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厄于陈蔡”之后
“孔子厄于陈蔡”之后(精)
“孔子厄于陈蔡”之后(1)摘要:《论语》之外,从战国到秦汉的典籍中,还记载着各种与孔子有关的故事。
本文解读其中关于“孔子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系列,揭示儒、道、墨三家对事件的不同想象,在孔子形象的塑造中所起的作用,指出儒家把事件描述为孔子立德的范例,是树立孔子圣人形象的一种思想策略。
关键词:孔子“厄于陈蔡” 立德在所有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最吸引人想象力的,莫过于其“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
其实,它既不体现孔子建功立业的才能,也没陈述儒家深远高明的义理。
相反,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在对发牢骚的门徒进行宽慰而已。
《论语》提供原始故事情节是:“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1]记载简略,只有三十三字,但要素齐全:背景,在陈绝粮,时间地点及生存状态全有;人物,孔子与子路,子路还带着“愠”,正在闹情绪;内容,一则对话,只有两句,但意思完整;主题,君子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
子路的疑问间接表达对陷入这一局面的埋怨,孔子则答之以对待任何困境应有的态度:“君子固穷”。
无论素材看来有多大的潜力,事件的记录者一定万万不会想到,它会在后世引起人们那么丰富的联想。
从战国的《庄子》到被认为是三国时期伪托的《孔子家语》,这个故事至少传有九个不同的版本。
实际上,故事不是发生在“厄于陈蔡”之间,而是创作于“厄于陈蔡”之后。
不同时代不同家派的学者,均踊跃参与这个故事系列的创作。
本文的焦点不是《论语》的记载,而在后世的传说。
它基于对这些好奇者动机与热情的好奇。
为了方便,我们把故事分成三组来讨论。
第一组,是《庄子》书中的三则寓言;第二组,由三个体现儒家立场的传说组成;第三组,系三种貌似无足够轻重的传闻。
这种讨论,将置入思想史的背景中。
它会从一个侧面显示,关于孔子故事的创作或传播,就是中国文化中圣贤人格的塑造过程。
一、《庄子》的想象孔子是《庄子》一书的重要角色。
《庄子》中的孔子,故事有四十六则,出现于全书内外杂篇。
孔子困难的典故
孔子困难的典故一、陈蔡之厄孔子带着弟子们周游列国的时候,到了陈国和蔡国之间。
这两个国家的人啊,不知道为啥就把孔子他们给围困起来了。
孔子和他的弟子们那可真是惨啊,没什么吃的。
弟子们饿得都不行了,有的都站不起来了。
但是孔子呢,在这种特别困难的情况下,还在给弟子们讲学,还在弹琴唱歌呢。
这就显示出孔子那种坚定的信念,他觉得自己所奉行的道是不能被这种困境打败的。
二、丧家之犬有一次孔子到郑国去,结果跟弟子们走散了。
他一个人在城东门那等着。
郑国有人看到他,就形容他像“丧家之犬”。
这虽然听起来不太好听,但是孔子听到后却欣然接受。
这也说明孔子在追求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四处奔波,没有一个安稳的地方,就像没有家的狗一样,这种形容虽然是一种调侃,但也确实反映出孔子面临的那种四处碰壁、居无定所的困难状况。
三、不被重用孔子一生都想把自己的学说推广出去,让各个诸侯国按照他的理念来治理国家。
可是呢,很多诸侯国的国君并不买账。
有的国君表面上尊敬孔子,实际上却不采纳他的建议。
像鲁国,孔子一开始在鲁国的时候,虽然也做过官,但是后来还是被排挤走了。
孔子空有满腹的才华和治国的良策,却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让他施展拳脚的地方,这对孔子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四、绝粮于卫孔子到卫国去的时候,遇到了粮食断绝的情况。
弟子们都很发愁,但是孔子还是很淡定。
他觉得君子在困境中也要坚守自己的操守。
他还安慰弟子们说,老天是不会让他的学说就这么断绝的。
这也体现出孔子在面临食物短缺这种困难时,他的那种乐观和对自己学说的自信。
五、匡地被围孔子路过匡地的时候,被匡人给围困了。
这是因为孔子长得有点像阳虎,而阳虎之前对匡人做过不好的事情。
孔子他们被困在匡地,生命受到威胁。
可是孔子依旧镇定自若,他还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意思是老天要是不想让我的学说传承下去,那匡人能把我怎么样呢。
这种在危险和困难面前的泰然,真的很令人钦佩。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迁于蔡三岁》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
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意,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来源:学.科.网]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
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
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
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
”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一起学《论语》11.2先进篇——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一起学《论语》11.2先进篇——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一起学《论语》11.2先进篇——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原文】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宰我、子贡。
政事:冉有、季路。
文学:子游、子夏。
