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地球表面的地形详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详案

教育科学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知道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

地形包括高原、山脉、盆地、平原、丘陵等。

2、让学生借助工具、利用感官等方法感知地形,能用简单语言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通地模拟实验,加深对地形的认识。

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3、让学生意识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的改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难点:1、知道平原、丘陵、高原、盆地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为后续深入探究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打好基础。

教具准备:分组材料:沙盘、摸布、记录表、中国地形图、不同颜色的粉笔灰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带你们去认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好吗?同学们看看这个人是谁啊?这就是传说中的超人啊!同学们想不想像他一样飞向天空呢?好的,今天老师就带着同学们一起去飞翔,在飞翔之前老师要求同学们记住你们看到的东西,能做到吗?请各位同学坐稳了,那我们出发吧!2、播放太空中的地球地形图视频。

师提问:地球表面什么样的呢?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哪些呢?(学生回答问题)3、总结:地球表面高低不平,有各种形状,我们把地球表面的形态称作“地形”。

3、谈话: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板书课题)4、同学们现在我们下了飞船来到了地球,让我们仔细地去看看地球的表面地形吧!,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对学生讲到的方法加以归类:查资料、借助工具、建立模型等)(设计说明:附以问题:“打算用什么方法来探究这一课?”,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出本课和本单元探究将要采取的探究方法,为后面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二、新知探究(一)借助视频,认识地球表面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了很多的山脉,还有什么地形呢?(学生举手回答)师板书学生的答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精选4篇)《地球表面的地形》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学生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教学点重: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风景照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学过程:一、引入1、教师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小组讨论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灯片,学生回答后补充介绍,并填表板书4、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点,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面表格。

5、汇报、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

刚才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小学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学会运用地图等工具观察、分析地形

小学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学会运用地图等工具观察、分析地形

小学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学会运用地图等工具观察、分析地形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类型;2、掌握运用地图等工具观察、分析地形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地球表面的地形类型2、地图的种类与功能3、运用地图观察、分析地形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演示法3、实验法4、互动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地形吗?B:地形就是地球表面不同地方的形态和特征。

C:很好,大家都很聪明,那么,你们知道地球表面有哪些不同的地形吗?D:有山、丘陵、平原、盆地等吧!B:对的,就是这些。

今天的课程,我们就要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类型,以及如何观察和分析地形。

2、学习地球表面的地形类型:A: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有山、丘陵、平原、盆地等地形类型。

下面,我们要来回顾一下这些地形类型的特点。

B:首先是山。

山是由地壳活动和侵蚀作用形成的。

山的高度和形态各异,有锥形山、圆顶山、喇叭口山等。

C:其次是丘陵。

丘陵是指比平原高而比山低的起伏地形。

它的高度一般在300米以下,形状不规则。

D:接下来是平原。

平原是指比较平坦的地形,位置较低,海拔较低,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

E:最后是盆地。

盆地是指四周高而中央低的地形,呈圆形或椭圆形,通常有开放性的重大经济、文化中心。

3、地图的种类与功能:A:同学们,地图是我们学会观察和分析地形的重要工具。

我们平时使用的地图有哪些种类呢?B:有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物质分布地图、地形地貌地图等。

C:好的,那么,不同种类的地图有什么不同的功能呢?D:政治地图用来辅助我们了解不同国家的位置和边界;气候地图则帮助我们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情况;物质分布地图用于了解不同资源的分布情况;而地形地貌地图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4、运用地图观察、分析地形:A:好的,我们已经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类型,以及地图的种类和功能。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材教案158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3.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材教案158

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主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盆地、丘陵、盆地等。

2.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存在多种地形。

科学探究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科学态度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学重点】认识中国典型地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和图示的方式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知道典型地形的特点,描述地形的特点,以及从地形图中发现中国地表地形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1.地形图;2.学习资料单;3.活动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地球表面全景图片,你在上面看到了什么?可以得到什么信息?预设:1.看到海洋、陆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

2.看到地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教师小结:地球表面这种凹凸不平的形态成为地形。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

——引出课题(板书:地球表面的地形)二、认识观察中国地形过渡语:地球表面实在太大了,我们一节课的时间也研究不完,所以呢,我们这节课先研究一下小面积的陆地的主要地形。

