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病诊疗规范
乳腺诊疗指南
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一.概述:由于这类疾病的表现形态复杂多样,未找到一个合适的、能全面正确地反映该病变本质的命名,目前多认为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症较为适宜。
本病本质是乳腺实质的各种形态不一的良性增生,其病理形态复杂,增生可发生于终末导管小叶单元,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良性扩张,也有发生于小叶实质者。
病因:本病系体内激素水平的不平衡所致1.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导致乳腺实质增生过度。
2.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腺各部分的增生程度不一致。
二.诊断要点:突出的临床表现是与月经周期有关的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肿块,月经前加重,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疼痛性质为胀痛、刺痛、隐痛或钝痛,部位常较弥散,痛点不明确,可放射至同侧腋、肩背部甚至上臂。
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尤其是育龄期妇女。
体检可发现乳腺组织的增厚成块伴压痛,增厚的组织质实、韧,表面为结节状,大小不一。
病变可局限于一个部分也可弥散分布。
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解不明显,偶可见浆液性或浑浊的乳头溢液。
彩超多显示腺体增厚、回声杂乱,可见无回声占位(囊肿)或/和扩张导管。
钼靶X线摄片多显示腺体密度增高。
三.主要辅助检查:1.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排除多数肿瘤性占位,为必查项目。
2.乳腺钼靶摄片:40岁以上的患者应该给予。
3.穿刺活检:较明显的局限性腺体增厚,应予活检排除肿瘤。
四.主要鉴别诊断:局限性的乳腺增生易与不典型的乳腺癌混淆。
1、不典型乳腺癌:增厚块一般持续存在、无周期性疼痛和压痛,彩超可见回声紊乱、减弱或点状强回声,钼靶摄片可见局部结构紊乱、密度增高、细小成簇钙化等,药物治疗一般无效。
穿刺或切除活检可确诊。
2、处于发育期和孕期的乳房:详细询问病史,月经史,妊娠实验。
五.治疗指南:主要是对症治疗为主,可试用中药调理,调整卵巢功能、疏肝理气。
症状体征严重者可短期应用竞争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10mg bid。
乳腺外科常见疾病乳腺囊性增生健康宣教
病理学检查:乳腺 穿刺活检、乳腺肿
块切除活检等
乳腺囊性增生的鉴别诊断
乳腺纤维腺瘤:肿块多为圆
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
01
动度好,生长缓慢。
乳腺脂肪瘤:肿块多为圆形
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动 03
度好,生长缓慢。
乳腺恶性肿瘤:肿块多为圆
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活 05
动度好,生长缓慢。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肿块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01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
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坚持适量的运动,如
02 散步、跑步、瑜伽等,
提高身体素质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03 避免过度紧张、焦虑
和抑郁
04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
发现和治疗疾病
5
健康促进计划
制定健康促进计划
01
确定目标人群: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及其家属
数据分析: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 了解健康促进计划的效果和改进方向
持续改进健康促进计划
01 定期评估计划效果:通
过收集数据、分析结果
等方式,了解计划实施
情况及效果
02 持续优化计划内容:根
据评估结果,调整计划
内容,提高计划针对性和有效性ຫໍສະໝຸດ 03 加强与患者沟通:通过
多种途径,加强与患者
的沟通,了解患者需求,
03
健康服务利 用程度
04
健康政策支 持程度
05
健康环境改 善程度
06
健康效果评价 指标,如发病 率、死亡率等
评价方法
问卷调查:通过发放问卷,了解患者对 健康促进计划的满意度和效果
访谈法: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了解患者对健康促进计划的感受和建议
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
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
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
月经可正常,部分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
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
再谈乳腺囊性增生病
再谈乳腺囊性增生病巢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外科施开德乳腺囊性增生病也称慢性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mastopathy)。
是中年妇女常见的疾病,约占普通外科门诊的1/3-1/2,占乳腺外科门诊的80%-90%。
该病是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病理形态复杂。
其病因系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病程较长,发展缓慢。
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和“肿块”。
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
