。通过咏诵立根破岩之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决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3)以诗人的身份,怀着对劲竹的敬佩之情朗诵全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