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临床医师学习材料汇编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汇编医务科二0一三年十月目录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四、于都县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五、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术前管理: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主刀医师应作出对原发病及并存病的正确、完整的术前诊断,以及手术风险的评估。
2、手术前一天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并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等。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报告医务科,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中等手术(二级以上,含二级)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致残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必要时邀请麻醉、护理等人员参加,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科审批。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审批。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1、医护人员要认真履行《手术核查制度》,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临床医师学习材料汇编围手术期患者平安管理规定和制度汇编医务科二0一三年十月目录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三、手术平安核查制度四、于都县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X五、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术前管理: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主刀医师应作出对原发病及并存病的正确、完整的术前诊断,以及手术风险的评估。
2、手术前一天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进展手术风险评估,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并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工程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等。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报告医务科,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中等手术〔二级以上,含二级〕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致残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必要时邀请麻醉、护理等人员参加,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科审批。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历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审批。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1、医护人员要认真履行?手术核查制度?,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场前要认真核对病人XX、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平安核对的要求执行。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5篇)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神经外科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围手术期管理制度;手术室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围手术期即从病人决定需要手术开始至术后基本恢复生理功能的一段时期。
术前期可能数分钟至数周不等术后期的长短可因不同疾病及术式而有所不同。
围手术期处理的目的是为病人手术作好充分准备和促进术后康复。
制定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实术前准备内容及术后康复措施,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
一、术前管理1、各经治医生必须非常熟悉手术病人的病情,包括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心态、经济状态等等。
2、经治医生必须请科主任或上级医生查房,共同讨论决定病人是否手术及手术时机,总住院要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原则根据各级医生手术权限安排手术。
3、所有择期手术及部分病情严重的急诊手术均应经科主任审批,四类手术需填手术审批表,疑难重症大手术、高风险手术、多科联合手术,由主任医生或科主任审批并报医务科备案,致残手术、科研手术、新开展手术由科主任报医务科,由主管院长审批后进行。
4、主刀医师亲自与病人或家属术前谈话,谈话内容要真实、客观、通俗、易懂,并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完成手术同意书签字。
5、手术通知单应由总住院或科主任统一填写,各项目(包括参观人员)均需详细、准确填写到位,如手术室要求接台,科室需配合手术室,自行将接台顺序排好。
6、择期手术,手术通知单需10∶30前送至手术室,急诊需术前____分钟电话通知手术室,随后送手术通知单,并标明“急”字。
7、麻醉医生须于手术前日亲临病房查看二、三、四类手术病人,了解病情:患者身体状况、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再决定麻醉方式,同时了解术前准备情况,如准备不充分有权暂停手术并在病历中写出麻醉评估意见。
8、手术当日病人作好术前准备后,由手术室7∶30带病历将病人接往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病历、手术安排表后方可推入手术间。
9、患者入手术间前,手术室护士应在准备间为患者脱去自身衣服,换上手术服。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医院手术中,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治疗效果。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通过一系列措施和规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重点和具体措施。
二、目的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手术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治疗效果。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可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质量。
三、重点内容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重点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手术术前准备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和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患者的病情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重要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案。
•手术风险评估:评估手术的风险等级,根据手术的复杂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相应的手术措施和安全预案。
