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最新教案设计(完整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多样的社区”的第二节“社区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社区的概念、了解社区的功能、探讨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以及如何在社区中和谐相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区的概念,认识到社区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
2. 使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认识到社区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关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教学重点:掌握社区的概念和功能,培养关爱社区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社区图片、板书工具。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社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社区特点。
2. 新课导入(10分钟)介绍社区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功能。
3. 例题讲解(15分钟)讲解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社区中和谐相处,然后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概念2. 社区的功能3. 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描述你所居住的社区,包括社区的特点、功能等。
(2)你认为社区成员应该如何承担责任,共同维护社区和谐?2. 答案:(1)示例:我居住的社区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有公园、学校、医院等,方便居民生活。
(2)社区成员应该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心邻里,遵守社区规定,共同维护社区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社区活动,了解社区其他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2. 例题讲解:讲解社区成员的角色和责任,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多样的自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第三节“保护自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掌握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学会观察和描述自然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学习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让学生观察、描述并讨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
3.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如天气变化、地貌形成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实践活动:分组让学生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进行记录和描述。
5. 知识拓展:学习第二节“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影响,讨论如何保护自然。
6.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现象天气变化、地貌形成等2.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自然的影响保护自然的方法3. 保护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描述一种自然现象,写出你的感受。
(2)谈谈你认为应该如何保护自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明。
2. 答案:(1)示例:我观察到了春天的花朵盛开。
花朵的颜色五彩斑斓,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人心情愉悦。
(2)示例: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用水用电,多植树造林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对大自然的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认识到了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1.2 教学内容讲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森林砍伐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提出具体的行动建议。
1.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人与自然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保护环境的行动和想法。
第二章:家庭与社会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培养学生对家庭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
2.2 教学内容讲解家庭与社会的关系,举例说明家庭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责任和角色。
2.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家庭成员的角色和责任。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不同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社会责任。
第三章:遵守规则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举例说明遵守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
引导学生思考违反规则的后果,并提出如何避免违反规则的建议。
3.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的经验。
设计模拟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第四章:尊重他人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认识到尊重他人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尊重他人对个人和社会的好处。
引导学生思考不尊重他人的后果,并提出如何尊重他人的建议。
4.3 教学活动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尊重他人的理解和经验。
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第五章:合作与分享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合作与分享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与分享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精彩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精彩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自然界的规律》第1课《四季的变化》第2课《天气与气候》第3课《地球的运动》2. 第二单元《生命的奥秘》第4课《人体的奥秘》第5课《植物的生长》第6课《动物的生存智慧》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生命的奥秘。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重点:四季变化、天气与气候、地球运动的基本知识。
人体的结构、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存智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四季变化、天气与气候的图片植物种子、生长观察记录表动物玩具、生态环境模型2. 学具:画笔、颜料录音机、磁带照相机、摄像机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以四季变化为主题,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在地区的四季景色,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通过播放天气与气候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2. 例题讲解:以地球运动为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
通过观察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的生长知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地球运动示意图,加深对地球运动的理解。
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生长观察,记录生长过程,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疑惑。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板书:四季的变化天气与气候地球的运动2. 第二单元板书:人体的奥秘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生存智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绘制并介绍人体的主要器官。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存智慧。
2. 答案: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人体的主要器官:心脏、肺、肝脏、胃等。
