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古文专题之《诗词曲五首》精讲精练(教师版)

《诗词曲五首》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也占有重要地位。

从古至今,战争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主题,战争总是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和痛苦。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十五从军征》,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学会珍惜和平的生活知识点一、文学常识【知识梳理】文学文化常识1.《十五从军行》: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

乐府搜集演唱的诗给被称为乐府诗。

十五从军征“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

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

歌词的来源有二种: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

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乐府双璧(又名长篇叙事诗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

和《诗经》,《楚辞》同名。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

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

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

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梳理01《十五从军征》【文学常识】㈠作品简介《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一部分为文人创作,一部分采集于民间。

乐府是继《诗经》《楚辞》后出现的又一种新诗体,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性,语言朴实自然。

㈡写作背景汉朝时,北部时时受到匈奴的威胁,战乱频繁,统治者大量征兵,兵役沉重。

《十五从军征》就写了一个从军老兵回家后发现家破人亡的悲苦经历。

【基础字词】㈠课本注释①选自《乐府诗集》,题目是后人加的。

②[阿]前缀,用在某些称谓或疑问代词等前面。

③[冢(zhǒng)]坟墓。

④[累(lěi)累]众多的样子。

⑤[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⑥[雉(zhì)]野鸡。

⑦[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植物未经播种而生。

⑧[井]这里指并台。

⑨[旅葵]野生的葵菜。

⑩[舂(chōng)谷]用杵臼捣去谷物的皮壳。

⑪[持]拿着。

⑫[羹]这里指用蔬菜煮的羹。

⑬[一时儿]一会儿。

⑭[饴]同“贻”,送给。

㈡诗歌基础赏析诗歌赏析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勾勒了一个应征多年的老兵回乡见闻,细致地描绘出主人公家破人亡的凄凉遭遇,反映出封建兵役制度给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

【写作特色】1.谋篇布局巧妙自然《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布局,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

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看到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悲伤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这些又体现了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主题。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2.通过环境刻画人物形象诗中写老兵回家后的境况:“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精选练习附答案解析)

诗词曲五首(附答案解析)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踌.躇(chóu)瀚.海(hàn)冷难着.(zháo)B.松柏.(bǎi)羌.笛(qiāng)寥.落(liǎo)C.狗窦.(dòu)风掣.(chè)飘絮.(xù)D.狐裘.(qiú)兜鍪.(móu)羹.饭(gě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D.望西都..(指长安)3.根据要求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揭露汉代极度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诗句是“_____,______”。

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_____,_____”。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抒发词人千古兴亡之感及不尽愁绪与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

词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坚持抗战的句子是“_____,_____”。

点明该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

(4)《过零丁洋》中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的诗句是“_____,_____”。

(5)《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气势雄伟,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英雄是人类历史天空的璀灿星辰,更是一个时代的精神坐标。

中华民族起起伏伏,低潮时有慷慨悲壮之士力挽民族危亡,振兴时有英雄豪杰人物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诗词曲五首》(共14张PPT)

九年级语文中考复习课件:《诗词曲五首》(共14张PPT)
④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 词人又有些犹豫。
⑤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终不忍弃绝人世。飞天 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⑥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 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 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④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 的名句。
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 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水调歌头》苏轼
1.整体把握 (1)题材:咏中秋 (2)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 “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 达情怀作结。
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 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2.问题研究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
①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 的身世之感。
⑦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 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 的心理变化。
⑧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 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 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1.整体把握 全曲可分三层: ①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 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 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 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之《诗词曲五首》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专项复习之《诗词曲五首》

6.概括这首诗所见之景及所表达之情。
这首诗写初秋的一个晴天在江边眺望长江时的所见之景;表达了对长 江磅礴气势的赞美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2018扬州中考)
潭上作 [唐]张乔 竹岛残阳映翠微①,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①翠微:青山。
【译文参考】长满竹子 的岛屿上,残阳映照着微微 的翠绿,雪白色的鸟从碧绿 色的潭水上面飞过。在俗世 没有关切自身的事情,每次 到渔家就不想回来。
(四)《过零丁洋》 1.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个人
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的诗句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
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运用双关的修辞,巧借地名, 写出了当时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的诗句是: ,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 。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两句用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 用“风飘絮”来比喻南宋王朝破碎的山河,用“雨打 萍”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国势危亡 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两句诗运用了双关的修辞,巧妙地借用惶恐滩 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表现了诗人的忧愤之情。构思巧妙,对仗工整,寓意 深刻,富有情味。
3.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实写史实。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 而敢于与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 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 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词 人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反衬了当时 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弱苟安。