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经前期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症状缓解。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液体,常因胸罩上淡黄色斑迹而被发现。
体格检查大多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腺弥漫性增厚,亦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或分散于整个乳腺。
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
不少的患者因为自我检查方法不正确(抓、捏)而把这种增厚的腺体误认为乳房包块或乳腺癌前来就诊。
正确的自查方法为:平卧或端座位,用并拢的手指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3600平按对侧乳房。
本病有无恶变可能尚有争论。
但由于其临床表现有时与乳腺癌有所混淆,也有与乳腺癌同时存在的可能,因此高度重视,自查及到正规医院检查十分必要。
为了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乳腺癌,应嘱病人每隔2~3个月到医院复查。
常用的检查手段有乳房的X线(钼靶)摄片、彩超及近红外线检查。
钼靶一般限于30岁以上妇女使用,并且无特殊情况下,一年以上方可重复应用。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大多数病人无需特殊治疗,最重要的是密切随访。
对局限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应在月经后1周至10天内复查,若肿块变软、缩小或消退,则可予以观察。
若肿块无明显消退者,或在观察过程中,对局部病灶有恶性病变可疑时,应予切除并作快速病理检查。
目前更主张在乳腺囊性增生病与乳腺癌难以区别的情况下用真空旋切系统(微创方法)作组织学检查。
该设备我院即将投入使用。
绝大多数病人需要的是消除“恐癌”心理,而不是药物治疗。
担心、害怕自己患乳腺癌的心理往往比疾病本身对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更大。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乳腺囊性增生病在女性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 • 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上升
地理分布特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病率 在发达国家和城市地区较高
• 可能与生活节奏、饮食习惯等因素有 关
02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表现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症状及体征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 理学特点
•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病理学特点主要包括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 乳腺导管扩张和囊肿形成
• 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导管上皮细胞数量增多,细胞排列紊乱 • 乳腺导管扩张块
03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04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治疗策略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保守治疗
•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 • 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饮食,减轻心理压力 • 药物治疗使用激素治疗药物如黄体酮、他莫昔芬等,缓解症状 • 中医治疗采用中药治疗如逍遥散、乳癖消等,调节内分泌,缓 解症状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手 术治疗
乳腺囊性增生病诊断与治疗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概述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定义与分类
乳腺囊性增生 病是一种常见 的乳腺良性疾
病
01
• 以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为 主要特征 • 伴有乳腺导管扩张和囊肿形 成
根据乳腺囊性 增生病的病变 范围,可分为 局灶性和弥漫 性两种类型
• 手术治疗适用于局部病变严重、药物治疗无效或怀疑恶性变的患 者
• 乳腺区段切除术切除病变区域的乳腺组织 • 乳腺腺体切除术切除部分或全部乳腺腺体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药物治疗
•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治疗药物、抗雌激素治疗药物和中药治疗 • 激素治疗药物如黄体酮、他莫昔芬等,缓解症状 • 抗雌激素治疗药物如瑞宁得、阿罗马酶抑制剂等,降低雌激素 水平,缓解症状 • 中药治疗如逍遥散、乳癖消等,调节内分泌,缓解症状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临床诊疗体会
属 于 内分泌紊 乱增生病 。在 漫长的女性 月经周期 中 ,其体 内的孕激素
和 雌激素会 出现规律性 的下降和升高 现象 ,当患者 体 内的激 素水平 失
衡 后 ,将 会导 致其乳腺 复原不全或增 生过度 。本次研究表 明 ,绝经后 的女性和青春 前期的女性 患有该病 的概 率较低 ,而最近 的一 些研究 又
腺囊性增生病 患者的效果作如下 回顾分析 。
型增生,2 例为腺管型腺病,l 例为乳头状瘤样增生,其它病例均为典
型的导管 上皮不 同程 度增生和导管 不 同程度 的扩张 。6 3 例 患者均作 长 期 随访 ,最 长的有 l O 年 ,均未复 发,未见特殊改变 。
4讨 论
