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几个故事
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
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先祖为宋国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孔子的著名历史故事五则,欢迎大家阅读!故事一: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
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故事二:颜回输冠颜回爱学习,德性又好,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一天,颜回去街上办事,见一家布店前围满了人。
他上前一问,才知道是买布的跟卖布的发生了纠纷。
只听买布的大嚷大叫:三八就是二十三,你为啥要我二十四个钱?颜回走到买布的跟前,施一礼说:这位大哥,三八是二十四,怎么会是二十三呢?是你算错了,不要吵啦。
买布的仍不服气,指着颜回的鼻子说:谁请你出来评理的?你算老几?要评理只有找孔夫子,错与不错只有他说了算!走,咱找他评理去!颜回说:好。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思想和教学成为了儒学的
基础,影响深远。
以下是几则关于孔子的故事。
1. 孔子遇见老人
据《论语》记载,孔子曾经在道上遇见一个老人,问他为什么这么穿着奇怪,这个老
人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的祖先就这样穿着,我也不敢改变。
”这让孔子深思,认为
应该对传统进行反思和审视,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
2. 孔子与弟子
孔子有很多弟子,其中最著名的一位是子思。
一天,子思问孔子应该如何做到“不为
外物动心”,孔子回答说:“你首先要修身养性,使自己沉静,然后才能不被外物所动。
”这一句话成为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个人修养和内心的平静。
3. 孔子的学生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意为“学习并且
不断实践,这不是很愉快吗?”孔子认为只有真正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到知识的目的,否
则只是空谈而已。
4. 祭孔大典
每年的9月28日,中国都会举行“祭孔大典”,以纪念孔子。
这是一项非常盛大的活动,人们会前来献花、烧香,祈求孔子的保佑。
领导人和各界贵宾也会前来参加,这也反
映了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孔子非常谦逊,经常称自己为“小子”,并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他说:“我
虽然没有成功,但我是真正的忠诚和诚实的”,这反映了他的良好品格和为人处世的态
度。
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和人格闪耀着人类文明的光芒。
他的教义谆谆教诲,“以人为本”、“知行合一”,对中国和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故事四则
故事⼀:孔⼦改错诗 ⼀天。
孔⼦带领着⼦路、⼦贡、颜渊等⼏个门⽣外出讲学。
师⽣们来到海州,天空忽然电闪雷鸣,狂风暴⾬⼤作。
当地的⼀个⽼渔翁把他们领进⼀个⼭洞避⾬。
这⼭洞⾯对着⼤海,是⽼渔翁平常歇脚的地⽅。
孔⼦觉得洞⾥有点闷热,便⾛到洞⼝,观看⾬中的海景,看着看着,不觉诗兴⼤发,吟成⼀联:风吹海⽔千层浪;⾬打沙滩万点坑。
⽼渔翁听了忙道:“先⽣,你说的不对呀!难道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先⽣你数过吗?” 孔⼦觉得⽼渔翁的活有⼏分道理,便问道:“既然不妥,怎样才合适呢?” ⽼渔翁不慌不忙地说,“咱⽣在⽔边,长在海上,时常唱些渔歌。
歌也罢,诗也罢,虽说不必真鱼真虾,字字实在,可也得合情合理,句句传神。
依我看,你那两句应当改成这样:‘风吹海⽔层层浪,⾬打沙滩点点坑。
’ 浪层层,坑点点,数也数不清,这才合乎情理。
” ⼦路在⼀旁⽕了,冲着⽼渔翁说:“哎哎,圣⼈作诗,你怎能乱改!” 孔⼦喝道:“⼦路!休得⽆礼!” ⽼渔翁拍着⼦路的肩膀说:“圣⼈有圣⼈的见识,但也不见得样样都⽐别⼈⾼明。
⽐⽅说,这鱼怎么打法,你们会吗?”⼀句话,把⼦路问了个哑⼝⽆⾔。
⽼渔翁瞧着⼦路的窘态,也不答活,飞⾝奔下⼭去,跳上渔船,撒开渔,打起鱼来。
孔⼦看着⽼渔翁熟练的打鱼动作,想着他谈海⽔、改诗句、议“圣⼈”、责⼦路的情形,猛然间发觉⾃⼰犯了个⼤错误,于是把门⽣招拢在⼀起,严肃地说:为师以前对你们讲过‘⽣⽽知之’,这句话错啦!⼤家要记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说罢,顺⼝吟出⼩诗⼀⾸: 登⼭望沧海,茅塞豁然开; 圣贤若有错,即改莫徘徊! 故事⼆:孔⼦被问倒 《三字经》中有这样⼀句话:“昔仲尼,师项橐。
”“仲尼”⼤家都知道是孔⼦。
这“项橐”何许⼈也?笔者查阅有关资料,这项橐是燕国⼀少年。
有⼀天,项橐见到孔⼦时说:“听说孔圣⼈很有学问,特来求教。
”孔⼦笑说:“请讲――。
