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观察实验类)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观察实验类)教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观察实验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水流的时间基本相等,古人就利用流水来进行计时;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
过程与方法:经历记录 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意识到推断与预测要根据已有的经验与认识。
【教学重点】经历记录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
【教学难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进行推断与预测【材料准备】课件(水钟图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量杯二个、适量的水、滴管、手表或者时钟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观看录像,情境引入1、课件播放一段大自然中各种流水的现象录像。
提问: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吗?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就学学古人,用水来测量时间(板书)。
二、滴漏实验实验一:测量积聚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简介器材,明确实验要求每组铁架台上都有一个漏杯,底部有一个大小相同的孔。
量杯中有_5毫升水,100毫升备用水,一支滴管,一个量筒。
(用多于100毫升的水,是为了避免水的表面张力而带来的水流不完的现象)。
2、师生讨论实验操作要求:先用手指按住小孔,把_5毫升的水全部倒入漏杯中,教师统一喊口令开始计时,等量筒里的水积聚100毫升水时,记下时间。
3、小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4、分析数据,反思实验过程。
引导学生发现同样的装置积聚100毫升的水,所用的时间基本相同。
同时在交流中反思小组成员在实验中的合作情况。
实验二:积聚1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组织学生推测:同样是_5毫升的水,当量筒积聚10毫升水时,要用多少时间呢?根据第一次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并说说推测的理由。
2、小组讨论推测,并将估计的时间在黑板上表格中填好后交流: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么估计?你们的根据是什么?3、实验验证,记录实验后的数据。
用水测量时间科学教学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科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培养学生利用水测量时间的技能。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2. 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循环的基本过程,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用水测量时间的精确度和误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循环和用水测量时间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实验器材(水、容器、计时器等)。
2. 教学环境:实验室或教室。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自来水的水压变化,引发学生对水循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3. 演示实验: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水的蒸发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水循环的一个环节。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5. 用水测量时间: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如利用水滴下落的时间来估算高度差等。
七、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水循环的理解。
2. 学生尝试用水测量时间,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精确度和误差。
八、拓展活动1. 学生进行一个拓展实验,如水的过滤实验,进一步了解水循环过程中的水质变化。
2.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思考如何保护和改善水资源,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九、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水循环的基本过程和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练习和拓展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十、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水循环的短文,深入研究一个具体的水循环环节,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 学生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可以是一个简单的计时实验,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数据分析实验。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的科学课程。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他们对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精确测量时间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生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提高他们的时间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教学难点:精确测量时间,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践教学法: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盆等。
2.提前让学生了解时间测量相关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讲解时间的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时间测量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用水测量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创新能力,探索更多的时间测量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1第三单元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一致;保持水位高度不变,水流的速度不变。
水流的这一特点可用于计时。
2.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
