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doc
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七种题型答题技巧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
1.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越准确。
2.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应原句标出停顿之处。
3.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题型二:文言虚词和实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
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4个,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
2.文言实词。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
实词解释的方法:(1)扩词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即给单个的文言字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
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2)积累法。
即把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一词多义字积累起来,以便自如地理解运用。
(3)揣测法。
有些文言字词,用扩词的方法理解不通,教材中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只能联系上下文揣测其意义,用这种方法时切忌脱离文本,毫无根据地随意猜测。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主备人:XXX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研究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六个关键点——1.找名词、代词;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辞;5.辨句式;6.依总分。
1.找名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看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3.察对话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紧张根据。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中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余俊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给文言文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
真题解析1。
(2008年广东省课改卷)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解析】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
“强者绥之以德”和“弱者抚之以仁"是对偶句,应分别在“强者”和“弱者”前断开,在“仁”字后断开。
“恣”是一个动词,作谓语,“所安”作“恣”的宾语,应在“安”字后边断开.所以该题的断句为: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2。
(2008年大连市课改卷)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②卫鞅:人名,即商鞅。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

小试牛刀: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划四处)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译文:沛公说:“他和你谁年长?”良说:“他 比我年长。”沛公说:“你帮我喊他进来,我得 以兄弟之礼对待他。”
2、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 映光而读之 。(划两处)
11.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划三处)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 不须资也。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 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译文:邴原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就 开始哭,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 邴原回答说:“凡是能够读书的人,都是一些有父母的孩 子。我第一羡慕他们有父母亲,第二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到十分悲伤,所以就哭了。”老师哀怜地说:“孩 子如果你想学(我传授你知识)不收学费。
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 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 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 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骏 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 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 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 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中考语文备考:文言文断句题6句口诀

【导语】⽣命不是⼀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
对于考试⽽⾔,每天进步⼀点点,基础扎实⼀点点,⽆忧考为您提供⽂⾔⽂断句题6句⼝诀,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考试时会更得⼼应⼿,快来看看吧! ⽂⾔⽂断句的基本⽅法 ⼀、概念: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步,是读书⼈的⼀项基本功,也是考察⽂⾔⽂的传统⽅式。
在⼀句话的末了⽤“。
”断开,叫“句”;在⼀句之内语⽓停顿的地⽅⽤“、”断开,叫“读”(dòu)。
给⽂⾔⽂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中考⽂⾔⽂句⼦朗读节奏考题,主要有选择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主要有两类,⼀类是选择正确的,⼀类是选择错误(或不正确)的。
主观题类型主要是⽤“/”直接划分节奏。
⼆、断句的基本⽅法: ⾸先:弄通⽂意断句。
给⽂⾔⽂断句,⾸先要阅读全⽂,了解⽂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错断。
要注意⽂⾔⽂单⾳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段⼤意。
学⽣给⽂⾔⽂断句时,常犯的⼀个⽑病是⼀边看⼀边点断,待回头检查时,⼜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步到位”的⽅法是⾏不通的。
⼝诀: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划⼆不划三。
主谓谓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遇上关联想⼀想,总领词后漫步⾛。
古⼆今⼀要慎重,名词状语须打住。
省略成分断没错,提⽰停顿理当然。
专有名词分清楚,节奏划分顾全貌。
这是⼀⾸⽂⾔句⼦划分朗读节奏的⼝诀。
下⾯详细解说这⼀⼝诀,以便于⼤家灵活运⽤。
(⼀)节奏划分有诀窍,划⼀划⼆不划三。
