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中医特色提升急救能力

合集下载

中医抢救应急预案

中医抢救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中医抢救应急预案是为了确保在中医临床治疗过程中,针对突发急危重症患者,能够迅速、有效地开展抢救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伤亡,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预案适用于所有中医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中医馆等。

二、组织架构1. 成立中医抢救应急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医务科主任、护理部主任、急诊科主任等担任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建立中医抢救应急队伍,由各科室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护士组成。

三、抢救流程1. 发现患者病情危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告应急领导小组。

2. 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抢救应急队伍,携带抢救设备、药品赶赴现场。

3. 抢救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病情、意识、生命体征等。

4. 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以下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

(2)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必要的液体支持。

(3)根据病情给予中医特色治疗,如针灸、推拿、拔罐等。

(4)配合西医抢救措施,如吸氧、心肺复苏等。

5. 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抢救成功后,将患者转入相应科室继续治疗。

四、注意事项1. 加强中医抢救应急队伍的培训,提高其抢救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定期检查抢救设备、药品,确保其完好、充足。

3. 加强与西医抢救团队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提高抢救成功率。

4. 做好抢救记录,包括患者病情、抢救措施、抢救效果等。

5. 对抢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不断完善中医抢救应急预案。

五、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中医抢救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2. 演练内容包括:发现患者病情危急、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抢救、转科等。

3. 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进行总结,找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中医抢救应急预案将有助于提高中医医疗机构应对突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

《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24.09.13•【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政策解读9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召开新闻吹风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司长邢超,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肖文明,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中医医政处处长任晓波,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班文明,四川省射洪市中医院院长杨继芳就《关于加快推进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行了解读,主要内容如下:一、《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党的二十大作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的改革要求,县级中医医院作为县域中医药服务的龙头和我国中医药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足县域群众中医药服务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对于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建设健康中国、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发布,提出“以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为目标,强化体系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提出“公立医院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要求。

近年来,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医院搬迁了新的院址或者正在建设新的院区,医院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医院管理水平和医务人员素质有了一定提高。

但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仍有较大差距。

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解决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不够、综合救治能力不足、人才队伍短缺、管理水平和效能相对薄弱等制约县级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国家中医药局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国家药监局联合出台了《意见》。

医院急诊急救培训计划

医院急诊急救培训计划

医院急诊科工作计划xx年我们急诊科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实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凝聚全科医务人员力量,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急诊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急诊医疗服务质量,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加快我院急诊发展步伐。

制定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主题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有关要求,以维护健康,关爱生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科室宗旨,为把我科建设成为民众信赖、医院放心、医德高尚、医术高超的科室迈出坚实的步伐。

二、任务、目标和要求1.加强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学术(科)带头人及人才梯队应能满足急诊内涵建设需要为重点,有计划的进行中医药继续教育,年内派出参加各类与急诊救护学术活动达到15人次,在同等条件下,对中医药适宜技术方面的培训班,优先按排。

计划派出一名中医师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

很抓“三基三严”,加强病史询问及规范查体、大病历规范书写、抗生素合理使用等专项培训力度。

2.进一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完善急诊常见优势病种的诊疗常规,并在临床工作中执行。

提高处理急危重症的能力和诊疗质量,在急危重症救治中积极应用中医药,保障中医药的充分参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

提高特色病种的辩证论治水平、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提高检查与治疗的适宜性以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

提高重点急诊治疗率。

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中西医急救知识和技能,提高急危重症的中医药使用率.围绕“质量、安全、服务、价格”,狠抓内涵建设。

完善急诊、入院、手术“绿色通道”使急诊服务及时、安全、便捷、有效。

完善24小时急诊服务目录、急诊工作流程,与临床各科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认真做好应急预案管理,对大批量病员有分类管理的程序。

立足使急诊留观病人于24小时内诊断明确、病情稳定后安全入院.力争门诊诊疗人次达到50000人次;病人出院人次700人次;留观人次120人次;业务收入达到400万,药品收入占业收入比例下降5%。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一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

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

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

有条件可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布局应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设置,应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或中药配方颗粒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

第九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针灸器材(针灸针、艾条、刮痧板、火罐等)、中药结肠透析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施设备;设置急诊煎药室的,应配备煎药设备。