动植物的生存智慧:如动物的伪装、植物的向光性等。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精品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第二章“多样的生物”,具体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不同种类的动植物,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人类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认识我国部分珍稀动植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与环境的能力,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生物分类的方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生物与环境的能力,激发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重要性和生物分类方法。
3. 实践活动:观察校园内的动植物,进行生物分类。
4. 例题讲解:分析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探讨人类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5. 随堂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保护身边的生物多样性。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重要性生物分类2. 生物与环境关系保护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举例说明生物分类的方法。
(3)谈谈你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2. 答案:(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它对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保障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2)生物分类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生态分类等。
例如,按照形态特点,可以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了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生物与环境的能力。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2 教学内容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自然的重要性尊重生命、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1.3 教学活动观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频资料。
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分享个人在保护自然方面的小故事或经验。
第二章:社会规则与公平正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规则的重要性,认识到遵守社会规则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2.2 教学内容社会规则的重要性遵守社会规则的必要性尊重他人、公平正义的价值观讨论社会规则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角色扮演,模拟遵守社会规则的场景。
分享个人在尊重他人、公平正义方面的经验和感悟。
第三章:我们的传统文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3.3 教学活动介绍我国的传统文化,如诗词、书法、绘画等。
分析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学生展示自己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才艺或作品。
第四章:公共生活与个人品德4.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4.2 教学内容公共生活的规范和要求正确的价值观观看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宣传片。
分组讨论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关爱他人。
分享个人在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实践经验和感悟。
第五章:网络生活与自我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认识到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5.2 教学内容网络的两面性正确使用网络的重要性自我保护意识5.3 教学活动讨论网络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使用网络。
讲解网络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
分享个人在网络生活中的自我保护经验和感悟。
第六章:家庭关系与亲情维护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亲情维护的必要性。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第二章“多样的自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第二节“大自然的规律”,以及第三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及其成因,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大自然规律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认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教学挂图等。
学具:学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过程:学生观看图片,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自然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呢?”2. 讲解:详细介绍教材内容,讲解自然现象的成因、大自然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成因。
过程: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跟随思考,提问解答。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过程:学生独立完成习题,教师解答疑问。
七、作业设计(1)列举三种自然现象,并说明其成因。
(2)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2. 答案:(1)示例:地震、火山喷发、台风。
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产生的;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的岩浆活动导致的;台风是由于热带海洋上的低气压带发展而成的。
(2)示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是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第一章“人与自然”的1.1节“我们的地球”和1.2节“地球上的生物”,以及第二章“人与社会”的2.1节“我们的社会”。
1.1节“我们的地球”详细内容: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上的五带。
1.2节“地球上的生物”详细内容:生物的分类、生物的特征、生物与环境的适应。
2.1节“我们的社会”详细内容:社会的基本组成、社会的发展、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识,认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分类和特征,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3.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关爱自然的情感,提高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生物的分类与特征。
重点:地球的基本知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图片、视频、PPT。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地球自转与公转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基本知识。
2. 新课内容(25分钟)(1)学习1.1节“我们的地球”:介绍地球的形状、自转与公转、五带等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
(2)学习1.2节“地球上的生物”:讲解生物的分类、特征、生物与环境的适应,让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和重要性。
(3)学习2.1节“我们的社会”:阐述社会的基本组成、发展,引导学生关注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生物分类的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形状、自转与公转、五带。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第一章《自然界的多样性》: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第二节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2.第二章《人类与大自然》:第一节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第二节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性。
2.使学生了解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
2.教学重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展示。
