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五+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2020高中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套习题:第二单元检测(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检测(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16分)1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餍.足/笑靥. 庠.序/佯.装 养生丧.死/丧.家之犬 B.溢.出/谥.号 期.年/假期. 千乘.之国/乘.人之危 C.朝觐./谨.慎 参与./相与. 揠.苗助长/偃.旗息鼓 D.庶.民/戍.边 提.防/堤.坝 富商大贾./余勇可贾.解析:A 项,yàn/yè,xián ɡ/yáng ,sāng/sàng ;B 项,yì/shì,jī/qī,shèng/chéng ;C项,jìn/jǐn ,yù/yǔ,yà/yǎn ;D 项,shù,dī,gǔ。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 .{寡人之民不加多加之以师旅B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匹夫不可夺志C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非恶其声而然也D .{万物皆备于我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D 项,动词,具备。
A 项,副词,更加/动词,施加。
B 项,动词,丧失,错过/动词,使改变。
C 项,动词,责怪、非难/动词,不是。
答案:D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例: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A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 B.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 C.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 D.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解析:B 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表示处所,相当于“在”;A 项,介词,相当于“跟”“和”;C 项,为介词,表被动,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D 项,介词,引出动词支配对象,不译。
答案:B4下列加点词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 .必先苦.其心志 B.谨.庠序之教C.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解析:B项,动词,重视。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三+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B.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答案 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一辈子”。
A项古义: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B项古义:这样,却。
今义:连词,表转折,可是。
D项古义:中原地区,文中指国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2.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诸侯危社稷,则变置B.贼义者谓之残C.苟为不畜,终身不得D.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答案 C解析“畜”通“蓄”,积聚。
3.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非人之.所能为也B.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C.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D.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答案 C解析C项为动词,到。
其他三项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下列与“天下诸侯朝觐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勇气闻于诸侯B.缚者何为者也C.比及三年,可使有勇D.石之铿然有声者答案 D解析D项与例句相同,均为定语后置句。
A项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B项为判断句。
C项为省略句。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其何能淑.A.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B.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C.贼.仁者谓之贼D.谨.庠序之教答案 A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
B项“安”是意动用法,以……为安。
C项“贼”是名词作动词,贼害。
D项“谨”是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程务挺,洺州平恩人也。
父名振大业末仕窦建德为普乐令甚有能名诸贼不敢犯其境后历晋蒲二州刺史龙朔二年卒赠右卫大将军谥曰烈。
务挺少随父征讨,以勇力闻,迁.右领军卫中郎将。
永隆中,突厥史伏念反叛,定襄道行.军总管....裴行俭率兵讨之,务挺为副将,...李文暕、曹怀舜、窦义昭等相次战败。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七、+Word版含答案.docx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释文题“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也”出自《孟子·告子上》中“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一句,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从外部强加给我们的,我们心中本来就拥有这些,只是不用心去思考、领悟罢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只要用心追求,扩充这四端,就能得到仁、义、礼、智,否则就会失去仁、义、礼、智,即“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四端”学说。
孟子主张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地将自己本身固有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进行扩充放大使之成为仁、义、礼、智,而将这“四心”扩充放大成为仁、义、礼、智的最好办法就是“反身而诚”,“强恕而行”,不言放弃。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②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火之始然.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纳 “内交”即“结交” ②徼(y āo) 求取 ③燃 燃烧(2)一词多义①忍⎩⎪⎨⎪⎧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是可忍.,孰不可忍:②谓⎩⎪⎨⎪⎧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③存⎩⎪⎨⎪⎧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而公子亲数存.之: ④辞⎩⎪⎨⎪⎧ 听其狱讼,察其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近者奉辞.伐罪: 朝辞.白帝彩云间: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⑤备⎩⎪⎨⎪⎧ 万物皆备.于我矣: 养备.而动时: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犹得备.晨炊:答案 ①狠心,残忍/忍受/容忍,忍耐 ②认为/叫作 ③保存/存在/生存/看望,慰问 ④口供/口实/辞令/辞别/推让 ⑤具备/完备/防备/准备(3)古今异义①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东西的)头。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五人和教案2Word版含解析