中医急救

中医急救

中医适宜技术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预案)中医适宜技术参与急诊急救,具有快速、简便、廉验,不受场地限制等优点。

在急诊急救工作中使用以下方法,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故作为我科急诊急救中医预案。

一、点穴急救法:点压合谷穴治晕厥合谷穴位于左右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稍靠近第二掌骨处。

当病人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原因导致晕厥、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的合谷穴。

持续按揉2分钟至3分钟后,晕厥等症状可消失。

点压至阳穴缓解心绞痛至阳穴位于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即取卧位、垂臂时,两侧肩胛角下缘经脊背连线的正中点处。

心绞痛发作时,患者常伴有胸部压迫感和窒息感。

此时,病人可手持一枚5分硬币,用硬币边缘按压至阳穴。

按压3分钟至6分钟,心绞痛即可缓解,若每日定时按压3次~4次至阳穴,即可预防心绞痛的发生。

点压足后跟止鼻衄发生鼻出血时,可以迅速掐捏足后跟(踝关节与跟骨之间的凹陷处)。

左鼻出血掐捏右足跟,右鼻出血掐捏左足跟,可立即止血。

点压阳陵泉穴治胆绞痛患者胆囊炎、胆结石症发作时可出现右上腹部剧烈绞痛,则可用点穴法止痛。

方法为:在右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寻找压痛点,即阳陵泉穴。

用两手大拇指分别按压两小腿的阳陵泉穴。

持续按摩两分钟,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点压三阴交穴治肾绞痛三阴交穴位于足内踝上方3寸处。

肾绞痛是泌尿系结石引起的肾区急性剧痛。

疼痛突然发作时,患者可用大拇指点压、揉按三阴交穴位。

反复按压揉3分钟至5分钟,肾绞痛即可缓解。

二、针刺急救法:1、晕厥本症是由于一时性脑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意识丧失。

多为患者平素体质虚弱,加之血管运动失调或神经精神因素不稳定而诱发。

取穴及治法:发作时取穴:合谷、人中、百会、少商。

手法:先使病人取头低足高位,同时注意保暖,维持呼吸道畅通。

先针合谷、人中二穴,捻转加提插,强刺激,不留针。

随后再针刺百会、少商,轻度捻转,得气后留针,间歇运针,直至完全清醒。

发作后取穴:百会、内关、神关、足三里。

中医中药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运用

中医中药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运用

中医中药治疗在急诊医学中的运用西药在急诊治疗中有着其自身明确而显著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和经验,却较少有中医药在急诊治疗中的身影。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现代医学生物技术对中医中药的研究,结合临床治疗上的运用,发现中医中药在急诊治疗中也有其独特的优势。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在急诊医学运用方面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结合本人在急症临床工作中运用中医药治疗急诊常见病的体会作一综述如下。

1中药的临床运用1.1痰热清注射液在急性支气管炎中的运用急性支气管炎是由生物、化学刺激、物理或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急性炎症,常见的病毒有流感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等,细菌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或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所致,是一种在急诊中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在西医的治疗上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咳嗽可用喷托唯林、右美沙芬等止咳药,出现气喘时可用氨茶碱平喘,有发热时可用布洛芬等退烧药,合并细菌感染时可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而对于急性支气管炎中药治疗亦有很多选择,如寒证时可用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等,热证时可用银翘散、桑菊饮等。

目前,在临床中运用较为广泛的是现代技术工艺结合中医药立法规律制作的痰热清注射液。

痰热清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其中黄芩为君药,能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熊胆粉、山羊角为臣药,具有清热解毒、化痰解痉等功效;金银花为佐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主要成分为绿原酸、异绿原酸;连翘为使药,具有清热宣透,引诸药入肺作用。

由此可知痰热清注射液的主要功能为清热、解毒、化痰,可用于有痰热阻肺症(即有发热、咳嗽、咯痰不爽、口渴、舌红、苔黄)的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早期)[1,2]。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3~5],痰热清还具有多种病毒抑制作用及祛痰作用,并能增加机体的防御功能,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能有效提高血氧饱和度,减轻憋喘症状,加速炎症的吸收,适宜在急性支气管炎中推广使用。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立与管理指南一、总那么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标准化建立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立与管理经历根底上,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立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立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在重症根本诊疗技术根底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重症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视,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的标准化建立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开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平安。

