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分类规程
零部件分类标准
零部件分类标准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维护汽车,需要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分类。
以下是汽车零部件分类标准,分为七个部分:
●发动机部件
发动机部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以下部分:
●汽缸体和汽缸盖
●活塞和活塞环
●曲轴和轴承
●气门和气门导管
●燃油喷射系统部件
●冷却系统部件
传动部件
传动部件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到车轮,包括以下部分:
●离合器部件
●变速器部件
●主轴和从动轴部件
●差速器部件
●传动轴部件
行驶部件
行驶部件与汽车的行驶相关,包括以下部分:
●车轮和轮胎
●悬挂部件
●车架和车身部件
●驾驶室部件
操作部件
操作部件用于控制汽车的行驶和操作,包括以下部分:
●方向盘和转向器部件
●制动系统部件
●油门踏板和加速踏板部件
●手柄和开关部件
外观部件
外观部件用于保护和装饰汽车的外观,包括以下部分:
●车漆和车身装饰件
●玻璃和窗框部件
●保险杠和车身护板部件
●雨刷器部件
电子部件
电子部件用于控制和监控汽车的各项功能,包括以下部分:
●电控单元(ECU)和传感器
●音响和导航系统部件
●安全气囊系统部件
●电子控制悬架系统部件
空调部件
空调部件用于调节车内温度和湿度,包括以下部分:
●空调压缩机和冷凝器部件
●空调滤清器和鼓风机部件
●控制面板和调节器部件通过以上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维护汽车,
提高汽车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汽车零部件分类规程
汽车零部件分类规程2020 汽车产品基础知识汽车零部件分类与编号——汽车零部件分类规范温仔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汽车零部件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及相关概念;制定了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和零部件分类编号规则。
以利于汽车生产企业设计人员方便、快捷、准确地编制零部件代号,同时提升企业零部件管理能力。
目次前言 (2)1.概述 (3)1.1汽车零部件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3)1.2 概念 (3)2.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 (4)2.1汽车结构 (4)2.2汽车零部件总体分类 (5)3.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 (7)3.1汽车零部件编号表达式 (7)3.2零部件编号代码含义 (8)4.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9)前言为了便于企业规范零部件管理,提高采购、物流、仓诸和生产的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防止错漏装的发生。
在充分学习汽车行业标准QC/T 265《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的基础上。
结合汽车产品的特点编制了《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系列资料。
《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分为五部分,即:《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发动机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底盘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电器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车身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等。
本文主要概述了汽车零部件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及相关概念;制定了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和零部件分类编号规则。
以利于汽车生产企业设计人员方便、快捷、准确地编制零部件代号,同时提升企业零部件管理能力。
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1.概述1.1汽车零部件分类的目的和意义本人曾经去一家小型电动车厂帮忙一个月,该厂给我最深的应像是一个字:乱!设计部门不给零部件编号,采购部门要向供应商反复解释采购的是什么件,仓储部门要找一个件费时费力,生产部门错装经常发生,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大多数零部件未分类管理,也没有一一对应的编码。
因此,汽车零部件分类及编号的目的和意义就是:1)便于零部件管理;2)提高采购、物流、仓诸和生产的工作效率;3)提高产品质量,防止错漏装的发生。
最全汽车零部件分类一览表
最全汽车零部件分类一览表汽车是由许多零部件组成的复杂机械结构。
了解不同汽车零部件以及它们的分类对于汽车维修和了解汽车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份最全的汽车零部件分类一览表:1. 发动机部件:- 汽缸:发动机的主要部分,用于燃烧燃料产生动力。
- 活塞:位于汽缸内的移动部件,通过压缩气体产生能量。
- 钢琴梁:支撑活塞,使其上下运动。
- 曲轴:将活塞运动转换为旋转运动,驱动车辆。
- 缸盖:覆盖汽缸顶部,保护发动机内部元件。
2. 燃油系统:- 燃油泵:将燃油从燃油箱抽取并送入发动机。
- 燃油滤清器:过滤燃油中的杂质,保护发动机组件。
- 燃油喷油嘴:将燃油喷入发动机内部。
- 燃油储罐:存储和供应燃油给燃油系统。
3. 传动系统:- 变速器:将发动机的转动力传递到车轮上。
- 离合器:连接和断开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动力传输。
- 驱动轴:将发动机的转动力传递到车轮上。
- 差速器:允许车轮以不同速度旋转,以适应转弯时的需求。
4. 制动系统:- 刹车盘:与车轮连接,在制动时提供摩擦力。
- 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通过摩擦减速车辆。
- 刹车油管:将制动油从主缸传输到刹车片。
