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韵公开课教案第二版
洛阳诗韵(2) -
二、温故导入,做好铺垫
白居易“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抹浓妆总相宜”,柳永“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朱自清偏爱清华园的荷塘……,而叶文玲最忆的是——洛阳。
吸引叶文玲,令她对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源泉在于:洛阳作为中国九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使她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
评价
总结
聆听
讲故事
说
共享资料
听读Βιβλιοθήκη 记忆做答明确
教
学
反
思
明确:文中多处化用了古人的诗歌,如“中原忆,最忆是洛阳”化用了白居易的《忆江南》,“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一语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诗《将进酒》,“愿借明驼千里足”语出自《木兰辞》,这些名句的引用不仅体现了本文语言诗意浓郁的特点,使文章增添了诗的韵味,而且揭示出了洛阳这个九朝古都的“特殊况味”。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教法:任务驱动法、诵读法、讨论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境
与资源
多媒体
教学设计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课
前
学
习
搜集关于白马寺资料
总结
共享资料
一、课前准备,安排活动
1.将全班分为4个小组,并选出组长和准备上台介绍洛阳的代表。
2.布置任务:《洛阳诗韵》中提到白马寺、牡丹花会、唐三彩、龙门石窟四项,每组负责一个项目另加其它有关洛阳的有价值的内容,以文本为第一手材料,上网搜索资料,写介绍洛阳的文字,找与四个项目有关的图片,制作介绍洛阳的ppt,然后各组派代表上台介绍洛阳。
9.小组抢答评分表
五、合作探究,介绍洛阳
洛阳诗韵教案
一、教案名称:洛阳诗韵优秀教案第一章:洛阳的历史与文化底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引导学生欣赏洛阳诗歌的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洛阳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教学难点:1. 洛阳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 洛阳诗歌的欣赏和分析。
教学准备:1. 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学作品。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洛阳的历史事件和文化发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洛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3. 文学作品欣赏:选取一些洛阳诗歌,让学生朗读和欣赏,分析其特点和魅力。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洛阳诗歌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洛阳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诗歌的影响。
二、教案名称:洛阳诗韵优秀教案第二章:洛阳诗歌的韵律与节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培养学生对洛阳诗歌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洛阳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的理解和分析。
2. 洛阳诗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解读。
教学准备:1. 相关的洛阳诗歌资料和作品。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洛阳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理解其特点和作用。
3. 诗歌分析:选取一些洛阳诗歌,让学生朗读和分析,注意其韵律和节奏的运用。
4. 修辞手法讲解:讲解洛阳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学会欣赏和解读。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洛阳诗歌韵律和节奏的理解和感受,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洛阳诗歌韵律和节奏的重要性。
三、教案名称:洛阳诗韵优秀教案第三章:洛阳诗歌的情感表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诗歌的情感表达。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是唐代诗歌史上的一部文献,记录了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风格和文化背景。
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历史,以及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教案主要介绍通过学习《洛阳诗韵》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
2.认识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3.学习批评鉴赏唐代诗歌的方法。
4.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2.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过程:活动一:诗篇名句欣赏请孩子们先阅读几首唐诗,欣赏、体验唐诗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意境。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活动二: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请老师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并与孩子们分享。
请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唐代洛阳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可以通过课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展开。
了解一部文献的背后,也许会对孩子们对文学的认知产生新的启迪。
活动四:赏析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请孩子们阅读若干首唐代洛阳地区的著名诗人的诗歌,感受其中的文学韵味。
请老师讲解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唐代洛阳地区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这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才。
通过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学产生和发展。
请孩子们阅读唐代的著名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意境,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七:课堂演讲请每个孩子从唐代诗歌的角度,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可以包括作者、诗歌的产生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活动八:诗歌创作请孩子们自主创作一首唐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可以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唐诗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九:讲座分享请老师或其他文学爱好者来班级里举行一次文学讲座。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文学史、诗歌赏析、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等。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 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3. 提升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典籍,如《洛阳诗韵》等;2. 准备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如《白日依山尽》;3. 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如文字解析、音频、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概念和背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2. 展示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分析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与其他诗韵进行比较。
三、学习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洛阳诗韵作品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研读洛阳诗韵的原文,分析其格律和韵脚;3. 学生尝试模仿洛阳诗韵的风格,创作符合洛阳诗韵格律要求的诗歌。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并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洛阳诗韵的学习要点和关键知识;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评价学生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收集学生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进行评估。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古代文学艺术的展览或表演;2. 组织学生进行洛阳诗韵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3.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研究,深入探讨洛阳诗韵的演变和影响。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2. 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表达自己的机会;3. 关注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方案。
洛阳诗韵教案
