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 (2)

合集下载

福建省高二地理会考资料

福建省高二地理会考资料

福建省高二地理会考资料: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福建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

福建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剃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我国以陈栋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学者提出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并被作为我国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域依托。

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9个)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唯乌尔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10个)在地带的划分中,关于广西,海南,陕西和四川的划分有些争议,但是地带划分本身是基本上被接受的.2004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广西和内蒙古两个民族自制区划分到了国家大开发意义上的西部地区.东部: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这几个省都是沿海省份,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好,大学集中,科技先进,交通便利,。

其中北部有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三大经济圈。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合理,像北京上海广州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

其中几个省有如下特点:河南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灌溉方便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人口稠密,可发展劳动密集形产业,如纺织业;交通便利(郑州京九线上的大站)。

山西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主产煤。

湖北位于长江中下游,处于我国正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连上海西接西部地区(水路)南到广州北达北京(京九线),工业发达。

西部:就是西部大开发中划分的14个省市。

西部地区面积广大,人口稀少,资源丰富,是最几年才开发的。

福建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北方地区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

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2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2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2篇一:地理会考知识点必修二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人口增长①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a)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

一般情况下也可以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

②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b)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受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但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在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因素中需要特别强调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出生率的影响,可以为后面的人口增长模式做好铺垫,也为分析具体区域的人口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2、人口增长模式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b)“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1)原始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2)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高-低-高“模式:表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口增长模式。

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

“低-低-低“模式: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一种现代人口增长模式。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本知识点上主要掌握两点:1、当前世界各地人口的增长特点与影响因素2、能对关于人口增长的相关图表作出正确分析,相对来说要求考察的是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中国人口在很早以前就居世界各国之首。

在1760年为2亿,1900年为4亿,1954年为6亿,1969年为8亿,1981年已达到10亿,人口增长呈快速增长态势。

实行了计划生育国策后,人口增长放缓。

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表明中国人口达到12。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整理必修2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1999.10.12,世界60亿人口日;2005.1.6,中国13亿人口;至2008年,世界总人口已达67亿。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3.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4.人口数量变化原因:①生产力水平;②医疗水平;③政策;④传统观念;⑤社会保障体系;⑥婚姻制度;⑦教育水平;⑧宗教信仰。

5.人口增长的时空差异:①时间差异:②空间差异:6.趋势: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

发达国家人口总数将较为稳定,有的国家将出现负增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相对缓慢。

7.中国人口问题:①人口老龄化严重(因为医疗、计划生育);②人口性别比例失调;③人口素质较低。

应对措施: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②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关心照顾老年人。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1.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3.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新加坡、韩国、古巴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机械增长)。

【辨识:人口流动,范围更大,包括人口迁移;短期。

如出差、上学、度假、探亲】2.人口迁移: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最小单位为县市);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3.在世界六大洲中,那些始终是人口迁入区:北美洲、大洋洲;哪些时候总是人口迁出区:亚洲、非洲;二战前迁出,二战后迁入:欧洲;二战前迁入,二战后迁出:拉丁美洲。

4.分类:⑴、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

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篇一:福建地理会考知识点】2017福建省地理会考知识点:世界的人口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

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短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1、语言:⑴、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圣经》为经典);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2017福建省地理会考知识点: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多变。

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2、降水:⑴、降水的三种形式: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⑵、世界上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赤道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2、地球的纬线和经线: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半圆。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3、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为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公转,公转一周为一年。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地球表面与大气1、地壳的组成与运动: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包括陆地和海洋地壳。

地壳的运动表现为板块运动和地震,板块运动是地球表面最显著的运动之一。

2、大气圈的组成与特征: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外层。

大气圈的特征包括分层性、流动性和复杂性。

3、水圈的组成与特征:水圈是由海洋、河流、湖泊等水体组成的系统,具有连续性和运动性。

水圈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地球表面的水循环。

4、岩石圈的组成与特征:岩石圈是由岩石组成的硬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岩石圈具有不均一性和运动性,与水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

三、世界地理1、世界地理概述:世界地理主要研究世界各国的地理环境、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

世界地理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分支。

2、世界自然地理:世界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全球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

包括地球的地理带、气候类型、自然景观等。

3、世界人文地理:世界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地理分布、文化差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包括人口分布、城市化、民族与宗教、贸易与交通等。

