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常见质量通病与防治方法

合集下载

隧道结构的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隧道结构的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隧道结构的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隧道是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缩短路程,还可以避免遇到恶劣天气的影响。

但是由于隧道通风困难、水压大、地质条件复杂等原因,隧道结构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害。

本文将介绍隧道结构的常见病害及整治措施。

一、开裂病害隧道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温度变化、潮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易出现开裂病害。

开裂病害的出现会导致构件的变形,从而降低结构的稳定性。

整治措施:(1)表层处理:将表面的裂缝清理干净,打磨平整后进行修补。

(2)加固处理:对于比较严重的裂缝,可以采用钢筋加固的方法,以提高结构的承载力。

(3)增强处理:在隧道建设阶段就应该采取措施,比如采用锚杆加固法、注浆加固法等方法,使结构具有更好的抗裂能力。

二、渗水病害隧道中大量的降雨水和地下水,经常侵入隧道结构内部,从而引起渗水病害。

渗水病害不仅破坏隧道结构本身,而且给隧道内部的设施带来影响,如照明设施、通风设备等。

整治措施:(1)加固处理:对于渗水病害比较严重的隧道,需要采用加固措施,比如注浆加固、灌浆加固、帷幕注浆等方法,以提高隧道结构的抗渗能力。

(2)防水处理:对于刚刚建好的隧道,应该对其进行防水处理以避免渗水病害的发生。

可以采用涂刷防水材料、贴防水卷材等方法进行防水处理。

(3)排水处理:对于已经发生渗水病害的隧道,应该采取排水措施,将隧道内的积水及时排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三、脱落病害隧道结构长期受到各种不同的荷载作用,如车辆荷载、风荷载等,容易导致局部构件脱落,从而引起脱落病害。

整治措施:(1)检测处理:隧道结构脱落病害的主要原因在于结构发生了松动,因此需要对整个结构进行检测处理,及时发现脱落现象。

(2)加固处理:对于已经发生的脱落现象,可以采用加固措施,比如钢筋加固、搭桥加固等方法,以恢复结构的稳定性。

(3)防范处理:在隧道建设过程中,应该采取防范措施,预防脱落现象的发生。

比如加强隧道结构的搭建、加固隧道支撑系统等。

隧洞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隧洞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护措施

隧洞质量通病防护措施隧洞施工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列举如下并相应采取一些措施。

一、洞内渗透漏水目前,隧洞的渗透漏水主要表现在墙、拱的渗水、滴水、漏水;其原因是隧洞在施工期间和建成后,一直受着地下水的影响。

当地下水压较大,防水工程质量欠佳时,造成渗漏水,对衬砌结构的稳定性构成威胁。

隧洞的渗漏水会降低混凝土衬砌的耐久性。

形成原因:(1)拱顶衬砌不密实,导致拱腰部位衬砌出现纵向拉裂,拱顶衬砌压碎掉块,导致渗漏。

(2)支护技术不过关,工程上常采用的先拱后墙法施工,循环进尺短、衬砌紧跟、以衬代支,致使衬砌接缝过多,且接缝处理不能达到防水标准,导致接缝渗水。

(3)振捣不到位在混凝土衬砌的过程中,有时存在衬砌不到位的现象,形成透水的开放性毛细管路,尤其是混凝土拌合物在密实泌水过程中,析出水分部分被挤向上面,部分聚集在集料颗粒的下面,导致衬砌混凝土存在泌水管路。

(4)混凝土中有空隙由于施工顺序不当或沉降或衬砌混凝土中存在杂物等原因,导致衬砌混凝土中存在空隙。

(5)腐蚀性天然水对衬砌混凝土有腐蚀性,可能造成漏水孔隙,甚至导致衬砌混凝土剥落开裂。

渗漏水整治的指导思想是以排为主、以防助排,引水泄压、断绝水源,设多道防水线。

渗漏水的预防措施:(1)设计预防措施在隧洞设计时应首先做好水文地质勘测,根据透水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流量、补给条件及洞顶地面形状等制定防水措施,以保证衬砌的使用寿命。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隧洞防排水设计的宗旨。

( 2 )结构自防水措施在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不能片面强调混凝土抗压等级,一味加大单位体积混凝土水泥用量,将会使混凝土水化热和收缩量增加,导致混凝土裂缝,破孩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能力。

对变形缝及施工缝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它们往往是隧道与地下工程防水的薄弱部位,通常变形缝形式有:嵌缝式、粘贴式、埋入式。

橡胶止水带在施工中稍有不慎易走形,导致止水效果降低,应确保施工接缝严密、不渗不漏,变形缝应密封止水、适应变形、施工方便。

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青海省S312线珍秦—称多段公路C标隧道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一、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施工通病1、施工通病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原因分析:⑴、部分施工人员对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⑵、没有专人负责,相关测量仪器和设备配备不齐。

⑶、操作人员的相关业务能力不够。

2、预防及处理办法⑴、对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和监控量测在隧道施工安全中的指导作用要有充分认识和足够重视。

⑵、必须由专人负责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施工,相关仪器设备配备齐全。

⑶、对操作人员进行超前地质预测预报知识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水平。

⑷、超前地质预测预报按设计要求施工里程要连续,并且确保足够的搭接长度。

⑸、对初支变形量较大的断面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部门,尽快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

二、洞门施工通病1、洞门施工通病⑴、洞门坍塌。

⑵、洞门表观质量差。

2、洞门坍塌病因分析⑴、地表水渗透或雨水冲刷使隧道洞门边、仰坡失穏,造成洞口坍塌。

⑵、洞门边、仰坡开挖采用大爆破作业方式,对隧道洞口围岩产生扰动,造成隧道洞口坍塌。

⑶、洞口围岩松散软弱,自稳性能差,进洞施工方案不妥。

⑷、洞口边仰坡开挖后防护不及时。

3、预防及处理办法⑴、洞口工程施工前,首先做好洞口范围内地表防排水工作,填平洼地和积水坑,防止地面水渗透。

⑵、及时施做洞口工程系统截水沟、排水沟,尽可能与洞口路基排水系统形成整体。

宜在雨季前及边、仰坡开挖前完成。

⑶、隧道边、仰坡土石方开挖作业尽可能采用非爆破或弱爆破方法自上而下分部进行,减少对洞口围岩的扰动;开挖后对边、仰坡及时进行防护。

⑷、隧道门端墙处土石方开挖施工完成后及时施作洞门端墙及挡护工程。

⑸、洞门施作尽量避开雨季进行,尽早施作洞门和洞口段衬砌,保证洞门边坡稳定。

⑹、施工期间,保持对边仰坡及洞顶山坡体进行监测和观察,及时掌握洞口的安全状况,以便迅速采取有效的安全对策。

4、洞门表观质量病因分析⑴、洞门立模不稳,不平顺,混凝土灌注质量差。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在隧道工程中,质量问题是一项需要高度重视的任务。

