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进口替代_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进口替代战略利弊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远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内需,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全面外向型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正逐渐显现出来。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各有利弊,如何促进两战略的融合,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以摆脱可以预见的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复合型”战略1对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利弊分析“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
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大其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
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本国产品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其优点是比较显著的。
以这种方式发展的国家,大都取得了实绩优良的高速经济增长,这一事实成功地推翻了传统的工业发展只能通过进口替代来实施的观点。
在一个资金、技术缺乏,市场狭小和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的不发达经济中,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1)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2)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I(3)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等等。
但同时应该看到,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1)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大国和小国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2)会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从而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这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出口贸易作为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进出口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就如何促进和优化进出口贸易提出一些建议。
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进出口贸易能够扩大市场规模。
通过进出口贸易,一个国家能够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从而扩大市场规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进口商品也能够满足国内市场对多样化产品的需求,提高消费者福祉,为经济增长注入活力。
第二,进出口贸易能够促进资源配置的优化。
国际贸易可以逐步实现国际分工,让各国生产最擅长的产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国际贸易,不同国家可以互相交换所需的资源和产品,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进出口贸易能够引入国外技术和管理经验。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提高国内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竞争力,带动经济增长。
进出口贸易能够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调整。
通过进出口贸易,国家可以逐步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虽然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积极的,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由于国际市场波动、汇率波动、出口市场萎缩等因素的影响,进出口贸易存在一定的风险。
特别是,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种贸易摩擦不断,为我国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结构尚未得到完全的优化和调整。
目前我国仍然依赖低附加值产品出口,出口商品结构单一,对国内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存在一定的制约。
由于我国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也在不断下降。
我国的进口依存度较高,对国内经济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我国在进口依存度较高的情况下,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进口依存度,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的保障。
进口替代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策略
进口替代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策略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面向全球市场的进口贸易已经成为了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进口贸易的依赖性也不断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进口替代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手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进口替代与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策略。
一、进口替代的定义与必要性进口替代,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国内产品代替进口产品的经济手段。
虽然说进口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经济手段,但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过于依赖进口贸易的话,会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现象。
因为对于进口贸易来说,一旦国际市场的变化出现了大的波动,那么就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非常大的冲击。
而进口替代就是解决了这个问题。
通过在国内生产代替进口产品,不仅能够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还能够提高国内企业的实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动力。
二、进口替代对于高端制造业的影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经济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就是高端制造业。
因为高端制造业不仅能够带来更加高效的生产,还能够带来更加先进的产品。
而随着进口替代的不断发展,对于高端制造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首先,进口替代可以提高国内创新能力。
因为进口替代需要国内企业通过自己的创新能力来生产高端产品,从而替代进口产品。
而这种创新能力不仅能够加速高端制造业的升级换代,还能够促进国内公司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实力。