4、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福建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福建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福建高二地理知识点归纳福建高二地理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多个模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福建高二地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和结构对我们理解地理现象非常重要。

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地球的形状是近似于一个椭球体,稍微扁球状。

- 地球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等多个层次组成,分别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2. 地球的运动和地理现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的赤道、南北极等地理现象。

3. 地球的大气层和水圈- 大气层是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形成的重要因素,包括对流层、平流层等不同层次。

- 水圈是地球上水的分布和循环的总称,包括海洋、陆地水和冰雪等形式。

二、自然地理自然地理研究地球上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包括气候、生态系统、地貌等知识点。

1. 气候与气象- 气候是指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的平均天气条件,受经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等因素影响。

- 气象是研究天气现象和变化的科学,包括天气预报、气象要素等内容。

2.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总体,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不同类型。

- 生物多样性指地球上不同物种的丰富程度和多样性,包括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3. 地貌与水文-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山地、平原、高原等不同地形类型。

- 水文是研究地球上水资源的形成、分布和利用的科学,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三、人文地理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地理等内容。

1. 人口与人口迁移- 人口是一个地区或国家居住的总人数,其数量和分布对地区发展有重要影响。

- 人口迁移是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的流动和转移,包括农村向城市的迁移等。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 城市化是指人口逐渐向城市集聚,城市规模和数量增加的过程,对土地利用和环境都带来影响。

会考地理高中 知识点总结

会考地理高中 知识点总结

会考地理高中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与地图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不完全的椭圆体,它的赤道略大于从北极到南极的距离。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约24小时,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地球的地理坐标:地球的地理坐标系由纬度和经度组成。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分东经和西经。

纬度是赤道面和地球自转轴所夹成的天球表面圆弧的长度。

纬度共有称为北纬北纬N,称作南纬南纬S。

而经度共有东经和西经。

靠东日界线是180°东纬,靠西为180°西纬。

而本初子午线选为0°。

地图的制图原理:地图为地球的缩影,它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为二维平面。

地图的制图原理包括真实性、等角性、等积性和方位性。

地图的分类:地图根据比例尺大小,可分为平面图、精密图、大比例尺地图、中比例尺地图和小比例尺地图。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自然环境的结构与特点:地球自然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组成,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根据物性可分为大气层、水层和岩石层。

根据物质含量不同又分为气圈、水圈、岩石圈。

地表形态与气候的关系:地表形态对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山脉、高原和平原都会对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球的气候区划:地球根据气候特点可分为寒冷带、温带和热带。

第三章人文地理环境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地面平坦的地方更适合居住和农业发展,而高山和荒漠地区则会对人类活动造成一定影响。

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人类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和城市化等活动,都会对地表形态产生一定影响。

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及人类活动与土地资源之间的关系都是地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城市与农村的区位关系:城市与农村的区位关系对社会经济和人口分布都有着重要影响。

第四章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技术系统。

卫星遥感技术的应用:卫星遥感技术通过卫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可以用于地质勘探、农业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

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2023高中地理是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一门科目,是对地球表面及其上的自然与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研究和系统的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则是对学生在高中学习地理课程期间掌握的一些必备知识进行考核的考试。

以下是2023年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供学生参考复习。

一、地理概念1.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方法2.地理学的历史发展3.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任务4.地球的形状与尺度二、地球的运动1.地球自转和公转2.地球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3.地球自转引起的日照变化4.地球倾斜引起的气候变化三、地球的物质组成和结构1.地球的内部结构和特点2.地壳的组成和结构3.地壳构造和板块构造理论4.地壳运动与地震、火山的发生四、地球的地表形态1.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2.地球的地形和地貌3.地球上的山脉、高原、盆地、平原的分布和特点五、地球的水文特征1.地球水文循环2.地球的河流、湖泊、湿地3.地球的地下水资源4.地球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六、地球的气候1.地球的气候分布2.地球的气候因素和气候要素3.地球的气候变化和气候调查研究4.地球的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七、地球的生态环境1.地球的生态系统2.地球的生物多样性3.地球的自然灾害与生态环境保护4.地球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八、地球的经济地理1.地球的农业、工业、交通和城市发展2.地球的区域发展差异和地区规划3.地球的国际经济关系和地区经济合作4.地球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以上就是2023年高中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这些内容主要涵盖了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球的运动特征、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表形态、水文特征、气候、生态环境和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