九年级语文下册 同步训练《诗词曲五首》

九年级语文下册 同步训练《诗词曲五首》

《诗词曲五首》[基础存盘]1.诗词默写。

(1)中庭生旅谷, 。

(2),坐断东南战未休。

(3), ,山河表里潼关路。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5)《过零丁洋》一诗中,诗人借比喻将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句子是:, 。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松柏冢累累..(累累:众多的样子)B.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控制)C.风掣红旗冻不翻.(翻:飘动)D.坐断..东南战未休(坐断:占据)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

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唐代边塞诗人岑参,他与高适并称“高岑”。

C.词始于南宋,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隋唐时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到唐代达到顶峰。

“南乡子”是词牌名。

D.《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

[课内精读]一、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练习。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平淡,却耐人寻味,含蓄地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繁重。

B.“兔从”和“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生活的摧残。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满怀希望—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有波澜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2.全诗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二、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练习。

3.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三、阅读《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成练习。

5.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 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 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阅读理解题背诵中考考点汇总(含答案)目录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过零丁洋/文天祥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多年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2. 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答:十五、八十。

3. 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答: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4.“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5.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兔从……葵。

”6.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答: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7.“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分)“十五”与“八十”相对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

说明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八十始.得归。

(始:才)B.中庭..生旅谷。

(中庭:院子里)C.羹饭一时..熟。

(一时:一会儿)D.不知饴.阿谁。

(饴:留下)2.下列诗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B.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庭院的中间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C.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做菜羹。

D.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沾湿了我的衣襟。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说明老兵的家曾经是如此的充满生机。

C.“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反映了老兵孤独凄凉的心境。

D.这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的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节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取喻新,设想奇;同时“千树万树”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尽渲染雪之大。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运用夸张的手法,其中“愁”字隐约对离别做了暗示。

C.“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以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的样子象征将士们威武不屈的形象。

D.“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运用了互文的手法。

2.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中的“忽如”一词形象、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看到雪景时的惊异神情。

B.这首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有致的节奏旋律。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知识点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1283),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

创作背景《过零丁洋》当作于1279年(宋祥兴二年)。

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五坡岭兵败被俘,第二年正月,囚禁文天祥的船队经过零丁洋时元将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

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 )中进土第一名。

干戈:干和戈是两种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寥落:冷清。

指宋朝抗元战争逐渐消歇。

四周星:四周年。

风飘絮:形容大宋国势如风中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

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水流湍急,极为险恶。

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先以火炙烤竹片,以防虫蛀。

因竹片水分蒸发如汗, 所以称之为"汗青"。

这里指史册。

译文: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

祖国破碎的山河,就像被狂风吹卷着的柳絮,自己一生动荡不安,就像被雨击打的浮萍。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惊慌不安,在零丁洋叹息自己孤苦无依。

自古以来谁能不死?留下赤诚的心来照耀史册。

问题归纳.首联写了文天祥的一生所经历的两件大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前句写诗人因科举考试走入仕途;后句写诗人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抗元。

1.请对颔联作简要的赏析。

这两句诗用工整的对偶和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将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把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不幸连结起来,形象地展现了当时风雨飘摇的政治形势。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知识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白草:西域所产的一种牧草,干枯时变为白色。

胡天:这里指塞北一带的天空。

珠帘:用珍珠缀成的帘子。

与下面的“罗幕(丝绸制作的帐幕)”一样,是美化的说法。

锦衾薄: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

角弓:一种以兽角作装饰的弓。

控:拉开。

都护:唐朝镇守边疆的长官。

着:穿。

瀚海:指沙漠。

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惨淡:阴暗。

中军:主帅的营帐。

饮:宴请。

胡琴:泛指西域的琴。

辕门:领兵将帅的营门。

掣:拉,扯。

翻:飘动。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白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织锦做成的被子也觉得单薄。