一、教案简介课程名称:洛阳诗韵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洛阳诗人的作品,感受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感悟。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相关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料。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3. 投影仪或白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单介绍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洛阳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二、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欣赏(15分钟)1. 展示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如白居易、杜甫等。
2. 引导学生朗读、欣赏诗句,体会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三、诗句解析与感悟(15分钟)1. 对选取的诗句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感悟诗句中的意境。
四、诗歌创作技巧讲解与实践(10分钟)1. 向学生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如平仄、韵律等。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尝试创作洛阳主题的诗歌。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了解洛阳诗歌文化,拓展知识面。
二、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学会欣赏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并能够理解诗句的意义和感悟其中的意境。
学生能掌握诗歌创作的基本技巧,提高审美情趣。
六、教案简介课程名称:洛阳诗韵课时安排:本章节共需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在诗歌史上的地位。
2. 通过学习洛阳诗人的作品,感受诗歌中的洛阳风情。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洛阳的历史文化背景。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教学难点:1. 诗句的意义理解和感悟。
2. 诗歌创作技巧的把握。
教学准备:1. 相关洛阳历史文化的资料。
2. 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
3. 投影仪或白板。
八年级语文《洛阳诗韵》教案2
洛阳诗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的思路。
2.理解作者对洛阳的感情,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认识洛阳。
教学过程一.洛阳简介洛阳原名雒邑,为西周时周成王所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
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为“九朝古都”。
(公元23年,绿林军所立的更始帝刘玄政权也建都于此。
)东汉,魏晋。
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汉明帝时建白马寺,为我国最早的佛寺。
中原名城洛阳,是我国六代九朝古都,用一千几百字的短文要写尽它的风采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本文作者却凭着对洛阳驾诚的偏爱,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去描摹,写出了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感情。
二、作者简介本文作者叶文玲,是现代女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三、解题《洛阳诗韵》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
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四、总体把握课文结构全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l一5自然段),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第1自然段,作者用浓重的抒情笔调抒写对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
作者曾长期工作在河南,对中原怀有深厚的感情,但“最忆是洛阳”,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情思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
第2自然段,用一个比喻句,交代了洛阳的地理位置。
“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第3自然段,写洛阳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作者一开始用“一似”、“又像”两个比喻写洛阳的雄浑和动人,接下来连用两个“不”字,加以否定,并还洛阳以本来面目。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叶文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熟读课文;②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理清文章思路,理解选材与组材方法,把握主题;②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学习欣赏文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作者对洛阳的喜爱之情;②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感情,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2.体味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洛阳诗韵”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文本:作为古都的北京、西安、南京每个地方都有各自深厚的历史,代表着每个朝代的文化,而在河南有一个地方更是代表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那它是哪个城市呢?(洛阳)对,它就是洛阳,还有很多大家这样夸赞过洛阳这个文化古城。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司马迁(西汉)“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北宋)“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陆游(南宋)“功存河洛”——康熙(清)二、走进文本:1.文题解读:诗韵——诗一般的韵味。
2.走进作者:叶文玲,现代女作家,长期(24年)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3.简介洛阳: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原名雒邑,公元前12世纪,西周时周成王建。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
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做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累计建都历史达1500年之久,号称“九朝古都”,“九”虚指多。
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概括: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三、研习文本:1.诵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同学试读),同学在听读的时候,标注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然后作一交流。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洛阳历史文化背景和诗歌创作,学生能够了解洛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掌握一定数量的洛阳诗人的作品,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欣赏诗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洛阳文化和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洛阳历史文化简介教学重点:介绍洛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为学生学习洛阳诗歌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洛阳历史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2. 第二节:洛阳诗人及其作品教学重点:介绍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诗歌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洛阳诗人的作品。
3. 第三节:洛阳诗歌的审美特点教学重点:分析洛阳诗歌的审美特点,如意境、情感、语言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洛阳诗歌的审美魅力。
4. 第四节: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教学重点:介绍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
5. 第五节:洛阳诗歌的传承与弘扬教学重点:探讨洛阳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洛阳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洛阳历史、诗歌创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4. 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创作洛阳诗歌,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诗歌创作展示: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洛阳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涉及洛阳诗歌的教材和辅助材料。
洛阳诗韵优质课教案
