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梳理word版本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整理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整理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整理资料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难点1、同级运算的顺序:①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一减数减数=被减数一差被减数=差+减数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余数=被除数-商×除数2、含两级运算的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④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3、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②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③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④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⑤0不能作除数。

例如:5除以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

0除以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4、解决租船问题时,尽量乘坐人均租金便宜的船、尽量没有空余座位时最省钱。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重难点1、画平面图时,先确定图形有几层,再确定每层的小正方形有几个。

2、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也可能是相同的。

3、通过三个方向观察的图形可以确定立体物体的形状。

4、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从同一方向进行观察,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第三单元《运算律》重难点1、加法交换律、结合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2、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2~4页重点: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知识点一:加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已知部分,求总量,用加法计算。

知识点二:减法的意义1.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已知总量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知识点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材5~8页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及0不能作除数的原因。

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知识点二:除法的意义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知识点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在没有余数的除法里,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知识点四:有关0的运算有关0的运算:a+0=a,a-0=a,a-a=0,a×0=0,0×0=0,0÷a=0(a≠0)括号教材9页重点:掌握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明确括号对运算顺序和运算结果的影响。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资料集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整数加法(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整数减法(1)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2)被减数=差+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3)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3)1和任何数相乘都得任何数.(4)一个因数×一个因数 =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4、整数除法(1)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2)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3)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4)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5、与0有关的运算“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 0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6、四则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算。

7、设计方案:租船问题学校组织去游玩,一共48个人参加,大船限乘5人,每只大船的租金的25元;小船限坐3人,每只小船的租金是20元;怎么租船最省钱?方案一:全部租大船48÷5=9(只)……3(人) 9+1=10(人) 10×25=250(元)方案二:全部租小船48÷3=16(只) 16×20=320(元)方案三:租9只大船,一只小船9×25+1×20=245(元)答:租9只大船,1只小船最省钱。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观察时,先确定看到的图形有几层(列),每层(列)的小正方体有几列(层)。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各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教学内容: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11/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在练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P13/例6(0的运算)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第四课时:已有基础: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目标: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人教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点单元)①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②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本单元要求会列综合算式)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①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说清方向、角度、长度三个要素)②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互换位置进行地点描述:注意相对性)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单元)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②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单元)①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②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五单元:三角形①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②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点单元)重难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包括小数的简便验算)第七单元:统计①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②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四则运算1、运算顺序:①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③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①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②任何一个数乘0得0。

③0不能做除数。

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④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0做除数没有意义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找不到一个数与0相乘得5。

二、观察物体(二)1、正确辨认从上面、前面、左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2、观察物体有诀窍,先数看到几个面,再看它的排列法,画图形时要注意,只分上下画数量。

3、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4、从同一个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图形有可能一样,也有可能不一样。

5、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才能更全面地认识一个物体。

三、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②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③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或交换减数的位置。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四年级班姓名: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 +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略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 0”的运算(1)、“ 0”不能够做除数;(2)、一个数加上 0 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 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 0 相乘,仍得 0;字母表示:a×0=0 (6)、0 除以任何非 0 的数,还得 0;字母表示:0÷a(a≠ 0)=0 (7)、 0÷0 得不到固定的商 ;5 ÷0 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

a ÷a=1(a 不为 0)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若是只有加、减法也许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序次计算。

6、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7、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序次依照以上的计算序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目的重难点第一单元四那么运算单元教学目的1. 结合详细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那么运算的意义,掌握四那么运算中各局部间的关系,对四那么运算知识进展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 认识中括号,掌握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展简单的四那么混合运算。

3. 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那么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

4. 通过数学学习,进步抽象概括才能,养成认真审题、独立考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四那么运算的意义、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

单元教学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比拟难于理解。

课时安排:建议用 5 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局部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 2、 3 页内容教学目的:1. 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根底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并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

2. 通过知识的迁移理解,掌握新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才能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

3. 深入理解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络。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加减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并能灵敏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及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局部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 5 页及 6 页例 3 相关内容。

教学目的: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2.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才能,体会乘除法和生活的亲密联络。

3. 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在解决问题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培养独立考虑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并掌握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时:课题:和 0 有关的四那么运算教学内容:教科书 6 页例 3 及相关内容教学目的:1. 会计算和 0 有关的运算,并理解和 0 有关的运算的意义。

(完整word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人教版)

(完整word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人教版)

