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语文第一册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是唐代诗歌史上的一部文献,记录了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风格和文化背景。
对于研究唐代文学和历史,以及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教案主要介绍通过学习《洛阳诗韵》来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1.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
2.认识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3.学习批评鉴赏唐代诗歌的方法。
4.提高孩子的文学素养,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方法:1.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
2.引导和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和思考。
教学过程:活动一:诗篇名句欣赏请孩子们先阅读几首唐诗,欣赏、体验唐诗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意境。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活动二: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请老师阅读《洛阳诗韵》的简介,并与孩子们分享。
请带领孩子们一起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唐代洛阳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可以通过课文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展开。
了解一部文献的背后,也许会对孩子们对文学的认知产生新的启迪。
活动四:赏析唐代洛阳地区的诗歌请孩子们阅读若干首唐代洛阳地区的著名诗人的诗歌,感受其中的文学韵味。
请老师讲解唐代洛阳地区的文学风格和文化背景。
唐代洛阳地区是当时的文化中心,这里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人才。
通过了解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学产生和发展。
请孩子们阅读唐代的著名诗歌,了解诗歌中的意境,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七:课堂演讲请每个孩子从唐代诗歌的角度,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演讲。
演讲内容可以包括作者、诗歌的产生背景、意境、修辞手法等。
活动八:诗歌创作请孩子们自主创作一首唐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生活体验。
可以在诗歌创作过程中运用唐诗的修辞手法和格律。
活动九:讲座分享请老师或其他文学爱好者来班级里举行一次文学讲座。
讲座内容可以包括文学史、诗歌赏析、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等。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教案标题: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2. 学习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3. 提升学生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洛阳诗韵的相关资料和典籍,如《洛阳诗韵》等;2. 准备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如《白日依山尽》;3. 准备相关学习材料,如文字解析、音频、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概念和背景,并引发学生的兴趣;2. 展示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让学生感受洛阳诗韵的美。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工具简要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和特点;2. 分析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并与其他诗韵进行比较。
三、学习实践(3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洛阳诗韵作品进行深入研究;2. 学生研读洛阳诗韵的原文,分析其格律和韵脚;3. 学生尝试模仿洛阳诗韵的风格,创作符合洛阳诗韵格律要求的诗歌。
四、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学生依次展示自己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并解释自己的创作意图;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交流创作心得。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总结洛阳诗韵的学习要点和关键知识;2.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资料,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评价学生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收集学生创作的洛阳诗韵作品进行评估。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有关古代文学艺术的展览或表演;2. 组织学生进行洛阳诗韵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3.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研究,深入探讨洛阳诗韵的演变和影响。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2. 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表达自己的机会;3. 关注并指导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问题,及时给予解决方案。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1. 引言洛阳诗韵教案是针对中学生的诗词教学的一份文档。
该教案旨在通过以洛阳为背景,让学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并通过其特色诗韵赏析和创作,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和创作能力。
这份教案将涵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