“划⼀划⼆不划三”意思是说在⼀句⽂⾔句⼦中,停顿⼀⼆次是常事,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就很少了,即使是要停顿三次或三次以上,做题时,也可以省去可划可不划的地⽅。
(⼆)主谓动宾要停顿,谓补之间照样分。
⼀般完整的句⼦都有主谓宾,⽽主语⼀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
名词⼀般为⽂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断句。
名词(代词)⼀般也常常⽤作句⼦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断句(不明句意+不顾语法+不抓标志+不顾句式+不察修辞)2024年中考语文考试易错题

易错点11 文言文断句目录01 易错陷阱(4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不明句意【易错点提醒二】不顾语法【易错点提醒三】不抓标志【易错点提醒四】不顾句式【易错点提醒五】不察修辞03 易错题通关(真题+模拟)易错陷阱1:不明句意【分析】文言文断句,不明句意最容易断错。
不明句意,原因可能有三点:一是脱离前后语境,二是关键实词、虚词含义不清,三是人物事件的前后因果关系没有理顺。
【避坑技巧】1、找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1.断句时可以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2.也可以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尔、汝、公、卿、君、若、其、彼、此等。
需要注意的是:①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②这些名词和代词作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断开;如果作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要断开。
2、找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应该断句的地方。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凡、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焉、耳、哉、而已(陈述句末尾)与(欤)、耶(邪)、乎(疑问句末尾),哉、夫、兮 (感叹句末尾),上述这些句末语气词后可断句。
易错陷阱2:不顾语法【分析】依靠语法断句,是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古代虽没有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但名词代词作主语、动词形容词作谓语、介词短语作状语等,这些规则是一致的。
借助语法知识,能提高断句的准确性。
【避坑技巧】1、分析谓语与它前后词语之间的关系:谓语前是主语,谓语后是宾语;主、宾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
2、理清句子的表述结构。
有些句子,表述时常常有一些明显的形式结构,如总分、分总等,由此切入,可以有效断句。
易错陷阱3:不抓标志【分析】古人文章的停顿,常常依靠文言虚词或对话的曰、云等标志性词语,有些考生没有“抓标志”的意识,出现错误;当然,也不能唯标志是从,不顾文意。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断句篇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断句篇[知识梳理]断句,断句又称“句读”,是阅读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
我国古典书籍上本无标点符号,古人诵读时根据文义作停顿,或同时在书上按停顿加圈点,叫做断句。
这种“句”往往比现在语法所讲的“句”短。
对于我们今天来讲断句就是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给文言语句增添标点符号(或是按规定标示出停顿的地方)。
【断句的基本方法】(一)基本方法:读文段,知大意第一步就是阅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逐字翻译句子(不会解释的个别词语可以暂时不解释),明确大意。
然后根据句意画出朗读节奏。
例: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①有老父②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注释:①俄:不久②老父(fǔ):老人)(二)借助词性断句。
例:1.先达德隆望尊 / 门人弟子填其室 / 未尝稍降辞色。
/ 数有功 /爱士卒 / 楚人怜之。
在阅读文言文语段的过程中,要注意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
如人名、地名、事名、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4.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八)借助文言句式断句如判断句、宾语前置、倒装句等。
(1)“……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还有为、乃、即、则等;(2)“何……之有”是宾语前置句式,如“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装)(3)不亦…乎、何……为(何辞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4)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5)固定结构: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总结归纳,课堂口诀: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第2讲 文言文断句(一)-初中文言文知识梳理与中考高频考点及答题技巧

第2讲文言文断句(一)一、例题精讲劳动之美,古来共谈。
收获之乐,四时俱备。
盛夏时节,晓雾将歇,有父子二人晒麦。
夕日欲颓父呼子装麦子匆忙间倒持一布袋视之曰怪哉布袋没口父取剪裁开装麦,至晚未满子将布袋提起视之急呼其父曰怪哉布袋没口又没底。
1.请用“/”为划线句子标出断句位置。
二、针对练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注释:①逮:到,及。
1.请用“/”在文中标出断句位置。
主仆对仆闻秋蝉鸣问主人曰此鸣者何物主人曰蝉也仆曰蝉食何物主人曰吸风饮露耳1.请用“/”在文中标出断句位置。
朋党论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1.请用“/”在文中标出断句位置。
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1.请用“/”将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标出断句位置。
(3分)2.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丘舍去.去:离开B.去后乃.至乃:才C.尊君在不.不:同“否”D.下车引.之引:引导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太丘与友约定的是中午一起出发,但是朋友迟到了。
B.陈太丘舍弃了朋友独自离开。
C.朋友的态度先是愤怒,最后是惭愧。
D.元方对待父亲的朋友非常无理,可见元方是个没有礼貌的孩子。
4.请将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杨氏子妙答孔君平梁①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②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道未闻孔雀乃夫子家禽【注释】:①梁:国名,魏晋期间沿袭汉代郡国并置的制度,梁国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南。
②孔君平:晋会稽山阴人,名坦,字君平,官至廷尉。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并逐渐进行断句解题。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初学者常常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难题。
一、技巧一:辨别句子成分在解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辨别文言文句子中的各个成分。
