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大简致用--常识
老子 上善若水,大道至简

92中华先贤智慧系列之一:文 孙聚成写上、下两篇著作,合计五千言。
上篇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起首,故人称《道经》,论述自然运行与国家治理之道;下篇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起首,故人称为《德经》,论述个人修行处事之哲理,合称《道德经》。
《道德经》一经问世,老子的思想便如拂晓的清新阳光,唤醒了睡眼朦胧的世人,于懵懂之中,有了一份清醒,老子的言论如一泓清水,浇灌在干涸的中华大地,催绿了勃勃的智慧生机。
《道德经》既是老子思想的集中体现,也开创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之先河。
《道德经》一书,流传几千年,解读版本汗牛充栋。
但是,无论怎么注释,《道德经》的内涵和外延都无法穷尽。
从幼时看星星月亮,到老年悟道有解,老子对大自然的运行规律充满尊重。
在《道德经》中,老子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
老子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老子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因此,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尊重自然,按照事物本来的运行规律办事,不强求改变,用无为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
老子强调大道至简,指出道的本质就是无为,无为不是无作为,而是尊重万物自然的变化法则而不加干涉,在社会生活方面,也不需要过度的限制和过分繁琐的规则。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周礼崩塌,社会混乱。
作为博览老子 上善若水,大道至简函谷关上,不知名的野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寂寞而执着地等待东方圣者的到来。
函谷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一个要塞雄关,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名。
这里群山蜿蜒,树木青葱,云蒸霞蔚,鸟语花香。
公元前5l6年,即周敬王四年,函谷关迎来了一位重要过客:老子。
那年,积弱已久的周王室又一次发生内乱,王子朝势孤无奈,与大臣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
作为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蒙受失职之责,受牵连而被迫辞职。
大道至简完整的一句话

大道至简完整的一句话
摘要:
1.引言
2.大道至简的来源
3.大道至简的意义
4.大道至简在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
正文:
【引言】
“大道至简”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源于道家思想,它概括了道家哲学的核心观念。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大道至简”的来源和意义,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大道至简的来源】
“大道至简”这句话最早见于《道德经》这部道家经典。
它是由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立者老子(公元前6 世纪)所著。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主要阐述道家的哲学观念。
其中,“大道至简”这句话表达了道家对宇宙、生活、道德等方面的看法。
【大道至简的意义】
“大道至简”这句话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根本的原则往往是最简单的。
大道,即宇宙间的根本道理;至简,指最简单的状态。
这句话主张,在纷繁复杂的现象背后,存在着一个简洁、明了的本质。
人们应该从简单的事物中找到规律,从而认识复杂事物的本质。
【大道至简在生活中的应用】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大道至简”这个观念中得到启示。
例如,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我们可以尝试从简单的角度入手,化繁为简,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运用大道至简的思想,抓住关键点,摒弃繁琐的形式,提高效率。
【总结】
“大道至简”是一个富有哲理的成语,它告诉我们,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简单的本质。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从简单的事物中找到规律,化繁为简,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大道至简(完整版)

‘道’在中国哲学领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
此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反复提及。
更被宗教流派道教所使用。
但古往今来关于的道的本质始终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大道至简,意为大道理(自然人文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都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只需一两句话便能说得清楚……但哲学家老子提醒我们‘吾之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郑重告诫,虽然他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容易施行。
但是天下间却没有谁能够理解,并实施。
且不止老子有此感叹,隋朝大儒王通也在其《止学》开篇时提及: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明确指出过于聪明就是愚蠢,圣人从不担心自己不够聪慧,缺少智谋。
只会担心自己的品德有失,做不到早已了然于胸的浅显道理……说到这里,我们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我想这个问题大家一定都很关心,因为没人喜欢做失败者。
但若按照老子与王通的哲学理念,似乎想要成为一名成功者并不艰难,甚至还很简单,简单到只需四个字——知行合一!只要我们能将平日里所知晓的大小道理,不打折扣,完备的付之于行动,确确实实地做出来。
那我们就是成功者,甚至圣人……好比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那就不去吸烟;更知道贪杯喝酒误事,那就不去喝酒。
甚至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都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通往成功道路上行之有效的笨办法。
可问题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确实地履行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人生信条?所以老子等圣贤认为大道至简,所谓天人合一对应到每个人身上无外乎知行合一。
但扪心自问,我们真实的做到了知行合一吗?我想远远没有吧。
每一名罪犯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大多都知道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自身将要实施的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但在欲望的诱惑驱使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身不由己的触犯了法律红线。
这就是人,身在红尘如坠苦海,总做些身不由己的糊涂事儿。
圣贤们认为,想成为一名成功者非常简单。
难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只是些普普通通管束不住自我的凡人。
大道至简