5. 悬挂系统:- 减震器:减少车身的震动和颠簸。
- 弹簧:支撑车身并缓冲颠簸。
- 悬挂臂:连接车轮和车身的组件。
这只是汽车零部件分类的一小部分。
了解不同零部件的功能和位置将帮助您更好理解汽车的工作原理,并为维修和保养提供指导。
以上仅为简要说明,更多详细内容可以参考汽车维修手册和专业资料进行研究和了解。
汽车零部件归类说明
汽车零部件归类说明汽车零部件归类是指根据其功能和作用,将汽车所使用的各种零部件进行分类和归纳。
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机械装置,由众多的零部件组成,每个零部件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相互配合才能使汽车正常运行。
下面将对汽车零部件进行归类说明。
1. 发动机部件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是产生动力的核心部件。
发动机部件包括汽缸、活塞、曲轴、连杆、气门等。
汽缸是发动机的工作室,活塞在汽缸内上下运动,通过连杆连接曲轴,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再经过气门的开闭控制进出气体,从而产生动力。
2. 传动部件传动部件负责将发动机产生的动力传递给车轮,使汽车能够行驶。
传动部件主要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差速器等。
离合器用于控制发动机与变速器的连接和分离,使发动机与变速器能够顺利换挡。
变速器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提供不同的速度和扭矩输出。
传动轴将动力传递到车轮上,差速器则用于使车轮能够独立旋转,保证车辆的稳定性。
3. 悬挂部件悬挂部件用于支撑和连接车身和车轮,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悬挂性能和舒适性。
悬挂部件主要包括弹簧、减震器、悬挂臂等。
弹簧用于支撑车身重量并吸收道路颠簸,减震器则用于缓冲和控制车身的运动,使车辆在行驶中更加稳定。
悬挂臂连接车轮和车身,起到支撑和转向的作用。
4. 刹车部件刹车部件用于控制车辆的停止和减速,确保行车安全。
刹车部件主要包括刹车片、刹车盘、刹车管路等。
刹车片与刹车盘摩擦产生阻力,使车辆减速或停止。
刹车管路用于传递刹车指令,将刹车力量传递到刹车片和刹车盘上。
5. 电气部件电气部件负责汽车的电力供应和控制系统。
电气部件包括电瓶、发电机、电动机、电线等。
电瓶储存电能,发电机通过发电将汽车发动机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供应给电气设备。
电动机则用于驱动汽车的辅助设备,如风扇、空调压缩机等。
电线负责将电力传递到各个电气设备。
6. 点火部件点火部件用于启动发动机,提供点火能量。
点火部件主要包括点火线圈、火花塞等。
汽车配件的分类方法
汽车配件的分类方法汽车配件可以按照以下几种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1. 根据用途分类:
- 发动机系统配件:如发动机组件、曲轴、活塞等
- 车身系统配件:如车门、车窗、挡风玻璃等
- 底盘系统配件:如悬挂系统、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等- 电气系统配件:如电瓶、发电机、启动机等
- 冷却系统配件:如散热器、水泵等
- 空调系统配件:如压缩机、冷凝器等
- 点火系统配件:如火花塞、线圈等
2. 根据位置分类:
- 外部配件:如车轮、前后大灯、后视镜等
- 内部配件:如座椅、方向盘、空调控制面板等
- 发动机室配件:如曲轴、活塞、油泵等
3. 根据材质分类:
- 金属配件:如铁制制动盘、铝制发动机罩等
- 塑料配件:如塑料制前后保险杠、内饰件等
- 橡胶配件:如橡胶密封圈、橡胶悬挂件等
4. 根据品牌分类:
- 原厂配件:由汽车制造商提供的官方配件
- 副厂配件:由汽车配件制造商生产的非原厂配件
5. 根据功能分类:
- 维修类配件:如刹车片、机油、滤清器等
- 改装类配件:如运动套件、排气管、空气滤清器等
- 装饰类配件:如脚垫、座套、后备箱垫等
这些分类方法只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式,实际上还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分类,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选购适合的汽车配件。
汽车零部件分类
汽车零部件分类汽车零部件分类如下:1.发动机附件:包括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进气系统和排气系统。
2.传动系统附件:包括飞轮、压盘、离合器片、变速器、换挡控制机构、传动轴、轮毂等。
3.制动系统附件:包括制动总泵、制动分泵、真空助力器、制动踏板总成、制动盘、制动鼓、制动片、制动油管、ABS泵等。
5.转向系统附件:包括转向节、转向器、转向柱、方向盘、转向横拉杆等。
6.驱动系统附件和悬架附件:包括钢圈、轮胎、前轴、后轮轴、摆臂、球头、减震器、螺旋弹簧等。
7.点火装置:包括火花塞、高压线、点火线圈、点火开关、点火模块等。
8.燃油附件:包括燃油泵、燃油管、燃油滤清器、喷油器、燃油压力调节器、油箱等。
9.冷却附件:水泵、水管、散热器(水箱)、散热器风扇。
10.润滑附件:油泵、机油滤清器滤芯和机油压力传感器。
1.电气和仪表附件:包括传感器、PUW通风阀、灯、电子控制单元、开关、空调、线束、保险丝、电机、继电器、喇叭、执行器、灯、防雾灯、室内灯、前照灯、前转向灯、侧转向灯、后组合灯、牌照灯、各种灯泡等。
12.交换机和空调,包括组合开关、玻璃升降开关、温控开关、压缩机、冷凝器、干燥瓶、空调管道、蒸发器、风扇、空调风扇等。
13.传感器:包括水温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空气温度传感器、空气流量计、油压传感器、氧传感器、爆震传感器等。
14.车身部分:包括保险杠、车门、翼子板、挡风玻璃、立柱、座椅、中控台、发动机盖、行李箱盖、天窗、车顶、门锁、扶手、地板、门槛等。
15.其他配件:安全气囊、安全带等。
汽车常用零件有哪些包括喷油器、悬架、主减速器、蓄电池、油冷却器、变速箱、正规皮带、气缸、轮胎、传动轴、传感器、润滑油等。
其中,需要定期更换的配套件包括机油、机油滤芯、空气滤芯、汽油滤清器、刹车油、刹车片、轮胎、雨刮器、防冻液、火花塞等。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类(二)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类(二)汽车零部件行业分类汽车零部件是指构成整车的各个组成部分,其种类繁多,功能各异。
下面将针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分类,并进行相关说明。
动力系统部件•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负责提供动力和驱动整个车辆运行。