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创新能力越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越强。
其次,进口替代还能够促进国内高端制造业链的建设。
因为进口替代的实施需要依靠国内企业提升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的能力,从而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
而这种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能够促进国内高端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能够实现自身生产链上的升级。
三、实施进口替代的策略措施虽然说进口替代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但是,在实施进口替代的时候也需要格外的注意。
整合现有的产业链资源,实现技术对接上的协同配合,以达到更加发挥国内企业优势。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制定正确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
然而,人们在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时,大都对进口替代战略持否定态度。
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遇上了外汇短缺的瓶颈,不仅理论界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我国应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实际工作中也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问题。
鉴于战略选择事关全局,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若干认识1.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都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战略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从对外经济关系的角度表述的一国的工业化战略,是一国工业发展的总方针和总政策。
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中的不利地位集中反映在垂直贸易方面。
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化改变垂直贸易状态的途径一般可有如下三种选择:(1)同时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和出口结构;(2)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3)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结构。
第一种选择要求在进出口方面同步实现水平贸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际上做不到,所以切实的选择乃是第二种或第三种。
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结构,即通过实现原有劣势工业部门的发展,来逐步取代大多数工业制成品的进口,则该国奉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
反之,如果一个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结构,即通过发展原有优势工业部门或潜在优势工业部门,来逐渐增加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则该国奉行的是出口替代战略。
由于在进口替代战略下工业生产首先着眼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而在出口替代战略下工业生产首先着眼于打进国际市场或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因而进口替代被称为内向型战略,出口替代被称为外向型战略或出口导向战略。
2.进口替代战略和出口导向战略的主要差别(1)战略重点不同。
进口替代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进口商品的结构,出口导向战略主要致力于改善出口商品的结构。
(2)战略目标不同。
进口替代战略的目标是以传统工业中的支柱产业为基础,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特种工程塑料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巨大分析 (一)
特种工程塑料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巨大分析(一)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特种工程塑料作为一种高性能高科技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但是,目前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市场仍然主要依赖于进口,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寻找替代品已成为特种工程塑料市场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特种工程塑料的定义特种工程塑料是一种高性能、高科技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物理、化学等性能,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和医学器械等领域。
二、特种工程塑料进口替代的意义1. 国家安全:特种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和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某些重要部位的材料必须保证国产化,从而确保国家安全。
2. 经济压力:目前我国特种工程塑料市场主要依赖进口,很多高端产品的价格居高不下,这对我国经济的扩张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3. 技术创新:替代进口特种工程塑料,将促进我国特种工程塑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特种工程塑料进口替代的市场空间1. 汽车工业:特种工程塑料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企业、汽车工厂等地方。
在汽车工业中,只有替代进口特种工程塑料,才能降低汽车生产成本,提高车辆的竞争力。
2. 电子制造业:随着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特种工程塑料在电子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替代进口特种工程塑料将促进我国电子制造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发展。
3. 医疗器械:特种工程塑料在医疗器械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替代进口特种工程塑料,将促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创新。
四、进口替代的方法1. 发展自主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发展具有自主品牌的特种工程塑料,降低依赖进口的程度。
2. 建立合作关系:与国外的特种工程塑料生产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寻找更加优质的进口替代品。
3. 培养本土企业:通过培养本土企业,掌握更多的特种工程塑料生产技术,生产更多的优秀产品,以替代进口特种工程塑料。
五、结论特种工程塑料进口替代市场空间巨大,需要我们不断地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创新意识,积极推动国内特种工程塑料产业的发展。
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外贸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外贸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外贸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它能够促进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劳动力就业率等。