连将军和都护都拉不开弓,都觉得铁衣太寒冷,难以穿上。

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

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一、作者简介(文学常识)岑参(约715—770),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 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深刻的体会。

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复习知识清单及精讲精练(含答案解析)

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诗歌回顾跟踪训练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八十始.得归。

(始: 才)B.中.庭.生旅谷。

(中庭: 院子里)C.羹饭一.时.熟。

(一时: 一会儿)D.不知饴.阿谁。

(饴: 留下)2.下列诗句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远远看去, 那就是你的家, 那边松树、柏树很多, 坟墓一大堆。

B.中庭生旅谷, 井上生旅葵: 庭院的中间长着野生的谷子, 井台上长着野生的葵菜。

C.舂谷持作饭, 采葵持作羹: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 摘下葵叶来做菜D.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 ,( 心情极其悲痛 ,) 眼 泪就流了下来 , 沾湿了我的衣襟。

3.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 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 ,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 也体现了人民对战 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 , 井上生旅葵”说明老兵的 家曾经是如此的充满生机。

C.“羹饭一时熟 , 不知饴阿谁”反映了老兵孤独凄凉的心境。

D.这首诗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 , 而是从老兵回乡后的所见所感 落笔,将典型情节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 ,强烈的对比 ,表现出民生的悲 惨。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 参 诗歌回顾 诗歌原文 诗歌赏析 北风卷地”四字 , 妙在由风而见雪。

“白草折”又 北风卷地白草折 , 显出风势之猛。

“胡天八月即飞雪” , 一个“即”字 , 胡天八月即飞雪 惟妙惟肖地写出由南方来的人惊奇的口吻 , 写出北方 雪来之早。

忽如一夜春风来 ,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喻“北风”使雪花飞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之奇寒。

那白雪背景诗歌主旨: 诗人着重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表现出边塞将士生活的艰苦, 同时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九年级诗词曲五首知识点

九年级诗词曲五首知识点

九年级诗词曲五首知识点诗词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达。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诗词曲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以便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文化瑰宝。

以下将介绍九年级诗词曲五首的知识点。

1. 《李白集》中的《静夜思》《静夜思》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在月光下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学生们在学习这首诗时,要注意诗中的五言绝句形式,抓住“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重点词汇和意境的表现。

2.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月夜忆舍弟》是杜甫的一首伤感抒情之作,通过诗人对亲人离世的怀念与追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

学生们在学习这首诗时,要理解其中的托物思人手法,以及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3.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一首咏月词,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生命变迁的感慨与思考。

学生们在学习这首词时,要注意其中运用的夸张手法和夜景描写,以及对月亮的象征意义的体现。

4.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散文之作,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范仲淹游览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想。

学生们在学习这篇文章时,要注意其辞章华丽、气韵生动的特点,以及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5. 关汉卿的《救风尘·春花秋月何时了》《救风尘·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一首咏史怀古之作,通过描绘诗人对逝去岁月和英雄人物的忧伤之情,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历史沧桑的思考和感慨。

学生们在学习这首词时,要理解其中的借景抒怀手法,抓住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对时光流转的反思。

通过对以上五首诗词曲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特点,培养对诗词曲的欣赏能力和鉴赏能力。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诗句或者段落的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诗词曲5首九年级知识点

诗词曲5首九年级知识点

诗词曲5首九年级知识点诗词曲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底蕴。

在九年级的语文课程中,学生们将会学习到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诗词曲作品。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五首诗词曲,了解一下它们背后的知识点和内涵。

1. 《登鹳雀楼》《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鹳雀楼的壮丽景色为主题,写了一幅谦虚和进取的形象。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等,使全诗具备了浩渺壮观的景象。

2. 《静夜思》《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描写一个寂静的夜晚为主题。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沉思的启迪。