3.理解古人的聪明才智,对古人的智慧创作产生敬佩之情。
在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时能始终保持严谨细致的态度。
4.了解社会的发展会带动计时工具的进步。
【学习重点】能通过实验发现影响水流速度变化的主要因素。
【学习难点】能通过观察古人利用流水计时的装置,结合自己的实验探究,理解这些装置计时的方法。
【学习流程】一、导入1.我们已经知道古人曾用太阳钟、燃香钟计时,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缺陷,你他们还有哪些技术方法呢?说说古代的计时工具。
2.(课件出示古代水钟图)认真观察思考:水真的可以用来计时吗?古人的水钟又是怎么来计时的呢?3.板书课题:用水计量时间。
设计意图:课始,首先回顾了古人的计时方法,通过交流,学生知道古人曾经用水钟来计量时间。
接着出示一幅古代的水钟图,以帮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的。
学生看到插图也许并不清楚,水怎么可以用来计时?古人的水钟又是怎么计时的?于是提出本课的核心问题“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这样自然就引出下面的探索环节,使学生投入到“古代的水钟如何计时”的研究中去。
二、学程第一学程学习任务:组装装置,观察水流。
主问题1.水流是否以均匀的速度往下流?学法指导第一步:自学探究1.出示简易水钟(瓶中盛200毫升水,下面用量筒接水)。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_40284 教学目标:1. 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步骤;3. 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时器、不同容量的容器、水龙头、实验记录表;2. 学生准备:笔、笔记本。
教学过程:步骤1 导入新知1. 教师出示一幅图片,展示不同容量的容器,并问学生这些容器之间有何区别。
2.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用水测量时间,你们会如何做?步骤2 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概念和意义1. 教师简要解释用水测量时间的概念:通过测量水从一个容器流出所需要的时间,来计算时间的长短。
2. 教师解释用水测量时间的意义:用水测量时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时间的概念,并培养我们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步骤3 演示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步骤1. 教师示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a. 将一个容器放在水龙头下,打开水龙头,让水流满容器;b. 开始计时,同时关闭水龙头;c. 当水完全流出容器时,停止计时;d. 记录用水测量时间。
2. 教师解释用水测量时间的步骤:放置容器、打开水龙头、计时、关闭水龙头、记录用水测量时间。
步骤4 实践用水测量时间1. 学生分组合作,每组分配一个容器和一个计时器。
2. 学生按照教师演示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实践用水测量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学生进行多次实践,尝试不同容器的用水测量时间。
步骤5 数据分析和讨论1.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将用水测量时间进行比较和分析。
2. 学生讨论不同容器的用水测量时间是否相同,为什么?3. 学生讨论用水测量时间和容器的容量是否有关系,为什么?步骤6 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步骤。
2. 学生讨论用水测量时间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步骤7 拓展练习1. 学生进行拓展练习,选择不同容量的容器进行用水测量时间实验。
2.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讨论。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利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探索和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实验活动充满兴趣。
但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时间的认识主要停留在日常生活中,对科学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多,因此,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计时器、水、容器、滴管等。
2.教学课件:实验步骤、原理讲解、时间换算等。
七. 教学过程利用问题导入:“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测量时间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用水测量时间。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展示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注意事项。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新的测量时间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3用水测量时间3-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有现代和古代有哪些计时方法。
2.记录接30毫升水需要多长时间。
设计实验探究水流动的快慢与水位之间的关系。
初步理解水为什么能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3.认识到小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探究水流的快慢与水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六组:量筒、插着针孔的塑料瓶、一次性杯子、秒表、记号笔(备选材料:尺子、一次性杯子、量筒)教学内容:一、认识计时方法1.谈话: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知道手表是可以计时的,你知道古人用什么来计时的呢?到了夜晚或者阴天,人们又用哪些方法来计时呢?2.这是水钟,那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来计时的呢?(水一滴一滴往下滴来计时的)那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的研究《用水测量时间》(板书课题)二、探究活动任务一:研究接3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实验之前,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吗?老师这有问题,可以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怎样分工合适呢?如何计时更准确呢?2.学生实验。
3.咱们来看组内和组组数据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同样30毫升的水,为什么流时间不同呢?可能是什么原因呢?4.可能是水量不同。
那你认为和水量有什么样的关系?任务二:设计实验验证水流动的快慢与水位(相同瓶子也可以说水量)之间的关系。
1.这只是大家的猜测,你想不想来研究一下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测,如果设计时发现还需要加器材老师给你提供。
2.生设计方案,教师巡视交流引导。
3.你觉得他的方案怎么样?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呢?4.学生实验。