•变速器:用于调整发动机功率输出和车速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车辆的变速和行驶。
•燃油系统:包括油箱、供油管路、喷油嘴等部件,用于储存和供应燃油,并将燃油喷射到发动机中进行燃烧。
•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催化器等部件,用于排出发动机燃烧后产生的废气,净化废气并减少噪音。
底盘系统部件•悬挂系统:用于支撑和减震车辆,提高车辆行驶的平稳性和舒适性。
•制动系统:包括制动片、刹车盘等部件,用于减速和停车。
•轮胎与车轮:提供车辆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支持车辆行驶。
•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机构、转向轴等部件,用于控制车辆前轮的转向。
车身系统部件•车身框架:作为整车的骨架,为各个零部件提供支撑和固定。
•内饰部件:包括座椅、仪表盘、中控台等部件,提供乘车空间和驾驶者操作便利性。
•外饰部件:包括车身板金及外观装饰部件,保护车辆内部零部件,并提供车辆外观美观。
电器与电子系统部件•电池与充电系统:为车辆提供电力,用于启动发动机和驱动各种电器设备。
•灯光系统:包括大灯、尾灯等部件,提供照明和信号。
•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单元、刹车控制单元等电子设备,用于监测和控制车辆的各项功能。
以上是对汽车零部件行业分类的一个简要概述,其中涵盖了动力系统部件、底盘系统部件、车身系统部件以及电器与电子系统部件等方面。
不同的零部件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一辆完整的汽车。
汽车配件分类国家标准
汽车配件分类国家标准汽车配件是指安装在汽车上,用来改善汽车性能、功能、外观和安全性能的各种零部件。
汽车配件的分类国家标准是为了规范汽车配件的生产、销售和使用,以保障汽车行驶安全和用户权益。
根据国家标准,汽车配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动力系统配件。
动力系统配件是指与汽车动力系统相关的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传动轴、离合器、差速器等。
这些配件对汽车的动力传输和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直接影响汽车的性能和安全性能。
2. 制动系统配件。
制动系统配件是指汽车的制动装置及其相关零部件,包括制动盘、制动片、制动液、制动总泵等。
制动系统是汽车安全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和驾驶员及乘客的生命安全。
3. 悬挂系统配件。
悬挂系统配件是指汽车的悬挂装置及其相关零部件,包括减震器、弹簧、悬挂臂、转向节等。
悬挂系统对汽车的操控性、舒适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性能和驾驶安全。
4. 电气系统配件。
电气系统配件是指汽车的电气设备及其相关零部件,包括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统、车灯、音响等。
电气系统是汽车正常运行和驾驶舒适的保障,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使用便利性和安全性能。
5. 内饰系统配件。
内饰系统配件是指汽车的内部装饰件及其相关零部件,包括座椅、仪表盘、中控台、空调出风口、内饰灯等。
内饰系统对汽车的舒适性和美观性有着重要影响,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乘坐舒适度。
6. 外观系统配件。
外观系统配件是指汽车的外部装饰件及其相关零部件,包括车身、车窗、车灯、车镜、轮毂等。
外观系统对汽车的外观美观和车辆识别有着重要影响,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汽车的外观品质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汽车配件分类国家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规范汽车配件生产、销售和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确保汽车配件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规定要求,才能有效保障汽车行驶安全和用户权益。
希望各相关企业和用户都能认真遵守国家标准,共同维护汽车行业的良好秩序和用户的切身利益。
汽配的分类和特点
汽配的分类和特点一、汽车配件的分类按汽车配件行业习惯的编号规则分为十大系,分别是:发动机系、润滑系、冷却系、燃油供给系、传动系、行驶系、转向系、制动系、电系(包括发电机、启动机、充电器及其附件)、通用杂件(包括汽车仪表、轴承和油封等)二、分类特点1.发动机系汽车发动机系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提供动力,是汽车运动。
其类型主要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
2. 润滑系汽车发动机是由很多零件装配而成的,有些零件是相对运动的配合副零件,润滑系统对这些运动零件起到润滑、清洗、冷却、密封、防腐、减震作用。
3.冷却系汽车发动机运转后,会产生热量,温度过高就会造成功率低下,冷却系就是保障发动机处于正常温度(80~90℃)范围内工作。
按冷却方式可分为水冷系和风冷系。
因水冷系工作可靠,现代汽车广泛使用水冷系。
4. 燃油供给系燃油供给系分汽油机燃油供给系和柴油机燃油供给系,汽油机燃油供又分为传统式燃油供给系和电控燃油供给系。
电控燃油供给系是应用电子技术来控制燃油喷射,精度高、灵敏度快,可提高发动机功率,燃油经济性好,排放低。
5. 传动系传动系统是使汽车产生驱动力的动力系统。
换言之,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
传动系具有减速、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6.行驶系行驶系的作用是安装各大总成的机架,不仅承受汽车本身的自重和载重量,而且还要承受道路作用于车轮上的反作用。
它有吸收振动,缓和冲击的装置,保证汽车平稳行驶。
7.转向系汽车上用来改变或恢复其行驶方向的专设机构称为汽车转向系统。
转向系的作用是根据汽车行驶方向的需要,操纵转向盘,改变汽车行驶的方向。
转向系根据结构不同可分为机械转向系和动力转向系两大类。
8.制动系制动系统是汽车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
汽车零部件的分类
汽车零部件的分类
汽车零部件依据不同标准可细分为多种类别:
