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10文言断句技巧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文言文断句技巧顺口溜及六大规律
以下是满足需求的 9 条内容:
1. “主谓宾呀要分清,就像走路找路径。

”例子:“吾爱汝”,这里“吾”是主语,“爱”是谓语,“汝”是宾语,断句自然清。

2. “名词常是断句点,好比登山有停歇。

”例子:“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赵”都是名词,断句一目了然。

3. “虚词就像信号灯,提示断句在哪里。

”例子:“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焉”这个虚词就是个关键点。

4. “对话之词要留意,如同耳边话语起。

”例子:“曰:‘吾能为之。

’”一个“曰”字就该断开啦。

5. “排比句式有规律,仿若队列整齐立。

”例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明显的排比,断句轻松呀。

6. “对称结构左右看,恰似镜子照两边。

”例子:“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结构对称很容易断句呀。

7. “修辞手法藏玄机,好似宝藏等你觅。

”例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的手法能帮助断句呢。

8. “特殊句式要记牢,就像钥匙开宝箱。

”例子:“何陋之有”,这是个特殊句式,断句可不能错。

9. “古代文化常关联,犹如绳索串珠链。

”例子:“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里面包含着传统文化内涵,断句也得考虑到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文言文断句虽然有点难,但掌握了这些技巧顺口溜和六大规律,就像有了秘密武器,大家加油学呀!。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中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主备人:XXX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研究文言文的基本功。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断句的前提:多读文段,增强语感。

文言断句的一般方法: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由大到小,由易到难,点面结合,句句突破。

意思就是说,在标点之前,要认真通读全文,把容易断开的句子先断开,再依次缩小断句范围。

对于疑难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意,抓住关键词,仔细推敲,切不可顾前不顾后,粗心大意。

六个关键点——1.找名词、代词;2.看虚词;3.察对话;4.据修辞;5.辨句式;6.依总分。

1.找名词、代词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2.看虚词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①“夫、其、惟、唯、盖、盍、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于是、向使、然而、且夫若夫、无论、至于、至若、是以、是故、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②“乎、哉、也、兮、耶、矣、耳、欤、焉、而已”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

3.察对话对话、引语是古文断句的又一紧张根据。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一、依据语法结构在断句时,首先要分析句子的结构,找出主语、谓语、宾语等语法成分,并根据这些成分进行断句。

例如,“其一人/去倦怠/来而/犹侍立不去”中,“其一人”为主语,“去倦怠”为谓语,“来而/犹侍立不去”为宾语,应在“去倦怠”后断开,以明确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依据字词意义在断句时,要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意义和作用,根据词语的含义和功能进行断句。

例如,“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中,“食不饱力不足”是一个意群,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应该在此处断开。

三、依据修辞手法断句时,可以借助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排比、顶真等,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例如,“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中,“物有本末”与“事有始终”是两个对偶句,应该在“终”后断开。

四、依据句间逻辑在断句时,可以借助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进行断句。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应该在此处断开。

五、依据古文韵律古文讲究韵律,可以通过古文的韵律特点来进行断句。

例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中,“白日依山尽”与“黄河入海流”是两个对仗的句子,应该在“流”后断开。

六、对比现代文翻译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可以对比现代文的翻译来进行断句。

例如,“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中,“吾生也有涯”翻译为“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也无涯”翻译为“而知识是无限的”,因此应在“涯”后断开。

七、结合上下文语境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断句。

例如,“见山不见水/庸才也/见水不见山/庸奴也”中,“见山不见水”与“见水不见山”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水”后断开。

八、综合运用多种技巧在进行文言文断句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来进行断句。

例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何夜无月”与“何处无竹柏”是两个对应的句子,应该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月”后断开;同时,“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前两句是转折关系,因此应在“者耳”后断开。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

中考文言文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技巧与方法(一)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

1、主谓之间要停顿。

2、谓宾之间要停顿。

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

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1、句首语助词(又叫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

常用的句首发语词和关联词主要有以下这些:句首发语词:如“至”、“若”、“至若”、“夫”、“若夫”、“盖”、“然”、“则”“然则”、“岂”、“岂若”、“宜”、“诚宜”、何尝、其等。

例如至若春和景明若夫淫雨霏霏然则北通巫峡诚宜开张圣廷关联词:且、虽、因、“惟”、“故”等。

例如且焉置土石虽我之死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其如土石何诵读时,这些词语后面都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读。