质量通病的存在可能导致工程延误、成本增加以及安全隐患。

因此,采取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隧道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供一些建议的预防措施。

1.地质条件不明确地质条件是隧道工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不明确的地质条件可能导致工程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过程中的困难。

为了预防这个问题,我们建议:- 在设计前进行地质勘察,确保对地质形态和地下水分布的了解;- 建立合理的防水措施,以阻止地下水进入隧道;- 根据地质条件调整施工计划,降低风险。

2.施工材料质量不达标隧道工程中使用的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如果材料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损坏或不稳定。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们建议:- 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提供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进行材料质量抽检,确保材料符合设计要求;- 建立严格的验收程序,拒绝质量不达标的材料使用。

3.施工工艺不合理不合理的施工工艺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质量问题,例如渗水、裂缝等。

为了避免这种状况,我们建议:- 制定详细的施工工艺方案,并严格遵守;- 保证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避免操作失误;- 进行全程质量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4.监理不到位监理在隧道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到位的监理可能导致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

为了改善监理工作,我们建议:- 确保监理人员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 加强与施工方的沟通,及时了解施工进展和问题;- 建立监理制度和规范,明确监理职责和权力。

5.不合理的维护保养隧道工程建成后需要进行维护保养,不合理的维护保养可能导致隧道结构的老化和损坏。

为了有效维护隧道质量,我们建议:- 制定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期巡视和保养;- 及时修复隧道结构的损坏和缺陷;- 定期评估隧道结构的性能,进行必要的更新和改进。

总之,隧道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隧道十大典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隧道十大典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隧道十大典型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 隧道掘进中的超欠挖1.1 现象隧道在掘进开挖过程中,发生上、下、左、右轮廓超标。

1.2 原因分析测量不准,放线偏差较大;布孔位置偏差较大;炮孔钻眼过程中孔眼不直发生斜孔超限;爆破参数选择有误,装药量过多或不合理。

1.3 防治措施保证测量工作的换手复核制;精确计算爆破参数,正式进洞前进行工艺试验,地质条件变化时及时调整有关参数;钻孔过程中控制孔眼位置及其方向。

2 隧道喷射砼脱层隆起2.1 现象砼喷射层与岩面不粘结,砼喷层之间粘结不好。

2.2 原因分析受喷面松动岩石未清除;受喷岩面浮碴杂物未用压力风、压力水冲洗或冲洗不彻底;受喷面滴水、淋水、集中出水点未处理;间隔喷砼前一层喷面未用风、水清洗浮碴。

风压与喷射距离不协调。

2.3 防治措施清除松动岩石,清除受喷面浮碴杂物;对喷水、淋水、集中出水点的受喷面采用凿槽、埋管进行引导疏干处理;喷射砼前进行试喷,确定风压与喷射距离之间的协调关系。

3 隧道锚杆拉力不足3.1 现象锚杆安装不牢固、抗拔力不够。

3.2 原因分析锚固长度不够;砂浆灌注不饱满;砂浆包裹锚杆厚度不够或根本没有;孔眼内杂物没有处理干净;孔眼深度同锚杆长度不配套。

3.3 防治措施钻孔直径应与锚杆直径相配套;严格按设计孔深钻孔;压浆前用压力风及压力水冲净孔眼;锚杆除锈、矫直,安装时确保锚杆与孔眼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孔内注浆从孔底开始,均匀连续进行,中途不得中断;采用早强药包裹锚杆时,处理后的锚杆外径应与孔眼直径配套。

4 隧道衬砌砼麻面4.1 现象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4.2 原因分析模板表面在砼浇筑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砼拆模时发生粘模;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筑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4.3 防治措施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全部使用钢模板;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

质量通病隧道在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质量通病:1)初期支护质量通病1.超欠挖。

防治措施: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

2.初期支护分层喷射混凝土掉层脱落。

防治措施:喷射时喷射手先喷射填塞钢架背后,然后以每层3~5cm厚度分层喷射。

对于富水隧道尽量采取引排的措施减少初期支护背后积水对混凝土的长期侵蚀。

3.喷射混凝土不进行养护。

防治措施:喷射混凝土表面的灰尘用高压风清理,再进行养护液涂抹,加强检查力度。

4.喷射混凝土拱顶部位空洞。

防治措施:喷混凝土作业时要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施作喷射混凝土;,对在施工后产生的空洞,应采取打眼压浆处理,用水泥浆进行回填,以填补空洞,保证施工质量。

5.拱脚初支产生纵向裂缝。

防治措施:加强锁脚锚杆施工;施作大拱脚并做好围岩量测,及时了解围岩变形动态;拱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并彻底清理虚渣,衬砌紧跟开挖面。

2)衬砌质量通病1.衬砌混凝土裂缝。

防治措施:把好原材料质量关,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进行施工,并保证施工温度在允许范围内; 衬砌施工前保证边墙等基础部位无虚渣,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混凝土浇注施工工艺;在混凝土接缝施工时,严格按接缝施工工艺进行混凝土施工,在保证先浇注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重塑性时,加强接茬处混凝土的振捣。

2.衬砌环向施工缝渗漏水。

防治措施:采用以排为主,排、堵、截相结合的综合治水原则; 每条焊缝均做充气压力检查;加强对防水板的保护,特别是二衬钢筋焊接施工时,应防止防水板被烧伤、灼伤,防止钢筋接头扎破防水板,混凝土浇注振捣时,尽量防止破坏防水板。

3.衬砌混凝土局部蜂窝。

防治措施:二次衬砌模板拼装完成后,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模板检查;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加强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振捣等工序质量控制。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隧道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市政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存在一些质量通病,对隧道的安全和使用寿命造成威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是市政隧道施工质量通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前没有充分研究隧道的地质情况和工程要求,导致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技术不科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加强勘察和设计阶段的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提高施工技术水平。