1. 按功能划分:如发动机部件(含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等)、传动系统部件(变速器、传动轴等)、制动系统部件、转向系统部件、悬挂系统部件、电气系统部件等。
2. 按材料划分:金属部件(如铸铁、铝合金等)、非金属部件(塑料、橡胶等)。
3. 按用途划分:制造用零部件和维修用零部件。
4. 按库存管理策略分类:A类(高价值易损件如保险杠、发动机组件)、B类(常用维修件如螺丝、滤芯)、C类(装饰或低频更换件如脚垫、导航仪)。
综合来说,汽车零部件涵盖了车辆各个系统的组成元件,根据不同的功能、材质、使用场景和管理需要进行归类。
国家规定汽车零件ABC类
国家规定汽车零件ABC类
1、分类依据:配件单价高低,用量大小,重要程度,占用资金多少和订购难易程度等。
2、分类目录:A类资金占62%包括压风机L-42/7、主井、副井配件、主排水泵、采区排水泵MD450、40T刮板运输机、皮带运输机B=1000、B=800、B=650、MQT-85锚杆机、通用电器等。
B类资金占25%包括液压绞车、电机车、乳化泵、矿车配件、支护类、耙矸机、喷浆机、水泵、其他各类小功率水泵配件等。
C类资金占13%包括:风动潜水泵、矸石山配件、顶拉机配件、摆渡车、副井操车电动转载机、皮带电控、隔爆开关等、高位翻矸机、矿灯、充电架、风钻配件、风镐配件、钻机注浆泵、架线配件、密封件等。
汽车零部件分类规程
GFJW 801-01汽车零部件分类规范发布日期: 2019年月日实施日期:2019年月日工厂Plant更改记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汽车、半挂车的构成及各功能系统的分类。
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汽车、半挂车的总成和装置及零件号编制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汽车和半挂车的零件、总成和装置的编号。
本标准不适用于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的专用装置部分的零件、总成和装置的编号及汽车标准件和轴承的编号。
2.引用文件GFJW 001.1-01发动机功能系统分类明细GFJW 001.2-01底盘功能系统分类明细GFJW 001.3-01电器功能系统分类明细GFJW 001.4-01车身功能系统分类明细3.术语与定义2.1 组表示汽车各功能系统的分类。
组号也叫功能系统代号。
2.2 分组表示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顺序。
分组号也叫功能系统内分系统代号。
2.3 零部件包括总成、分总成、子总成、单元体、零件。
2.3.1 总成由数个零件、数个分总成或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而构成一定装配级别或某一功能形式的组合体,具有装配分解特性。
2.3.2 分总成由两个或多个零件与子总成一起采用装配工序组合而成,对总成有隶属装配级别关系。
2.3.3 子总成由两个或多个零件经装配工序或组合加工而成,对分总成有隶属装配级别关系。
2.3.4 单元体由零部件之间的任意组合而构成具有某一功能特征的功能组合体,通常能在不同环境独立工作。
2.3.5 零件不采用装配工序制成的单一成品、单个制件。
或由两个及以上连在一起具有规定功能,通常不能再分解的(如含油轴承、电容器等外购小总成)制件。
2.3.6 零部件号指汽车零部件实物的编号,亦包括为了技术、制造、管理需要而虚拟的产品号和管理号。
4.标准内容4.1汽车结构汽车产品主要由发动机(动力)、底盘、电器和车身四大部分构成。
4.2功能系统分类4.2.1发动机(动力)功能系统分类常规汽车产品的发动机主要分为发动机总成、供给系、排气系和冷却系等四大功能系统。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类(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分类(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分类1. 内燃机及相关零部件•发动机:包括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等不同类型。
•传动系统: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点火系统:包括火花塞、点火线圈等。
•润滑系统:包括机油、机油滤清器等。
•冷却系统:包括水泵、散热器等。
•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空气滤清器等。
•排气系统:包括排气管、排气净化器等。
2. 底盘及悬挂系统•轮胎与轮毂:包括各种规格的轮胎和轮毂。
•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盘、刹车片等。
•悬挂系统:包括悬挂弹簧、减震器等。
•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机构、转向轴等。
•底盘框架:包括车身及底盘的结构框架。
3. 电子与电气系统•电子系统:包括车载电脑、车载导航等。
•起动系统:包括启动电机、起动开关等。
•充电系统:包括发电机、蓄电池等。
•点亮系统:包括大灯、示宽灯等。
•信号系统:包括喇叭、转向灯等。
•控制系统:包括电控单元、传感器等。
4. 车身及装饰部件•钣金件:包括车身、车门、行李箱等。
•塑料件:包括前保险杠、仪表盘等。
•玻璃类:包括前风挡、侧窗等。
•内饰件:包括座椅、仪表台等。
•外饰件:包括车标、行李架等。
5. 燃油系统•燃油供应系统:包括燃油泵、喷油器等。
•油箱及管路:包括燃油箱、油管等。
•燃油过滤系统:包括燃油过滤器、油水分离器等。
6. 传动系统•传动轴:包括前传动轴、后传动轴等。
•传动联轴器:包括万向节、联轴器等。
•差速器:包括前后桥差速器等。
7. 汽车灯具系统•大灯:包括前大灯、后大灯等。
•转向灯:包括前转向灯、后转向灯等。
•刹车灯:包括后刹车灯、示宽灯等。
•前雾灯:包括前大灯下方的雾灯。
8. 安全及控制系统•安全气囊:包括驾驶员气囊、乘客气囊等。
•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ABS等。
•车身稳定控制系统:包括ESP等。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包括自适应巡航等。
9. 辅助设备及其他•空调系统:包括制冷压缩机、空调滤清器等。
•声音娱乐系统:包括音响、多媒体控制系统等。
•电动设备:包括电动窗、电动天窗等。
汽车零件编号规则