本节分两段释之【原文1】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白话1】孔子说:“以前跟随我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的弟子们,现今都没在我门下。
”【释词1】从:跟从,跟随。
陈、蔡:即陈国、蔡国。
按:当年孔子率领弟子周游列国之时,曾经在陈蔡之间被围困而绝粮。
后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才解其困。
《正义》:“当时从游弟子,据《世家》有颜渊、子贡、子路,《弟子列传》有子张,《吕氏春秋·慎人篇》有宰予。
此外皆无考。
”及门:在门下,受业于门下。
按:今从朱子之说。
本处是一事,孔子思念及于相与患难之弟子;《孟子》“无上下之交”是一事,叙及陈蔡之厄之因。
二者故不当混淆也。
【先贤精义1】《孔子家语·在厄》曰: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藿不充,从者皆病。
孔子愈慷慨讲诵,弦歌不衰。
《史记·孔子世家》曰: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家语·困誓》曰: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也。
吾闻之,君上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
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庄子·让王》曰:孔子曰:“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朱子曰:孔子尝厄于陈蔡之间,弟子多从之者,此时皆不在门。
故孔子思之,盖不忘其相从于患难之中也。
张栻曰:从夫子于陈蔡者,自颜渊而下,当时偶不在门,故夫子思其时人才之盛而称之。
刘宗周曰:陈蔡之厄,吾道之不幸也。
时移事异,而不无追感于斯及门之憾。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厄于陈、蔡之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厄于陈、蔡之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1】,弟子皆有饥色。
子路进问之曰:“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
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2】也?”孔子曰:“由不识,吾语汝。
汝以知者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汝以忠者为必用邪?关龙逢不见刑乎?汝以为谏者为必用邪?伍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
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
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夫芷兰生于深林,非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
今有其人不遇其时,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取材于《荀子》)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尝食,藜羹不糁。
宰予备【3】矣,孔子弦歌于室,颜回择菜于外,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夫子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陈、蔡。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不禁。
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
盖君子之无所丑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对,入以告孔子,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小人也!召,吾语之。
”子路与子贡入,子贡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达于道之谓达,穷于道之谓穷。
今丘也拘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所也,何穷之谓?故内省而不疚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昔桓公得之莒,文公得之曹,越王得之会稽。
陈、蔡之厄,于丘其幸乎!”(取材于《吕氏春秋》)注释:【1】藜羹不糁:野菜汤里没有一粒米。
【2】隐:困境。
【3】备:同“惫”,衰惫,憔悴。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南适.楚适:到,往B. 关龙逢不见.刑乎见:看见C. 以俟.其时俟:等待D. 藉.夫子者不禁藉:欺凌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 子路进问之.曰合抱之.木B. 奚居之隐也.进,吾往也.C. 贤不肖者.,材也知者.不惑D. 子路与子贡相与而.言曰喟然而.叹曰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懂得祸福死生的道理而思想却不动播B. 夫子弦歌鼓舞,未尝绝音——那个人唱歌跳舞,没有体会到绝妙的音乐C. 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我因此明白了松柏为什么仍是郁郁葱葱的D. 昔桓公得之莒——从前齐桓公因出奔莒国而萌生复国称霸之心9.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个文段中,子路对于孔子这样有德行的人却处于困境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孔子家语》翻译