二、材料使用不合理市政隧道施工中,材料使用不合理也是常见的质量通病。

一些施工单位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质量较差的材料,导致隧道的强度和稳定性下降。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施工单位应当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材料,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和验收。

三、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是市政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虽然有施工经验,但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培训,导致施工质量无法保障。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也是市政隧道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之一。

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不严格,存在施工进度和质量把关不力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施工单位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结论市政隧道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包括缺乏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材料使用不合理、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和施工过程管理不规范。

为了提高市政隧道的质量,施工单位应当加强研究和设计阶段的工作,选择优质材料,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建立科学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
质量通病
防治措施
洞口端墙、翼墙及洞口挡土墙开裂
1)洞口位置、高程及结构形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基础必须置于稳固的地基上,虚渣、杂物、积水、软泥必须清除干净;
3)按设计要求设置伸缩缝、沉降缝;
4)墙背后回填应密实;
5)应按设计要求设置泄水孔。
洞口边、仰坡不稳
1)边、仰坡应自上而下开挖,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地质条件良好时,宜一次将土石方工程做完,当地质条件不良时,应采取稳定边坡和仰坡的措施;
3)隧道不应欠挖,当有欠挖超过规范允许值时应采用小型机械凿除或补充小炮爆破。
超挖回填不密实
1)超挖在允许范围之内的部分可采用喷射混凝土回填或在衬砌时采用与衬砌同材料一次施工;
2)超挖大于规定时,要用片石砼、浆砌片石或喷射砼回填,禁止泥、石、废木等杂物充填。
初期支பைடு நூலகம்不及时,格栅钢架间距大
1)隧道施工必须按设计要求的支护形式配合开挖及时支护,保证施工安全;
2)洞口边、仰坡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
3)边、仰坡以上的山坡危石应全部清除,不留后患;
4)边坡、仰坡、坡面和坡脚防护应符合设计要求。
隧道超挖、欠挖
1)隧道开挖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开挖办法、掘进循环进尺、钻眼机具和爆破材料等进行钻爆设计,并根据爆破效果调整爆破参数;
2)应采取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
2)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坍落度;
3)控制拆模时间,拆模不宜过早;
4)拆模后应加强养护。
3)防水层施工前应加强对初支的注浆堵漏,防水层不应带水作业;
4)防水层应按规范精心施工,当存在漏焊、假焊或烤焦、焊穿现象时应及时进行处理;
5)防水层应与初支混凝土表面密贴,不得有明显的拉扯、空鼓、折皱和水囊;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广东省连州至怀集段第1标合同段(K0+000~K3+700)的隧道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方案编制工作已经完成。

以下是我们的报告:1.隧道常见质量问题1.1 地质灾害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地层滑动、岩爆、地裂等。

这些灾害会导致隧道开挖困难、支护困难、施工周期延长等问题。

1.2 隧道变形由于隧道开挖过程中地应力的变化,隧道容易发生变形。

这种变形会导致隧道的稳定性降低,甚至引发隧道坍塌等严重后果。

1.3 水文地质问题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涌水、渗水等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隧道内水位过高、支护失效等问题。

2.防治方案2.1 地质灾害防治针对地质灾害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地质勘探、加强支护措施、加强监测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地质灾害问题,保证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2.2 隧道变形防治针对隧道变形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支护措施、加强监测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隧道变形问题,保证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水文地质防治针对水文地质问题,我们采取了多项措施,如加强地质勘探、加强支护措施、加强排水措施等。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解决涌水、渗水等问题,保证隧道内水位正常、支护有效。

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条隧道工程,全长XXX米,位于XXX地区。

主要用途是连接两个城市,方便人们的出行。

2.技术标准本工程采用国家规定的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达到要求。

3.自然条件本工程所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复杂,包括XXX等多种地质情况,需要进行详细的勘测和分析。

4.设计概况本工程设计采用了先进的隧道设计理念,结合自然条件和技术标准,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二章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光爆效果不佳,超欠挖严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避免超欠挖现象的出现。

同时,采用合适的光爆技术,确保光爆效果良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第一节开挖一、隧道洞身的超、欠挖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损伤程度,是隧道施工质量好坏的主要表现之一。

1.现象(1)实际开挖断面的轮廓大于或小于设计开挖轮廓线的部分,就是超控或欠挖。

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面不大于0.1近)侵入衬砌;对整体式衬砌侵入值应小于衬砌厚度的1/3,并小于10cm ;对喷锚衬砌不应大于5cm ;拱角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

(2)在实际施工中,超标准的现象是大量存在的,仅程度不同。

超挖不仅提高隧道的造价,还加大了对围岩的拢动深度和范围,影响围岩稳定;超、欠挖使隧道内壁不平整,给后续的网喷、防水、模筑混凝土的衬砌工作增加施工难度,影响工程质量。

因此对隧道的超、欠挖应引起足够重视。

2.原因分析(1)施工技术管理检查、复核制度执行不严,特别是测量放线误差。

目前,多数隧道控制开挖断面的测量方法采用支距法和极坐标法,由人工在岩面上画线,这就存在误差,更有甚者,在放样时人为放大轮廓尺寸。

(2)钻孔精度。

钻孔时的开孔位置,应根据地质条件和机具设备由钻爆设计确定,但实际操作时只能凭司钻者的经验和操作技术,易出现超、欠挖。

(3)爆破技术。

一是凿岩机体构造的影响。

用凿岩机钻眼时,由于构造的原因,凿岩机机体与周边岩壁之间必须有一定的作业空间,为了避免欠挖,则钻杆必须有一个外插角,实际开挖成的轮廓线呈锯齿形,锯齿凹入岩壁部分即构成超挖。

二是爆破方法与参数。

实践证明爆破方法不同超挖量亦不同,普通爆破比光面、预裂爆破法超挖量大很多,如果参数不合理、缺乏小直径药卷或超爆雷管段数过少等都会使超挖量加大。

(4)地质条件变化及其他。

遇有围岩与炮孔方向夹角较小的竖向或水平成层的层理或节理时,因夹制作用不同,会引起钻杆外插角变化,水平成层围岩形成门框形断面,而在框角处超挖最多,竖向倾斜岩层则易在两拱脚形成超、欠挖,节理发育的围岩,更容易形成局部超挖。