(完整word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重难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各单元重点、难点分析第一单元:四则运算(重点单元)①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②难点:正确计算三步式题,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本单元要求会列综合算式)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①重点: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说清方向、角度、长度三个要素)②难点: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互换位置进行地点描述:注意相对性)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单元)①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②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重点单元)①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②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五单元:三角形①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

②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重点单元)重难点: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包括小数的简便验算)第七单元:统计① 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②难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1 / 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难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四位数的概念与写法。

2.学会四位数的读法,包括读整数和读小数。

3.掌握四位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其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4.熟练掌握四位数的比较大小和排序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四位数的位值概念和计数规律。

2.掌握四位数加法和减法中进位和退位的运算方法。

3.利用四位数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包括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境。

4.理解四位数的大小比较原理和排序规则。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物品数量、年龄数字、价格等日常生活中的数字情境,培养对四位数的概念和认知。

2.利用教学工具和教具,如数字卡片、计算器等,帮助学生进行四位数的读写和计算练。

3.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四位数的加减法运算和应用。

4.使用游戏和竞赛等互动方式,增加学生对四位数大小比较和排序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评估
1.通过口头问答、练册作业等形式,检查学生对四位数概念、读写和计算的掌握情况。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或项目任务,评估学生能否独立运用四位数解决实际问题。

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表现,评估其对四位数大小比较和排序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馈与调整
1.根据评估结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掌握四位数的难点和困惑。

2.针对学生容易出错和理解困难的部分,进行个别辅导和巩固训练。

3.结合学生的反馈和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关于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重点难点的简要总结和建议,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汇总复习建议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 重点知识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减法是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加法中,和=加数+ 加数,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乘法中,积= 因数×因数,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如果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 难点-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含义,尤其是在解决复杂问题中运用这种关系。

-正确处理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特别是多层括号的情况,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3. 考点-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或解决简单问题,如已知和与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

-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常以脱式计算的形式考查,要求准确遵循运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1. 重点知识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或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例如,通过观察一个由多个正方体搭建的立体图形,描述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根据视图还原物体:根据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想象和还原出物体的形状,培养空间观念。

2. 难点-从斜方向观察物体的视图判断,以及根据给出的三个方向视图准确还原立体图形,需要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

-对于复杂的组合几何体,准确分析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尤其是有遮挡情况的判断。

3. 考点-给出立体图形,选择从不同方向看到的视图,以选择题或判断题形式出现。

-根据给定的几个方向视图,画出或选择正确的立体图形,多为操作题或选择题。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1. 重点知识点-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和加法结合律((a + b)+ c = a +(b + c)),能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如计算25 + 36 + 75,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得到(25 + 75)+ 36 = 136。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重难点梳理

金州实验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梳理胡建军开头:1、、、、、、、2、看教师用书,下载图片,选择其中我感受较深的地方和大家交流。

一,整学期课时安排:重点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整体是中间大,两头小,其中重中之重是有关小数的内容,占了两个单元,共计20课时,其一个内容就占了整学期新知识的约五分之二。

二,四则运算(一)表:在老师用书里,每一个单元的教材说明里面,都列了一个表出来,这个表清晰地把第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都用表格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比如第一单元的就在第16页,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有很好的作用。

(二)主题图:打开第一单元,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幅“冰天雪地”的主题图,主题图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图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26人,冰雕区有180人。

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连贯性很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通过我班的孩子们考试的情况我发现,他们完成解决问题比较难,一部分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无法在考试时得到高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题没能很好地完成。

从刚才出示的表上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到四课时的内容都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四)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

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

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这种习惯终究会养成。

(五)运算顺序:A、用笔标注:B,用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进行引导三.位置与方向(一)确定位置1、向学生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表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难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难点四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难点学习资料。

一、四则运算。

1. 运算顺序。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例如:25 + 75 - 30 = 100 - 30 = 70;12×5÷6 = 60÷6 = 10。

-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比如:20+3×5 = 20 + 15 = 35;48÷6 - 4=8 - 4 = 4。

-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例如:[12+(8 - 5)]×2=[12 + 3]×2 = 15×2 = 30。

2. 关于0的运算。

- 0不能作除数。

-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如5+0 = 5。

-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如8 - 0 = 8。

-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如5 - 5 = 0。

-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如3×0 = 0。

-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如0÷5 = 0。

二、观察物体(二)1.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 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图。

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立体图形,从前面看可能是4个小正方形排成一行;从上面看可能是2行,第一行3个小正方形,第二行1个小正方形靠右;从左面看可能是2个小正方形排成一列。

- 能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还原立体图形,这需要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可以先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初步猜测,再结合其他两个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调整。