(一)小组活动1.小组默读学习资料。

2.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到高原、盆地、平原、山脉、丘陵等。

3.学习资料结合起来中国地形图,小组讨论这些地形地貌的主要特点,并用画图的形式表示。

4.小组完成活动记录单,并展示(二)小组汇报和交流(三)小组整理地形特点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四)区分高原与平原、山地与丘陵的不同三、拓展延伸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什么?2.ppt动画展示地球七大板块的运动的过程。

四、作业设计收集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关资料。

【板书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海洋多,陆地少中国西高东低【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科学概念: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会看懂地形图。

教学难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含有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地形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同学们喜欢科学课吗?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探究一节科学课好吗?2、认识地形地球仪:今天科学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生:地球仪)这个地球仪就是人类生存的浓缩的地球。

、(板书地球)提出问题:地球表面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引导学生发现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要珍惜陆地资源。

)3、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一起来观察世界地形图。

这张图片给我们平时看到的有什么不同?(生:这张图片是凹凸不平的。

)地球表面是平整的吗?(不是,是凹凸不平的。

)4、提示课题:在我们地球的陆地表面这种凹凸不平的状态就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各种什么?(生:地形)(板书:地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

二、进行探究,认识地形1、地球表面到底有哪些地形呢,我们先仔细观察一组图片,看看你发现地球表面的哪些地形?2、学生观察发现(看ppt上的图片)学生汇报,其他小组同学根据教师课件演示的图片进行补充,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及时归纳。

(板书学生的内容)3、这些是我们刚刚从图片中发现的地形,当然,地球表面的地形还有很多……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一下地球表面常见的五种典型地形。

(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图片)4、认识五种地形。

五年级科学上册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新版)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3.1《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新版)教科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1、初步感知地形特征:(课件展示各地图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2、初步探索地形特点:说说你喜欢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3、进一步探究地形特点(1)学生探究讨论(综合小结)(2)课件出示相应地形图片,教师补充介绍地形地貌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4、了解家乡的地形。

(1)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2)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课件,学生分组讨论填表。

(3)汇报,小结,补充完成统计表5、初步观察地形图。

(1)引入刚才我们这几张图片可以反映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图片是很难了解清楚的。

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怎样的呢?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

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

(2)初步观察地形图。

这三张地形图虽然范围不一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面不同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学生观察并回答。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的表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2.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

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

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

【教学重点】
说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

描述山地、平原、湖泊、盆地等主要地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中国地形图或地形地球仪、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典型地形地貌的视频、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班级记录大表、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49 70.8%。

预设:地球表面有海洋、陆地,海洋的面积比陆地大;陆地表面高低不同……
观看视频。

小学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了解不同的地表特征及形成原因

小学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了解不同的地表特征及形成原因

小学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了解不同的地表特征及形成原因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2.了解不同地形的形成原因;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采用三维模型或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性认识地形特征;2.深入理解地形形成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对各种地形特征的理解;3.提高学生掌握地形特征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法;2.讨论与探究法;3.实验、观察与实践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张世界地图,让学生自由畅想,说说哪些地方他们感兴趣,或者曾经去过哪些地方,那里的地形特征是什么?2.知识讲解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有什么了解?(1)高山:如喜马拉雅山脉、南极洲上的维多利亚山脉等。

(2)平原:如亚马逊河流域、我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等。

(3)盆地:如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4)丘陵:如所罗门群岛内的吕阿尔山、英国内的布列塔尼等。

(5)河谷与峡谷:如阿拉斯加的克鲁茨冰河、我国的长江三峡等。

(6)台地与高原:如美国的科罗拉多高原、中国高原等。

(7)海岸线:如我国的东海岸线、澳大利亚墨尔本沿海等。

学生听完知识讲解后,观察图片或三维模型,认识不同地形的特征。

3.知识探究1)学生自由探究、研究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2)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按照不同地形分类,来讨论、分析和总结地形的形成原因。

3)学生们按照各自的思路和需要,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理解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探究,相互借鉴、互相启示,提升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4.课堂总结1)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讲述不同地形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2)教师提醒学生要善于发现、观察和分析,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认识和探究科学问题。