2、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

如: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②可/以一战。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例①中的“于是”,“于”是介词,“给”的意思“是”是代词,“这”的意思,它们都应分开来读。

例②中“可以”是两个单音词,“可”是能愿动词,“可以”的意思,“以”是介词,“用来”的意思。

例③中的“中间”,“中”是“中间”,“间”是“夹杂”。

3、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如:①先帝/不以/臣卑鄙。

“臣卑鄙”是主谓短语作宾语,不能读成“先帝/不以臣/卑鄙”。

②佳木/秀而繁阴。

③问/今是何世④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例③中“佳木”是动作的发出者,陈述的对象,它与后面谓语部分之间应作停顿。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文停顿的规律口诀
文言断句的七个口诀如下:
1.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2.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3.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4.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5.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6.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7.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断包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原则
1.是否需要“断句”,决定于句子的语气。

2.主语较长时,其后要断句。

3.句首状语后要断句。

4.即使主语较短,但当出现表示提顿的词语(如“者”)时,其后要断句。

5.句中出现标示语气延长的词语(如“也”)时,其后要断句。

6.对话的提示语(如“曰”)后,要断句。

7.主谓倒装时,中间要断句。

8.独立成分前后,应该断句。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总结

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总结

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总结
1. 嘿,你知道不,文言文句子停顿可有规律啦!就好像咱走路,一步一步得有节奏。

比如说,遇到“而”“则”这样的字,就像遇到个小拐弯,得停一下。

2. 咱拿“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来说,读到“而”这儿就得顿一下,要不读起来可就别扭啦,就像跑步喘不过气儿似的。

3. 还有啊,那些个表示时间、地点、人名啥的,那也是要停顿的。

就好比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壬戌之秋”后面得停,像是给它单独的时间站出来一样。

4. 有次我读文言文,就是没注意停顿,结果读得乱七八糟,家人都笑话我呢,就跟那刚学说话的小孩儿似的。

5. 再就是句子意思转折的时候,也得停顿哦!就像走在路上突然改变方向了似的。

6. 记得有回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读文言文,有个同学停顿错了,一下子全班都哄笑起来啦。

7. 另外,那些特殊句式,像判断句、倒装句啥的,都有它们专门的停顿地方。

这就像是给它们量身打造的停顿规则。

8. 哎呀呀,掌握了这些文言文句子停顿规律和技巧,读起文言文可就顺溜多啦,再也不会闹笑话咯!。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中考语文   文言文断句技巧与针对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 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虚词断句法
句首: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且夫、 嗟夫、嗟乎、呜呼 句首时间词: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俄、有间 句尾:也、矣、焉、耳、耶(邪)、与(欤)、哉、夫 疑问词:何、胡、安、曷、奚、曷、孰、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 关联词:向使、苟、故、况、已而、岂非、岂、虽、虽然、纵、纵使、假使、 是故、则、然则、或、而况、已而、于是、岂、岂非 (句首语气词、时间词、句末语气词之后往往断开。关联词、疑问词之前断开)
3.若句首出现表总结性的词语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以 / 先帝简拔 / 以遗陛下。 遂 / 率 / 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 /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故 / 君子有不战,战 / 必胜也。 以是 / 人 / 多以书假余。 乃 / 重修岳阳楼。
4.“古二今一”原则,即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
D.吾/谁与归
“古仁人”是一个短语,不应分开,所以C项错了。 A项是语意转折的停顿,B项是承接上文的连词后停顿,所以这两项对了。 D项是主谓间的停顿,也对。
五、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表示完整概念的短语中不能停顿,否则就把意思读错了 1.偏正短语。 如: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得道者 / 多助。
2.介宾短语。 如:不足 / 为外人道也。 3.固定结构。 如:其 / 如土石何?(“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 “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4.起舒缓语气、调节音节作用“之”的前后不能停顿。
针对练习
例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B )

文言文断句有绝招

文言文断句有绝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 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 “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 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 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 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 诺。 (节选自《鸿门宴》)
⑸句首的时间词:今、少顷、一时、时、 忽、忽然、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斯须、既而、俄而。 例3: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反问句式:“孰与…乎”“其… 乎”“安…哉”“何…为” “何…之 有” ” “如…何” “不亦…乎”“得 无…乎” ”“况……乎”“其如……何” 等 被动句式:“为…所…”“受… 于…”“见…于…” 其它:“以…为…” “唯……是……” 非唯……抑亦……” 例5: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 乎
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 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 安与项伯有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张良曰:“秦时与臣 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 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 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 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 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 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 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 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 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 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 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 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 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文言断句法则