洛阳诗韵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优质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与特点;2. 学习和欣赏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2. 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欣赏与分析;3.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4. 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1. 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诗歌作品;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的文学作品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介绍洛阳诗韵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洛阳诗韵的兴趣;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讨论,了解他们对洛阳诗韵的了解程度。
二、知识讲解与学习(15分钟)1. 介绍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包括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等;2. 分享并解读几首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3. 引导学生讨论洛阳诗韵与其他诗韵的异同点。
三、合作学习与创作(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洛阳诗韵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2. 小组合作,分析诗歌的结构、意境和表达手法,并进行讨论和总结;3.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朗诵、表演、绘画等)将所选诗歌进行创作与表达。
四、展示与分享(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其他小组进行欣赏和评价;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创作心得和体会。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造力;2.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关于洛阳诗韵的知识和技能;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洛阳诗韵的作品,并进行创作与分享;2. 组织学生参观洛阳诗韵相关的文化活动或展览;3.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了解洛阳诗韵与当时社会、文化的关系。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2. 学生能够欣赏和分析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3. 学生能够合作学习和创作,展示自己的成果;4. 学生能够通过分享和讨论,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洛阳诗韵 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教案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掌握洛阳诗韵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洛阳诗韵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洛阳诗韵特色的作品。
教学重点:1. 了解洛阳诗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掌握洛阳诗韵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3. 学会欣赏和鉴赏洛阳诗韵。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洛阳诗韵的能力;2.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让学生能够创作出具有洛阳诗韵特色的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2. 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文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洛阳古城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洛阳的兴趣,并简要介绍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Step 2:讲解洛阳诗韵的基本特点(15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洛阳诗韵的基本特点,如节奏明快、韵律优美、抒发感情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洛阳诗韵的表现形式和技巧。
Step 3:欣赏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20分钟)选择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洛阳诗韵作品,通过朗读和解读,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Step 4:学生创作洛阳诗韵(2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洛阳诗韵特点和技巧,创作一首具有洛阳诗韵风格的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主题或素材供学生选择,同时指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注意节奏和韵律的运用。
Step 5:展示和评价(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朗读和展示。
教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讨论,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鼓励学生在创作中不断提高。
Step 6:总结和拓展(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洛阳诗韵的传承和发展。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和欣赏洛阳诗韵的作品,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2. 组织学生参观洛阳的文化遗址和博物馆,加深对洛阳文化的了解;3.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创作,可以组织写作比赛或诗歌朗诵活动。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洛阳诗韵的来历及特点;2.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和使用方法;3.通过诗歌创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过程:1.教师引入:首先给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来历及特点,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是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一种韵律形式,流行于唐代。
洛阳诗韵以洛阳为名,因为唐代洛阳是文化繁荣的地方,许多诗人都在那里创作诗歌。
2.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包括:平声、仄声、入声和通声。
平声和仄声是洛阳诗韵的主要韵脚,平声有a、o、e等,仄声有i、u 等,它们可以组合成不同的韵尾。
入声和通声是辅助韵脚,洛阳诗韵中不常使用。
3.学习洛阳诗韵的使用方法:洛阳诗韵在古代诗歌中是有一定的规则的,一般每句诗的韵脚要求一样,这样才能形成韵律感。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了解其中的运用方法,然后自己动手创作洛阳诗韵的诗歌。
4.学习洛阳诗韵的实践: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洛阳诗韵的示例,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韵律美,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洛阳诗韵的韵脚进行创作,同时要注重诗歌的修辞手法和表达能力。
5.学生展示和评价:学生可以将自己的诗歌创作进行展示,并相互评价,让学生互相学习和进步。
三、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学习状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2.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看是否运用了洛阳诗韵的韵脚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评价,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四、教学资料:1.洛阳诗韵的来历及特点的介绍资料;2.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和使用方法的相关资料;3.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的选集;4.学生的诗歌创作展示材料。
五、教学反思:洛阳诗韵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诗歌中的一种韵律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作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学会了洛阳诗韵的基本韵脚和使用方法,并进行了诗歌创作的实践,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洛阳诗韵公开课教案第二版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2、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选取的材料更是具有典型性。
3、本文所写的风物形象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洛阳、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文韵、诗韵、情韵达到和美的统一。
五、分享体验
展示自己曾经游玩洛阳的QQ日志以及微信,配乐朗读,与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起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
2、同学分享:
学生在第1~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浅谈感受。
3、教师点评:
根据学生分享的句子进行简单的鉴赏,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浅谈喜欢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语言优美,二是情感真挚。
二、体味情感之真切
一问:在第1~5自然段中,作者对洛阳究竟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忆——十分偏爱——笃诚崇拜。
1、小组分读:
学生分四组,诵读6~15自然段,并讨论“古”“美”“绝”“奇”四部分。
2、问题探究:
一问:这里的“天下第一”为什么是真实的石塑白马有什么意义
二问:文中与牡丹相关的有哪些美景美事?