3)教师为学生提供扩展阅读,让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

五、教学后记学生在课堂上认识了不同的地形特征和形成原因,丰富了学生的地球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习惯和能力。

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1课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导入语: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下面我们要通过一段视频来欣赏,请大家找找看视频中有哪些我们上节课学习过的地形。

(播放视频)1.提问:(1)你看到了哪些地形?(2)你最喜欢哪种地形?(3)你们想设计自己喜欢的地形吗?2.引出课题:这节课就让我一起来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地形我设计)二.亲历探究,获取新知(一)确定探究方法1.师:如果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地形,大家可以选择什么样的软件?2.学生交流讨论。

3.确定运用LEGO搭建3D地形图。

(二)制定探究方案1.小组制定研究方案(1)师:你打算用LEGO软件搭建什么地形图?请小组讨论,并填写是记录单中的第一和第二项内容。

(2)小组汇报2.教师温馨提示:(1)尽可能选择多种形状的积木,将地形搭建得更精细;(2)可以选择不同颜色的积木区分地形中的不同元素;(3)搭建完成后,将作品命名为第几小组,保存到桌面上《地形图》的文件夹里,并填写记录单的第三项内容。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1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目标: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凹凸不平的。

3、观察描述5种常见地形的特点。

4、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

能看地形图。

教学难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

教学准备:典型的地形地貌图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的课件、地形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出示地球仪)其实地球仪就是一个缩小版的地球,(用手摸地球仪的表面)感觉地球仪的表面是怎么样的?(光滑的,平整的),实际上地球的表面是平滑的吗?那是怎么样的?都有些什么?(高山、河流、平原……),我们把地球表面的高山、平原、高原,这些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的形态称为地形,这节课老师将和孩子们一起探索地球表面的地形。

(板书课题)二、进行探究,认识地形1、孩子们,你们去旅游过吗?都到过哪些地方旅游?能给我们说说那里的地形吗?2、(出示图片)在看图片的时候,要想想它是什么地形?这种地形有什么特点?3、不同的地形,有不同的特点,刚才大家看到的其实就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地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形的特点。

4、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5、孩子们知道了这五种常见地形的特点,下面我们来把几种地形的特点做一个汇总。

6、除了这些常见的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还有很多,比如雪山、峡谷,沙漠……7、能说说我们的家乡会理有哪些地形吗?三、观察世界地形图,进行交流。

1、同学们,刚才的这些地形在地形图上都能找到它。

地形图,是普通地图的一种,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我们可以在它们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在地形图上分别用什么颜色来表示各种地形的,还有什么地形?你能从上面获得哪些信息?据统计,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这样我们的陆地面积就少了,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让学生知道五种主要地形的特点及学会观看地形图,并根据不同的方法分析判断某个地方属于什么地形。

从单元中看本课,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激发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了解到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知道些什么,关注什么,困难在哪里,为后面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奠定基础。

课文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地形”“观察地形图”;“地形”是贯穿整个单元的主题。

二、学情分析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五年级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对如何看地形图,以及祖国的地形特点已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对地形方面的知识有一定的积累,也去过一些有特色的景点,关于看地形图,他们是有一定基础的。

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一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从而更好的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目标1、知道地形包括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3、能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4、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

5、培养学生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一些能反映自己曾经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地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这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形的基本特征,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和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形现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地形的了解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系统化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思考,帮助他们建立地形的基本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了解各种地形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分析,培养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地球表面的五种基本地形的识别和描述。

难点:地形特征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地形图片和模型,用于展示和讨论。

2.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用于分析和解释。

3.划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地形。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表面是什么样子的?”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五种基本地形的图片和模型,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地形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定一个地形进行研究和讨论。

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地形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形案例,如家乡的地形、旅游景点等。

4.巩固(10分钟)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组的研究成果。

其他组的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提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农业、建筑、交通等。

小学科学教案: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类型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地形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利用图片、模型等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各种地形。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关爱地球,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

2. 各种地形的特点。

难点:1. 地形类型的识别与区分。

2. 地形特点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教师资源:1. 地形图片、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地形分类及特点的相关资料。