” 项橐朝孔⼦拱拱⼿说:“什么⽔没有鱼?什么⽕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没有枝?”孔⼦听后说:“你真是问得怪,江河湖海,什么⽔都有鱼;不管柴草灯烛,什么⽕都有烟;⾄于植物,没有叶不能成树;没有枝也难于开花。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1. 孔子问礼孔子一次问他的门徒,“在进行礼仪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门徒回答道,“根据规定的程序行事。
”孔子问,“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门徒回答:“跟随自己的感觉。
”孔子说,“你们的礼仪培训失败了。
”2. 孔子参观鲁穆公孔子参观了鲁穆公。
穆公问孔子如何改善统治。
孔子回答:“让百姓感受到你的爱。
”穆公反驳道:“我对百姓非常慷慨。
”孔子回答道:“这并不足够。
爱是要展现在言行之间,而不是流于慷慨。
”3. 孔子的弟子写文字孔子的一位弟子问他:“我写出了最好的文字,怎么样才能被人们记住?”孔子回答道:“用你的文字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吧。
”4. 孔子的徒弟先君子后小人孔子的门徒子路问:“我们应该先跟谁做朋友,先跟君子还是先跟小人?”孔子回答道:“你应该先跟君子交朋友,因为他会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5. 孔子的学生被狗侵害孔子的一位学生被一只野狗咬伤。
孔子派门徒寻找狗。
当门徒抓住狗时,孔子吩咐说:“不要伤害它,因为它只是在执行它的天性。
”6. 孔子的学生给自己设局孔子的一位学生给自己设下了一个陷阱,当听到孔子赞扬他时,他将弹奏他的琴。
但孔子没有赞扬他,于是他回来摔坏了他的琴。
孔子告诉他:“你的功夫还没有到家,你需要更多的努力。
”7. 孔子的学生想和他分享喜悦孔子的学生呈报了他的进步,告诉孔子他在一次辩论中打败了一位对手。
孔子回答道:“你应该把这个喜悦分享给你的家人和朋友,而不是只跟我说。
”8. 孔子判断一个人的品性有人问孔子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品性。
孔子回答道:“你应该看他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做的事情,那才是他真正的品性。
”9. 孔子的门徒讽刺他的声音孔子的一位门徒讽刺他的声音。
孔子回答道:“我的声音虽然不甚动听,但我的言语却是有分寸的。
”10. 孔子的一位学生不忠孔子的一位学生对他不忠,孔子提醒他说:“如果你不忠实于自己的师傅,你也不会忠实于自己的国家。
”11. 孔子回避悖论孔子发现了一个悖论:“一个人不能一边说谎,一边帮助别人。
孔子经典小故事
孔子经典小故事古人云:“故事能言志,文章尽在其中。
”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诲和故事深深影响了后世。
在他的经典著作《论语》中,记载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小故事,这些故事既往往富有启示,又能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以下将分享几个孔子的经典小故事。
故事一:温故知新在春秋时期,鲁国有位叫子路的学生,他向孔子请教道:“如何才能迅速增加自己的知识?”孔子回答道:“你可曾温习过已经学过的知识吗?”子路摇摇头说:“没有。
”孔子又问:“你有考虑过这些知识的各个方面吗?”子路再次摇摇头。
孔子认真地说:“回去温习你已经学过的知识,并从各个方面进行思考,你会更加深入地理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温故知新,不断地复习和思考才能增加自己的知识。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及时回顾已经学过的内容,从不同角度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故事二:以德服人孔子曾经说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用道德和真诚来影响别人远比使用权力和金钱更为有效。
有一天,孔子与弟子们走过一片破旧的墓地,这时他看见一只小鸟陷入一个罐子里无法自拔。
孔子立即让他的弟子打开罐子,小鸟获得自由后,欢快地飞走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人之心灵也像这只小鸟一样,只有通过接触有道德品质的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以德服人,在言行间展现出高尚的品性,与他人保持良好的互动,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相信,一个人要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带领一个家庭,进而治理一个国家,最终达到天下太平的境地。
孔子曾经对弟子们说:“一个人应该先修身,然后才能规范家庭。
家庭中的和睦与快乐,是一切社会和谐的基石。
一个家庭良好的环境,才能育人有方,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而合格的人才再去领导一个国家,才能带来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只有通过自我修炼和努力,才能带动整个社会走向更好的方向。
孔子成语故事