•手术前准备: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药物等物资,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2 手术操作规范在手术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标准,以确保手术的质量和安全。
具体包括:•术前术后手卫生:医护人员需要进行规范的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手术区域消毒: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患者体位:根据手术的需要,对患者进行合适的体位固定。
•手术保护措施: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手术部位和周围结构。
•手术操作流程:按照手术操作的流程,进行术中护理和手术技术操作。
3.3 麻醉管理在手术过程中,麻醉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具体包括:•麻醉监测:对患者进行全程麻醉监测,包括血压、心电、呼吸等参数的监测,及时掌握患者的生命体征。
•麻醉药物使用:合理使用麻醉药物,避免过度使用或使用不当的情况。
•麻醉并发症预防: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麻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3.4 术后护理和巡回护理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同样重要,包括术后护理和巡回护理。
•术后护理:对手术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包括疼痛控制、伤口护理等。
围手术期及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围手术期患者,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各个阶段。
三、职责1. 医师职责(1)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
(2)术前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说明手术风险、预期效果、并发症及替代治疗方案,取得患方同意。
(3)按照手术规范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质量。
(4)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 护士职责(1)严格执行术前准备流程,包括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
(2)对病人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协助医师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
(4)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5)做好术后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3. 麻醉医师职责(1)对病人进行麻醉风险评估,制定麻醉方案。
(2)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3)术后对患者进行麻醉恢复期的监护,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恢复期。
四、围手术期安全管理措施1. 术前管理(1)患者入院后,医师应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手术方案。
(2)对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3)对急诊手术患者,应尽快进行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
2. 术中管理(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2)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安全。
(3)术中如遇紧急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3. 术后管理(1)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
(2)做好术后护理,确保患者顺利康复。
(3)术后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五、考核与奖惩1. 定期对医师、护士、麻醉医师进行业务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
2. 对在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患者伤害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一、引言围手术期是指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治疗到出院恢复的整个过程。
为了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的安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阐述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的内容,以期为医疗机构提供参考。
二、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1. 术前安全管理(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
(2)病房护士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并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作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加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等,并认真填写麻醉术前访视记录和手术室护理访视记录。
2. 术中安全管理(1)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通知单和手术医生要求,提前做好手术间及设备的准备工作,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2)手术医生、麻醉师、护士等手术团队成员应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
(3)术中严格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 术后安全管理(1)术后患者应送至恢复室进行观察,确保生命体征平稳后再送回病房。
(2)病房护士应根据患者术后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如疼痛管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等,并做好记录。
(3)术后定期进行床旁查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三、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 人员管理制度(1)手术科室、麻醉科、护理部等相关部门应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执业资格制度,确保手术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
2. 设备管理制度(1)定期对手术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制定设备使用和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规范使用。
围手术期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围手术期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汇编围手术期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是医院手术室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其目的在于规范手术室工作流程,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减少手术风险。
下面是一份围手术期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的汇编,共。