学生资源:1. 笔记本、彩笔等记录工具。

2. 小组合作学习准备。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表面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地球表面都有哪些地形吗?”Step 2:探究地形分类1. 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片,总结各种地形的名称。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各种地形的特点。

Step 3:学习地形特点1. 教师展示各种地形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地形特点。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各种地形的特征。

Step 4:实践与应用1. 组织学生进行地形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观察、描述地形的能力。

Step 5: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观察周围的地形,描述其特点,并绘制一幅地形图。

2. 收集有关地形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识别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深入了解地形的形成和变化。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对地理科学产生兴趣,关爱地球,珍惜资源。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3.1、地球表面地形》word教案

教科小学科学五上《3.1、地球表面地形》word教案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课目标】科学看法:1.地形包含高原、高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2.地球表面有河流、大海、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曲折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1.观察描述常有地形的特色 .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大海等的地形 .感情、态度、价值观:培育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采集相关的信息 .【教课要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色.【教课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色,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色 .【教课准备】分组器械:学生早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课过程】一、引入1.教师用课件展现自己到外处旅行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觉到那边的地形吗?你能谈谈它的地形特色吗?学生回答,教师合适纠正并增补介绍地形特色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可以取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谈谈那边的地名,有什么特色,地形是如何的.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1.学生初步交流展现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求情楚地形地貌的种类,能简单描述其特色.2.教师增补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增补介绍,联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色.平原:宽广平展,起伏很小;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绵延不停的低矮山丘构成;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宽阔,四周以显然的斜坡为界;山地:地势较高,曲折起伏,崇山峻岭;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3.认识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色呢?教师出示家乡地形的照片或课件,学生回答后增补介绍,并填表板书 .地名地形特色4. 小组交流,统计地形 .学生自己带来的照片在组内交流,说出地形地貌的类型,简单描述其特色,整理并做好地形统计记录,完成上边表格.5.报告、小结 .三、观察地形图1.引入 .刚刚我们交流了各自的照片,几张照片可以反响出我们整个家乡的以及整个国家的地形吗?我想光凭我们的照片是很难认识清楚的. 整个地球表面的地形又是如何的呢?因此,今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礼物. 请看!(教师出示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希望在它们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好的认识(师板书课题:地球表面的地形).2.初步观察地形图 .这三张地形图固然范围不一样样,可是它们却有一些共同的特色,你发现了吗?你知道上边不一样的颜色所代表的意思吗?学生观察并回答 .3.教师增补介绍地形图的相关知识 .地形图,是一般地图的一种,是按必定比率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地点和高程的一种正射投影图 . 它用符号和颜色来表示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一般在图上都有比率尺和图例 . 如深浅不一样的棕色和褐色分别表示海拔 2000 米— 50 00 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 . 白色表示终年积雪的山岳,常常都在 6000 米以上 . 深浅不一样的蓝色表示各种深度的大海4.小组观察地形图从地形图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世界地形图和中国地形图,交流并注意记录从地形图中获取的信息.5.报告、小结 .四、拓展延长1.关于地球的表面,我们还知道些什么呢?交流、讨论 .2.小结并提出:地球表面的地形会不会发生变化呢?是什么力量在作用它发生变化呢?下节课我们将连续研究.五. 课后活动采集相关地形地貌发生变化,特别是火山和地震惹起的地形地貌变化的资料,最好是文字加图片 .。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1

《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教材内容: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第一课;执教班级:五年级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二、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教材内容的安排: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本课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

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第一、学生看地形视频、图片资料,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地形类型及地貌特征;第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会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由于农村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大家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要考虑到,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一些典型的地形特点展开,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等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教师演示:一些典型地形地貌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5分钟)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能不能向同学们介绍你最喜欢的地方。

说说去过的地名,有什么特点?1.先同学之间交流、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情境中探究在兴趣中发展——《地球表面的地形》教学设计谈【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地球表面的地形》是教科版五上《科学》教材“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从单元内容编排结构来看,本课内容具有总起作用。

教材内容的安排,大致让学生了解认识地球表面的地形及整体概况。

这是学生初步认识地形图的一课,让学生通过实际图片再到地形图的一个过程,从而初步认识观察地形图的方法,同时这样的观察又是开放的、具有探究性。

【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以后学习地球内部运动和外力作用引起的地表变化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中主要安排了两个活动内容:一、我们所看到过的地形,这一活动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曾经去过的地形来相对应说出这一地形特点的地貌特征。