2. 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洛阳诗韵的背景和特点;•提高学生的诗词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激发学生的诗词创作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 教学内容3.1. 洛阳诗韵的背景介绍•对洛阳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进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洛阳的盛唐时期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3.2. 洛阳诗韵赏析•分析洛阳诗韵的特点,如音韵、格律等;•导读学生欣赏著名的洛阳诗作,如《登鹳雀楼》等。
3.3. 洛阳诗韵创作•教授古体诗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创作一首洛阳诗韵的古体诗。
4. 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结合:教师通过讲授洛阳的背景和诗韵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赏析与欣赏结合:教师导读名家洛阳诗作,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洛阳诗韵的魅力。
•个人创作与合作创作结合:鼓励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并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修改和完善作品。
5. 教学评价方式•知识掌握能力:通过测验学生对洛阳的了解程度和洛阳诗韵特点的掌握情况。
•创作表现能力:评价学生的诗词创作水平及思想表达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合作态度和贡献程度。
6. 总结通过洛阳诗韵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了解洛阳的历史文化,学习欣赏和创作洛阳诗韵,提高诗词鉴赏和创作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适当调整和扩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各类诗词比赛和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诗词素养。
洛阳诗韵优秀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洛阳诗韵优秀教案引言:《洛阳诗韵优秀教案》是针对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洛阳诗韵时的教学需求而设计的一份教案。
洛阳诗韵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掌握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和艺术特点。
2. 学习并掌握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韵脚和常用表达方式。
3. 培养学生对洛阳诗韵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
4.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能够自主地运用洛阳诗韵写作。
二、教学内容: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3. 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
4. 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欣赏。
5. 洛阳诗韵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2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向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复杂的历史知识通过图表和图片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20分钟)教师讲解洛阳诗韵的基本格律和韵脚。
教师可以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不同格律和韵脚的特点和运用方式。
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表达方式(3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洛阳诗韵的艺术特点和常用的表达方式。
通过欣赏和分析一些经典的洛阳诗韵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共同特点和独特之处。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展示对洛阳诗韵的理解和感悟。
4. 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欣赏(20分钟)教师选择一些优秀的洛阳诗韵作品,与学生一起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意境、语言表达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同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运用洛阳诗韵写作。
洛阳诗韵说课稿
《洛阳诗韵》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洛阳诗韵》的教学.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洛阳诗韵》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
是我国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笃诚的崇拜和偏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现对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深情。
2、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理清文章内部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
(2)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深情。
(3)欣赏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3、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围绕中心多侧面多角度叙写的横向思路.4、教学难点欣赏本课优美精炼的语言。
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情况,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为了突出祖国历史文化的灿烂悠久,充分表现洛阳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欣赏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姹紫嫣红的洛阳牡丹,栩栩如生的唐三彩,浩大辉煌的龙门石窟,从古美绝奇四个方面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效果会更好些.2、情景导入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情景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讲授法教师精讲重点难点,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说学法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结构清晰,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自学,整体感知课文,抓关键句段,把握文章思路,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1、以情景导入法引入新课。