根据开挖循环调查统计:钻孔精度对超、欠挖影响最大,占44.2%,爆破技术占20.3%,施工管理占17.6%,测量放线占7.6%,地质变化占6.1%。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隧道施工相较于其他工程其特殊性与复杂性较高,为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应充分认识隧道工程质量通病的危害性并加以防止。

质量通病1:超前地质预报和量测不及时、不准确,里程不连续,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依据。

预防措施:(1)超前地质预报要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探测,利用各种探测的特点进行取长补短相互验证,保证探测的精度;(2)特殊地段特殊处理,对于高风险隧道、特殊地段要加强探测,将隐患提前暴露出来,再制订相应的应对措施进行防治。

质量通病2:洞门坍塌。

预防措施:(1)在洞口边仰坡开挖前先施工洞顶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冲刷边仰坡;(2)洞口边仰坡严格按设计要求开挖,边开挖边防护,做好锚、网、喷防护工作,防止雨水冲刷;(3)根据洞口围岩情况制订相应的施工方案,软弱围岩做好超前支护,并预留核心土开挖进洞,围岩较好,可采用超前小导管进洞,一般严格按设计支护类型施工,局部适当加强,方可安全进洞;(4)洞口一般沉降量较大,衬砌施工时间较晚,施工时根据围岩情况适当增大沉降预留量,防止因围岩变形而侵占衬砌净空。

质量通病3:断层、破碎带开挖局部坍塌。

预防措施:(1)加强超前探测,充分认识前方围岩岩性及存在的隐患,制订相应的施工措施,特殊地段要采用多种探测相结合的探测方式进行相互验证探测;(2)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围岩在塌方前一般都有比较明显的变形,监控量测可及时发现围岩变化,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塌方,同时根据监控量测的结果,及时施工衬砌,杜绝衬砌施工严重滞后,出现塌方隐患。

质量通病4:喷射混凝土厚度不足,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喷射回弹量大。

预防措施:(1)喷混凝土施工中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不同的配合比严重影响喷混凝土强度和回填量,配合比比选中一般采用强度等级稍高的水泥比较好,回弹量少;(2)喷混凝土施工中喷枪手的熟练程度影响喷混凝土效果和回弹量,一般采用分层施作,每层厚度约3~5cm,喷枪口距离喷混凝土面距离80~120cm为宜;(3)冬季混凝土施工要根据不同的地域制订相应的冬季施工措施,保证混凝土出机温度,确保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4)喷混凝土前对开挖断面进行检查,有欠挖及时处理到位;(5)喷射混凝土厚度控制可采用钻孔或者预留孔检查。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精品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精品

隧道工程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开挖、初支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1、岩面凹凸起伏明显,超欠挖严重原因分析①“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使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

②周边眼间距控制不当,钻孔精度低;②装药量控制不当,没有采用控制爆破技术;③没有做光爆试验或试验后没有及时总结。

④施工组织管理不到位;⑤开挖轮廓线测设精度控制不好;⑥地质条件随掘进而不断变化。

防治措施①改变“宁超勿欠”的传统观念,树立“少欠少超”的观点。

避免开挖轮廓线的无谓扩大。

②提高钻孔技术水平,主要控制周边炮孔的外插角θ、开口位置误差和钻孔深度。

③进一步解决爆破技术参数的合理匹配,尽量采用控制爆破技术,从减少超挖,改善开挖成形看,预留光面层、导洞先行的爆破方式较全断面一次爆破、台阶法爆破要好;每座隧道对不同围岩段都要做光爆试验,取得最佳爆破参数;④加强现场施工组织管理,把众多的因素置于可控的状态,达到爆破的基本要求;⑤采取激光指向仪控制隧道掘进方向,提高中线和标高的精度,提高轮廓线放线精度,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水平,增强责任心。

⑥在施工中,紧跟开挖面对围岩进行观测描述,并对围岩节理裂隙状态进行预测,据此调整爆破参数和施工方法或采取局部内移炮眼、局部空孔不装药、加密炮眼、局部调整起爆顺序等措施。

2、隧道进洞塌方,掘进受阻原因分析①仰坡及边坡刷方太多且坡度太陡,防护不及时;②洞口段地质条件差,未采取适宜的掘进方式;③洞口段地下水或坡面水太大,未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④洞口段地质条件与设计不符,未及时变更掘进及支护方式。

防治措施①应尽可能的早进洞,晚出洞,减少洞口段的刷坡数量和高度;②对地质条件差的洞口段,应采取“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紧封闭、勤测量”的十八字方针,真正做到开挖一榀,支护一榀,稳扎稳打;③对地下水和坡面水丰富的洞口段,应采取临时排水措施,防止坍塌;④当洞口地质与设计图纸不符时,及时通知设计单位,变更与之相适应的掘进和支护方式。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工程通病防治(一)边、仰坡防护不及时、不到位1.表现形式:边、仰坡在施工或营运过程中发生坍塌。

2.原因分析:(1)防护工程施做不及时、不到位或措施不当。

(2)边、仰坡排水设施缺失或措施不当。

3.防治措施:(1)边、仰坡防护工程应紧随开挖实施,防护措施及范围应符合现场实际。

(2)洞口开挖时,应根据需要设置排水设施。

(二)明洞衬砌开裂1.表现形式:拱部、边墙、基础开裂。

2.原因分析:(1)明洞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或地基承载力不均时,沉降缝设置不合理。