汽车零件编号规则(汽车零件分组号)主组10发动机总成1001发动机悬置1002气缸体1003气缸盖1004活塞及连杆1005曲轴及飞轮1006凸轮轴1007气门机构1008进排气歧管1009油底壳(机油盘)1010机油收集器1011机油泵1012机油粗滤器1013机油散热器1014曲轴箱通风装置1015发动机起动辅助装置1016分电器传动装置1017机油细滤器汽车零件编号规则(汽车零件分组号)--主组11~17主组11供给系1100供油系装置1101燃油箱1102副燃油箱1103燃油箱1104燃油管路1105燃油滤清器(含粗滤器) 1106燃油输油泵1107化油器1108油门操纵机构1109空气滤清器1110燃油喷射泵1117燃油细滤器1119增压中冷气主组12排气系1200排气系装置1201消声器1202排气系共振器1203消声器进排气管1204消声器隔热板1205排气净化装置主组13 冷却系1300冷却系装置1301散热器1302散热器悬置1303散热器水管及软管1304散热器盖1305放水开关1306调温器(节温器) 1307水泵1308风扇1309风扇护风罩1310散热器百叶窗1311膨胀箱(散热器) 1313风扇离合器主组16离合器1600离合器总成1601离合器1602离合器操纵机构主组17变速器1700变速器总成1701变速器1702变速器换档机构1703变速器换档操纵机构汽车零件编号规则(汽车零件分组号)--主组22~29 主组22传动轴2200传动轴装置2201后桥传动轴2202中桥传动轴2203前桥传动轴2204后桥第1中间传动轴2205中桥传动轴2206中桥中间传动轴2207后桥第2中间传动轴主组24后桥2400后桥总成2401后桥壳及半轴套管2402后桥主减速器2403后桥差速器及半轴主组25中桥2500中桥总成2501中桥壳及半轴套管2502中桥主减速器2503中桥差速器及半轴2507轴间差速器2506中桥差速锁及操纵机构主组28车架2800车架总成2801车架2802发动机护板2803前保险杠2804后保险杠2805牵引装置2806前拖钩(拖曳装置) 2807前牌照架2808后牌照架2809防护栏主组29汽车悬架2900汽车悬架装置2901前悬架总成2902前钢板弹簧2903前副钢板弹簧2904前悬架控制臂2905前减振器2906前悬架横向稳定装置2911后悬架总成2912后钢板弹簧2913后副钢板弹簧2915后减振器2916后悬架横向稳定装置2918平衡悬架汽车零件编号规则(汽车零件分组号)--主组30~35 主组30前轴3000前轴总成3001前轴及转向节3002转向拉杆主组31车轮及轮毂3100车轮及轮毂3101车轮3102车轮盖3103前轮毂3104后轮毂3105备胎架3106轮胎主组34转向器3400转向装置3401转向器3402转向盘3403转向器支架3404转向轴及万向节3406动力转向管路3407动力转向油泵3408动力转向油罐3409动力转向助力缸3410整体动力转向器主组35制动系3500制动系装置3501前制动器及制动毂3502后制动器及制动毂3504制动踏板及传动装置3505动总泵3506制动管路3507驻车制动器3508驻车制动操纵装置3509气制动空气压缩机3511气制动油水分离器3512气制动压力调节器3513气制动排气筒及支架3514气制动阀3515保险装置3516气制动快放阀3517气制动紧急制动阀3518气制动加速阀(继动阀) 3519制动气室3520气制动分离开关3521气制动接头3522挂车制动阀3523辅助制动装置3525制动压力调节阀3526手控制动阀3527感载阀3530弹簧制动缸3533双路阀3534压力保护阀3539真空助力气带制动总泵3551真空泵主组37电器设备3700电器设备3701发电机3702发电机调节阀3703蓄电池3704点火开关3705点火开关3706分电器3707火花塞及高压线3708起动机3709灯光总开关3710变光开关3711前照灯(前组合灯) 3712前小灯3713仪表灯3714内部照明灯及开关3715工作灯3716尾灯(后组合灯)3717牌照灯3718停车灯3719遮光装置3720制动灯开关3721喇叭3722电路保护装置(中间配电盒) 3723接线器3724电线束3725点烟器3726转向灯及操纵装置3729倒车灯及其开关3730挂车供电插座3731示廊灯3732雾灯3733侧位灯(侧反射器)3735组合开关3736电源总开关3737搭铁开关3740微电机3741刮水电机及开关3744暖风电机及开关3745冷风电机及开关3746门窗电机及开关3747洗涤电机及开关3748后风窗除霜装置3749散热器风扇电机及开关3750起动预热装置3754电磁阀3757气压警报开关3758车门信号开关主组38仪器仪表3800仪表装置3801仪表板3802车速里程表及软轴3803远光信号灯3804电钟3806燃油表3807机油温度表3808水温表3809气体温度表3810机油压力表3813转速表3815混合气点火器3818警报器3819蜂鸣器3820组合仪表主组39随车工具及附件3900随车工具及附件3901通用工具3903说明牌3904铭牌3910灭火器及附件3911轮胎气压表3913起重器3915活动扳手主组50车身(驾驶室) 5000车身总成5001车身固定装置5002车身(驾驶室)翻转机构5004车身(驾驶室)锁止机构主组51车身(驾驶室)地板5100车身地板总成5101车身地板零件5102车身地板护面5107车身地板盖板5108工具箱5109地毯5111进风口罩5112车身地板前纵梁5113车身地板后纵梁主组52风窗5200风窗总成5201风窗框5202风窗铰链5203风窗侧面玻璃5204风窗升降装置5205刮水器5206风窗玻璃及密封条5207风窗洗涤器主组53前围5300前围总成5301前围骨架及盖板(或前围零件) 5302前围护面围零件5303杂物箱5304前围通气孔5310仪表板????????? 5315高架箱主组54侧围5400侧围总成5401侧围骨架及盖板(或侧围零件) 5402侧围护面5403侧围窗?5404侧围升降机构5405中间支柱5406三角窗5408隔热层主组56后围总成5601后围骨架及盖板(或后围零件) 5602后围护面5603后围窗5604行李箱盖5605行李箱盖铰链及支柱5606行李箱盖锁及手柄5608行李箱护面5609行李架5610隔栅5613扰流板主组57顶盖5700顶盖总成5701顶盖骨架及盖板5702顶盖内护板5703顶盖通风窗5704顶盖外护板主组60车蓬及侧围6001车蓬骨架及侧围6002车蓬及侧围主组61前侧面车门6100前侧面车门总成6101车门骨架及盖板(或车门零件) 6102车门护面6103车门窗?6104车门玻璃升降器6105车门锁及手柄6106车门铰链?6107车门密封条6108车门开关结构6109车门限位机构主组68驾驶员座6800驾驶员座总成6801驾驶员座骨架6802驾驶员座骨架护面6803驾驶员座软垫6804驾驶员座调整机构6805驾驶员座靠背6807驾驶员座支架6808驾驶员座头枕主组69前座6900前座总成6901前座骨架6902前座骨架护面6903前座软垫6904前座调整机构6905前座靠背6906前座扶手6907前座支架6908前座头枕主组70 后座7000后座总成(卧铺总成) 7001后座骨架7002后座骨架护面7003后座软垫(卧铺软垫) 7004后座调整机构7005后座靠背7006后座扶手7007后座支架7008后座头枕主组79无线电设备7900无线电设备7901收放机7903天线7908录放机7909扩音器7910电话7911CD唱机主组81空气调节设备8100空调设备8101暖气设备8102除霜设备8103冷气压缩机8104车身强制通风设备8105冷凝器8106膨胀阀8107制冷器8108输氟导管8109贮液器8110吸气节流阀8111冷气附件8112空调操纵机构8113空气净化设备8114空调电器设备8115加温设备主组82附件8200附件8201内后视镜8202外后视镜8203烟灰盒8204遮阳板8205窗帘8212座椅安全带8219下视镜主组84车前板制件8400车前钣金零件8401散热器罩8402发动机罩及锁8403前翼板8405脚踏板主组85车箱8500车箱总成8501车箱底板8502车箱边板8503车箱后板8504车箱前板8505车箱板锁8506车箱挡泥板。