据统计,2019年我国商品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其中出口16.14万亿元,进口15.40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8.5%。
可以看出,外贸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可忽视。
二、外贸带来了技术和管理的进步随着我国外贸的不断发展,外国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也随之传入我国。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企业可以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生产效率。
此外,外贸还可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创新和研发,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三、外贸扩大了我国的市场和影响力外贸可以将我国的产品和服务推向全球市场,扩大我国的市场规模。
同时,外贸还可以增加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四、外贸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外贸作为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经济活动,可以促进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合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例如,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都与外贸的发展密切相关。
五、外贸带来了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外贸不仅仅是经济活动,还带来了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
随着我国外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去。
这种文化交流和人员流动,不仅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还可以为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和资源支持。
六、外贸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外贸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名词解释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名词解释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Import Substitution Industrialization,简称ISI)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国内生产替代进口商品,减少对外国商品的依赖,促进本国工业化和经济独立性的提高。
该战略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保护本国产业,限制进口商品的进入,鼓励本国企业发展和生产替代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这种战略
往往涉及政府干预和保护主义政策,例如关税壁垒、进口配额、补
贴和优惠贷款等手段,以提高本国产业的竞争力。
进口替代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自给自足和国内产业的发展,
通过发展本国工业,提高就业率,促进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
这种
战略在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期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拉丁美洲和亚洲一些国家。
然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限制。
一方面,保
护主义政策可能导致国内产业过度保护和低效率,限制了市场竞争
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依赖国内产业满足国内需求可能导致产品
质量低下、价格高昂和市场选择有限。
此外,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
发展也对该战略提出了挑战。
总的来说,进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旨在通过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促进本国工业化和经济独立性的提高。
然而,该战略的实施需要权衡各种因素,以确保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的开放性。
进口替代政策和出口替代政策
进⼝替代政策是指⼀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业品进⼝,促进国内有关⼯业品的⽣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品,为本国⼯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业化。
⼜称进⼝替代⼯业化政策,是内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般做法是国家通过给予税收、投资和销售等⽅⾯的优惠待遇,⿎励外国私⼈资本在国内设⽴合资或合作⽅式的企业。
或通过来料和来件等加⼯贸易⽅式,提⾼⼯业化的⽔平。
为使国内替代产业得以发展,就要使⽤提⾼关税、实⾏数量限制、外汇管制等⼿段,限制外国⼯业品进⼝,以使国内进⼝竞争⼯业在少竞争、⽆竞争的条件下发育成长。
这必然是以牺牲国内消费者为代价,⽽且由于其降低了该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程度,造成国内市场相对狭⼩,⽣产成本⾼,经济效益低,产品质量差,竞争能⼒不够。
因此,实⾏进⼝替代政策的发展中国家,虽然在⼀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轻⼯业的发展,⼯业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但这只是短期现象,并不能长期保持。
这就迫使它们不得不进⾏调整,甚⾄加以放弃,转⽽实⾏出⼝替代⼯业化政策。
第⼆次世界⼤战后,原先推⾏这⼀政策的拉美发展中国家进⼀步积极推⾏,新独⽴的许多亚⾮发展中国家也先后把进⼝替代作为⼯业化的途径,⼀度出现进⼝替代的⾼潮。
推⾏这⼀政策,⾸先要正确选定作为替代对象的⼯业品种类,即决定哪些⼯业作为进⼝替代⼯业。
⼀般是选择哪些国内市场虽有需求却经不起外国竞争的⼯业,然后通过保护措施使这些国内进⼝竞争⼯业变为进⼝替代⼯业,以加快⼯业进程。
进⼝替代政策是指⼀国采取各种措施扩⼤出⼝,发展出⼝⼯业,逐步⽤轻⼯业产品出⼝替代初级产品出⼝,⽤重、化⼯业产品出⼝替代轻⼯业产品出⼝,以带动经济发展,实现⼯业化政策。
⼜称出⼝替代⼯业化政策或出⼝导向⼯业化政策,是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产物。
⼀般地说,出⼝替代是进⼝替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展中国家进⼝替代发展到⼀定程度,就需要寻找国外市场,但是,要从进⼝替代成功地转向出⼝替代,需要⼀些先决条件:除了国内某些⼯业部门已具备较⾼的技术⽔平和⽣产管理经验,有较充分的管理⼈才和熟练劳动⼒,⼴阔的国外市场以及产品有⼀定的竞争能⼒外,政策还要制订⼀套⿎励出⼝的政策措施。
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战略实施
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战略实施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医疗器械需求迅速增长。
然而,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仍然依赖进口医疗器械。
为了提升我国医疗器械自主创新能力,减少对进口医疗器械的依赖,我国积极推进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
一、政策支持和引导我国政府发布一系列政策以支持和引导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
首先,加大对医疗器械领域的科技研发投入,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
同时,鼓励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供专利保护和技术转化的支持。
