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电子版课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百家(课件PPT)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第四课乐民之乐,忧民之忧(共44张PPT)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2-2
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亲疏,并不是由愿望决定的,
而是由有关的人各自的心性及其契合程度决定的。愿望也
应该出自心性的认同,超出于此,我们就有理由怀疑那是 别有用心,多半有利益方面的动机。利益之交也无可厚非, 但双方应该心里明白,最好还是摆到桌面上讲明白,千万 不要顶着友谊的名义。凡是顶着友谊名义的利益之交,最 后没有不破裂的,到头来还互相指责对方不够朋友,为友 谊的脆弱大表义愤。其实,关友谊什么事呢,所谓友谊一 开始就是假的,不过是利益的面具和工具罢了。今天的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重点突破
唯利是图的价值观有何危害?请你结合文中 的观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提示 唯利是图这种价值观完全忽视了“义”的要求,把 求利作为终极目标,为了追求“利”的最大化,必然会不
择手段,这样就会使人丧失对道义的追求,不关爱、不体
恤他人,如果人人如此,那么社会必将陷入无序状态,阻 碍社会的正常发展。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动词,是 .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 动词,做 .
活页规范训练
弑其君者 代词,他们的 . 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指代“慧空禅院”,那 . ⑤其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代词,指代“古之人”,他们 . 其孰能讥之乎 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难道 .
所处的战国时代,尤其没有这种可能。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文本审美
正反对比显意旨
孟子说理善用正反对比,其主张王道,就和霸道对比;主
张义在利先,就和利在义先对比;主张与民同乐,就要和 不与民同乐对比。宋国著名学者宋想劝说秦楚停战,打的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电子版课文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离娄下》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其实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 重要,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 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 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 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 不惜铤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 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难填, 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 快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 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 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能田猎也?’ 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假如大王在这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 箫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 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 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 王车马的声音,见到 旗帜的华丽,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 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 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倘若 大王与百姓一起娱乐,那么就会受到天下人的拥 戴!”
2、请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你对“贤者而后 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的理解。
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 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隋炀帝修迷 楼,慈禧太后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
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 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牣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 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 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 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2-1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2.一词多义
盛大的 ①胜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优美的 . 驴不胜怒,蹄之 忍得住 . 谷不可胜食也 尽 .
十பைடு நூலகம்休假,胜友如云 . 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尊贵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前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归于,趋向 .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登上 . ②就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赴任 . 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 参加 .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成功 .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观赏 .
可以凭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非君子之道 .. 今义:事理的正确和错误
这样做不符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4.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 称王 . 名词作状语
套”,所以孟子说“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也”,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以临阵逃脱为 喻,风趣地说明梁惠王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 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加多于邻国。本 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人们都认为孟子“善辩”,试以本课中孟子 见梁襄王一节为例,分析其是如何“善辩”的。 提示 孟子是一位有名的雄辩家。其门人公都子对他说: “外人皆称夫子好辩。”孟子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
每天 ②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_______________ .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百家”(课件PPT)第二单元《孟子》选读-第二课王何必曰利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基础自主初探 要点探究归纳 知能达标演练 经典智慧传承
语文人教版高中选修系列 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之《王何必曰利》
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 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 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 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孟子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 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等于是在 上位的人率领着野兽吃人啊!野兽自相残杀,人尚且厌 恶它;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于率领 野兽来吃人,那又怎么能够做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 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该是会断子绝孙 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 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 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蹠 之徒也。欲知舜与蹠之分,无他,利与 类 善之间也。
距离、差别 作者在这则短文中强调了什么? 总结: 所谓义,一般是指与礼制紧密相关的封建道德 作者通过对比,表现了“为利”与“为善” 规范。所谓利,范指利益,主要是指人们的物质利 的差别,强调我们应该多多行善。 益。可见,义利问题就是指人的道德与物质利益之 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间的关系问题。孟子的义利观的真正含义,对于我 们今天考虑、衡量和处理个人与集体、集体与国家 扬善——圣贤之君 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时,无疑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逐利——杀人魔王 行善
私利,那么国家便会处境危险了。”
“万乘之国,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 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在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那个国君的,一定是拥有 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那国君 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国家有兵车万辆,大夫拥 有其中的一千;国家有兵车千辆,大夫拥有其中的一百,这不 能说是不多了。但是假若轻道义,重私利,那么,大夫若不杀 掉国君,把产业完全夺去,是不会满足的。”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 矣,何必曰利?”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2-3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齐宣王的问话有何特点?孟子是如何回答的?