语文高中人教版选修第二单元《人和》教课方案一、教材剖析《人和》是选修课本第二单元第五课中的一篇散文 , 意在让学生学习课文构造谨慎、层层推动的论证方法 , 认识领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 研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育学生必定要弘扬团结的精神。
教给学生赏析孟子文章的赏析方法 , 以便于让学生用这样的赏析策略来赏析本单元其余篇目。
本单元的赏析指导中重要的是认识孟子的思想。
《人和》是集中表现孟子思想的典型。
二、学情剖析《人和》是《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中的第五篇, 学生在前几篇的学习时已经对孟子的思想有了必定的认识。
所以教课过程中侧重指引学生学会赏识孟子文章的深刻思想和精良的论证方法。
三、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要点实词和虚词,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要点字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3.指引学生领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4.主要解说第 2 则, 第 3 则学生自讲。
过程与方法:1.指引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从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经过研究几个要点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
3.学习课文构造谨慎、层层推动的论证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指引学生领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指引学生研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3.教育学生必定要弘扬团结的精神。
四、教课要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要点实词和虚词,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指引学生领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3.指引学生研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五、教课难点1.指引学生领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指引学生研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六、课型讲堂讲课七、课时课时安排: 1 课时八、教课方法联合本文特点及学生实质 , 朗诵法、合作研究法、学生自讲法来教课。
九、教具PPT课件、导入视频、黑板十、教课过程教课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新课导入:讲堂解说 : 一、给学生看一段视频。
高中语文 第2单元《孟子》选读 五 人和讲义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五人和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五人和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孟子》选读五人和讲义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全部内容。
五、人和[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横.(hènɡ)逆又何难.(nàn)焉一朝.(zhāo)之患商贾.(ɡǔ)惛.(hūn)放辟.(pì)邪侈.(chǐ)罔.(wǎnɡ)民不赡.(shàn)盍.(hé)鸡豚.(tún)狗彘.(zhì)庠.(xiánɡ)序孝悌.(tì)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其横逆由是也(“由”,同“犹”,尚且,还) (3)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亡",同“无”)(4)刑于寡妻(“刑”,通“型”,楷模)(5)则盍反其本矣(“反”,通“返”,返回、回归)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御错误!(2)治错误!(3)如错误!(4)于错误!(5)之错误!(6)以错误!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古义:指父母兄弟,统指家里亲人今义:指旁系亲属(2)君子所以..异于人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3)俯不足以畜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4)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古义:推广到,达到今义:连词,另提一件事(5)然后从而..刑之古义:单音词,从,跟随;而,表承接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6)不能进于是..矣古义:单音词,于,介词,比;是,代词,这种程度今义:连词,指由一事而联想起另一紧密相连的事物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形容词用作动词,敬重)(3)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形容词用作动词,爱护)(4)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5)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名词用作动词,穿)(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用作动词,树立威信)(7)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8)仰不足以事.父母(名词用作动词,侍奉)(9)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坚固)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舜,人也。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四、+Word版含答案.docx
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释文题“乐民之乐,忧民之忧”提炼自《孟子·梁惠王下》中“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是孟子对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记得天下万民的忧与乐,并且以天下万民的忧乐为忧乐。
孟子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要是对统治者提出的要求,其政治目的是推动封建王朝向前发展,但是,它也表现了孟子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
今天,我们有必要把它的精神发扬光大,要一心为民。
明主旨本课所录三则选文从不同方面共同阐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第1则选文,孟子与齐宣王论乐,乘机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施行“仁政”。
孟子认为,国君能“与民同乐”,便能施行“仁政”,最后形成“王天下”的局面。
第2则选文,孟子拿周文王和夏桀进行对比,说明与民同乐就会得到百姓的拥戴,不与民同乐,老百姓就会恨之入骨,这样,国君即使拥有再多也不会感到快乐。