其次,政府引导企业加强国际技术合作,促进技术交流和合作研发。
此外,政府也加强医疗器械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标准,为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
二、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战略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政府和企业联合共同投入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大对医疗器械科研和创新的支持。
建立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和研发基地,提供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实验平台,搭建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桥梁。
同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和学术交流,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医疗器械研发和生产人才。
三、产学研结合和企业联盟为了实现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的目标,需要加强产学研结合和企业联盟的合作。
政府和高校、研究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医疗器械的研究和创新。
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和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同时,医疗器械企业之间加强联盟,共享资源和技术,形成合作竞争的良好环境。
通过产学研结合和企业联盟的方式,提高医疗器械自主创新和生产能力。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进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战略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国外医疗器械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吸引和引进先进的医疗器械技术和设备。
鼓励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参加国际展览和会议,加强国际市场开拓和竞争力的提升。
同时,通过与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政府之间的合作,推动国际医疗器械贸易的公平和规范。
总结而言,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水平和提高国民医疗保健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贸易政策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贸易政策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研究一、内容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贸易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加深,贸易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文章首先概述了贸易政策的内涵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中国产业结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探讨了贸易政策如何影响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制定和实施有效的贸易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1. 中国经济发展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发展历程充满了变革与创新。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实施一系列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这一过程中,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与世界各国在贸易、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日益紧密。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不断增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传统的以资源和劳动力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已难以支撑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旨在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贸易政策在中国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的作用尤为重要。
”2. 全球贸易政策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贸易政策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
这些趋势和特点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重要影响。
自由贸易协定(FTA)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推动和实施。
FTA通过降低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这一趋势有利于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扩大出口市场,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全球贸易政策越来越注重知识产权保护。
许多国家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了技术转移的难度,从而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这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加快技术创新,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能力。
对外贸易概论简答题
战略:1.出口导向: 重要是扩大制成品旳出口, 加强工业基础, 增进整个经济旳工业化2、进口替代:重要是通过建立和发展本国旳工业, 实现对进口工业制成品旳替代, 以达到消减进口, 节省外汇, 发展本国工业和减少对外国经济进口旳目旳。
3.混合发展战略制定战略旳原则:1.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良好结合旳原则2.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良好结合旳原则3.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良好结合旳原则次级战略:1、“以质取胜”与“品牌”战略内容:①树立质量第一旳观念②加强全面质量管理③加快出口公司旳技术改造④不断开发高科技产品⑤实行品牌战略以推动出口商品旳质量提高2.科技兴贸战略:①大力推动高新技术产品旳出口②运用高新技术成果改造老式出口产品3.知识产权兴贸战略(建立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工作领导小组)4.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5.走出去战略6.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是中国旳长期基本国策对外开放最重要旳内容:发展对外贸易运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对外开放旳基本含义是:要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 积极参与国际互换和国际竞争, 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 以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