文言断句法则

文言断句是文言文阅读和理解的重要技能之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文言断句法则:
1.找名词(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的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
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
在后一句又做了主语。

根据这个特点,可以断出句读。

3.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

4.把握原则。

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根据语意
停顿,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5.注意停顿。

主谓之间要停顿,动宾 动补)之间要停顿;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要停
顿;发语词和关联词之间要停顿;古今异义词之间要停顿。

除了以上五个基本法则外,还可以根据文言文语法中的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等来帮助断句。

同时,也可以利用对偶、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来辅助断句。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先从整体上把握文段的大意,然后再从微观上逐句进行断句。

如果遇到难以断句的地方,可以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和语法结构来进行推断。

总之,文言断句需要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多加练习才能掌握。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方法归纳文言文作为语文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初中阶段,学生开始接触文言文,并逐渐进行断句解题。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特点,初学者常常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

本文将介绍一些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难题。

一、技巧一:辨别句子成分在解题时,我们首先需要辨别文言文句子中的各个成分。

常见的文言文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通过准确理解句子成分的作用和关系,可以更好地进行断句判断。

例如,《史记》中的一句话:“夫武王,配天之休。

”在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来进行断句。

主语是“武王”,谓语是“配天之休”。

通过辨别句子成分,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夫武王/配天之休。

”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二、技巧二:解读标点符号文言文中的标点符号在断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生需要学会准确解读标点符号的含义,以帮助他们正确断句。

例如,《左传》中的一句话:“治女利嫁。

”在这句话中,逗号起到了断句的作用。

通过解读逗号的含义,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治女/利嫁。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三、技巧三:注意上下文语境在断句解题中,学生需要注意上下文语境的作用。

上下文语境往往能够提供更多的线索,帮助学生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如果单看这句话,我们可能无法准确判断断句位置。

但是,通过注意前文和后文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如果使用它,我就会取得进步。

”这样,我们可以将这句话断句为:“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矣。

”通过注意上下文语境,我们能够更好地断句。

四、技巧四:多读多练在掌握断句技巧的过程中,多读多练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多进行断句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结构和断句位置。

五、方法总结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解题中,学生可以通过辨别句子成分、解读标点符号、注意上下文语境和多读多练等技巧和方法,提高断句解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
以下是 6 条文言文断句技巧口诀及例子:
口诀一:“主谓动宾要分清,句子结构看得明。

”例如:“吾爱读书”,“吾”是主语,“爱读”是谓语,“书”是宾语,一下子就能断清楚啦!
口诀二:“名词代词常为首,找准它们不会愁。

”像“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就是这里的名词呀,从这开始断句,没错的!
口诀三:“曰云言后常断开,对话自然现出来。

”比如“孔子曰”“公曰”这里肯定得断开呀,这句话不就清晰了!
口诀四:“关联词前多留意,前后意思有关联。

”像“虽然”“然则”之类的前面,就是一个断句点嘛,就像“虽然吾今日疲惫,然则仍坚持读书”。

口诀五:“排比句式看整齐,节奏韵律藏玄机。

”像“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种有规律的,断句不是轻松加愉快嘛!
口诀六:“修辞之处细思量,特殊句式有方向。

”比如“何陋之有”这样的倒装句,就得特别注意断句啦!
总之,掌握了这些口诀,文言文断句就不再那么头疼啦,多练习肯定能熟练起来的!。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
中考文言文断句选择题技巧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七点:
1. 找出名词、代词等关键实词断句。

2. 根据文言虚词断句。

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往往是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些特点,区分虚词就有助于断句。

3. 根据排比、对偶、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断句。

这些修辞手法是文言中
常用的,利用它们也会给断句以帮助。

4. 根据对话、引文等断句。

文言中的对话、引文常用“曰”“云”为标志,遇到对话时,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5. 根据特殊句式断句。

文言文中的一些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
断句。

6. 根据文章结构断句。

7. 理解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弄清作者的写作思路,结合语境,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意思。

如需获取更多技巧,建议请教语文老师或查阅教辅资料。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 9 条关于初中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
1. 看虚词呀!像“之”“乎”“者”“也”这些虚词,往往是断句的关键呢!比如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也”就可以帮助我们断句。

