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吃空饷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防范和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

近来,随着财政供养人员队伍的逐年扩大,一些地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吃空饷‛事件接连曝光,造成较坏的社会影响,这已经损害了社会公平,侵蚀了公共财政资源,损害了政府形象和声誉,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警惕。

一、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吃空饷的主要几种方式。

1、财政供养人员在编不在岗。这里面又分三种情况:一是只拿工资不上班。人事工资关系挂在单位,主要精力主要是在生意场上。二是不上班拿部分工资。有些公职人员因夫妻两地分居或别处有更实惠的岗位、更好的发展前途(比如在职脱产攻读硕士、博士),但又下不了决心丢掉现在这个饭碗,就与单位私下协商,将自己的工资按一定比例分开,单位与个人各取其中一部分,双方各有所得,皆大欢喜。三是不上班工资让别人拿。自己停薪留职,别处高就,单位扣留工资,或充当办公经费,或将这些钱拿来另聘人员,或将这些钱贪污或私分。个人虽没落下钱,但财政照样损失,只是便宜了其他不相干的人。

2、人已死亡却不及时注销。人已去世多时,家属出于私心却迟迟不向单位报亡故,或单位已知晓但由于人事部门不尽责,不向人事、财政和社保部门报减员,一拖少则几个月多则达数年。这些部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依然向个人账户划拨工资,财政的钱就这样白白流失,事后知道了也存在人已不在了,碍于情面或者家属故意不给造成多拨

的很难追回。

3、调出不停发工资。人已调入其他单位或外地,但因为那边的福利低、补贴少或是想享受两份工资待遇,就迟迟不转工资关系,不到编制部门办理退编手续,依然享受着这边的高工资或拿着双份工资。衡水尽管工资水平较低,但是下面县区工资水平更低,一些人调往县区工资很不情愿调出,而且调出的人员多数是下面任职县长、书记,通过个人能量就可以工资仍然留在市里,但是县区见来了新的领导有时手续不全也会拨付工资,造成工资重发现象。

4、违纪、判刑工资不停发。一些原公职人员(多指一般工作人员。凡有一定级别的,都先由纪委查处,再移交司法机关,只要一判刑,一般随后就下文开除公职)已受刑入狱多年,开除手续却因不见刑事判决书(法院按法律规定,判决书不送达刑事犯罪人所在单位),迟迟不能办理。单位虽知道此人已经判刑,但揣着怕得罪人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不积极主动去法院复印判决书,以不见具体法律文书为借口,不去办理开除和停工资手续,使这些犯罪之人客观上仍然享受在职的待遇。

二、‚吃空饷‛现象存在的的原因。

客观原因而言,主要是薪酬拨付方与薪酬接受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薪酬是上级机关或人事、编制、财政等主管部门核定和拨付的,由于公共部门组织结构上纵向分层和横向分部的复杂性,导致信息不对称和信息流失,这为‚吃空饷‛现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客观基础。目前我们实行的工资银行代发,财政部门对单位的实际人员情况并不

了解,单位也感觉这部门经费并不到单位账户,人员工资多少并不需要用单位自己的经费去解决。

从主观方面看,‚吃空饷‛现象的产生是由于部门的自利性和公职人员的趋利性所决定的。在制度缺失、制度执行不力、监管缺乏的情况下,贪占公共资源的‘吃空饷’现象总是禁而不绝。

三、如何防范和杜绝‚吃空饷‛现象。

1、应该提高公共财政和人事制度的法制化程度,变现有的内部管理为社会管理。体制内人员薪酬是社会财富的积累,其使用、工资标准的制定、涨工资等问题,绝不是单位内部的问题,而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公共财政的问题,因此,相关人员的薪酬发放和人事动迁都应上升到法规和法律的层级,在法制化的层面操作,淡化内部管理的色彩。

2、健全财政统发工资共管机制。健全编制、人社、财政、预算单位共同负责的工资发放管理制度,规范程序,明确责任。预算单位要根据实际人数和实际岗位如实编列经费预算,如实申报工资,单位一把手要严格把关,切实负责,通过适当形式进行公示;编制部门严格控制编制数;人社部门严格按照国家工资政策标准,逐月核定工资标准;财政部门按照人社核准的人员和工资数据逐月发放工资。不断完善‚编制部门核准编制,人社部门核定人员和工资,财政核拨经费,银行代发到人,及时足额到位‛的统发工资流程式管理机制。几个部门应该建立起联网机制,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目前衡水全市供养人员14万人,单靠一个部门很难真正做到没有纰漏,每个部门在做

好自己工作的同时,也应该监督其他相关部门的工作,市县两级也应该协调配合,避免工资在市县同时发放。

3、探索开展统发工资指纹识别系统试点。充分利用指纹识别技术,通过采集财政统发工资人员的活体指纹、现场照片等个人图文信息资料,建立完整的个人身份资料数据库系统。系统通过定期获取财政统发工资数据库身份资料对财政统发工资人员进行身份认证。财政通过定期发放指纹采集反馈卡的形式,对数据库中统发工资人员进行定期鉴别、增补和清理。尽管这项工作前期需要投入很多的人力物力,但是真正运行起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防范‚吃空饷‛问题。

4、严格执行‚吃空饷‛责任追究制度。要建立监督举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财政、编制、人社部门定期对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发放情况进行集中检查,一旦发现‚吃空饷‛问题,依照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将违规超额发放工资部分及时追缴国库。要增强财务、政务公开透明度,确保群众对公职人员编制、岗位配备与职责、工资发放等等的知情权,通过群众监督和专门机构的监督检查,如此,‚吃空饷‛顽疾才有根除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