4 . 1乳腺囊 性增生病 的概念及其 临床特 点和意义 多年来 ,由于 乳腺 囊性增生病 具有复杂 的病理学表 现 ,使得 人们 对 该疾病 的认识 缺乏统一性 ,如现行对该 疾病的命名就 有 1 0 余 种不 同 的称谓 。 然而 ,笔者认 为 ,在 现行 1 O 余 种称 谓 中 ,乳 腺囊性 增 生病 是 最 为合 适 、体 贴 的称谓 ,因为该 名称 是从 该疾 病患者 的 病理 学变 化 、临床症 状方面进行 考虑的 ,尤 其是从与乳腺 癌的联 系性 角度 。这 种 称 谓既 体现 了乳腺 增生 过度 有 引发乳 腺癌 的可 能 ,又点 明 了该疾 病 的病理 学改 变主 要是 患者乳 腺 导管 上皮 增生及 乳腺 导管 扩 张成 襄 的体征 Ⅲ 。结合本 组临床资料 提示 ,发病年 龄多在4 0 岁左右 ( 本组 占 6 8 %),临床多表 现为乳房腺 体局 限性 或弥漫性 增厚 ,增厚 区大小 不 随月 经周 期变化 ,触 诊多为 团块状 结节 ,周界 不清 ,多突出于一侧 乳 房 ,且无 明显乳 房痛的这一类 乳腺囊性增 生病的患者 应高度重视 ,积
乳腺囊性增生病演示课件
上肢水肿康复锻炼指导
01
02
03
04
早期功能锻炼
术后早期进行上肢功能锻炼, 如握拳、屈肘等动作,以促进
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
逐步增加活动量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步增加 上肢活动量,避免长时间下垂
或受压。
按摩与理疗
可进行上肢按摩和理疗,以缓 解水肿和疼痛等不适症状。
遵循医嘱
在康复锻炼过程中,应遵循医 嘱,避免过度活动或不当姿势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表现、乳腺触诊、乳腺影像 学检查(如超声、钼靶等)进行诊断 。必要时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活检 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与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等疾病进行 鉴别。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影像学检 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鉴别。
02
影像学检查
乳腺X线摄影表现
01
乳腺内圆形或卵圆形、 边界清晰的囊性低密度 影。
放射治疗作用
放射治疗可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手段,用于缩小肿块、缓解疼痛、降低复发率等。
适应证与禁忌证
放射治疗适用于手术后有残留病灶或复发风险较高的患者。但对于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放射治疗。
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
综合评估
在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时,应综合评 估患者的病情、年龄、生育需求、心 理状况等因素。
健康教育与指导
在随访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指导, 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康复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囊肿壁偶可呈轻度高密 度,光滑且较薄。
03
伴发团块或结节状增生 时,可见密度增高影。
04
囊肿较大时,可压迫周 围脂肪组织形成透亮带 。
乳腺囊性增生病
乳腺囊性增生病作者:俞涵舫来源:《祝您健康》1984年第06期病人:大夫,我今年40岁。
从30多岁起,就在每次月经前一周左右开始,感到两侧乳房发胀发痛。
月经来过就好了。
近几年更厉害了,而且在乳房上可摸到几个大大小小的肿块,摸上去还有点痛。
用手挤挤捏捏,有时候乳头还会流出些乳黄或黄绿色的液体。
找了不少医生,病历上写了一大堆病名,什么“乳痛症”、“乳腺结构不良”、“慢性乳腺囊性增生病”、“慢性囊性乳腺炎”……等等。
弄得我稀里糊涂。
今天特地来找您,想请教请教。
医生:噢,这也难怪,你提到的这一类病在医学文献上曾用过三四十种名称哩!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称为“乳腺结构不良症”。
这是一组病,包括“乳痛症”,“乳腺腺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病”。
其中乳腺腺病根据其不同发展阶段又可分为“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纤维腺病”等。
这是一组互有关联,又有各自特征并有所区别的几个病。
至于“慢性囊性乳腺炎”一名,因其并非炎症而应予摒弃。
这一类病在中年妇女中为数还不少呢!病人:怎么会得这种病的呢?医生:这一类病的真正发生原因还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目前大多数医生认为是卵巢内分泌机能紊乱或乳腺组织对卵巢产生的内分泌素反应失常引起的。
所谓“月经”,实际上就是卵巢内分泌周期性活动的一种结果。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这一组病为何与月经周期有明显的关联了。
病人:您看,我的情况属于哪一种病呢?我会不会是乳房癌呢?医生:依我看,你的情况可能是“乳腺褒性增生病”。
我们可以把乳腺结构不良症中的几种病看作是一个病理发展过程中的几个不同发展阶段。
由乳痛症一乳腺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病。
一般认为乳痛症还属于生理变化过程,是可逆的,即可以自行恢复正常,而后两者则应视为病理性过程。
一般来说,乳痛症是摸不到肿块的。
而你却摸得到肿块。
这肿块还带有一些特征,如好几个相邻近,位置比较靠近乳房的周边部分,可以推动,其中大的,表浅一些的摸起来还有点囊性感。
这些都是乳腺囊性增生病肿块的特点。
乳腺囊性增生诊断详述
乳腺囊性增生诊断详述*导读:乳腺囊性增生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突出的表现有乳房胀痛和乳内肿块。
(一)乳房胀痛:常见为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或触痛。
病程为2个月至数年不等,大多数患者具有周期性疼痛的特点,月经前期发生或加重,月经后减轻或消失。
必须注意的是,乳痛的周期性虽是本病的典型表现,但缺乏此特征者并不能否定病变的存在。
(二)乳房肿块:常为多发性,单侧或双侧性,以外上象限多见;且大小、质地亦常随月经呈周期性变化,月经前期肿块增大,质地较硬,月经后肿块缩小,质韧而不硬。