第3则选文,孟子通过陈述晏婴劝齐景公不要只图自己享乐,要施行仁政与民同忧乐的故事,证明了自己“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观点。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今之乐由.古之乐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可得闻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直.好世俗之乐耳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时日害.丧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予及女.偕亡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畜.君何尤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⑦景公说. 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⑧徵招. 同“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犹 如同 ②欤 语气词 ③只 只、仅仅 ④曷何日、何时 ⑤汝 你 ⑥慉 喜欢、喜爱 ⑦悦高兴 ⑧韶 古代乐曲名(2)一词多义①疾⎩⎪⎨⎪⎧ 疾.首蹙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风知劲草: 声非加疾.:②举⎩⎪⎨⎪⎧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举.头望明月: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大计亦死:戍卒叫,函谷举.:③夫⎩⎪⎨⎪⎧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④适⎩⎪⎨⎪⎧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始适.还家门:邂逅相遇,适.我愿兮:⑤修⎩⎪⎨⎪⎧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乃重修.岳阳楼: 邹忌修.八尺有余:答案 ①痛/痛恨/猛烈的/强 ②全,都/抬起/推荐,选用/发动/攻下,占领 ③句首发语词/人/成年男子/丈夫④到……去/女子出嫁/适合 ⑤从事某种活动/治理/修养/修建,修造/长,高(3)古今异义①兄弟妻子..离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子的配偶。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五人和教案2Word版含解析
231 2 3 41 2 3 1 2 31 2 3五、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 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六、课型课堂授课七、课时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方法结合本文特点及学生实际,朗读法、合作探究法、学生自讲法来教学九、教具PPT课件、导入视频、黑板十、教学过程高中语文学生自讲:吗?明确:“非仁无为也,非礼无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则君子不患矣。
”由于君子最关注的是自我道德水平的提高,所以只要做到非仁不为,非礼不行,他就能够向着自己认定的道德境界前进。
既然如此,其他事情就不足为虑了。
△发散延伸:社会中的“和”,人与人之和,同学与同学之和,家人之和,生意人的和气生财,各个国家、民族之前的和平相处。
五、学生自讲第三则(一)由学生讲析这节课,老师评价总结知识点。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丨行有礼人不答,反其敬。
不得者,皆反求诸已(二)得到的启发:凡事没有做好,都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三)主旨: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已。
一切都要从自己身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才是根本。
抓住了这个根本,就可以赢得天下,达到人和的境界了。
孟子提出了更咼水平的思考。
人该有的更咼层次的忧虑是什么。
思考:我们现实生活中该如何对待身边的人和事?考,相互质疑,共同解答,在解读、质疑、解答的学习活动中,深入文章的情、理。
自主生成分析品味,深入鉴赏文早的能力。
学生自讲,更加加深他们的记忆,也启发他们自主思考。
别的同学也能更集中精力,听自己的同学讲的怎样。
这是自我督促相互学习的过程“理”源于书本而用之于行。
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 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 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 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 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 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 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难填, 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 快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大王在这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 箫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 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 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 王车马的声音,见到 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 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 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倘若 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 戴!”
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 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 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 楼,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
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 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 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 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 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教案5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1. 目的明确,紧扣教学内容:
- 板书设计要围绕《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这一章节,突出孟子的仁义礼智观。
- 板书要清晰地展示仁义礼智的概念、内涵以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 板书设计要合理划分区域,将教学内容分为理论介绍、案例分析、重点难点解析等部分。
- 每个部分都要有明确的标题,方便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
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开始学习《先秦诸子选读》中的《仁义礼智我固有之》之前,学生应该已经学习了《论语》等儒家经典,对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有所了解。他们应该能够识别并理解仁义礼智等概念,同时也应该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古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式。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可能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和演变感兴趣,特别是对于孟子的“人性善”观点。他们可能希望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深入理解孟子的思想,并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的学习能力可能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可能擅长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而有的学生可能更擅长分析和批判性思考。他们的学习风格可能也各不相同,有的可能喜欢自主阅读和思考,而有的可能更喜欢通过讨论和合作来学习。