精心设置导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情景氛围中。
2、检查提问。
3、欣赏课文。
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情景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兴趣。
4、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讨论问题.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教师精讲突破重点难点。
采用形象直观法,多媒体显示课件,让学生理解。
6、小结,对照教学目标。
《洛阳诗韵》第一课时教案(2023)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河南,中原文化的底蕴所在。
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
中国八大古都,河南就占了四个:十三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和安阳,还有郑州。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其中有三千年是以河南为中心的,河南博物馆里写着: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叶文玲,女,当代作家,生于1942年11月4日,浙江台州玉环楚门镇人。
1962年迁居河南郑州,长期(24年)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代表作品《叶文玲文集》,长篇小说《无梦谷》《秋瑾》,短篇小说《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2.解题洛阳,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曾历经二十二个建都朝代,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累计建都历史达1500年之久,号称“九朝古都”,“九”虚指多。
诗韵——诗一般的韵味。
洛阳这样一座魅力四射的历史古城,历来受到众多文坛大咖们的青睐。
有关洛阳的名句很多,如:“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先”——欧阳修。
3.字词积累璀璨笑靥馈赠邙山笃诚才俊辈出名不虚传贬谪姹紫嫣红谙熟氤氲衣袂龛摄人心魂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理清思路第一部分(1—5)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第二部分(6—15)写洛阳的古、美、绝、奇。
2.这两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前者是写作者的感受,后者是揭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行文的思路是先果后因。
3.作者对洛阳偏爱的原因是什么?字面上,机遇和亲缘——抄录古句,慰勉兄长深层原因,特殊况味——悠久灿烂文化遗产4.洛阳诗韵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洛阳古,她有“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叶文玲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文中重要词语,熟读课文;②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含义,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理清文章思路,理解选材与组材方法,把握主题;②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并学习欣赏文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理解作者对洛阳的喜爱之情;②体会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感情,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1.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2.体味作者对洛阳的悠悠情思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洛阳诗韵”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文本:作为古都的北京、西安、南京每个地方都有各自深厚的历史,代表着每个朝代的文化,而在河南有一个地方更是代表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那它是哪个城市呢?(洛阳)对,它就是洛阳,还有很多大家这样夸赞过洛阳这个文化古城。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司马迁(西汉)“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北宋)“煌煌祖宗业,永怀河洛间”——陆游(南宋)“功存河洛”——康熙(清)二、走进文本:1.文题解读:诗韵——诗一般的韵味。
2.走进作者:叶文玲,现代女作家,长期(24年)在河南工作,曾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3.简介洛阳: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原名雒邑,公元前12世纪,西周时周成王建。
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
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做多、历史最长的都城,累计建都历史达1500年之久,号称“九朝古都”,“九”虚指多。
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概括:千年帝都,华夏圣城,文明之源,天下之中;丝路起点,运河中枢,牡丹花都,山水之城;三代创世,魏晋风流,汉唐雄风,宋家文气。
三、研习文本:1.诵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老师范读、同学试读),同学在听读的时候,标注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然后作一交流。
洛阳诗韵 教案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洛阳历史文化背景和诗歌创作,学生能够了解洛阳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掌握一定数量的洛阳诗人的作品,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欣赏诗词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洛阳文化和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洛阳历史文化简介教学重点:介绍洛阳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和成就,为学生学习洛阳诗歌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了解洛阳历史与诗歌之间的联系。