扪查时可触及肿块呈节结构,大小不一,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多有触痛,与皮肤和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腋窝淋巴结不肿大。
此外,尚有病程长、发展缓慢、有时可有乳头溢液等表现。
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实质上是一些囊状扩张的大、小乳管,乳头溢液即来自这些囊肿,呈黄绿色、棕色或血性,偶为无色浆液性。
乳腺囊性增生需要做如下鉴别:1)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纤维腺瘤: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单发或多发,质地韧实。
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双侧多发,肿块大小不一,呈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质地一般较软,亦可呈硬韧,偶有单侧单发者,但多伴有经前乳房胀痛,触之亦感疼痛,且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可随月经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发病年龄以中青年为多;乳腺纤维腺瘤的乳房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多为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质地一般韧实,亦有多发者,但一般无乳房胀痛,或仅有轻度经期乳房不适感,无触痛,乳房肿块的大小性状不因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患者年龄多在30岁以下,以20~25岁最多见。
此外,在乳房的钼靶X线片上,乳腺纤维腺瘤常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均匀的阴影及其特有的环形透明晕,亦可作为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
2)乳腺增生病与乳腺癌:两者均可见到乳房肿块。
但乳腺增生病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软,或中等硬度,肿块多为双侧多发,大小不一,可为结节状、片块状或颗粒状,活动,与皮肤及周围组织无粘连,肿块的大小性状常随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而发生变化,且肿块生长缓慢,好发于中青年女性;乳腺癌的乳房肿块质地一般较硬,有的坚硬如石,肿块大多为单侧单发,肿块可呈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可长到很大,活动度差,易与皮肤及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无关,可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乳腺增生症临床诊疗分析
乳腺增生症临床诊疗分析【摘要】目的研究总结乳腺增生症临床诊疗的效果。
方法对436例乳腺增生症作一回顾性分析。
结果28例临床症状不重,药物保守治疗后好转。
其余408病例进行手术治疗,22例有局灶性非典型增生。
结论药物保守治疗虽有一定效果,但副作用明显,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关键词】乳腺增生症;临床诊疗;非典型增生乳腺增生症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了,其主要表现为乳腺间质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乳管囊性扩张,也可有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本文就436例乳腺增生症作一回顾性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436例均为女性,年龄20-62岁,平均年龄38岁。
其中20-29岁46例,30-39岁242例,40-49岁120例,50-59岁18例,60岁以上10例。
双侧发病384例,占88%(384/436)。
手术治疗408例中,20-29岁28例,30-39岁242例,40-49岁12例,50-29岁18例。
1.2 临床表现全组病例均以不同程度的乳房疼痛而就诊,疼痛范围以一侧或双侧乳房外上象限为主;呈周期性疼痛者396例,占91%(396/436),其余40例呈非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无关。
乳房触诊除28例无明显腺体增厚和结节外,其余408例均可及不同程度的腺体增厚和结节,呈小条块状、质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
1.3 诊断标准①育龄期女性与月经相关的一侧或双侧乳腺周期性疼痛及肿块。
②查体可见不同程度的腺体增厚及结节。
③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在月经周期中的表现。
本组26例术前诊为乳腺导管扩张症,误诊率6.3%,其余术前均诊为乳腺增生症。
1.4治疗方法28例临床症状不重,乳房触诊无明显腺体增厚及结节,保守治疗后好转。
其余病例均行单侧或双侧乳腺区段切除术,且术前均经药物保守治疗3-6个月无显效果或好转后复发。
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
关于乳腺囊性增生病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乳腺良性疾病。
好发年龄在40岁前后,青春期及绝经后则少见。
典型表现是周期性乳房疼痛和触痛,在月经来潮前加重,乳腺常有多个大小不等结节或团块或仅有增厚感。
1 关于命名及分型其命名及分型未统一,文献上名称繁多,如乳腺囊性腺病,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囊性病,乳腺腺病,乳腺纤维病,导管内乳腺头状瘤,慢性囊性乳腺炎,囊性剥脱性上皮增生,纤维囊性病,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乳痛症等[1]。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的疾病,就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结构紊乱疾病,其各型的病因均与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可能是黄体素的减少与雌激素的相对增多,致使二者比例失调。
各型都存在着管泡及间质的不同程度的增生[2]。