汽车配件的分类
汽车配件的分类一、按功能系统分类1. 发动机配件- 曲柄连杆机构:包括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曲轴、飞轮等。
活塞在气缸内上下运动,活塞环密封气缸,活塞销连接活塞与连杆,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曲轴输出动力,飞轮储存能量并使发动机运转平稳。
- 配气机构:如气门、气门弹簧、气门导管、挺柱、凸轮轴等。
气门控制进、排气通道的开闭,气门弹簧保证气门及时关闭且密封良好,气门导管引导气门运动,挺柱将凸轮轴的运动传递给气门,凸轮轴控制气门的开闭时间和升程。
- 燃油供给系统:像喷油嘴、油泵、燃油滤清器、油管等。
喷油嘴将燃油以雾状喷入气缸,油泵提供燃油压力,燃油滤清器过滤燃油中的杂质,油管输送燃油。
- 进气系统:空气滤清器、进气管、节气门等。
空气滤清器过滤进入发动机的空气,进气管将空气导入气缸,节气门控制进入发动机的空气量。
- 排气系统:排气管、三元催化器、消声器等。
排气管排出燃烧后的废气,三元催化器净化废气中的有害气体,消声器降低排气噪声。
- 润滑系统: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油底壳、机油散热器等。
机油泵将机油输送到发动机各部位进行润滑,机油滤清器过滤机油中的杂质,油底壳储存机油,机油散热器冷却机油。
- 冷却系统:水泵、散热器、冷却水管、节温器等。
水泵使冷却液循环,散热器散发冷却液的热量,冷却水管连接各冷却部件,节温器控制冷却液的循环路径。
2. 底盘配件- 传动系统:- 手动变速器:由变速齿轮、同步器、换挡机构等组成。
变速齿轮改变传动比,同步器使换挡平顺,换挡机构实现挡位的切换。
- 自动变速器:包括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
液力变矩器传递动力并实现一定的扭矩放大,行星齿轮机构改变传动比,液压控制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协同工作来控制换挡。
- 传动轴:连接变速器和驱动桥,传递动力。
- 差速器:安装在驱动桥内,使左右车轮能够以不同的转速转动,适应车辆转弯等情况。
- 行驶系统:- 车架:是汽车的基体,承载着车身和各部件的重量。
零部件分类标准
零部件分类标准
零部件的分类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维度进行划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零部件分类标准:
1. 功能分类:根据零部件的功能进行分类,例如引擎、传动系统、底盘系统、电子控制系统等。
2. 材料分类:根据零部件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分类,例如金属部件、塑料部件、橡胶部件等。
3. 外形分类:根据零部件的外形和结构特点进行分类,例如齿轮、轴承、密封件、管道等。
4. 使用环境分类:根据零部件所处的使用环境进行分类,例如发动机内部部件、车身外部部件、车内装饰部件等。
5. 生产工艺分类:根据零部件的生产工艺进行分类,例如铸造件、锻造件、冲压件、焊接件等。
6. 高频分类:根据零部件的使用频率进行分类,例如常用部件、易损耗部件、备用部件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零部件分类标准,实际上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行业特点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汽车零部件编 规则国标
QC/T 265-2004(2004-03-12发布,2004-08-01实施)代替QC/T 265-1999前言本标准在QC/T 265-1999《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即原ZB/TY04005-1989)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在内容和结构上有较大变化。
本标准与QC/T 265-1999在内容和结构上主要变化如下:——本标准在修订基础上将原来57个组号增加为64个组号;——本标准新增组号为40电线束、41汽车灯具、55车身装饰件、58乘员安全约束装置、59客车舱体与舱门、67中侧面车门、76卧铺;——本标准在原版本修订基础上将原来637个分组号增加为1026个;——本标准对在文中使用的有关汽车零部件名称给出了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增加汽车零部件组合模块编号供参考;——本标准增加汽车零部件组号、分组号中英文对照;——本标准将无独立使用功能的19分组"副变速器"合并到17分组"变速器";——本标准将原版本32分组"承载轴"更改为"附加桥(附加轴)";——本标准将原版本79分组"无线电设备"更改为"车用信息通讯与音像设备";——本标准新增零部件部分为近年来汽车行业所采用一些新零部件收录汇总组成;——本标准对原版本中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比较成熟的技术内容予以了保留。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C/T 265-1999。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姒庆、余博英、鲍东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B/TT 04005-1989、QC/T 265-1999。
QC/T 265-2004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各类汽车、半挂车的总成和装置及零件号编制的基本规则和方法。
汽车零部件归类说明
汽车零部件归类说明一、汽车零部件的概念所述“零件”是指组成轿车的不可分拆的单个制件。
它是汽车制造过程中的最基本单元。
所述“部件”是指由各种零件所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装置,是汽车中的一个独立组成部分。
二、汽车零部件的归类原则“零部件”归类应依次使用以下三种归类方法:1、按所属材质归;2、按税则列名归;3、归入税目8708项下。
三、常见汽车零部件的税则号列(二)其他常见按税则列名归类的汽车零部件:1、第40章:(1)硫化橡胶(硬化橡胶除外)制的异型材,不论是否切成一定长度(税号40.08);(2)硫化橡胶制的传动带(税号40.10);(3)橡胶轮胎、可互换胎面、轮胎衬带及内胎(税号40.11至40.13)。