孔子成语故事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
在孔子的言行举止中,留下了许多深刻的成语故事,这些故事既有劝诫教育的意义,也反映了孔子高尚的品德和智慧。
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个关于孔子的成语故事。
1.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走在路上,看到一只猴子。
孔子问弟子们,“你们觉得这只猴子是什么样子的?”弟子们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猴子像人,有的说猴子像狗,还有的说猴子像猫。
孔子笑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谁对谁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因人而异,要尊重别人的观点,不要轻易去批判和否定。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孔子曾经说过,“学习应该是持续不断的,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使人不断地进步。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所学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它们。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经常告诉他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要懂得怜悯和宽容。
他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同情心的人,不要对别人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情。
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善意。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在鲁国做官的时候,有一次他的朋友子路从远方来看他,孔子非常高兴,对他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朋友之间的相聚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和悲伤。
5. 言必信,行必果。
孔子在教育弟子的时候,经常强调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他说,“言必信,行必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讲信用,做事要有结果,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行,行出必果。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以上就是关于孔子的几个成语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孔子的高尚品德和智慧,也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下面介绍几则关于孔子的故事。
1. 孔子的敬老爱幼之心孔子十分尊重和爱护老人,有一次他路过一座墓地,看见一个老人在墓前凄然痛哭。
孔子上前进行安慰,并询问原因。
老人告诉他,这是他先前在附近赶路时,脚受伤被一位陌生人搀扶走了一段路,这个人甚至还扶他进了镇上的旅店。
然而,当他在宾馆与这名好心人告别时,他忘记了问他的姓名,只记得他戴着草帽。
现在他发现这名好心人已经去世了,这一切令他十分悲伤。
孔子感触颇深,他说:“你不必再哭了,因为我这个人愿意为这种情况承担责任。
今天我借宗庙燃香,并向祖先祈祷,希望他们能给我一个指示,让你找到那名好心人。
”后来,孔子真的找到了那名善人,他名叫鲁哀公,孔子感激之余,还请求鲁哀公去看望那名老人,以慰他的心。
2. 孔子的学生有病孔子的教育思想非常实用,他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年,孔子的学生中有一位生了重病,在病床上躺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好转,孔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担心,马上前往探病。
他发现学生瘦弱憔悴,孔子劝他多吃些水果,特别是柿子。
这位学生听后非常感动,但他告诉孔子,他从小就不喜欢柿子。
孔子道:“你尝一尝,如果不好吃,我就不再要求你吃它。
”学生摘下一颗柿子放入口中,发现口感香甜,如蜜般可口。
从此以后,那位学生逐渐康复了。
孔子在春秋时期,逝世后被追封为“国子”,其墓也被称为“国子之墓”。
但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秦始皇要将国子变为自己的陵墓。
作为古代文化的守护者,许多人都强烈反对,但秦始皇并不理会。
此时,孔子的后代也站了出来,希望保护祖墓。
然而,孔子的后代却发现,秦始皇不仅意图破坏和迁移孔子墓,连他寓居的庙宇也要毁掉,这让他们十分痛心。
但他们知道,要击败一个秦国这样的大国,非常困难。
因此,他们决定使用谦虚、忍让和智慧,希望以此打消秦始皇的作为。