各型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移行病理改变。
因此我们根据该病基本病理变化,以乳腺增生病命名更为合适[3]。
2 各型的临床及病理特点2.1主要临床表现应具备以下几点:2.1.1存在各种性质的不同程度的乳房间歇性疼痛,疼痛往往有明显的周期性,一般在月经前开始或加重,而在月经来潮后即减轻。
可伴有乳白色或淡黄色的乳头溢液[4]。
2.1.2触诊可扪及乳腺组织增生的肿块,边界不清有触痛,质地比正常乳腺组织坚实,能滑动。
表面较光整,有的呈颗粒状或小结节状。
如果病程长,增生的乳腺组织纤维化,肿块可呈条索状。
用红外线乳腺扫描仪等辅助检查,可见乳腺组织增生的肿块影像[5]。
2.1.3要有病理学检查依据或细胞学检查排除乳腺癌。
2.2各型临床特点及病理特点2.2.1乳痛症型有一组182例患者[6],此型占9例,多发生在21~25岁,平均年龄23.1岁。
尤以未婚女子或已婚未育或虽已育而未授乳者多见。
病程较短,一般在数周至数月平均病程3个月。
突出症状为乳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乳腺,但多以一侧为重,在月经前期症状明显,经期第2d减轻。
检查时可发现全乳慢性结节状病变,触痛结节多在外上象限。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疗及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症的诊疗及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慢性囊性乳腺病,简称乳腺病。
本病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病症,其发病原因可能与内分泌失调、雌激素过多或黄体素缺乏有关,多见于25~40岁妇女,大多数患者绝经后症状缓解。
【主要表现】
(1)症状:多为育龄期妇女,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始为乳房胀痛,程度不一,具有周期性,多发生在或加重于月经前期。
心情不畅时疼痛可加重。
(2)体征:肿块局限于乳腺一部分,也可分布于整个乳房,扪之结节状、条索状、薄片状,不规则,质韧不硬,边界不清,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
肿块在月经前增大、月经过后有所缩小。
部分患者可伴乳头溢液,淡黄色、棕色水样物,少数为血性溢液。
【治疗与护理】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多数患者发病后数月或「2年后自行缓解,绝经后往往症状消失,因此如诊断明确多不需特殊治疗。
如症状明显,可酌情选择以下措施。
(1)药物治疗:5%碘化钾5毫升/次,3次/日,口服。
维生素E5毫克/次,3次/日,口服。
(2)中成药治疗:可用逍遥丸IO克/次,2次/日,口服;或乌鸡白凤丸10克/次,2次/日,口服。
(3)手术治疗:如年龄较大、病变范围广泛、有乳癌家族史者,可
行单纯乳腺切除或乳腺区域切除术。
(4)护理措施:①一般护理。
胸罩托起乳房,减轻乳房下垂,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②心理护理。
向病人介绍本病的有关基本知识,保持精神乐观、情绪开朗,调节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③注意观察。
如为轻度乳腺囊性增生且症状轻微,一般不需特殊治疗,若乳腺肿块增长明显,应随诊观察,以防癌变。
乳癃(乳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
乳癃(乳腺增生) 中医诊疗方案病因概述乳癃,又称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多发生在育龄女性中。
病因复杂,主要与女性内分泌紊乱、情绪不稳定、脾胃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中医理论,乳癃的诊断主要根据以下症状:1. 乳房胀痛或不适。
2. 乳房肿块或乳房疼痛的部位有压痛。
3. 乳房触之有结节,质地较硬。
中医治疗原则针对乳癃,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调理气血、调整内分泌、理气止痛。
具体治疗方案如下:1. 中药调理1.1. 调理气血:选用具有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的中药,如当归、川芎、益母草等。
1.2. 调整内分泌:选用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中药,如白芍、熟地、枸杞子等。
1.3. 理气止痛:选用具有舒肝理气、止痛效果的中药,如柴胡、香附、郁金等。
2. 饮食调理2.1. 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冰镇饮料、生冷水果等,以免寒凉伤脾胃。
2.2. 增加营养物质摄入,适量摄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瘦肉、海产品、水果蔬菜等。
2.3. 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饥饿。
3. 心理疏导3.1. 研究放松技巧,如深呼吸、瑜伽、冥想等,舒缓紧张情绪。
3.2.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保持心情开朗,不要过分焦虑或沉溺悲伤。
注意事项1. 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个体差异,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 注意观察治疗效果,如果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3. 维持良好的生活惯,适量运动,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以上是乳癃(乳腺增生)的中医诊疗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或有其他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乳腺囊性增生病教学演示课件
乳头溢液
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 ,多为淡黄色或无色浆液 性。
影像学检查
1 2
乳腺X线摄影
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特异性 不高。
乳腺超声检查
可显示乳腺内部结构紊乱,回声不均,呈豹纹征 。
3
乳腺核磁共振成像(MRI)