中国加入WTO之后诸多方面旳都受到了限制, 重要体现为:1.关税和配额等老式贸易保护手段已经不能作为保护国内产业旳重要手段2.中国为了引进外资解决国内资金短缺旳局面, 予以了外商超国民待遇, 并且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也制定了针对国内国外公司不同旳政策措施3、中国为了适应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旳趋势, 积极地参与了多种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旳谈判, 在这些协定之下, 中国诸多政策措施都受到限制, 经济主权让渡得越来越多。
国际技术贸易概念:是一种国际间旳以技术旳使用权为重要交易标旳旳商业行为技术引进旳基本原则:1、优化技术引进构造, 大力引进软件技术2.避免反复引进3、引进技术后消化吸取, 推广, 创新4.引进合用旳先进技术技术引进旳发展方向:1.引进主体从国家为主体向公司为主体转变2.引进旳目旳从生产使用与进口替代为主向消化创新及参与国际合伙为主转变3.引进旳方式从单纯旳进口生产线向更加注重引进软技术和必要旳核心旳设备转变4.引进旳对象从“产品导向”技术为主向产业基础技术、重要技术和高新技术转变5.引进技术旳管理体制走向法制化、规范化6、强化对引进技术旳消化吸取, 推广和再开发许可证贸易:专利权人、商标所有人或专有技术所有人作为技术旳许可方(出让方), 将某项技术旳使用权通过许可合同旳方式转让给被许可方(受让方), 容许被许可方使用该项技术, 制造和销售根据该项技术生产旳产品, 而被许可方则支付一定数额旳报酬货品进出口重要环节管理:1.进出口商品检查管理①检查体制: 国家商检部门(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商检机构(各地方旳商检工作行政执法机构)检查机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②商检工作四项基本任务: 法定检查监督管理公正鉴定认证管理2.海关管理监管程序: 申报→查检→征税→放行3.外汇管理含义:一国旳政府或货币当局, 通过立法和设立市场规则, 对外汇旳收支、买卖、价格、结算、市场等行为进行组织、协调、制约和控制。
进口替代政策的实践与思考
进口替代政策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推进,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
然而,国内市场的开放也给国内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很多企业难以与外国企业竞争,导致国内市场被外国商品所占据。
为了应对这一局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进口替代政策,希望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提升来缓解国内产业面临的困境。
一、进口替代政策的实践1. 投资建设国内基础设施国内基础设施的落后一直以来是制约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统筹考虑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政府需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并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战略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为国内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提高技术含量和品质随着国内产业的发展,技术含量和品质也随之提高,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政府需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注重产品品质的提高。
3. 建立产业生态系统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对于国内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政府需要帮助企业建立产业联盟和生态圈,构建供应链体系,以实现产品的高质量、高效率和低成本。
4. 统筹推进区域发展为了适应区域和城市的不同发展需求,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提出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区域发展的协调和平衡,帮助企业在适宜的地点发展,提高产业的竞争力。
二、对进口替代政策的思考尽管政府对于进口替代政策的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进口替代政策存在的一些问题。
1. 自主创新能力仍需提高尽管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众多的成果,但是我们仍需发掘和培养更多的科研人才,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实现自主开发和创新。
只有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2. 开放与保护之间需平衡为了推动国内产业的发展,政府需要限制进口商品的进入,并提高相关产品的进口关税,但是这样做容易引起外贸摩擦。
政府需要在开放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真正实现经济的互利共赢。
进口替代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进口替代战略(Import substitution strategy)目录∙ 1 进口替代战略的定义∙ 2 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 3 进口替代战略的影响∙ 4 进口替代战略的积极作用5 进口替代战略的消极作用进口替代战略的定义进口替代战略是指用本国产品来替代进口品,或者说,通过限制工业制成品的进口来促进本国工业化的战略。
进口替代战略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依据两位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和辛格提出的,之后亚非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进口替代战略。
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农、矿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下跌而发达国家生产的消费品价格不断上升,不平等贸易关系日益突出。
为了克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因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努力发展一些原来依靠进口的货物的生产以供国内少数富裕阶层的消费从而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替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先建立和发展一批最终消费品工业,如食品、服装、家电制造业以及相关的纺织、皮革、木材工业等,以求用国内生产的消费品替代进口品,当国内生产的消费品能够替代进口商品并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时就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个阶段,进口替代由消费品转向国内短缺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的生产,如机器制造、石油加工、钢铁工业等资本密集型工业。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进口替代工业日趋成熟,为全面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进口替代战略实施的限制条件进口替代战略的实施需要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主要包括3个方面:第一,关税保护,即对最终消费品的进口征收高关税,对生产最终消费品所需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征收低关税或免征关税。
第二,进口配额,即限制各类商品的进口数量,以减少非必需品的进口,并保证国家扶植的工业企业能够得到进口的资本品和中间产品,降低它们的生产成本。
第三,使本国货币升值,以降低进口商品的成本,减轻外汇不足的压力。
其中关税和配额是进口替代战略中最重要的保护措施。
进口替代战略利弊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采取了出口导向政策,用旺盛的出口需求来补充远不足以支撑快速增长的内需,我国外贸出口的大幅增长对我国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是,这种全面外向型经济的负面效应也正逐渐显现出来。
