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理解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一、概念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
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自觉能动性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
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坚持实践的基本途径;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坚持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的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必须认识和处理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向与主体选择的关系。
三、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2、在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的辩证关系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是运用哲学原理分析事物自身及其之间关联关系的一种方式,辩证法认为客观规律性是实质的,即它贯彻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主观能动性是相对的,即它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相互作用制约事物发展。
客观规律性是指事物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律,即确立了客观的规律和条件,将客观规律作为解释事物发展变化的依据,必须遵从客观规律。
主观能动件是指人的认识和活动被奉行运作的主体,也是自身的主宰者,通过单一的人的活动、思想行为,影响事物的发展。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是运用辩证法分析事物及其发展变化的一种方式,前者规定了客观规律性,贯彻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后者受到主观因素的控制,受制于客观规律,而主观能动性可以调节事物的发展趋势。
因此,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是对事物发展作出规定的规律,主观能动件是改变客观规律的力量。
这种辩证关系形成了一个调节器,显示了事物及其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两者不能互相替代,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彼此之间相互制约和促进,共同构成了事物发展的整体。
客观规律的发展准则决定了主观能动件的行动范围,主观能动件的行动又改变了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不可能一成不变,主观能动件也不可能超越客观的规律,它们是相互关联的。
因此,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件之间存在一种辩证关系,它们不仅是自身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彼此发展的基础。
客观规律性构成了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基本联系,因此它是改变已有联系,去创造更多客观规律性必须认真思考的基础;而主观能动性则是改变已有联系,实现客观规律性的基础。
论正确把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
论正确把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第一,主观能动性亦即自觉的能动性,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和能力。
客观规律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只有按照客观规律所进行的实践活动,才是真正的自觉活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第二,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人们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透过偶然性认清事物变化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的固有规律;才能在实践活动中克服种种困难,排除种种障碍,利用客观事物的固有规律,有效地改造客观事物,取得实践活动的成功。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相互关系的原理,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比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以及其他许多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尊重客观规律,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社会主义建设才能顺利进行,取得好的效果。
切不能头脑发热,盲目蛮干,那是会遭到失败,造成损失的。
其次,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还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新事业,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供吸取和借鉴。
我们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索,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善于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正确地应用客观规律,找到能搞好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措施和办法。
最后,我国原来的基础比较差,经济、文化比较落后,这也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克服各种困难,努力搞好各项具体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非常关注,一直都没有定论。
一方面,主观能动性是人类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自由的选择行动,以达成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又遵循着客观规律,这些规律对人类行为有着巨大的影响,使得人类行动既自由又受限。
因此,要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需要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看待它们之间的联系。
首先,必须说明的一点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不是静态的,而是互相关联、交互作用的。
在这种相互关系当中,客观规律性可以看作是人类行为的外部限制,它们既可以限制个体的行为,也可以作为个体挑战困难、发展才能的契机。
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个体在受限于客观规律性的条件下,依据自己的理解和目标,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实现自身的目标。
客观规律性对人类行为的限制影响着个体的行为方式,而主观能动性给个体带来的可能性却使得他们在客观规律性的限制下仍然可以有自由的选择,以达成自身的目标。
此外,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还有一些更加复杂的关系。
客观规律性可以划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
宏观层次的客观规律性指的是事物之间的发展规律,也就是说,它不仅会对个体进行限制,而且还可以作为个体发展的助力之一。
这种助力往往体现在个体把握细节的可能性上,也就是说,当个体依据客观规律性的宏观的概念,抓住其中的细节,并且从中抽取出有效的信息,以指导个体的行为时,主观能动性便可以起到引导作用,使个体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也可以说,微观层次的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种优化的关系。
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个体通过理解和觉悟的方式指导自身行为,而微观层次的客观规律性更直接地加强了个体行为的可管理性,使个体行为更具有有效性、一致性和预测性,也就是说,尽管个体受限于客观规律性,但又因为客观规律性的优化,个体可以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综上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之间是一种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客观规律性可以看作是人类行为的外部限制,可以限制个体的行为,但同时也可以帮助个体发挥自身潜力。