他们将一只鸽子作为信使,写了一封信,让鸽子将信送到秦国帝王的手中。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
关于孔子的10个小故事1.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
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
于是便把它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
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孔子很感慨的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听呢?"2.学而时习之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的贵族,后来破落下来了。
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带着他搬到离陬邑不远的鲁国都城曲阜,过着清贫的生活。
鲁国是当时公认的文化中心,跟宋国一样保存了很多古老的商周文化。
其中的礼可真够多的,结婚、死人、祭祀祖先,都有一套十分繁琐的仪式。
穷人当然说不上这些,但是,从天王、诸侯、大夫,到一般奴隶主富贵人家,对此特讲究,他们认为这正是炫耀自己财势的好机会。
每逢婚丧大事,他们便会雇用一班子人来举行礼的仪式。
那时管从事这种职业的人叫“儒”。
孔子从小就受到这种古老文化的熏陶,学懂了许多古代的礼,以至连做游戏,也常用小木块当祭器,小泥团当供品,演习着古代的礼仪,总是乐此不疲,并且发展为以礼治国的政治主张。
由是,后人把孔子倡导的学说称作“儒家”。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幼年时家境贫困,难以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他非常好学,常拜他人为师,哪怕是向年仅7岁的小孩项橐求教。
他曾经“问礼于老蚺”、“访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孔子的故事“学官制于郯子”……一次,鲁国附庸国的国君郯子来鲁国朝见鲁昭公。
郯子虽是小国之君,可自称是少皞氏的后代。
在鲁昭公举行的宴会上,叔孙昭子问少皞氏干吗以鸟名为官名,郯子便大谈了一通古代官名的由来,还乘机夸耀“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
孔子听过了,觉得郯子虽然举止有些可笑,但对古代官制倒确实有点研究,便“见于郯子而学之”。
4.发愤忘食楚国某县尹问孔子弟子,请他谈谈对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讷小心,一言不发,县尹只得怏怏而回。
孔子得知后,很不高兴,怨道:你为什么不说:我的老师是个发愤忘食,乐而忘忧的好学者啊!弟子一听马上明白,愧道:"老师,是我糊涂啊,现在我终于明白了。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7篇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7篇孔子十大经典故事(精选篇1)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精选篇2)有一个叫子西的人,做事总是先看中名誉,甚至于沽名钓誉。
孔子对弟子说:“谁能够去劝导一下子西,使他不再沽名钓誉?”弟子子贡说:“我能劝他。
”于是,子贡就去劝说子西,子西也好像因此而没有什么疑虑了。
孔子说:“不受功利所左右,才能胸怀宽广;保持本性而不动摇,才能保持住纯洁的品行。
内心不正直,做事也就不能正直;内心正直,做事才能正直。
子西恐怕还是难以避免灾祸。
”后来,楚国发生内乱,楚国的大夫白公逃到了吴国,后来子西把他召回楚国了。
不久之后,子西发动叛乱,结果被杀。
孔子十大经典故事(精选篇3)孔子是历史上一个很有名气的人,他一生桃李满天下。
我很崇拜他。
今年,刘老师让我们买了一本《孔子的故事》,这本书介绍了孔子一生的历程,使我们更加了解,更加熟悉孔子了。
这本书中最让我回味无穷的是;孔子从政的那部分。
孔子刚开始当中都宰,把中都治理得井井有条。
接着,鲁定公又让他做司空。
任司空时,他和他的弟子一起调查农业生产情况,还兴修水利。
司空没做多久,孔子又被升任为司寇。
任司寇时,他实施一些法律,还创了最早的陪审团。
他断父子互讼案,智救大野泽,又在夹谷和齐国会盟取得了胜利,又诛杀可正卯,还抑三桓堕三都。
孔子为政的时候,民心归服,一派政通人和的景象。
我合上书本,闭目沉思:孔子可真是个清官呢!他忠心中力为老百姓办事,用一颗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不百姓财产,他可真是个清官。
孔子的故事四则