学生在备考高中地理会考时,需要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联想和理解,以便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地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还应该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另外,平时在复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也可以结合地理教材和相关地理杂志书籍,多进行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纲要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纲要

高中会考地理复习纲要高中地理(必修1)一 宇宙中的地球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天体系统的结构:地球月球其它行星系 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

按距太阳由近到远顺序排列,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地球的普通性:地球的运动特征和其它行星无多大的差别,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质量、体积等特征和类地行星无多大差别。

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如下表所示。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宇宙环境太阳光照稳定太阳从诞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安全的宇宙环境 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面有适宜的温度,水以液态存在。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 形成大气层(保温、保护)自转公转周期适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年变化都较小,适合生物生长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的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运动的主要动力;(2)太阳(核聚变)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地球生物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生物生长发育的源泉); (3)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的太阳能(矿物燃料形成的基础);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生产生活的能量来源)。

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

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年。

(1)对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2)对磁场的影响,产生极光和磁暴现象 (3)对气候产生影响,与降水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没有特定关系。

5.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示意图银河系地月系太阳系总星系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高中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高中会考地理必背知识点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11.七大洲名称及按面积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世界主要矿产资源:世界重要三矿产,煤铁石油是重点。

俄巴中澳印加美,七国铁矿储量大。

亚欧大陆和北美,煤矿分布也不差。

石油分布很集中,一半以上在中东。

3.世界人口超亿十国名称:南极大洋均无他,人口超亿十国家。

中美两印俄两巴,日尼外加孟加拉。

4.中亚五国名称:哈吉塔连我肩,乌兹别克咸海边。

里海岸边土库曼,中亚五国记心间。

5.中亚知识概括:中亚距海位置远,冬冷夏热降水难。

植被草原和荒漠,卡库沙漠居西南。

东和东南地势高,天山米尔边境间。

北、西丘陵和平原,最大哈丘与某兰。

河流多数为内流,锡尔阿姆水量减。

里海最大世著称,咸海变化危机现。

土库棉田产量增,功在卡库运河建。

额尔齐斯外流河,流经三国向北穿。

产棉基地次中美,“白金之国”美名传。

民族多信某某某,最大城市塔什干。

6.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7.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8.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9.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10.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11.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1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

13.对流层的特点:a.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b.大气对流运动(12km)显著;c.天气复杂多变。

14.平流层的特点:a.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b.大气平稳,以水平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

15.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1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17.太阳辐射(光照)与天气、地势关系:晴朗的天气、地势高空气稀薄,光照越强;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1. 自然地理学:
- 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球核的特点
和组成。

-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季节变化的原理。

- 气候与气象:气候的形成与分布,气象要素及其变化规律,
气候区划。

- 地形与地貌:地形的分类和形态特征,地貌的发展和类型。

- 水资源与水循环:全球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的循环过程,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成因和防
治措施。

2. 人文地理学:
- 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分布和变化,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带来
的问题。

- 经济地理学: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
和优势,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 农业地理学:农业的发展和类型,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农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 交通与通讯:交通方式和交通网络的发展,交通运输对区域
发展的影响,通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 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城市建设的问题
和措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与策略。

3. 地理实证与研究方法:
-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的种类与特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利用。

- 调查与研究方法:地理实地考察的方法和步骤,地理实证研究的设计和分析方法。

- 统计与图表的处理和分析:数据的统计和处理方法,图表的制作和解读。

以上是高中地理会考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地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

开天辟地之初,大自然就在不知疲倦地塑 造着地球的沧海桑田,也带给了古老的人类无穷的好奇与想象。

下面是由小编 带来的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 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 66°34′纬线3、本初子午线 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 。

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 小时 56 分 4 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 。

1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 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1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

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1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13、地球公转的周期恒星年(365 日 6 时 9 分 10 秒)、回归年(365 日 5 小时 48 分 46 秒)14、地球公转的速度在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在远日点时较慢。

15、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目前为 23°26′。

16、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以一年为周期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 间往返移动17、晨昏线的判断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 白天向黑夜过渡 为昏线。

时 西18、地方时的计算每往东1° ,时刻增大 4 分钟。

19、已知经度求时区数经度除以 15,再四舍五入。

20、区时的计算每往东 1 个时区,时刻增大 1 个小时。

21、北京时间以东八区(120°E 地方时)为标准时间。

福建省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

福建省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doc

2017福建省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2017福建省地理会考知识点篇一第一节、世界人口的增长1、目前,世界上共有60多亿人口,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