硬件设施和根本技术建立按照卫生部公布的?急诊科建立与管理指南〔试行〕?二、根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以保证本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急诊科应24小时开设综合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危重病过渡病房。

第八条急诊科应按照卫生部公布的?急诊科建立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展布局设置。

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有条件的应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及相关设备,保证24小时提供中药饮片剂,有条件的可以设置紧急煎药室。

第九条急诊科应在卫生部公布的?急诊科建立与管理指南?根底上,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急诊科设施设备配置,应在卫生部公布的?急诊科建立与管理指南?根底上,到达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1〕要求。

设置煎药室、中医综合处置室的,应配备煎药设备、拔罐、刮疹板、针灸等。

另外,药房应储藏足够数量用于急救、危重病抢救治疗的中药注射液。

第十一条急诊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诊疗标准与技术操作规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平安。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

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与思考急危重症是指疾病发生急剧,病情危重,危及生命的一类病症。

传统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不少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以下是我对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和思考。

首先,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一个重要经验是个体化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强调个体的整体性和辨证施治的原则。

每个患者的病情都有其独特性,所以治疗方法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

例如,在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时,中医药师会根据患者的气虚、阴虚等不同的体质特点来选择不同的方剂和疗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中医药认为,人体是一个由脏腑、经络、气血等多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整体。

因此,在治疗急危重症时,除了通过对症治疗外,中医药还注重通过调整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等方式来促进康复。

这种整体观念的应用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治疗的效果。

第三,中医药对于急危重症的治疗还注重与西医药的结合。

现代医学的发展给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提供了更多可操作的手段,例如放射学、超声医学等,这些手段可以帮助中医药师更准确地辨证施治。

而西医药的药物治疗也可以与中医药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最后,对于急危重症的治疗,中医药注重预防保健。

中医药认为,保持人体的健康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营养,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快等,都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此外,中医药还注重辨证施治,通过调整体质、增强抵抗力等方式来预防急危重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的经验是个体化治疗、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与西医药的结合以及预防保健。

这些经验都是数千年来中医药在实践中总结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治疗风险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当然,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但是其独特的理论和临床经验依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应用。

浅谈中医急救

浅谈中医急救
特点
中医急救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 证施治,以恢复患者体内阴阳平 衡为目标,具有简、便、廉、验 等优势。
中医急救的重要性
抢救生命
预防疾病
中医急救对于一些突发的急症,如心 脑血管意外、中毒等,能够迅速采取 措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中医急救不仅注重救治,还强调预防 ,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等方式 ,预防急症的发生。
其他中医急救方法和技术
总结词
除以上三种方法外,中医还有其他多种急救 方法和技能。
详细描述
除了针灸、推拿按摩和中药急救法外,中医 还有其他多种急救方法和技能,如拔罐、刮 痧、艾灸等。这些方法和技能在各种急症中 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结合具体情况选 择使用。同时,中医急救还需要注意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得 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02 中医急救的基本原则
扶正祛邪
扶正
增强患者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以防止邪气进一步侵入和损伤人体。 具体措施包括益气、养血、滋阴、温 阳等。
祛邪
消除致病因素,以减轻或消除病痛。 具体方法包括发汗、攻下、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等。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急则治标
在病情紧急、危重的情况下,应优先解决主要矛盾,缓解症状,稳定病情,为 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
缓则治本
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止病 情反复。
三因制宜
01
02
03
因时制宜
根据季节、气候等时间因 素来制定治疗方案,如春 夏养阳、秋冬养阴等。
因地制宜
根据地域环境、地理特点 来制定治疗方案,如南方 多湿热、北方多寒燥等。
因人制宜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 体质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 案,如老人多虚、小儿多 实等。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规范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规范

一、总则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

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一级科室,实行24 小时开放。

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中医医院急诊科应 24 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

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

有条件可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

中医医院急诊科布局应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设置,应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或者中药配方颗粒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

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针灸器材(针灸针、艾条、刮痧板、火罐等)、中药结肠透析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施设备;设置急诊煎药室的,应配备煎药设备。

急诊科设置

急诊科设置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发表者:李臣文(访问人次:1079)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1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

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和创新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硬件设施和基本技术建设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急诊科要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以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急诊科应当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有条件可开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

第八条急诊科应当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布局设置。

二级医院及三级医院均应当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剂的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