《孔子家语》翻译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颜回仲由炊之于壤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这段记载于《孔子家语•在厄》,意思是:孔子在陈蔡被困住了,随从的人七天没吃东西。
子贡怀揣着他所携带的一些财物,偷偷越过围截的人溜了出去,向乡民换回了一石米。
颜回、仲由在破房子里烧饭,有点儿黑灰掉到饭里,颜回拿出来吃了。
子贡从井边望见了这情景,很不高兴,以为颜回偷吃饭。
就进去问孔子:“仁德而有操守的人穷困了会改变名节吗?”孔子说:“改变了名节怎么还称得上仁义之士呢?”子贡问:“像颜回这样的人,他不会改变名节吗?”孔子说:“是的。
”子贡就把颜回偷偷吃饭的事告诉孔子,孔子说:“我相信颜回是仁义之士已经很久了。
虽然你说了方才那些情况,不能因此而怀疑他,他那样做一定有缘故。
你别动,我去问他。
”孔子叫颜回进来说:“以前我曾梦见祖先,这难道是祖先在上天开导我们,保佑我们吗?你快煮好饭,我要献饭祭祖。
”颜回说:“刚才有点儿黑灰掉到饭里,我想不管它,那么饭就不干净了;想扔掉那些饭,太可惜了,我就拿出来吃了,不能用这种饭祭祖啊。
”孔子说:“这样的话,是我也会吃掉它。
”颜回出去后,孔子环顾对学生们说:“我相信颜回,不只今天(已经很久了)。
”弟子们由此叹服颜回。
【杂感】这个小故事,说明了两点:诚信(已经吃过的食物不能用来祭祀了),“眼见的事实”(颜回吃饭)非“想象的事实”(饿得偷吃)。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文言文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同学们,今天咱们来讲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叫“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想要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
有一次,他们走到了陈国和蔡国之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那时候,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粮食都吃完了,饿得没力气走路。
但是孔子还是坚持给弟子们讲学,和他们一起讨论学问。
想象一下,大家又饿又累,周围也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东西,这得多艰难呀。
给你们讲讲孔子的弟子们。
有的弟子开始抱怨,觉得这样的日子太苦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可是孔子却很淡定,他告诉弟子们,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能看出一个人的品德和志向。
就像咱们在学校里遇到难题,有的同学可能会着急发脾气,但是有的同学就能静下心来想办法解决。
孔子还说,我们追求真理和道德,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放弃。
比如说,咱们想要学会骑自行车,一开始可能会摔倒很多次,但是如果因为摔倒就不再骑了,那就永远也学不会。
后来,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终于走出了困境。
同学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困难不要害怕,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
就像孔子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要我们像孔子一样坚持,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好啦,今天关于“孔子穷乎陈蔡之间”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希望大家能从中学到点东西哟!。
《孔子世家》陈蔡之困
《孔子世家》陈蔡之困展开全文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到蔡地三年,吴国出兵讨伐陈国。
楚国出兵救助陈国,在城父驻军,也就是今天安徽亳州地区。
楚君听说孔子在陈、蔡之间,派遣使者去招揽孔子。
孔子准备去楚国那边拜见回礼,陈和蔡两国的大夫知道后,就计划说:“孔子是一个贤德的人,他所讥刺抨击的都切中诸侯的弊病。
如今他长久滞留在陈国、蔡国之间,众大夫所作所为都不符合仲尼的心意。
如今楚国,是大国,派人前来聘请孔子,倘若孔子在楚国启用,我们这些在陈国、蔡国主事的大夫就危险了”。
于是陈蔡两国都派兵将孔子围在田野里。
孔子跟他的弟子们没有办法走出去,而且粮食都断绝,随从的人都病了,疲惫不堪,都没办法站起来了。
这时候,孔子依然讲诵弦歌不衰。
对此,子路很不高兴,去找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只有君子才在穷困的时候才能够不胡作非为,才能够安于贫穷,小人如果贫穷就会不守正道,做一些违规犯法的事。
子贡色作。
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子贡怒气发作。
孔子说:“赐啊,你以为我是个博学强记的人吗?”子贡说:“是。
难道不是吗?”孔子说:“不是啊。
我是用一个思想贯穿于全部学说。
”按照司马迁的记载,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以贯之”,是道?还是仁?或者是“中庸”?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孔子困陈蔡文言文翻译
原文《论语·雍也》载:“孔子在陈,陈侯使使召之,孔子辞。
既而陈侯又使使召之,孔子不辞,遂行。
至蔡,蔡侯亦使使召之,孔子又辞。
既而蔡侯又使使召之,孔子又不辞,遂行。
既而孔子至陈蔡之间,不得行,于是使子贡至陈蔡之间,请救于楚。
”翻译如下:孔子在陈国停留时,陈国的君主派遣使者去召见孔子,孔子推辞了。
不久,陈侯又派使者去召见孔子,孔子没有再推辞,于是出发了。
到达蔡国后,蔡国的君主也派使者去召见孔子,孔子又推辞了。
不久,蔡侯再次派使者去召见孔子,孔子又不推辞,于是出发了。
后来,孔子到达了陈国和蔡国之间,却无法前行,于是派遣子贡前往陈蔡之间,请求楚国的援助。