三问:唐三彩的造型如何色彩和用途分别是什么
四问:龙门石窟的“奇”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3、阅读分享:
学生谈感受,洛阳是一首怎样的诗?你喜欢洛阳的哪种风物?
教学难点
体味文中表现出来的洛阳的“诗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
学
过
程
课前准备:播放《洛阳牡丹》。
一、课堂导入
1、课堂问好,调动气氛。
2、切入课题,完成内容对接。
二、品读语言之优美
1、诵读感知:
学生配乐朗读《洛阳诗韵》第1~5自然段,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洛阳诗韵,使学生了解洛阳文化的特点和韵律的运用。
2.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诗歌艺术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洛阳诗韵的发展背景和特点。
2. 分析洛阳诗韵的音韵规律和韵律格律。
3. 学习并欣赏洛阳诗韵代表作品。
4.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洛阳的地图,向学生介绍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让学生了解洛阳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古都之一,诗歌创作在这里具有特殊的地位。
2. 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通过教师讲解、课件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是一种以平声韵为主的韵律体系,具有独特的音韵特点和韵律格律。
3. 分析洛阳诗韵的音韵规律和韵律格律教师以示范的方式读诵洛阳诗韵的经典作品,并通过分析和解读让学生理解洛阳诗韵的音韵规律和韵律格律。
例如,让学生听写洛阳诗韵的平仄和韵脚,让学生尝试朗读并理解其中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4. 学习并欣赏洛阳诗韵代表作品教师选择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进行鉴赏和欣赏。
通过阅读、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韵律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5. 进行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能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洛阳诗韵创作实践。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洛阳特色的话题,例如洛阳的风景、历史人物等,让学生通过运用洛阳诗韵的音律和格律,创作出具有洛阳风情的诗歌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基于学生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进行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演讲或写作等方式展示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运用。
2. 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和表现,评价学生在诗歌写作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五、教学心得洛阳诗韵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中的一大瑰宝,具有丰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洛阳诗韵的学习和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诗歌的美。
教育部参赛_《洛阳诗韵》教案_朱颖
教育部参赛_《洛阳诗韵》教案_朱颖听君翻唱“洛阳情”——链接多元网络资源成就师生平等对话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朱颖一、教学课题:《洛阳诗韵》二、教案背景:《洛阳诗韵》是《上海市中职语文试用教材》(上海教育出版社)第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散文、供职一年级学生在第二学期的使用。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乡土之恋,家国情怀”为主题,共收录了《乡土情结》、《洛阳诗韵》、《乡愁》、《清明上河图》四篇作品。
其中,《乡土情结》和《洛阳诗韵》除了主题相近外,文体也相同(同为散文),且在语言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二者整体表达均有诗性语言的特征,并都运用化诗入文的手法,将古典雅言与现代语汇交融使用,富有诗情画意。
学生细读这两篇散文,通过分析、比较、概括,可以整合零散的新、旧阅读技巧和语言知识点,建构阅读诗性散文的图式,再迁移到拓展阅读及日后学习中。
此外,作者的故乡虽不是洛阳,但“特殊的机遇和亲缘”及古城特有的华夏文明韵味,使她对洛阳产生强烈的偏爱之情。
这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现代语境下解读“故乡”——故乡不仅是生我育我之地,也可以是精神家园——是个与我彼此理解、彼此欣赏的地方,这就使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更贴近学生的内心需求。
初读本文,仅感觉作者抓住了洛阳的特点,且工于描写,读来腴厚浓丽;细读文本,感受整篇作品的气韵,便发现本文的动人之处决不仅限于修辞巧妙或词句典雅,而在于作者乐山爱水,更爱华夏文明的内在情感冲动,以及作者的古雅的气质和丰厚的学养,而这正是本文诗性语言奔涌而出的源头。
综上所述,在确立本文的教学点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既要细品局部的精妙语言,又要着眼于作品整体气韵的把握;2.“由言及意”,既要品味优美而精准的语言,又要体会其中蕴含的独特体悟和深挚情感;3.既要引导学生分享作者的情感观点,又要帮助其“关照自我”,努力运用作者的运思方式去认识自己脚下的土地,模仿作者的表达技巧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 朗读全文,感知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理解洛阳的特殊况味;2. 把握关键词句,梳理“先果后因”的行文思路,了解本文横向结构的特点;3. 分析选材视角,感悟作者并非纯粹写景记游,而是对华夏民族文化的礼赞。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洛阳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诗歌创作技巧。
分析并欣赏经典的洛阳诗歌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创作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洛阳文化的直观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洛阳的历史与文化介绍洛阳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
