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化解决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化解决方案
1. 背景
本校即将步入校院两级管理,随着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学院管理内容、体制等方面都与传统管理有所区别,为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信息化是一条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及有助于领导者的决策分析,为支持校院两级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为2007年迎接国家教育部评估打下基础。
由于学校管理即将由原“过程管理”为主转变为“目标管理”为主,导致校、院两级管理内容与管理模式发生变化,原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与重心也一样要随之发生相应改变。传统的校级管理对数据操作主要是进行添加、修改、删除,推行“二级管理”之后其数据管理主要职能发生根本变化,由数据操作为主转变为以数据分析为主;二级学院则相应要增加对自身人力资源数据、教学过程数据、科研数据、目标考核、质量考核等数据进行增加、修改、删除等管理功能,同时在二级学院管理中也迫切要求对原基于传统手工管理的过程(如毕业生管理、党务管理)等建立相应信息化子系统。
2. 两级管理信息化开发模式
结构化开发方法是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存
在开发周期过长,与用户思维习惯脱节等缺点(如用户的需求是一个不断明确过程,但结构化开发方法要求用户需求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就十分明确,这与实际情况是不符合的)。若采用该方法,则首先从学校整体出发构建系统,但学校整体又是由各个学院及一些职能部门组成的,需要在短期内清楚了解各学院及各部门对信息化的需求本身就是一个难题,要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更是一个难题,更有甚者,有些系统本身是不适合在全校层次上建立,而是要在学院层次上建立的,如授课质量评价系统,不同的学院,不同的课程应该有自己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若只建立一个针对全校所有课程的评价系统必然导致数据冗余、难以体现学院与课程个性的缺点,从而不利于课程建设、不利于教师积极性发挥等问题。与此同时,结构化开发方法还要求一次性投入可观的建设经费,这种模式具有相当大的信息化投资风险。作为一个反面的例子,我国曾提出一种由国家林业局统一建立林业信息化方案,该方案旨在建立从国家林业
局到基层林业单位都适用的系统,但结果是迟迟未能推行,原因是难以得到一个满足各地林业基层单位的信息需求集合。
本方案采用一种与前者完全相反的管理信息化模式(如图1所示),即一开始就
浙江林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图1 校院两级管理信息化模式从二级学院信息化着手,以二级学
院为基本单位,在分析基础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分阶段分批进
全局模式
子模式1 子模式2 ……子模式n
生命科学学院园林艺术学院
行开发子系统,已开发的子系统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投入使用,不
断修改完善,不断积累基础数据,在提高管理效率同时为后期整
个学校信息分析与知识挖掘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建立打下基础。方
案优点:
(1)投资风险小。
方案从二级学院管理信息化着手,信息需求范围小,需求容易分析;在分析基础信息需求上,各个子系统均以项目形式进行启动,开发一个运行一个,见效快,根据信息化需求的紧急程度,投资可以分期分批进行,投资风险小。
(2)开发周期短。
系统开发以二级学院为单位,采用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方式,从一个试点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逐步向其它学院推广,同时推广也不追求大而全,而是将成熟的子系统先行推广应用,不成熟的子系统进一步完善后再推广,开发周期明显缩短。
(3)可操作性强。
系统开发不是一开始就基于整个学校的全局抽象,而是基于各个学院的具体应用,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
(4)系统操作速度快。
各个二级学院的所有数据操作均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进行,系统操作速度明显比所有学院都在一个全校的数据中心上操作快,同时并发操作更易于控制。
(5)全局集成容易进行。
系统运行后,所有数据都是经过规范化的。并且,在系统开发一开始就将基础数据格式进行统一(来源于人事处、教务处等管理部门的基础数据格式),为后期全校整体模式集成打下基础。这体现的是一种分布式应用与集成分析技术。
3. 二级学院信息化建设内容。
根据二级学院的主要管理任务、目标,并结合2007 年将要进行的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要求,对其流程进行分析,提出总体建设框架(如图 2 所示)。
主要内容包括:党务管理、学生管理、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实验室管理、办公自动化管理、图书资料管理等。
建设期限为从本方案正式确定之日起至2006 年12 月止。第一期从本方案正式确定起至2005年9月;第二期从2005年10月起至2006年6月止;第三期从2006年7 月至2006 年12 月止。
本着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根据现实需求的紧急程度,以立项方式带动信息化建设,并以信息化的薄弱点为突破口,暂定第一期建设内容如下:(1)基础信息标准化,包括:①“二级学院信息系统”业务流程与数据流程分析②表命名规则与字段规则(含代码设计)建立并论证;③基础数据格式制定(2)“学生管理”中的“毕业生管理信息化”;(3)“人事管理”中的“教职工基本信息管理”子系统建立;
(4)
“教学管理”中“授课质量评价与监控系统” ;(5)在线课程管理子系统(含授课情况查询)(6)“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初步建立。
通过第一期建设的实践,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整体建设方案。
4. 方案建设基本要求考虑到后期的全局应用、维护的方便性等,针对各个项目提出如下
基本要求。
(1)基础数据格式规范化。基础数据包括:学生、教职工、课程等。其规范化为
后期全局应用打下基础。
(2)系统基于WEB开发。基于WEE开发使系统后期维护更加容易进行。
(3)为便于整个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各项目操作界面应保证相同风格。
5. 项目管理
(1)立项流程确定项目联系人项目联系人提出功能需求书项目主持人申报项目项目评审立项验收。
(2)项目负责人资格项目立项除有利于学院信息化发展外,同时试图通过该过程提高教师科研素质,并结合项目开发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项目负责人必须是本学院教师,并要求结合项目培养本院学生1~2 名。
(3)项目实行联系人制度,由与项目密切相关的部门指派联系人,参与项目需求分析、功能设计、运行结果评价等工作,配合项目负责人开发工作。
(4)项目论证根据项目申报情况,成立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论证、评议。一经立项,项目经费划拨到项目主持人的项目经费卡,每项建设经费1000~5000 元,在学院业务费中列支。项目主持人可根据项目要求自主使用经费。
专家组由信息化小组有关成员、具有实际开发经验人员、以及相关项目的联系人
组成。
(5)本着“谁开发谁受益”原则,项目开发成功后,以产品方式出售系统使用权,项目开发者可以从中提取60%经费归个人所有,20%归所在学科, 2 0%归学院所有。
信息工程学院信息化小组
200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