2. 第二节:洛阳诗人及其作品教学重点:介绍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诗歌创作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洛阳诗人的作品。
3. 第三节:洛阳诗歌的审美特点教学重点:分析洛阳诗歌的审美特点,如意境、情感、语言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洛阳诗歌的审美魅力。
4. 第四节: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教学重点:介绍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洛阳诗歌的创作技巧。
5. 第五节:洛阳诗歌的传承与弘扬教学重点:探讨洛阳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激发学生的文化自豪感。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洛阳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洛阳历史、诗歌创作技巧等理论知识。
2. 互动式教学: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3. 案例分析法:分析洛阳诗人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
4. 实践性教学:鼓励学生创作洛阳诗歌,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诗歌创作展示: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和审美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4. 期末考试:检测学生对洛阳诗歌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涉及洛阳诗歌的教材和辅助材料。
洛阳诗韵教案范文精选3篇(全文)
洛阳诗韵教案范文精选3篇随着XX络技术及其应用的深入和普及,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开展、实施和应用,XX络安全早已不再是只有科学研究人员和少数黑客所涉足的领域。
日益庞大的XX络用户群也必须掌握相关XX络安全知识,因为在使用TCP/IP协议的XX络所提供的XX络服务都包含许多不安全的因素,虽然使信息共享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但信息被暴露的机会也随之大大增多,并且XX络本身存在的许多漏洞,都会给XX络信息安全带来威胁。
洋思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结构,它将课堂教学划分成六个基本环节。
这种教学模式完全将原本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向以学生为中心主体转移,使整堂课程都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充分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
本文针对如何打破原本传统的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在教学中贯彻洋思教学模式,通过结合笔者自身在教学中的探究,对如何在《XX络安全所产生的威胁》课程中融入洋思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一、洋思模式教学在《XX络安全所产生的威胁》课程中的运用1.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任务课堂教学目标是教育目的、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而且课堂教学目标比课程目标更具体,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详细的课堂教学目标以便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置如下教学目标:①了解XX络安全所产生威胁的重要性,并能正确的推断各种XX络安全所产生的威胁;②理解主机XX络安全系统体系的结构,并能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通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让教师、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实现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2.出示自学指导,引导学生自学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繁杂,导致学习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常常出现个别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浑水摸鱼,蒙混过关,致使自学效果不明显,无法达到自学的目的。
洋思教学模式的自学指导异于传统教学的自学在于它具有针对性,幸免了学生在自学过程的盲目,而且由于自学指导的问题、时间设置,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更有动力去攻克各个难题。
洛阳诗韵教案[五篇材料]
洛阳诗韵教案[五篇材料]第一篇:洛阳诗韵教案洛阳诗韵教案叶文玲一、教材分析《洛阳诗韵》是职业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作家叶文玲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本单元前两课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已对文章的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有所阐释,所以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路及作者写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清文章内部先因后果的逻辑关系。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4)欣赏本文充满文情画意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采用问答法、讨论法。
运用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抓住关健词语,把握文章思路。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作者作品简介:叶文玲,现代女作家,现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洛阳诗韵》是她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2、洛阳简介(课件展示)3、展示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课时展示)4、复习旧知识横向思路:指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