5. 教学工具:确保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教学工具齐备,如投影仪、白板、黑板等,以便教师能够清晰地展示和传达教学内容。
6. 学习指导材料:准备一些学习指导材料,如学习指南、问题列表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这些材料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复习的参考。
7. 评估工具:准备一些评估工具,如测验、问题解答等,用于检测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些评估工具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调整和改进。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例如:“你们认为仁义礼智在现代社会中有什么重要性?”“你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仁义礼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五、 Word版含答案推荐
五、人和释文题“人和”一词摘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高度重视“人和”,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阐述了达到人和的根本方法,就是“得道”,即施行仁政。
孟子是我国古代最看重“人和”的思想家之一。
在本课第一则,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
全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话题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有力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强调有了人和就可以克服其他方面的困难。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孟子的“人和”思想。
孟子不仅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了人和最为重要的结论,而且还从一般的社会成员和君王(统治者)两个方面具体阐述了达到人和的具体办法。
孟子认为,就一般的社会成员而言,心存“仁”“礼”,凡事从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不与别人计较是构筑人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条件。
就统治者来说,以仁爱人,以礼敬人,凡事从自身找原因,力求身正,并且怀有推恩之心,发政施仁利民之产,就一定能达到人和而王天下。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横逆由是也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④刑于寡妻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则盍反其本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无失其时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叛 背叛 ②犹 尚且、还 ③无 没有④型 楷模 ⑤返 返回、回归 ⑥毋 不要(2)一词多义①轻⎩⎪⎨⎪⎧故民之从之也轻:轻舟已过万重山:商人重利轻别离:乘肥马,衣轻裘:轻拢慢捻抹复挑: ②至⎩⎪⎨⎪⎧此物奚宜至哉: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③刑⎩⎪⎨⎪⎧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然后从而刑之: 答案①轻易、容易/轻便/轻视/分量不重/轻轻地 ②到/到极点 ③通“型”,楷模/惩罚(3)古今异义①池非不深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池塘。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七+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能忍受别人)B.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将要掉到井里面)C.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不用心想)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反省自己)答案 A解析应为“对别人的痛苦、不幸、危难等觉得不忍、同情”。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B.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C.若火之始然D.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答案 B解析A项“要”同“徼”,求取。
C项“然”同“燃”,燃烧。
D项“内”同“纳”,结交。
3.下列各句中,“所以”表原因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C.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答案 C解析A、B、D三项均作“靠、用来、凭借”讲。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义,人之正路..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答案 A解析“正路”在句中指“正确的道路”,今义指“正常的生活道路或途径”。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无恻隐之心,非人也B.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D.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答案 B解析B项为状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郝处俊,安州安陆人。
甫十岁而孤,故吏归千缣赗之,已能让不受。
及长,好学,嗜《汉.书.》,崖略暗诵。
贞观中,第进士,解褐著作佐郎,袭父爵。
兄弟友睦,事诸舅谨甚。
召拜太子司议郎,累迁吏部..侍郎。
高丽叛,诏李勣为浿江道大总管,处俊副之。
师入虏境,未阵,贼遽至,举军危骇。
处俊方据胡床,体胖,安餐不顾,密畀料精锐击之,虏却,众壮其谋。
入拜东台侍郎。
时浮屠卢伽逸多治丹,曰“可以续年”。
高宗欲遂饵之,处俊谏曰:“修短固有命,异方之剂,安得轻服哉?昔先帝诏浮屠那罗迩娑寐案其方书为秘剂,取灵花怪石,历岁乃能就。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电子版课文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离娄下》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讲义 第2单元-一 Word版含答案.doc
一、王好战,请以战喻[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弃甲曳.(yè)兵 不可胜.(shēnɡ)食 养生丧.(sānɡ)死 衣.(yì)帛 庠.(xián ɡ)序之教 然而不王.(wàn ɡ)者 饿莩.(piǎo) 餍.(yàn)酒肉 施.(yí)从良人 东郭墦.(fán)间 讪.(shàn)其良人 施施..(yí)(yí)从外来 月攘.(rǎnɡ)一鸡 语.(yù)人曰 卒.(cù)然问曰 天下恶.(wū)乎定 嗜.(shì)杀人 苗槁.(ɡǎo)矣 浡.(bó)然兴.(xīnɡ)之 数.(cù)罟.(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狗彘.(zhì)之畜.(xù)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同“斑”)(2)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反”,通“返”)(3)蚤起(“蚤”,通“早”)(4)施从良人之所之(“施”,通“迤”,斜行)(5)卒然问曰(“卒然”,同“猝然”,突然)(6)由水之就下(“由”,通“犹”)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道⎩⎪⎨⎪⎧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办法、方法,名词)是非君子之道.(正道,名词)(2)然⎩⎪⎨⎪⎧河东凶亦然.(这样,代词)填然.鼓之(……的样子,形容词词尾) (3)如⎩⎪⎨⎪⎧如.知其非义(如果,连词)其如.是(像,动词) (4)其⎩⎪⎨⎪⎧其.妻告其妾曰(他的,代词)问其.与饮食者(他,代词)此其.为餍足之道也(大概,副词)如知其.