孔子的故事四则孔子的故事:1:孔子误会了颜回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2丧家之犬一次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孔子呆在城墙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对子贡说:“东门边有个人,他的前额像尧,他的脖子像皋陶,他的肩部像子产,不过自腰部以下和大禹差三寸.看他劳累的样子就像一条“丧家之狗”.子贡把这段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孔子.孔子很坦然地笑着说:“把我的外表说成这样,实在是夸过头了.不过说我像条无家可归的狗,确实是这样!确实是这样啊!”3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意思是明知做不到却偏要去做“明知不可而为之”,这段故事虽无孔子,这对孔子的概括真是入木三分,深刻得很.显然,这个守城门的人并不是一个等闲之辈,而是一个修养很高却隐身于市朝的大隐士.4子见南子南子,卫灵公的夫人,宋国人,富有风情,绯闻颇多.南子也是一个追星族,久慕孔子之名,如今孔子来了,得好好见一见,《史记》说:(南子)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原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这就是”子见南子”.按理,这一次会见,不过是极普通的一个追星族与名人的见面,然而,不少史籍都对此予以记载,其奥妙何在?这是因为子路不悦的缘故.子路这人也怪,自己的老师去见了一个漂亮的女粉丝,有什么值得小题大做的呢?然而,子路也不是一般人啊,他的不悦肯定有其道理,况且,因子路不悦,导致他的老师竟然反复对天发誓:”天厌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以下是关于孔子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入邦问礼》孔子的学问渊博,引起了世人的注意。
有一次,孔子要出使邻国,他的学生子贡问他关于拜见邻国君主的礼仪。
孔子回答说:“我听说两国之间应该以和平相处,不应该相互侵犯和攻击。
如果你能尽力实现这个目标,那你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
”故事二:《论语》《论语》是孔子的弟子们记录并编纂的孔子言行的经典著作。
其中的一则故事是关于孔子的学问和教育理念的。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子路问道:“孔子是如何能够使必要的学问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的呢?”孔子回答说:“先生在家,诵读经书;出门,见工商之事;倘身必为人师。
学道不患贫贱;知,则临其事;行,则敢于知。
”这个故事展示了孔子的勤奋学习和实践的精神。
故事三:《孔子与子路》子路是孔子最喜爱的学生之一,他向孔子请教关于修养的问题。
他问孔子:“学问和修养的根本是什么?”孔子回答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孔子告诉子路,修养的根本是在于喜爱自然。
仁者喜爱山川,智者喜爱水流。
通过欣赏自然景观,人们能够培养仁爱之心和智慧。
故事四:《与人为善》孔子非常重视和人为善、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他曾经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首先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需求和权益,帮助他人实现他们的愿望。
故事五:《孔子和颜回》孔子的学生颜回非常聪明,但是他的父母很穷,不能给他好的教育。
孔子看到颜回的才华,决定帮助他。
有一次,孔子的门徒们紧随孔子行走,孔子停下来告诉大家:“听着,我真的很高兴,我和颜回一起走过这片田地,因为我能看到他将来的美好前途。
”孔子的赞美让颜回感到非常荣幸和自豪,他以后一直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名才德兼备的人。
这些故事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和品质,他强调学问、修养、善行和为人服务的重要性。
孔子与弟子10个简短小故事
孔子与弟子:十则简短小故事1. 颜回煮饭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七日未进食。
弟子颜回找到一点米,准备煮给老师吃。
在煮粥的过程中,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饭来塞进嘴里。
等到饭熟,孔子假装说:“我梦到自己的父亲,想用这清洁的饭来祭祀他。
”颜回赶忙回答:“不可以,刚才有灰尘掉进锅里,我觉得扔掉可惜,便把它吃了。
”孔子感叹道:“巧言乱德,即使是孝顺的人,也会因他的巧言而失去孝道。
”2. 颜回偷馒头孔子和众弟子周游列国时,曾经过一个村庄,村里人很少,没有东西可吃。
弟子颜回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时手里拿了两个熟馒头。
孔子问道:“颜回,你是从哪里弄来的馒头?”颜回回答:“我看到路边的锅里蒸着馒头,就趁热拿回来两个。
”孔子感慨地说:“我经常告诉大家‘即便是很饥饿,也不要非分之食’,你今天做到了。
”3. 子路请教子路向孔子请教何为“成人之美”。
孔子说:“你问的是什么意思呢?”子路回答:“比如说帮助人建立房子、成就事业等。
”孔子反问:“那你认为什么是‘成人之美’呢?”子路回答:“扶持好人,制裁坏人,即为成人之美。
”孔子称赞道:“你说得很好。
但真正的‘成人之美’应该是以德行感化人,使人的道德得以提升。
”4. 颜回不愚孔子与弟子们坐在桥上看河水流动。
孔子问弟子们:“你们觉得河水在不停地流淌,那河里的水是先前的水吗?”弟子们纷纷回答,有的认为河水一直在流淌,先前的水早已流走;有的认为河水循环往复,先前的水仍在河里。
只有颜回默不作声。
孔子问:“颜回,你怎么看?”颜回答道:“夫子,河水不停地流淌,但河里的水却是不变的。
