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锯齿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精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有趣的机械》,详细内容为“奇妙的齿轮”。
通过学习齿轮的基本知识,让孩子们了解齿轮的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齿轮的基本结构,知道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齿轮的传动原理。
重点:齿轮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齿轮模型、齿轮玩具、教学课件。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纸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齿轮玩具进行互动,让孩子们观察、讨论齿轮玩具的运行原理。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课件和齿轮模型,讲解齿轮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传动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动手操作(10分钟)指导幼儿用废旧纸盒、彩笔等材料制作齿轮,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5. 小组展示(5分钟)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对孩子们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勇于探索。
六、板书设计1. 齿轮的基本结构2. 齿轮的功能3. 齿轮的传动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描述齿轮的特点和作用,并画出一个齿轮。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他们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齿轮的踪迹,了解齿轮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同时,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提高孩子们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齿轮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传动原理是本节课的重点。
这些内容是幼儿理解和掌握齿轮相关知识的基础,也是激发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的关键。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含教学反思】(1)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齿轮》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特点与作用;探索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学习齿轮的组合与传动原理;通过实践操作,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掌握齿轮的传动原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齿轮进行简单传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齿轮的传动原理及组合应用。
教学重点:齿轮的基本概念、特点与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齿轮模型、齿轮组合玩具、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份齿轮组合玩具、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有趣的齿轮组合玩具,引发学生对齿轮的好奇心,进而引入课题。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齿轮的基本概念、特点与作用。
(2)展示齿轮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让学生认识到齿轮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齿轮的组合与传动原理。
(2)学生分组进行齿轮组合玩具的实践操作,观察齿轮的传动过程。
4. 例题讲解:(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用齿轮实现两个物体的运动传递?(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5. 随堂练习:(1)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
(2)学生互相交流,展示自己的设计成果。
(2)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思维。
六、板书设计1. 齿轮的基本概念、特点与作用。
2. 齿轮的传动原理及组合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2. 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齿轮的基本概念、传动原理掌握较好,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学生对齿轮的组合应用仍存在困难,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传动方式,如皮带传动、链条传动等。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含教学反思】前言齿轮是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因其具有传递动力并调节转速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
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向孩子们介绍齿轮的原理和应用,让他们对机械制造有基本的了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齿轮的概念和分类。
2.了解齿轮传动的原理和应用。
3.掌握齿轮传动的基本操作和注意事项。
技能目标1.能够观察和分析齿轮传动的实物和模型。
2.能够使用齿轮进行一定程度的机械转动。
3.能够利用齿轮搭建简单的机械结构。