2.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引出本节课主题。
(1)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观。
2.新课讲解:(1)讲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介绍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引导学生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感到自豪。
(3)讲解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应该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2)分组讨论,每组提出一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4.例题讲解:(1)选择题: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越多越好B.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活无关紧要C.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自然资源D.生物多样性是可再生资源(2)解答题:简述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5.随堂练习:(1)填空题: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简答题:请列举三种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3.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A.建立自然保护区B.乱砍滥伐C.禁止捕杀濒危动物D.推广环保理念(2)简答题:请谈谈你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认识。
四年级人自然社会全册最新教案(完整版)
人·自然·社会第一课触电的预防与急救教学目标:1。
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触电事故情况。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五、演一演,有人触电时该怎么做的情景。
师生评议。
六、读一读儿歌,说说触电急救的基本步骤.七、课外延伸:回家与父母一起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用电的做法。
预防触电,养成安全用电的自觉行为。
第二课火灾可预防教学目标:1.知道火灾的危害.2.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火灾隐患,知道基本的预防活灾的措施和方法。
3。
积极参加消防活动,增强消防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火灾的案例,熟悉一些消防知识。
教学过程:一、了解火灾危害: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提供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浙江省及本地发生的火灾案例.说说火灾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怎样的损失?二、知道火灾怎样引起:引导学生看插图,读课文,说说引发火灾的一些原因。
三、怎样预防火灾?让学生结合插图读懂课文内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预防火灾的方法?你还有哪些预防火灾的办法?(先同桌互说,再指名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并向学生具体介绍预防电器起火和燃气起火的方法及家庭防火措施。
四、认一认,连一连课文中的消防安全标志--禁止标志并说说这些消防安全标志分别在哪些公共场所出现。
五、课后实践活动: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防火大检查,消除家庭火灾隐患。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范例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学校、社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特点,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活环境的热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家乡、学校、社区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提高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材、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黑板、粉笔等。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观察记录本、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家乡、学校、社区的照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20分钟)(1)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家乡、学校、社区的自然、人文、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了解家乡、学校、社区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人自然社会2. 内容:(1)家乡: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产资源(2)学校:布局、设施、历史与发展(3)社区:组织、设施、文化活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用一段话描述一下你的家乡。
(2)请你为学校设计一张导游图,标出学校的各个设施和景点。
(3)请你调查一下社区的环保活动,写一篇调查报告。
2. 答案:(1)略(2)略(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风景名胜,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开展学校环保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材第二章第一节“大自然的现象”。
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如何保护大自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基本现象,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认识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自然现象,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自然现象,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实物展示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了解的自然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师讲解自然现象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课件,讲解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形成原因。
(2)讨论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干旱、洪涝、地震等。
(3)探讨如何保护大自然,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完成观察记录表。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相关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现象风雨雷电干旱、洪涝、地震等2. 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影响保护大自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写一篇观察日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自然现象,了解更多的自然奥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球的认知水平。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的学习精神。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上的自然现象。
教学重点:地球的基本认识、环保意识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地图、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教师带领学生认识地球的基本结构,如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地幔等。
(2)讲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
(3)介绍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如地震、火山、气候等。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并制作相关知识卡片。
(2)学生利用地球仪观察地球自转与公转,加深理解。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地球相关的典型例题,如地球的自转与公转速度、地球上的气候类型等。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地球知识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地球的基本认识2.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3. 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地球的基本结构。
(2)解释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3)列举三种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因。
2. 答案:(1)地球的基本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地核。