2、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正数人口在增长;负数人口在减少)。

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是:非洲和欧洲。

3、世界上人口最稠密和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美洲的东部等。

而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少。

4、世界人口问题:⑴、大气污染,环境恶化;⑵、水资源污染,淡水短缺;⑶、乱垦乱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沙漠化严重;⑷、建筑用地过大,导致耕地减少等。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居民可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2、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属黄种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国境内。

第三节、世界语言和宗教1、语言:⑴、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的语言。

⑵、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2、宗教:⑴、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世界上教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

《圣经》为经典);伊斯兰教(《古兰经》为经典);佛教。

⑵、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四、世界的聚落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两种形式。

城市规模大,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的活动;乡村居民居住地较分散,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2017福建省地理会考知识点篇二第一节、天气和气候1、天气指某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特点是多变。

如:狂风暴雨、风力大等。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

特点是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炎热干燥,冬冷夏凉等。

3、识记常用的天气符号,会读简易天气预报图。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1、气温:⑴、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的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⑵、北半球一年当中平均气温最高是七月,最低是一月;南半球则相反。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门类广泛、内容丰富的学科,在高中课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门必修课,地理学会经常出现在中考、高考或其他正式考试中。

这里我们就来总结一些高中地理会考知识点,帮助学生掌握必备知识,为考试做好准备。

一、物质地理基础知识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呈近球形,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公里。

2.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内分外核、内核、地幔和地壳,地壳分中洋脊和板块活动地壳两类。

3.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等组成,它按照高度不同分为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等。

4.陆地与海洋的分布:大部分的地球表面为海洋,陆地分布不均衡,大洲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极大陆则是地球上唯一没有人类居住的大陆。

二、自然环境知识1.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气候、土地和水资源,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不同。

2.气候类型和分布:气候分形式气候与实际气候,常量气候与变量气候等。

根据不同区域的降水、温度等特征,气候类型也不同,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等。

3.地貌及其演变:地貌是指地表形态及相应的地表地质现象。

地质力学作用和气候长期侵蚀等因素的作用导致地貌演变,如山脉侵蚀、悬谷降雨等。

4.生态系统及其形成演变: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生态基底和非生物环境因素等构成。

天然环境或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演变,如退化、恢复等。

三、社会经济知识1.农业环境的特征和投入产出:农业环境包括土地、气候、水资源等自然环境,它们对农业产业的投入和产出产生影响。

2.城市化的特征和影响: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的不断增长和城市化程度的变化。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都带来了影响。

3.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土地、人口、资源等因素,不同环境因素的分布和影响导致不同地区的经济条件和水平不同。

4.交通运输环节:交通运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一章 行星地球(一)绘制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了解太阳系模式图,并能确定地球在其中的位置;分析太阳系八个行星的比较数据,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用科学的宇宙观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 ①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称为天体; ②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③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的天体;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如太阳;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如土星是太阳的行星; 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如月球是地球的卫星23、①太阳系中共有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②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可形象地记为“火烧木头”;③行星绕日公转的特征:方向具有同向性、轨道面具有共面性、轨道形状具有近圆性。

4、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①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很安全;②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③地球具有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④地球上具有液态水。

(二)了解太阳能量的来源,了解太阳辐射是地球的主要能量来源;了解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主要活动类型,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

1、①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为氢和氦; ②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①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②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发生在光球层,耀斑发生在色球层;其中,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①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受到影响;②使地球磁场突然出现“磁暴”现象;③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三)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及其产生的地理意义;了解黄赤交角的含义。

1、地球自转①地球绕其自转轴(简称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旋转运动,称为地球的自转; ②自转周期:太阳日为24小时,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真正的自转周期);③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不建议死记硬背,可用课本等物体旋转加深理解); ④a.度为15°/h ,除南北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相等; b.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赤道线速度最大,两极最小。

2、地球公转①地球绕太阳运动,叫做地球公转;②公转周期: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 ③7月初为远日点,1月初为近日点;3、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存在的交角,称为黄赤交角,度数为23°26′(在数值上等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光照示意图见必修一P15 图1.18)5、昼夜交替和时差(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之一)其它行星系地月系太阳系地球其它恒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月球①原因:a.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b.地球的自转运动;②晨昏线:向着太阳的半球叫昼半球,而背着太阳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有一个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及经过该点的经线)为18时。