例:《我的空中楼阁》纵向思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
例:《提醒幸福》。
5、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①、标出自然段序号,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
②、本文属于哪种思路?③、确定思路的根据是什么?教师点拔:文章的思路往往可以从文章题目、或文章中起标识作用的词语确定。
6、师生研讨确定本文思路(利用课件展示)7、重点词、句理解第一部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
问题:①为什么用”最忆”一词?②“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③“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找出第一部分的两个比喻句●、如何理解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况味”指什么?●、第一部分总写对洛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为什么作者对洛阳有着如此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第二部分具体把握洛阳的韵味。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说明
《洛阳诗韵》教学设计说明四明职业高级中学王晶晶本节课的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册)》第五单元第十九课,现对教案的设计作以下说明.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清思路,把握文义,通过前两篇课文(《提醒幸福》、《我的空中楼阁》)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了理清思路的方法,通过这篇课文能巩固学生前面所学的知识,熟练掌握理清思路的方法,有效提高阅读能力。
(二)教学的重难点重点是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两部分结构与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体味作者对洛阳的偏爱和崇拜之情,难点是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先果后因的逻辑关系,通过对文章的具体分析和对个别句子的分析,学生应该基本能自己概括文章内容了。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财会班的学生.前面已经学了两篇课文,初步掌握了如何理清文章思路.所以本节课内容除了理清文章思路外,还可往情感方向上引导。
由于是专业班,基础相对薄弱,所以在上课时一些基础知识(如字词等)不可不讲。
三、目标定位知识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题“洛阳诗韵”的内涵.能力目标: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思路,教给学生阅读欣赏文章的方法.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的热爱.四、教学方法特点教法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启发引导和直观教学法,重点突出多媒体辅助教学;学法选取人机交互、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丰富的信息化环境里,自主、探索、交互型学习.六、教学过程剖析(一)情景情境,导入新课课文的第一句是“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是模仿白居易的“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所以在导入时用白居易的诗就比较自然,让学生能较快地进入“洛阳”。
(二)简介洛阳,激发兴趣介绍洛阳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洛阳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洛阳悠久的历史,激发他们对洛阳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三)一笔解题,点明中心通过对“诗韵”的理解,让学生对洛阳有一个大致感受,而且也能让他们产生疑问“作者为什么会说洛阳有诗一样的韵味?”。
洛阳诗韵优秀教学设计
《洛阳诗韵》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阅读课文的同时,圈点能够表现洛阳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词语。
(2)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文章的思路。
2.能力目标(1)通过朗诵欣赏课文,培养品味语言的能力。
(2)利用网络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培养学生搜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意识,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洛阳诗韵”的特殊内涵,体会文章中的感情。
2.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悠久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2)培养学生探寻我国城市历史文化底蕴德意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爱国热情。
教法学法:教法:启发点拨、组织引导、任务驱动学法:学生自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利用电脑,手机,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手段,四个小组根据课文理解拓展延伸到对其他古都的探寻。
(一)导入由牡丹花图片导入,引出洛阳,进入文题。
(图片色泽艳丽,能够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由猜谜题导入,使学生渐入正题。
)(二)整体感知,了解脉络1.阅读课文的,并圈点出能够表现洛阳博大精深文化底蕴的词语。
2.分小组讨论并理清课文思路。
3.教师点评归纳,并出示多媒体,展出课文思路图。
(三)精读课文,细品诗韵1、诵读课文,细析情感。
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学生思考并用原文回答作者对洛阳的情感,进而理解“特殊的况味”。
2、品味语言,体会感受。
请同学们从课文的前5段中,选出自己觉得最优美的语句,并说明理由,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3、再品诗韵,了解原因。
(1)从文中找出关键性语句,回答作者是从哪些方面选取材料来写洛阳的“特殊况味”。
(2)分组诵读并讨论“古”“美”“奇”“绝”四部分,然后分组展示讨论的结果。
(3)教师点评总结,并展出视频,补充相关内容。
(寻找关键性语句,让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学会分析文本,重视文本,提高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