这一认识从实到形,是学生认识事物的一个转变;二、观察地形图,这一活动步骤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进一步观察地形图来了解我国地形结构和地球表面地貌特征状况。

【学情分析】本课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将会引发学生讨论和交流有关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一些话题,为此在教学活动充分采用各种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地形,根据地形的特点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然后根据一些感性的认识,使学生能从地形图中认识各种各样的地形。

由于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狭窄,对一些科学术语等都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从学生较为熟悉的地形特点展开,也可以从认识家乡地形开始,再进行拓展,以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能更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丘陵、峡谷、平原等;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过程与方法: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地形;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信息。

【教学重难点】1.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2.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3.了解地形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理解“地利”在战争中的地位。

【教学准备】课件、实验报告单、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谁去过黄山?觉得那里怎么样?那里的地形和咱们这里一样吗?(不一样,黄山的山都好高。

)2、课件出示世界地图:你们知道地球有多少种地形吗?出示中国地图:我国又有哪些地形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

板书课题。

【点评】学生对旅游过的景点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容易回忆出相关地形的记忆。

接着,直接以著名景点黄山和家乡地形的比较,引出不同地形的概念,顺其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学习地形特点。

1、看看这些地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进行讨论。

(1)课件出示典型地形图片,学生讲解,教师补充介绍。

问:你给大家介绍什么地形?还有吗? 平原:低平而宽广。

盆地: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

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

丘陵:海拔不高,山顶浑圆。

这些都是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你能记住它们的特点了吗?【点评】以图片的形式,尤其是熟悉的景区图片加深学生对不同地形的认识,从而进行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

(2)你能把这个连出来吗?课件出示题目。

平原高原山地 丘陵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地势高而崎岖,峰峦高耸 海拔不高、山顶浑圆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地球表面的地形【点评】连线题的设计直接让学生认识五种基本地形的不同特点,形象生动,便于孩子们加深记忆。

(3)这里还有一个地形,你认识吗?课件出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照片。

(峡谷:深度大于宽度,坡度较陡的谷地。

)看图介绍“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知识,请去过的同学说说那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2、老师来考考你们,你现在知道自己去过的地方是什么地形了吗?能给大家介绍吗?拿出老师课前发的《地形报告单》,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每人至少填一个地方的地形,填好后一起交流。

(1)学生填写报告单。

(2)交流汇报,巩固所学。

(可以投影展示,学生上台介绍。

)【点评】用投影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把填写的表格进行交流、展示,自评、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便于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学习地形图。

1、对于我们熟悉的地方我们能知道那里是什么地形,可对于我们不熟悉的地方怎么办呢?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推荐一个能很快的知道某个地方的地形的工具。

它的名字叫做地形图。

(课件出示)瞧,这是地形图,和平时见的地图一样吗?重点指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特点,发现图中颜色的不同。

2、你知道地形图上不同的颜色都代表什么意思吗?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的结论填写在《地图报告单》上。

课件出示表格,小组边讨论边填写。

【点评】报告单的使用形象地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地形图的特点。

3、这里有个词要搞清楚:海拔高度是什么意思?(下定义:是以海平面为起点,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师:所以我们说地形图上颜色越深,表示地方的海拔高度越高。

4、出示地形图顺口溜,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很容易记住图上的地形。

黄高蓝水绿平原,沙漠黑点一片片,棕紫表示更高地,白色终年积雪寒。

【点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5、出示中国地形图:好,请大家看看我们国家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呢?我国地形西高东低老师用手势形象地举例说明:就像楼道中的楼梯一样,一个楼梯挨着一个楼梯呈阶梯分布。

【点评】结合生活实际的事例,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巩固所学。

6.大家学得真不错,为了奖励你们,老师请你们来看一段关于地形的视频。

(课件播放“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等地形特点的视频介绍。

)【点评】这段视频对本课的地形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地形特点的整体记忆的,信息技术的手段的使用恰到好处。