”孔子赞叹道:“颜回真是不愚啊!”5. 子路负米子路听说孔子生病了,非常担心。
他知道老师平素爱吃米,便决定去给他买一些回来。
子路匆匆忙忙地赶到市场,买了两袋米背在身上。
但回来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山路泥泞不堪。
子路摔倒了几次,但他始终没有放下背上的米袋。
回到家中,他疲惫不堪地把米交给孔子。
孔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感慨地说:“子路真是我的好学生啊!”6. 孔子教子孔子有个儿子叫鲤,他去世后留下了很多书籍。
关于孔子的故事
关于孔子的故事孔子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民间,关于他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
今天就来阅读一些关于孔子的经典故事吧。
关于孔子的故事1:通皆乐一次,孔子受楚昭王邀请,到楚国去访问,途经陈、蔡两国之间。
而陈、蔡两国的大夫,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他们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孔子一行,因此连着七天没生火做饭。
熬的野菜汤里,也没有一粒米,弄得不少弟子无精打采,面有菜色。
而此刻,孔子却依然在室内,弦歌不止。
这时,弟子颜回在屋外择野菜,见子路与子贡两人在一起嘀咕道:“先生两次被鲁国驱逐,在卫国也未能待下去,在宋国讲学,连背靠的大树都被人砍倒。
到周地拜访,又受老子的数落。
现在,又被人围困在陈、蔡之间。
追杀先生的无罪,欺凌先生的无有禁止。
先生倒好,依然在这里弦歌鼓琴,自得其乐。
难道做君子的,就这样的没有羞耻心吗?”颜回听到这里,无言以对。
只好进到屋里,告诉孔子。
孔子听后,推琴长叹道:“子路、子贡呀!难道你们真的是小人?召他们进来,我有话要跟他们说。
”子路、子贡进屋。
子路抱怨地对孔子说:“老师,我们行到这种步田地,可以说是末路穷途了吧!”孔子听到这里,厉声喝道:“子路!这是什么话?君子明于道谓之通,昧于道谓之穷。
我们抱仁义之道,处在这少仁少义的乱世,遭受磨难,这是很正常的事,何穷之有?内省无愧于道,临难不失己德,大寒至,霜雪降,因此才会知道松柏之真强茂。
过去,齐桓公因在莒国受辱,反而树立起王霸之志。
晋文公在曹国受欺,因此产生称霸之心。
越王在会稽遭受奇耻大辱,却使他更加坚定复国的志愿。
这次,我们遭遇这般磨难,难道不也会是件很幸运的事吗?”说完,孔子截然返身回到琴案,操琴而作。
子路闻后,也随之持兵器,昂然合拍而舞。
子贡见此,愧然自叹道:“我真是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呀!”所以,古代有道德的人,得意也乐,失意也乐,所乐非关得失。
有道德怡养于内,外境的得失,不过如寒暑风雨之替换,无足扰乱自心。
孔子的著名故事简短 -baijiahao
孔子的著名故事简短-baijiahao
以下是孔子的几个著名故事:
1.孔子在海州旅行时,遇到一场暴雨,他和弟子们进入一个山洞避雨。
雨后,他吟出一首诗:“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
”老渔翁认为这首诗有问题,提出“海浪整头整脑只有千层,沙坑不多不少正好万点”的质疑。
孔子觉得老渔翁说的有道理,感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孔子在鲁国做官时,曾经治理过一个地方的水患,并因此得到百姓的爱戴。
但是后来他被其他官员排挤,被迫离开鲁国。
在旅途中,他遇到了陈、蔡两国的大夫,他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本国不利,所以派兵将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围困在陈、蔡之间。
他们连着七天没有生火做饭,甚至不得不吃野菜汤。
但是孔子仍然在室内弦歌不止,表现出乐观的精神。
3.孔子曾经说过:“做官就要身体力行,为老百姓做出模范,还要勤政爱民,永不懈怠。
”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百姓。
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认为这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
他也提倡“仁爱”,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和关爱他人。
以上是关于孔子的几个著名故事,它们展示了孔子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
【名人故事】关于孔子的几则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化人。
他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
孔子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传世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有助于了解孔子的学说和思想,更能够启发人们的人生智慧。
下面就为大家整理了几则关于孔子的故事。
故事一:三人行有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一起在路上行走。