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生活艰辛。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陈蔡之间,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诗书,歌《商颂》,孔子之容,若将复见。
”此时,孔子及其弟子们生活困顿,粮食断绝,弟子们病倒,无法起身。
然而,孔子却依然讲授诗书,吟唱《商颂》,其容颜如同即将复见光明。
在困境中,孔子展现出了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
他的弟子子贡深知孔子的智慧与仁德,遂前往楚国寻求援助。
子贡凭借自己的口才和智慧,说服了楚昭王,楚昭王遂派兵救援孔子。
楚军到达陈蔡之间,解救了孔子及其弟子们。
孔子被困期间,虽生活困苦,却未曾动摇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他深知,仁义道德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石,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要坚守正道。
此次困陈蔡之事,不仅彰显了孔子的仁德,也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勇气。
孔子被困期间,弟子们对他的忠诚和敬仰更加深厚。
此次经历,成为孔子一生中的重要转折点,也为其后创立儒家学派奠定了基础。
总之,孔子困陈蔡之事,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篇章。
在困境中,孔子展现出了高尚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为后世树立了崇高的道德榜样。
此事传颂千古,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解衣推食文言文翻译
昔者孔子游于陈蔡之间,困厄于贫,而其弟子皆以忠信相待。
一日,子贡至,见孔子衣敝食薄,遂解己衣以赠之,推己食以供之。
孔子感其至诚,遂赋《解衣推食赋》以记其事。
原文:孔子游陈蔡,困厄于贫。
子贡至,见夫子衣敝食薄,遂解己衣以赠之,推己食以供之。
夫子感其至诚,遂赋《解衣推食赋》。
赋曰:嗟乎!夫子游陈蔡,道阻且长。
弟子们,忠信相待,共度艰难。
子贡至,见夫子衣敝食薄,心生怜悯。
解己衣,赠夫子,以表忠义。
推己食,供夫子,愿夫子饱暖。
此情此景,感人肺腑。
夫子感其诚,赋《解衣推食赋》。
愿记此事,传颂千古。
解衣,何其慷慨!衣者,身外之物,解之,为夫子解忧。
推食,何其谦让!食者,民生之本,推之,为夫子解饥。
夫子受衣,笑而受之。
夫子食食,喜而食之。
夫子笑曰:“子贡,善矣哉!吾有衣,吾有食,子能解吾衣,推吾食,此乃吾弟子之情也。
”子贡答曰:“夫子,善矣哉!吾虽无衣,吾虽无食,但吾有忠信,愿以忠信解夫子之衣,推夫子之食。
”夫子闻言,喜曰:“善哉,子贡!吾有弟子,如子贡者,吾何忧哉!”于是,夫子与弟子们共度困厄,道义相随,忠信相待。
赋曰:解衣推食,情义深重。
夫子弟子,忠信相待。
陈蔡之间,道阻且长。
夫子弟子,共度艰难。
愿此情义,传颂千古。
愿夫子之道,发扬光大。
译文:孔子在陈蔡之地游历,由于贫困而陷入了困境。
子贡来到孔子面前,看到孔子衣衫褴褛,食物稀少,于是便解下自己的衣服赠给孔子,并将自己的食物推给孔子。
孔子被他的真挚情感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解衣推食赋》来记载这件事情。
赋文说:唉!孔子在陈蔡之地游历,道路崎岖漫长。
弟子们忠诚相待,共同度过艰难。
子贡来到,看到孔子衣衫破旧,食物稀少,心生怜悯。
他解下自己的衣服赠给孔子,将自己的食物推给孔子。
这种情感,令人感动至深。
孔子感受到他的诚意,于是写下了《解衣推食赋》。
愿此事流传千古。
解衣,是多么的慷慨!衣服,是身外之物,解下它,是为了帮助孔子解忧。
推食,是多么的谦让!食物,是生活的根本,推给它,是为了帮助孔子解饥。
国学经典解读 陈少明:“孔子厄于陈蔡”之后
国学经典解读陈少明:“孔子厄于陈蔡”之后在所有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最吸引人想象力的,莫过于其“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
其实,它既不体现孔子建功立业的才能,也没陈述儒家深远高明的义理。
相反,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在对发牢骚的门徒进行宽慰而已。
《论语》提供原始故事情节是:“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记载简略,只有三十三字,但要素齐全:背景,在陈绝粮,时间地点及生存状态全有;人物,孔子与子路,子路还带着“愠”,正在闹情绪;内容,一则对话,只有两句,但意思完整;主题,君子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
子路的疑问间接表达对陷入这一局面的埋怨,孔子则答之以对待任何困境应有的态度:“君子固穷”。
无论素材看来有多大的潜力,事件的记录者一定万万不会想到,它会在后世引起人们那么丰富的联想。
从战国的《庄子》到被认为是三国时期伪托的《孔子家语》,这个故事至少传有九个不同的版本。
实际上,故事不是发生在“厄于陈蔡”之间,而是创作于“厄于陈蔡”之后。
不同时代不同家派的学者,均踊跃参与这个故事系列的创作。
本文的焦点不是《论语》的记载,而在后世的传说。
它基于对这些好奇者动机与热情的好奇。
为了方便,我们把故事分成三组来讨论。
第一组,是《庄子》书中的三则寓言;第二组,由三个体现儒家立场的传说组成;第三组,系三种貌似无足够轻重的传闻。
这种讨论,将置入思想史的背景中。
它会从一个侧面显示,关于孔子故事的创作或传播,就是中国文化中圣贤人格的塑造过程。
一、《庄子》的想象孔子是《庄子》一书的重要角色。
《庄子》中的孔子,故事有四十六则,出现于全书内外杂篇。
而庄子本人的故事,则只有二十六则。
虽然,《庄子》一书不是成于一人之手,作者也可能生活于不同时代,但从故事在全书分布之均匀,可见其作者们均致力于孔子形象的塑造。
其中,孔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的经历,便是《庄》书一再渲染的内容。
[转帖]孔子厄于陈蔡之间