三、运算定律。

1. 加法运算定律。

-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b=b + a。

例如:3+5 = 5+3 = 8。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州实验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重难点梳理胡建军开头:1、、、、、、、2、看教师用书,下载图片,选择其中我感受较深的地方和大家交流。

一,整学期课时安排:重点是: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三角形,整体是中间大,两头小,其中重中之重是有关小数的内容,占了两个单元,共计20课时,其一个内容就占了整学期新知识的约五分之二。

二,四则运算(一)表:在老师用书里,每一个单元的教材说明里面,都列了一个表出来,这个表清晰地把第一个单元的主要内容都用表格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比如第一单元的就在第16页,对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有很好的作用。

(二)主题图:打开第一单元,迎面而来的就是一幅“冰天雪地”的主题图,主题图从活动区域指示牌上可以看出滑雪区、滑冰区和冰雕区,场景图中还给出了三条信息:滑冰区有72人,滑雪区有26人,冰雕区有180人。

给学生提问题提供了数据。

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

连贯性很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解决问题:通过我班的孩子们考试的情况我发现,他们完成解决问题比较难,一部分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无法在考试时得到高分,往往是解决问题的题没能很好地完成。

从刚才出示的表上大家可以看到,第一到四课时的内容都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四)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本单元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其中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又是重点和难点之一。

教学时,要注意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在叙述解题思路时,要引导学生透过数看到量,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如,可引导学生这样描述思路“先算出每天接待多少人,再计算6天接待多少人”。

不要停留在“先用987÷3,再乘6”的描述方式上。

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这种习惯终究会养成。

(五)运算顺序:A、用笔标注:B,用尊敬长辈的良好习惯进行引导三.位置与方向(一)确定位置1、向学生介绍物体所在方向的一般表述。

学生在交流例1的结果时,可能会出现两种答案:东偏北30°或北偏东60°,教师应告诉学生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例如,本例题中1号检查点的方向,一般说成“东偏北30°”。

2、“做一做”中,我犯了一个错,那就是没有认真备课,导致引导学生做错了,直到学生提醒我才改过来,我希望老师们不要犯我一样的错。

(第二题填了东偏南的方向上,实际应该填东偏南30度,少填了30度)(二)绘制物体位置:可充分利用插图进行教学:插图中,三个孩子说的两句话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是先确定方向,二是,用一厘米表示多少米。

(三)相对位置:教材的要求有的原话:“目的是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但在具体的作业中,却不只是要求体会而已,还要说出来,结果孩子们做不出来,这时我想到在前面的教学中,、、于是,我就把最大的那个拿出来,把相对的两个物体画在黑板上,要学生两步走,一是把两物体连线,二是把“方向标”以上北下南的方向放在一个物体的位置,确定方向并量出夹角。

四、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整体上把握:从表中我们看出,本单元分成三部分,一是加法定律,二是乘法定律,三是简便方法。

我们从心里知道这个编排意图,更便于我们自己总结,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总结,让孩子们的知识系统化。

2、主题图。

本节教材的三道例题,都是由主题图引出的,讲的是王叔叔骑车旅行中的有关数学问题、、、、其中,小精灵说的话:“李叔叔准备骑车旅行一个星期。

”对于解答例1无关紧要,但能为后面引出例2、例3埋下伏笔。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逐步生成连贯的情境,逐步生成后续的问题,使本节的教学在内容与表现形式上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2、例3时:教材设计的四个加数,其中两个可以凑成整百数,另两个可以凑成整十数,旨在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

这里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而是适当留白,并提出:你是怎样计算的?你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留白进行引导。

(二)乘法定律2、在教学例2时,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让学生先根据问题试着从主题图中找到所需的条件,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并计算。

通常,根据不同的解题思路会有学生列出(25×5)×2与25×(5×2)两种算式,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计算顺序不同,但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计算结果也相同,所以能用等号把这两个算式连起来。

这里,还可让学生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到两个算式虽然结果相同,但后一个算式计算起来更简便。

接着,可以让学生再自己编出几个类似例2这样的算式,以积累更丰富的感性认识。

这种方式也可用在其它两个定律的推导过程中。

(三)简便运算此节给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运用简便运算时,学生容易错,于是重点就是在要分清出现的题目是哪一种情况,是连减、连除还是乘除,弄清楚后对号入座。

五、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小数的产生和意义1、概念重要:本单元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非常重要,是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

如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还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

再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既是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小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的基础。

这些知识逻辑性比较强,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们得采用适宜的措施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

2、主题图简要地呈现了“小数产生”的过程: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还需要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等较小的单位来量,从而产生了小数。