情感目标1.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2.加强学生对机械制造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思路本教案将齿轮分为圆柱齿轮和斜齿轮进行讲解,通过实物模型和小游戏来呈现齿轮的传动原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加深对齿轮的认识。
Step1 引入先通过教学图片或实物让孩子们了解齿轮的概念,并导入齿轮小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齿轮的传动过程。
Step2 讲解2.1 圆柱齿轮圆柱齿轮是非常常见的齿轮形式,通常用在各种机器和交通工具上。
其由轮齿和轮轴两部分结构组成,可以把动力传送到另一个轮齿上。
圆柱齿轮圆柱齿轮2.2 斜齿轮斜齿轮与圆柱齿轮的区别在于,它的齿轮轮齿与轴线呈一定角度,因此可以通过斜面传递力,与圆柱齿轮不同,斜齿轮主要应用于电器和汽车的传动系统。
斜齿轮斜齿轮Step3 操作3.1 模拟齿轮传动实验利用模型或实物展示齿轮传动的基本原理,通过手动操作让学生了解轮齿之间的转动关系。
3.2 制作齿轮机械结构利用齿轮进行简单机械制作,如组装摆钟或机械臂等,让孩子们体验齿轮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孩子们能够对齿轮方面的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在制作结构和技能层面还需要继续加强。
我会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实战操作的内容,让学生深度参与,更好地掌握齿轮的原理和应用。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精选7篇)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认识齿轮,知道齿轮是时钟运行的重要部件。
2、儿初步了解齿轮运转的原理。
3、培养幼儿喜欢探究的精神。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钟,齿轮模型,图片。
活动过程:1、教师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唱《我是一个齿轮》(改编《我是一只茶壶》),问:“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刚才歌词里面是谁吗?(幼儿答),对拉,刚才老师唱的齿轮就是今天要介绍给你们认识的新朋友。
现在呢,我想把齿轮的故事讲给你们听,请你们认真听,齿轮等下会有问题提问你们的。
”教师讲故事。
(创编齿轮在钟表里面运作的情况故事)2、提问问题,让幼儿讨论。
教师:“好了,故事已经讲完了,那老师想问你们,请你们举手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1)刚才的齿轮是住在哪里的?(2)钟里面住了齿轮多少个兄弟姐妹?(3)他们都长得一样吗?(4)齿轮还有亲戚朋友吗?在哪里可以看到?幼儿讨论回答。
3、做实验,验证刚才的故事。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回答的很清楚了。
现在呢,老师也想看一下齿轮的家,看看齿轮有没有说谎。
”教师拆开钟,让幼儿观察钟里面是否有齿轮,认识钟的结构。
4、请幼儿看看其他的齿轮,并说说哪些地方可以看到齿轮。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
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
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
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车。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树皮少不了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身体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一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1、图片:芒草2、带锯齿的茅草,橡皮泥,锯子一把。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1)教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茅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2)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划一划,看看会发现什么?2、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3、引导幼儿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教师:古时候也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说他聪明呢?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1)出示锯子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
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
3、出示匹配图片(1)鸟,鸭,蝙蝠,鱼。
飞机,船,雷达,潜水艇。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2)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竞猜游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渔网(蜘蛛网)(2)母子雨衣(袋鼠)(3)电鼻子(猎狗)(4)脚蹼(蛙蹼)(5)迷彩服(动物保护色)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来告诉大家,好吗?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树皮少不了二1、引导幼儿探索树皮的功能,激发幼儿热爱保护树木的情感。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齿轮的作用和结构,能够简单描述齿轮的工作原理;2.能够通过简单的实验观察齿轮的运动;3.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思考能力,促进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准备好需要使用的材料,包括塑料齿轮、木棍、板材等;–确保实验室和教具的清洁和安全。