出口导向与进口替代战略各有利弊,如何促进两战略的融合,为我国经济发展所用,以摆脱可以预见的对外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加剧、通货膨胀等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对外贸易,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复合型”战略1对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利弊分析“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模式的核心思想是使本国的工业生产面向世界市场,并以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的出口。
该战略是根据国际比较利益的原则,通过扩大其有比较利益的产品的出口,以改善本国资源的配置。
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本国产品置于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其优点是比较显著的。
以这种方式发展的国家,大都取得了实绩优良的高速经济增长,这一事实成功地推翻了传统的工业发展只能通过进口替代来实施的观点。
在一个资金、技术缺乏,市场狭小和大部分人从事农业的不发达经济中,选择出口导向型战略:(1)可以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并与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生产并出口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缓解一国的外汇压力;(2)可以在国际分工中节约劳动,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全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获取因分工而产生的规模经济效益I(3)可以通过对外贸易,互通有无,使本国居民享受到更多的经济福利,提高其生活水平,等等。
但同时应该看到,出口导向战略也存在以下三个弊端。
(1)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对于大国和小国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般而言,小国因地域狭小,人口总量不大,市场容量较小,如采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就可以使其产品生产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取得较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2)会增加本国经济的对外依赖性,从而丧失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更易受到外部市场的摆布,这对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发展经济学进口替代系数
发展经济学进口替代系数一、概述进口替代系数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进口替代政策的效果。
通过计算进口替代系数,我们可以评估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国际贸易政策的成效,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二、进口替代系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进口替代系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增加国内产量替代进口商品的比例。
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进口替代系数 = (国内产量 - 进口量)/ 国内产量其中,国内产量是指在国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进口量是指从其他国家进口的商品数量。
三、进口替代系数的意义和作用1.评估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进口替代系数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通过增加国内产量替代进口商品的能力。
较高的进口替代系数意味着该国或地区能够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2.评估产业升级的效果:进口替代系数可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产业升级过程中,通过提高国内产量替代进口商品的比例。
较高的进口替代系数意味着该国或地区的产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能力进军国际市场。
3.评估国际贸易政策的成效:进口替代系数可以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进口限制政策的效果。
较高的进口替代系数意味着该国或地区能够通过限制进口,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然而,进口替代系数过高也可能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倾向,限制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和发展。
四、进口替代系数的影响因素1.技术水平:较高的技术水平可以提高国内产量的质量和效率,从而增加替代进口商品的能力,提高进口替代系数。
2.市场需求:国内市场需求的增加可以刺激国内产量的增长,进而提高进口替代系数。
3.资金投入:充足的资金投入可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能力,促进国内产量的增加,进而提高进口替代系数。
4.政策支持:政府的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等对进口替代的支持程度,会直接影响进口替代系数的水平。
五、进口替代系数的局限性和问题1.无法完全替代进口:由于技术、品质和成本等方面的限制,国内产量无法完全替代进口商品,进口替代系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进口替代是我国赶超世界工业大国的长期战略
作者: 刘昌黎
作者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
页码: 34-44页
主题词: 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中国家;外向型经济;工业化;长期战略;支柱产业;工业制成品;世界工业;工业部门
摘要: <正> 随着对外开放的发展,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制定正确的对外经济发展战略已刻不容缓。
然而,人们在总结我国和世界各国的经验教训时,大都对进口替代战略持否定态度。
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遇上了外汇短缺的瓶颈,不仅理论界有一部分同志认为我国应实行出口导向战略,实际工作中也提出了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问题。
鉴于战略选择事关全局,我认为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
进口替代与出口导向贸易战略的比较
贸易发展战略思考一、两种外贸战略的对比分析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战略,不可能也不应当作为一切时代和所有国家(主要指发展中国家)的固定发展模式,而应当根据世界经济关系的时代特征和各国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其各自的战略。
因为两种战略之间相互联系又互相区别,而且每个战略各有优缺点。
(一)两种贸易战略横向对比研究(1)理论基础方面进口替代战略的理论基础是保护贸易化,而出口导向战略的基础是自由贸易化。
保护贸易理论认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没有经济实力与发达国家自由竞争,应利用关税或配额等措施来支持本国民族工业的建立和发展,直至他们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进行竞争。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国率先实行进口替代战略。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各国可以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心生产其较有利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从中获得贸易利益和推动经济发展。