第九条急诊科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当应当在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基础上,达到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中医医院医疗设备配置标(见附件1)准要求。

中医急救常识与技巧

中医急救常识与技巧

中医急救常识与技巧中医急救是指在突发伤病或生命危险时,利用中医药知识和技术进行救治的一种方法。

中医急救不仅可以缓解病情,减少病患的痛苦,还可以提高病患的生存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急救的常识和技巧。

一、中医急救常识1. 带好急救包:急救包是中医急救的必备工具之一,包括一次性手套、止血敷料、冷热敷、绷带、口罩等物品。

2. 辨别伤病情况: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快速判断伤病情况,确定伤员是否需要立即送医院就诊。

3. 查看舌苔色泽:中医急救过程中,可以通过观察伤员的舌苔色泽等情况,了解伤员的身体状况,为后续急救措施提供参考。

4. 注意保暖:在急救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伤员受寒造成病情恶化。

5. 维持呼吸道通畅:在急救过程中,如发现伤员呼吸困难,要及时采取措施维持呼吸道通畅,如进行人工呼吸等。

二、中医急救技巧1. 祛风散寒:在急救受凉感冒等情况时,可使用中医传统草药进行祛风散寒,如薄荷、荆芥等草药制剂。

2. 止血敷料:急救出血情况时,可以使用中医传统药材如黄柏、鲜芦笋等制成止血敷料,起到止血作用。

3. 拔罐疏通经络:在急救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情况时,可以使用拔罐疗法进行疏通经络,促进伤口愈合。

4. 穴位按摩:在急救心绞痛、中风等情况时,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调理气血进行急救,如合谷、命门等穴位。

5. 艾灸祛湿:在急救湿疹、风湿病等情况时,可以使用艾灸祛湿,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恢复。

总之,中医急救是一门独特的急救方式,通过运用中医药知识和技术,可以提高急救效果,减少病患痛苦,保护生命安全。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了解中医急救知识,做好自我急救准备,遇到突发伤病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急救处理。

祝大家身体健康,平安无事。

【3000字】以上就是关于中医急救常识与技巧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咨询。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培训简报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培训简报

中医常用急救技术培训简报一、前言中医急救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技术常常能够在急救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帮助。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这些急救技术,我们特别组织了中医常用急救技术培训。

二、培训内容1. 针灸急救技术:通过学习经络穴位的基本知识,掌握针灸对急性疼痛、中风、心绞痛等急救情况的应用技巧。

2. 推拿急救技术:学习推拿手法,包括按摩、揉捏、拨痧等技术,应对急性软组织损伤、扭伤等情况。

3. 拔罐急救技术:掌握拔罐在减轻疼痛、促进血液循环等方面的应用,应对感冒、胸痛等情况。

4. 刮痧急救技术:了解刮痧的原理与适应症,应对发热、头痛、感冒等急症情况。

三、培训目的1. 提高急救意识:通过学习中医常用急救技术,提高学员对急救行为的意识和能力。

2. 掌握急救技能:使学员掌握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技术的基本应用技能,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急救。

3. 传播中医文化:借助急救技术培训,传播中医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体验中医的独特魅力。

四、培训方式1. 理论学习:通过讲座和教材学习中医急救知识。

2. 实践操作:学员进行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技术的实际操作练习。

3. 情景模拟:模拟各种急救场景,让学员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急救操作,提高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五、培训效果1. 提高急救能力:通过培训,学员将获得对急救技术的掌握,有效提高在急救情况下的操作能力。

2. 传播中医文化:培训将有助于传播中医急救技术,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独特魅力。

3. 促进社会发展:提高更多人的急救能力,将对社会应对突发状况起到积极作用。

六、结语中医常用急救技术培训将有助于提高学员的急救技能,传播中医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希望通过本次培训,让更多人了解和掌握中医急救技术,为更多人的健康、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介绍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介绍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应用