2、第42章:皮革、再生皮革、钢纸等制的工具袋(税号42.02)3、第56章:(1)纺织材料制网(税号56.08);(2)纺织材料制缆绳(税号56.09)。
4、第49章:各种材料制印有文字、图案的印刷品(税号49.11)。
5、第57章:车用地毯。
6、第59章:(1)纺织材料制的传动带(税号59.10);(2)纺织材料制滤油器等(税号59.11)。
7、第70章:(1)钢化玻璃或层压玻璃制的未镶框的安全玻璃,不论是否成形(税号70.07);(2)已制成后视镜,不论是否镶框,未经光学加工(税号70.09);(3)车头灯的未镶框玻璃(税号70.14),以及一般归入第七十章的货品。
8、第82章:车用扳手、扳钳及其他工具9、第83章:(1)车锁(税号8301.20);(2)车用附件及架座。
例如,制成的串珠饰带;脚踏板;扶手杆、条及把手;遮帘用的配件(杆、托架、紧固件、弹簧机构等);车内行李架;开窗机件;专用烟灰缸;后车厢板扣件。
(税号83.02);(3)汽车号码牌(税号83.10)。
10、第84章:(1)发动机(包括配有齿轮箱的发动机)及其零件(税号8407、8708和8709);(2)泵、压缩机及风扇(品目84.13或84.14);(3)空气调节器(品目84.15);(4)滤油器、滤清器等(品目84.21);(5)风窗清洗机等喷射装置(品目84.24);(6)龙头、旋塞、阀门及类似装置(例如,散热器的放水龙头、内胎气门等)(品目84.81);(7)滚珠轴承或滚子轴承(品目84.82);(8)发动机内部传动零件(曲轴、凸轮轴、飞轮等)、速度计、转数计等用的软轴(品目84.83)。
汽配分类管理制度范文
汽配分类管理制度范文汽配分类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汽车配件(以下简称“汽配”)的分类管理,提高汽配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保障车辆运行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分配分类第一节基本分类1. 按功能分配(1) 动力系统配件:包括引擎、传动系统、燃油系统等。
(2) 操控系统配件:包括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
(3) 电器系统配件:包括点火系统、充电系统、照明系统等。
(4) 载体系统配件:包括车身、底盘、车架等。
2. 按交易渠道分配(1) 原厂配件:由汽车生产厂家或其指定厂家生产的配件,符合原车质量标准。
(2) 副厂配件:由非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配件,质量经过检验合格。
(3) 二手配件:经过处理和检验,能够正常使用的二手汽配。
第二节详细分类1. 动力系统配件详细分类(1) 引擎:包括汽油机、柴油机等。
(2) 传动系统:包括变速器、离合器等。
(3) 燃油系统:包括燃油泵、喷油嘴等。
2. 操控系统配件详细分类(1) 转向系统:包括方向盘、转向器等。
(2) 制动系统:包括刹车片、刹车盘等。
(3) 悬挂系统:包括减震器、弹簧等。
3. 电器系统配件详细分类(1) 点火系统:包括火花塞、点火线圈等。
(2) 充电系统:包括发电机、电池等。
(3) 照明系统:包括前照灯、尾灯等。
4. 载体系统配件详细分类(1) 车身:包括车门、车窗等。
(2) 底盘:包括前悬架、后悬架等。
(3) 车架:包括前纵梁、后纵梁等。
第三章管理要求第一节采购管理1. 汽车企业应按照实际需求,合理采购各类汽配。
2. 采购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汽配知识和采购经验,确保所采购的配件质量符合要求。
3. 采购应与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第二节入库管理1. 入库前,应对所购买的汽配进行检验,确保质量符合要求。
2. 入库时,应按照分类管理的要求,将汽配分类放置,并进行登记。
3. 汽配应安全存放,防止受潮、受热或受损。
第三节库存管理1. 库存应定期盘点,确保库存数量和质量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汽车产品基础知识
汽车零部件分类与编号
——汽车零部件分类规范
温仔
摘要:本文主要概述了汽车零部件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及相关概念;制定了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和零部件分类编号规则。
以利于汽车生产企业设计人员方便、快捷、准确地编制零部件代号,同时提升企业零部件管理能力。
目次
前言 (2)
1.概述 (3)
1.1汽车零部件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3)
1.2 概念 (3)
2.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 (4)
2.1汽车结构 (4)
2.2汽车零部件总体分类 (5)
3.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 (7)
3.1汽车零部件编号表达式 (7)
3.2零部件编号代码含义 (8)
4.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9)
前言
为了便于企业规范零部件管理,提高采购、物流、仓诸和生产的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防止错漏装的发生。
在充分学习汽车行业标准QC/T 265《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的基础上。
结合汽车产品的特点编制了《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系列资料。
《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分为五部分,即:《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发动机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底盘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电器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车身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等。
本文主要概述了汽车零部件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及相关概念;制定了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和零部件分类编号规则。
以利于汽车生产企业设计人员方便、快捷、准确地编制零部件代号,同时提升企业零部件管理能力。