非义(这,代词) (5)以⎩⎪⎨⎪⎧请以.战喻(用,介词)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凭借,介词)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介词)以.待来年然后已(相当于“而”,连词) (6)而⎩⎪⎨⎪⎧弃甲曳兵而.走(表修饰,不译)或百步而.后止(表顺承,不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表转折,却)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表并列,并且) (7)于⎩⎪⎨⎪⎧寡人之于.国也(对于,介词)移其粟于.河内(到,介词)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比,介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介词)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和,介词) (8)之⎩⎪⎨⎪⎧察邻国之.政(的,结构助词)填然鼓之.(补充音节,无实在意义,助词)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助词)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他,代词)施从良人之所之.(到,动词)则苗浡然兴之.矣(语气助词,无实义)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可以用来今义: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2)是非..君子之道古义:“是”是“这”;“非”是“不是”今义:连用,指事理的正确和错误,也指口舌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填然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2)树.之以桑(名词用作动词,栽植)(3)谨.庠序之教(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办好)(4)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形容词用作名词,富贵的人)(5)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羞耻)(6)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形容词用作动词,减轻)(7)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名词作状语,每天)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非我也,岁也。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讲义 第2单元-三 Word版含答案
三、民为贵[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社稷.(jì) 大.(dà)夫粢.(zī)盛.(chén ɡ) 桀.(jié)于传.(zhuàn)有之 纣.(zhòu)所恶.(wù)勿施 走圹.(kuàn ɡ)獭.(tǎ) 为丛驱爵.(què)鹯.(zhān ) 虽欲无王.(wàn ɡ)苟为不畜.(xù) 载胥.(xū)及溺.(nì)谆谆.(zhūn )然 舜相.(xiàn ɡ)尧三年之丧.(s ānɡ) 朝觐.(jìn)讼.(sòn ɡ)狱 讴.(ōu )歌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为丛驱爵者,鹯也(“爵”,通“雀”)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贼⎩⎪⎨⎪⎧贼.仁者(损害,动词)谓之贼.(贼人、歹人,名词)(2)得⎩⎪⎨⎪⎧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赢得,认可,动词)得.天下有道(得到,动词)虽欲无王,不可得.已(能够,动词)(3)置⎩⎪⎨⎪⎧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立,建立,动词)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也(制定,动词)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放弃,动词)(4)道⎩⎪⎨⎪⎧得天下有道.(途径,方法,名词)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名词)于是废先王之道.(主张,思想,学说,名词)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说,谈论,动词) (5)而⎩⎪⎨⎪⎧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表顺承,就)而.居尧之宫(表假设,如果) (6)与⎩⎪⎨⎪⎧所欲与.之聚之(为、替,介词)以行与.事示之者(和,连词)天与.之,人与之(给,动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牺牲..既成 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今义:指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2)夫然后..之中国..①然后 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②中国 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这里指国都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用作动词,成就王业) (2)其何能淑.(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结果)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二+自主检测与反馈+Word版含答案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征:谋取B.二王我将有所遇.焉遇:契合,投合C.怀利以相接.接:交接、交往D.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徒:弟子答案 D解析徒:类。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不远千里..而已矣..而来B.王亦曰仁义C.何以利吾家.D.鸡鸣..而起答案 C解析古义:卿大夫的采地食邑。
今义:家庭。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孟子遇于.石丘A.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B.而相泣于.中庭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寡人之于.国也答案 B解析B项与例句相同,介词,在。
A项介词,引出宾语,不译。
C项介词,表比较,和。
D项介词,对于。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是宾语前置句的一项是()A.苟为后义而先利B.何以利吾国C.先生将何之D.未之有也答案 A解析A项为一般句式。
B项“何以”,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以何”。
C项“何之”,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之何”。
D项“未之有”,按照现代汉语语序为“未有之”。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何以利.吾国B.上下交征.利C.苟为后义而先.利D.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答案 B解析A项使动用法,C、D两项都是意动用法。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梁惠王①曰:“寡人愿安承教。
”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②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
”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之,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像人而用之也。
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梁惠王曰:“晋国③,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
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④,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教案:第二单元五人和教案4Word版含解析