分析洛阳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第二节:洛阳诗歌的概况学习洛阳诗歌的基本特点和风格。
举例介绍洛阳诗歌的代表作品和作者。
3. 第三节:诗歌创作技巧解析学习诗歌的基本结构和形式。
掌握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
4. 第四节:洛阳诗歌作品分析分析并欣赏洛阳诗歌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学习并运用诗歌创作技巧进行诗歌创作。
5. 第五节:诗歌创作实践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成果。
三、教学方法:1. 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阅读洛阳诗歌作品,并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创作与分享: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并定期进行分享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加学生对洛阳文化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四、教学资源:1. 洛阳诗歌作品集:提供相关的洛阳诗歌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诗歌创作指导资料:提供诗歌创作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创作技巧。
3. 实地考察资源:联系洛阳的文化景点,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加他们的直观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诗歌作品分析:评估学生在诗歌作品分析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诗歌创作成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成果,包括内容、形式和表达能力。
4. 学生互评和自评:鼓励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洛阳诗韵》第二课时教案(2023)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三百年的中国,请到上海;如果你想了解五百年的中国,请到北京;如果你想了解三千年的中国,请到西安;如果你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国,请到洛阳来。
”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才俊辈出、人文荟萃,那么怎样选取典型的材料,才能在短短的千字文中全方位地再现它的美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阅读第二部分课文,该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层(6)总写洛阳的古、美、奇、绝。
第二层(7、8)写洛阳的古。
第三层(9)写洛阳的美。
第四层(10)写洛阳的绝。
第五层(11至15)写洛阳的奇。
2.课文在写洛阳的古、美、绝、奇时,选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3.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将全部情感倾注于对洛阳古代文化的赞美之中。
请回答下面所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如何理解“横向思路”?明确: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
①围绕的一个中心是: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赞美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②文章描述的几件事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本文使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明确: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
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有议论。
①第一部分1至5段是抒情;第二部分6至15段是记叙。
②作者在描述中,对洛阳的古、美、奇、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围绕了怎么样的一个中心(采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围绕赞美洛阳这个中心。
)3.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①“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第一课时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朗读,疏通文字。
2、体味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横向思路、总分结构;先抒情、后记叙。
二、重点: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
难点:“特殊的况味”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人的情感,缱绻qiǎn quǎn流动如清泓、如琴弦。
有时候,当一个人去游历某一个地方,被这个处的山水、人文的某些元素,深深吸引的时候,这个方异乡的水土,就成了他记忆中最深的烙印,镌刻在他的心里。
有时,当悠悠情思在记忆的河流中浓得化不开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把一腔眷恋倾注笔尖,寄情于纸上。
不是吗?范仲淹登岳阳楼而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豪情;苏东坡游黄州赤壁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而徐志摩视“康桥”是精神依恋之乡,“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与学生一起回忆,尽量让学生说)现代作家叶文玲,怀着对故都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写下了散文《洛阳诗韵》。
2、洛阳简介:洛阳是我国七大故都(西安、汴京、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之一。
位于河南省西部(见地图),因地处洛水之北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商、西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九个皇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2000多年,占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五分之二,号称中国的九朝古都。
特别是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政冶、经济、文化中心。
有“花都”“诗都”之美称。