大道至简(中华道家哲学)编辑中华道家哲学。
道在中国哲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
此一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也被宗教流派道教等所使用。
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中华道家哲学。
大道至简是指大道理(指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范传福书法大道至简的反面是博大精深,博大精深是广博和高深,多用来指思想、学术理论、学识、作品等。
一门技术一门学问,弄得很深奥是因为没有看穿实质,搞的很复杂是因为没有抓住程序的关键。
在搏击较量中,出招过多就是多余无效的招数太多,有效的招数少;医生开的药方越多,就越是把握不好方法,用那些判断不准的药来试。
博大精深就是没有认清实质、没有抓住关键,反而陶醉在自我制造的纷繁复杂中不能自拔。
武术高手在搏击时总是一招制敌,击中要害,绝对不会大战300回合才击倒对手;高明的医生总是一针见血,药到病除,绝对不会开乱七八糟的药物骗钱;精明的商人一招领先,步步领先;高人指点一语道破天机,不用太多言语……博大精深有个明显的悖论,就是广博和高深是一对矛盾。
学问、爱好广博必然不会样样精深(精通)。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的精力能力智慧总归是有限的,不可能样样出色,方方面面都强。
认真盘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就会发现外表很博大,但不是方方面面都精深,只是有些方面很强很精深,其他方面都是忽悠和糊弄。
大道至简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着“多而广”,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是一对矛盾,是一体的两面。
大道至简与博大精深是可以转化的,大道至简往往要博采众长,与其他专业融会贯通。
仅仅融会贯通又会造成新的“博大精深”,融贯中西、博采众长只是基础,还不是大道至简,大道至简必须再整合创新,跳出原来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挥动奥卡姆剃刀,剔除那些无效的、可有可无的、非本质的东西,融合成少而精的东西。
大道至简的八句名言

大道至简的八句名言
1. 知行合一 - 意思是知道了就要去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2. 行胜于言 - 意思是行动比言语更有力量,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3. 言简意赅 - 意思是说话要简单明了,表达清晰明了,不需要太多的废话。
4. 以简驭繁 - 意思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用简单明了的方法来解决。
5. 无为而治 - 意思是不要过分干涉事物的自然发展,顺其自然,让事情自然而然地解决。
6. 勿以善小而不为 - 意思是不要因为事情微小就不去做,要把每一个小事都当成大事来对待。
7. 小心谨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意思是在面对重大事件时要小心谨慎,把它化为小事来处理;而在面对小事件时则要把它化为微小,不要过分看重。
8. 万物皆充满着道 - 意思是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深奥的道理。
要认真观察,领悟其中的道理,才能明白宇宙的奥秘。
天下大道,至简至易,以顺为纲,以先为常;用之必成,失之必败