其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一句尤为经典,表达了诗人对黑夜的观察和联想,给人以无限遐想。

3. 《七步诗》《七步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写了一个寒暄七步而不及言表的故事。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其中,“七步成诗”使人感叹,也给了人们以珍惜时光和把握机会的启示。

4. 《春晓》《春晓》是唐代文学家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以描绘春天的美景为主题。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如“地上生辉”、“风住尘香花已尽”等等,将春天的繁荣与辽阔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欣喜和赞美之情。

5. 《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唐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曲,以描绘江南的美景和人民的生活为主题。

在这首词中,苏轼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南的风光和人心喜悦的场景,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百姓们的愉悦和满足。

以上就是五首九年级诗词曲作品的知识点和内涵的简要介绍。

这些作品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生动的描写和婉约的音韵,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古代文化和人们思想感情的窗口。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诗词曲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艺术,培养我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能力。

让我们一起在这些经典作品的熏陶下,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感受诗词艺术的魅力。

九年级下册五首古诗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五首古诗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五首古诗知识点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古诗一直以来都有着独特的地位。

九年级下册的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古诗,其中有五首古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本文中,我将为大家总结并介绍这五首诗的知识点。

1.《春晓》——孟郊春天是大自然的醒来,万物复苏的季节。

这首诗描绘了早晨的田野和村庄,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例子如下: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的知识点包括:描写春天的景象、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对自然的喜爱。

2.《登鹳雀楼》——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景象,以及远处的江山美景。

它通过婉约的语言和巧妙的描写,给人以美妙的想象感。

例子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的知识点包括:描写景色、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对美景的赞美。

3.《望岳》——杜甫这首诗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大自然的景仰之情。

它通过婉约的语言和深情的表达,打动了无数读者。

例子如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首诗的知识点包括:描写家乡、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对大自然的景仰。

4.《登高》——杜甫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高山后的景象和自己的心情,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崇拜。

它通过激昂的语言和雄浑的表达,给人以勇气和力量。

例子如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的知识点包括:描写自然景观、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对自然的崇拜。

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这首诗描绘了离别时的哀伤和对友人的祝福,同时表达了对古原草原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它通过深情的语言和含蓄的表达,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例子如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首诗的知识点包括:描写草原景色、运用对比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关怀。

通过学习和欣赏这五首古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能学到一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审美理念。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诗词曲五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24课
《诗词曲五首》重要知识点总结
文言知识
【字音】
松柏冢(zhǒng)雉(zhì)
舂(chōng)谷瀚(hàn)海
兜鍪(móu) 踌躇(chóu chú)
【作者作品】
1.《十五从军征》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民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选自《岑参集校注》。

岑参,唐代边塞诗人。

他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其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将他们并称为“高岑”。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选自《稼轩词编年笺注》。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4.《过零丁洋》选自《文天祥诗集校笺》,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爱国精神的崇高表现。

5.《山坡羊·潼关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山坡羊,曲牌名。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文学家。

1/ 1。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汇总一、文学常识1、《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乐府诗集》,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

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

《乐府诗集》是成书较早﹐收集历代各种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重要书籍。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2、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

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与高适并称"高岑”。

3、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词人、军事家和政治家。

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4、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

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名篇有《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5、张养浩(1270--1329)元散曲家。

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

二、原文易错字词1、《十五从军征》:看、君,冢、窦、雉、葵、舂、作、饴、东向。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罗幕、狐裘、锦衾、瀚海阑干、凝、胡琴琵琶、掣、不见君。

3、《南乡子》:神州、万兜鍪、休。

4、《过零丁洋》:起一经、寥落、破碎、絮、零丁、汗青。

5、《山坡羊》:峰峦、宫阙、做了土。

三、理解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兵役制度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的句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选取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亲友去世的句子: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3、《十五从军征》中,进一步突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羮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运用细节描写(动作、神态),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的句子: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5、《白雪歌》中,正侧面相结合,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的句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6、《白雪歌》中、运用比喻,把雪比作梨花,十分新奇,形象而生动的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学习提纲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课《诗词曲五首》知识点学习提纲