简述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简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第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人们不能任意创造或消灭规律,人们只能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因此我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要尊重客观规律,而且,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上都依赖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离开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只讲意识的能动性,或夸大意识的能动性作用会导致主观主义、盲动主义的错误,必然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第二、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能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离开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只讲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或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会导致思想僵化、保守主义的错误,必将一事无成。
那种认为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的宿命论观点和消极无为态度是错误的。
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
它既是唯物论的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在认识领域中的运用,又是对辩证法的两点论、对立统一的矛盾原理的贯彻。
人类的两大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顺利进行,最根本的就是要明确二者的关系。
基于其在哲学和实践中的地位,必须对之要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一、从哲学常识体系范畴来看,这二者关系既属于唯物论范畴,又属于辩证法范畴,还属于认识论范畴。
教材把它归到认识论中,是因为其与“透过理解认为本质”这一问题的逻辑关系较直接、较为接近,也是为了避免各部分叙述的重复。
切不可认为,它只属于认识论的范畴。
二、从根本的哲学观点来看,这二者关系源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和意识关系这一唯物论基本原理在认识和改造世界领域中的运用。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承认客观规律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制约;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要求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主观能动性在受客观规律制约的同时,仍然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指客观规律性将影响着人们的行动,而主观能动性则可以改变客观规律性,并从中受益。
它们之间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首先,客观规律性是指客观存在的规律,这些规律无法改变,只能被人们所遵守。
它们会影响个人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例如,客观规律性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会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保证公平正义。
其次,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客观规律性而采取不同的行动,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例如,借助科技进步,人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性改善社会环境,改变生活状况,实现自身价值。
因此,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一种重要补充,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收益。
最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
客观规律性可以给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而主观能动性则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挥自身潜力,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因此,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一种辩证关系,从而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总之,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这种辩证关系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激发他们不断创新,改变自己的命运。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要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通过客观规律性的发展过程中,主观能动性不断激发和促使;反过来,主观能动性也要遵循客观规律性,从而形成共同的辩证统一关系。
下面将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分析说明:
一、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万物发展的前提:万物的变化都是在客观规律的驱动下进行的,没有客观的规律性就没有了物质的变化;
2.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客观规律性的根本动力:主观的活动才能突破客观规律的桎梏,才能有效的利用客观规律,实现物质变化。
二、客观规律性如何激发和促使主观能动性
1.客观规律性提供发展的前提条件:客观规律性提供了发展的空间,让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发展的作用;
2.主观能动性受客观规律性约束:客观规律性不仅提供发展的希望,而且也约束着主观能动性,阻碍了它的随意发展。
三、主观能动性如何遵循客观规律性
1.客观规律性是主观能动性的根基:主观能动性追求的是客观规律性的实现,因此要继承客观规律性,并从中寻求发展的依据和发挥作用;
2.主观能动性是客观规律性的炎黄子孙:主观能动性要严格遵守客观规律性,这样可以保证物质变化的辩证统一,从而实现主观能动性发展的空间。
四、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指客观规律性为变化提供条件,而主观能动性又借以发展,形成一种具有客观特征的物质变化的统一。
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客观规律性是物质变化的前提,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变化的根本动力,它们之间同时拥有互为约束和促进的作用,共同构成了一种辩证统一的变化形式。
简述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简述说明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上下文存在着辩证统一关系的两个概念。
前者指按照客观规律运作和发展的必然性,而后者则指人的主观加工和发挥其影响力的能动性。
一般来说,它们内在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共同构成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
客观规律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之源。
它们具有内在的结构特殊性,受不可抗拒的内生性影响,因而以其自身的趋势、速度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循环运动和演变。
它也可以指引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探索出对社会有利的方向。
主观能动性作为构成历史运动的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历史发展的重要元素。
没有它的参与,社会的发展只能实现自动化;有了它的参与,前进的过程以及方向将会变得灵活多变,以社会发展和进步为导向,把社会发展送向更自由、更充满活力和创意的方向。
因此,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是一种辩证统一关系,它们在历史发展中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如果只有客观规律性,社会发展只是慢慢不停地沿着一条规律的路径前进;如果只有主观能动性,社会将会丧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感。
只有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辅相成,才能坚定社会的历史发展的方向,实现宏大的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健。
简述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简述自觉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一直在共同影响着人类的行动和发展。