(1)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知道的地形都有什么特点吗?(鼓励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话记忆地形,如:高原像厨师的帽子,又平又高;丘陵像起伏的波浪,圆圆的,连在一片……)(2)学生课堂编写地形顺口溜:厨师帽子像高原,起伏波浪像丘陵,马路低平像平原,又高又险是山地,还有脸盆像盆地。

【点评】这个环节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总结,把一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

课题亮点是地形顺口溜的编写充分体现出孩子们对地形知识的掌握和体会,效果非常好,童心童趣十足。

四、巩固所学,制作模型1.现在老师请大家利用我们今天学的知识来个小比赛。

拿出准备好的橡皮泥,纸盒盖子做底部,请四人小组合作来做一个简单的地形模型,注意利用橡皮泥的颜色和不同地形的特点。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

3.展示介绍,交流。

【点评】动手操作是科学课堂上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可以充分把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理解进行结合,增探究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自己的感悟中巩固所学。

同时培养学生在活动中善于合作意识,在学习中积极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

动手制作模型,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五、联系生活,拓展所学1、同学们,学习了地形的知识后,你知道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地形更好的生产与生活呢?请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相关图片介绍,加深理解。

)【点评】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可以认识到地形对人类生活的巨大作用,明白要利用地形特点进行更好地生产、生活。

2、课外拓展:(1)老师告诉你们,地形在战争中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所以,古今中外能征善战的军事家,都把地形看作军队战斗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孙子兵法》中就有一篇是专门讲地形的。

另一位军事家孙膑也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就是打胜仗的重要条件。

他在这里所说的"地利",主要指的也是地形条件。

(板书:地利)(2)大家手里有一份老师给你们的抗日战争中《平型关战役》的资料,仔细看看,想一想八路军是怎样利用地形打赢这场战争的? (讨论交流)【点评】地形在战争中的作用属于教师引申的内容,这部分的资料是想让学生明白掌握好地形知识,可以更好地保家卫国。

五、总结、布置作业1、同学们,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你还有什么问题吗?2、现在形成的地形以前就是这样的吗?以后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

3.布置作业:(1)收集你喜欢的不同地貌的照片和相关资料,制作一份手抄报。

(2)人类怎样利用地形特点更好地生产、生活?【设计特色简述】1.注重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通过精美的课件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图文并茂的详实资料,使抽象的科学知识生动起来,便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了他们的实际能力。

2.教师善于指导和鼓励学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学习,如:记录单的使用,课外知识的拓展等,把学习成果加以表现,并进行广泛的交流、展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锻炼自己的能力,使成果在交流的基础上得以升华,让学生的才智得到发展。

3.地形模型的制作是本课的一个活动亮点,使课堂所学与学生动手操作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科学的意识。

同时注重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展示他们充满个性的学习成果。

4.教师为学生拓展了大量的关于地形的在各方面的作用的知识,使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

并设计相关的练习让整合在课外加以延伸,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附【板书设计】地球表面的地形平原高原盆地地利丘陵山地……【学生记录单设计】1.地球表面的地形报告单班级: 组别:2.观察地形图报告单11 3.平型关战役平型关是山西东北的一个著名要塞,地势十分险要,是太原的门户。

这里是一道很狭长的古道,沟谷全长7公里左右,两边是高数丈的陡崖。

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集中大量兵力,企图在三个月内歼灭中国。

到1937年9月底,日军进攻矛头直指太原。

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中国军队决定誓死保卫平型关。

根据平型关的地形特点,八路军115师决定以隐蔽伏击手段,歼灭来犯的日军。

一切布置停当后,115师主力于9月25日零时整装出发。

此时天降大雨,部队冒雨前进。

经过一夜行军,115师于拂晓前全部秘密进入阵地进行隐蔽。

而日军对此毫无察觉。

不久,日军乘汽车100余辆,沿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缓缓开近,全部进入115师的伏击圈内。

115师抓住宝贵战机,立即命令全线突然开火。

一时间,枪声大作。

遭到打击的日军不知所措,乱做一团。

115师趁机发起猛攻,从山上向日军猛冲过来,分几路将日军压缩在峡谷中。

负责阻击敌军的386团第二营抢占制高点,以密集火力,打得敌军无处藏身。

这次战役,八路军115师击毙日军号称精锐部队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取得了中国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