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压技术复习资料(含答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内燃机增压概论

1、什么是增压

借助于装在发动机上的专用的增压装置,预先压缩进入气缸的空气,以提高进入气缸的充气密度。

2、内燃机增压的目的

内燃机增压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并降低排放,不在于提高经济性。

3、增压度

增压后的发动机功率与不增压时发动机功率之比。

4、增压对内燃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噪声的影响:

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假定增压前后n和α保持不变。

1.增压后,部分排气能量被利用,进气得到压缩,换气过程形成正的泵气功,指示热效率ηi略有增加。

2.机械效率ηm也随着增压度的提高有所提高。

3.增压后,ρs增加,若采用中冷技术,ρs会更高。

4.因为有扫气作用,缸内残余废气系数降低,减少对进气的加热作用,充气系数ηv提高。

柴油机增压后对排放、噪音的影响

(1)CO:增压后,燃料雾化、混合均有所改善,CO消除反应加快,排放中CO 含量有所减少。

(2) THC:增压后,由于较非增压富氧,缸内温度较高,燃烧反应加快,因而HC消除反应增强,排放中HC含量减少。

(3) NOx:生成条件高温、富氧、高温下的停留时间。

对于自然吸气柴油机,如果只简单地采用增压措施,可能会因为过量空气系数增大和燃烧温度的升高而导致NO增加。

(4) PM:生成条件高温、缺氧。

1)增压后,可显著增大进气密度,增加缸内可用的空气量,过量空气系数α增加,PM排放降低。

2)增压后,缸内压力增加,燃料湿壁现象等减少,有利于降低PM排放。

3)同时采用高压燃油喷射、共轨电控喷射、低排放燃烧室和中心喷嘴四气阀技术,并提高燃油雾化质量,改善燃烧过程,则可有效地控制PM排放。

(5)噪音:燃烧噪音、进排气系统噪音和机械噪音

1)增压后,滞燃期缩短,压升率降低,燃烧噪音减小。

2)增压器的设置,进排气噪音也有所减少。如增压器的涡轮机可以衰减排气所产生的噪音。

稳定工况可降低噪音3-5dB,低负荷降低噪音效果较差。

5、内燃机的增压方式

1、机械增压

2、排气涡轮增压

3、气波增压

4、复合增压

6、汽油机增压的主要技术障碍

(1)热负荷:增压后,汽油机整体温度水平提高,热负荷问题加重

(2)爆燃:汽油机增压后,混合气压缩后的压力、温度增高,将促使爆燃的发生。

(3)混合气的调节:传统化油器使用增压技术后难以精确控制混合气的浓度

(4)对增压器的特殊要求

7、增压器涡轮转子轴的布置型式不同的分类

外支承式、内支承式、内外支承式、悬臂支承式(结构简图及其特点)

1外支承式

两个轴承位于转轴的两端

1) 结构简图

2) 特点

转子稳定性好;

轴承远离叶轮,轴向空间大,便于考虑油水气的密封;

轴承可采用单独的润滑系统,减小轴承受高温气体的影响;

因为增压器轴中部可以加工成大尺寸,刚性较大,而在支承轴颈处便可以适当作得小些,因此轴承表面的切线速度较低,有利于轴承的寿命和可靠性;

轴承在外端,也便于检查和更换轴承,不必拆下转子,可维护性好。

2 内支承式

两个轴承位于工作轮之间

1) 结构简图

2)特点

结构简单、尺寸及重量小;

压气机可轴向进气,流阻损失;

清洗工作轮比较容易,且不会因为轴承而破坏转子的平衡。

3内外支承式

两个轴承分别布置在转轴的一端和两个工作轮之间

1)结构简图

2)特点

压气机能轴向进气;

涡轮端密封较容易安排;

可局部拆卸零件,进行清洗叶轮;

尺寸及重量介于内、外支承式之间;

轴承间主轴可以作得较粗,轴承间距又较第一种方案短。所以临界转速较高;

4 悬臂支承式

压气机叶轮和涡轮叶轮背对背,轴承都在压气机一侧

1)结构简图

2)特点

轴承均在低温处,有利于轴承工作;

两个叶轮可做成一体,结构紧凑,质量和尺寸最小;

涡轮盘可得到较好的冷却,漏气损失小;

压气机与涡轮背靠背,从而减少了气体与转盘的摩擦损失。

8、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可变混流式涡轮增压技术

可变两级涡轮增压技术

复合增压技术

第二章发动机排气能量的利用

1、排气最大可用能

排气等熵膨胀到大气压力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

2、能量传递的损失:

1)流经排气门处的节流损失;

2)流经各种缩口处的节流损失;

3)管道面积突扩时的流动损失;

4)不同参数气流渗混和撞击形成的损失;

5)由于气体的粘性而形成的靡擦损失:

6)气流向外界散热所形成的能量损失。

3、降低能量传递的措施

1) 应使排气门的通流面积尽可能大;

2) 应力求管道光顺、没有缩口;

3) 排气总管内径做的与歧管内径一样大,以避免突扩损失;

4) 使用顺着气流的斜向接头,以避免撞击损失;

5) 力求管壁光滑,减少摩擦;

6) 排气管使用绝热材料包裹以隔热。

4、排气能量传递效率

涡轮进口处气体的可用能量与排气门前气体的可用能量之比

5、脉冲能量利用系数:

6、脉冲系统与定压系统比较

(1)脉冲増压系统优点:排气能量利用系数高,低工况性能好;扫气易于组织,对二冲程有利;加速性好。

缺点:二缸一歧管时,排气管抽空,节流损失大;排气管太长时,反射压力波对扫气会产生干扰;成本高;结构复杂。

(1)定压増压系统

优点:可采用涡轮全进气,压力波动小涡轮效率高;多缸时,排气管结构简单;增压器布置自由;柴油机转速不因压力波干扰而受限;涡轮流通面积小,可选择小増压器。

缺点:加速性差,低负荷性能差;扫气量小;部分负荷时有时扫气倒流 ;低转速,高转矩时,増压压力下降较大;在缸数少时,排气管容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