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讨论的结果,既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又能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从而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职教版《洛阳诗韵》教案4
职教版《洛阳诗韵》教案4
洛阳诗韵
教学目标:
1.分析文章的几个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精彩片段
3.体会洛阳古、美、绝、奇的特殊的况味;感受作者所表达的对洛阳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1.通读全文
①分清层次: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文章分别从哪几方面描写洛阳?
答:总分结构,从洛阳古、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四方面具体描写了洛阳。
结论文章特色之一:层次清晰
②文章在写“洛阳美”、“洛阳绝”、“洛阳奇”,在选材组材与写作手法上各有特点,
分析这些不同写法对表现相关段落中心的作用
答:“古”——说明,用列数字的方法写出白马寺的悠久历史,突出了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的古老。
“美”——描写,描写了牡丹花会的盛况,用牡丹的美衬托洛阳的美。
“绝”——说明,以唐三彩的独一无二的艺术价值烘托出洛阳的“绝”。
“奇”——说明与抒情写出龙门山水的独特美丽和龙门石窟的雄奇。
结论文章特色之二:写作手法各有特点
2.再读全文
试着通过全文的语句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
结论作者凭着自己对洛阳笃诚的偏爱,用亲身的体验去表现,去
描摹,笔尖带有醉意,使读者对古城洛阳有了一个整体的,美好的印象。
3.朗读课文
朗读是一门艺术,不可忽视。
本文文字优美,是适合朗读的一篇文章。
所以节选11——15节朗读,投入感情,体会洛阳的独特的况味。
结论文章特色之三:文章优美动人
作业: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模仿本文,写一篇300左右的有关上海或者其他城市的文章。
《洛阳诗韵》第二课时教案(2023)
《洛阳诗韵》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清课文思路,把握文意。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清思路,把握文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有人说:“如果你想了解三百年的中国,请到上海;如果你想了解五百年的中国,请到北京;如果你想了解三千年的中国,请到西安;如果你想了解五千年的中国,请到洛阳来。
”洛阳作为九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可以说才俊辈出、人文荟萃,那么怎样选取典型的材料,才能在短短的千字文中全方位地再现它的美呢?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1.阅读第二部分课文,该部分可以分几个层次,并概括大意。
第一层(6)总写洛阳的古、美、奇、绝。
第二层(7、8)写洛阳的古。
第三层(9)写洛阳的美。
第四层(10)写洛阳的绝。
第五层(11至15)写洛阳的奇。
2.课文在写洛阳的古、美、绝、奇时,选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3.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将全部情感倾注于对洛阳古代文化的赞美之中。
请回答下面所指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1.如何理解“横向思路”?明确:围绕一个中心,分别叙写几件事。
①围绕的一个中心是:通过抒发对洛阳的热爱、赞美了悠久的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②文章描述的几件事是:用白马寺表现洛阳的古;用牡丹表现洛阳的美;用唐三彩表现洛阳的绝;用龙门石窟表现洛阳的奇。
2.本文使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明确: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写人的感受。
抒情在先,然后通过记叙提示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记叙中有议论。
①第一部分1至5段是抒情;第二部分6至15段是记叙。
②作者在描述中,对洛阳的古、美、奇、绝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围绕了怎么样的一个中心(采用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围绕赞美洛阳这个中心。
)3.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①“水自天上来的黄河,浩荡东去,沿途凝结一颗颗明珠似的城市,洛阳是璀璨的一颗。
洛阳诗韵说课稿
《洛阳诗韵》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洛阳诗韵》的教学。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洛阳诗韵》是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基础模块下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是我国当代女作家叶文玲写的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作者怀着对洛阳笃诚的崇拜和偏爱,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现对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深情。
2、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理清文章内部先果后因的逻辑顺序。
(2)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深情.(3)欣赏本文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
3、教学重点掌握本文围绕中心多侧面多角度叙写的横向思路.4、教学难点欣赏本课优美精炼的语言.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情况,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直观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为了突出祖国历史文化的灿烂悠久,充分表现洛阳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形象直观的欣赏天下第一寺的白马寺,姹紫嫣红的洛阳牡丹,栩栩如生的唐三彩,浩大辉煌的龙门石窟,从古美绝奇四个方面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2、情景导入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入情景氛围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讲授法教师精讲重点难点,起到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三、说学法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结构清晰,按照教师的引导,学生讨论自学,整体感知课文,抓关键句段,把握文章思路,完成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程序1、以情景导入法引入新课.精心设置导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进入情景氛围中.2、检查提问。