第五课《人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整理文中重点字词、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
3.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4.主要讲授第2、3则。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课文内容,进而理解孟子的人和思想。
2.通过探究几个关键性问题理解文章的内涵。
3.学习课文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3.教育学生一定要发扬团结的精神。
教学重点:1.学习和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3.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体会孟子重视人和的思想及其借鉴意义。
2.引导学生探究人和的内涵以及人和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重点学习第1、2则选文,掌握文章大意。
2.学习课文中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围绕论点,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
3.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深刻含义,并且从其中受到教育。
一、课前导入:在最近几年我们遇到的灾难很多,比如前几年的非典、南方的水灾,去年的汶川大地震等,我们中国经历了太多的灾难,但最终我们都能够很顺利地度过这一切,为什么?原因是离不开人们的团结,全国上下一心,在抗震救灾中有一句响亮的口号“众志成城,抗震救灾”,那么,说明人和是很重要的,那么我们进天开看看孟子最人和的阐述。
二、以复习形式学习第一则。
1、学生朗读课文:(学生注意节奏、字音)教师强调某些句子的节奏:如“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城/非不高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内容,重点注意下列词语及句子(一些古今异义词)①“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古代城邑有内外城之分,“城”为内城,“郭”为外城;“三里”“七里”均非实指,说明城邑之小。
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六、+Word版含答案.docx
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释文题“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公孙丑问孟子擅长什么时,孟子不假思索地回答:“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并具体而全面地向公孙丑阐释了什么是浩然之气,养成浩然之气应具备的条件和培养浩然之气应注意的问题,足见孟子对浩然之气的重视。
所谓浩然之气,实际上是一种由长期修养道德、践履道义而产生的对人对己毫无愧怍、充实完满的精神境界。
他提倡浩然之气和大丈夫气概。
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而产生的。
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这种气就会充满于天地之间。
明主旨通过本课所录三则选文,孟子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浩然之气”思想。
他认为,浩然之气是由平时积累道义而产生的,一个人只要做事情合乎义,问心无愧,就可以养成这种气;一直培养而不加损害,不急于求成,这种气就充满于天地之间,至大至刚。
有这种浩然之气的人,坚持道义就像磐石一样,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真正的大丈夫。
并且告诫我们,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希望;在遭受挫折的时候,要振作精神;在遭受磨难的时候,要把磨难转变成提高自己并获得成功的基石;在享受安乐生活的时候,要把握好自己,不能丧失向上的斗志。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往送之门,戒.之曰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曾.益其所不能 同“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困于心,衡.于虑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往之女.家 通“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惬 快心、满意 ②诫 告诫 ③增 增加 ④横 横塞 ⑤汝 你的(2)一词多义①长⎩⎪⎨⎪⎧ 敢问夫子恶乎长.: 予助苗长.矣:②知⎩⎪⎨⎪⎧ 我知.言: 知.己知彼: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邪: 孰为汝多知.乎: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③正⎩⎪⎨⎪⎧ 以顺为正.者: 而勿正.,心勿忘: 立天下之正.位:答案 ①擅长/生长 ②知晓,懂得/了解/识别/智慧/主持 ③正道/预期/端正的(3)古今异义①无是.,馁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肯定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检测与反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环.而攻之而不胜环:环绕B.与禽兽奚择.哉择:选择C.舜为法.于天下法:榜样D.礼人不答.答:答应答案 C解析A项围。
B项区别。
D项回应。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C.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D.吾惛,不能进于是..矣答案 B解析B项“终身”指一辈子。
古今意义相同。
A项亲戚: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C项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用在下半句表示结果。
D项于是:古义,是两个词语,“于”,引出宾语,不译,“是”,代词,这个道理;今义,是一个词语,表承接或因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B.我由未免为乡人也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答案 C解析 A 项“亡”同“无”。
B 项“由”同“犹”。
D 项“畔”通“叛”。
C 项很可能误以为“罔”通“网”,其实“罔”本身就有陷害的意思。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若是,孰能御之其.横逆由是也 B.⎩⎪⎨⎪⎧夫环而.攻之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C.⎩⎪⎨⎪⎧ 舜为法于.天下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 D.⎩⎪⎨⎪⎧君子以.仁存心以.天下之所顺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介词,拿、用。
A 项假设连词,如果/第三人称代词,他。
B 项表修饰的连词/表因果的连词。
C 项介词,给/介词,在。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C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D .其待我以横逆答案 C解析 C 项为省略句,省略了“委而去之”的主语“守城之人”。
A 、B 、D 三项均为介宾短语作状语时后置。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夫子当路于齐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而已矣。
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①曰:‘吾先子之所..、晏子畏也。
’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②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
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
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