2.学生准备:–发挥想象力,准备好记录笔和作业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让学生成为设计师,向他们介绍“齿轮”这个生机勃勃的发明,大致讲述齿轮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感受齿轮特有的物理学运动规律。
2. 观察(10分钟)用一块木板、两个塑料齿轮和几根木棍,展示齿轮的结构和功能。
让学生仔细观察,沉浸在奇妙的齿轮世界中。
问:大家看到了什么?这些齿轮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们是如何运转的?3. 实验(2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齿轮实验。
让他们用水彩笔在塑料齿轮上涂上不同颜色的线条,在实验中观察色带的变化是否符合他们的设想。
此外,让他们通过制作齿轮机械组件,体验齿轮的妙处。
4.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教师检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齿轮的工作原理,并纠正对于齿轮误解的想法。
5. 练习(15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为学生分配练习任务,并给学生时间进行作业。
6. 教学反思(10分钟)1.教师反思:在这堂课中我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有哪些需要改善和调整的地方?应该如何进行以下课程中获得更好的成果?2.学生反思:有哪些课程让我大开眼界?我做得好的方面有哪些?是否有任何需要加强巩固的地方?四、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简单描述齿轮的作用和结构,以及齿轮的工作原理。
2.学生对齿轮的运动规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通过实验进行发现和探索。
3.学生在实验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了观察、探究和思考的能力。
4.教师通过反思和不断调整进行教学优化,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奇妙的齿轮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大班科学教材《奇妙的齿轮》。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齿轮的定义、种类、特点以及齿轮的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齿轮的形状、齿轮的齿数、齿轮的转动方向、齿轮的组合与拆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知道齿轮的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齿轮的定义、种类、特点以及齿轮的应用。
难点:齿轮的组合与拆分,齿轮传动原理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齿轮模型、齿轮组合套装、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齿轮模型、齿轮组合套装。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自行车,让学生观察自行车的齿轮,引导学生思考齿轮的作用。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讲解齿轮的定义、种类、特点以及齿轮的应用。
3.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齿轮模型的组装与拆分,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以自行车齿轮为例,讲解齿轮的传动原理。
5.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运用了齿轮原理。
六、板书设计齿轮:定义:一种传动装置,利用齿形相互咬合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种类:根据齿形、齿数、齿轮大小等分为不同种类。
特点:传动平稳、噪音小、效率高。
应用:自行车、汽车、机床等许多机械设备中都有齿轮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出自行车齿轮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案:自行车齿轮示意图。
2. 请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运用了齿轮原理,并在下一节课分享。
答案:生活中运用齿轮原理的物品,如电梯、榨汁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齿轮的原理和应用。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齿轮的应用,进一步了解齿轮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作用。
鲁班造锯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理解锯齿的作用与原理
鲁班造锯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理解锯齿的作用与原理理解锯齿的作用与原理引言锯齿状的刃口是锯齿的特征,很多工具上面都会有锯齿状的刃口,例如锯子、锯片、打铆钉的钉枪等等。
人们喜欢用锯齿状的刃口来处理木材、金属、纸张以及其他材料,为什么呢?这就得涉及到锯齿作用的原理了。
本文将介绍锯齿的作用和原理,以及如何它们应用到科学活动中来。
第一部分:锯齿是如何切割材料的?人们用锯子、片来切割材料时,是利用了锯齿的作用原理。
锯齿状的锯齿能够将物体的表面削下来,逐渐地将物体切分为两半。
锯齿状的刃口可以在一个小而有力的区域内施加足够的力量,在切割材料时,较为坚硬的材料被削下,从而达到切割的效果。
其实,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锯齿并不会同时干涉到材料的整个表面。
每一颗锯齿只会干涉到材料的表面的一个小部分,在微观上进行了横向移动而且还没造成削下的区域会往回退一点,来形成了一段频率很高的产生了削下的中间过渡区。
这就是锯齿状切割材料时的原理。
第二部分:为什么锯齿能切割?锯齿的作用原理见上面已经说过,现在我们来讲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效果。
这因为锯齿的刃口减少了每一颗锯齿上表面的接触面积,这样使得锯齿中堆积起来的物质能够更容易地被切割,并且更不容易粘在刃口上。
简言之,锯齿在与材料接触时,能够保持刃口的锋利度,从而达到切割的效果。
第三部分:科学活动中的应用1.制作卡片在制作卡片中,我们可以运用锯齿的原理。
我们可以使用模板和剪刀,先将卡纸削成厚厚的条形,然后在手中晃动这些条形,从上面开始,沿着纸边用锯齿状的剪子将其切割。
这种方法可以使卡纸更锋利,更有创意的光泽。
2.制作手工艺品手工艺品是一个很好的体验锯齿原理的方式。