5.从这个实验中你有什么发现?任务三:保持水位不变,测接3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1.那么大家觉得我们可以用这个装置来精确的测量时间吗?(不能)为什么?一会快,一会慢。
那怎么解决呢?(保持水位不变)怎么样保持水位不变呢?(往里面加水)怎么加水呢?慢慢加,一直加对吗?那么我们让我们这个水位同时保持在10厘米,来测一下它的时间好吗?2.对比前面两次水位变化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三、揭示古代水钟原理1.其实我们刚才研究的问题古代的科学家他们用了几百年才解决,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2.出示古代水钟图。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3.3用水测量时间》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教材以实验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实践,发现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科学探究有较高的热情。
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帮助。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难点:能够运用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容器等。
2.准备实验教材和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教材和课件,向学生介绍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实验步骤。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数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老师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让学生加深对用水测量时间方法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改进实验方法,提高测量时间的准确性?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道有关用水测量时间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难点:如何准确地用水测量时间。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定量的水。
2. 准备计时器。
3. 准备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玻璃棒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测量时间的方法?2. 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水测量时间?3. 演示:教师进行实验,展示用水测量时间的具体方法。
4. 实践:学生动手操作,进行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
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报告。
3. 请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运用实验演示和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用水测量时间,达到教学目标。
2. 学生能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实验,并且实验结果准确。
4. 学生写的实验报告条理清晰,内容完整。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用来测量时间。
2.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探究不同物质测量时间的准确性。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测量时间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对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十、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滴管、玻璃棒、计时器等。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正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 实验操作步骤。
3. 数据处理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及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总结规律。
4. 实践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量筒、水、计时器。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3. 教材:用水测量时间教案正。
4. 辅导资料:相关科学知识。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水测量时间?2. 学生分享已有知识,教师总结并讲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二、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2. 教师讲解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动手实验。
3.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进行小组讨论。
2.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规律。
3. 教师点评并总结实验结果。
四、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估算某个过程的时间。
2. 学生分享实践成果,教师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并强调重点知识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运用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完成家庭实验。
2. 编写实验报告,阐述实验过程、数据处理与分析。
七、教学反思(课后)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测量时间?2. 学生分享其他测量时间的方法,如沙漏、电子钟等。
3. 教师总结并讲解各种测量时间的原理和优缺点。
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第一篇:3.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单元第四课。
教材一开始呈现了三只两种类型的古代水钟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流水可以记量时间,帮助学生理解古人是怎样利用流水来计时。
实践中水是怎样记量时间的呢?教材又呈现了“滴漏实验”这一部分内容,使学生亲身经历流水记量时间这一活动。
并在此基础上,对积聚10,5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随后进行验证,从而发现流水的速度是不均匀的,会随着水位的高低而发生变化。
如果漏杯中的水是一滴一滴往下流,漏完100毫升的水,所需的时间将会怎样变化?使学生认识到流水的速度还和滴孔的大小有关。
教材以“我们来设计制作一个每分钟滴60滴水的滴漏”结束。