(2)明洞地基超挖后,未按要求进行处理。

(3)明洞基础混凝土浇筑前,基底虚渣、积水、杂物等未清理干净。

(4)衬砌未达到设计强度即进行回填或回填不规范。

(5)拆模时间过早。

3.防治措施:(1)明洞基础浇筑前,应对基坑进行核查验收。

(2)基底出现超挖时,应采用浆砌片石或片石混凝土或同级混凝土回填,或按设计要求处理。

(3)浇筑基础混凝土时,应先清除基坑虚渣、积水、杂物等。

(4)根据现场不均匀的地质条件,调整沉降缝位置或增设沉降缝。

(5)明洞回填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且明洞两侧应分层对称回填。

(三)超挖、欠挖严重1.表现形式:开挖后轮廓线与设计轮廓线相差较大,开挖轮廓表面严重凹凸不平、超挖、欠挖严重。

2.原因分析:(1)控制爆破审计参数不合理,或未随围岩条件变化调整控爆参数。

(2)开挖放样不精确。

(3)爆破钻孔偏位。

(4)局部欠挖未进行处理。

3.防治措施:(1)加强爆破工程师与钻孔人员的信息沟通,针对不同围岩条件动态调整爆破参数。

(2)及时校核导线,并应在每循环开挖前准确放样。

(3)严格按设计间距与数量打设钻爆孔,特别要注意控制周边眼钻孔位置与角度。

(四)台阶法施工步距不合理1.表现形式:上台阶距离过长或下台阶距离过长,二次衬砌后,导致初期支护变形、开裂、甚至坍塌。

2原因分析:(1)人、机、料组织不匹配,工序安排不合理,施工组织不当,片面追求开挖速度。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与防治

一、洞身开挖过程中围岩的超挖、欠挖1.形成的原因(1)钻孔时周边眼大小、分布不准确。

(2)爆破时装药量不精确。

(3)测量放线的误差。

(4)地质条件差。

(5)施工管理不善。

2.防治措施:(1)周边眼应沿设计开挖轮廓线布置。

(2)提高钻眼精度。

(3)控制装药量。

(4)提高测量放线的精度。

(5)提高作业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二、喷射混凝土回弹量过大、强度不足1.形成的原因(1)选用的配合比不准确。

(2)砂石材料不合格、级配不好。

(3)选择的喷射方式不当。

(4)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2.防治措施:(1)提高混凝土配合比的精确性(2)根据作业条件的要求、现场维修能力以及粉尘和回弹量的限制程度,正确选择喷射方式。

(3)及时清除岩壁面的粉尘和杂物、必要时应冲洗干净。

(4)严格控制材料质量。

(5)工作人员操作时,喷头喷射方向应与受喷面垂直,偏角小于10度;喷头与受喷面距离控制在0.6-L2米之间,喷头应均匀缓慢移动。

三、洞身坍塌1、形成原因(1)地质原因;如隧道穿断层及破碎带、通过各种堆积体、通过薄层岩体形成的小褶曲及错动的发育地段、通过岩层软硬相间段等情况。

(2)施工方法和预防措施不当;如施工方法选择不当、锚喷不及时、钢支撑安装不牢固、爆破作业不当用药量过多、处理危石措施不当等情况。

2、防治措施(1)在施工前和施工中均应采取积极的防排水措施。

(2)严格按照“短开挖、弱爆破、早封闭、紧支护、勤观察、勤量测的原则进行施工。

(3)加强安全防范措施。

四、隧道衬砌后出现渗水、漏水、涌水等1、形成原因(1)施工的排水系统不畅通、排水管堵塞;(2)铺设的防水板破损;2、防治措施(1)严格按照防、截、排、堵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原则进行施工。

(2)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保证排水系统不堵塞、不淤积,防水板不破损;加强排水系统的经常检查。

(3)杜绝不合格排水材料进入工地。

五、二次衬砌混凝土开裂1、形成原因(1)水灰比较大。

(2)拆模时内外温差较大。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

隧道质量通病防治

隧道质量预防措施1洞口工程1.1边仰坡坡面冲刷1、表现及典型特征:雨水冲刷形成天然水道及局部深陷、坍塌。

2、主要产生原因:没有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致使大面积汇水涌入洞口,造成严重冲刷;边仰坡防护封闭不及时。

3、防治措施:及时修筑洞顶截水天沟(应在进洞前修筑完毕),完善排水系统,将外部水源截断,引至天然沟渠,从而减小汇水面积,降低雨水对边仰坡坡面冲刷;减少对天然坡面的破坏,及时封闭边仰坡(黄土坡面不宜使用喷锚封闭)。

1.2 洞口及洞顶积水1、表现及典型特征:洞口及洞顶低洼处无处排水,雨水汇集形成积水坑。

2、主要产生原因:洞顶及周边截排水工程没有形成系统,没有将水排到洞口之外;洞顶坡面排水不畅,低洼处没有及时填补平整。

3、防治措施:洞顶及周边截排水工程尽早形成系统,将水排到洞口之外,低洼处及时填补平整。

1.3洞口土石方开挖方式及顺序不正确1、表现及典型特征:不正确开挖方式及顺序导致洞口边仰坡坍塌,进洞困难。

2、主要产生原因:隧道洞口一般情况下地质较差,容易积水,应先进行排水系统的施工,结合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施工季节和施工方法施工洞口。

3、防治措施:地质条件较差的洞口段应采取预加固措施,边仰坡较高的地方应分层开挖,洞口边坡防护及支挡结构应及时施做。

边仰坡施工不宜大挖、大刷。

1.4雨季施工边坡冲刷、基底浸泡等通病1、表现及典型特征:边坡冲刷水道,基底积水浸泡。

2、主要产生原因:排水设施未完善。

3、防治措施:正常情况下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如在雨季施工应加强防排水工作,形成排水系统,避免边坡冲刷、基底浸泡等通病,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边仰坡的稳定,同时注意观察,避免边坡垮塌。

1.5超欠挖1、表现及典型特征:没有按设计轮廓线成型,造成开挖面凹凸不平顺。

2、主要产生原因:测量放样不准或未按放样施工,形成大面积超欠挖现象;刷坡施工不当造成局部超欠挖。

3、防治措施:准确放样,按设计坡度施工。

1.6爆破对原围岩挠动过大1、表现及典型特征:土石松软,破碎,原有裂隙破坏。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隧道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为了保证隧道施工质量能符合相关标准,对盾构法施工的每道施工工序的质量均应严格控制,保证各关键技术参数达到能控制工程质量标准的范围。

盾构进出洞是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的一道关键工序。

在进、出洞过程中,施工环节多,工作量集中,各工种交叉施工频繁,设备、人员众多,工作零乱,因此,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尤其重要。

1、现象在盾构进出洞过程中,盾构基座发生变形,使盾构掘进轴线偏离设计轴线。

2、原因分析⑴盾构基座的中心夹角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平行,盾构在基座上纠偏产生了过大的侧向力;⑵盾构基座的整体刚度、稳定性不够,或者局部构件的强度不足;⑶盾构姿态控制不好,盾构推进轴线与基座轴线产生较大夹角,导致盾构基座受力不均匀;⑷对盾构基座的固定方式考虑不周,固定不牢靠。