不过,根据实际情况,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米尺,于是我是让学生量课本,看看有多少厘米,得不到整数时,同样能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产生。

3、数位顺序表:小数数位顺序表的整理,可以为学生系统理解小数的意义,同时为学习“小数读写”“比较小数大小”“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提供重要的基础。

而且关于计数单位及数位的区别,常会出现在试题中,所以很重要。

第一步认识小数的组成也就是由三部分组成,第二步,根据数位明确计数单位,第三步明确从小数点向右数分别是十分位、百分位,从而推出数位顺序表。

4、小数基本性质:也就是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书上的方法是让学生去量0.1米 0.10米 0.100米的纸条,我改了一下,前一天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让他们回去后,裁0.1米0.10米 0.100米的纸条,写上数据。

第二天上课时,就说要检查家庭作业,当孩子们拿出这些纸条时,有几个大胆一点的孩子不但炫耀自己的纸条,还大声说:老师,这些纸条是一样长的。

我说不可能吧,大家比一比,孩子们一比后,确实是一样的,我问怎么回事,孩子们说:小数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我再问他们是怎么知道的,他们说书上有的,我问哪里,于是大家打开书找,找到后,我表扬了他们,然后大家齐声朗读并进行巩固练习。

我没有去给学生分析为什么,因为我怕讲不清楚,让孩子们云里雾里的,反而搞不混淆。

5、比较大小:学生在初学小数时,往往会用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来比较小数的大小,误认为小数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于是,我总结出两句话六个字让孩子记住,用这样的方法来进行,那就是:对数位,高位起。

6、小数点移动: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变长金箍棒打小妖的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移动与金箍棒的长短的关系,探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想如果从以下三方面去着手,可能效果不错。

一,一边叙述故事一边把书上四个等式展示出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小数点的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这一个过程。

二,如书上所提示,先从上往下观察,然后从下往上观察,一边观察一边说感受。

三,集体完成下面的真空题。

7,例6和例7是配合例5对小数点的移动的巩固和拓展,为了让孩子简单轻松地记住,我让孩子们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记:小数乘以或除以整十整百的时乘数有几个0,就向右移几位除数有几个0,就向左移几位六、三角形(一)高:关于三角形的高,书上是这样定义的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关于钝角三角形的高,教师用书是这样说的:“要注意的是在钝角三角形两条短边上做的高在三角形外,学生比较难理解,在小学阶段不作要求。

”可在实际题时,还得知道,不然一些题,尤其是五年级上期的求图形面积时就要用到,建议老师们挤个时间专门讲一讲。

2、三角形有三条高,学生易把对应的高与底搞混淆,我们可强调高与对应的底一定是垂直的。

(二)稳定性除了让学生看书上的三张图片感受以外,还可让学生站起来看学校周围建房时所搭的架子,学生亲眼看到的,比我们说给他们听有效果。

(三)三角形的分类教材的基本思路是把这一节内容分成按角分和按边分,按角分类容易做到,但按边分就困难,所以教师用书上这样强调:“为避免增加学生的负担,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四)三角形的内角和关于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教学,我觉得我们学校有位老师上公开课时所采用的方法就非常的好,一个是把三个角用量角器量出来后边,另一种是把角形的三个拼起来。

在我教学中,遇到学生说三个角加起来不是180度,我告诉他们是在量的时候有点误差,不知这种解释对不对。

为了让学生有三角形拼,可在前一天布置回去的家庭作业之一是用一张纸剪一个三角形,第二天在检查作业后让学生把这个三角形有三个角撕下来拼拼看,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角。

(让学生撕而不是剪,是因为以避免刀具入教室)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在本单元有这样几处要重视:1、竖式计算过程中的小数点要对齐。

2、一般情况下,运算结果的末位有0要去掉。

3、在算减法时要注意退位,学生很容易错。

4、课程标准里面对学生的要求以三步以内的计算为主。

第七单元:统计强调在完成统计图时先描点再连线。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一)本单元是植树问题,明白间隔的意义是学好本单元内容的基础。

为了让孩子们懂得间隔的意思,我、、、、、(二)是本单元共有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为两端栽树的情况,第二课时为两端不栽的情况,第三课时是封闭方阵的中栽树的算法。

为了讲解方便,我拓展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只有一端栽的情况,这就带领学生总结出:两端栽:棵数=间隔数+1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只一端栽:棵数=间隔数(三)数学广角的内容,那是以前我们当学生时没有接触到的,它具有更广阔的发散思维,其规律性更隐蔽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