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诊断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实验室检查
激素水平检测
部分患者可出现雌激素和孕激素 水平异常。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常见并发症类型
乳腺癌
虽然大多数乳腺囊性增生病是良性的,但有时可能会恶变成乳腺 癌。
感染
囊肿可能会破裂并引发感染。
乳房变形
大囊肿或多发性囊肿可能导致乳房形状改变。
预防措施建议
定期乳房检查
通过自我检查和专业医生的定期检查,及早发现 潜在的并发症迹象。
健康生活方式
维持均衡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减少咖啡因摄入 ,并维持适量运动。
乳腺囊性增生病
汇报人:XXX 2024-01-27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乳腺病或乳腺小叶增生症,是一种非 炎症性、非肿瘤性的乳腺结构不良,主要表现为乳腺腺泡和 小导管明显的局灶性增生,并有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 小叶结构基本失去正常形态。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和压力
乳腺囊性增生病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和不安等负 面情绪,提供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这些情绪,增强患者的 信心和勇气。
促进积极应对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采取积极的应对措 施,如寻求医疗帮助、遵循治疗方案和保持积极的生活态 度等。
乳腺中心疾病诊疗规范修改版
乳腺疾病中心诊疗规范一、乳腺癌诊疗规范门诊收治疑为乳腺癌的患者入院后遵照以下诊断治疗程序I 术前检查(一)按一般外科肿瘤病人入院常规检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凝血4项,乙肝3对,输血前检查;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肝脏)检查,了解患者一般身体状况,必要时(年龄≥65岁或有心肺疾病者等)行心肺功能检查。
(二)乳腺特殊专科检查⑴乳腺X线钼靶和乳腺彩超检查(包括双侧乳腺、腋窝、锁骨上下、胸骨旁淋巴结),准确记录肿瘤大小。
外院检查有钼靶片者可不做钼靶检查。
彩超必须要有本院检查。
⑵有乳头溢液者行乳管镜检查或乳腺导管造影(附乳腺导管镜检查和乳腺导管造影操作常规)。
⑶局部晚期病人需行骨扫描检查,骨扫描阳性者应作相应部位X线照片或CT检查,必要时MRI(CT可疑但不能明确诊断而放射科要求或其他专科会诊要求)。
⑷外院病检诊断乳腺癌者必须借切片和石蜡组织块经本院会诊方被认为确诊,否则不能实施化疗和手术。
(三)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附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操作常规)⑴所有怀疑乳腺癌而需术前化疗的病人,入院后必须进行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并行免疫组化检测。
空心针穿刺病理检查必须由主治医生以上人员按照操作常规操作,或在主治医生以上人员指导下由有经验的住院医生操作(此时主治医生必须在场,并对操作结果负责)⑵对病灶大于2cm且肿块较清楚的可行直接穿刺⑶第一次穿刺未能明确诊断而需再次穿刺活检者,为确保穿刺的可靠性,宜在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
⑷钼靶X线检查发现可疑病灶而临床不能扪及者应在X线引导下进行空心针穿刺,或X线引导下行Mammotome穿刺检查⑸对病灶小于2cm或临床定位、穿刺困难者,如果超声检查可显示病灶,应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
II 资料收集(四)术前照相和资料保存:通知技术员照相并拷贝有价值的术前影像资料便于术前术后对比评价。
(五)穿刺标本的留取和检查⑴一般一次穿刺取标本3~4条,其中2条送病理检查,1~2条留在本科实验室备用。
乳腺囊性增生病介绍PPT培训课件
VS
西药治疗
针对患者的疼痛等症状,可以采用相应的 西药进行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 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手术治疗适应证和术式选择
手术适应证
对于乳腺囊性增生病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 量,或存在恶变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 治疗。
术式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指征,可以选择 乳腺区段切除术、乳腺单纯切除术等不同的 手术方式。对于疑似恶变的患者,可能需要 进行全乳切除术等更彻底的手术现。部分病人具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 有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 疼痛。
分型
根据增生的病理形态不同,可分为乳痛症、乳腺腺病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三种类型 。其中,乳痛症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腺腺病可触及肿块并伴有疼痛,而乳腺 囊性增生病则以乳房内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囊状增生为主要表现。
线上宣传平台建设
利用医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发布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相 关知识,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认知水平。
心理干预策略制定
个性化心理评估
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 个性化的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
心理需求和问题所在。
心理疏导与支持