中医药治疗急诊疾病的原则与方法
中医药治疗急诊疾病的原则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即在疾病急性期以缓解症状、稳定病情为主,而在缓解期 则以调理身体、消除病因为主。
中医药治疗急诊疾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 治疗等。中药治疗以汤剂为主,可根据病情灵活加减药物; 针灸治疗可快速缓解疼痛、调节身体机能;推拿治疗则可舒 筋活络、促进气血流通。
介绍中医药在用急诊医学中的应Leabharlann 汇报人:XX 2024-01-28
目 录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概述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理论基础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实践应用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现代研究 •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挑战与展望
01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概 述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定义与特点
当前医疗体系以西医为主导,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地位和认可 度有待提高。
缺乏标准化和规范化
中医药在诊疗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导致在急诊医 学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发展趋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
将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推动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提高中医药的可 信度和应用范围。
梗死,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降低死亡率。
中医药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研究
02
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不同证型,采用中药注射剂、中药汤剂等治
疗手段,能够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医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03
通过中药雾化吸入、中药注射剂等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急性呼
吸衰竭患者的氧合指数和临床症状。
中医药在急诊医学中的实验研究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频发成为了摆在各国面前的共同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应急医疗救援能力的建设变得尤为重要。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传统医疗和应急救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的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提升国家的医疗救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目标1. 建设具备中医特色的应急医疗救援队伍,提高救援队伍的整体应对能力和水平。

2. 推动中医药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提高医疗救援效率和质量。

3. 建立完善的中医应急医疗救援体系,形成联防联控的应急医疗救援模式。

4. 提升中医药在国际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影响力和地位。

三、项目内容1. 中医应急医疗队伍的建设1.1 组建中医应急医疗救援队伍1.2 培训中医应急医疗救援人员1.3 装备中医应急医疗救援队伍2. 中医药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2.1 中医药临床救治2.2 中医药预防保健2.3 中西医结合的应用3. 中医应急医疗救援体系的建立3.1 建立中医应急医疗救援指挥调度系统3.2 建立中医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协作机制3.3 建立中医应急医疗救援医疗救援资源整合评台四、项目实施步骤1. 确定项目组织架构和领导小组2. 制定中医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建设详细计划3. 开展中医应急医疗救援队伍建设工作4. 开展中医药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探索和实践5. 建立中医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五、个人观点与总结我国传统医学博大精深,中医药在应急医疗救援中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制定国家中医应急医疗队伍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加强中医药在应急医疗救援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国家的应急救援能力以及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建立健全的中医应急医疗救援体系,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急诊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发挥中医优势,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急诊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急诊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急诊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急诊科是中医院急症诊疗的首诊场所,是开展急诊急救、危重病临床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社会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急诊科是独立于内科之外的一级科室,实行24小时开放。

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急诊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急诊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医疗和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具备与中医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急诊急救、危重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24小时开设相关专业的急诊,应设医疗区和支持区。

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和观察室;支持区包括挂号、各类辅助检查部门、药房、收费等部门。

医疗区和支持区应当合理布局,有利于缩短急诊检查和抢救距离。

二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留观室。

有条件可设重症监护室;三级医院应当设置急诊门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重症监护室,有条件的可以开设急诊病房。

第八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布局应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相关要求进行设置,应设置中医综合处置室,并保证24小时中药饮片或中药配方颗粒服务,有条件的可以设置急诊煎药室。

第九条中医医院急诊科应根据当地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急诊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针灸器材(针灸针、艾条、刮痧板、火罐等)、中药结肠透析设备等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施设备;设置急诊煎药室的,应配备煎药设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挥中医特色提升急救能力
本报讯河北省迁安市中医医院急救电话在迁安已是家喻户晓。

该院成为迁安急救事业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以快捷、方便、有中医特色而闻名全市。

急救,曾是中医医疗的短板,该院领导意识到要发展中医院首先要加强中医急救能力建设,摘掉中医“慢郎中”的帽子。

急诊科23名医护人员不但具有较强的急诊救治能力,而且中医诊治水平也是一流的。

该科所采用的很多急救措施都具有浓厚的中医药特色。

如对发热病人他们采取“针刺放血疗法”,对中风昏迷病人用“安宫牛黄丸的鼻饲疗法”;对出血性患者采取“云南白药、三七粉灌服”方法止血;针对不明药物中毒性疾患,他们自拟了解百毒的中药“草豆汤”洗胃;休克病人灌服“独参汤”、“参附汤”等让其苏醒。

独特的疗法,往往收到神奇的疗效,受到患者的好评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

完善的现代化急救装备,中医特色的抢救方法,加上优惠的政策,优质的服务使迁安市中医医院的急救能力得到了全市民众的认可,每年救助的急危重症患者都在2000人次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