一、制度概述1. 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本制度的基本原则是:安全第一,质量至上,规范有序,科学管理,全员参与,不断改进。
2. 本制度的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手术室的管理。
二、手术室准备工作1. 手术室准备前的工作手术室负责人应在术前一小时检查手术室设备、药品、器械、手术床等情况,并清除现场垃圾和卫生污染,确保手术室空气的净化与消毒。
2. 术前准备工作所有手术人员应在手术前进行消毒手术鞋、局部皮肤和手部洗手,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戴手套,穿手术衣,做好准备手术的各项工作。
手术室负责人应督促所有人员进行操作规程,保证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
三、手术室工作流程1.手术室的开放与关闭手术室应在规定时间开放,将病人转送到手术室所在区域,完成病人的相关手续,并在规定时间关闭手术室。
并严格遵守手术间电子盘快门开启的规定时间进行手术室开启与关闭。
2.病人的手术准备手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检,做好病情评估和手术方案。
必要时,应针对病人的特殊情况制定特别的手术管理方案。
同时在病人接受手术前,应告知其手术的危险和后果。
3.手术的进行手术前应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和手术流程,并安排好手术人员的工作任务。
在手术进行过程中应遵守规范作业流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交接班工作,确保手术的质量与安全。
4.手术后的处理手术后,手术室负责人应对手术室进行清洁消毒,做好现场卫生的工作。
同时,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护理,及时处理手术期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四、手术室质量与安全管理1. 手术室质量管理手术室应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手术质量管理法规和规范,并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院的实施细则,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全面的质量管理工作。
2. 手术室安全管理手术室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和预案,落实重大安全事件报告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汇编1. 前言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旨在保障手术患者的安全,并提高手术质量。
本文档汇编了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一些重要制度和要点,供医疗机构参考和使用。
2. 术前管理2.1 术前准备•医疗机构应建立术前准备制度,明确手术前的准备工作内容和要求。
•术前准备包括患者的详细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必要的准备工作。
•在术前准备中,应特别关注患者的过敏史、药物使用史、手术相关风险评估等内容。
2.2 术前风险评估•术前风险评估是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术前风险评估体系,包括疾病风险评估、手术风险评估等。
•基于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术前管理措施,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3 术前禁食和禁饮•术前禁食和禁饮是非常重要的术前管理措施之一。
•必须明确患者的禁食和禁饮时间,以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误吸等意外情况。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术前禁食和禁饮制度,并对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相应的宣教和培训。
3. 术中管理3.1 手术安全核查列表•手术安全核查列表是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关键环节的准确执行而制定的。
•包括患者身份核对、手术操作部位确认、手术器械核对等内容。
•医疗机构应将手术安全核查列表纳入标准化操作流程,并进行培训和督导。
3.2 手术无菌操作•手术无菌操作是保证手术安全和预防手术相关感染的重要环节。
•手术室应按照相关要求配备合适的无菌物品和设备,并建立起严格的手术无菌操作流程。
•医务人员参与手术操作前必须进行无菌手消毒,并配戴手术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4. 术后管理###术后病情观察和记录 - 术后病情观察和记录是手术患者术后管理的核心。
- 包括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伤口护理、药物管理等内容。
- 医疗机构应建立规范的术后病情观察和记录流程,并进行及时的沟通和反馈。
4.2 术后并发症处理•术后并发症处理是术后管理的重要环节。
•医疗机构应建立应急处理制度,明确常见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和流程。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大全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大全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保护病人安全。
同时应及时报告麻醉医师、护士等团队成员,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5、手术结束后,术者应填写手术记录单,详细记录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果,并在病历中注明手术结束时间。
同时,应将手术标本送至病理科检查,并在病历中注明送检情况。
6、手术室内所有医疗废弃物应分类收集,按规定进行处理。
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手术风险评估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手术风险,制定相应的术前准备和术中措施,保障病人安全。
评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病人年龄、基础疾病、手术部位、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等因素。
评估结果应及时记录在病历中,并在手术前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进行告知,征得其同意。
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核查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核对手术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关键信息,防止手术差错和意外发生。
核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手术部位、手术方式等。
核查应在手术开始前进行,由手术团队成员共同完成,记录在手术记录单中。
四、___手术分级管理规范为规范手术管理,保障病人安全,___制定了手术分级管理规范。
根据手术的难度和风险程度,将手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分别由不同职称的医师执行。
同时,对于重大手术、致残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要进行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确保手术安全。
五、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要环节,旨在确保手术患者身份准确无误,防止手术差错和意外发生。
制度要求在手术前将患者的身份信息标识在腕带上,并在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标识和标记应准确无误,避免混淆和错误。
手术风险评估制度,我院建立了手术风险评估制度。
二、手术风险评估应在手术前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等因素。