设计思路古代的水钟能计时吗?我一开始让呈现自制水钟,让学生观察水中的流水,使学生感受到流水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再让学生经历水钟流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的实验,知道流水确实可以测量时间!流水可以测量时间吗?我在学生对前面测量100毫升水所需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对积聚30、60、90毫升水各需多少时间进行推测,突出推测要根据原有的经验与认识,而不是随意的猜想,随后进行验证,并对数据进行纵向分析,认识到流水的速度会随水位高低不同而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流水速度不是均匀的,这个水钟时不能精确计时的!要让流水速度均匀,那应该怎么办?我让学生经历一个“加水计时”的探究活动,对比数据,发现水钟流三个30毫升水的时间在接近,从而意识到:只要在流水过程中,想方设法使水位保持不变,流水速度会均匀的。
再展示古人制作的水钟,了解其原理和精确计时的精妙之处,为水钟能精确计时打下一个“!”号。
寻找生活中的水钟,使学生发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有流水速度均匀的事物,那就是输液器,让学生去探究,让科学走进我们孩子的生活。
“水的流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等时性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测与验证,让学生经历一个怎样使流水速度均匀的探究过程”是本堂课设计中的重点内容。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古人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认识到水流的速度与水位的高低有关。
2.经历记录50、100、150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让学生充分展开其思维,初步了解和认识利用滴漏计时的原理及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合作、规范地完成滴漏实验,收集到比较准确的数据。
【教学准备】课件、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烧杯两个、适量的水、电子表【教学流程】一、导入1.在生活中有很多计时工具,比如手表、闹钟、手机等。
2.出示古代的水钟图片,学生尝试推测工作原理。
揭示课题:用水测量时间。
二、滴漏实验探究(一):测量积聚100毫升需要多少时间1.出示简易水钟,引出问题:流完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时间?2.学生交流实验方法,教师示范,明确正确的操作方法。
3.小组内讨论分工,交流分工情况。
4.第一次实测,交流数据。
5.推测:如果再测一次,时间会怎样?说出推测的理由。
6.第二次实测,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相同条件下,流100毫升水的时间是固定不变的。
探究(二):测量积聚50、100、15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1.出示古代泄水型水钟图片,假设流100毫升水正好是100秒,推测50、150毫升各需要多少时间?说说推测的理由。
2.讨论实验方法。
3.分组实验测量,交流实验数据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水流速度是不均匀的,先快后慢。
并尝试解释水流速度不均匀是由于水位高低变化引起的。
三、理解水钟的计时原理和发展1.再次出示古代泄水型水钟,讨论50秒、100秒、150秒的时间刻度线如何标记?认识泄水型水钟存在的问题。
2.思考并交流:如何改进水钟,使流水速度均匀。
3.再次出示古代水钟图片,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工作原理。
4.认识第二种受水型水钟,理解计时原理。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五下《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用水测量时间》是教科版科学五下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通过用水测量时间,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途径,探究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测量时间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此外,学生对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
2.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和方法。
2.讲解法:对实验操作方法和技巧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提问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水、计时器、实验仪器等。
2.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用水测量时间的原理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测量时间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过程和结果。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用水测量时间的问题,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时间吗?学生自由发言,展示自己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用水测量时间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用水测量时间的实验,下节课分享。
用水测量时间科学教学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科学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引入时间的基本概念,如秒、分钟、小时等。
探讨时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重要性。
通过实例展示时间在生活中的应用,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章:水的性质与测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度、流动性和表面张力等。
学习使用量筒等工具进行水的测量。
2.2 教学内容介绍水的性质及其对测量时间的影响。
学习使用量筒、计时器等工具进行水的测量。
2.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性质和测量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第三章:用水测量时间3.1 教学目标学习使用水滴计时法来测量时间。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水滴计时法的原理和步骤。
学习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水滴的滴落时间。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水滴计时法的要领。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第四章:实验结果与分析4.1 教学目标分析实验结果,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准确性。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4.2 教学内容分析实验数据,了解用水测量时间的准确性。