正是利用这一理论,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国相继推行了出口导向战略。
(2)促进就业方面进口替代多多集中于发展中国家,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裕,资本与技术要素比较稀缺,而对于进口替代产业来说,往往产生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从国外进口的先进设备中,这些设备也往往是从节约劳动力的目的出发而设计的,这些技术设备的引进,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问题,往往并不能产生促进作用,难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过剩这个难题。
但出口替代则消除了进口替代对资本密集工业的偏好,在出口导向初期,通过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有力地推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就业,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3)国际环境方面对于进口替代产业,由于其市场主要面向国内,只要其国内市场比较大,它就可以发挥规模效应,降低产品成本,竞争能力得到增强,而最终在逐步放松进口替代政策后能同国际市场上的产品相互抗衡。
但对于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则不然,它较多地受限于国际环境的变化。
出口替代发展战略是以国际贸易中自由贸易为基础的,要求具有宽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对于实行出口导向的国家,当其主要产品出口国经济形势看好,无通货膨胀造成的市场萎缩、贸易政策较为宽松的条件下,出口导向政策一般说来较易成功,但当其主要出口产品国经济处于低速增长,有通货膨胀造成市场萎缩,贸易摩擦日益加剧,国际收支出现严重失衡,致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时,这时候采取出口导向的战略,则会大受影响,成功的可能性也小。
发展经济学进口替代系数
发展经济学进口替代系数【原创版】目录1.引言2.发展经济学的概念与背景3.进口替代政策的含义与目的4.进口替代系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5.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效果6.我国的进口替代政策实践7.总结正文【引言】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的学科。
在发展经济学中,进口替代政策被认为是一种实现经济自主和工业化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对发展经济学中的进口替代政策进行探讨,并介绍进口替代系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发展经济学的概念与背景】发展经济学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主要研究经济落后国家和地区如何实现经济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进口替代政策应运而生,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自主的重要途径。
【进口替代政策的含义与目的】进口替代政策是指国家通过限制某些外国工业品进口,促进国内有关工业品的生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从而实现工业化的政策。
其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新兴工业,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实现经济自主和工业化。
【进口替代系数的定义与计算方法】进口替代系数是一种衡量进口替代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国内生产的某种工业品对进口的替代程度。
其计算方法通常是:进口替代系数 = (国内产量 - 进口量) / 进口量。
【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效果】进口替代政策的实施效果因国家、行业和时期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进口替代政策成功地促进了国内工业的发展,提高了国家经济的自主性和竞争力;而在另一些国家和地区,进口替代政策则未能实现预期效果,甚至导致了资源浪费和产业结构失衡。
【我国的进口替代政策实践】我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实行了一系列进口替代政策,特别是在重工业领域,如钢铁、机械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发挥了积极作用。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逐渐转向市场经济,进口替代政策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鼓励国内外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渤海经济!望!"#$#%&"#’()##*(+!,#+-&.!-对策研究“进口替代”对我国产业发展的积极意义随着全球生产力的普遍过剩、国际市场的日益饱和,曾为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做出巨大贡献、并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所推崇的“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早已显现其弊端。
当人口如此之多的发展中国家热衷于实行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时,低技术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必将趋于白热化,压价竞争将使出口收益大大下降,以出口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来源的国家必将深受其害。
亚洲金融危机的暴发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这个原因。
这种状况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即在工业化初级阶段所采取的以“进口替代”为主的经济发展战略在当今并未过时,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较高技术水平的进口替代产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投资“进口替代”产业的利弊分析“进口替代”指的是通过采取保护措施发展国内制成品的生产从而替代原先需要进口的同类产品,以此来发展本国工业的战略。
在发展进口替代产业的初始阶段,其生产成本可能高于原来进口的价格,但随着规模收益的递增和技术改进,生产成本会逐渐降低,而且由于国内生产替代了原来的进口,国际收支恶化的情况会逐渐改善,最后,幼稚产业逐步发展以至能够和取消限制后的进口商品在国内市场上进行竞争。
应该说,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并非与出口导向型经济互不相容。
因为能够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商品,在本国市场上也必须是有竞争力的;如果不能先打开国内市场,也很难打开国际市场。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发展初期也都有一段实行进口替代战略的历史,而且它们在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时所出口的某些拳头产品,本来也是靠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而发展起来的。
其实就算一个国家从整体上转向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它也不应当放弃对某些产业实行进口替代的努力,因为只有在对更高技术水平的一些产业实行了进口替代的基础上,它才能将这些产品进一步发展为下一个阶段大量出口的出口替代产品,才能保证进一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下一个阶段的经济发展。
但我们同样看到,在东欧、前苏联、拉美等国,一代代人实行的进口替代发展战略都遭受了惨重的失败,历史上都曾发生过严重的金融债务危机。
主要是国内资金和生产技术方面的差距,仍然需要进口大量国内还不能生产的机器设备和中间产品及资本货物,花费巨额外汇。
而政府为了扶持进口替代产业的发展,往往采取本国货币升值的办法让进口的机器设备和中间产品变得较便宜,这样做又使得传统初级产品的出口受到严重打击,创汇减少。