我们可以使用锯齿形状的模板,用纸板或其它硬纸材料来制作各种各样的形状,在活动中就可以看到锯齿原理起到了关键作用。
手工制品可以用来装饰、出售,还可以作为动手操作的礼品。
3.切割木材、纸张等锯齿状的切割工具,如锯子、锯片等,在切割木材、纸张时我们可以用它来体验锯齿的原理。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齿轮》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奇妙的齿轮》教案:《奇妙的齿轮》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第五章《机械世界》2. 详细内容:通过观察和操作齿轮模型,让幼儿了解齿轮的基本结构、齿轮的转动原理以及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齿轮的欲望。
2. 帮助幼儿认识齿轮的基本结构,理解齿轮的转动原理。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齿轮的转动原理以及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自己发现齿轮的转动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齿轮模型、齿轮图片、视频播放设备。
2.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组齿轮模型,颜色可不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玩具车,请幼儿观察玩具车的轮子是如何转动的。
2. 讲解齿轮的基本结构:介绍齿轮的名称、大小、齿数等基本结构。
3. 演示齿轮的转动原理:通过齿轮模型现场演示,让幼儿观察齿轮的转动过程。
4. 操作实践:让幼儿分组操作齿轮模型,观察齿轮的转动情况,引导幼儿发现齿轮的转动原理。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生活中的齿轮图片,让幼儿分析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请幼儿分组讨论,思考还有哪些物品中包含了齿轮。
六、板书设计齿轮的基本结构:名称、大小、齿数齿轮的转动原理:齿轮与齿轮之间的相互作用齿轮在生活中的应用:玩具、汽车、自行车等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家里或身边的物品,找出含有齿轮的物品,并画下来。
2. 请幼儿和家长一起,利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齿轮模型,下节课带来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是否掌握了齿轮的基本结构、转动原理及其应用?是否有兴趣继续学习有关齿轮的知识?2. 拓展延伸:下一节课可以进一步讲解齿轮的种类、齿轮的计算方法等,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齿轮。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参观活动,带领幼儿参观工厂或汽车维修店,实地了解齿轮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二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教学目标:1. 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学习齿轮的分类及应用;3. 掌握齿轮之间的传动关系和计算方法;4.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与思考的能力;5.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木板、木棍、齿轮、轴;2. 实验工具:锯子、螺丝刀、胶水、卡尺、直尺;3. PPT教学课件;4. 教学辅助资料。
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新课(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提问:“大家看到过什么有齿轮的机械设备吗?你们知道齿轮是如何工作的吗?”Step 2: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向学生介绍齿轮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包括齿轮的定义,齿轮的作用和应用领域,以及齿轮的分类。
Step 3:自主探究(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些实验材料和工具。
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材料,设计并制作一个简单的齿轮传动装置。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设备的功能和需求,选择合适的齿轮,确定齿轮的数量和大小,并安装齿轮传动装置。
Step 4:实验操作(1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齿轮传动装置,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可以随时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小组都能够完成实验。
Step 5:实验观察和分析(10分钟)学生观察实验装置的运转情况,分析齿轮之间的传动关系。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传动比例和齿轮转动方向的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调整齿轮的大小和位置,改变传动比例和转动方向。
Step 6:小结(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Step 7:课堂延伸(10分钟)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或展示齿轮的应用领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齿轮的作用和价值。
Step 8: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设计、观察结果和分析,以及对齿轮传动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奇妙的齿轮》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奇妙的齿轮》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单元《有趣的机械》中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齿轮的基本概念、特点、作用以及齿轮的组合与传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齿轮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培养幼儿对机械的兴趣。