探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和改进方法。
4.3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5.2 教学内容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5.3 教学方法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六章:水的流动与时间测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流动的特性及其对时间测量的影响。
学习使用水流计时法来测量时间。
6.2 教学内容介绍水流动的特性及其对时间测量的影响。
学习如何使用水流计时法来测量时间。
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下册《用水测量时间》教案1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学习目标】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根据记录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实验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滴漏实验。
【教学过程】一、引入:1、在古代,人们还曾经利用流水来计时,他们是怎样设计这种计时工具的呢?2、揭题: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课题)二、古代的水钟:1、播放用水计时的录象资料。
2、学生独立阅读课本P54有关古代水钟的内容。
3、尝试解释这些水钟是怎样计时的?4、讨论:古人是怎样想到用流水来制作计时工具的?水钟的制作必须解决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1、师出示滴漏实验装置,介绍课本P55上的滴漏实验。
2、实验一: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讨论:结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4、根据自己小组的记录结果,推测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5、实验二:测量记录流10毫升、50毫升、300毫升分别需要多少时间?6、反馈:我们的推测与实验结果接近吗?想一想:为什么?7、引导思考:水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吗?能让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吗?古人是怎样保持水钟里的水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四、延伸:在同样的瓶子里装水,如果水是一滴一滴地往下漏,漏完100毫升水,所需要的时间将怎样变化?板书设计:用水测量时间古代的水钟:受水型、泄水型滴漏实验:流100毫升水需要(),推测:流10毫升水需要(),流50毫升水需要(),流300毫升水需要()。
小学科学《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第三单元时间的流逝3.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1.知道古代几种常见的水钟,以及每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2.经历记录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作计时工具,思考流水的快慢与时间快慢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怎样用流水来制成计时工具,感受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在流动,了解各种水钟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能够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 毫升水慢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推测和验证。
使学生发现,看起来缓缓滴漏的水实际上流失得非常快。
教学准备:各种类型的水钟图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一次性杯子、一个量筒、适量的水、手表或者时钟。
教学过程:一、引入1.你们觉得流水与时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流水可以作为计时的工具吗?古代人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们利用流水制作了计时工具。
二、认识两种类型的水钟1.出示古代水钟的图片,观察古代的水钟构造。
2.小组讨论这些计时工具是怎样计时的。
3.小组交流、汇报,集体归纳小结。
受水型水钟:水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泄水型水钟、漏壶: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根据水面的变化就可以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三、滴漏实验1.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滴漏实验,你需要考虑哪些问题?(1 )古人是利用了水的流动来制作计时工具的,现在这个一次性杯子中有100 毫升水,如果在杯底扎一个小孔,使水缓缓地往下流,你觉得流完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2 )每个小组在杯底用针扎一个小孔,测量100 毫升水流完需要多少时间。
(3 )做一个滴漏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可以用什么计时?(4 )根据讨论结果,开始撰写滴漏实验的设计方案。
2.小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用同样的装置,当量筒里的水积聚到10 毫升时,你们估计需要多少时间?当量筒里的水积聚到50 毫升时,你们估计需要多少时间?并记录两次推测的结果。
3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用水测量时间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的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的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1.记录100毫升水缓慢流完需要多少时间;2.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3.初步理解流水为什么能够用来计时,以及存在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的重要性;激发研究用水计时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滴漏实验。
难点:在合作的基础上,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的活动过程;并用实验的方法证明水流的速度随着水量的减少而变慢。
三、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量筒、装300毫升水的烧杯、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教师课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忆一下,我们已经了解了古人哪些计时方法或计时工具?如果是阴天或晚上,古人又是怎样来计时的?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古人用水测量时间。
(二)古代的水钟:1.出示“泄水型”水钟:你知道,古人是怎样用这个水钟来计时的吗?2.明确水钟的计时原理和水钟的名称。
结合资料介绍两种水钟。