结果是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外汇,另一方面创汇减少,最终导致外汇危机,酿成苦果。
其次,被关税和进口限额等政策保护起来的进口替代产业部门,由于国内市场没有竞争对手,普遍满足既得利益而不关心生产效率,这样使得进口替代产业总是无法与国际产品进行竞争,贸易保护措施难以取消,这又进一步加剧企业缺乏效率与竞争力等一系列弊端,使其丧失了继续向前发展的动力。
再次,依靠关税保护的国内企业可以从国内市场中得到丰厚的利润,致使其过分依赖国内市场,出口意愿不强,出口竞争力疲弱。
一旦国内市场饱和,这些进口替代产业便无法进一步发展,甚至无法生存。
由此看来,发展进口替代产业有!庄!环渤海经济!望!"#$#%&"#’()##*(+!,#+-&.!-对策研究利有弊,应该针对不同的国情判断是否适合于发展。
二、我国发展进口替代产业的优势如上所述,进口替代产业能否成功取决于不同的国情。
一个大国与一个小国的经济战略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对于一个小国而言,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则不可取。
因其自身市场狭小,许多产业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出口疲软的话,国内市场是很难承受的。
而针对我国国情,一个比较注重进口替代的发展方式将更为有利。
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任何一项产业的放弃都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的丧失,成为一个难以填补的空洞。
我国在高新技术领域对国外的依赖妨碍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并直接影响了我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全面走向现代化的经济进程。
而就发展进口替代产业来说,我国有着许多国家不具备的巨大优势,充分加以利用,必定给我国带来一个光明的经济前景。
首先,我国拥有庞大的国内市场。
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人口,如此巨大的市场,完全有可能在对外贸易占总产出的比重相当低的条件下仍然保证企业有足够的规模经济、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以提高效率。
其次,中国产业基础雄厚,这也是我们最重要的优势。
我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幅员辽阔的国土,有丰富的特产,雄厚的制造业力量,还有门类齐全的产业部门,应该说,除了一些高科技产品之外,我国在经济结构上并无明显弱点。
不像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产业结构不健全,建设投资所需的物资大都要从国外购买,以至于在出口不利的条件下产生巨额对外贸易逆差。
而且我国在闭关自守的计划经济年代,许多高科技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基础,只是技术水平相对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以致于改革开放之后,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使这些产业陷入困境。
如我国的航空和航天、半导体集成电路、机械制造、高级化工等产业都是这样。
然而,与其让它衰亡,将来再重建或从国外进口,还不如现在就付出一些代价把这些产业发展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也可避免由于这些产业的缺乏而防碍我国经济发展。
当然,我国还拥有劳动力资源、科技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我国劳动力数量多、成本低,而且门类齐全、层次多样,既可满足产业升级的需要,又可随时填补因产业结构升级而遗留下来的工作岗位。
而且我国也已经建立起门类较全的科研开发机构,拥有一定规模的科技基础和研究开发手段,具有相当的产业技术开发研制能力。
所有这一切都为我国进一步发展技术水平较高的进口替代产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基础。
三、我国发展进口替代产业的必要性123原有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越来越多的企业生产能力大量闲置的同时,却大量进口各类关键零部件及设备等中间产品,这表明需求缺口仍然存在,只不过弥补这一缺口是靠日益增长的进口完成的。
国内的需求增长只能拉动国外的供给。
根据各年的《中国投入产出表》计算,在占社会总需求456的设备、材料当中,需由进口解决的约占026左右,另有246零部件需要进口。
也就是说,中国为了维持现有生产,中间投入有/76以上靠进口环渤海经济!望!"#$#%&"#’()##*(+!,#+-&.!-对策研究解决。
特别是机电工业的发展滞后令人担忧。
机电工业是为其他产业提供技术装备的工业,也是高加工度产品集中的产业。
它的落后会制约新一代技术产业的发展,影响国内产品竞争能力的提高。
我国的消费品档次不高,不能适应国内、国际市场要求,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设备购置主要依靠进口,其原因都是我国技术装备的制造水平太低。
各行各业所用的专用设备、为制造专用设备所必需的工作母机大部分依靠进口。
我国每年投资于设备的进口额都相当于当年国内设备投资的012以上,同时零部件在机电产品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
就连我国引进十几年的家电工业有些仍尚未脱离进口零件组装的阶段。
由于工业生产链中设备制造部分过分依靠国外,不但影响了国内产品的质量、档次和更新换代速度,影响了国内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很大一部分产值被流失到国外,使我国经济增长失掉了一个重要支柱。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加快对机电工业的投入,对重点设备制造、基础零部件实行进口替代,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长久之计。
345外贸发展面临挑战。
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目前我国商品出口的主要国外市场,然而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对亚洲地区的出口有所下降,再加上我国的出口结构与亚洲各国相近,面对全球加工工业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我国以廉价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增长越来越受到市场规模的限制。
即使是所占比重正在上升的机电产品,也多数属于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性工业制成品。
还有就是加工贸易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过大,以中国高技术产品逐步进入国际市场为例,尽管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但其中来料加工贸易占全部技术产品出口的一半以上,出口产品值较低。
其实,出口商品结构是国内产业结构的延伸和反映,正是由于加工工业未能实现中间投入品、相关配套产品的进口替代,才导致相当部分贸易停留于“大出大进”的阶段。
而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工业的落后,又是加工贸易难以对相关配套产品进行进口替代的根本原因。
因此客观上又要求要充分利用产业扶持、优惠政策,加快对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口替代,通过国内产业结构升级带动出口商品结构升级,为出口产品提供更多更高的附加值,以创造更多的外贸收益。
总而言之,虽然发展技术水平较高的进口替代产业,把那些需要进口的产品转入国内来生产,短期内要付出一定代价,降低资金的使用率,但这样做会极大加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不仅可以改变国内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不相适应的状况,而且也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奠定了技术基础,为今后更好地占领、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条件。
参考资料67史清琪,赵经彻《中国产业发展报告368885》9%:;中国致公出版社,6888;47东旭,兴利《4111中国经济预测与分析》9%:;中国经济出版社,4111;/7苏洪涛《走出节俭的误区》9%:;中国城市出版社,6888;<7何秉孟,刘溶沧,刘树成《亚洲金融危机:最新分析与对策》9%:。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688=作者单位:厦门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