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类行动的主观主宰力量,也就是说,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及偏好,选择行动的方向和方式,来影响自身发展。
客观规律是对人类行动有着约束性的规律,它来源于客观环境,可以是社会的规范、自然的规律,也可以是自身的本性特征。
从理论上讲,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共存、互动相互作用,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的规律。
因此,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就在于,客观规律对人类行动有着约束性,即人类在行动中被客观规律所制约,但最终还是靠自觉能动性来运用这些客观规律,并以此来实现自己的意图。
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它的存在和发挥,使得人们能够客观适应、主观创造,以解决生活和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自觉能动性的发挥,自主力的体现,依托的是客观规律,即一切行为都必须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这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行动的制约作用。
但是,客观规律只提供一种可能性,具体是否发挥作用,还要取决于人自身的决定。
因此,自觉能动性对客观规律的作用也并不单一,也不是完全的抵抗,而是选择运用的巧妙把握。
只有在认识到客观规律的存在,并正确判断出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时机,才能把握住客观规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最终实现自己的意图。
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人们在客观规律的指导下,发挥人类主观能动性,实现自身意图的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人类不仅可以灵活适应客观环境,更可以主动创造,以此改变自身的处境,使得看似不可能的事情,也有可能实现。
总之,自觉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互为制约的。
自觉能动性发挥出来的主观力量,依赖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能够发挥出来的作用,也要依赖于自觉能动性的运用。
如果没有自觉能动性的发挥,客观规律的存在便不具备任何意义;而自觉能动性若不能正确运用客观规律,则又不可能实现自身的意图。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明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结合自己的实际,说明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夙愿与共同追求。
深刻把握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和特质,是深化中国梦研究的基础,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
“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展现的发展的渐进、有序和稳定的特点。
”以陈学明国外考察交流所得而言,中国正在实施的一些战略与策略,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注。
陈学明把当今人类文明所面临的挑战,概括为“三大矛盾的加剧”:一是人与人之间越来越不平等,随着进入全球化时代,发展到金融垄断阶段的资本主义,使得剥削和掠夺空前加剧;其次,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越来越严重,人类的生态容量已接近饱和;再次,人的各种需求之间越来越不平衡,人日益成为“单向度”的消费机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为人类文明应对这些挑战、解决这些日益尖锐的矛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人类追求文明进步开辟一条新路,为人类探索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
”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才能实现中国梦。
主观能动性不等于盲目性、随意性, 不等于胡思乱想, 蛮干一通。
人民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人们能够改造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的改造历史。
只有遵循历史的规律和进程,把握时代的脉搏和契机,才能正真成为历史的主人。
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人们的实践活动越是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主观能性也就发挥得越充分,越有效,反之,则一定会受挫折和失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国人的理想和追求,而其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
联系实际谈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关系的理解
联系实际谈谈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摘要: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了解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那么,如何认识和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成为关键。
认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决定意识,客观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反对“右”的和“左”的错误思想的武器,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在政治上会犯冒险盲动的“左”的错误。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其表现为“宿命论”,在革命和建设中,往往会导致落后于历史发展的阶段,在政治上开历史的倒车,犯“右”的错误。
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就例如:有个急性子的宋国人,日夜盼望稻田里的稻子快些长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规范全面版)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意义一、二者的含义:客观规律性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意识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二、二者的辩证关系: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
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
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三、现实意义:1、、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反对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错误思想的武器。
否认客观规律性,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其表现为“精神万能论”。
夸大尊重客观规律性,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陷入形而上学机械论的错误。
2、它对四化建设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尊重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加速我国四化建设。
既要反对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唯心主义、精神万能论,又要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
拓展资料:一、客观规律存在有多种定义,基本的有3种:1、世界本身固有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遵循的规律,独立于意识之外,客观科学,具有确定性。
结合实际谈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结合实际谈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我们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是谁你所愿,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
它要受到一定条件的约束。
那就是客观规律所谓规律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首先是一种本质的联系。
世界上的事物都处于各种各样的联系之中。
但并不是任何一种联系都是本质的,都可以称为规律,只有体现事物本身固有的,内在的根本性质,并贯穿于事物发展全过程的联系,才是本质的联系,才可能称之为规律。