路遇一个人,他向孔子请教:“子曰:‘无欲速,无见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你知道三人行的时候,必有我师在。
”那人听后不解,就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在,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你现在在这里向我请教,而我正跟着我的弟子们行走,所以我是你的师傅。
”那人听后恍然大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在于年龄大小,而在于用心。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学问可求,就有老师可寻。
孔子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在”,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物,从中不断地学习和取经。
故事二:达哲思孔子曾经对一个弟子说:“我有三个欲望,但都已经做到了。
”弟子不明白,就问:“三个欲望是什么?”孔子答道:“我有三个欲望,一是到达世界的尽头,二是垂钓而不用鱼竿,三是在高山上听到鸟语。
现在,我已经做到第一和第三个了。
”弟子不解地问:“您垂钓并没有用鱼竿?”孔子说:“我知道鱼是会上钩的,我无需用力,并且不必去操劳。
我已经领会了‘鱼即自来’的道理。
”故事三:谦逊如水孔子曾经说:“我欲无言,而沉默如寒潭之沉淀。
我欲有言,而如泉涌之不舍。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待言语的态度。
言语对于人类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但是言辞之中也隐藏着众多的玄机和陷阱。
孔子认为,真理并非总是通过言语来表达,有时候,沉默胜于言语,不言之言胜于有言。
言语的谦逊和含蓄是孔子对待人际关系的态度,他倡导一个人应该“如水”般谦逊,顺从自然的规律。
这也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孔子的故事四则
孔子的故事四则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立者。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下面我们来讲述四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一、孔子游历各国春秋时期,孔子为了传播自己的思想,周游列国,希望能够得到各国君主的支持,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这个过程中,孔子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地学习和传授知识。
有一次,孔子来到了鲁国的首都曲阜,想要见当时的国君鲁哀公。
然而,鲁哀公并没有亲自接见孔子,而是让他的臣子颜回接待。
孔子对颜回说:“吾闻之,君子之交淡如水。
今吾与汝共处一室,何不以诚相待?”颜回听后深受感动,于是向鲁哀公推荐了孔子。
鲁哀公终于亲自接见了孔子,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孔子与弟子们的互动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改变命运的关键。
因此,他收了很多弟子,与他们一起探讨学问,共同进步。
有一天,孔子问他的弟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孝吗?”弟子们纷纷表示知道。
孔子又问:“那么,你们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孝顺父母吗?”这时,有一位名叫曾参的弟子站了出来,他说:“孝顺父母就是要尊敬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让他们过上幸福的生活。
”孔子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后来,曾参的母亲生病了,孔子特意去看望她。
曾参看到孔子来了,非常高兴,连忙为他煮粥。
孔子却说:“你煮的粥太稠了,我喝不惯。
你去告诉其他人,让他们别煮这么稠的粥。
”曾参听后有些不解,但还是按照孔子的话去做了。
这件事让曾参深感惭愧,他决定更加努力地学习,以免辜负了孔子的期望。
三、孔子与子贡的故事子贡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他聪明能干,品学兼优。
有一次,子贡问孔子:“老师,您为什么如此博学多才呢?”孔子回答说:“因为我热爱学习,乐于助人。
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才能成为一个有用之才。
”后来,子贡成了鲁国的大夫,他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一个名叫颜回的人。
颜回向子贡请教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
子贡说:“你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也就是说,你要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强加给别人。
孔子的经典小故事