天下大道,至简至易,以顺为纲,以先为常;用之必成,失之必败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才能观之以真,悟之以源,行之以顺,以先得之,吾幸!天下事有难易乎?知之而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知而为之,则易者亦难矣;不知又不为,其成也鲜矣。
做事,只知道埋头苦干,不知道抬头看路,其成功也是很难的;知道了事情的发展规律,把握住的它的趋势,然后按规律办事,那么,成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天下大道,至简至易至真!智者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所有困难的事,都是从最容易开始的,然后一点一点的实践、领悟,慢慢地从简单就转入复杂,从表象就深入到了本质,这样困难的事情也就简单了,正所谓:大道至简至易。
天下所有的大事情,想要取得成功,也决不是一蹴而就的问题,而是从细小之处入手,只有逐渐的积累,慢慢地沉淀,万丈高楼才能平地而起。
天下大道,在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从基础开始做起,从简单的小事入手,然后循序渐进,才能把事情做好。
只要基础打得牢,大厦才能越盖越高。
当然,做大事,除了基础,还有方向的问题;做大势所趋的事情,自然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南辕北辙,只会越走越远,而且还特别难有结果!那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成大事至简至易的必备三字法则:“顺、先、行”!那么,何为“顺”,何为“先”?如何“行”?心在哪里,希望就在哪里!一,顺之道“顺”,就是遵从的意思,这里指遵从自然规律,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
俗话说得好:顺势者昌,逆势则亡。
这说明了顺势而为的重要性和必须性,如果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就会被时代无情淘汰。
做事,如顺风顺水行舟,力省而行则远、进则速;但是如果不能把握风向水流,而是硬要逆风行驶,即使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撞得头破血流,也不一定能够到达目的地。
可见,顺势而为,就是成大事的基础。
做生意,要懂得人性,顺乎人心,才能生意昌盛;做大事,更要顺民心,顺潮流,才能成就万木从中一点红。
顺人意,才能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正所谓:道不在高,顺人性则行;术不在深,顺人心则成!知人性,顺人心,得天下!所以,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也只能顺势而为;但是要顺势而为,还要首先知道“大势所趋”,那么,怎么才能明了“大势所趋”呢?先之道也!二,先之道“先”,就是领先、先知先觉、先进、先机的意思。
简:大道至简

简:大道至简提到简,我们首先会想到简单、简洁,这是我们生活中最常使用简的义项。
不过,这并不是简字的本义。
简字由两部分组成,“间”提示简的读音,“竹”表示简是由竹子做成的。
《说文解字》说:“简,牒也。
”简的本义是竹简,就是用于书写文字的狭长竹片。
清代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时说木制的写字板称“牍”,竹制的称“简”,“牍”和“简”都可以称为“牒”。
从古文字学和历史文献学来考察,竹木是我国最早使用的书写材料,商代就已存在了。
郭沫若《孔雀胆》的第三幕说:“简就是竹片子啦。
古时候还没有纸,就用竹片子来著书写字,就像现在庙里求签的签一样。
”这是对“简”的形象解读。
每根简一般写一行字,即使简很长,其容纳的字数毕竟有限,所以稍微复杂一点的事情都需要用很多支竹简才能写完,《新唐书·李密传》中就记载有李密用“罄竹难书”一词来形容隋炀帝犯下的众多罪行。
假如记录的文字在一支简上写不完,就需要把多支简编连成册。
甲骨文中的“册”字像把竹简长短相间排比用绳编连之形,编连竹简的绳子有时用韦(熟牛皮)做成,《史记》云:“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熟牛皮绳有很好的韧性,但反复捧读以至于韦都磨断了,可见孔子对《易》的喜好程度,后来这个成语就被用来形容一个人读书勤奋。
因为竹简本身是用于阅读的,但是卷帙浩繁,无法全都读完,于是简字又引申出“挑选”的意思。
挑选之后,意味着很多内容被省略掉,这样就引申出“省略”之意。
今日我们常用的“简单”的简字,主要取单纯、不复杂的含义,所指的就是形容经历了挑选、省略之后保留下来的结构单纯、容易理解的状态。
我们常说“大道至简”,这句话出自老子《道德经》:“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的确,造诣越深,境界越高,其表现形式往往就越简单。
比如,高人点拨,多是一语妙谛,道破天机;高手出招,多是抓住破绽,一剑封喉;神医问切,多是看准症候,一剂疴除。
工作生活中,年轻时我们常常会把简单问题复杂化。
大道至简的意思