2. 留意对话词哟!“曰”“云”等词一出现,那很可能就是人物在说话啦,这不就可以断开嘛!像“子路曰”,那肯定要在“曰”后面断开呀。

3. 抓名词和代词呀!人啦、事啦、物啦,它们能让句子的结构更清晰呢!比如“沛公军霸上”,“沛公”就是名词,可以作为断句的参考。

4. 利用修辞呀,比如说对偶句!“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从对偶的结构上就能很好地断句啦。

5. 注意句式整齐呀!有的句子排列很有规律,这不就容易断了嘛!像“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多整齐呀。

6. 看看句子的意思呀!读懂了意思,断句不就有谱啦!“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结合意思就知道该在“亡亦死”后断。

7. 观察句子的语气呀!疑问、感叹、陈述,这都能给我们提示呢!“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强烈的疑问语气,就要在这里断开呀。

8. 还有排比句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明显的排比,按照这个节奏断多轻松呀。

9. 别忘了古代的习惯用语呀!像“是以”“有以”,它们经常会出现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看到“是以”就可以断啦。

我觉得呀,掌握了这些方法和技巧,初中文言文断句就没那么难啦,大家一定要多练习,才能越来越熟练呀!。

初中文言断句的方法及步骤

初中文言断句的方法及步骤

初中文言断句的方法及步骤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初中文言断句那点事儿。

一、找名词(代词)在文言文里呢,名词和代词就像一个个小灯塔。

像人名啊,地名呀,物名之类的。

比如说“诸葛亮”“赤壁”“马”这些。

代词呢,像“吾”“汝”“之”。

它们常常是句子的主语或者宾语。

要是看到这些词儿,那在它们前面或者后面断句就很有可能是对的。

就好比“吾/视其辙乱”,“吾”是主语,在这后面断开就很自然啦。

二、看虚词。

虚词可太重要啦,简直就是断句的小助手。

像“夫”“盖”这些词,大多是用在句子开头的,一看到它们,就可以考虑在后面断句啦。

还有“也”“矣”“焉”“耳”这些,常常是用在句末的,在它们前面断句就比较靠谱。

比如说“夫/战,勇气也”,“夫”字开头,就在后面断开,“也”字在句末,就在前面断开。

三、利用对话标志。

要是看到“曰”“云”这些字,那可就太好啦,这就是在告诉咱们这里有人在说话呢。

一般就在“曰”“云”后面断开,要是有双引号的话,就更好判断啦。

像“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四、根据句子结构。

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也有一定的规律。

主谓结构的句子,就在主谓之间断开。

像“庭下/如积水空明”,“庭下”是主语,“如积水空明”是谓语部分。

动宾结构呢,就在动词和宾语之间断开。

比如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是动词,“马”是宾语。

五、多读多练。

宝子们,这可是个关键。

多读文言文的文章,读得多了,那种语感就出来了。

就像听歌听多了,旋律一出来就知道是啥歌一样。

多做断句的练习,一开始可能会错很多,但是别怕,错着错着就对啦。

可以从简单的文言文开始,慢慢再到难的。

总之呢,初中文言断句没那么可怕,只要掌握了这些小方法,再加上自己的练习,就一定能攻克这个小难关的。

加油哦,宝子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二
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 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 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
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
(《说苑》) 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 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也。
练习三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 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 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 吊已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抓住“曰”“云”“言”
•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 “曰”“云”“言” 为标志,一般情况下 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 后面“曰”的内容一般要加双引号。 • 如果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 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习惯句式掌握住
• (一)表示感叹的固定格式
• 如:
• 1、何其……也(译为“多么……啊”。) • 2、一/壹何……(译为“多么……啊”) • 3、(其)……之谓也/乎(译为“说的就是…… 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 4、直/特……耳(只不过……罢了!) • 5、惟……耳(只是……罢了!) • 6、亦……哉(也真是……啊!)
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 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 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 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 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 后宫,安敢不贺?”
参考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 “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 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 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 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 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这样 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 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 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 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
• (四)常用句首时间词前可断句。 • 如“顷之、俄顷、向之、未几、已而、斯 须、既而、俄而、俄、有间”等。
常用虚词是标志
(五)常用句首关联词前面大多可断句。
• 如“故、故而、是故、以故、(然)、因、(而)、 (于是)、苟、纵、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 以、继而、纵使、然则、虽然、至于”等。 • 例如: • 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③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④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⑤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⑦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 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习惯句式掌握住
• (五) 表选择的固定格式 • 1、与其……孰若(无宁) ……(可译为“与其…… 哪里比得上(不如)……”。) • 2、“不……,则……”、“不……即……”(可 译为“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 3、……,抑……,(译为“是……,还是……” 或“……,或者……”。) • 4、“非……则……”,“非……而……”,(可 译为“不是……就是……”,“不是……却”。)
文言断句小结