评估结果应作为手术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应及时通知患者及其家属,并告知手术风险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便患者和家属做出知情同意决策。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4篇)
围手术期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和依据为了提高手术患者的安全性和手术效果,确保手术前、中、后的全程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围手术期管理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进行的所有手术病例,包括择期手术和急诊手术。
三、责任与义务1. 院长:负责整体管理手术过程,落实手术安全责任,推动手术质量的持续改进。
2. 手术部负责人:负责制定和落实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组织培训和考核,评估手术风险。
3. 术前评估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
4. 手术医师及麻醉医师:负责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操作,充分了解手术操作的风险因素,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控制。
5. 护理人员:负责患者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和术后恢复;具备操作手术设备和监护设备的技能。
6. 手术室卫生人员:负责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工作,保证手术环境的清洁和卫生。
7. 相关科室:负责为手术提供必要的检查、检验和辅助支持。
四、流程概述1. 术前准备:包括手术申请、术前评估、手术安排和患者教育等工作。
2. 术中管理:包括手术室准备、手术安全核查、麻醉管理、手术操作和监测、术中记录等工作。
3. 术后护理:包括术后恢复、疼痛管理、并发症预防和处理等工作。
五、具体内容1. 术前准备(1) 手术申请:由主治医师填写手术申请并签字,经手术部门审核后提交审批。
(2) 术前评估:由术前评估医师进行,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评估手术风险。
(3) 手术安排:由手术部门负责,根据患者病情和手术紧急程度确定手术时间和床位安排。
(4) 患者教育:由护理人员进行,包括手术前准备、禁食禁饮和术后注意事项等的告知。
2. 术中管理(1) 手术室准备:手术室卫生人员负责清洁、消毒和准备手术器械和设备。
(2) 手术安全核查: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核查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操作、医疗器械和药物等,确认手术安全。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一)术前安全管理1、术前准备:病房护士按医嘱做好术前常规准备,指导患者饮食、呼吸功能、肢体功能、体位、床上排泄的训练,并进行心理疏导。
做好身份标识,配合医师对手术部位进行标记。
2、术前访视:除急诊手术外,手术室护士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房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手术流程等,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并根据访视情况制定手术护理计划,遇有特殊情况须及时向护士长报告。
3、术前患者交接:手术室护士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认真进行患者身份核查,与病房护士做好交接,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4、术前物品准备:手术室根据手术类别,准备手术器械、设备、药品等,并保证其处于安全使用状态。
5、人员准备: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依据手术风险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人员,保证安全。
6、手术间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按照手术切口种类安排手术间,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保证手术间合适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度。
(二)术中安全管理1、认真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手术室护士三方核对确认患者身份,填写《手术安全核查单》。
2、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流程,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在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后、术毕共同查对手术器械、敷料、缝针等物品数目无误并准确记录,术中如有添加及时记录。
3、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预防医院感染。
术中所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规范粘贴于手术清点单。
4、认真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技术规范,正确安置患者的麻醉、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注意保护患者隐私,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坠车。
5、认真核对术中使用药物、血液制品,防止用药、输血错误。
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及送检流程》,严防手术标本错误及丢失。
6、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完整书写护理记录。
(三)术后安全管理1、手术器械:分类放入回收转运容器,填写交接单,由专人与供应室清点交接,按照规范清洗、消毒、灭菌后发放给手术室。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管理制度一、医疗部分(一)术前管理1.经治医师必须认真询问病史,主刀医师应亲自对病人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经治医师在完成相关医疗文书及常规检查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特殊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胸部X光、心电图、肝肾功能、乙肝五项、凝血四项、血尿常规;特殊检查是指各个科室专科疾病手术病种所需要的检查,尽可能掌握较完备的客观资料,得出正确的术前诊断。
2.经管医师必须及时完成术前小结,术前谈话由主治医师负责,对危重、疑难、风险较大的手术,主刀医师应亲自向患者或其近亲属或其关系人说明手术必要性,手术方案、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等,并请患者本人或近亲属或其关系人签名。
3.中等及以上择期手术病人均要有术前讨论记录,对疑难重症手术或危险性较大的手术,科主任应组织术前讨论,必要时邀请麻醉、护理等相关科室人员参加,拟定手术方案;做好必要的术前准备,如备血和输血前检验,纠正高血压、血糖等。
4.择期手术应由科主任安排专人开具手术通知单,按手术大小、类别合理安排相应人员手术并在术前一天上午将手术通知单送医务科、麻醉科、手术室。
5.手术前一天的病程记录上要有主刀医师和麻醉师查看病人的病程记录。
执行麻醉的医师应亲自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或近亲属说明麻醉方式选择、可能发生并发症、手术中特殊用药、特殊操作等,并由患方同意签字。
6.择期手术应完成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后,经治医师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7.手术医师应按通知单上的时间准时开始手术,施术前应再次核对病人姓名、床号、诊断和手术部位。
8.凡是新开展的手术,手术科室应拟订详细的手术方案、操作步骤、可能发生的意外及处理办法,并向医务科书面报告,需报行政部门批准的,应按规定批准后,才能实施。
9.严防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错误的发生。