2. 培养幼儿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齿轮的组合与传动原理。
教学重点:齿轮的特点、作用及简单组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齿轮模型、齿轮组合玩具、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双面胶、废旧纸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简单的齿轮组合玩具,让幼儿观察并讨论: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是怎么工作的?2. 教学新课(10分钟)(1)介绍齿轮的基本概念、特点及作用。
(2)通过课件展示齿轮的组合与传动,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齿轮组合例子,讲解齿轮的传动原理。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齿轮组合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齿轮》2. 主要内容:(1)齿轮的概念、特点、作用。
(2)齿轮的组合与传动原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齿轮组合,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示例:设计一个风力发电机模型,利用齿轮传动原理,将风能转化为电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齿轮的兴趣浓厚,但部分幼儿在齿轮组合实验中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齿轮的例子,与家长一起探索齿轮的奥秘。
组织一次齿轮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齿轮的组合与传动原理。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让幼儿理解齿轮的传动原理。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以下是一份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一、活动目标:1. 认识锯齿的形状和作用。
2. 观察和比较不同锯齿的特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1. 各种带有锯齿的物品,如锯子、梳子、拉链等。
2.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
3. 记录表和笔。
三、活动过程: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带有锯齿的物品,引发幼儿对锯齿的兴趣。
-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品上的锯齿有什么作用吗?2. 讲解- 讲解锯齿的形状和作用,如锯子上的锯齿可以帮助锯断木头,梳子上的锯齿可以梳理头发等。
- 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幼儿观察不同锯齿的特点。
3. 探索- 将幼儿分成小组,提供一些带有锯齿的物品。
-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和操作这些物品,感受锯齿的形状和作用,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4. 分享与讨论- 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不同锯齿的特点和作用。
- 引导幼儿思考锯齿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锯木头、剪开包装袋等。
5. 拓展- 提供一些材料,让幼儿尝试制作带有锯齿的玩具或装饰品。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更多与锯齿相关的现象。
6. 总结-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强调锯齿的形状和作用。
-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与锯齿相关的科学知识。
四、活动延伸:1. 在科学区提供更多的带有锯齿的物品和相关材料,让幼儿继续探索和操作。
2. 让幼儿回家与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锯齿的资料,并分享给大家。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认识了锯齿的形状和作用,观察和比较了不同锯齿的特点。
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开展类似的科学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锯齿。
2.探索造成锯齿的原因。
3.能够观察并描述不同形状的锯齿。
4.学习如何制作锯齿形状的物品。
教学准备1.筷子、齿轮、齿条等模型。
2.利用简单日用品手工制作的光滑表面和锯齿表面的物品,比如牙签盒、牛奶盒等。
教学步骤步骤一:演示1.教师展示锯齿形状的物品给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对这些物品进行观察和讨论,询问他们认为为何这些物品会呈现锯齿状,并向学生解释原因。
步骤二:制作锯齿模型1.教师向学生演示如何制作锯齿模型。
可以使用齿轮和齿条等模型。
2.学生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动手制作。
步骤三:锯齿形状的观察和描述1.学生们将自己创造的锯齿形状的物品拿到教室内展示,让其他同学进行观察和描述。
2.学生们记录下观察到的不同形状的锯齿,并与补充讨论为什么有些锯齿形状比其他的下降得更陡峭等问题。
步骤四:反思和总结1.教师总结本次教学的内容,检查学生是否达成了教学目标。
2.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反思和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比如:你们最喜欢制作哪一种锯齿形状的物品?为什么?你们如何理解锯齿形状的物品?参考材料1.《科学世界》杂志2010年第14期。
2.徐锡全.《锯齿测量学: 应用于万能三坐标测量学》. 三民书局, 2016.扩展练习1.学生可以继续探索其他的锯齿形状,比如锯齿形状的动物牙齿。
2.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创作设计,比如利用简单手工制作物品的方式来构建自己的锯齿形状物品。