《诗词曲五首》内容要点梳理汇总十五从军征一、相关资料1.“乐府”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乐府诗多收录在宋人郭茂倩汇编的《乐府诗集》中。

最大的特点是:叙事性强,语言朴素自然。

《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南北双璧”。

后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称乐府或拟乐府。

2.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

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

北朝出现了“府兵制”。

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

二、诗歌大意。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

三.品味赏析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为什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残酷的兵役制度。

在汉朝,男子23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56岁。

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

)2. 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3.那到底是怎样的凄凉景象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

(言之成理即可)4.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九年级下册诗曲五首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诗曲五首知识点

九年级下册诗曲五首知识点诗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优美的文采和丰富的意境深受人们喜爱。

在九年级下册的课本中,我们学习了五首脍炙人口的诗曲,它们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灵台无梦夜》和《木兰诗》。

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回顾一下这些诗曲的知识点。

首先,我们来看《登鹳雀楼》这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经典之作。

它以壮丽的景色为背景,描绘了中国古代辉煌的帝国盛景,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思考和忧虑。

在这首诗中,王之涣运用了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使整个诗篇充满了豪情壮志和深邃的意境。

接下来是《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杨万里的作品,以其中的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而闻名,成为了经典的典故。

这首诗以写实手法描写了一幅庐山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无限魅力。

通过对山水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杨万里诗中表达了对于人生短暂和无常的警示。

《静夜思》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节奏感著称,成为了中国古代诗词中最为广为流传的一首作品之一。

诗中的主人公在静夜思想家乡和亲人的时候,借助月色和宁静的夜晚,产生了无穷的思乡之情。

通过对个人感受的表达,李白巧妙地刻画了人们普遍的情感共鸣,在简短的诗句中体现了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灵台无梦夜》则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作品。

这首诗以幽默和戏剧性的情节描写了主人公半夜在灵台观景台上睡梦全无的故事。

通过婉转语言和幽默形象的描写,杜牧展示了自己的个性与气质。

这首诗以写实手法刻画了人物形象,既展示了社会的普遍现象,又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

最后是《木兰诗》。

这首诗以描写女性悲壮的形象而为人所熟知,它通过写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坚强。

在古代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低下,但木兰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价值和能力。

这首诗通过揭示女性力量的浪漫主义思想,给了女性自尊和自信,也赢得了读者的广泛赞扬。

部编版九下课内《诗词曲五首》古诗知识点复习梳理

部编版九下课内《诗词曲五首》古诗知识点复习梳理

部编版九下课内《诗词曲五首》古诗知识点复习梳理译文年少时就从军出征,老了才得以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内容梳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得归:说明从军时间之长,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道逢乡:就别家乡,急于了解家人的现状,同乡人:暗示人亡“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见家景:白描手法,到家后看到的景象:凄凉破败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做饭羹:进一步表现出老兵孤独凄苦的处境和心情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东门:动作描写,刻画老兵的形象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泪沾巾:无以言状的心境,叫人痛苦至极,怆然泪下中心思想理解考点“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在诗中具有怎样的作用?景象:目之所及,皆是荒凉的废墟,庭院、井台到处长满野生的谷子和葵菜。

作用:描写了家中空无一人的荒凉凄楚的景象,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为下文老兵的悲伤流泪做铺垫。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表达了老兵怎样的人生感受?表达了老兵茫然无措的心绪,抒发了老兵孤独凄凉的心情。

请结合全诗,说说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步品读全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代〕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五首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
【文学常识】
“乐府”原是掌管音乐的机关的名称,后人把乐府机关所采用的配乐的诗也称作“乐府”。

乐府开创了
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像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
画人物细致入微。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修辞: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炼字:一个“始”字中,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
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内容、表现手法:这四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

后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
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的离去。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表现手法:这四句是近景描写。

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
是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
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侧面表现征人从军时间之久,
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内容、表现手法: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

后两句运用动作描
写,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表现手法:这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
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主旨:本诗借一个老兵从军 65 年回家后的见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
映了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背景回顾】
这首诗是作者第二次赴边塞时所作,时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判官。