3. 古人是怎样想到可以用流水来计时的?“用流水计时”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三)滴漏实验:(一)测量积聚60ml水需要的时间:1.想不想来做一做古代的水钟?出示任务:测量积聚60ml水需要多少时间?2.介绍实验装置:方座支架、漏杯、量筒、装200ml的水杯、记录纸。
3.小组讨论:小组内怎么分工?怎么做这个实验?4.汇报要点:(1)小组内怎么分工?怎么做这个实验?(2)漏杯中怎么倒水?(手指抵住漏孔)什么时候可以移开手指?计时员呢?(3)量筒内的水位到了60ml怎么办?(抵住漏孔、计时停止、记录、水倒回量杯)5.出示实验要求:(1)用手指抵住漏孔,把200ml水倒入漏杯;(2)移开手指的同时开始计时,仔细观察水流和量筒内的水位;(3)当量筒内的水位到达60ml时,用手指抵住漏孔,计时停止,记录时间。
用水测量时间教案
3.3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在一定得装置里,水能保持以稳定得速度往下流,人类根据这一特点制作水钟用来计时。
过程与方法1.记录三次滴漏100毫升水需要时间情况。
2.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流得速度变化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心观察得重要性。
2.小组合作分工得重要性。
3.激发研究用水计时得兴趣。
【养成教育训练点】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得习惯。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得能力。
【教学重点】滴漏实验。
【教学难点】在合作得基础上,经历记录100毫升水慢慢地流完需要多少时间得活动过程;并能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水流得速度随着水量得减少而变慢。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一个铁架台、一个漏杯、一个100毫升量筒、装200毫升水得烧杯、装水得一次性杯子,电子表,实验记录单,毛巾一块。
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得时间汇总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水钟装置。
前几节课我们知道太阳、光与影都可以记时,老师得这个装置叫水钟,因为能用里面得水来测量时间。
相信吗?师演示,叫学生按照教师得要求操作,发号喊“放”、堵放漏瓶、教师记时,学生查瞧。
师瞧刻度分别报出10、20、30秒得时间。
说出您们想说得,知道为什么用水可以测量时间?谁能帮助解答这些问题?那您们想不想知道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用水测量时间二、滴漏实验(一)测量滴漏100毫升水需要得时间:1.师:为什么太阳、光与影可以用来计时?生:太阳得运动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生:她们得运动具有稳定性、持续性。
师:水流得运动就是不就是也有这样得特点呢?我们来研究。
师:把烧杯里得200毫升水倒入漏瓶,测量流入100毫升到量筒里需要多少时间?重复测量三次。
师:小组里思考做好这个实验应该怎么操作,注意哪些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怎么配合?等会您们小组按照您得说法试试瞧,行不行。
师:按照您们得想法,试着测量滴漏10毫升水得时间。
生安装并试测。
师:说说在实验中有什么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经验生:漏瓶拿进拿出很麻烦,水要漏出来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水测量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通过一定的装置里,流水能够用来计时,因为滴漏能够保持水在一定的时间内一稳定的速度往下流;
通过控制滴漏的速度,使水钟更加准确的计时。
过程与方法
了解古代水钟的记时原理;
利用剪刀、塑料等简单工具和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水钟;
经历思考—制作—检验—讨论—改进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科学制作带来的乐趣;
体会到科学研究中分工、合作、和谐地开展探究活动是重要的;
体会到科学制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
【教学重点】水钟记时的原理及设计制作水钟
【教学难点】控制滴水速度
【教学准备】每一小组自备一把美工刀或剪刀、两个塑料瓶、一个钟表、一支水笔和刻度尺;教师准备细铁线一截、酒精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句诗是说什么呢?……对呀,时间犹如流水,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要珍惜时间,绝不让一点一滴的时间浪费。
今天的我们可以用手表、钟、手机甚至电脑等科技产品准确的记时,可在古代他们根本没有这些东西,他们是如何知道时间的?(太阳、蜡烛......)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一种记时方法,用水测量时间。
(板书:用水测量时间)
(二)正题
讨论:(书本p54)我们知道古代的水钟有两种:受水型水钟和泄水型水钟。
这些水钟是怎样报时的?(受水型:水以固定的速度滴入容器,容器内的水面随流水的流入而升高,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泄水型:容器内的水面随水的流出而下降,从而测出过去了多少时间)
我们知道了水钟的记时原理,现在我们也来制作一个能记时5分钟的水钟,你们可以作成受水型的也可以是泄水型的。
不过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解决什么问题?大家先思考一下。
(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可能情况:打孔的大小、盛水量、标的刻度、记时、容器的形状.....
在制作时我们要打孔,要标上刻度,在剪塑料瓶时要注意你需要多少.....
孔太大太小都不行,那样不容易测量时间,所以在制作时要注意孔的大小;
......
制作:现在大家把材料拿出来,开始制作。
在制作是老师建议各小组内应进行一下分工明确谁做计时?谁画刻度?谁量刻度……还有注意安全,特别是使用剪刀和钻孔时要非常小心。
(20分钟后)现在大家把手上的东西都放下,没做完的小组也放下等会儿有时间让你们做。
现在请几位小组的代表来说一说他们是怎么做的?
1、我们组做的是一个泄水型水钟,用矿泉水瓶做的水钟,先用剪子把上面三角部分断开,在盖子上扎一个小孔,然后倒扣过来,先计一分钟水钟的刻度,用刻度尺量出,再画一个刻度,再依次类推,可以推算几分钟的水钟.
2、我们组做的是受水型水钟,前面和他们小组一样,不一样的是在上面放一个吸管…
现在老师来检验以下你们的成果,用做好的水钟与钟表对照,你们的水钟计时是否准确?大
家注意了,我们共同看表,一分钟内滴到你们组画的刻度的位置,你们组就举起手,同意吗?讨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组做完了,有的组没做完,做完的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现在请没成功的小组来说一说影响他们水钟计时准确的因素是什么?如:盛水容器的形状、滴漏速度的控制、刻度划分的准确度等。
思考:怎样改进我们的水钟?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影响水钟计时不准确的原因有哪些?有什么感想?
1、我觉得制作水钟很有意思,能测时间.
2、我觉得孔大流的快,孔小流的慢,流量多的快,流量少的慢.
……
.延伸.:回家以后用成功的做法做一个测10分钟的水钟和你的家人共同享受做水钟的过程及乐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
板书设计:
用水测量时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受水型水钟
古代的水钟
泄水型水钟
影响因素:孔的大小? 盛水量?
刻度? 容器的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