3、欣赏课文.配乐朗诵,让学生感受情景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兴趣。
4、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讨论问题。
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教师精讲突破重点难点。
采用形象直观法,多媒体显示课件,让学生理解。
6、小结,对照教学目标。
《洛阳诗韵》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第一课时一、目的和要求:1、通过朗读,疏通文字。
2、体味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
3、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横向思路、总分结构;先抒情、后记叙。
二、重点: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笃诚的崇拜”之情。
难点:“特殊的况味”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人的情感,缱绻qiǎn quǎn流动如清泓、如琴弦。
有时候,当一个人去游历某一个地方,被这个处的山水、人文的某些元素,深深吸引的时候,这个方异乡的水土,就成了他记忆中最深的烙印,镌刻在他的心里。
有时,当悠悠情思在记忆的河流中浓得化不开时,他们就情不自禁地把一腔眷恋倾注笔尖,寄情于纸上。
不是吗?范仲淹登岳阳楼而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豪情;苏东坡游黄州赤壁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而徐志摩视“康桥”是精神依恋之乡,“在康桥的柔波里,我甘做一条水草”;….(与学生一起回忆,尽量让学生说)现代作家叶文玲,怀着对故都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写下了散文《洛阳诗韵》。
2、洛阳简介:洛阳是我国七大故都(西安、汴京、洛阳、开封、南京、北京、杭州)之一。
位于河南省西部(见地图),因地处洛水之北而得名,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夏、商、西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九个皇朝在此建都,历时长达2000多年,占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五分之二,号称中国的九朝古都。
特别是东汉、魏晋、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政冶、经济、文化中心。
有“花都”“诗都”之美称。
汉唐时,“城池雄伟,宫苑壮丽,为天下之冠guàn”;“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足见洛阳当年之辉煌。
今天,作为历史名城的洛阳,她给我们馈赠(kuìzèng把财物无代价地送给别人,一般是附带品)了哪些文化遗产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欣赏叶文玲的散文来神游、读解洛阳吧!3、朗读课文,疏通文字笑靥xiào yè况味kuàng wèi:境况和情味。
洛阳诗韵教案
本课程共计36学时,每学时45分钟,其中理论讲授24学时,实践环节12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周至第四周为理论讲授阶段,每周4学时;第五周至第八周为实践环节阶段,每周3学时;第九周为课程总结与回顾阶段,共2学时。
02
CHAPTER
洛阳历史文化概述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游南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
通过讲解、讨论、示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洛阳历史文化背景、洛阳诗韵的形成与发展、洛阳诗韵的特点与内涵、洛阳诗韵的代表人物与作品、诗歌鉴赏方法与技巧以及课程总结与回顾。
组织学生进行现场创作,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完成作品后,组织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互相欣赏、点评作品。
引导学生从主题、意象、情感、语言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01
02
04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他们的优点和创意,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归纳,给出改进的建议和指导。
洛阳诗韵的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洛阳诗韵与其他诗歌流派的关系与影响
洛阳诗韵在现代诗歌创作中的传承与发展
01
02
03
04
报告内容应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悟、困难及解决方法等
提出对课程及教学方法的建议和意见
结合课程内容,分析自己在洛阳诗韵方面的掌握程度及不足之处
报告字数不少于800字,要求真实、客观、有条理
洛阳诗韵 教案
洛阳诗韵教案叶文玲一、教材分析《洛阳诗韵》是职业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是一篇情思悠悠、文意深长的优美散文。
作家叶文玲怀着对洛阳“十分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在本单元前两课毕淑敏的《提醒幸福》和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中已对文章的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有所阐释,所以应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点拨为辅,进一步领会文章的思路及作者写作意图。
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多侧面叙写的表现手法。
(2)理清文章内部先因后果的逻辑关系。
(3)理解作者对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的挚爱之情。
(4)欣赏本文充满文情画意的语言。
三、教学设想利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展示洛阳的“诗韵”,激发学生兴趣及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
采用问答法、讨论法。
运用学生自读,整体感知课文,抓住关健词语,把握文章思路。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作者作品简介:叶文玲,现代女作家,现任浙江省作协主席。
《洛阳诗韵》是她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