这位武姓的判官可能是作者的上一
任,为送他归京,作者写下本诗。

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诗人满怀建功立业之志,因作者
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对战地生活和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和体会。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炼字:突出边塞的气候特征。

“卷”“折”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风势之猛。

“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画面。

一个“即”字,表明这里与内地相比,冬天来得格外早,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修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发挥想象,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通过联想把边
塞雪景描绘成春景,营造出一个情趣盎然、壮美浪漫的意境,想象的意境堪称奇绝。

“忽如”写出了“胡天”的变幻无常和诗人对此的惊奇。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表现手法:前两句把视线从室外拉到室内,后两句从军旅生活方面写天气的寒冷,侧面烘托大雪寒
威,极写边塞苦寒,角度新颖。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结构:写边塞之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咏雪过渡到送别,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环境,以万里愁云
引出送别的气氛。

炼字:“愁”“惨”二字,写出了诗人为友人的长途跋涉而产生的担忧之情。

“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为下面的送别营造一个奇异壮伟、广漠辽阔的背景。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表现手法:自这两句入题,用“胡琴”“琵琶”“羌笛”三种典型的西域乐器渲染出送别的场景和气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表现手法:从视觉角度写红旗与飞雪的色彩,动静结合。

“掣”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北风吹着也
不飘动的情状。

运用夸张和反衬的手法不仅写出了边塞奇寒,而且用红旗在风中坚强挺立的意象,
象征了边塞将士不屈的斗志,写出了作者心中奔涌的豪情。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情感:诗人送友人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

雪大风狂,归途遥远,诗人
的心中既有惜别的深情,又有隐隐的担忧,情绪复杂。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炼字:从壮丽的雪景回到送行的主旨,感情真切,韵味深长。

“空”字写出了边塞空旷苍凉之景,表
明了处境的恶劣,表现了诗人的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主旨:这首诗以送别为主旨,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描绘特殊的环境背景,衬托出
与友人依依惜别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西北边塞军旅生活的情景,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
气概和壮烈胸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宋]辛弃疾
【背景回顾】
本词作于南宋开禧年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
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
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内容:词人站在北固楼上,极目远眺,不禁兴起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情感:首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表达了自己望不见中原的惆怅之情。

“悠悠”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

末句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将诗人的愁思和感慨,比作长流不息的江水。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内容:词人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南宋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
怯苟安。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情感:这一问一答,引用曹操的话,强调孙权的雄才大略。

流露出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
廷的愤懑之情。

主旨:这首词通过对三国时期孙权的歌颂,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孙权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
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词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
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过零丁洋
[南宋]文天祥
【背景回顾】
1278年12月,文天祥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元军俘虏,囚禁在船上,船过零丁洋,他写下
这首诗,以明心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内容:首联回顾自己一生的主要经历,写了一生中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的选拔,经过科举考
试进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抗元。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修辞:运用比喻,把“危亡的国势”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
象地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和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运用对偶,“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句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韵律美。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内容:概括自己的抗元经历,表现忧愤之情。

用“双关”手法概括了诗人两次难忘的经历。

“说惶恐”是追忆过去,表明自己当时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

“叹零丁”是慨叹眼前,说的是自己不幸
战败,只身被俘,飘浮在零丁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手法、情感:尾联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

“汗青”这里特指史册。

主旨: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背景回顾】
元文宗天历二年,关中大旱。

张养浩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途经扼秦、晋、豫之要冲的潼
关,吊古伤今,写成此曲。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修辞、炼字:前两句运用拟人手法,以“聚”形容潼关的雄伟气势;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
澎湃。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表现了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山河表里潼关路”表现出潼关地势险要。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炼字:以“踌躇”二字生动地表现了作者驻马潼关、思绪万千、徘徊不前的情态,从眼前衰败之象,
追忆当年长安繁华之景,对世事沧桑感慨无限。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主题:这是全曲之“眼”,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有深切的同情与关怀。

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的思想感情。

主旨:作者通过写景与想象,勾勒出王朝兴亡的景象;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王朝兴亡带给百姓的
总是疾苦的伤感之情,表现出作者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关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