规律作为一种内在的,非表面规律的联系,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例如:苹果落地、水向低处流,向空中抛一个物体又落回到地面,月亮绕地球转等。
这些都是现象,是人的感官可以感知的。
而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万有引力规律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通过思维才能把握。
规律,其次是一种必须联系。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规律最主要的性质就是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不承认,它都是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人不能任意创造和消灭规律,也不能任意改变规律,人只能去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例如:“万有引力规律”。
正如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认识了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否则,必须受到规律的惩罚。
例如:“拔苗助长”的寓言,1958年我国大跃进。
2、认识和利用规律又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客观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但要做到这件事,决不是轻而易举的,规律是事物和现象内在的本质联系,它看不到也摸不着,人们要想掌握客观规律就必须要下一番功夫。
例如,大家都知道居里夫妇发现镭的故事。
居里夫妇当时在十分简陋和极其原始的实验室里花了45个月的时间,耗费了2000吨药品和800吨水,才从400吨粗杂的沥青矿石中提炼出一克镭的化合物,这个过程可说是千辛万苦、呕心沥血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我们知道,客观规律性指的是客观性存在的物质实践过程中,宇宙自身诸多复杂因素生成
的客观规律性现象。
而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们以主观能动性将这些客观规律发掘、分析、
整合,并努力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动性行为。
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两个相
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实践关系。
客观规律性指的是客观性存在的复杂现象,不受人的意志和干预,是社会经济生活的基础。
而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们以思考的能动性去把握和处理这些客观规律性现象的过程。
它不
能否定客观规律的存在,它是改造客观规律性现象的基础。
客观性仅仅是一个实践过程,
而由它揭示出来的客观规律性,如果没有通过人的思考和权衡去处理,就不能正确理解客
观规律的意义。
因此,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实践过程的辩证统一。
客观规
律只是外部的束缚,而主观能动性是通过认识客观规律来调节束缚,不断缩短主客观矛盾
距离的活动原则。
它是从客观规律中抽象出一个自己、独立于事实的视角,去超越客观规律,改造实践,实现实践意义的过程。
结合社会现实谈谈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2013-9-28
客观规律
客观规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界的规则。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含义: 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 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客观规律存在有多种定义,但基本的有两种 1.世界本身固有的,世界上一切物质都遵循的规律,具有 确定性。(属于唯物主义) 2.世界向我们主观表现出来的,世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 规律,具有不确定性。(属于唯心主义) 3.“绝对精神”的内在规律通过世界外化。(属于唯心主义)
Make Presentation much more fun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例六 听天由命
愚公移山中愚公选择移山,而智叟选择无视问题 的存在,听之任之 ,那么智叟是否更明智? 答 不是 作为人,有必要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这样 就需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严肃的 科学态度,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反对盲目蛮干。 同时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 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反对墨守成规。
2013-9-28
例五 种瓜得瓜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是人所周知的事情,那是否能 种鸡得鸡? 答 不能 客观规律: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世 界的规则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 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 改造世界。
2013-9-28
谢谢观赏
WPS
在简陋的条件下,居里夫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极 大发挥了人的能动性,在遵守客观规律的情况下, 取得了巨大成果,提炼出来镭,造福了千千万万 的人。
2013-9-28
例一 笨鸟先飞
笨鸟可以主观能动的先飞,达到成功。但 本质上讲,(客观规律的决定)笨鸟是不 容易成功的。
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主观能动性是指一种理论观念,它认为人的主观能动力使人的行为不断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改变客观存在的规定和规律。
它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坚持人主客观统一的原则,强调在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之下,人要以自己的能动性实现自己的发展和进步。
主观能动性体现了自由思想的内在行动力,体现出一种崇尚积极进取精神,具有很强的推进价值作用。
二、客观规律性简介客观规律性是人类行为和活动的规律,它是形而上的客观存在的形式。
客观规律性取决于物质客观的规律,它把客观存在的规律性用来限定、约束、规范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客观规律对人的行为有着一定的限制作用。
客观规律发挥着重要的价值作用,它既可以使人获得成就感,又可以使人学习进而提高实现自身价值的能力。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人的行为是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结果。
客观规律作为行为发生和发展的立足点,给予了主观能动性一定的范围,也就是说,客观规律对主观能动性的活动有着一定的支撑作用,使主观能动性的行为得以发挥最大的效率。
也有人认为,客观规律可以限制主观能动性,使得主观能动性不能完全发挥,但这样的观点是将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搞成了对立。
实际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一种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需要依靠客观规律性的支持,只有在客观规律的范围之下,主观能动性的行为才能起到最大的效用,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因此,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过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协调的有机关系。
四、总结主观能动性是人类行为的根源,客观规律性是人类行为的规范,它们之间具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有机关系。
从这个角度来看,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这种有机的结合,人的行为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理解世间万物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世界里,一定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的关系。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指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的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际问题。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遵循并改造事物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想的结果,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即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成语“揠苗助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心急的宋国人为了使稻子快点长大而把它们从土里拔高了一些,但这却违背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终于得不偿失。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在稻子的自然生长周期过程中浇水施肥,精心照料,呵护它们成长,这样才能真正取得丰收。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到底是人与物斗争的哲学。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一个表现。