根据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制定相 应的心理疏导方案,如认知行为疗 法、放松训练等,帮助患者缓解焦 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乳腺囊性增生病
汇报人:XXX 2024-01-13
contents
目录
• 疾病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工作部署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疾病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乳腺囊性增生病,又称为乳腺病,是 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的乳腺结构 紊乱,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梢导 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主要特征。
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的诊疗护理
乳腺囊性增生患者的诊疗护理乳腺囊性增生Cbreastcystichyperplasia)也称乳腺病,常见于中年妇女,属于乳腺实质的良性增生,其病理形态复杂,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也有发生于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及腺泡上皮增生。
一、病因本病系体内女性激素代谢障碍,尤其是雌、孕激素比例失调,使乳腺实质增生过度和复旧不全。
部分乳腺实质成分中女性激素受体的质和量异常,使乳房各部分的增生程度参差不齐。
二、临床表现突出的表现是一侧或双侧乳房胀痛和肿块,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在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有时整个月经周期都有疼痛。
体检发现一侧或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可局限于乳腺的一部分,也可分散于整个乳腺,肿块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大小不一,质韧而不硬,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
少数患者可有乳头溢液。
本病病程较长,发展缓慢。
三、辅助检查1.钳铝X线摄片可鉴别良恶性病变。
增生的乳腺组织表现为边界不清、密度增加的阴影,但无毛刺。
2.B超增生的乳腺呈不均匀的低回声区,囊肿部位无回声区。
3.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可用细针穿刺吸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
四、护理评估1.术前评估(1)健康史①一般情况:询问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婚育史等一般情况。
②家族史:了解家庭中有无乳腺疾病以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肿瘤的亲属。
③既往史:有无其他部位肿瘤病史或手术治疗史;有无传染病史,如肺结核等;有无其他伴随疾病,如糖尿病等。
(2)身体状况①主要症状与体征:评估患侧乳房疼痛的程度,发作的规律,与月经周期的关系等情况,肿块的大小、质地、形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检查患侧乳房有无外形的改变。
②辅助检查:铝把X线摄片、B超或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2.术后评估(I)手术情况了解患者手术、麻醉方式与效果、病变组织切除情况、术中出血、补液、输血情况和术后诊断。
中医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乳腺增生病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
本病的临床表现以乳腺肿块,乳腺疼痛为基本表现,大约80%的患者有乳房疼痛的症状,多双侧,也可单侧疼痛,疼痛性质分为胀痛、刺痛、窜痛、隐痛或触痛,乳房疼痛的表现不稳定,在月经前可加重,也常在情绪变化、劳累、天气变化时加重。
二、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主穴】取乳腺、内分泌、胸、肝,配穴取子宫、缘中、卵巢、肾、脾、胃。
【操作】先用75%乙醇消毒耳部,清除耳垢后,用0.5cm ×0.5cm胶布粘一粒王不留行,贴在准确穴位上,同时嘱咐病人每日自行按压4~6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每次按至耳廓红、热、发胀为止。
每隔3天两耳交替贴压1次,10次为1个疗程。
休息1周,再进行第2个疗程。
2.中药外敷疗法【操作】穿山甲(代)、血竭、桂枝、赤芍、当归、红藤、败酱草、制大黄、没药、乳香,水蛭等各15g共研细末,加医用凡士林,外敷患处,1次/天,连敷5天,休息1天,连用30天为1个疗程;观察局部皮肤有无过敏反应。
3.推拿疗法【操作】①医者用手掌由乳根向乳头部轻轻推揉,依次为外上、外下、内上、内下约10分钟,对侧相同;②双手点按缺盆、膻中、云门各穴位30s;③医者站其一侧,分推胸部至两肋,医者双手虎口张开,拇指与四指抱定患者胸廓,以两手大鱼际自正中线两侧分推至双侧腋中线,以局部有温热感为止;④轻拿乳房硬块:医者有一手大拇指和四指对抗,拿乳房肿块用大拇指或大鱼际轻揉硬块外侧2分钟;⑤按压上肢内侧:医者一手托起患者腕部,另一手掌根由云门穴按至内关穴、太渊穴,反复3~5遍;⑥点压反射区:患者俯卧位,医者站于一侧。
医者以双手掌着力,由大椎穴按揉至肝俞穴3~5分钟。
同时交替按揉肩胛内缘和膀胱经两条线5遍。
病情需要时,可加大刺激力度,用一手拇指腹压在另一手拇指背部,重叠弹拨后轻揉3分钟;⑦点压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轻者局部有痉挛,重者局部有硬结须重弹拨,按压后患者有轻松感,不适症状明显改变。
普通外科乳腺囊性增生病诊疗常规
普通外科乳腺囊性增生病诊疗常规
【概述】
多为育龄期妇女发病;为一种非炎症性、非肿瘤性病变。
表现为乳房胀痛和肿块。
具有周期性,与月经周期有关。
【体格检查】
1.乳房外观正常;
2.在乳腺弥漫性增厚,一个或多个界限不清硬结,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质地韧实,有轻压痛,可被推动,肿块可出现于乳房一侧或双侧;
3.少见腋窝淋巴结肿大。
【辅助检查】
1.B型超声波检查;
2.乳腺钼靶X线摄片或ECT乳腺肿瘤显像;