3、预防措施⑴盾构基座形成时中心夹角轴线应与隧道设计轴线方向一致,当洞口段隧道设计轴线处于曲线状态时,可考虑盾构基座沿隧道设计曲线的切线方向放置,切点必须取洞口内侧面处;⑵基座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能克服出洞段穿越加固土体所产生的推力;⑶合理控制盾构姿态,尽量使盾构轴线与盾构基座中心夹角轴线保持一致;⑷盾构基座的底面与始发井的底板之间要垫平垫实,保证接触面积满足要求。

4、管理方法⑴先住手推进,对已发生变形破坏的构件分析破坏原因,进行相应的加固。

对需要调换的部件,先将盾构支撑加固牢靠,再调换被破坏构件;⑵盾构基座的变形确实严重,盾构在其上又无法修复和加固时,只能采取措施使盾构脱离基座,创造工作条件后对基座作修复加固。

1、现象在盾构出洞过程中,盾构后靠支撑体系在受盾构推进顶力的作用后发生支撑体系的局部变形或者位移。

2、原因分析⑴盾构推力过大,或者受出洞千斤顶编组影响,造成后靠受力不均匀、不对称,产生应、力集中;⑵盾构后靠混凝土充填不密实或者填充的混凝土强度不够;⑶组成后靠体系的部份构件的强度、刚度不够,各构件间的焊接强度不够;⑷后靠与负环管片间的结合面不平整。

3、预防措施⑴在推进过程中合理控制盾构的总推力,且尽量使千斤顶合理编组,使之均匀受力;⑵采用素混凝土或者水泥砂浆填充各构件连接处的缝隙,除充填密实外,还必须确保填充材料强度,使推力能均匀地传递至工作井后井壁。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

(完整版)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隧道质量通病处理方法(隧道篇)一、开挖及初期支护中的质量通病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1、超欠挖1.1 原因分析①测量放样不精确;②岩石隧道爆破施工未到位或围岩坍落;③挖掘机开挖时直接开挖到设计预留的开挖轮廓边缘;④地质情况较差、土体垂直节理发育、稳定性差、局部出现坍塌;⑤掌子面开挖后架设拱架前不进行初喷,导致粉质黄土失水松散掉块;1.2 防治措施①测量放样时要精确标出开挖轮廓线,在开挖过程中控制好开挖断面,做到测量精确;② 岩石隧道爆破开挖时要严格按照爆破施工技术交底进行提前准备,精确控制好炮眼间距,并严格按照技术参数装入药量,不能忽多忽少;③ 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预留变形量,应将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围岩变化情况(掉块或坍落)进行考虑;④ 在施作超前小导管时要控制好外插角,防止因外插角过大造成超挖;预留开挖轮廓边缘线,在开挖过程中采用人机配合,避免机械开挖造成超、欠挖现象;⑥地质情况较差、局部出现坍塌时根据实际情况尽快施作初期支护进行封闭处理;⑦ 开挖到设计轮廓线位置后立即进行初喷封闭开挖面,再架设型钢拱架;2、黄土隧道开挖后的坍落2.1 原因分析黄土隧道开挖后裂缝发育较快,若为富水地段,在自重作用下可随时出现坍落。

2.2 防治措施黄土隧道应在开挖后尽快施作临时支护,及时封闭成环,并加快混凝土衬砌施作,以保证施工安全。

3、富水隧道隧底开挖时拱顶沉降量大3.1 原因分析①黄土颗粒间潜水量大, 地基承载力降低;②隧底泥化严重,清理淤泥耗时太长;③超挖的20cm采用湿喷工艺喷射C25耗时太长,早期强度增长慢,可能会受到踩踏;3.2 防治措施①拱脚加大至80cm,增加力的传递面积,减少沉降;②人工配合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时立即进行隧底清理,然后采用干喷工艺喷射20cm厚混凝土封闭堵水,再架设钢架。

(此方法较前者可缩短2~3小时,从而实现早封闭、快成环,从而减少沉降量);4、初期支护采用的分层喷射技术,出现混凝土掉层脱落4.1 原因分析①第一次喷射层和钢架表面尘土污染清理不彻底,降低了新旧混凝土的黏结力;② 喷射混凝土不密实、空鼓,造成初期支护表面渗漏水,钢架表面锈蚀;③ 结合以上两个原因在整个初期支护未稳定前,由收敛和沉降引起,造成钢架外露和混凝土表面掉层;4.2 防治措施①对钢架和第一层喷射混凝土表面必须进行彻底清理。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手册

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手册

隧道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一隧道水害的防治一、水害的成因(一)隧道穿过含水的地层].砂类土和漂卵石类土含水地层。