(2)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自西向东旋转,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公转。
(3)三种自然现象:地震(地壳运动导致)、火山(岩浆活动导致)、气候变化(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保护,开展环保主题活动。
(2)组织学生参观地质博物馆,加深对地球知识的了解。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二章“多样的社区”的2.1节“社区的构成”。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社区的定义,认识社区的组成要素,探讨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社区对个人和集体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社区的概念,掌握社区的组成要素,了解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区,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社区的概念、组成要素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调查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社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图片中的社区特点,引出本课主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社区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社区的组成要素。
(1)讲解社区的组成要素: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组织等。
(2)举例说明社区的功能,如生活、教育、医疗、娱乐等。
3. 社区中的人际关系(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社区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4. 实践活动:分组调查学校附近的社区,了解社区的组成要素和人际关系。
5. 例题讲解:讲解与社区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布置与社区相关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定义2. 社区的组成要素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组织3. 社区中的人际关系互助合作共享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你所生活的社区的组成要素。
(2)请举例说明社区中的人际关系。
2. 答案:(1)社区的组成要素包括人口、地域、设施、文化、组织等。
(2)社区中的人际关系如邻居之间的互助、社区组织的合作活动、共享社区资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了解其他社区的特色,对比不同社区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主要包括第三章“自然与环境”的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
详细内容包括:环境的定义、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的含义,认识到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培养环保意识,提高环保行动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保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环境的定义、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环保意识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环境的美照和污染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对比,引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2. 新课导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了解环境的定义,明确环境与人类的关系。
3. 讲解:讲解环境问题的种类及影响,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周围的环境》2. 板书内容:(1)环境的定义(2)环境与人类的关系(3)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环境的定义。
(2)举例说明环境问题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列举三种保护环境的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环境是指周围的自然和社会条件,包括空气、水、土壤、动植物等。
(2)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会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3)保护环境的方法有: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植树造林等,可以改善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讲解、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
2024年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的第三章——《多样的自然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天气与气候,探索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现象,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奇妙现象,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自然界多样性及其保护。
教学重点: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美景背后的自然现象吗?”2. 讲解新课:(1)介绍天气与气候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2)展示自然界多样性,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原因;(3)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自然现象,以及如何保护这些现象。
4. 例题讲解:讲解与天气、气候、自然界多样性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与气候概念:天气指短时间内某地的具体大气状态;气候指长时间内某地的平均大气状态。
2. 自然界多样性原因:地球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生物进化等。
3.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天气与气候的区别;(2)简述自然界多样性的原因;(3)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2. 答案:(1)天气如:今天晴朗,气温25℃;气候如: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
2024年浙教版小学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多样的生物》:第一节生物的分类,第二节生物的特征,第三节生态系统。
2. 第五章《人与自然》:第一节自然资源,第二节环境保护,第三节人与动植物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生物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探究、沟通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分类、生态系统、环境保护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新课内容:(1)讲解生物的分类、特征及生态系统的概念,结合PPT课件和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
(2)分析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沟通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分类、特征、生态系统2. 自然资源、环境保护3. 人与动植物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的分类方法和分类依据。
(2)举例说明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3)谈谈你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
2. 答案:(1)生物分类方法有形态分类、遗传分类等,分类依据有生物的形态、生理、生态等。
(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再流向分解者,形成一个能量流动的闭环。
(3)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意味着人类在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社会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人与自然1. 学习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课时:尊重生命1. 学习尊重生命的重要性,了解生命多样性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敬畏生命的情感。
第三课时:保护资源1. 学习资源的分类,了解我国资源的现状。
2. 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第四课时:和谐相处1. 学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了解环保法律法规。
2. 培养学生实践环保行为的习惯。