3.必要时可做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诊断】
1.育龄期妇女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房肿瘤或针刺样疼痛,常向肩背部放射;
2.体格检查病变多为双侧性,乳房可扪及多发性、散在、大少不等、质地不同的结节状或片块状增厚。
肿块呈柔韧感,个别增生结节较硬,但光滑有一定活动度;
3.腋窝淋巴结不大。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瘤;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3.乳腺癌。
【治疗】
1.可服用维生素E及中药乳结平、消遥散等,平肝理气散瘀治疗;
2.症状严重者可试用三苯氧胺或丙酸睾丸酮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控制疗程; 3.不能排除乳腺癌者,可行手术切除,作病理学检查。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肿块缩小;
2.好转:症状减轻、肿块缩小;
3.末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者。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乳腺疾病诊疗方案
乳腺疾病诊疗方案乳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中最常见的疾病包括乳腺增生、乳腺囊肿和乳腺癌等。
乳腺疾病对女性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早期的诊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常用的治疗方案。
一、乳腺疾病的诊断方法1. 体检和症状分析乳腺疾病的早期诊断主要依靠医生的体检和对患者症状的分析。
医生通过触诊乳腺组织,查找异常结节、增厚、硬化等情况,并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乳房胀痛、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症状。
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医生进一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乳腺疾病的风险。
2. 影像学检查当医生怀疑患者患有乳腺疾病时,常常会建议进行乳腺超声波检查、乳腺钼靶摄影等影像学检查。
乳腺超声波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乳腺内部结构并确定肿块的性质,而乳腺钼靶摄影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肿块位置和形态信息。
3. 细胞学检查对于存在可疑病变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乳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或乳腺活检。
这些检查可以通过采集患者乳腺组织细胞样本,并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从而帮助确定乳腺病变的性质。
二、乳腺疾病的治疗方案1. 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案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肿块等症状。
对于轻度增生,一般可通过规律的生活作息、饮食调整、运动等生活方式改变来缓解症状。
对于中度和重度增生,可能需要采取药物治疗,如使用黄体酮制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
2. 乳腺囊肿的治疗方案乳腺囊肿是乳腺内的液体积聚形成的球形肿块,常常会引起乳房胀痛和囊肿腺管阻塞等不适。
对于较小且无症状的囊肿,常可通过定期检查和观察来处理。
如果囊肿较大或症状明显,可能需要进行穿刺抽液或囊肿剥除手术等治疗手段。
3. 乳腺癌的治疗方案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构成较大威胁。
根据乳腺癌的分期和患者的个体情况,治疗方案可能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
手术是治疗乳腺癌最常见的方法,可以通过乳房保留手术或乳房切除术来达到切除肿瘤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乳腺囊性增生病诊疗规范
【病史采集】
1.多为育龄期妇女发病;
2.乳房胀痛,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
3.疼痛与月经有关,经前明显,经后减轻,多数具有明显周期性;
4.肿块可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性,可多发也可单发;
5.偶有浆液性乳头溢液。
【体格检查】
1.乳房外观正常;
2.在疼痛部位可触及乳腺增厚,一个或多个界限不清硬结,质地韧实,有轻压痛,可被推动,肿块可出现于乳房一侧或双侧;
3.腋窝淋巴结不大。
【辅助检查】
1.近红外线乳房扫描;
2.B型超声波检查;
3.乳腺钼靶X线摄片或ECT乳腺肿瘤显像;必要时可做细针穿刺抽吸活检。
【诊断】
1.育龄期妇女出现与月经周期有关的乳房肿瘤或针刺样疼痛,常向肩背部放射;
2.体格检查病变多为双侧性,乳房可扪及多发性、散在、大少不等、质地不同的结节状或片块状增厚。
肿块呈柔韧感,个别增生结节较硬,但光滑有一定活动度;
3.腋窝淋巴结不大。
【鉴别诊断】
1.乳腺纤维瘤;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3.乳腺癌。
【治疗原则】
1.可服用维生素E及中药乳结平、消遥散等,平肝理气散瘀治疗;
2.症状严重者可试用三苯氧胺或丙酸睾丸酮治疗,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控制疗程;
3.不能排除乳腺癌者,可行手术切除,作病理学检查。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肿块缩小;
2.好转:症状减轻、肿块缩小;
3.末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者。
【出院标准】
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疗效者。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