2.节理、裂隙发育,含裂隙水的岩层。

3.石灰岩、白云岩等可溶性地层,当有充水的溶槽、溶洞或暗河等与隧道相连通时。

4.浅埋隧道地段,地表水可沿覆盖层的裂隙、孔洞渗透到隧道内。

(二)隧道衬砌防水及排水设施不完善1.原建隧道衬砌防水、排水设施不全。

2,混凝土衬砌施工质量差,蜂窝、孔隙、裂缝多,自身防水能力差。

3.防水层(内贴式、外贴式或中间夹层)施工质量不良或材质耐久性差,经使用数年后失效。

4. 混凝土的工作缝、伸缩缝、沉降缝等未做好防水处理。

5.衬砌变形后,产生的裂缝渗透水。

6.既有排水设施,如衬砌背后的暗沟、盲沟,无衬砌的辅助坑道、排水孔、暗槽等,年久失修阻塞。

二、水害的防治1.因势利导,给地下水以排走的出路,将水迅速地排到洞外。

2.将流向隧道的水源截断,或尽可能使其水量减少。

3.堵塞衬砌背后的渗流水,集中引导排出。

4.水害整治的关键:分析病害成因,对症整治;合理选择防水材料;严格施工工艺。

二隧道衬砌腐蚀病害的防治隧道衬砌腐蚀病害的成因如下:一、隧道衬砌物理性腐蚀1.冻融交替冻胀性裂损:产生的条件是隧道在寒冷和严寒地区衬砌混凝土充水部位。

2.干湿交替盐类结晶性胀裂损坏:产生的条件是隧道周围有含石膏、芒硝和岩盐的环境水。

二、隧道衬砌化学性腐蚀1.硫酸盐侵蚀。

2.镁盐侵蚀3.溶出性侵蚀(软水侵蚀)4.碳酸盐侵蚀5.一般酸性侵蚀以上几种腐蚀有时是同时发生的。

三、隧道衬砌腐蚀病害的防治1.坚持以排为主,排堵截并用,综合治水。

2.用各种耐腐蚀材料敷设在混凝土衬砌的表面,作为防蚀层。

3.在各种腐蚀病害较为严重的地段,除采取排水降低水压外,同时采用抗侵蚀材料作衬砌,使防水、防蚀设施与结构合为一体。

4.在隧道的伸缩缝、变形缝和施工缝都设置止水带,从而达到防蚀的目的。

三隧道衬砌裂缝病害的防治一、隧道衬砌裂损原因(一)设计方面的原因隧道设计时,因围岩级别划分不准、衬砌类型选择不当,造成衬砌结构与围岩实际荷载不相适应引发裂损病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合同段(K0+000~K3+700)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中铁十二局集团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项目部二0一一年五月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合同段(K0+000~K3+700)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十二局集团省连州(湘粤界)至怀集段第1标项目部二0一一年五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技术标准 (1)3.自然条件 (1)4.设计概况 (2)第二章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3)1.光爆效果不佳,超欠挖严重 (3)2.钢拱架安装侵入衬砌界线 (4)3.喷射混凝土质量差 (5)4.仰拱基底处理不好,出现变形,溶岩地段基底溶洞隐患 (5)5.二次衬砌表观效果差 (6)6.隧道拱背回填不实 (11)7.隧道墙施工缝接触面处混凝土不密实 (11)8.隧道渗漏水 (11)9.预埋件、预留洞室 (12)10.隧道水沟、电缆槽不平直 (13)第一章工程概况1. 工程概况二广高速公路粤境连州三水至怀集怀城段起自湘粤两省交界的南风坳,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湘境永州至南山段,经三水瑶族乡、两岸镇、连州市区、三江镇(连南县城)、吉田镇(连山县城)、福堂镇、中洲镇,终于省市怀城镇,接在建的二广高速公路怀集至三水段。

第1标段起于湘粤两省交界的南风坳,终于三水瑶族乡的沙坪村,长3.700公里(右线计)。

本合同段九嶷山隧道位于省连州市三水瑶族乡牛洞村与省蓝山县所城镇半山村交界处。

线路所经之处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地表起伏较大;隧道进出口处覆盖较薄,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基岩为燕山晚期花岗岩(γ52);洞身基岩出露较好,节理发育,岩体破碎。

九嶷山隧道全长6400.1m,本标段为境部分,起终点里程为YK0+000~YK3+815(ZK0+000~ZK3+817),长2815m。

隧道布置形式采用标准间距分离式、小净距分离两种形式,出口段由于受地形限制,265m围左右测设线间距为20~11m,采用小净距形式。

2. 技术标准本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速度100km/h、路基宽度26m。

3.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项目区地处南岭山脉南缘,山峦起伏较大,山系多近东西向展布。

地势上总体由北往南大致呈北高南低的趋势,海拔高程在100~1100m之间,相对高程较大。

地貌总体上为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单元。

路线YK0+000(ZK0+000)(起点)~YK2+790(ZK2+800)段属于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

该地貌单元多为隧道通过区,最高海拔高度1002m(九嶷山)。

区地形陡峭,坡陡谷深,剥蚀严重,植被发育,花岗岩风化的第四系残坡积物厚度变化大,在牛洞及杉木垦的山间河谷中有第四系的河流冲积物。

路线YK2+790(ZK2+800)~YK4+500(ZK4+520)段属于构造剥蚀低山及河流侵蚀“V”型谷地貌。

该地貌单元河流弯曲,河谷深切,坡陡谷深,河谷断面呈“V”字型,除在局部山间小盆地河床有洪冲积物沉积外,余均为燕山期花岗岩,河流两侧的坡谷坡度在25~60°之间,地表花岗岩风化的残坡积层厚度不一,跟坡度有一定反相关的关系。

2)气侯本项目属中纬度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全年日照时间长,雨水充沛,有“三月低温阴雨、六月江河爆满、十月寒风”的气候特征。

多年平均气温19.4℃,最高气温39.8℃;每年雨季集中在3~9月,占全年降雨的85%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628.5~1785.4mm,年蒸发量1419mm;风向具明显的季节变化,风速平均1.2~2m/s,较大风力相当于7级风力。

3)水系项目区主要河流有:东陂河及其支流。

4)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GB50011-2001)附录A,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

4. 设计概况1)设计围岩情况隧区地层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和下伏基岩组成。

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主要为亚粘土,在沟谷中有冲洪积沙、乱砾石层,亚粘土主要为坡积、残积成因,上部有薄层腐植土,大部呈硬塑状,冲洪积层物质组成主要为卵砾石夹漂石,分布于沟谷边缘两侧或沟口,呈松散至稍密状。

下伏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全风化层大部分呈土状,大部呈坚硬状;强风化呈半岩半土状,岩质软,易水易软化泥化,裂隙极发育,完整性差;弱风化岩岩质较硬,裂隙较发育,完整性稍好;微风化岩岩质坚硬,裂隙稍发育或不发育,完整性好。

根据沿线地下水的赋存、埋藏条件及水动力特征,地下水可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

2)设计支护情况本隧道布置形式分为小间距分离式和标准间距分离式两种。

复合式衬砌参数一般根据围岩级别,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地形及埋置深度,结构跨度及施工方法等来确定。

复合式衬砌按照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以锚杆、喷混凝土或钢筋网喷混凝土、钢拱架为初期支护,模筑混凝土或钢筋模筑混凝土为二次支护,共同组成永久性承载结构。

初期支护:对于Ⅳ、Ⅴ级围岩由工字钢架(或格栅钢架)、径向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对于Ⅱ、Ⅲ级围岩则由径向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组成。