以上是本次教学设计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有效的将科学知识传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究中更好的成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教案主题:有趣的锯齿教学对象:幼儿园大班幼儿教学目标:1.了解锯齿形状的特点和使用;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3.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时间:30分钟教学准备:1.锯齿模板2.彩色纸张3.剪刀4.胶水5.彩色铅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幼儿们展示一把锯子,并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等待幼儿回答。
然后教师解释锯子的用途和特点,锯子的形状—锯齿。
接着教师提问:“锯齿长什么样呢?有什么特点呢?”引导幼儿关注锯齿的形状和特征。
步骤二:观察锯齿(10分钟)教师拿出锯齿模板,让幼儿观察其形状和特点。
然后,教师分发纸张和剪刀,引导幼儿根据锯齿模板剪出锯齿形状的图案,并用彩色铅笔为其涂上颜色。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幼儿锯齿的形状是连续变化的,可以从小到大、从大到小进行变化。
步骤三:创造锯齿(10分钟)教师要求幼儿们自由发挥创造能力,利用剪纸和彩色纸张制作具有锯齿形状的动物、植物或其他有趣的事物。
鼓励幼儿们自由发挥想象,设计锯齿形状的图案,并用彩色纸张剪出来,再用胶水将其粘贴到纸上。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参考图案,但也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空间。
步骤四:展示和交流(5分钟)教师要求幼儿将自己制作的锯齿图案展示给同伴们观看,并分享自己设计图案的想法和创意。
在展示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彼此欣赏、表扬和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步骤五: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再次强调锯齿的形状和特点,并提问幼儿们制作锯齿图案的体会和收获。
教师可以总结幼儿在此活动中表现出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并鼓励幼儿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并发现锯齿的形状。
教学延伸:在幼儿园里的其他活动中,教师可以提醒幼儿们关注锯齿形状的物品,例如锯齿状的楼梯、山峰等。
在日常的绘画活动中,鼓励幼儿们尝试使用锯齿形状的线条来描绘物体,培养他们的美术创造力和表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二)课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纸桥的原理和构造。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1500字课题:有趣的锯齿年级:幼儿园大班时间:40分钟教材:无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锯齿的形状和用途。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一把模型锯2. 图片和实物锯齿样本3. 宝宝锯4. A4纸5. 彩纸6. 色笔教学过程:引入:1. 与幼儿一起观察一个模型锯,询问幼儿是否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
2. 解释锯的功能和用途,引导幼儿思考锯齿的作用。
3. 让幼儿触摸模型锯的锯齿,感受其形状和纹理。
实践操作:1. 给每个幼儿发放一把宝宝锯和一张A4纸。
2. 让幼儿模仿用锯锯木头的动作,在纸上来回刮动宝宝锯,感受锯齿的摩擦感。
3. 引导幼儿观察锯齿的形状,问他们锯齿是什么样子的。
4. 展示一些图片和真实的锯齿样本,让幼儿观察锯齿的不同形状。
5. 让幼儿用彩纸剪成锯齿状,然后粘贴在纸上,可以用色笔画出颜色。
总结:1.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询问他们对锯齿的认识和了解。
2. 回答幼儿提问,解答疑惑。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更多的锯齿,并与家长分享他们的发现。
扩展活动:1. 让幼儿带来一些家庭中常见的工具,观察其锯齿的形状和用途。
2. 可以在户外活动中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边缘,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锯齿状特征。
3. 制作一个大锯齿的拼贴画,用不同形状的锯齿装饰画布,展示在教室墙壁上。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通过操作锯来帮助幼儿亲身体验锯齿的特征和用途。
同时,要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和发现锯齿的存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好奇心。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锯齿的特征,能够观察身边物体的锯齿状;2.提高学生观察、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3.引导学生发现周围事物中锯齿形状的意义,并认识到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材内容•什么是锯齿?•常见的锯齿形状及其意义。
•锯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演示法:选取一些锯齿形状的实物放在讲台上,解释它们的特征与意义。
•研究法:让学生自己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到其中的锯齿形状,并让他们发表自己的发现与认识。
•讨论法:带领学生分组讨论锯齿的应用场合,并展示各组的研究成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一些锯齿形状的实物、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如蜥蜴的牙齿、锯齿状的震动板等。
2. 完成任务•学生自主观察:教师安排学生围绕锯齿主题,让学生自主观察身边的物体,找出其中的锯齿形状并记录下来,以后上课展示。
•小组合作探究:先让学生看到一些物品,鼓励他们观察物品,发现其中的共同特征和不同之处,再让他们自己举出类似的物品。
为迎合学生感性认知和经验——先让他们通过观察实物、图片了解特征。