常见的文言文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通过准确理解句子成分的作用和关系,可以更好地进行断句判断。
例如,《史记》中的一句话:“夫武王,配天之休。
”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来进行断句。
主语是“武王”,谓语是“配天之休”。
通过辨别句子成分,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夫武王/配天之休。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技巧二:解读标点符号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在断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会准确解读标点符号的含义,以帮助他们正确断句。
例如,《左传》中的一句话:“治女利嫁。
”在这句话中,逗号起到了断句的作用。
通过解读逗号的含义,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治女/利嫁。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技巧三:注意上下文语境在断句解题中,学生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上下文语境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学生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如果单看这句话,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但是,通过注意前文和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如果使用它,我就会取得进步。
”这样,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通过注意上下文语境,我们能够更好地断句。
四、技巧四:多读多练在掌握断句技巧的过程中,多读多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多进行断句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断句位置。
五、方法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辨别句子成分、解读标点符号、注意上下文语境和多读多练等技巧和方法,提高断句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中考文言文断句攻略

中考文言文断句攻略一.弄通文意断句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对上文通读,了解文意及层次。
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
”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七点:
1. 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2. 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3. 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
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4. 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5. 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
断句。
6. 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7. 理解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意思。
如需获取更多技巧,建议请教语文老师或查阅教辅资料。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 9 条关于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1. 看虚词呀!像“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往往是断句的关键呢!比如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也”就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 留意对话词哟!“曰”“云”等词一出现,那很可能就是人物在说话啦,这不就可以断开嘛!像“子路曰”,那肯定要在“曰”后面断开呀。
3. 抓名词和代词呀!人啦、事啦、物啦,它们能让句子的结构更清晰呢!比如“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名词,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4. 利用修辞呀,比如说对偶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从对偶的结构上就能很好地断句啦。
5. 注意句式整齐呀!有的句子排列很有规律,这不就容易断了嘛!像“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多整齐呀。
6. 看看句子的意思呀!读懂了意思,断句不就有谱啦!“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结合意思就知道该在“亡亦死”后断。
7. 观察句子的语气呀!疑问、感叹、陈述,这都能给我们提示呢!“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强烈的疑问语气,就要在这里断开呀。
8. 还有排比句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显的排比,按照这个节奏断多轻松呀。
9. 别忘了古代的习惯用语呀!像“是以”“有以”,它们经常会出现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看到“是以”就可以断啦。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初中文言文断句就没那么难啦,大家一定要多练习,才能越来越熟练呀!。
文言文断句六大技法和解题步骤 (1)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一 文言文阅读
B [划线句中,鲁人说的话的范围是“夫鲁小国……则是弃卫”,其后“疑 之”的主语是“鲁君”不是“君”。排除 A 项。“而君用起则是弃卫”中“而…… 则是……”这是一个固定结构,在“则是”前面要停顿,与“弃卫”不能断开。 排除 C 项。“而有战胜之名”中的“名”(名声)与“之”(的)是不可分割的。排除 D 项。]
(节选自《宋史·范纯礼传》)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一 文言文阅读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 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B.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 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C.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 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D.纯礼字彝叟/以父仲淹荫/知陵台令兼永安县/永昭陵建/京西转运使配木石 砖甓及工徒于一路/独永安不受令/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一 文言文阅读
3.连词“而”有时用于词或短语之间起连接作用,所连接的内容共同作句子 的成分,前后联系很紧密,一般不在其前断开。但如果“而”是连接两个句子, 则往往要在其前断开。如:“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4.“夫”有时也作指示代词(兼有舒缓语气的作用)用在句中,这种情况则不 能点断。如:“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第1轮 语文
返回导航
复习任务群一 文言文阅读