大道至简的意思大道至简,其实就在生活中的点滴之间。
作为哲学范畴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事物的本源、本质、基础或者规律。
一切皆有简单而朴素的意味。
如同高山流水、知白守黑、返璞归真等理念都是不可能直接被提出来让我们感受到的,需要时日和经验才会领悟到其精髓,这样无疑是过于深奥难懂了。
是故,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的许多观点也并非是说给某些特定群体去听的,他只是以这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告诉世人:世界上没有任何神秘莫测的东西存在,世间万物都遵循着最原始的状态发展着,简洁明快地传递出智慧的真谛。
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大道至简更加适用于那些处在底层的劳动者。
所谓“自然”即是一种人性,亦为法则,“大道至简”正反映了老子自然观的核心思想——追求朴素、追求天人合一。
他认为天下万物自身都具备独立存在的价值,这也是天道。
正是由于天道崇尚无为,顺应自然,致使万物得以繁荣昌盛;相反,违背自然规律而行的结果必然是败亡消逝,趋向灭亡。
这就好比两军交战,若是逆转天道,不仅打乱整个局势还很容易导致失败,最终国破家亡。
当然,强调“自然”并非绝对化、简单化,否则,又怎么解释万事万物都逃脱不掉的轮回呢?无论哪件事情,包括工作和创业,若是超越了最初的条件限制,从极端走向另外一端,则永远无法达到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把握的“自然”,应该是基于客观实际和内心选择的综合结果。
现在许多企业家之所以误入歧途往往在于盲目效仿别人甚至所谓成功模式,却忘记了资金短缺、技术薄弱、管理不善的根本问题。
这时候,他们开始追寻简便而省力的路径,将目光投向科研机构,试图通过技术突围达到利润增长。
殊不知科技创新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最后虽取得短暂胜利但仍然面临着更大的危机。
而且这条路走起来会愈发艰难,错过时机则前功尽弃,损耗的成本就不止是金钱那么简单了。
而许多小微型公司的兴起恰恰印证了这句话,就算规模再小,也能找到商机,盈利空间广阔。
再者,一味依赖一套方案与模板,未免太落伍了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至简,大简致用--------常识
随着知识技术全球化创新的涌现,中国企业正以一种野蛮生长的速度扩张着,数量上呈现出井喷的趋势,而企业的管理却并没有跟得上,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频频发生,价值观念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了彭俊峰老师对比分析华为和温氏的成功之道时,失败的企业各有各的失败的道理,成功的企业则大致相同。
我们作为最基层的员工,不能只将眼光拘泥于自己的任务,而应当放眼于整个企业,将自己融入到企业成长中去。
大道至简,成功的逻辑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朴素;大简致用,最简单、最浅显的东西有时候就是最有效的。
下雨打伞是一位著名的企业家的经营之道,每当遇到下雨的时候就得打伞,打伞是每个人保护自己的本能,只要懂得在下雨时打伞,就不会被淋湿。
这是一种常识,最简单的方法,却能帮助人们在下雨时不被淋湿,放大到任何一个地方,用我们的常识去解决遇到的问题,说不定都可以迎刃而解。
仔细琢磨老师的话:“一个企业的所谓常识,就是一定要遇到一批好人,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优秀的人才队伍,并最终赢得好的客户。
更重要的是,任何一个企业最终要回归到为客户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而好的产品与服务来自于技术创新领先。
技术创新领先,意味着除了真材实料之外,产品要具有高的技术附加值。
除此之外,要给消费者以好的、一体化的品牌体验。
而这一切,最终要取决于企业是否有好的管理。
”
成长是不需要秘密的,要的是探索、敬畏、遵从和坚守常识。
我们物业管理最要看中的就是与业主之间的关系,维护关系的融洽是我们物业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真理。
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了彭俊峰老师的讲座,不由地开始对自己,对同事,对领导深思。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常识,看似很细微,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了。
大道至简,大简致用,回归常识才是提升自己最简单却又是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