[转帖]孔⼦厄于陈蔡之间孔⼦厄于陈蔡之间《荀⼦·宥坐篇第⼆⼗⼋》:孔⼦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七⽇不⽕⾷,藜羹不糁,弟⼦皆有饥⾊。
⼦路进⽽问之⽈:“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累德积义怀美,⾏之⽇久矣,奚居之隐也?”孔⼦⽈:“由不识,吾语⼥。
⼥以知者为必⽤邪?王⼦⽐⼲不见剖⼼乎!⼥以忠者为必⽤邪?关龙逢不见刑乎!⼥以谏者为必⽤邪?吴⼦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于深林,⾮以⽆⼈⽽不芳。
君⼦之学,⾮为通也,为穷⽽不困,忧⽽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不惑也。
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也;遇不遇者,时也;死⽣者,命也。
今有其⼈,不遇其时,虽贤,其能⾏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博学深谋,修⾝端⾏,以俟其时。
”孔⼦⽈:“由!居!吾语⼥。
昔晋公⼦重⽿霸⼼⽣于曹,越王句践霸⼼⽣于会稽,齐桓公⼩⽩霸⼼⽣于莒。
故居不隐者思不远,⾝不佚者志不⼴;⼥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译⽂】孔⼦向南到楚国去,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没吃熟⾷,野菜羹中不搀⼀点⽶,学⽣们都有挨饿的脸⾊。
⼦路前来问孔⼦说:“仲由我听说:‘⾏善的⼈,上天⽤幸福报答他;作恶的⼈,上天⽤灾祸报复他。
’现在先⽣积累功德、不断奉⾏道义、怀有美好的理想,⾏善的⽇⼦很久了,为什么处境这样窘迫呢?”孔⼦说:“仲由你不懂,我告诉你吧。
你认为有才智的⼈是⼀定会被任⽤的吗?王⼦⽐⼲不是被剖腹挖⼼了吗!你认为忠诚的⼈是⼀定会被任⽤的吗?关龙逢不是被杀了吗!你认为劝谏的⼈是⼀定会被任⽤的吗?伍⼦胥不是在姑苏城的东门之外被碎⼫了吗!是得到君主的赏识还是得不到君主的赏识,这要靠时机;有德才还是没有德才,这是各⼈的资质了;君⼦博学多识⽽能深谋远虑却碰不到时机的多着呢!由此看来,不被社会赏识的⼈是很多的了!哪⾥只是我孔丘呢?再说⽩芷兰草长在深⼭⽼林之中,并⾮因为没有⼈赏识就不⾹了。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原文和解释
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原文和解释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原文和解释来自菽涵的提问最新回答1条回答云深无迹2010-01-30原文如下孔子厄于陈、蔡,从者七日不食,子贡以所赍货,窃犯围而出,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焉。
颜回、仲回炊之于坏屋之下,有埃墨堕饭中,颜回取而食之,子贡自井望见之,不悦,以为窃食也,入问孔子曰:「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曰:「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子贡曰:「若回也,其不改节乎?」子曰:「然。
」子贡以所饭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为仁久矣,虽汝有云,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将问之。
」召颜回曰:「畴昔,予梦见先人,岂或启佑我哉?子炊而进饭,吾将进焉。
」对曰:「向有埃墨堕饭中,欲置之则不洁;欲弃之,则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
」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
」颜回出,孔子顾谓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
」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翻译:有一次,孔夫子与众弟子们在陈、蔡的地方被围困,连续困了七天,没有食物可以吃。
弟子们被饿了七天,个个面黄肌瘦,有的弟子,心中因此而忧虑。
但此时,孔夫子依然每天不断地学习,弦歌不绝,没有一丝毫的埋怨与担忧。
子贡见同学们如此饥饿困顿,便用自己身上的财物,突破重围,到外面换了少许的米回来,希望给大家解解饥。
人多米少,颜回与子路便找了一口大锅,在一间破屋子里,开始为大家煮稀粥。
子路有事离开了一会儿,恰好此时,子贡从井边经过,一扭头,正好看到颜回拿了一小勺的粥往嘴里送。
子贡看了有些不高兴,但他没有上前质问颜回,而是走到了夫子的房间。
子贡见了夫子,行礼后,问夫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回答道:「改节,即何称于仁廉哉?」如果在穷困的时候,就改变了气节,那怎么还能算是仁人廉士呢?子贡就接着问夫子:「像颜回这样的人,该不会改变他的气节吧?」夫子很明确地回答子贡:「当然不会。
」子贡便将看到颜回偷吃粥的事,告诉了夫子。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译文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译文
原文: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索米,得而爨之。
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
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
”
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乎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饭之。
”
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
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也!”