技法四 依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一些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文言文断句题答题技巧
余俊
我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接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所以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
通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文断句又叫“断句读”。
给文言文断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
真题解析
1. (2008年广东省课改卷)
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邱,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文章画线句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解析】此题可根据修辞知识和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
“强者绥之以德”和“弱者抚之以仁”是对偶句,应分别在“强者”和“弱者”前断开,在“仁”字后断开。
“恣”是一个动词,作谓语,“所安”作“恣”的宾语,应在“安”字后边断开。
所以该题的断句为:老父在太邱/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2. (2008年大连市课改卷)
孝公①既用卫鞅②,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民怪之,莫敢徒。
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下令。
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
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将法太子。
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③黥④其师公孙贾。
明日,秦人皆趋令。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
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注释:①孝公:秦孝公。
②卫鞅:人名,即商鞅。
③虔;人名。
④黥:古代的一种肉刑。
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断句。
【解析】“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可断开。
“刑”和“刑”是两个相同词语连用,第一个“刑”是名词,作动词“施”的宾语,意思是“刑罚”,第二个“刑”是动词,意思是“处刑”,“刑刑”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应当从中间断开。
“傅公子虔”是名词,作“刑”的宾语,应在“傅公子虔”后断开。
“黥”,名词作动词,“师公孙贾”作“黥”的宾语,“黥其师公孙贾”不能断开。
所以此题的断句为: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答题技巧
1.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应考虑这些字的后面点断。
2. 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
①句首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开,常
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一般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乃”“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开。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前面可以断句。
3. 文言文的一些习惯句式,如“何……之有”“如……何”“唯……是……”“非唯……抑亦……”“不亦……乎”“何……之为”“无乃……乎”“可得……欤”“得元……乎”等,可在其前后断句。
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例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不要把它们拆散。
4. 注意借助自己掌握的古汉语语法知识来断句。
例如名词、代词经常作主语或者宾语,遇到名词、代词作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若名词、代词作宾语,就在它的后面断开。
动词、形容词经常作谓语,一般来说,尤其是动词的前后往往都不能断开,因为前面往往有主语,后面往往有宾语。
5. 古人写文章,讲究对仗工整,讲究互相照应,多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往往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
6.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温馨提示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钥匙,有了它还不能确保就完全具备了断句的能力。
真正的断句能力从何而来?以课本为本,掌握常用实词、虚词、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课外多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
另外,还要像古人说的那样,“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适当做一些专题练习,这样,断句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运用中提高。
热身训练
1. 阅读下面语段。
请用“/”为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断三处)
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
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
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
2. 阅读下面语段,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
(断五处)
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
”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
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
”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
”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
(西汉·刘向《新序·刺奢》)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
3. 请用“/”给下文画线句子断句。
(断三处)
靖郭君将城薛①,客多以谏。
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②。
”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③而已矣!益④一言,臣请烹。
”靖郭君因见之。
客趋而进曰:“海大鱼。
”因反走⑤。
君曰:“客有于此⑥。
”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
”君曰:“亡,更言之。
”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⑦,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
今夫齐,亦君之水也。
君长有齐荫,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
(《战国策·齐策一》)注:①将城薛:将要修筑薛地的城墙。
②无为客通:不要给纳谏的人通报。
③三言:三个字。
④益:增加。
⑤反走:撒腿就跑;⑥有于此:留于此。
⑦止:捕获。
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