• 常用虚词是标志 • 抓住“曰”“云”“言” • 习惯句式掌握住 • 固定结构莫拆散 • 借助修辞与骈句 • 相同词语相连中间断 •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 • 此外,还要理解内容大意,联系前后文。 • 长期培养:看课本(打牢基础)--读经典 (培养语感)--常实践(经常练习)
再练
•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益天道也名小立 遂自以为是执叶公之余习狃而不变势 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
• • • • • • • • • • • 1、可得……欤 2、孰与……乎 3、如……何 4、奈……何 5、若……何 6、何……焉为 7、何也(何……也) 8、何哉(何……哉) 9、何以……? 10、何所……? 11、何为……?
习惯句式掌握住
• (四)表反问的固定格式
• 1、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有何……”的到 装) • 2、何……为(何辞为 ?) • 3、不亦……乎(不亦说乎?) • 4、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 5、得无……乎(得无异乎?) • 6、其……乎/也/耶 • 7、安……哉 • 8、况……乎
答案 : 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 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 块然(无知无觉的样子)泥土者,则其人虽 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 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
练习四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 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 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 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 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趣味断句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什么叫断句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 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 用“、”断开,叫“读”( d òu )。现 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 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 读。
• (六)被动句式
• 1、为……所… • 2、受……于…… • 3、见……于……
固定结构莫拆散
• 固定词组,不要拆散,可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 以”“以为”“何所”“孰若”“至 于”“足以”“得无”“无乃”“何 以”“于是”“然则”等。 • 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作为独 立成分,中间不能断开。特别是一些特殊 的人名,由于古今习惯的不同,很容易混 淆。如:何易于、中期、骑劫等。
借助修辞与骈句
• ⑵对称:
例: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 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 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 •中山策》)
• 例句中出现了多个对称句。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 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 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借助修辞与骈句
• 骈偶句多用于赋体文字之中,散文中也有,句子 成对儿或成组出现(含有排比、对偶、反复等), 可以帮助我们准确把握句子的节奏,正确断句。 • 如: 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 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 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②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 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 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 例如《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 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 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根据句子结构成分断句
常用虚词是标志
(二)常用句首语气词(发语词)前面可断 句。 • 如“岂(岂独)、其、盖、唯、盍、夫、 且、且夫、若夫”等。
• • 例: ①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④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 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常用虚词是标志
• (三)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前后 都可断句。 • 如“嗟夫、嗟乎、呜呼”等。
口诀
• • • • • • • • • • • • •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 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 练反复,反复练,断句也要常实践。
习惯句式掌……乎/耶/邪 (可译为"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 • 2、无乃……乎(耶) (译为“恐怕……吧?”)(兼表反问) • 3、……庶几……欤(……或许……吧?) • 4、其……欤?(不是……吗?)(兼表反问)
习惯句式掌握住
• (三)表疑问的固定格式
练习一
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 孰最 易 者曰 鬼 魅最 易 夫犬 马 人所 知 也旦 暮罄
( qing 显现)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
罄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 答案: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 者?”曰:“犬马最难。”“孰最易者?”曰:“鬼 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qing显现) 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魅无形者,不罄于前,故 易之也。”
借助修辞与骈句
• 借助文言文的两大特点来断句: • 1、讲究修辞(顶真、排比、对偶、对称、 反复等); • 2、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 ⑴顶真: 例: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廉颇蔺相 如列传》) • 这个例子中就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 可以根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 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先找出 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往往会句意自见(古汉语中, 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
• 例:“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对此句,如果断成“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 于前。”就完全错了,因为“犬”不是后一句的主 语,而是“坐”的状语,意为“其中的一只狼像狗 一样坐在前面”。 • 注意:理解划分句子结构时要注意常见的倒装结构 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