•学生总结归纳: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找到的锯齿形状物体进行比较归类,总结它们的特征和意义。
3. 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同学讨论锯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出学生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将观察到的锯齿形状和应用结合起来,形成对锯齿的独特理解。
四、教学效果评价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分类、比较和推理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此次教案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了任务。
五、教学形式与资源准备1. 教学形式•演示法•研究法•讨论法2. 教学资源准备•一些锯齿形状的实物、图片或视频•笔记本电脑、投影仪、互联网等办公设备六、教学拓展1. 调整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法,寻找新颖形式,创造性的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科学新知的兴趣和热情。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2)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引言本教案将介绍锯齿的概念和应用,并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学生们对此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将能够体验实验操作的乐趣,加深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目标•了解锯齿的概念和应用;•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学生们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们的科学兴趣和实验操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具体锯齿图案的图片和模型;•纸张、剪刀、胶水、彩笔等DIY工具;•一些能展示锯齿应用的物品,如锯齿形状的地图、锯齿的齿轮、锯齿机等;•讲解与PPT。
流程1. 介绍“锯齿”概念在黑板上画出具体的锯齿图案,然后向学生们解释和介绍锯齿的概念。
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经常提到的文字和图形应用,例如地图中的海拔线、机器中的齿轮、切割水果时的锯齿刀等。
2. 观察锯齿展示各种类型的锯齿模型,让学生们观察其特点,并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这样有助于他们在理清锯齿的概念的同时理解不同类型锯齿的应用领域,例如直线锯齿和波浪锯齿之间的区别、海拔线的绘制和锯齿机的使用等。
3. 制作锯齿模型将锯齿图案打印出来,并让学生们用彩笔之类的工具进行涂色。
完成后,让学生们剪下锯齿图案,拼凑成完整的锯齿形状,再在白纸上将模型固定起来。
如果有时间,可以让学生们自己DIY制作不同类型的锯齿模型。
4. 锯齿应用展示展示一些能展示锯齿应用的物品,如锯齿形状的地图、锯齿的齿轮、锯齿机等。
同时向学生们展示这些物品的应用领域,如机器中的齿轮可以使机器工作更顺畅、锯齿形状的地图可以方便我们更好地进行区域划分等。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们梳理自己已经学到的内容和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
同时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发现和应用锯齿的各种类型,从而加深对其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结束语本节课达到了让学生们了解锯齿的概念和应用,提高了他们对科学实验和操作的兴趣,同时加深对其中知识点的理解,培养了学生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希望这个课程能够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提供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1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在感知蜡烛燃烧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通过观察,了解各种各样的蜡,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初步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激发幼儿探究科学的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
活动难点:让幼儿知道蜡烛燃烧时会发光、发热,燃烧时需要空气中的氧气。
活动准备:蜡烛若干、透明玻璃瓶6个、玻璃杯1个、火柴、打火机。
蜡烛实物图片、轻音乐、课前对幼儿进行的安全教育。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欣赏烛光,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带领孩子进入教室,一起感受美丽而又温馨的烛光。
2.引导幼儿观察点燃的蜡烛,说说自己看到的有趣现象。
例如:滴下来的蜡烛油像眼泪,而且很烫;小火苗会随风"跳舞",说一说小火苗像什么呢?(像星星、像花蕊、像太阳、像萤火虫等。
)3.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烛火的样子。
二、通过观看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让幼儿说出蜡烛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1.教师请幼儿共同来欣赏各种各样的蜡烛实物图片。
2.引导幼儿说出蜡烛的用途,谈谈自己在什么时候用过蜡烛?(停电的时候,过生日的时候,挂灯笼的时候等。
)三、通过游戏《蜡烛的熄灭》,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与空气的关系,对此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1.请幼儿讲一讲应该如何点燃蜡烛(火柴、打火机)2.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将蜡烛熄灭(用手扇或用嘴吹)3.教师用另一种方法将蜡烛熄灭。