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
1.概述
1.1汽车零部件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本人曾经去一家小型电动车厂帮忙一个月,该厂给我最深的应像是一个字:乱!设计部门不给零部件编号,采购部门要向供应商反复解释采购的是什么件,仓储部门要找一个件费时费力,生产部门错装经常发生,为什么呢?根本原因就是大多数零部件未分类管理,也没有一一对应的编码。
因此,汽车零部件分类及编号的目的和意义就是:
1)便于零部件管理;
2)提高采购、物流、仓诸和生产的工作效率;
3)提高产品质量,防止错漏装的发生。
1.2 概念
1.2.1 组
表示汽车各功能系统的分类。
组号也叫功能系统代号。
1.2.2 分组
表示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顺序。
分组号也叫功能系统内分系统代号。
1.2.3 零部件
包括总成、分总成、子总成、单元体、零件。
1.2.3.1 总成
由数个零件、数个分总成或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而构成一定装配级别或某一功能形式的组合体,具有装配分解特性。
1.2.3.2 分总成
由两个或多个零件与子总成一起采用装配工序组合而成,对总成有隶属装配级别关系。
1.2.3.3 子总成
由两个或多个零件经装配工序或组合加工而成,对分总成有隶属装配级别关系。
1.2.3.4 单元体
由零部件之间的任意组合而构成具有某一功能特征的功能组合体,通常能在不同环境独立工作。
1.2.3.5 零件
不采用装配工序制成的单一成品、单个制件。
或由两个及以上连在一起具有规定功能,通常不能再分解的(如含油轴承、电容器等外购小总成)制件。
1.2.3.6 零部件号
指汽车零部件实物的编号,亦包括为了技术、制造、管理需要而虚拟的产品号和管理号。
2.汽车零部件分类规则
2.1汽车结构
众所周知,汽车由发动机、底盘、电器和车身四大部分组成。
因汽车发展的
需要,后将随车工具和特种设备单列出来,如图1所示。
图1 汽车结构图
2.2汽车零部件总体分类
汽车行业标准QC/T 265《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将汽车零部件分为64组(也叫功能系统),本文初步介绍49种功能系统,详细的功能系统编号见《发动机功能系统分类明细》、《底盘功能系统分类明细》、《电器功能系统分类明细》和《车身功能系统分类明细》。
2.2.1发动机部分分类
发动机分为发动机总成、供给系、排气系和冷却系等四个功能系统。
对于新能源汽车增加了电动车驱动电机系统。
如图2所示。
图2 动力系统结构图
2.2.2底盘部分分类
底盘部分分为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四个系统,其中:传动系功能系统有:自动液力变速器、离合器、变速器、分动器、超速器、传动轴等6个功能系统;
行驶系有:、前桥、后桥、车架、汽车悬架、前轴、车轮及轮毂、附加桥(附加轴)、后轴等8个功能系统。
转向系和制动系为独立功能系统。
图3 底盘部分结构图
2.2.3电器部分分类
电器部分主要分为电子装置、电器设备、仪表仪器、电线束和汽车灯具等五个功能系统。
如图4所示。
图4 电器部分结构图
2.2.4车身部分分类
车身分为车身总成、车身地板、风窗、前围、侧围、车身装饰件、后围、顶盖、乘员安全约束装置、客车舱体与舱门、车篷及侧围、车门、座椅、车载信息通讯与声像设备、空气调节系统、附件、前后钣金件、车箱和车箱倾斜机构等功能系统。
图5 车身部分结构图
2.2.5随车工具及特种设备分类
随车工具及特种设备分为随车工具、特种设备和绞盘等三大功能系统。
图6 随车工具及特种设备结构图
3.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
3.1汽车零部件编号表达式
完整的汽车零部件编号表达式由企业名称代号、组号(功能系统代号)、分组号(分功能系统代号)、源码、零部件顺序号和变更代号构成。
零部件编号常见表达式如图7所示:
图7 汽车零部件编号表达式
3.2零部件编号代码含义
3.2.1 企业名称代号
当汽车零部件图样使用涉及知识产权或产品研发过程中需要标注企业名称代号时,可在最前面标注经有关部门批准的企业名称代号。
一般企业内部使用时,允许省略。
企业名称代号由两位或三位汉语拼音字母表示。
3.2.2 源码
源码用三位字母、数字或字母与数字混和表示,企业自定。
a) 描述设计来源:指设计管理部门或设计系列代码,由三位数字组成。
b) 描述车型中的构成:指车型代号或车型系列代号,由三位字母与数字混合组成。
c) 描述产品系列:指大总成系列代号,由三位字母组成。
3.2.3 组号(功能系统代号)
用2位数字表示汽车各功能系统分类代号,按顺序排列,见4.3。
3.2.4 分组号(分功能系统代号)
用4位数字表示各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顺序代号,按顺序排列,见4.3。
3.2.5 零部件顺序号
用3位数字表示功能系统内总成、分总成、子总成、单元体、零件等顺序代号,零部件顺序号表述应符合下列规则:
a) 总成的第三位应为零;
b) 零件第三位不得为零;
c) 3位数字为001~009,表示功能图、供应商图、装置图、原理图、布置图、系统图等为了技术、制造和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产品号和管理号;
d) 对称零件其上、前、左件应先编号为奇数,下、后、右件后编号且为偶数;
e) 共用图(包括表格图)的零部件顺序号一般应连续。
3.2.6 变更代号
变更代号为2位,可由字母、数字或字母与数字混和组成,由企业自定。
3.2.7 代替图零部件编号
对零件变化差别不大,或总成通过增加或减少某些零部件构成新的零件和总成后,在不影响其分类和功能的情况下,其编号一般在原编号的基础上仅改变其源码。
《汽车零部件编号规则》
4.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4.1发动机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详见:《发动机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4.2底盘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汽车零部件分类与编号详见:《底盘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4.3电器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详见:《电器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4.4车身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详见:《车身功能系统、内分系统的分类与编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