故知非难也,所以知人难也。
全文翻译:
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
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
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
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
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
”
颜回回答道:“不能这样,刚刚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
”
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看见的,但是并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
你们记住,要了解一个人不容易啊。
”
所以要了解真相很难,孔子认为要了解一个人更难。
孔子在陈蔡之间文言文
孔子在陈蔡之间文言文1. 《孔子围于陈蔡之间》原文孔子围于陈蔡(庄子·山木》)原文及翻译[原文]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1)。
大公任往吊之曰(2):“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子尝言不死之道。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其为鸟也,翂翂翐翐(3),而似无能;引援而飞(4),迫胁而栖(5),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6)。
是故其行列不斥(7),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8),修身以明污(9),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10),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11):'自伐者无功(12);功成者堕(13),名成者亏。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14),得行而不名处(15);纯纯常常(16),乃比于狂(17);削迹捐势(18),不为功名。
是故无责于人(19),人亦无责焉。
至人不闻(20),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21),食杼栗(22);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鸟兽不恶,而况人乎!【译文】孔子被围困在陈国、蔡国之间,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饭。
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说:“你快要饿死了吧?”孔子说:“是的。
”太公任又问:“你讨厌死吗?”孔子回答:“是的。
”太公任说:“我来谈谈不死的方法。
东海里生活着一种鸟,它的名字叫意怠。
意怠作为一种鸟啊,飞得很慢,好像不能飞行似的;它们总是要有其他鸟引领而飞,栖息时又都跟别的鸟挤在一起;前进时不敢飞在最前面,后退时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时不敢先动嘴,总是吃别的鸟所剩下的,所以它们在鸟群中从不受排斥,人们也终究不会去伤害它,因此能够免除祸患。
长得很直的树木总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总是先遭枯竭。
你的用心是装扮得很有才干以便惊吓普通的人,注重修养以便彰明别人的浊秽,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就像是举着太阳和月亮走路,所以总不能免除灾祸。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穷于陈蔡之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孔子穷于陈蔡之间(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孔某穷于蔡、陈之间,藜羹不糂①。
十日,子路为烹豚.,孔某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褫人衣以酤酒,孔某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
哀公迎孔某,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
子路进,请曰:“何其与陈、蔡反也?”孔某曰:“来,吾语汝。
曩与汝为苟生,今与汝为苟义。
”夫饥约,则不辞妄取以活身;赢饱,则伪行以自饰。
污邪诈伪,孰大于此?(节选自《墨子·非儒》)材料二: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颜回择菜。
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②,穷于商周,围于陈蔡,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
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
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
召而来,吾语之。
”子路子贡入。
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孔子削然③反琴而弦歌,子路扢然④执干.而舞。
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
所乐非穷通也,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节选自《庄子·让王》)〔注〕①糂:米粒②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孔子曾游于卫,卫人因憎恶他而铲除了他留下的形迹;孔子曾游于宋,在一棵大树下与门人讲学,桓魋因憎恶孔子而砍掉了那棵大树。
③削然:安然的样子。
④扢然:兴奋、喜悦的样子。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今丘抱仁义之道A以遭B乱世之患C其何穷D之为E故内省F而不穷于道G 临难H而不失其德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豚,指小猪。
孔子居陈三岁文言文
以下是符合您要求的文言文: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
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乃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这段文言文描述了孔子在陈国居住了三年后,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前往拜见楚国君主的事情。
然而,陈蔡两国的大夫们却谋划阻挠孔子前往楚国,他们认为孔子的贤能所讽刺讥笑的正是诸侯的痛处。