客观规律性是物对人的约束,主观能动性是人对物的突破。
从经济学角度举个例子:假定A想开办一家公司。
这里面A要遵守经济规律的约束,比如说价值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客观规律性。
而A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于在遵守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管理、效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
这些都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理解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理解时间万物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世界,一定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的关系。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指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遵循并改造事物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即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成语,揠苗助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心急的宋国人为了使稻子快点长大而把他们从土地里拔高了一些,但这些却违背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终于得不偿失。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在稻子的自然生产周期过程中浇水施肥,精心照料,呵护它们成长,这样才能真正取得丰收。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到底是人与物斗争的哲学。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一种表现。
客观规律性是物对人的结束,主观能动性是人对物的突破。
从经济学角度举个例子:假定a 想开办一家公司。
这里面a要遵循经济规律的结束,比如说价值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客观规律性。
而a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于在遵守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更加住重管理,效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
这些都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能动性的发挥来反抗物质规律的束缚,单这仅仅是反抗而已,是不能真正地突破与颠覆。
事实上只能充分认识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能动性。
如果随意发挥则要么碰壁,要么受到规律的惩罚。
用辩证的方法说说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并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根据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
用辩证的方法说说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并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根据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价值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学期学习了马克思基本原理这门课使我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主动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原则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
所以,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必然导致对人的价值性的否定,导致对历史发展动力的否定。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只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反映客观规律(以及思维所固有的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只有在正确认识指导下,符合客观规律的行动,才是正确的行动,才能实现人们预想的目的。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人的意识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要使它得到实现,变为现实的物质力量,就不能只在意识本身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必须通过物质的活动——实践才能达到。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同物质技术条件的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着。
一般说来,作为认识器官之延长的科学观测设备越是先进,人们的认识水平也就越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理解时间万物之所以存在于这个世界,一定有其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循这些客观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必然要遇到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的关系。
客观规律性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即指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性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们在遵循并改造事物的过程中,要想达到预期的结果,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即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们只有尊重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
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成语,揠苗助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个心急的宋国人为了使稻子快点长大而把他们从土地里拔高了一些,但这些却违背了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终于得不偿失。
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在稻子的自然生产周期过程中浇水施肥,精心照料,呵护它们成长,这样才能真正取得丰收。
马克思主义哲学说到底是人与物斗争的哲学。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就是一种表现。
客观规律性是物对人的结束,主观能动性是人对物的突破。
从经济学角度举个例子:假定a 想开办一家公司。
这里面a要遵循经济规律的结束,比如说价值规律,这就是所谓的客观规律性。
而a的主观能动性就在于在遵守价值规律的前提下更加住重管理,效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
这些都需要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可以通过能动性的发挥来反抗物质规律的束缚,单这仅仅是反抗而已,是不能真正地突破与颠覆。
事实上只能充分认识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能动性。
如果随意发挥则要么碰壁,要么受到规律的惩罚。
这就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之间的关系。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人的意识活动都要受规律的支配,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承认与否,它都客观存在着,并以一定的方式起作用。
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