汉唐时,“城池雄伟,宫苑壮丽,为天下之冠guàn”;“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足见洛阳当年之辉煌。
今天,作为历史名城的洛阳,她给我们馈赠(kuìzèng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一般是附带品)了哪些文化遗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欣赏叶文玲的散文来神游、读解洛阳吧!3、朗读课文,疏通文字笑靥xiào yè况味kuàng wèi:境况和情味。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诗歌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欣赏能力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诗歌的分类和形式3.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诗歌的分类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抒情诗、叙事诗等。
3. 举例:分析一些经典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4. 练习:让学生尝试写一首简单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的分类和形式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欣赏能力。
第二章:唐诗鉴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掌握唐诗的鉴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唐诗的鉴赏方法3. 经典唐诗的解析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唐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唐诗的鉴赏方法,如关注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等。
3. 举例:解析一些经典唐诗,让学生感受唐诗的魅力。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唐诗及鉴赏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唐诗的基本特点和风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唐诗的鉴赏方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经典唐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第三章:宋词欣赏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掌握宋词的欣赏方法3. 培养学生对宋词的欣赏和理解能力二、教学内容1. 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2. 宋词的欣赏方法3. 经典宋词的解析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讲解宋词的基本特点和风格,引起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宋词的欣赏方法,如关注词人的情感、词的语言和意象等。
3. 举例:解析一些经典宋词,让学生感受宋词的美感。
4. 创作: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简单的宋词,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分四组,诵读6~15自然段,并讨论“古”“美”“绝”“奇”四部分。
2、问题探究:
一问:这里的“天下第一”为什么是真实的?石塑白马有什么意义?
二问:文中与牡丹相关的有哪些美景美事?
三问:唐三彩的造型如何?色彩和用途分别是什么?
四问:龙门石窟的“奇”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
3、阅读分享:
学生谈感受,洛阳是一首怎样的诗?你喜欢洛阳的哪种风物?
奇:龙门石窟
形散神聚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粉笔、黑板
教
学
过
程
课前准备:播放《洛阳牡丹》。
一、课堂导入
1、课堂问好,调动气氛。
2、切入课题,完成内容对接。
二、品读语言之优美
1、诵读感知:
学生配乐朗读《洛阳诗韵》第1~5自然段,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同学分享:
学生在第1~5自然段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浅谈感受。
四、课程小结
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
2、本文的语言充满诗情画意,选取的材料更是具有典型性。
3、本文所写的风物形象有其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同时也包含了作者对洛阳、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文韵、诗韵、情韵达到和美的统一。
五、分享体验
展示自己曾经游玩洛阳的QQ日志以及微信,配乐朗读,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问:洛阳有着怎样“特殊的况味”,让作者如此喜欢?
明确:作者笔下的洛阳——璀璨明珠、历史沉积、文化遗产、文情诗意、才俊辈出。作者赞美与热情之情溢于言表。
教
学
过
程
三、分析形象之“况味”
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为了表现洛阳的“诗韵”,从不同的侧面选取了一些典型的材料——白马寺、牡丹、唐三彩、石窟。
东莞市商业学校公开课教案
授课老学校会计班
时间
2014年5月7日
课题
洛阳诗韵
课型
市级公开课
教学目标
1、品读语言,体会情感,鉴赏文中的形象。
2、认识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3、理解作者对洛阳风物的钟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把握情感。
教学难点
体味文中表现出来的洛阳的“诗韵”。
六、拓展迁移
1、观看视频:
学生手机视频欣赏,激发学生对乡土的热爱。
2、作业布置:
周末回家用手机拍摄一段关于你家乡的视频,配上优美文字,发给老师,与其他学校的同学分享。
板书设计:
洛阳诗韵
对洛阳风物的钟爱,对中华民族文化的挚爱。
十分偏爱 特殊的机遇和亲缘
洛阳 古:白马寺
笃诚崇拜 特殊的况味 美:牡丹
绝:唐三彩
3、教师点评:
根据学生分享的句子进行简单的鉴赏,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以及浅谈喜欢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语言优美,二是情感真挚。
二、体味情感之真切
一问:在第1~5自然段中,作者对洛阳究竟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忆——十分偏爱——笃诚崇拜。
二问:作者十分偏爱、笃诚崇拜洛阳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一是特殊的机遇和亲缘;二是有着特殊的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