(1)建立与实施术前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以确认手术必需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2)建立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的制度与规范,避免错误的病人、实施错误的手术。
围手术期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围手术期病人的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预防医疗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围手术期病人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围手术期病人,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及康复期。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明确围手术期各环节的责任,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确保病人安全。
第二章术前管理第四条术前评估1. 医务人员应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检查结果、药物过敏史等信息,评估病人的手术风险。
2. 对病人的心理状态、家庭情况、经济状况等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的术前准备方案。
第五条术前谈话1. 主刀医师或主治医师应与病人或家属进行充分沟通,说明手术的必要性、风险、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2. 病人或家属在充分了解手术情况后,签署手术同意书。
第六条术前准备1. 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确保病人具备手术条件。
2. 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
3. 严格执行术前禁食、禁饮等规定。
第三章术中管理第七条术中监护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环境清洁、无菌。
2. 对病人进行严密监护,包括生命体征、麻醉效果、手术进程等。
3.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上级医师,采取相应措施。
第八条手术操作1. 严格遵守手术操作规范,确保手术质量。
2. 加强术中沟通,确保各科室、各岗位之间的协同配合。
第四章术后管理第九条术后监护1. 对病人进行严密监护,包括生命体征、引流情况、切口愈合情况等。
2. 观察病人术后反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第十条术后康复1. 根据病人病情,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2. 加强康复指导,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第五章安全管理第十一条责任追究1. 对违反本制度规定的医务人员,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
2. 因违反本制度导致病人发生医疗事故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十二条持续改进1. 定期对围手术期病人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不断完善。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意识。
医院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围手术期患者,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及恢复期。
第三条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2. 以患者为中心,确保患者安全;3.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医疗行为;4. 加强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第二章术前管理第四条术前评估1. 术前由主治医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2. 对患者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第五条术前谈话1. 主治医师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谈话,告知手术目的、风险、预期效果、术后注意事项等;2. 术前谈话内容应详细记录,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确认。
第六条手术审批1. 所有手术均需经过科主任或上级医师审批;2. 对重大手术、疑难手术、高风险手术等,需报医务科备案。
第三章术中管理第七条手术室安全1. 严格执行手术室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室环境清洁、无菌;2. 手术室设备、器械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
第八条手术操作1. 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确保手术质量;2. 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第九条麻醉管理1. 严格执行麻醉操作规程,确保患者麻醉安全;2. 麻醉医师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中并发症。
第四章术后管理第十条术后观察1. 术后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2. 对患者生命体征、伤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估。
第十一条术后康复1. 术后康复治疗由康复医师指导,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2. 康复治疗应个体化,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康复计划。
第五章监督与考核第十二条我院设立围手术期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制度的监督与考核。
第十三条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一经发现,将按照医院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汇编
临床医师学习材料汇编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汇编医务科二0一三年十月目录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四、于都县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五、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术前管理: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主刀医师应作出对原发病及并存病的正确、完整的术前诊断,以及手术风险的评估。
2、手术前一天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并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等。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报告医务科,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中等手术(二级以上,含二级)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致残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必要时邀请麻醉、护理等人员参加,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科审批。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审批。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1、医护人员要认真履行《手术核查制度》,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以下是对文章的润色改写:一、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一)术前安全管理1.手术医生必须严格执行手术分级管理制度,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时完善术前相关辅助检查。