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③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
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
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
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
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④、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
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今时则易然也。
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
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
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
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
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①蹙然:不安的样子。
②艴然:发怒的样子。
③洽:遍及。
④微子、微仲:纣王之兄。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B.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C.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D.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答案 B解析“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是一个判断句,中间应该断开,排除A、C两项;“力不赡也”也是上句的一个分句,不能断到后面,排除D项。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管仲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的代表人物。
后担任鲁国的国相,被誉为“华夏第一相”。
B.崩,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从周代开始帝王死称“崩”。
如诸葛亮《出师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C.武丁,姓子,名昭,是中国商朝第23位国王,庙号为高宗。
他是商王盘庚的侄子,父亲是商王小乙。
武丁在位时期,商朝再度强盛,史称“武丁中兴”。
D.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县)人,商朝帝王太丁的次子。
从政40多年,主张鼓励发展农牧业生产,提倡冶炼铸造,富国强兵。
答案 A解析管仲做的是齐国的国相。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一部分反映了孟子反对霸道,主张仁政的思想。
B.孟子认为文王灭殷当时存在困难,具体的语句是:“天下归殷久矣”,“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又有贤人“相与辅相之”,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
C.当公孙丑问孟子,如何在齐国当权,管仲、晏子辅佐齐王的霸业是否可以再度兴起时,孟子对霸道持鄙视态度,认为管仲的功绩是渺小的。
实行仁政古难今易。
D.孟子认为无论实行霸道还是施行仁政,都需要有“大国”作为条件,并且这二者的目的及结果都是相同的。
答案 D解析二者的目的与结果不同。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2)(在当时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
参考译文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得到复兴吗?”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
曾经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父亲所敬畏的人。
(我怎敢与他相比?)’问者又说:‘那么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很不高兴,说:‘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一,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而功绩却那样卑小。
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以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
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以齐国来称霸诸侯,好像翻转手掌一样容易。
”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
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活了一百岁,仍然未能统一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然后统一天下,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
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于改变。
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像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
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传于世。
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
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
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
”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
”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
(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
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
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实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
而且,圣贤君王未出现,从来没有像这样长久过;百姓在暴虐政治下的折磨生活,从来没有比现在更严重的。
饥饿的人不苛求食物,口渴的人不会选择水源。
孔子说过:“德政的流行,比通过驿站传达命令的速度还要快。
”在当时的时候,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要实行仁政,百姓的高兴与拥护,就如同解救了他们被绳子倒挂着一样的那种痛苦。
所以说,只用古人的一半力气,却得到一倍的效果,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实现。
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大国的条件;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有大国的条件。
商汤凭七十里见方的地方,文王凭百里见方的地方就称王了。
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位弟子敬服孔子那样。
《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
’就是说的这种情况。
”三、语言表达10.有人认为《孟子》之于中国散文,犹如《诗经》之于中国诗歌,可见《孟子》文学地位之高。
联系所学过的孟子的文章,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孟子》的艺术特点。
示例:德合乾坤,集群贤之大成;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气势磅礴,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比喻贴切,结构工巧,富有说服力。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不是所有学者都有自己的治学路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