二次衬砌:一般情况下为素混凝土,浅埋软弱围岩段采用钢筋混凝土。

辅助施工:洞口段设40m长φ108大管棚,Ⅳ、Ⅴ级围岩地段一般设有超前小导管、超前锚杆。

第二章隧道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我项目部承建的第1标合同段主要工程项目为九嶷山特长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多变。

为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本着“源头把关、工艺控制、持之以恒、常抓不懈”的原则,做到提前谋划,及时纠正。

特编制如下方面的质量通病预防措施:1. 光爆效果不佳,超欠挖严重1.1原因分析1)爆破设计参数不合理。

2)爆破设计未根据围岩情况进行调整。

3)爆破作业过程中未按照设计炮眼布置、钻孔深度、装药量等进行施工。

4)地质条件限制,排除危岩造成超挖或自然垮塌造成超挖。

1.2治理方法1)及时调整围岩光面爆破设计参数,并向操作者作好技术交底,坚持每循环精确放样,准确标定开挖轮廓线,施工员、技术人员从炮眼位置、倾角、炮眼深度、装药到起爆各个环节全过程监控。

2)准确布置炮眼位置,严格控制装药量,并根据围岩变化情况,及时修正爆破参数。

3)加强技术培训,使施工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了解爆破施工的设计参数,强化管理,规操作,用水平尺定位钻杆钻进角度。

4)合理设计爆破参数,根据围岩情况适时调整,严格控制循环进尺,在围岩差的地段采用超前锚杆等辅助施工手段来预加固围岩,避免超欠挖的产生。

2. 钢拱架安装2.1原因分析1)钢拱架加工尺寸不准确。

2)钢拱架安装不准确,间距偏差大。

3)钢拱架扭曲变形严重。

4)围岩开挖超、欠挖严重。

5)钢拱架连接松动、刚度不够。

2.2治理方法1)采用隧道激光断面仪测量断面净空,及时处理超欠挖。

2)不同规格的首榀钢架加工完成后,应放在模具上试拼,周边拼装允许偏差为±30mm,平面翘曲应小于20mm,保证钢架架立的垂直度。

当各部尺寸满足设计要求时,方可批量生产。

3)安装钢架时测量精确定位,钢架安装应确保两侧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

安装前应将底脚处的虚渣及其它杂物彻底清除干净;脚底超挖、拱脚标高不足时,应用混凝土垫块或木楔填充;拱脚高度应低于上半断面底线15~20cm,当拱脚处围岩承载力不够时,应向围岩方向加设钢垫板、垫梁或浇注强度不低于C20混凝土以加大拱脚接触面积。

4) 钢架在初喷砼后安装,应尽可能与围岩或初喷面密贴,有间隙时应采用混凝土垫块楔紧,严禁采用片石回填。

5)钢架应严格按设计架设,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拱架安装位置采用红油漆进行标注,并编写。

6)钢架立起后,根据中线、水平将其校正到正确位置,然后用定位筋固定来控制钢拱架的间距,并用纵向连接筋将其和相邻钢架连接牢靠。

7)钢架安装后尽快焊接连接筋、规施做系统锚杆和锁脚锚杆(管)、喷混凝土形成整体受力体系。

钢架施工是关键工序,钢架直接影响初期支护中的围岩受力状况,尤其在钢架应力集中的地方,如两节钢架连接处螺栓的连接情况。

在钢架安装过程中防止两拱脚标高不一致和前倾后仰现象的出现,倾斜角度不得超过2o,并在下一榀钢架中找平。

8)加强锁脚锚杆的角度、位置控制,严格按照设计图施工,并与拱脚焊接牢固。

3. 注浆锚杆3.1原因分析1)锚杆长度不符合设计和规要求。

2)锚杆间距不均匀。

3)锚杆数量不够。

4)注浆量不足,注浆不饱满。

3.2治理方法1)在锚杆施做之前对锚杆的长度逐一检查,挑检出不符合要求的锚杆,清除出场。

2)锚杆严格按照设计位置进行钻孔,偏差围必须在规围。

3)锚杆施做后要仔细检查锚杆数量是否与设计一致。

4)开启注浆机器,按照设计的注浆压力进行压力注浆,当排气孔出浆后封闭。

4. 喷射混凝土质量差4.1原因分析1)喷射砼料搅拌不均匀。

2)米石粒径超标,原材料质量差。

3)喷射风压不合理。

4)喷射角度、厚度不合理。

5)围岩裂隙水发育。

6)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准。

7)围岩面浮尘粉尘太厚。

4.2治理方法1) 喷射前用高压水枪把岩面虚土、浮尘、粉尘清洗干净,不得让欠挖。

埋设标志或利用锚杆外露长度以控制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以确保最小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2) 喷射过程中自下而上,分层喷射,每层厚度为5~8 cm为宜,最厚每层不超过15 cm,如喷射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凝固较慢滑落现象,应即使调整速凝剂的掺量和坍落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3) 在施工下台阶时应将上台阶接茬处用工具凿出5~10cm 新茬并用水湿润,以保证混凝土新旧的粘结。

在喷射混凝土过程中不应超喷或欠喷,对于欠喷的要及时补喷,超喷的用工具清除侵入二衬的部分,以保证二衬的厚度。

4)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不合格质量的原材料坚决不准使用。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施工配合比,使混凝土符合设计及规要求。

5)合理调整混合料的搅拌时间,使混合料拌合均匀。

5. 仰拱出现变形4.1原因分析1)仰拱砼施工之前基底未清理干净2)仰拱砼施工后未及时对空洞进行注浆处理3)仰拱砼离析、集料成堆、漏浆严重、砼强度不均匀。

4.2预防措施1)仰拱封闭前,进行严格检验,确保基底无虚碴和积水后。

2)仰拱混凝土施工完毕后,采用地质雷达对其进行检测,发现空洞及时采取基底注浆措施进行回填。

3)承载力不够的地段要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4)砼入模之前,检查砼的和易性,发现离析等现象立即废弃该罐砼。

加强模板检查,对模板缝不符合要求的重新安装模板,严防模板缝漏浆。

6. 二次衬砌表观效果差混凝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结构物的稳定、安全和外观质量;如何最大限度的消除其施工质量通病,保证工程结构稳定和安全,是砼施工过程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隧道二次衬砌砼施工质量通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蜂窝;麻面;孔洞;露筋(对有配筋的砼衬砌才存在);夹层;裂纹;表面不平顺;强度不够,均质性差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