除急诊手术可当天送手术通知单或电话通知手术室外,择期手术应提前1-3天与手术室电脑预约。
2.病房护士按医嘱做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
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3.术前访视:除急诊急救手术外,手术室麻醉师及护士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到病区进行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病情及辅助检查结果,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和参与手术的人员,进行麻醉风险及安全告知,并认真填写相关记录。
特殊情况须及时与主管医生或相关科室负责人联系,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
4.术前物品准备:麻醉科、手术室须根据日常手术种类,提前准备好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确保其安全可用。
特殊手术,应按手术通知单提前做好准备。
5.人员准备:手术科室主任、麻醉科主任及手术室护士长须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根据手术风险和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手术人员。
6.手术间的安排:手术室护士须根据手术切口种类合理安排手术间,并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手术时间顺序。
调节手术间温湿度,增加患者舒适度,防止患者着凉。
7.工作人员须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认真落实手术患者身份核查,填写好相关记录,杜绝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二)术中安全管理1.参与手术人员须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和风险评估程序,准确填写相关表单。
2.严格执行手术患者体位管理制度,正确安置患者的麻醉和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
3.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规程、相关制度。
4.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措施,正确使用约束带,避免患者坠床或坠车。
5.规范使用无菌物品及植入物,标签和灭菌指示卡应粘贴于手术清点单背面。
6.规范使用预防性抗菌药:术前30分钟至2小时使用一剂,手术超过3小时追加一剂,由护士执行并记录。
7、严格执行《手术标本管理制度及送检流程》,严防手术标本错误及丢失。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手术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通过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首先,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所有环节。
在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和准备工作。
包括患者疾病情况的评估、手术适应性的评估和患者术前准备工作等。
同时,要确保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和无菌,手术设备和器械的完好无损,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试验,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在手术中,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
包括手术部位标识、手术护理操作规程、感染控制规范等。
同时,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
医疗机构应具备专业的麻醉医生和麻醉技术人员,按照规范的麻醉操作程序进行操作,并配备麻醉设备和药物,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安全。
手术后,医疗机构应进行患者术后的疼痛管理、病情观察和护理等。
对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处理也应有明确的处理措施。
在手术后的随访工作中,医疗机构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术后情况,以便及时处理并发症和问题。
另外,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还应包括相关的人员培训和考核机制。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手术操作技术和安全意识。
同时,还应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对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进行定期考核和审查,确保其手术质量和安全水平。
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还需要相关信息化系统的支持。
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手术管理系统,包括手术病历和手术记录的电子化,手术设备和药物的自动化管理等。
这样可以提高手术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便于对手术过程进行监控和追踪,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
总之,围手术期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和手术质量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过合理的制度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范及制度
7.1应急预案制定
(1)针对常见及突发状况,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确保患者安全。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7.2处理流程优化
(1)优化围手术期各类异常情况的报告和处理流程,提高处理效率。
(2)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机制,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
七、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续)
十五、总结与展望
15.1工作总结
(1)通过持续的质量管理、教育培训、多学科协作和环境优化,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2)不断总结经验,探索适合本医疗机构的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模式。
15.2展望未来
(1)继续深化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2)紧跟国际发展趋势,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理念,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2)对患者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14.2投诉处理
(1)设立投诉处理机制,公正、及时地处理患者及家属的投诉。
(2)对投诉处理结果进行跟踪,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十四、反馈与投诉(续)
14.3改进落实
(1)对患者的反馈和投诉中反映出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位。
(2)定期向患者及家属公示改进成效,增强透明度和信任度。
四、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4.1质量监控