提示 齐宣王所问的两点是非常尖锐的,“汤放桀,武王伐 纣”和“臣弑其君”都间接或直接地涉及到儒家思想中的君 臣关系。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要像君, 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孟子自己也宣扬:“父子
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如果
得乎天子→得乎诸侯,后由轻到重:变置诸侯→变置社稷,
层次极为分明。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桀、纣之失天下”一章先从反面说暴君失天下,分析
失天下的原因——失去百姓的支持,便失去了民心;接
着又从正面分析得天下之道:不仅要“得其民”,更要 “得其心”;而“得其心”的关键是从民所欲,广施仁 德;广施仁德,百姓就会望风归附;进而分析暴君失天 下的深层原因——施行暴政,众叛亲离;最后联系现实,
并非任何时候都对,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他说: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 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对于暴君,他是深恶痛绝的。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重点突破
你是怎样理解“仁言不如仁声”这一章的? 提示 “仁言”即宣扬仁的言论,“仁声”却是具备仁德 而产生的声望。“仁言”,爱民的语言可以说得天花乱坠; “仁声”却是对爱民者的称颂,是非常实际的。所以,爱 民的言论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
三 民为贵
哲思短章
谈清高
清高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与境界。他追求的是一种人格的魄
力,他达到的境界是人性的至善处。虽有为民的信念,但他 不屑于功名。虽有出仕的愿望,但他鄙视利禄。功名富贵于 他如浮云。当现实社会,打碎他这种梦想时,他开始归隐于 山林之间,与草木为伴,与鸟兽为友,日徜徉溪流山泉边, 夜观望星斗素月寒。或饮酒为歌,或作诗为乐,与天地共融, 与自然为亲。他崇尚淡泊恬然、清静无为的老庄思想,无欲 无我,与世无争,其生若浮,其死若休。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孟子》选读课件
凶:谷物收成不好,
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闹饥荒也这样。闹饥荒。于:介词
“到”。其:代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之:前一 河北或河东。 考察邻国的政治,比不上我费尽心力。个结构助
词“的”,后一个用在主谓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
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是)邻国的老百姓没有减少,我的老百姓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 选修 先秦诸子选读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第1课 王好战,请以战喻 第2课 王何必曰利 第3课 民为贵 第4课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第5课 人和 第6课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7课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第1课 王好战,请以战喻
单元学习导航
现代青年人,应该多读《孟子》,常读《孟子》,年年再 读《孟子》一遍。孟子一生都是英俊之气,于青年人之立志淬 砺工夫,是一种补剂。孟子专言养“志”养“气”,“志”一 则动“气”,“气”一则动“志”,是积极的。
译文助读
(1)梁梁惠惠王王说曰::““我寡对人于之国于家国,也真,是尽费心尽焉心耳血矣了!!之面:的与“也后”
一起作状语的标志。于:对,对于。焉、 河内凶, 耳、矣:语气词连用,加强肯定语气。 黄河以北闹饥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 (我)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并把黄河以东的粮食
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 什么人,他说都是有钱有势的人。但我们家不曾有有地位
显者来。吾将目间良人之所之也。”
而:转
有声望的人来过。我要暗中看看丈夫去些什么地方。”折连
词,但是。未尝:不曾。显者:有声望有地位的人;显,显赫。目间 ( jiàn) : 窥 视 , 暗 中察 看 。 之: 前 一个 结 构 助词 , 后一个 为 动 词 ,到 。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诸子散文选读》【配套课件】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2-6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文章第一部分采用孟子与其弟子公孙丑对话的形式。先 由公孙丑的一个问题引出:“夫子恶乎长?”孟子便借
此发挥,表明自己的观点:“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
样先提出问题,再解决问题,容易解决人们的疑问,更 有针对性地揭示出问题的实质。第二部分用孟子与景春 对话的形式,围绕什么是“大丈夫”的问题,在驳倒景 春的基础上,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有问有答,先破 后立行都堪称道德的典范。孟
子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关键是要去“做”。人若能 事事处处都按照尧舜的思想、言行去做,那么人人都可以 成为像尧舜一样的圣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1.通假字
“慊”通“惬”,快心,满意 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________________ . “戒”通“诫”,告诫 ②往送之门,戒之曰________________ . “曾”通“增”,增加 ③曾益其所不能________________ . “衡”通“横”,横塞 ④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_________ .
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
温馨晨读篇
自主学习篇
合作探究篇
活页规范训练
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
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
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 穷人和悲惨的人。 在我看来,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无论你 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应该为 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唯 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 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孟子》选读一、王好战,请以战喻1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孟子·梁惠王上》2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
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孟子·离娄下》3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滕文公下》4孟子见梁襄王。
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
’‘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孰能与之?’对曰:‘天下莫不与也。
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孟子·梁惠王上》二、王何必曰利1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2宋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曰:“吾闻秦楚构兵,我将见楚王说而罢之。
楚王不悦,我将见秦王说而罢之。
二王我将有所遇焉。
”曰:“轲也请无问其详,愿闻其指。
说之将何如?”曰:“我将言其不利也。
”曰:“先生之志则大矣,先生之号则不可。
先生以利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利,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利也。
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于仁义,以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于仁义也。
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何必曰利?”《孟子·告子下》3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
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孟子·尽心上》三、民为贵1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
”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3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
虽欲无王,不可得已。
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苟为不畜,终身不得。
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
”《孟子·离娄上》4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否。
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曰:“否。
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
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
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
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尧崩,三年之丧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
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曰天也。
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
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天与也。
太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孟子·万章上》5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孟子·尽心上》四、乐民之乐,忧民之忧1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蹩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
’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梁惠王下》2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鹤鹤。
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
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
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
’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孟子·梁惠王上》3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
人不得,则非其上矣。
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昔者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吾欲观于转附、朝儛,遵海而南,放于琅邪。
吾何修而可以比于先王观也?’晏子对曰:‘善哉问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无非事者。
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夏谚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今也不然:师行而粮食,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睊睊胥谗,民乃作慝。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
流连荒亡,为诸侯忧。
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兽无厌谓之荒,乐酒无厌谓之亡。
先王无流连之乐,荒亡之行。
惟君所行也。
’景公说,大戒于国,出舍于郊。
于是始兴发补不足。
召大师曰:‘为我作君臣相说之乐!’盖徵招角招是也。
其诗曰:‘畜君何尤?’畜君者,好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六、我善养吾浩然之气1“敢问夫子恶乎长?”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曰:“难言也。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
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
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孟子·公孙丑上》2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