首先点燃一根蜡烛,固定好,然后用一个玻璃口杯罩在蜡烛上,看看结果怎样?(熄灭)4.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这种方法。
(1)幼儿操作实验:罩上杯子后,蜡烛会慢慢熄灭。
(2)蜡烛为什么会熄灭?(幼儿自由发言)(3)罩上杯子后蜡烛会熄灭,还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杯子会发热、发黑,杯壁上会有小水珠,火焰熄灭时有一股烟味)5.教师小结:蜡烛燃烧时需要空气,当蜡烛罩上杯子后,外面的空气进不去了,杯子里的空气被拉住燃烧用完了,蜡烛就会熄灭。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锯齿
大班科学课程计划:有趣的锯齿1.激发幼儿使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个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相关经验。
2,刺激孩子的创作欲望,引起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1,图片:芒草2,用锯齿茅草,橡皮泥,锯子。
活动程序首先,引导孩子感知茅草的特征。
1.展示茅草(1)老师:孩子们,你对这些茅草有特别的看法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让孩子们互相交谈他们的发现)(2)让孩子轻轻触摸并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划一下,看看会发现什么?2.讨论:你觉得茅草在哪个地方非常特别?茅草的边缘是什么?像什么?3.引导孩子在茅草的边缘找到一排小锯齿。
(重点是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的尖锐锯齿。
)其次,引导孩子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个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获得仿生现象的初步体验。
老师:古代也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你想知道他是谁吗?他为什么聪明?2,老师有讲故事的故事《鲁班造锯》(1)显示锯问题:鲁班发明了什么?锯的用途是什么?他是如何发明的?锯和茅草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总结:鲁班的灵感来自于茅草,发明了一种比茅草更锋利的锯。
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受到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
3,显示匹配的图片(1)鸟,鸭,蝙蝠,鱼。
飞机,船,雷达,潜艇。
引导孩子们比较并找出两个物体的共同特征。
(2)总结:自然界中的事物很精彩哦,鸟儿会飞,鸭子会游泳,蝙蝠会用超声波,鱼可以在水中自由生活,人们遵循它们的特点,为我们的人类创造一个非常有用的东西。
飞机,船只,雷达和潜艇。
三,问答游戏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引起孩子们注意周围事物的利益。
老师说出一个人造物体,并要求孩子猜测是什么样的动物被发明了。
(1)渔网(蜘蛛网)(2)母子雨衣(袋鼠)(3)电动鼻(猎狗)(4)脚踝(青蛙)(5)迷彩服(动物保护色)总结:你想成为一个“小发明家”吗?好吧,请过去观察周围的事情。
想想他们有什么特别的东西,通过模仿这个特征可以发明什么样的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任何好主意,请告诉我,好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锯齿
Science teaching plan for large class in kindergarten: interestin g sawtooth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锯齿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教学准备
1、图片:芒草
2、带锯齿的茅草,橡皮泥,锯子一把。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出示茅草
(1)教师:小朋友,你们仔细看看这些茅草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呀?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要求幼儿轻轻地摸一摸,小心地在橡皮泥上划一划,看看会发现什么?
2、讨论:你发现茅草的什么地方很特别?茅草的边缘有什么?像什么?
3、引导幼儿发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
二、引导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有关仿生现象的初步经验。
1、教师:古时候也有一个很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为什么说他聪明呢?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鲁班造锯》
(1)出示锯子
提问:鲁班发明了什么?锯子有什么用?他是怎么发明的?
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加锋利的锯子。
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都是受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造出来的。
3、出示匹配图片
(1)鸟,鸭,蝙蝠,鱼。
飞机,船,雷达,潜水艇。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2)小结:大自然中的事物真奇妙,瞧,鸟会飞,鸭会游,蝙蝠会使用超声波,
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它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
飞机,船、雷达和潜水艇。
三、竞猜游戏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1、教师说出一种人造物,请幼儿猜一猜它是受哪种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
(1)渔网(蜘蛛网)
(2)母子雨衣(袋鼠)
(3)电鼻子(猎狗)
(4)脚蹼(蛙蹼)
(5)迷彩服(动物保护色)
2、小结:你们想做个“小小发明家”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事物,
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
如果有什么好主意,来告诉大家,好吗?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