6、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自转地理意义之二)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记忆方法:深圳卫视有档电视节目叫《男左女右》)7、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相关时间计算(自转地理意义之三)①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叫地方时;地方时是东边地点时刻比西边地点时刻要早,表现为时间值要大(原因:地球自西向东转);②国际上规定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15经度,以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区时,又叫标准时;③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差一个小时;④中国统一用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称为北京时间;⑤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计算;第三步: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知西(时区)求东(时区)用加,知东(时区)求西(时区)用减。

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小时,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⑥区时的计算:题型一:求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号;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号;题型二:求区时两个时区之差:同区相减,异区相加,“东加西减”:所求点在已知点以东用“+”,以西用“—”。

8、光照图的判断方法:①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的依据为:从地球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②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分、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③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④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为所求地=90°-(所求地纬度和直射点纬度之差)第一步:先求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第二步:若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点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和;第三步:再用90°减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9、昼夜长短的计算(1)一年中无论何时,赤道永远昼夜平分,即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2)若节气为夏至时,则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昼长为24小时,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夜长为24小时;(3)若节气为冬至时,则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昼长为24小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夜长为24小时;(4)二分(春分、秋分)日时,全球昼夜平分,即昼长12小时,夜长12小时;(5)计算方法:①方法一:比例法a.在侧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线段比例计算;b.在俯视日照图中,利用晨昏线分割的昼弧、夜弧的弧度比例计算。

②方法二:日出日落时刻法a.日出时刻=当地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昼长=(12-日出地方时)×2;b.日落时刻=当地纬线与昏线交点的时刻、昼长=(日落地方时-12)×2③方法三:对称法a.在同一天中,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b.同样,南半球某地的昼长等于北半球同纬度某地的夜长.10、四季的更替和五带的划分①从天文含义看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最高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季节②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可粗略地划分地球五带。

(图见必修一P20 图1.24)(四)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分界线,绘制、标识地球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结构示意图;概括地核、地幔、地壳、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1、①地震波可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②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③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2、 ①在地下33千米处的不连续面称为莫霍界面,经过莫霍界面后,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加快;②在地下2900千米处的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界面,经过古登堡界面后,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消失。

3、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见必修一P22 图1.26)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①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的复杂系统,主要成分为氮和氧;②水圈是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的水处于不断地循环运动之中;③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结果。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一)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的含义;能绘简图说明并设计实验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见必修一P29 图2.2 右图)记忆方法: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二)理解并能绘简图说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的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1、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2)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根本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

(3)形成过程: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大地密度差异;②竖直方向上气流上升或下降运动; ③同一水平面上产生气压差异;④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

(4)热力环流的判断口诀:“高高低低”:等压面向高(低)处弯曲,同一水平面为高(低)压。

(5)常见的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

2、大气的水平运动(1)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线垂直,由高压指向低压; 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南左北右;摩擦力:始终与风向相反,使风速减小,但在高空中不考虑摩擦力。

(2)判断风向(运用“左右手定则”,即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这是后面学习的一大重要方法)①第一步:先确定南、北半球,高空还是地面;②第二步:判断水平气压梯度力; ③第三步:伸出左手或右手,手掌朝上,四指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相同; ④第四步:若是在地面,则拇指与偏离手掌45°即为风向;若是高空,则为90°。

(例题:考纲P18 4、5,P19 6、7 ) (3)判断风速①同一幅等压线上,等压线密集,风速大;等压线稀疏,风速小;②相邻两条等压线间的气压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反之,风速越小。

3、气压带、风带(1)名称、位置:(图见必修一P34 图2.10)(2)季节性移动:全球气压带、风带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3)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必修一P37)①1月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冷高压...切断;②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

(4)气压带和风带的性质注:在全球气压带中,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形成为热力成因(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而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的形成为动力成因(由于气流被迫上升或堆积下沉而引起的)。

(5)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必修一P38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不同,陆地比热容小,较之海洋,升温快,降温也快。

(5)对气候的影响(6)如何判断气候类型?第一步:根据最高气温判断南、北半球(一般可以省略)第二步:根据月平均气温数值判断所属温度带第三步:根据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状况确定气候类型(三)应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天气特点;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