(1)设立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对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2)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4.2持续改进
(1)根据质量监控结果,不断完善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水平。
(3)鼓励患者及家属参与安全管理,共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风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围手术期质量安全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所有手术患者,包括术前、术中、术后全过程。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围手术期各项医疗行为,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第二章手术医师资格准入管理第四条手术医师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通过专业技术考核,取得手术医师资格。
第五条手术医师应定期接受继续教育和能力评价,确保其技术水平与手术资格相匹配。
第六条重大手术(三级及以上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必须由具有丰富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
第三章手术前管理第七条病情评估与术前讨论1. 患者入院后,医师应全面评估病情,制定手术方案,并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术前讨论应由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相关专业人员参加,讨论内容包括患者病情、手术方案、风险防范措施等。
第八条术前准备1. 完成必要的术前检查,确保手术安全。
2. 手术器械、药品、耗材等物品准备齐全,确保术中使用。
3. 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焦虑情绪。
第四章术中管理第九条手术安全核查1. 手术开始前,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士等应共同进行手术安全核查,确保患者信息、手术部位、麻醉方式、手术方案等准确无误。
2. 术中如有变更,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并做好记录。
第十条手术操作规范1. 手术医师应严格按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手术质量。
2. 麻醉医师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患者术中安全。
第十一条术中用药管理1. 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合理使用药物。
2. 术中用药应做好记录,确保用药安全。
第五章术后管理第十二条术后访视1. 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应在术后第一时间对手术患者进行访视,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2. 护士应做好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师学习材料汇编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管理规定和制度汇编医务科二0一三年十月目录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四、于都县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规范五、手术患者识别标识制度一、围手术期管理制度(一)术前管理:1、凡需手术治疗的病人,各级医生应严格手术适应症,及时完成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和必需的检查,主刀医师应作出对原发病及并存病的正确、完整的术前诊断,以及手术风险的评估。
2、手术前一天术者及麻醉医师必须亲自查看病人,进行手术风险评估,填写《手术风险评估表》,并向病人及家属或病人授权代理人履行告知义务,包括:病人病情、手术风险、麻醉风险、自付费项目等内容,征得其同意并由病人或病人授权代理人签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等。
如遇紧急手术或急救病人不能签字,病人家属或授权代理人又未在医院不能及时签字时,报告医务科,并在病历详细记录。
3、主管医师应做好术前小结记录。
中等手术(二级以上,含二级)均需行术前讨论。
重大手术、致残手术、特殊病员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等术前讨论须由科主任主持讨论,必要时邀请麻醉、护理等人员参加,制订手术方案,讨论内容须写在术前讨论记录单上,并上报医务科审批。
4、手术医师确定应按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执行。
重大手术及各类探查性质的手术须由有经验的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师或科主任担任术者,必要时须上报医务科审批。
5、手术时间安排提前通知手术室,检查术前护理工作实施情况及特殊器械准备情况,所有医疗行为应在病历上有记录。
6、手术前患者应固定好识别用的腕带,所标的信息准确无误;同时完成手术部位的标记。
(二)手术当日管理:1、医护人员要认真履行《手术核查制度》,要在接诊时及手术开始前要认真核对病人姓名、性别、病案号、床号、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房间等。
2、当日参加手术团队成员(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台上与巡回护士、其它相关人员)应提前进入手术室,由手术者讲述重要步骤、可能的意外的对策、严格按照术前讨论制定的手术方案和手术安全核对的要求执行。
3、手术过程中术者对病人负有完全责任,助手须按照术者要求协助手术。
术中所有医务人员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地工作,不能闲谈与病情、手术无关的话题,不能使用私人通讯工具。
4、手术过程中如有意外发生或遇有疑难问题时,主刀医师必须当机立断,控制危情,必要时立即请上级医师到场解决,或邀请术中紧急会诊。
5、手术过程中麻醉医师应始终监护病人,在手术全过程中应认真实施麻醉管理,做好循环、呼吸以及麻醉后复苏等监测,出现麻醉意外处理及时,不得擅自离岗。
6、手术中如确需更改原订手术方案、术者或决定术前未确定的脏器切除,使用贵重耗材等情况时,要及时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向医务科或主管院长报告;并须再次征得患者或其授权委托人同意并签字后实施。
7、核查术中植入的假体材料、器材标示上的信息及效期,条形码应贴在麻醉记录单的背面。
8、术中切除的病理标本须向患者家属展示并在病案中记录。
手术中切取的标本及时按要求处理,在标本容器上注明科别、姓名、住院号,由手术医师填写病理检查申请单。
手术中需做冰冻切片时,切除的标本由手术室专人及时送病理科,专人取回病理报告。
9、凡参加手术的工作人员,要严肃认真地执行各项医疗技术操作常规,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术中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事情。
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时,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10、手术完毕时应严格执行核查制度,清点敷料和手术器械等。
(三)术后管理:1、麻醉科医师要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麻醉后评估,尤其对全麻术后病人,麻醉科医师应严格依照全麻病人恢复标准确定病人去向(术后恢复室或病房或外科监护室),并对重点病人实行术后24 小时随访且有记录。
2、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应于术后及时完成第一次术后病程记录和手术记录,重危病人应于术后立即完成,并向家属或委托人告知手术情况及注意事项。
3、病人送回病房后,主刀医师或第一助手应向值班医护人员交班,危重病人应在医师交班本上重点交班,并与接班医师床头交接,交待术后注意事项及主要处理措施。
4、术后应严密观察、分析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术后必须至少连续3天有查房记录。
5、麻醉医生按要求做好术后随访工作,普通病人应在术后72小时内至少随访患者一次,并书写访视记录。
(四)围手术期医嘱管理:1、手术前后医嘱必须由手术医师/或由术者授权委托的医师开具。
2、对特殊治疗、抗菌药物和麻醉镇痛药品按有关规定执行。