第五课时:关爱社会1. 学习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了解公民责任。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故事导入、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3. 设置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思考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学生实践表现: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具备保护自然、关爱社会的行为,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2. 故事素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用于引导课堂讨论。
3.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思考。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教学内容第五课时:和谐相处(续)1. 学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了解环保法律法规。
2. 培养学生实践环保行为的习惯。
第六课时:环保行动1. 分析现实中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办法。
2. 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1)
浙教版四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人·自然·社会》四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包括第三章“多样的生物”的第一节“走进生物世界”和第二节“生物的特征”。
具体涉及生物的分类、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物的分类,认识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2. 使学生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物的分类和生物的基本特征。
难点:如何运用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如动植物标本、图片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材料(如放大镜、观察盒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的兴趣,提出问题:“这些生物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分类,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别的生物,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例题,引导学生运用生物的基本特征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分类:植物界动物界微生物界2. 生物的基本特征:生活需要营养能进行呼吸能排出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生长和繁殖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你所了解的生物分类,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a. 石头b. 鸟c. 水泥d. 鱼e.2. 答案:(1)植物界:如树木、花草等,特点: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繁殖等。
动物界:如哺乳动物、鸟类等,特点:能自由运动,呼吸,生长发育等。
微生物界:如细菌、真菌等,特点:体积小,结构简单,繁殖快等。
(2)生物:b、d;非生物:a、c、e。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掌握生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是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
四年级下《人自然社会》教案第一章:人与自然教学目标:1. 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学会尊重生命,关爱动植物。
教学内容:1. 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
2. 保护环境: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学会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3. 尊重生命:认识动植物的价值,关爱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活动:1. 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2. 实践活动: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
3. 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
第二章:社会的我教学目标:1. 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知道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是社会的一员,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的支持。
2. 团结合作: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与人合作。
教学活动:1. 讨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对社会的贡献。
2. 小组活动: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角色扮演:模拟社交场景,提高社交能力。
第三章:家庭与我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的组成,知道家庭的重要性。
2. 学会尊重父母,关爱家人。
教学内容:1. 家庭的组成:了解不同类型的家庭,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2. 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的依靠。
3. 尊重父母:了解父母的辛苦,学会尊重父母。
教学活动:1. 讨论:家庭的组成,家庭的重要性。
2. 实践活动: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表达爱意。
3. 观察家人之间的互动,记录温馨时刻。
第四章:学校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知道在学校的行为规范。
教学内容:1. 学校规章制度:了解学校的规则,知道在学校的行为规范。
3. 学校责任感:了解学校的重要性,学会爱护学校。
教学活动:1. 讨论: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的行为规范。
3. 参与学校活动:爱护学校环境,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
第五章:我的家乡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的特色。
2. 学会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自然·社会第一课触电的预防与急救教学目标:1.知道电压与安全电压的基础知识,了解造成触电事故的一些原因和防止触电的方法。
2.学会一些基本的发生触电事故的应急措施。
3.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原则。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调查本地区触电事故情况。
教学过程:一、教师提问:触电是怎么回事?怎样预防触电?当有人触电时,又该怎么办?二、学生读课文第2、3、4自然段,说说:触电是怎么回事?家庭照明用电压和电器电压一般为多少伏?工业用电电压为多少伏?高压输电电压在多少伏以上?人体安全电压为多少伏?触电会造成怎样的后果?三、说一说:哪些行为、哪些地方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请你告诉大家一个触电事故的案例。
四、看课文插图,说说怎样预防触电?五、演一演,有人触电时该怎么做的情景。
师生评议。
六、读一读儿歌,说说触电急救的基本步骤。
七、课外延伸:回家与父母一起做个小调查,调查家里用电的做法。
预防触电,养成安全用电的自觉行为。
第二课火灾可预防教学目标:1.知道火灾的危害。
2.能发现生活中的一些火灾隐患,知道基本的预防活灾的措施和方法。
3.积极参加消防活动,增强消防意识。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一些火灾的案例,熟悉一些消防知识。
教学过程:一、了解火灾危害:根据课文第一自然段提供的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省及本地发生的火灾案例。
说说火灾灰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怎样的损失?二、知道火灾怎样引起:引导学生看插图,读课文,说说引发火灾的一些原因。
三、怎样预防火灾?让学生结合插图读懂课文容,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预防火灾的方法?你还有哪些预防火灾的办法?(先同桌互说,再指名交流)最后,教师归纳并向学生具体介绍预防电器起火和燃气起火的方法及家庭防火措施。
四、认一认,连一连课文中的消防安全标志——禁止标志并说说这些消防安全标志分别在哪些公共场所出现。
五、课后实践活动: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防火大检查,消除家庭火灾隐患。
第三课火灾逃生教学目标:1.道发生火灾时的一些基本应变措施。
2.会火灾中自救与逃生的一些基本技能。
3.察学校与家庭的火灾逃生线路,提高消防意识。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消防知识的资料或搜索消防。
2.查本地区发生火灾的案例。
活动过程:一、提问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不幸面临火灾时该怎么办呢?你是怎样理解“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这句话的?告诉大家你所了解到的火灾案例。
二、讨论问题:1.习课本中的短文,说说小江是怎样逃生的?2.从这个案例中明白了哪些逃生方法?(留意逃生出口,记住逃生路线,运用正确的火灾逃生方法。
)认一认消防标志:1.请学生仔细观察文中的各个消防提示标志,说说各个图表示什么意思?2.说说这些标志分别会在哪些公共场所出现?四、学习、文中火灾逃生自救的4种方法,谈谈你的理解。
再说说自己所知道的火灾逃生的方法。
五、设置情景,开展火灾逃生自救演习。