他们围困孔子于野外,使其无法前行,粮食也断绝了。
随行的弟子们病倒,不能起身。
但是孔子仍然讲解诗书,弦歌不绝。
最后派子贡到楚国求助,楚昭王发兵迎接孔子,然后孔子得以解围。
【孔子的故事】“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
【孔子的故事】“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阅读答案及考点分析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
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
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
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
非与?”孔子曰:“非也。
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
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子路出,颜回入见。
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
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
然后得免。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子贡色作作:改变B.意者吾未仁也意:猜想C.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病:痛苦D.景行行止景行:大路【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②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B.①于是乃相与发徒役②乃召子路而问C.①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②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D.①譬使仁者而必信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小题3】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予一以贯之B.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C.吾何为于此D.人之不我信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孔子打算去楚国应聘,陈和蔡的执政大夫恐怕孔子被楚重用对自己不利,就发兵把孔子和他的随从学生包围在旷野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论语》之外,从战国到秦汉的典籍中,还记载着各种与孔子有关的故事。
本文解读其中关于“孔子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系列,揭示儒、道、墨三家对事件的不同想象,在孔子形象的塑造中所起的作用,指出儒家把事件描述为孔子立德的范例,是树立孔子圣人形象的一种思想策略。
关键词:孔子“厄于陈蔡”立德在所有关于孔子的记载中,最吸引人想象力的,莫过于其“厄于陈、蔡之间”的故事。
其实,它既不体现孔子建功立业的才能,也没陈述儒家深远高明的义理。
相反,只是陷于困境的夫子,在对发牢骚的门徒进行宽慰而已。
《论语》提供原始故事情节是:“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卫灵公》)[1]记载简略,只有三十三字,但要素齐全:背景,在陈绝粮,时间地点及生存状态全有;人物,孔子与子路,子路还带着“愠”,正在闹情绪;内容,一则对话,只有两句,但意思完整;主题,君子如何面对人生的困境。
子路的疑问间接表达对陷入这一局面的埋怨,孔子则答之以对待任何困境应有的态度:“君子固穷”。
无论素材看来有多大的潜力,事件的记录者一定万万不会想到,它会在后世引起人们那么丰富的联想。
从战国的《庄子》到被认为是三国时期伪托的《孔子家语》,这个故事至少传有九个不同的版本。
实际上,故事不是发生在“厄于陈蔡”之间,而是创作于“厄于陈蔡”之后。
不同时代不同家派的学者,均踊跃参与这个故事系列的创作。
本文的焦点不是《论语》的记载,而在后世的传说。
它基于对这些好奇者动机与热情的好奇。
为了方便,我们把故事分成三组来讨论。
第一组,是《庄子》书中的三则寓言;第二组,由三个体现儒家立场的传说组成;第三组,系三种貌似无足够轻重的传闻。
这种讨论,将置入思想史的背景中。
它会从一个侧面显示,关于孔子故事的创作或传播,就是中国文化中圣贤人格的塑造过程。
一、《庄子》的想象孔子是《庄子》一书的重要角色。
《庄子》中的孔子,故事有四十六则,出现于全书内外杂篇。
[2]而庄子本人的故事,则只有二十六则。
虽然,《庄子》一书不是成于一人之手,作者也可能生活于不同时代,但从故事在全书分布之均匀,可见其作者们均致力于孔子形象的塑造。
其中,孔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围于陈、蔡”的经历,便是《庄》书一再渲染的内容。
而“在陈绝粮”事件,便发生在“围于陈、蔡”的过程。
以此为题的故事,书中一共有三个。
由于每个故事都可能独立阅读,我们按它与《论语》关联深浅的程度,依次进行讨论。
第一个故事: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糁,颜色甚惫,而弦歌于室。
颜回择菜,子路、子贡相与言曰:“夫子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围于陈蔡。
杀夫子者无罪,藉夫子者无禁。
弦歌鼓琴,未尝绝音,君子之无耻也若此乎?”颜回无以应,入告孔子。
孔子推琴,喟然而叹曰:“由与赐,细人也。
召而来,吾语之。
”子路、子贡入。
子路曰:“如此者,可谓穷矣!”孔子曰:“是何言也!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陈蔡之隘,于丘其幸乎。
”孔子削然反琴而弦歌,子路忔然执干而舞。
子贡曰:“吾不知天之高也,地之下也。
”古之得道者,穷亦乐,通亦乐,所乐非穷通也。
道德于此,则穷通为寒暑风雨之序矣。
故许由娱于颖阳,而共伯得乎丘首。
(《让王》)[!--empirenews.page--]与原作比,《让王》的这个版本并不离谱。
背景同样,把“在陈绝粮”具体化为“七日不火食”。
主角仍是孔子与子路,只增添颜回、子贡两配角。
内容仍是对话,但多一点音乐舞蹈装饰。
主题也是如何面对人生困境。
“君子固穷”的内容则被扩充了:“君子通于道之谓通,穷于道之谓穷。
今丘抱仁义之道以遭乱世之患,其何穷之为?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
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
”最后再以旁白的形式,来个“穷亦乐,通亦乐”的概括。
平心而论,作者对原作精神把握很准。
《论语》本就有孔子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雍也》)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夫子自道。
《庄子》其它篇章,也多次让孔子与颜回切磋修养之道,象《大宗师》谈“心斋”,《人间世》中论“坐忘”。