二、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一、为提高我院手术质量,确保手术安全,降低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并使患者手术效果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依据中国医院协会《关于发布和实施<手术安全核查表与手术风险评估表>的通知》(医协会发[2009]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二、凡拟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都应进行手术风险评估。
三、医生、麻醉师对患者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时要严格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临床诊断、拟施手术风险与利弊进行综合评估,并填写《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
四、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安全、有效的手术计划和麻醉方式,充分告知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手术方案,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应及时向科主任请示,请科主任再次评估,必要时可组织院内会诊后再进行评估,报医务科审批同意后方可手术。
五、急诊手术患者,手术前主刀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逐项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共同就评价结果向患者或者其委托人(或监护人)充分告知本次急诊手术可能面临的风险及严重后果,获得其知情同意。
手术风险评估分级超过NNIS2级时,必须同时向科主任汇报。
六、手术风险评估填写内容及流程术前24h手术医生、麻醉师、巡回护士应按照手术风险评估表相应内容对患者进行评估,做出评估后分别在签名栏内签名。
由手术医生根据评估内容计算手术风险分级。
评估内容如下:①手术切口清洁程度手术风险分级标准将手术切口按照清洁程度分为四类:Ⅰ类手术切口(清洁手术)Ⅱ类手术切口(相对清洁切口)Ⅲ类手术切口(清洁-污染手术)Ⅳ类手术切口(污染手术)②麻醉分级(ASA分级)参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标准:I-Ⅵ级:P1:正常的患者;P2:患者有轻微的临床症状;P3:患者有明显的系统临床症状;P4:患者有轻微的明显系统临床症状,且危及生命;P5:病情危重,生命难以维持的濒死患者;P6:脑死亡的患者。
③手术持续时间手术风险分级标准根据手术的持续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即为“手术在3小时内完成组”;“手术超过3小时完成组”属急诊手术在“□”打“√”。
④手术类别由麻醉医师在相应“□”打“√”。
⑤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在患者出院后24h内由主管医生填写。
附:手术风险评估流程西安市第五医院围手术期管理办法页脚内容20 于都县人民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日期: 科别: 床号: 患者姓名: 年龄: 性别: 住院号: 实施手术名称: 00 1随访:切口愈合与感染情况切口甲级愈合切口感染---浅层感染 深层感染 在与评价项目相应的框内“”打钩“√”后,分值相加即可完成!1 111手术风险评估:手术切口清洁程度(分)+麻醉ASA分级(分)+手术持续时间(分)= 分,NNIS分级:0- 1-2-3-20三、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一、手术安全核查是由具有执业资质的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和手术室护士三方,分别在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和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同时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等内容进行核查的工作。
本制度所指的手术医师是指术者,特殊情况下可由第一助手代替。
二、本制度适用于各级各类手术。
三、手术患者均应配戴有患者身份识别信息的标识以便核查。
四、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巡回护士分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并共同确认。
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由手术医师、巡回护士填写相应内容。
五、实施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
(一)麻醉实施前:核查各方共同依次确认《手术安全核查表》中第一项麻醉实施前内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手术部位与标识、植入物、假体、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感染性疾病筛查结果、术前备血情况、快速病理、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手术、麻醉风险预警等。
由手术医师填写并在签名处签名。
(二)手术开始前:按上述方式,核查第二项手术开始前内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手术体位、静脉通道、心电监护、血氧检测建立、术前术中特殊用药情况等。
由麻醉医师填写并在签名处签名(无麻醉医师参加的手术,由巡回护士填写相应内容)。
(三)患者离开手术室前:按上述方式,核查第三项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内容:实际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植入物、输血、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
由巡回护士填写并在签名处签名。
(四)随访项目由患者主管医师在出院前填写完善。
六、手术安全核查必须按照上述步骤依次进行,每一步核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不得提前填写表格。
七、术中用药的核查:由手术医师或麻醉医师根据情况需要下达医嘱并做好相应记录,由手术室护士负责核查。
八、手术科室、麻醉科与手术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实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与持续改进管理工作的主要责任人。
九、医务科、护理部等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履行对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实施情况的监督与管理,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并加以落实。
十、《手术安全核查表》随手术病历带入手术室,归入病案中保管。
十一、手术科室病房与手术室之间要严格按照交接查对制度的要求进行逐项交接。
附:手术安全核查流程一.手术室护士的自行核查:1.术前访视,第一次核查: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到病房了解病情,内容包括:查阅病历,核对姓名,床号,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手腕或脚腕佩戴标记带,手术部位标记,药物过敏史,皮肤,检查报告。
2.第二次核查:手术当天,病房护士将手术患者送至手术室,持手术患者交接单与手术室护士交接核对,并分别在交接单上签名确认。
核对时让清醒患者自己说出姓名,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年幼的患儿,其身份的确认由其合法亲属或外科医师共同完成。
患者资料及物品出入手术室有记录。
3.第三次核查:巡回护士将各自的手术患者接入手术间后,再次核查病人交接单所填写的内容与病历、手术间是否符合,并检查仪器设备完好情况,洗手护士备齐手术所需器械。
麻醉医师核查手术患者相应内容及完成麻醉前的准备工作。
二.手术团队核查1.第一次团队核查:实施麻醉前由麻醉医师主持,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及手术护士共同确认患者身份、姓名、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部位标识、手术病人标识、手腕或脚腕佩戴标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