2、洛阳简介(课件展示)3、展示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课时展示)4、复习旧知识横向思路:指围绕一个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分别加以叙写。
例:《我的空中楼阁》纵向思路:按照一定的顺序,重在反映过程。
例:《提醒幸福》。
5、学生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①、标出自然段序号,查字典解决生字生词。
②、本文属于哪种思路?③、确定思路的根据是什么?教师点拔:文章的思路往往可以从文章题目、或文章中起标识作用的词语确定。
6、师生研讨确定本文思路(利用课件展示)7、重点词、句理解第一部分●“中原忆,最忆是洛阳”“情思悠悠中,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
问题:①为什么用”最忆”一词?②“情思悠悠”中的“悠悠”二字说明了什么?③“连笔尖儿都带了几分醉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找出第一部分的两个比喻句●、如何理解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况味”指什么?●、第一部分总写对洛阳的感受,抒发了作者对洛阳的偏爱之情,为什么作者对洛阳有着如此偏爱和笃诚的崇拜?第二部分具体把握洛阳的韵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诗韵》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作者的思路。
2.理解作者对洛阳的感情,对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理清作者的思路,从整体上认识洛阳。
教学过程
一.洛阳简介
洛阳原名雒邑,为西周时周成王所建,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战国时改名洛阳,因在洛水之北而得名。
以后又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先后建都于此,所以被称为“九朝古都”。
(公元23年,绿林军所立的更始帝刘玄政权也建都于此。
)
东汉,魏晋。
隋唐时代,洛阳是全国乃至亚洲的经济、文化中心,东汉时有太学生三万余人。
汉明帝时建白马寺,为我国最早的佛寺。
中原名城洛阳,是我国六代九朝古都,用一千几百字的短文要写尽它的风采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本文作者却凭着对洛阳驾诚的偏爱,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表现,去描摹,写出了这个九朝古都特殊的况味,抒发了对灿烂悠久的中华民族文化挚爱的感情。
二、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叶文玲,是现代女作家,曾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三、解题
《洛阳诗韵》题目:有着特殊的含义:洛阳是历史的厚重的沉积和馈赠,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代表,有博大精深的美。
审视洛阳的美,仿佛读一首优美的古诗,韵味无穷。
四、总体把握课文结构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第l一5自然段),写作者对洛阳十分偏爱,有着笃诚的崇拜。
第1自然段,作者用浓重的抒情笔调抒写对洛阳如痴如醉的感情。
作者曾长期工作在河南,对中原怀有深厚的感情,但“最忆是洛阳”,突出了洛阳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
“情思悠悠”,强调了思念之长,“连笔尖都带了几分醉意”,更是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浓烈的感情。
第2自然段,用一个比喻句,交代了洛阳的地理位置。
“璀璨的一颗”明珠,突出了洛阳在黄河沿岸城市中的地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堪称黄河文明的代表。
第3自然段,写洛阳的文化遗产,足以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
作者一开始用“一似”、“又像”两个比喻写洛阳的雄浑和动人,接下来连用两个“不”字,加以否定,并还洛阳以本来面目。
“洛阳是历史厚重的馈赠和沉积”,写出了沉甸甸的历史感。
“从洛阳发掘的文化遗产,足可代表中华民族灿烂的精神财富”,既说明上文的“厚重”,又点明了“馈赠和沉积”的内涵,它不是什么别的东西,而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
第4—5自然段,写作者偏爱洛阳的原因,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机遇和亲缘”,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洛阳作为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
抄录古句,慰勉兄长,似可作“机遇和亲缘”的解释;但作者“笃诚的崇拜”,无疑源自洛阳曾是全国乃至亚洲经济文化中心。
而下文说洛阳的名字“充满文情和诗意”,说洛阳历代才俊辈出,显然非指经济而指文化。
因此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看很清楚,这个九朝古都有着特殊的况味,自然是指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
第二部分(第6一15自然段)写洛阳的古、美、奇、绝。
这部分由五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第6自然段)写洛阳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的四个特点。
这是一个过渡段,也是第二部分的总写。
以下分写这四个特点。
第二层次(第7—8自然段)写洛阳古。
这是洛阳的第一个特点,选取的典型材料是白马寺。
第7自然段首句是该层次的中心句。
第8自然段则是援引史料,用以证明白马寺之古,冠以“天下第一”,名不虚传。
第三层次(第9。
自然段)写洛阳美。
这是洛阳的第二个特点,选取的典型材料是牡丹。
富贵牡丹,雍容华贵,被洛阳人奉为市花。
洛阳花市盛况空前,不仅成为洛阳的文化盛事,而且也是域外海内的文明盛事。
第四层次(第10自然段)写洛阳绝。
这是洛阳的第三个特点,选取的典型材料是具有1300年历史的唐三彩。
作者重点介绍的是“造型最优美的马和骆驼”。
描写新近发掘的隋代的三彩骆驼,不仅说明它的历史悠久,更重要的是突出它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瑰宝。
如果说白马寺门口那匹粗拙的石塑白马,作为中外文化使者的象征,曾经从域外“走”进洛阳,那么今天洛阳的唐三彩驼、马更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使者“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
唐三彩作为极有文化品味的送礼佳品,还适用于亲友之间的馈赠。
写哥哥用唐三彩马送我还故乡,既照应了上文我抄录古句慰勉发落印山的兄长,也含蓄地点明了我对洛阳,对洛阳所代表的民族文化的热爱。
第五层(第11—15自然段)写洛阳奇。
这是洛阳的第四个特点,选取的典型材料是“无比雄伟的龙门石窟”。
这里又分数层:先写东西两山与伊水之奇,次写石窟之奇,再写最雄奇的奉先寺,末写游赏沿线的壮美景观。
末句中“一轴六代九朝的画卷,一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点明了洛阳诗韵的内涵,读来余味无穷。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思考与练习”五。