六、画一画学校或家里的火灾逃生线路图,挑选优秀的展示在黑板上。
七、教师总结谈话,提出希望。
八、课外延伸题:考察家里和学校的消防设施,提出你的合理建议。
第四课遇到坏人怎么办教学目标:1.知道社会上还存在少数坏人,懂得要提高警惕,保护自己。
2.学会讲究斗争策略,机智地保护自己。
教学准备:1.师生课前收集一些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或图片。
2.师生收集少年儿童机智保护自己的事例。
3.准备课堂模拟表演的小道具。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在自然界,许多动物面对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侵害,都有保护自己的本领和办法,你能说出一些吗?(如:壁虎断尾自救、刺猬缩成一团、老鼠装死、变色龙用伪装迷惑敌人等。
)2.那我们小朋友呢?——虽然我们的社会比较安定,但仍有一些坏分子打我们的坏主意。
我们在身体力量上不是他们的对手,我们该怎样来保护自己呢?(揭题)3.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二、事例探讨。
1.指名学生读《机智勇敢的谢尚逸》,其余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小尚逸是如何保护自己的?你觉得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2.同桌探讨,指名交流。
(临危不惧、巧接、智断绳索、快逃求救——机智地保护自己)3.说说你曾经听到过的类似的机智故事,并谈谈从这些小故事中获得的启发。
4.如果小朋友不是勇敢机智地保护自己,而是一味反抗,结果可能会怎样?(先同桌讨论,再指名交流。
)三、模拟演练。
1.四人小组学生共同研究课文中的两种情况,设计行动方案,做好表演准备。
2.请多对同学上来表演,表演后说说这样做的意图。
3.集体评比出最佳的行动方案,教师点评。
4.还可能遇到哪些危险情况?该如何解决?四、拓展阅读,小结指导。
1.教师用小黑板出示《自我保护八要领》。
2.学生齐读《自我保护八要领》,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收获。
3.教师补充讲解并总结机智保护自己的方法。
第五课识别人民币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1.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这是谁?(课件出示──聪聪。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聪聪要和大家一起来学习。
(聪聪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出示钱)看到这么多钱,你有什么想法?生:我想用它买文具。
生:我想用这些钱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生:我想把它存起来。
生:我想,我要是有这么多钱该多好啊!……(对学生给予表扬。
)2.初步感知人民币。
师:钱的用处可真大啊!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钱的资料,现在你对钱有哪些了解呢?生:我知道钱还叫人民币。
(板书:人民币)生:人民币上有国徽。
生:钱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学生发言,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并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倾听。
)3.识别人民币。
(课件演示)聪聪:“小朋友们,你们对有关人民币的知识了解的可真多!我这里也有一些人民币,快看看,你们都认识吗?”(学生回答)”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你们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师:我们在认钱的时候,不仅要看人民币上的数字,还要看数字后面的汉字,来辨别它的面值是多少。
再出示几人民币让学生说面值。
师:刚才我们认的这些人民币就是我们在生活总经常使用的第5套人民币和部分第4套人民币。
4.人民币的分类。
(课件演示)聪聪:“你们可真棒!全答对了,祝贺你们!我要送给你们一份小礼物,就在你们的桌子里,快找出来看看吧!”师:是什么礼物啊?师:和我们平时使用的人民币一样吗?(学生回答)这是模拟人民币。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这些模拟人民币分分类吗?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的最好。
开始吧!师:哪个小组愿意说一说?二、实践活动,了解元、角之间的关系活动1:换币游戏。
师:刚才同学们想到了很多方法将人民币进行了分类。
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做个游戏吧!(实物展示2角、5角、1元的人民币各几。
)师:老师这有一些面值是2角、5角、1元的人民币,我想把它换成零钱,你想和老师换哪?想怎样换?把你的想法悄悄告诉给你的同桌。
(学生换钱)师:10个1角就是1元,也就是1元=10角。
(板书)活动2:模拟购物。
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小超市开业了,这里有许多优惠的商品,同学们看看都有什么?(学生回答)师:你有什么发现?师:你想不想用手中的人民币来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好。
关于人民币的知识还有很多。
(上网浏览人民币,教师简单介绍。
)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上网查查资料、看看书、或者请教学问大的人……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次人民币知识小竞赛,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多。
第六课废旧电池回收教学目标:知道生活中常用的电池属于哪一类,能够指出电池各部分的名字,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
2.通过实践活动,确立回收废旧电池的意识,培养回收废旧电池的习惯。
教学准备:师生课前收集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准备好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的材料和工具。
教学过程:一、交流展示,引入学习:1.展示师生课前收集的各种电池实物和图片。
2.说说:电池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使用?二、电池的分类:1.让学生观察课文中插图,说说:电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干电池、充电电池、蓄电池、特种电池等)2.说说干电池的部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三、了解废旧电池的危害:1.你知道电池的哪些部分容易引起污染?自己可不可以随意去解剖电池?2.学习课文中的短文,讨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是怎样处理废旧电池的?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污染环境,危害人类自身健康)四、了解回收废旧电池的方法与意义:1.为什么要提倡使用不含汞和镉的环保电池。
2.为什么要进行废旧电池的回收。
五、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1.学生结合课文中插图读懂制作方法。
2.交流制作方法,教师补充说明。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及时评价学生作品。
六、课外实践活动:1.校外开展收集废旧电池的活动。
2.要求学生把废旧电池回收箱放置在家中或社区、街道并注意及时将盛满的废旧电池送到回收站里去。
第七课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教学目标:1.知道哪些是属于珍稀濒危植物。
2.要知道保护濒危植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要知道保护濒危植物的重要性课前准备:了解哪些是濒危植物教学过程:一、检查交流1.课外了解到哪些是濒危植物?2.搜集到省其他珍稀濒危的植物资料。
(学生交流)3.师板书学生的交流所得二、阅读教材1.天目铁木2.百山祖冷杉3.羊角槭三、课堂总结提出设想,该如何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我们该怎么做。
第八课珍爱野生动物教学目标:1.认识我省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了解它们的生存状况。
2.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了解我们目前所做的努力。
3.学会保护和珍爱野生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调查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野生动物1.你知道什么叫野生动物?2.请学生看动物的生活录像。
3.看着动物们自由、安详的生活,你想说什么?(动物和人类其实是一样的,也需要安静、自由的生活。
)(这么可爱的动物,我们怎么忍心去打扰它们,甚至伤害它们呢?)二、了解野生动物1.平时熟悉了身边饲养的小动物,觉得它们是我们的伙伴。
其实野生动物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板书:人类的朋友2.为什么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的存在对我们人类及整个地球有什么价值或作用?(为人类提供食物;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充满生机活力;保持生态平衡,地球安全……)出示课件三、了解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随着野生动物数量的逐渐减少,很多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你能说出一些它们的名字吗?(华南虎、大熊猫、扬子鳄、中华鲟……)出示课件,老师读。
2.图片介绍各种野生动物(扬子鳄、白颈长尾雉、白鳍豚)3.下面这些都是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你认识它们吗?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它们的栖息地和生存状况。
4.除了这些,你还了解其他的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吗?谁想来介绍?5.你知道我们的家乡——以前能经常见到,现在却很难见到的野生动物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四、我们的努力1.目前,很多野生动物的生存面临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