孔子的经典小故事孔子,又称孔夫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视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和教诲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并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一生中,他用许多小故事来传达他的思想和价值观。
以下是几个孔子经典的小故事:1. 启蒙故事:揭竿而起在孔子的年代,有一位叫子贡的学生问他:“如何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孔子回答说:“一个人可以通过揭竿而起。
” 孔子的意思是,一个人应当以正义和公义的行动,奋起抗争不公正的政治体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个人的行动和努力可以改变社会。
2. 教育故事:跳井救子有一次,孔子的学生颜回看到一个小孩掉进了井里,他立即跳进井里救了那个小孩。
当孔子听到这个故事时,他说:“回是一个好学生,他能为了保护他人的生命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 孔子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故事也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良好的道德行为。
3. 仁爱故事:仁者乐山有一次,孔子的学生曾子问他:“仁者是什么意思?” 孔子回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 孔子的意思是,仁者喜欢帮助别人,关心他人的困境和需求。
这个故事强调了仁爱的重要性,教导人们要善良、体贴和乐于助人。
4. 孝道故事:捧心奉父有一位叫子路的学生问孔子:“孝道最重要的是什么?” 孔子告诉他:“捧心奉父。
” 孔子的意思是,尊敬和孝敬父母是孝道的核心。
这个故事强调了家庭价值观和对长辈的尊重。
5. 友谊故事:三人成虎有一天,三个人走过一片森林,他们突然听到有人说:“有只虎在这里!” 三个人都急忙逃跑。
后来,他们发现其实只是一只小兽,但因为没有确切的证据,他们莫名其妙地变得恐惧起来。
孔子听到这个故事后说:“你们应该亲眼看到事情发生才能确定。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用理性思考和证据来判断事情,而不是被虚假的传闻所误导。
这些孔子的小故事展示了他的智慧、教诲和价值观。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社会。
通过这些经典的小故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孔子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
关于孔子的故事名称
关于孔子的故事名称1、义利之辩: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帮助他们恢复自由,就可以从国家获得金钱的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向国家领取金钱。
孔子说:“赐,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孔子的另一学生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获救者为了表示感谢送了他一头牛,子路收下了。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2、孔子问礼:相传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
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请示当时鲁国的国君。
得到鲁国国君的批准后。
排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一个书童,一个车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东周。
3、孔子学琴:孔子在学习方面是很虚心,尤为刻苦。
有一次孔子随师襄学鼓琴。
曲名是《文王操》。
孔子苦苦地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说:“可以了。
”孔子说:“我已经掌握了这个曲子的弹法,但未得其数。
”又练了很多日子,师襄子又说:“可以了,你已于其数。
”可是孔子仍说:“不可以,未得其志。
”又过了相当的时间,师襄子认为这回真的可以了,可是孔子仍然认为自己没有弹好这首乐曲。
最后,孔子通过反复钻研,体会琴曲的内涵,直到他看到文王的形象在乐曲中表现出来了,才罢休。
4、孔子相师:一日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
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那孩子回答:“人们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
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
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