又如,《让王》中“回不愿仕”,就是因为“所学夫子之道者足以自乐也。
”《让王》故事中颜回、子路、子贡三子,只有颜回对此无怨言,这也是保持其人格同《论语》中的一致性。
此外,子路之单纯,子贡之识趣,也活龙活现。
同时,这穷通不改其乐,不以世俗是非为是非的态度,也很道家化。
看来儒道两家精神的某些层次上,也可有共同分享的东西。
[3]“故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孔子形象非常高大。
第二个故事就不一样了: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左据槁木,右击槁枝,而歌焱氏之风,有其具而无其数,有其声而无宫角。
木声与人声,犁然有当于人之心。
颜回端拱还目而窥之。
仲尼恐其广己而造大也,爱己而造哀也,曰:“回,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
夫今之歌者其谁乎!”回曰:“敢问无受天损易。
”仲尼曰:“饥渴寒暑,穷桎不行,天地之行也,运物之泄也,言与之偕逝之谓也。
为人臣者,不敢去之。
执臣之道犹若是,而况乎所以待天乎?”“何谓无受人益难?”仲尼曰:“始用四达,爵禄并至而不穷。
物之所利,乃非己也,吾命有在外者也。
君子不为盗,贤人不为窃,吾若取之何哉?故曰:鸟莫知于鷾鸸,目之所不宜处不给视,虽落其实,弃之而走。
其畏人也而袭诸人间。
社稷存焉尔!”“何谓无始而非卒?”仲尼曰:“化其万物而不知其禅之者,焉知其所终?焉知其所始?正而待之而已耳。
”“何谓人与天一邪?”仲尼曰:“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人之不能有天,性也。
圣人晏然体逝而终矣!”(《山木》)背景虽然同是“孔子穷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内容也同是对话,但人物与主题均变了。
与孔子对话者,由子路换为颜回。
孔门高第中,子路以义勇著称,但率直不善言。
颜回则被孔子赞为“不违”,“如愚”。
其实“回也不愚”,大智若愚的样子,深得夫子之心。
所以,孔颜对话,比孔子对子路来说,水平自是不同。
“无受天损易”是顺自然,“无受人益难,是因人实外在于自然。
细读孔子对“无受天损易,无受人益难。
无始而非卒也,人与天一也”的解释,归结到最后,“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
人之不能有天,性也。
”这同《庄子·秋水》中“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天地》中“忘乎物,忘乎天,其名为忘己。
忘己之人,是谓之入于天”是相通的,明明白白是道家自然主义的发挥。
借孔子之口,说庄子之话,其作用在于,让孔子在生活的极端状态中,表达这种自然达观的态度,最有影响力。
孔子成了《庄子》的代言人。
[!--empirenews.page--]真正离谱的是第三个故事: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几死乎?”曰:“然。
”“子恶死乎?”曰:“然。
”任曰:“予尝言不死之道。
东海有鸟焉,其名曰意怠。
其为鸟也,翀翀,而似无能;引援而飞,迫胁而栖;进不敢为前,退不敢为后;食不敢先尝,必取其绪。
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
直木先伐,甘井先竭。
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昔吾闻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无功,功成者堕,名成者亏。
’孰能去功与名而还与众人!道流而不明居[1][2][3][4]下一页,得行而不名处;纯纯常常,乃比于狂;削迹捐势,不为功名。
是故无责于人,人亦无责焉。
至人不闻,子何喜哉!”孔子曰:“善哉!”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鸟兽不恶,而况人乎!(《山木》)也是“孔子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的背景,但也不是孔子以老师的身份与弟子对话。
而是一个来无踪去无影的“大公任”,在孔子极困顿的情况下“言不死之道”,实际是劝其放弃功名意识,隐世埋名避祸。
结果,承认“恶死”的孔子,听信其言,“辞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泽,衣裘褐,食杼栗,入兽不乱群,入鸟不乱行。
”真的当隐士去了。
孔子一生亦师亦仕,就其从政的经历而言,的确充满挫折与失败。
老人家甚至也有“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或“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感慨,但总体上无改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气慨。
《论语·微子》的确记有楚狂接舆、长沮、桀溺、荷蓧丈人一类隐者。
他们主张避人不如避世,与孔子遇而不晤。
而孔子的态度则是:“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山木》中这则故事的编者,公然在自己的想象中,把孔子的立场倒过来。
实质上是站对儒家的对立面,延续《论语》中孔子与隐者的辩论。
大公任式的人物,《庄子》中有一大串,如《德充符》中的兀者王骀,《渔父》中的渔父,都是对孔子作道家思想启蒙的教师。
《庄子》让孔子叹服向往的高人逸士还有不少,但出埸最多者莫过于老聃。
孔子与老聃面晤,向其请教有8次之多。
[4]其基本套路是,对孔子的仁义观念屡加批驳,然后老聃进而对孔子面授道之机宜。
《庄子》中的这三个故事,涉及孔子的人格、世界观、政治选择等不同主题,作者未必是同一个人,对孔子曲解的程度也差别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把孔子塑造成正面人物。
这是对孔子人格资源的一种运用。
《庄子》对孔子的承受与不满,均与道德理想与关。
孔子的道德观念,可以分两个层次。
一是个人修养,一是社会理想。
道家拒绝儒家以礼为中心的仁义观念,矛头指向是后者。
至于个人人格方面,不仅不攻击,还要加以利用。
让一个受人尊敬,饱学、谦虚、有爱心,而又勇于改错的孔子,来宣称他要放弃原本所立志践行的社会理想,比之对其进行赤裸裸的攻击,应该是高明得多。
个人修养有关的道德是日常生活道德,对日常道德的把握,不靠复杂的道理,而是凭对善的直觉。
这种能力植根于人性的深处。
道家大概缺少这种资源,老子本人没有授徒行教,事迹飘渺,形象太虚。
这迫使《庄子》的作者们要挖空心思,改画孔子的形象。
[!--empirenews.page--]二、回归儒家《庄子》中的孔子,形象尽管看来正面。
但对儒者来说,有些伤害可能一点也不亚于对孔子的公开指斥。
幸好,能想象编故事的,不只是道家,儒者也识以“厄于陈蔡”为题做文章。
恰好,这方面我们也有三个例子可圈点。
第一例:孔子遭厄于陈、蔡之间,绝粮七日,弟子绥病,孔子弦歌。
子路入见曰:“夫子之歌,礼乎?”孔子弗应。
曲终而曰:“由来!吾言汝。
君子好乐,为无骄也;小人好乐,为无慑也。
其谁之子不我知而从我者乎?”子路悦,援戚而舞,三终而出。
明日,免于厄,子贡执辔,曰:“二三子从夫子而遭此难也,其弗忘矣!”孔子曰:“善恶何也,夫陈、蔡之间,丘之幸也。
二三子从丘者,皆幸也。
吾闻之,君不困不成王,烈士不困行不彰,庸知其非激愤厉志之始于是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